揚州第四自來水廠論文_第1頁
揚州第四自來水廠論文_第2頁
揚州第四自來水廠論文_第3頁
揚州第四自來水廠論文_第4頁
揚州第四自來水廠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TOC\o"1-5"\h\z

\o"CurrentDocument"

1揚州第四水廠工程概況 1

1.1工程概況 1

1.2水質狀況 1

\o"CurrentDocument"

2揚州第四水廠凈水工藝 2

2.1加氯系統 2

2.2加藥系統 2

2.3自動化控制系統 3

2.4預加氯和消毒 3

2.5混合、絮凝、沉淀 4

2.6過濾工藝 6

2.7清水池 7

2.8吸水井及二級泵站 7

\o"CurrentDocument"

3第四水廠的主要特點和存在問題 7

3.1主要特點 7

3.2存在的問題 7

1揚州第四水廠工程概況

1.1工程概況

揚州市第四自來水廠地處揚州市南部6公里,位于長江北岸,東倚古運河,西靠揚子江路,是揚州八五“重點工程”。一期工程于1992年開工建設,1996年通水,供水規模為10萬m3/d,總投資2.1億元,水廠占地7公頃,二期工程供水規模10萬m3/d于2001年5月動工建設。2003年1月運行。

揚州第四水廠已運行12年,高峰供水量19萬m3/d,出水水壓符合公司調度室的

要求。單位磯耗為2.6?10kg/km3,單位氯耗量1.8?2.5kg/km3,單位電耗為170?200kWh/

km3。它由擁有40萬m3/d的水源取水口、30萬m3/d取水泵房的原水廠、中1200mm、

長5.2公里的清水管道、8km輸配電線和35千伏高壓低配電房等五大部分組成。

接寸M宜立

圖1揚州第四水廠一期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圖

1.2水質狀況

揚州第四水廠的水源取自長江瓜洲段,設計原水水質如下:

⑴氨氮0.2?0.5mg/L;

有機物污染BOD,COD較低;

色度較低,溶解氧含量較高;

水溫隨季節變化,冬季約3~4度,夏季約26度左右;

濁度較低,藻類含量夏秋季節偏高,設計最大濁度為200NTU,平均濁度70?80NTU;

其它污染物痕量,并未構成危害,相見表1。

表1原水水質狀況

濁度

NTU

色度

PH值

氨氮

mg/L

溶劑氧

mg/L

總硬度以

CaCO3mg/L

大腸桿菌個

/L

溶解性總固體

mg/L

40~200

10~11

7.5?8.0

0.2?0.5

2.0?4.5

120?130

1000?2500

1000?2500

2揚州第四水廠凈水工藝

2.1加氯系統

該系統由兩組氣源組成,一用一備,每組氣源并聯4只1000kg氯瓶,工作時依靠水射器所產生的真空作用,將加氯機內的真空減壓閥出的密封頂針打開,在氯瓶壓力作用下,氯氣由某一組氣源流出,經氯瓶自動切換裝置、減壓閥、加氯機至遠距離水射器,與水混合后至投加點水體中,當一組氣源用空時,氯瓶自動切換裝置動作,關閉工作氣瓶,打開備用氣源繼續供氣,同時發出信號通知更換氯瓶,并能使氯瓶內保留適當的液氯余量,即在正壓狀態下更換氯瓶,有效地防止氯瓶出現“真空”現象,從而保證了用氯安全。

氯瓶切換裝置的作用是確保加氯機的連續操作,達到不間斷供氣的目的,包括接觸式壓力表、電動閥、控制盤。氯氣減壓閥是為了減少供氣管道中氯氣液化的可能性。余氯分析儀的取樣點分別位于清水池之前和二級泵出水端,用以對加氯工序的反饋調節(滯后時間2?3min),按二級泵站出廠余氯預置標準校正濾后余氯設定值。揚州第四水廠正常投氯量為1.8?2.5mg/L。

2.2加藥系統

混凝劑為聚合氯化鋁,干濕式投加,藥劑經稀釋后,由容積式計量泵投加于管式靜態混合器的入口處,全廠兩期工程四個加磯點分別配置六臺加注泵,四用兩備。加磯

控制系統采用閉環式自動控制,以進水流量和流動電流分別對計量泵的沖程和轉速進行自動調節。

加藥系統由PLC2自動控制,主要檢測項目有原水濁度、原水流量、原水溫度、溶解池和溶液水位、絮凝池末端流動電流等。

2.3自動化控制系統

自動控制系統由中心控制室的PDS計算機系統和在控制現場的5套PLC控制站完成對全廠集散控制系統。一號站(PLC1)安裝在一級泵站,對一級泵站的工藝過程進行監測控制;二號站(PLC2)安裝在加藥間,對磯液配制、投加和對沉淀池運行狀況及加氯進行監測與控制;三號站(PLC3)安裝在濾池控制室,對濾池運行狀況進行檢查和反沖洗進行控制;四號站(PLC4)安裝在二級泵站對二級泵站的工藝過程、出廠參數進行監測控制;五號站(PLC5)安裝在變配電所,對高低壓變配電系統進行自動控制。(如圖2所示)

1784-KT

1784-KT

L784-KT

■I

中心控制

圖2揚州第四水廠自動化控制系統圖

2.4預加氯和消毒

采用預加氯輔助絮凝的方法,以確保較好的過濾性能,從而獲取良好的水質。預加氯的目的是清楚原水中的微生物,如藻類、細菌、浮游生物等,預加氯后水中應含0.2?0.3mg/L的游離氯。預加氯和消毒均采用負壓投加方式。加氯間分為氯瓶放置庫、加氯機室和值班室。原水預加氯的加氯量比例控制。一般用于季節性投加,或者當濾后加氯部分維修時運行。

2.5混合、絮凝、沉淀

⑴混合

揚州第四水廠采用管式靜態混合器混合,在絮凝池前設有管式靜態混合器,混合器內安裝若干固定混合單元,每個混合單元由若干固定葉片按一定角度交叉組成。當加過藥劑的原水經過混合器時,能被這些混合單元分割、改變并形成漩渦,以達到使藥劑均勻分散于原水中的目的。此種管道靜態混合器混合效果好,構造簡單,安裝方便,無活動部件,不增加維修工作量。缺點是水頭損失較大,且當水量過小時混合效果下降。揚州第四水廠所用螺旋形管式混合器,水頭損失為0.5?0.6m,加藥點設在混合器出口處,使之形成快速混合。

(2)絮凝工藝

揚州第四水廠采用網格絮凝池,其設計和布置類似于多通道的折板絮凝池,一般為多格豎井中的網格時,產生縮放作用,形成漩渦,促使顆粒產生碰撞。網

圖3揚州第四水廠網格絮凝池圖

格絮凝池設計上分為三段,每段的絮凝時間也大致相等。在第一段,由于所形成的絮凝體形體很小,需要較大的G值以增大顆粒之間的碰撞頻率,故此時采用密網格。在第二段,絮凝體已經成一定大小,只有增大網格孔眼的尺寸,故此時采用密網格。在第三段,G值應進一步降低,以防止絮凝體破碎,故此時不安放網格。網格絮凝的優點是絮凝效果好,絮凝時間短,水頭損失小,缺點安裝維修比較麻煩,絮凝池末端的豎井底部易產生積泥現象。

揚州第四水廠第一段網格的網孔采用8cmx8cm,設計流速為0.11m/s,網孔流速為0.2?0.3m/s。第二段網格的網孔采用15cmx15cm,網孔流速為0.12?0.2m/s。每段設三層,層間距離為60cm左右。第三段不設網格,設計流速為0.02?0.5m/s。絮凝時間為8~10min,絮凝總水頭損失20?40mm。

(3)沉淀工藝

揚州第四水廠采用平流式沉淀池,指形槽集水,虹吸式吸泥機排泥。平流式沉淀池設計的關鍵在于均勻配水、均勻集水和排泥徹底方便。平流式沉淀池的優

點是構造簡單、管理方便,出水水質好,且能抗沖擊負荷。缺點是占地面積大。

圖4揚州第四水廠平流式沉砂池和集水槽圖

平流式沉淀是一般適用于大、中型水處理廠。沉淀池底部設有放空管。沉淀區總長為80米,有效池深3.3米,單格寬度16.8米,水平流速13.2mm/s,停留時間為1.8h。指形槽長8米,每格布置8根,單位出水負荷為每米16m3/h。

2.6過濾工藝

揚州第四水廠一期工程采用雙閥濾池8組16格,每格8.2mX4.3m,對稱布置,中間為管廊。采用單層均質石英砂濾料,長柄濾頭過濾,設計濾速8m3/hm2.用氣水反沖洗,沖洗水源為濾后水。實際運行過程中,發現氣水聯合沖洗時,濾料膨脹,出現跑砂現象,故此,現操作規程要求,先氣沖3?5min,再水沖7?10min,反沖洗周期為24h。設沖洗泵兩臺,一用一備,泵型號為93E17341/2,規格450---500---475,配套電機功率110KW三相交流異步電動機;羅茨風機三臺,兩用一備,壓氣機型號為SNH32,風量2400m3/h,風壓50Kpa,轉速1460rpm。

二期工程采用V型濾池采用均質濾料,不均勻系數K80很小(小于1.4)。以大大提高濾料層的孔隙率,使濾速得以提高,過濾周期延長,且出水水質好。此外,V型濾池采用氣水反沖洗技術,濾池反沖洗時濾層不膨脹或微膨脹,從而避免了由于水力分選作用使得整個濾料層的粒徑變得上細下粗。該濾池的缺點是控制系統復雜,造價較高。

濾池反沖洗系統采用PLC控制站自動控制,監視器可顯示每格濾池的實際工作參數以及每個閥門的工作狀況,濾池的工作及管理可由微機自動控制,也可由人工控制。濾池反沖洗有三個方式:(a)定時反沖洗;(b)當濾池水頭損失達到某一設定值時沖洗;(c)強制反沖洗。

濾池反沖洗的自動成型如下:

濾池過濾周期結束,進水虹吸管的虹吸破壞而停止進水;

清水出水管電動碟閥關閉;

真空泵啟動,排水虹吸管形成虹吸;

壓縮空氣機啟動,沖洗風管閥打開進行氣沖;

沖洗水泵啟動,沖洗泵出水管閥門開,濾池反沖電動閥開,同時氣沖發關;

水沖時間到,沖洗管電動閥關,沖洗泵出水管電動閥門關;

沖洗泵關,排水虹吸管的虹吸破壞,進水虹吸形成虹吸;

真空泵關閉,濾池清水閥開啟1/3;濾池水頭損失達一定值,清水閥再開1/3;濾池水頭損失達一定值,清水閥全開,濾池進入正常工作狀態。

2.7清水池

清水池為半地下式,容量為1萬m3占生產規模10%,清水池平面尺寸64mX40m,有效水深4m,采用無梁結構。清水池安裝水位計一只,水位計信號是一級泵啟停的主要控制參數。

2.8吸水井及二級泵站

清水池的水通過DN1440單根鋼管引至二級吸水井,吸水井為地下式布置,井深6m,清水池至吸水井正常跌水1m多。吸水井設有兩只水位計。

二級泵站為半地下式,深2m,平面27mX9m,共裝機5臺機組,二臺水泵系原國外進口設備,規格:雙吸泵進口直徑600mm,出口直徑500mm,配套功率400kW,額定流量2000~2400m3/h,額定揚程44?50m,配套三相6kV高壓電動機。

設有1套真空泵系統及5只泵頂的真空判別裝置,每臺泵進水管上設維修手動閥,出水管上設電動碟閥和緩閉式止回閥,另設壓力變換器一只,以控制泵的啟停。2只安裝在出廠水管上的超聲波流量計和2只安裝在出廠管上的余氯測定儀,2只測定出廠水濁度的濁度儀。

3第四水廠的主要特點和存在問題

3.1主要特點

3.1.1穩妥的工藝設計

揚州第四水廠工藝雖然采用常規處理,指導思想上,力求穩妥可靠,適應性強,強調了配水均勻、快速混合,充分絮凝。沉淀池采用合理的沉淀時間、水平流速,濾池采用合理的濾速,沉淀池排泥采用刮吸相結合的新型排泥機。

3.1.2可靠的控制系統:

水廠的自動控制系統為三級控制,即中控室集中控制、分控站PLC控制及就地手動控制,從而保證了控制的高可靠性。

3.1.3便利的操作管理:

加藥間設計中盡量減少藥劑的人工搬運,先進的加藥設備,避免了藥液的“跑”、

“冒”、“漏”現象,整個加藥間清潔明亮,通風良好,自動化程度高。

3.2存在的問題

3.2.1設計方面的問題

雙閥濾池氣水反沖造成濾料膨脹,有跑砂現象;

一期采用穿孔管排泥,時常堵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