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小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1頁
第2課 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小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2頁
第2課 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小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3頁
第2課 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小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4頁
第2課 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小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組一課一練第頁第2課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班級_______學號_______姓名_______1.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擴展。埃及新王國時期,勢力曾達到兩河流域。古巴比倫王國首次實現了兩河流域的統一,把勢力伸展到地中海東岸;亞述帝國不僅統一了整個兩河流域地區和小亞細亞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這些文明的擴展()A.推動了城邦國家的發展 B.擴大了人類文明的交流

C.促進了行省制度的完善 D.形成了統一的社會風俗2.從公元前8世紀初開始的200多年間,由于人口增多,希臘眾多城邦組織本邦部分居民向地中海和黑海周邊地區殖民,另立家園,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臘的廣闊疆域。對希臘殖民解讀準確的是()A.源于農耕文明的優勢與擴張潛能

B.與近代歐洲列強殖民擴張的目的一致

C.是古代文明擴展的主要途徑之一

D.是亞歷山大帝國推廣希臘文化的延續3.古希臘城邦不斷對外進行殖民活動,希臘移民與他們居住在希臘半島上的同胞信仰同樣的神。他們也講希臘方言,同母邦之間保持著商業聯系。古希臘人的上述行為()A.有助于希臘城邦共同體的建立B.促進了希臘統一國家的建立

C.推動希臘民主思想的發展D.凸顯希臘城邦的集體責任感4.西亞文明擴張的方向大致是從兩河流域南部向周邊地區擴張。下列史實能夠印證這一特征的是()

①地中海變成羅馬的內湖②波斯建立起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

③古希臘向地中海和黑海周邊殖民④古巴比倫王國首次統一兩河流域

⑤亞述帝國一度征服埃及A.②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5.在波斯帝國的文化中,無論是政治思想、典章制度、法律、還是文字、藝術、神話、建筑等方面,都吸收了較多的外來因素,正如希羅多德指出:“波斯人比任何其他民族都更喜歡仿效外國人的習慣。”這是因為波斯人()A.有向其他民族學習的文化傳統

B.統治了眾多的先進文明地區,彼此之間不斷交流

C.擁有輕松寬容的民主政治環境

D.不斷征服其他民族并對他們實行有效的管理6.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宣稱:“凡忠信之士,我賜予恩典;凡不義之人,我嚴懲不貸…凡我給他們的命令,他們都遵行不誤。”此話反映出()A.統治者大力宣揚“君權神授” B.波斯帝國擴大了農耕文明區

C.帝國建立了較完整的稅收系統 D.國王是整個政權的核心和主宰7.(波斯)帝國統治階級內部因爭奪王位,時常發生宮廷政變;行省總督權力日益增大,致使中央集權的君主統治逐漸失去控制力”材料反映出波斯帝國的衰落是因為()A.被征服者的不斷起義

B.地方權力增大,最終導致帝國分崩離析出

C.馬其頓亞歷山大的入侵

D.內部紛爭導致統治不穩8.公元前4世紀,波斯軍隊在格拉尼克斯河戰役、伊蘇斯戰役和高加米拉戰役中遭到慘敗,大流士三世逃亡途中被殺,阿契美尼德王朝滅亡。這三次戰役中波斯的對手是()A.馬其頓王國軍隊 B.孔雀帝國的軍隊

C.東羅馬帝國的軍隊 D.西羅馬帝國的軍隊9.亞歷山大在向東擴張過程中,帶了許多隨軍學者,他們沿途采集動植物標本,測量地理,研究學術,與當地人交往。亞歷山大還接見過古印度學者,與他們交流學問。這些行動()A.推動了波斯帝國的文化發展 B.表明文明發展的趨同化

C.擴大了古代文化的傳播范圍 D.有利于印度佛教的產生10.“隨著他的東征,希臘的雕塑和建筑不斷地出現在東方的很多城市,同時這些地區的思想也影響了希臘,東方的科學知識也隨著戰爭源源不斷地傳入希臘,尤其是天文學和數學極大地豐富了西方的知識寶庫。”材料旨在()A.說明羅馬帝國擴張推動東西方文化交流

B.強調亞歷山大帝國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C.概述了阿拉伯帝國在文化上的貢獻

D.強調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成就11.亞歷山大東征后,在希臘化世界及其周邊地區實際上形成了以西亞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亞、印度為兩端的新交通體系。在張騫到達中亞之前的公元前2世紀中后期,絲綢之路西段(自帕米爾以西)實際上已經開通。這表明()A.張騫對絲綢之路的開辟作出決定性貢獻

B.絲綢之路的開辟具有歷史的必然性

C.希臘文明的傳播促進了絲綢之路的開通

D.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自古以來就很頻繁12.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先后興起了一個個有影響的大帝國。在下列帝國中,按興起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拜占廷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

B.羅馬帝國、拜占廷帝國、亞歷山大帝國

C.拜占廷帝國、羅馬帝國、亞歷山大帝國

D.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廷帝國13.“帝國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國的內湖,地中海各地之間的交通暢通無阻,海上航路、內陸河道、陸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內外貿易的動脈,商旅往來,絡繹不絕。”材料中的“帝國”是指()A.亞歷山大帝國B.羅馬帝國 C.亞述帝國D.波斯帝國14.公元前27年至公元3世紀初,伴隨著羅馬帝國從建立走向繁榮,法律領域也產生了以規范國家事務的公法和管理私人事務的私法這種新的分類標準。這種劃分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國家加強對家庭和個人事務的干預

B.經濟發展以及國家事務日益復雜

C.公民事務獨立于國家管理外的要求

D.帝制取代共和制,專制君主出現15.“身在羅馬,就像羅馬人一樣行事”這個西方諺語可以轉意為成語“入鄉隨俗”。從歷史文化的角度看,該西方諺語的形成從實質上說明了()A.羅馬帝國為了向外擴張修建了許多道路

B.羅馬帝國的征服和統治充滿著暴力

C.當時有很多外國人在羅馬學習、生活

D.羅馬文化滲入到它統治過的廣大地區16.早在羅馬共和時期,國家就開展了不定期的人口基本情況調查。奧古斯都時代,人口普查趨于系統化和制度化,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類似于地理考查、地圖繪制、分門別類的歸檔、地籍管理等行政管理技術廣泛應用。這說明()A.人口普查服務于財稅制度 B.國家管理水平在逐步提升

C.公民人身自由得不到保障 D.君主專制程度在不斷加強17.人工道路的鋪設體現了人類的進步。古代有許多著名的人工道路。羅馬帝國的道路把羅馬和各行省連接起來,形成“條條大路通羅馬”的盛況。古代帝國修建人工道路的主要目的是()A.分封邦國需要 B.促進科技文化交流

C.防止外敵入侵 D.強化對地方的控制18.“聳立著波斯宮殿的巨大平臺模仿的是巴比倫尼亞的樣式,宮殿大門上裝飾的雙翼公牛是從亞述和西方學來的;而王宮正面和寬廣大廳中的柱廊——亞洲最早的柱廊——同兩千多年前尼羅河畔的式樣一樣。”這表明波斯建筑()A.融合了多種建筑的藝術形式 B.摒棄了被征服地區的建筑風格

C.借鑒了亞述柱廊的建筑式樣 D.代表了中古時期的建筑水平19.新的考古學證據表明,在距今約4000年以前,原產于西亞的小麥經中亞地區的西南部傳入中國境內;同時,原產于中國的小米也已經從河西走廊地區向北進入歐亞草原地帶,向西傳播,逐步成為分布在歐洲中部的史前文化的重要農作物之一。這一考古學證據主要反映了()A.文明發展的差異性 B.文明傳播的艱難性

C.文明交流的雙向性 D.中華文明的先進性20.公元前6世紀,埃及法老將瑙克拉提斯城賜予了希臘人。在這里,不少希臘人開始使用埃及人傳統的陪葬品一一陪葬俑。同時,希臘商人還將鐵器帶到這里,而鐵器則改變了埃及人傳統的生產工具及武器。這主要反映了古代()A.地域文化的交流 B.埃及手工業的落后

C.宗教信仰的融合 D.希臘化時代的到來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去世,亞歷山大帝國逐漸分裂為托勒密埃及等三個主要國家,這些區域被統稱為希臘化世界,從亞歷山大遠征到托勒密埃及滅亡約300年的時間,被稱為希臘化時代。

在托勒密埃及,托勒密一世建立了“繆斯(希臘文藝女神)宮”,收藏了古希臘大量文化典籍。諸多希臘學者前往此處,亞歷山大城也因此成為新的希臘文化中心。

托勒密三世時,頒布敕令允許奴隸買賣,一位有名望的埃及祭司說這在原來的埃及是不會出現的。他還介紹道,當時亞歷山大率領的35000名步兵中,有12600名南部希臘人,遠征期間至少有3600人留在當地,亞歷山大死后,他的繼任者繼續從希臘招募士兵和殖民者。他還自己抱怨,因為他不會講希臘語而遭到住在他家的一位軍人的嘲笑。在這里,上層貴族的生活習俗也從喝啤酒、穿亞麻制品變為了喝葡萄酒、穿羊毛制品。——摘編自李若寶《希臘化時代的文化交流與融合》(1)根據材料,概括希臘化時代托勒密埃及出現的新現象。(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上述新現象的影響。

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西域都護定遠侯班超遣掾甘英使大秦、條支,窮西海,皆前世所不至,莫不備其風土,傳其珍怪焉。及安息西界,臨大海,欲度,船人謂英曰:“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三月乃得度,若遇遲風,亦有二歲者。故入海,人皆赍三歲糧。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有死亡者。”英乃止。——摘自《資治通鑒》第48卷材料二:(大秦)“以金銀為錢,銀錢十當金錢一。與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質直,市無二價。谷食常賤,國用富饒,鄰國使到其界首者,乘驛詣王都,至則給以金錢。王常欲通使于漢,而安息欲以繒彩與之交市,故遮閡不得自達。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牛、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貢,并無珍異,疑傳者過焉。”——摘自《后漢書·西域傳》(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朝與羅馬帝國交往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概括羅馬國家的社會經濟狀況。(3)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簡析漢朝與西亞(安息)、歐洲(大秦)通商關系發展起來的主要條件。

第2課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01-05:BCAAB06-10:DDACB11-15:CDBBD16-20:BDACA21.(1)新現象:信仰上崇拜希臘神,文化上吸納希臘文化(收藏希臘典籍),經濟上允許奴隸買賣,語言上流行希臘語,生活習俗上喝葡萄酒、穿羊毛制品。(2)影響:推廣了希臘文化;促進了文化交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