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計的發展史_第1頁
溫度計的發展史_第2頁
溫度計的發展史_第3頁
溫度計的發展史_第4頁
溫度計的發展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溫度計的發展史第1頁,共22頁,2022年,5月20日,6點48分,星期五溫度計的發展歷史

溫度計是測量物體冷熱程度的工業自動化儀表,一般的溫度測量儀表都有檢測和顯示兩個部分。第2頁,共22頁,2022年,5月20日,6點48分,星期五早的溫度測量儀表

最早的溫度測量儀表,是意大利人伽利略于1592年創造的。它是一個帶細長頸的大玻璃泡,倒置在一個盛有葡萄酒的容器中,從其中抽出一部分空氣,酒面就上升到細頸內。當外界溫度改變時,細頸內的酒面因玻璃泡內的空氣熱脹冷縮而隨之升降,因而酒面的高低就可以表示溫度的高低,實際上這是一個沒有刻度的指示器。

第3頁,共22頁,2022年,5月20日,6點48分,星期五溫標1709年,德國的華倫海特于荷蘭首次創立溫標,隨后他又經過多年的分度研究,到1714年制成了以水的冰點為32度、沸點為212度、中間分為180度的水銀溫度記錄儀,即至今仍沿用的華氏溫度計。

第4頁,共22頁,2022年,5月20日,6點48分,星期五0度和100度1742年,瑞典的攝爾西烏斯制成另一種水銀溫度計溫度計以水的冰點為0度、沸點作為100度。到1745年,瑞典的林奈將這兩個固定點顛倒過來,這種溫度計就是至今仍沿用的攝氏溫度計。第5頁,共22頁,2022年,5月20日,6點48分,星期五金屬棒受熱膨脹的原理早在1735年,就有人嘗試利用金屬棒受熱膨脹的原理,制造溫度計,到18世紀末,出現了雙金屬溫度計;1802年,查理斯定律確立之后,氣體溫度計也隨之得到改進和發展,其精確度和測溫范圍都超過了水銀溫度計。第6頁,共22頁,2022年,5月20日,6點48分,星期五第一支鉑電阻溫度計1821年,德國的塞貝克發現熱電效應同年,英國的戴維發現金屬電阻隨溫度變化的規律,這以后就出現了熱電偶溫度計和熱電阻溫度計。1876年,德國的西門子制造出第一支鉑電阻溫度計。第7頁,共22頁,2022年,5月20日,6點48分,星期五國際現代通用的溫標國際現代通用的溫標是1967年第13次國際權度大會通過的,1968年國際實用溫標。它以13個純物質的相變點,如氫三相點,即氫的固、液、氣三態共存點(-259.34℃);水三相點(0.01℃)和金凝固點(1064.43℃)等,作為定義固定點來復現熱力學溫度的第8頁,共22頁,2022年,5月20日,6點48分,星期五第9頁,共22頁,2022年,5月20日,6點48分,星期五第10頁,共22頁,2022年,5月20日,6點48分,星期五溫度計的準確讀數方法第11頁,共22頁,2022年,5月20日,6點48分,星期五第12頁,共22頁,2022年,5月20日,6點48分,星期五第13頁,共22頁,2022年,5月20日,6點48分,星期五第14頁,共22頁,2022年,5月20日,6點48分,星期五讀一讀:這是多少度?應該怎樣讀?第15頁,共22頁,2022年,5月20日,6點48分,星期五第16頁,共22頁,2022年,5月20日,6點48分,星期五第17頁,共22頁,2022年,5月20日,6點48分,星期五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正確的方法是:(1)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后要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3)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第18頁,共22頁,2022年,5月20日,6點48分,星期五第19頁,共22頁,2022年,5月20日,6點48分,星期五第20頁,共22頁,2022年,5月20日,6點48分,星期五謝謝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