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不列顛尼亞”》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1頁
《別了“不列顛尼亞”》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2頁
《別了“不列顛尼亞”》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3頁
《別了“不列顛尼亞”》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4頁
《別了“不列顛尼亞”》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作者介紹

本文署名為周婷、楊興,實際上作者是新華社周樹春、胥曉婷、楊國強、徐興堂四位記者。其中,周樹春是新華社副總編輯、《參考消息》報社社長。

相關背景1、香港構成: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沿海的200多個島嶼)。2、香港坎坷的歷史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后,英國強占香港島。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

英國。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

以南地區給英國。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半

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及附近262個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

6月30日結束)。定義新聞是對新近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或者早已發生卻是新近發現的有價值的事實的及時報道。新聞分類廣義的新聞包括消息、通訊、特寫、訪談、新聞評論等體裁。新聞類閱讀體裁主要指這五種。狹義的新聞專指消息。文體知識基本特征六要素①真:內容真實,事實準確。②短:簡明扼要,篇幅短小。③快:迅速及時,有時效性。④新:內容新鮮,有價值。⑤強:思想性和指導性強。新聞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如何(How)(1)標題:新聞的眼睛,要在第一時間傳達出新聞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

新聞在結構上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輔助部分。(2)導語:是新聞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扼要地揭示新聞的核心內容。(3)主體:是新聞的軀干,它用充足的事實來表現主題,是對導語內容的進一步

擴展和闡釋。(4)背景:事件發生的背景、環境、與其他方面的聯系等,為烘托新聞的主題服務,

幫助讀者深刻理解新聞的內容和價值。(5)結語:是新聞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話,提示新聞的意義、趨向,或對報道內

容作概括小結,加深讀者對新聞的理解、感受,語言精練,緊扣主題。請你說一說本篇新聞的標題、導語、主體和結語分別是什么?新聞的結構特征①標題:“別了,不列顛尼亞”②導語(第1段):總寫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英國結束對香港的殖民統治。③主體(第2-10段):集中描寫英國撤離香港那天的四個場景及有關背景資料。④結語(第11段):概述英國在香港統治的開始與結束。1.對比其他新聞報道,本文標題有何獨特之處?文本分析(3)巧用雙關:字面意思是查爾斯王子和離任港督彭定康乘坐

“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深層含義是象征著英國管治在

香港的終結,中華民族的一段恥辱被洗刷。文本分析1.對比其他新聞報道,本文標題有何獨特之處?(1)主謂倒裝:突出了“別了”這一內容,能更好地表達

情感,突出文章主題。(2)運用借代:“不列顛尼亞”指代英國,妥帖生動。

2、《別了,“不列顛尼亞”》一文按照時間順序展開描述了哪幾個場景?文本分析場景:

①4時30分→末任港督告別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幟。

2、《別了,“不列顛尼亞”》一文按照時間順序展開描述了哪幾個場景?文本分析場景:②晚6時15分→舉行“告別儀式”;7時45分,降下英國國旗。

2、《別了,“不列顛尼亞”》一文按照時間順序展開描述了哪幾個場景?文本分析場景:

③子夜時分→舉行交接儀式,降下米字旗,升起中國國旗。

2、《別了,“不列顛尼亞”》一文按照時間順序展開描述了哪幾個場景?文本分析場景:

④0時40分→查爾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文中寫了幾次降旗?每次降旗代表的意義是什么?第一次降旗:4時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

降下旗桿。第二次降旗:7時45分,廣場上燈光漸暗.開始了港島上的第二次降旗儀式?!裉?,

另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在“威爾士親王”軍營旁的這個地方降下了米字旗。第三次降旗: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鐘,米子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標志:今后香港再也不會有港督來統治。標志:被英國統治了156年的香港終于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標志: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統治的結束,從此中國將對香港恢復行

使主權。課文中現實的場景和背景材料兩方面是如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段落現實場景歷史背景第一場景(2-4段)4時30分,港督府告別儀式(第一次降旗)。第二場景(5-7段)6點15分至7點45分,添馬艦東面廣場告別儀式(第二次降旗)。第三場景(8-9段)子夜時分,最莊嚴的政權交接儀式,米字旗落下(第三次降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第四場景(10-11段)0時40分,查爾斯王子及末代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顛尼亞”號離港。港督府建成時間,其后的拓展、發展156年前,英國士兵占領港島,升起英國國旗,英國管治開始英國對香港統治長達一個半世紀米字旗插上港島的時間,英國管治香港的精確時間,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場景編織:現實與歷史的交織1、背景材料對事件做了必要的補充,使每一項儀式都顯示出歷史感和滄桑感,使人感受到深厚的歷史內涵,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儀式本身的現實意義。2、歷史背景起到烘托現實場景的作用。作用這篇新聞在報道香港回歸這樣宏大的場景時敘述沉著而冷靜,沒有直接的議論和抒情,但我們能感受到豐富而細膩的情感,這種情感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再讀課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夠傳達出作者的情感,并談談你的理由。(1)根據傳統,每一位港督離任時,都舉行降旗儀式。但這一次不同:

永遠都不會有另一面港督旗幟從這里升起。運用對比,強調了這次升旗是具有標志意義的最后一次,說明香港不再有港督,象征著英國殖民者在香港的統治終結。(2)“4點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桿?!睆囊曈X角度、聽覺角度去進行描寫,更細致生動,更能看出彭定康的失落,中國人揚眉吐氣;更能體現香港回歸的主題。(3)隨著末代港督的離去,這座古典風格的白色建筑成為歷史

的陳跡。

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港督府”、“古典風格的白色建筑”等描述性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港督府的外觀。通過對港督府的描述,告訴世人,經過中國人民長期的艱苦努力與漫長的等待,香港已經回到祖國的懷抱,隨著末任港督彭定康的離去,中國人民一段屈辱的歷史永遠地成為過去?!斑@座古典風格的白色建筑”不僅見證了那段歷史,時時警醒國人,而且演繹了今天國家的尊嚴,彰顯了民族的復興。(4)停泊在港灣中的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和鄰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荊圖案,恰好構成這個“日落儀式”的背景。“不列顛尼亞”號和巨幅紫荊花圖案構成鮮明對比,說明英國在香港的統治即將結束,而作為特別行政區象征的紫荊花圖案將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將回到祖國的懷抱。(5)在新的一天來臨的第一分鐘,五星紅旗伴著《義勇軍進行曲》

冉冉升起,中國從此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國旗是一個國家主權的體現,是一個國家的象征。作者鄭重地記錄下五星紅旗第一次在香港升起的時刻,含蓄地表達了莊嚴而喜悅的心情。預示著香港美好的明天開始了。(6)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

“從海上去”,明著是寫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暗寫英國的殖民統治結束,點明題意。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大英帝國靠著堅船利炮,在鴉片戰爭中“從海上來”,通過《南京條約》占領了香港,對香港開始了長達一百五多年的統治。而今不得不離開,退路也只是海路。來時是那樣的不可一世、趾高氣揚;走時又是那樣的沮喪前后對比含義深刻。

作者沒有寫交接儀式現場多么莊嚴,也沒有寫慶回歸的人群是多么激動,更沒有對這一事件進行政治的分析,分析其意義與影響,而是選擇了英方撤離這樣一個角度,顯得比較新穎。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沒有寫成英軍撤離大事記的形式,而是在簡略介紹英國人降旗、參加交接儀式、登上“不列顛尼亞”號回國這一系列事件過程中,穿插英國人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