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學中國傳統國學文化論語教學課件-14《論語》賞析_第1頁
經典文學中國傳統國學文化論語教學課件-14《論語》賞析_第2頁
經典文學中國傳統國學文化論語教學課件-14《論語》賞析_第3頁
經典文學中國傳統國學文化論語教學課件-14《論語》賞析_第4頁
經典文學中國傳統國學文化論語教學課件-14《論語》賞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語》

賞析《論語》

賞析賞析流程《論語》簡介人物生平成長背景篇章結構主要思想名段選讀專家點評2022/10/30《論語》賞析2賞析流程《論語》簡介人物生平成長背景篇章結構主要思想名段選讀《論語》簡介《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是“四書五經”中四書之一。全書共20章、492篇,首創“語錄體”。是中國現代傳揚并學習的古代著作之一。2022/10/30《論語》賞析3《論語》簡介《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語錄體:中國文體。常用于門人弟子記錄導師的言行,有時也用于佛門的傳教記錄。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語的記錄,不重文彩,不講篇章結構,不講篇與篇之間甚至段與段之間時間及內容上的必然聯系,故稱之為語錄體。語錄體特點:語言簡潔樸素、生動形象、明白易懂;

語句簡短流暢、通俗明了、詼諧機智。2022/10/30《論語》賞析4語錄體:2022/10/23《論語》賞析4湖北工程學院孔圣廣場孔子雕像2022/10/30《論語》賞析5湖北工程學院孔圣廣場孔子雕像2022/10/23《論語》賞析人物生平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zōu)邑(今山東曲阜)人。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年幼時的孔子就表現出聰明好學的勁頭,20歲的時候已經有非常淵博的知識了,30歲左右已經很有名氣,并開始招收門徒,傳授文化知識。孔子畢生致力于研究為政和為人之道,卻一直郁郁不得志,知道50歲才被任命為中都宰、小司空,后升為大司寇,兼管丞相實務。后來,周游列國的孔子重新回到了魯國,然后一邊開始講學,一邊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編校了《詩》、《書》、《禮》、《易》、《春秋》等典籍。公元前479年,孔子因承受不了得意門生都先他而去的打擊去世。孔子終其一生都沒有自己的著作,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把他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整理記錄下來,構成了我們讀到的這部《論語》。2022/10/30《論語》賞析6人物生平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孔子講學圖》2022/10/30《論語》賞析7《孔子講學圖》2022/10/23《論語》賞析7成長背景孔子生活在距今天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他是魯國人,祖先曾經是宋國的貴族。在孔子3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因此孔子童年時代的生活是十分艱辛的,干過各種各樣的工作,包括管理牛羊和倉庫。但他一直具有普通人難以具備的素質,那就是:對知識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對自己所信奉的價值體系的堅定信念,以及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的頑強毅力。這三種素質使他從同時代人中脫穎而出,在思想與學識方面逐漸達到頂峰。2022/10/30《論語》賞析8成長背景孔子生活在距今天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他是魯國人,祖篇章結構《論語》的篇名通常取開篇前兩個字作為篇名;若開篇前兩個字是“子曰”,則跳過取句中的前兩個字;若開篇三個字是一個詞,則取前三個字。篇名與其中的各章沒有意義上的邏輯關系,僅可當作頁碼看待。學而第一(主要講“務本”的道理,引導初學者進入“道德之門”)為政第二(主要講治理國家的道理和方法)八佾(yì)第三(主要記錄孔子談論禮樂)里仁第四(主要講仁德的道理)公冶(

yě)長第五(主要講評價古今人物及其得失)雍也第六(記錄孔子和弟子們的言行)述而第七(主要記錄孔子的容貌和言行)泰伯第八(主要記孔子和曾子的言論及其對古人的評論)子罕(hǎn)第九(主要記孔子言論,重點為孔子的行事風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鄉黨第十(主要記錄孔子言談舉止,衣食住行和生活習慣)2022/10/30《論語》賞析9篇章結構《論語》的篇名通常取開篇前兩個字作為篇名;若開篇前兩先進第十一(主要記錄孔子教育言論和對其弟子的評論)顏淵第十二(主要講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實行仁德,如何為政和處世)子路第十三(主要記錄孔子論述為人和為政的道理)憲問第十四(主要記錄孔子和其弟子論修身為人之道,以及對古人的評價)衛靈公第十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國時的關于仁德治國方面的言論)季氏第十六(主要記孔子論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禮法治國)陽貨第十七(主要記錄孔子論述仁德,闡發禮樂治國之道)微子第十八(主要記錄古代圣賢事跡、孔子眾人周游列國中的言行及周游途中世人對于亂世的看法)子張第十九(主要記錄孔子和弟子們探討求學為道的言論,弟子們對于孔子的敬仰贊頌)堯曰第二十(主要記錄古代圣賢的言論和孔子對于為政的論述)2022/10/30《論語》賞析10先進第十一(主要記錄孔子教育言論和對其弟子的評論)2022《論語》目錄2022/10/30《論語》賞析11《論語》目錄2022/10/23《論語》賞析11主要思想一、修養孔子重視個人修養,強調塑造君子人格。在孔子看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認為剛強、果斷、質樸、語言謙虛這樣的人就接近于仁德;實行恭謹、寬厚、信實、勤敏、慈惠這五種美德就可算是仁。個人要通過學習,用禮約束自己行為,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個仁德的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君子,是孔子一種人格上的追求。君子重視仁德修養,重義避利,追求道義,隨時嚴格律己。2022/10/30《論語》賞析12主要思想一、修養2022/10/23《論語》賞析12二、為政生活在春秋時代的孔子,深感春秋時代的禮崩樂壞,因而倡導以堯、舜、禹、文王為榜樣,以禮樂教化百姓,勤政愛民。“道之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2022/10/30《論語》賞析13二、為政2022/10/23《論語》賞析13三、學習孔子鼓勵溫故而知新,指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強調學思雙行的重要性;提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恥下問的謙虛學習態度,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等等,這些都是孔子所倡導的學習態度和方法。2022/10/30《論語》賞析14三、學習2022/10/23《論語》賞析14四、教育孔子提出了“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許多著名的教育理論。孔子用詩、禮、易、樂、春秋來教化學生。在孔子看來,進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義禮凈化人們的靈魂,協調人們的社會行為外,其重要目的在于培養具有仁義之心的“仕”、“君子”,從而為當時的社會服務,這就是他著名的“學而優則仕”的思想。2022/10/30《論語》賞析15四、教育2022/10/23《論語》賞析15有教無類:成語,出自于《論語·衛靈公》:子曰:“有教無類。”教:教育;類:類別。有兩種解釋:1.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2.人原本是“有類”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賢,有的不肖。但通過教育,卻可以消除這些差別,“有教則無類”,可見“有教無類”是教育的結果,不是前提。2022/10/30《論語》賞析16有教無類:2022/10/23《論語》賞析16名段選讀2022/10/30《論語》賞析17名段選讀2022/10/23《論語》賞析172022/10/30《論語》賞析182022/10/23《論語》賞析182022/10/30《論語》賞析192022/10/23《論語》賞析192022/10/30《論語》賞析202022/10/23《論語》賞析202022/10/30《論語》賞析212022/10/23《論語》賞析212022/10/30《論語》賞析222022/10/23《論語》賞析222022/10/30《論語》賞析232022/10/23《論語》賞析232022/10/30《論語》賞析242022/10/23《論語》賞析242022/10/30《論語》賞析252022/10/23《論語》賞析25專家點評“讀《論語》,有讀了全然無事者;有讀了后其中得一兩句喜者;有讀了后知好之者;有讀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頤自十七八讀論語,當時已曉文義。讀之愈久,但覺得意味深長。”——北宋理學家程頤“讀此書后,方知我輩不成人!不成人!……若滅若沒,若斷若續,斑斑駁駁,如商彝,如周鼎,古色淋漓照人,可愛,可誦。”——明代思想家李贄( zhì)2022/10/30《論語》賞析26專家點評“讀《論語》,有讀了全然無事者;有讀了后其中得一兩句華東師范大學的金忠明教授在他的《衡山夜話》序言中說的那樣:“談話類的文章也好,著作也好,在久遠的歷史中也是經常看到的,我想舉兩本教育類的經典著作,一是西方柏拉圖的《理想國》,一是中國孔子的《論語》,這樣一種談話的方式可能比較容易使大家對教育產生一些生動的思想。2022/10/30《論語》賞析27華東師范大學的金忠明教授在他的《衡山夜話》序言中說的那樣:“謝謝大家!2022/10/30《論語》賞析28謝謝大家!2022/10/23《論語》賞析28《論語》

賞析《論語》

賞析賞析流程《論語》簡介人物生平成長背景篇章結構主要思想名段選讀專家點評2022/10/30《論語》賞析30賞析流程《論語》簡介人物生平成長背景篇章結構主要思想名段選讀《論語》簡介《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是“四書五經”中四書之一。全書共20章、492篇,首創“語錄體”。是中國現代傳揚并學習的古代著作之一。2022/10/30《論語》賞析31《論語》簡介《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語錄體:中國文體。常用于門人弟子記錄導師的言行,有時也用于佛門的傳教記錄。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語的記錄,不重文彩,不講篇章結構,不講篇與篇之間甚至段與段之間時間及內容上的必然聯系,故稱之為語錄體。語錄體特點:語言簡潔樸素、生動形象、明白易懂;

語句簡短流暢、通俗明了、詼諧機智。2022/10/30《論語》賞析32語錄體:2022/10/23《論語》賞析4湖北工程學院孔圣廣場孔子雕像2022/10/30《論語》賞析33湖北工程學院孔圣廣場孔子雕像2022/10/23《論語》賞析人物生平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zōu)邑(今山東曲阜)人。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年幼時的孔子就表現出聰明好學的勁頭,20歲的時候已經有非常淵博的知識了,30歲左右已經很有名氣,并開始招收門徒,傳授文化知識。孔子畢生致力于研究為政和為人之道,卻一直郁郁不得志,知道50歲才被任命為中都宰、小司空,后升為大司寇,兼管丞相實務。后來,周游列國的孔子重新回到了魯國,然后一邊開始講學,一邊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編校了《詩》、《書》、《禮》、《易》、《春秋》等典籍。公元前479年,孔子因承受不了得意門生都先他而去的打擊去世。孔子終其一生都沒有自己的著作,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把他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整理記錄下來,構成了我們讀到的這部《論語》。2022/10/30《論語》賞析34人物生平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孔子講學圖》2022/10/30《論語》賞析35《孔子講學圖》2022/10/23《論語》賞析7成長背景孔子生活在距今天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他是魯國人,祖先曾經是宋國的貴族。在孔子3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因此孔子童年時代的生活是十分艱辛的,干過各種各樣的工作,包括管理牛羊和倉庫。但他一直具有普通人難以具備的素質,那就是:對知識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對自己所信奉的價值體系的堅定信念,以及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的頑強毅力。這三種素質使他從同時代人中脫穎而出,在思想與學識方面逐漸達到頂峰。2022/10/30《論語》賞析36成長背景孔子生活在距今天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他是魯國人,祖篇章結構《論語》的篇名通常取開篇前兩個字作為篇名;若開篇前兩個字是“子曰”,則跳過取句中的前兩個字;若開篇三個字是一個詞,則取前三個字。篇名與其中的各章沒有意義上的邏輯關系,僅可當作頁碼看待。學而第一(主要講“務本”的道理,引導初學者進入“道德之門”)為政第二(主要講治理國家的道理和方法)八佾(yì)第三(主要記錄孔子談論禮樂)里仁第四(主要講仁德的道理)公冶(

yě)長第五(主要講評價古今人物及其得失)雍也第六(記錄孔子和弟子們的言行)述而第七(主要記錄孔子的容貌和言行)泰伯第八(主要記孔子和曾子的言論及其對古人的評論)子罕(hǎn)第九(主要記孔子言論,重點為孔子的行事風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鄉黨第十(主要記錄孔子言談舉止,衣食住行和生活習慣)2022/10/30《論語》賞析37篇章結構《論語》的篇名通常取開篇前兩個字作為篇名;若開篇前兩先進第十一(主要記錄孔子教育言論和對其弟子的評論)顏淵第十二(主要講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實行仁德,如何為政和處世)子路第十三(主要記錄孔子論述為人和為政的道理)憲問第十四(主要記錄孔子和其弟子論修身為人之道,以及對古人的評價)衛靈公第十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國時的關于仁德治國方面的言論)季氏第十六(主要記孔子論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禮法治國)陽貨第十七(主要記錄孔子論述仁德,闡發禮樂治國之道)微子第十八(主要記錄古代圣賢事跡、孔子眾人周游列國中的言行及周游途中世人對于亂世的看法)子張第十九(主要記錄孔子和弟子們探討求學為道的言論,弟子們對于孔子的敬仰贊頌)堯曰第二十(主要記錄古代圣賢的言論和孔子對于為政的論述)2022/10/30《論語》賞析38先進第十一(主要記錄孔子教育言論和對其弟子的評論)2022《論語》目錄2022/10/30《論語》賞析39《論語》目錄2022/10/23《論語》賞析11主要思想一、修養孔子重視個人修養,強調塑造君子人格。在孔子看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認為剛強、果斷、質樸、語言謙虛這樣的人就接近于仁德;實行恭謹、寬厚、信實、勤敏、慈惠這五種美德就可算是仁。個人要通過學習,用禮約束自己行為,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個仁德的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君子,是孔子一種人格上的追求。君子重視仁德修養,重義避利,追求道義,隨時嚴格律己。2022/10/30《論語》賞析40主要思想一、修養2022/10/23《論語》賞析12二、為政生活在春秋時代的孔子,深感春秋時代的禮崩樂壞,因而倡導以堯、舜、禹、文王為榜樣,以禮樂教化百姓,勤政愛民。“道之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2022/10/30《論語》賞析41二、為政2022/10/23《論語》賞析13三、學習孔子鼓勵溫故而知新,指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強調學思雙行的重要性;提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恥下問的謙虛學習態度,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等等,這些都是孔子所倡導的學習態度和方法。2022/10/30《論語》賞析42三、學習2022/10/23《論語》賞析14四、教育孔子提出了“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許多著名的教育理論。孔子用詩、禮、易、樂、春秋來教化學生。在孔子看來,進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義禮凈化人們的靈魂,協調人們的社會行為外,其重要目的在于培養具有仁義之心的“仕”、“君子”,從而為當時的社會服務,這就是他著名的“學而優則仕”的思想。2022/10/30《論語》賞析43四、教育2022/10/23《論語》賞析15有教無類:成語,出自于《論語·衛靈公》:子曰:“有教無類。”教:教育;類:類別。有兩種解釋:1.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2.人原本是“有類”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賢,有的不肖。但通過教育,卻可以消除這些差別,“有教則無類”,可見“有教無類”是教育的結果,不是前提。2022/10/30《論語》賞析44有教無類:2022/10/23《論語》賞析16名段選讀2022/10/30《論語》賞析45名段選讀2022/10/23《論語》賞析172022/10/3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