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真菌性鼻-鼻竇炎
臨床表現CT特征治療對真菌性鼻-鼻竇炎的認識經歷了近百年---◆1791年:報告第1例,但無病原學依據;◆
1893年:首次病原學證實曲霉菌,稱為“鼻竇曲霉菌瘤”或“鼻竇曲霉菌肉芽腫”;以后被命名為鼻竇真菌球(fungalball);◆
1965年:首例侵犯眼眶和顱內,稱為侵襲型;至此臨床分為侵襲型和非侵襲型;◆
1983年:首次報告變應性真菌性鼻-鼻竇炎;◆
1997年:首次發現緩慢侵襲眼眶和顱內,2000年被命名為慢性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發現與歷史:真菌性鼻-鼻竇炎
---臨床表現,CT特征,治療真菌性鼻-鼻竇炎
---臨床表現,CT特征,治療侵襲性
急性/暴發性真菌性鼻-鼻竇炎(Acute/FulminateinvasionFungalRhino-sinusitis,AIFRS)
慢性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ChronicinvasionFungalRhino-sinusitis,CIFRS)非侵襲性
真菌球(FungalBall,FB
)
變應性真菌性鼻-鼻竇炎(AllergicFungalRhino-sinusitis,AFRS
)臨床類型:病理學:◆急性/暴發性真菌性鼻-鼻竇炎:組織內可見大量真菌菌絲或孢子,組織壞死;
◆慢性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組織內(竇粘膜)可見真菌和重度炎癥和壞死;◆真菌球:病變(真菌塊)內大量互相纏繞成團的真菌菌絲聚集,竇粘膜無真菌;◆變應性真菌性鼻-鼻竇炎:病變內見變應性粘蛋白,大量嗜酸性粒細胞,夏萊結晶,真菌菌絲散布于粘蛋白周圍,組織內并無真菌。真菌性鼻-鼻竇炎
---臨床表現,CT特征,治療◆急性/暴發性真菌性鼻-鼻竇炎:●病原菌:毛霉菌,也有曲霉菌引起;●起病急,進展快,迅速侵犯整個鼻腔鼻竇,進而眼眶、翼腭窩和顱內,病情兇險;●多發生在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個體(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急性粒細胞減少癥、器官移植和愛滋病);●本病因多侵犯顱內,故又稱鼻腦毛霉菌病;臨床表現:真菌性鼻-鼻竇炎
---臨床表現,CT特征,治療●發熱、眶周面頰部腫脹及疼痛,侵犯眼眶和顱內則劇烈頭痛、視力下降等;●鼻腔檢查:鼻粘膜顏色呈紅色、白色到蒼白色及黑色的壞死性變化;●晚期:腦膜炎、腦炎、腦壞死;●多在7-10內死亡,死亡率高達50%~100%。真菌性鼻-鼻竇炎
---臨床表現,CT特征,治療◆慢性侵襲性真菌性鼻-鼻竇炎:●起病隱匿,進展緩慢,病程至少4周以上;侵襲性癥狀可在數月或幾年后才出現;●早期癥狀類似慢性鼻-鼻竇炎、鼻竇真菌球;●可有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等基礎病;●侵犯眼眶:眶周腫脹、突眼、眼眶疼痛、視力下降等;侵犯上頜竇底:腭部缺損;侵犯篩頂顱底:頭痛、癲癇、意識模糊或偏癱等;侵犯蝶竇壁:眶尖綜合癥或海綿竇綜合癥;侵犯翼腭窩:則出現相應的顱神經麻痹;●鼻內檢查:早期類似慢性鼻竇炎或鼻竇真菌球,晚期可見表面被覆黃色或黑色塊狀物的軟組織樣腫物。真菌性鼻-鼻竇炎
---臨床表現,CT特征,治療◆變應性真菌性鼻-鼻竇炎:●起病隱襲,發展慢;●多有特應性體質,如變應性鼻炎或哮喘、或反復發作的鼻-鼻竇炎或鼻息肉;●多見于青年人;●臨床表現:與真菌球、慢性鼻-鼻竇炎相似。真菌性鼻-鼻竇炎
---臨床表現,CT特征,治療診斷:◆臨床癥狀,鼻內鏡檢查,鼻竇CT表現;◆病理學檢查:金標準,HE染色,真菌特殊染色(常用
Gomori氏六胺銀染色法),除非銀染證實,否則不能排除侵襲型;◆分泌物真菌涂片和培養(Sabouraud培養基):根據真菌形態和生長特點,可明確致病真菌種類;真菌性鼻-鼻竇炎
---臨床表現,CT特征,治療◆變應型的診斷:
●
變應原皮試呈強烈的速發型皮膚反應,一些還有遲發相反應;●5-10%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為AFS;●約2/3有過敏性鼻炎病史、50%有哮喘史;●90%患者血清總IgE水平和真菌SIgE水平升高;●無阿斯匹林不耐受與本病相關的報道;●病理學為最終診斷。真菌性鼻-鼻竇炎
---臨床表現,CT特征,治療治療: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
◆急性侵襲型:
●鼻腔鼻竇廣泛徹底的清創術,清除所有病變組織,包括真菌、竇粘膜、壞死組織(骨壁和其它軟組織),達到引流和減壓目的;●積極治療基礎病,盡快逆轉其免疫功能低下狀態;●全身應用抗真菌藥;真菌性鼻-鼻竇炎
---臨床表現,CT特征,治療治療要點:●免疫功能低下嚴重者應首先糾正,在全身情況允許下進行手術;但病變廣泛累及眶、顱內威脅生命時,則應盡早手術;●抗真菌藥首選二性霉素B,二性霉素B對85%的病人有較好的療效;一般劑量為0.8~1mg/kg/d,嚴重者用量可達1~
2mg/kg/d,總量2克;●二性霉素B有較大的腎毒性,如患者不能耐受,則選擇毒副作用相對較低的二性霉素B脂質體,用法為5mg/kg/d,總量10克后,改為口服伊曲康唑,劑量為200mg/d。真菌性鼻-鼻竇炎
---臨床表現,CT特征,治療◆慢性侵襲型:●首先行鼻腔鼻竇清創術;●全身用抗真菌藥物,治療療程應不少于8周;●抗真菌藥物竇腔局部灌注方法:鼻內鏡復查時,用二性霉素B或氟康唑(注射用水或蒸餾水稀釋)竇內灌注并保留30分鐘,每周一次,共6~8次。真菌性鼻-鼻竇炎
---臨床表現,CT特征,治療治療要點:●早期慢性侵襲型術前難以診斷,手術中應觀察竇內病變和竇粘膜特征,符合慢性侵襲型的大體病理改變者,行清創術;●抗真菌藥常用二性霉素B,劑量為0.8~1mg/kg/d;也可口服伊曲康唑,劑量為200mg/d;●有免疫功能低下疾病、糖尿病和酸中毒等,應針對治療,停用抗生素、皮質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等。真菌性鼻-鼻竇炎
---臨床表現,CT特征,治療◆變應性型:●首先行鼻腔鼻竇清創術,徹底切除竇內病變及竇粘膜;●定期鼻內鏡檢查,及時清除復發病變;●長期全身用糖皮質類固醇激素,可減輕炎癥、消除水腫,防止復發;同時鼻內用糖皮質類固醇激素;●抗真菌免疫治療,認為能改變病人的臨床病程,使其免去再次手術和全身使用糖皮質類固醇激素;●抗過敏免疫治療,細胞因子的免疫調控、過敏原基因免疫、抗IgE單克隆抗體。真菌性鼻-鼻竇炎
---臨床表現,CT特征,治療治療要點:●全身用糖皮質類固醇激素:強的松口服,40mg/天×4天,
30mg/天×4天,20mg/天×20天,以后0.2mg~0.1mg/kg/
天,持續3月~6月;鼻內用糖皮質類固醇激素,時間至少
1年;●全身用抗真菌藥物目前有爭議,但已有多個報道表明術后鼻內抗真菌藥物沖洗有一定療效。真菌性鼻-鼻竇炎
---臨床表現,CT特征,治療真菌性鼻-鼻竇炎
---臨床表現,CT特征,治療
●
上頜竇下、內側真菌的處理:◆竇內長紗條填塞、壓迫和推擠,可將大部真菌塊推擠出來,同時達到止血目的;◆盡量利用上頜竇內側壁破壞的范圍,最大限度擴大內側壁切除,此舉將方便清除竇內隱蔽部位的真菌;◆必要時可用強力沖洗或特殊器械清除外下內部位的真菌。真菌性鼻-鼻竇炎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繼承人合同協議書
- 全自動鋪布機項目可行研究報告
- 2025年重組腺病毒P53抗癌因子項目建議書
- 2025年鎢基高比重合金合作協議書
- 高端私人游艇碼頭泊位租賃與船舶租賃代理服務合同
- 抖音短視頻創作者信用評價與激勵措施合作協議
- 知識產權稅費減免效果評估合作協議
- 脊髓骨折的護理
- 生物檢測潔凈室租賃合同及設備維護協議
- 跨境貿易集裝箱GPS追蹤器租賃合同
- 材料科學基礎基礎知識點總結
- 數控銑工圖紙(60份)(共60頁)
- 新時達-奧莎(sigriner)iAStar-S32電梯專用變頻器使用說明書
- 《青年友誼圓舞曲》教案
- 馬清河灌區灌溉系統的規劃設計課程設計
- 惠州市出租車駕駛員從業資格區域科目考試題庫(含答案)
- 加工設備工時單價表
- 高脂血癥藥物治療ppt課件
- 單開、菱形及復式交分道岔的檢查方法帶圖解
- 瀝青拌和站管理制度匯編(正式版)
- 高層建筑等電位聯結安裝技術分析探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