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高考地理一輪單元訓練第七單元人口的變化A卷_第1頁
2022屆高考地理一輪單元訓練第七單元人口的變化A卷_第2頁
2022屆高考地理一輪單元訓練第七單元人口的變化A卷_第3頁
2022屆高考地理一輪單元訓練第七單元人口的變化A卷_第4頁
2022屆高考地理一輪單元訓練第七單元人口的變化A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第七單元人口的變化(A)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第Ⅰ卷(選擇題)本卷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圖示的西伯利亞地區是俄羅斯的一個重要開發區,這里針葉林廣布。據此回答下面小題。1.該地區的區域地理特征包括①地廣人?、跉夂蛞巳刷鄣V產豐富④交通便捷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該地區南部人口密度相對較高,這主要是由于南部①氣溫較適宜②位于平原地帶③開發歷史較長④經濟相對發達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人口算術密度指單位面積的人口數,人口生理密度指適用于農業用地的單位面積上的人口數。下表所給為加拿大、日本、埃及、新加坡四國的人口算術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3.以上4國可能為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4.③國人口生理密度遠大于人口算術密度的主要原因是國土范圍內A.山地面積大B.熱量條件不足C.荒漠廣布D.雨林密布5.以下國家的人口算術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與④國最接近的是A.中國B.韓國C.沙特阿拉伯D.俄羅斯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的數據,2018年全國結婚率為7.2‰,為2013年以來最低。下圖示意我國2010年以來結婚率和離婚率的變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6.2010年以來,我國的A.總人口數不斷減少B.離婚人數持續上升C.結婚人數大幅減少D.人口性別比大幅上升7.我國結婚率、離婚率的變化,對現階段產生的可能影響是A.勞動力數量減少B.人口死亡率上升C.孤兒的數量增加D.加快老齡化進程下表為我國某省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表(“-”表示人口減少,“+”表示人口增加)。據此完成下列各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增減人數全省常住人口(萬人)5986.05950.1-35.9全省戶籍人口(萬人)6245.36862.0+616.78.該省可能是A.福建 B.安徽 C.江蘇 D.青海9.與該省常住人口減少無關的是A.人口增長趨緩 B.死亡率明顯上升C.人口凈流出增多 D.經濟發展相對滯后10.目前該省存在的主要人口問題可能是A.勞動力不足 B.人口老齡化 C.人口素質下降 D.城鄉人口融合波蘭是歐盟第六大國,自20世紀90年代,經濟一直保持在4%左右的年增長率,是歐盟平均速度的兩倍。1998年以來,人口增長率一直在負增長和不倒1%之間徘徊,為此波蘭歷屆政府均實行鼓勵生育政策。2015年底,波蘭實行更加積極的鼓勵生育政策——全民“500+”,即對所有生育二孩及以上的家庭,每個孩子每月補貼500茲羅提(波蘭官方貨幣),直至孩子成年。根據波蘭中央統計局預測,2017年波蘭將迎來“嬰兒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波蘭政府全民“500+”政策的實施主要得益于A.廣闊的國土面積B.完善的社會保障C.快速的經濟增長D.較小的人口基數12.波蘭迎來“嬰兒潮”將會A.增強民族的競爭力B.穩定人口年齡結構 C.降低老年人口數量D.提高國家教育水平下表為2002-2007年我國某特大城市郊區年平均人口遷移統計資料,遷入人口以初中學歷的外來人口為主。讀表,完成下列各題。13.上表反映的人口遷移對該市的影響是A.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B.擴大環境人口容量C.加速土地利用類型的轉變 D.加快人口老齡化進程14.為了社會和諧發展,該市郊區最需要增加的職業人員是A.環衛人員 B.中小幼教師C.工程技術人員 D.建筑設計師下圖示意2015年歐盟境內歐盟籍和非歐盟籍的人口結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與歐盟籍相比,2015年非歐盟籍A.男性人口數量較多 B.25~50歲女性比例較小C.勞動人口比例較大 D.50歲以上人口比例較大16.近些年來,非歐盟籍人口占歐盟總人口比例持續加大,使歐盟A.人均消費劇增 B.老齡化進程趨緩C.人均收入劇降 D.勞動力供給過剩2016年1月1日我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2018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81%,下圖為我國1955-2050年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變化趨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7.2015-2050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變化趨勢及原因是A.緩慢下降人口出生率高 B.緩慢下降人口自然增長率低C.急劇下降人口死亡率高 D.基本穩定人口的遷出率較高18.“全面二孩”政策效果不明顯的主要原因是我國A.子女撫養和教育成本高 B.育齡人口數量迅速減少C.社會醫療保健水平降低 D.勞動力導向型產業萎縮19.至2050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變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大,其原因在于我國①勞動年齡人口一直保持較大規模和比重②具有高學歷的老齡人口比重較大③居民收入增加有利提升對經濟發展需求④持續高速的城市化拉動經濟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下圖是黑龍江省2015年不同戶籍性質年齡流出人口分布統計圖(反映近些年的一般情況)。據此完成下列小題。20.影響該省57歲以上農業與非農戶籍人口流出比例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受教育程度 B.經濟狀況C.性別差異 D.婚姻狀況21.該省57歲以上人口流出最多的月份是A.5~6月 B.7~8月C.9~10月 D.11~12月22.該省57歲以上流出人口遷住量最多的城市是A.廈門 B.桂林C.三亞 D.昆明老少比是老年人口數與少年兒童人口數的比值,用百分數表示;年齡中位數是將全體人口按年齡大小排列,位于中點的那個人的年齡。下圖分別是某國的老少比和年齡中位數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23.該國的主要人口狀況是A.人口總數呈下降趨勢 B.人口老齡化嚴重C.人口平均年齡下降 D.青壯年人口比重上升24.可導致環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A.科學技術水平提高 B.環境質量相對穩定C.資源過度使用、利用效率低下 D.社會經濟水平逐步提高25.我國最適宜人口數量為7億左右,最多人口數量為16億人,則16億人口的含義是A.人口合理容量 B.環境人口容量C.最適宜人口數量 D.維持最高生活消費水平的人口數量第Ⅱ卷(非選擇題)本卷共4小題,共50分。考生根據要求進行作答。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4分)材料一下圖為陜西三大自然區域示意圖,其中關中地區人口數量最多,西安為六朝古都。秦嶺植被豐富,生態良好,是我國的“中央空調”、“中央水塔”。材料二“秋淋”是陜西對9月~11月初左右秋雨的稱謂,陜西秋雨具有持續時間長、雨量大、暴雨多等特點,主要發生在關中南部和陜南大部地區。(1)解釋“秋淋”天氣特征的成因。(2)從氣象災害角度,評價秋淋天氣產生的主要影響。(3)秦嶺是中國的中央水塔,說明其形成條件。(4)與陜南、陜北比較,簡述關中地區人口數量眾多的區位條件。27.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據統計,2011年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015%,人口總增長率為5.292%。材料二2011年我國人口遷移城鄉結構圖。材料三2011年初我國超過60歲的老年人為1.76億,約占總人口的13.26%,城鄉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斷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達到49.7%,農村老年空巢家庭已達到38.3%,家庭養老功能不斷弱化。(1)據材料一說明北京市的人口數量變化趨勢及主要原因。(2)據圖說出目前我國人口遷移的主要特點并分析主要原因。(3)據材料三說明將來我國人口老齡化會產生問題。2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目前,我國正處于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階段,鄉村人口也隨之發生了較大變化。下圖示意我國H省2011年和2035年鄉村人口分年齡段的數量(含預測)。預計2035年我國城鎮化將步入成熟期。(1)概括H省2011年至2035年鄉村人口的變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評價圖示人口變化過程對H省鄉村發展的影響。(3)專家預測2035年后H省鄉村勞動力人口比重將會上升。請為專家的預測提供理由。29.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4分)材料一加拿大西南海岸具有海岸線曲折,多島嶼和峽灣的特征。沿海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多地年降水量在2500毫米以上,形成獨特的溫帶雨林景觀,受其包圍的溫哥華城是加拿大最宜居的大都市。材料二左圖為加拿大西南沿海地區簡圖,右圖為溫哥華2016年人口構成圖。(1)簡析加拿大西南海岸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2)闡述廣布的溫帶雨林對溫哥華成為加拿大最宜居大都市的生態作用。(3)右圖中溫哥華人口構成復雜,以非有色族裔和華人(亞裔)為主,分析說明其形成原因。

第七單元人口的變化(A)答案第Ⅰ卷(選擇題)【答案】1.C2.A【解析】1.該地區為西伯利亞地區,該地土地遼闊,但是由于緯度高,氣候寒冷,不適宜人類居住,圖中顯示人口密度大部分不足5人/平方千米,所以該地地廣人稀,故①正確,②錯誤。據圖可知,該地區天然氣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故③正確。該地區氣候寒冷,人口稀少,所以交通線也比較少,故④錯誤。綜上,正確的是①③,所以本題正確答案為C。2.西伯利亞南部,緯度相對較低,氣溫較為適宜,故①正確。據圖可知南部地區為葉尼塞等河上游,說明不是平原地帶,海拔相對較高,故②錯誤。西伯利亞南部城市分布較多,開發歷史較早,工礦企業多,經濟發達,故③④正確。綜上,正確的是①③④。所以本題正確答案為A?!敬鸢浮?.B4.C5.B【解析】3.通過表格可知,②國人口算術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都較小,說明該國地廣人稀且農業用地相對較多,最可能成為糧食出口國。B正確。4.根據圖示信息可知,①②③④分別是新加坡、加拿大、埃及、日本。③國人口生理密度遠大于人口算術密度說明農業用地較少,其主要原因是埃及國內大部分為熱帶沙漠氣候,沙漠廣布,選C。5.④國為日本,人口算術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與之最接近的是韓國。B正確。【答案】6.B7.D【解析】6.結婚率和離婚率的變化對人口總數及人口性別比影響不大,A、D排除;結婚的人口數量取決于結婚率和人口總數,據圖可知,結婚率雖然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且隨著人口的增加,結婚人口數不會大幅,C錯誤;離婚率上升,人口增加,離婚人數相應上升,B正確。故選B。7.結婚率偏低,會影響出生率,新出生人口減少,相對老年人口增加,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即人口老齡化加劇,D正確;出生人口減少,對現階段的勞動力影響較小,A錯誤;結婚率、離婚率的變化對死亡率沒有影響,B錯誤;離婚后其子女并不是孤兒,C錯誤。故選D?!敬鸢浮?.B9.B10.B【解析】8.該省人口總數增加,全省戶籍人口超過常住人口數量,不是東部較發達地區的省份,A、C錯誤;青海位于青藏高原地區,人口較少,不會達到6000萬人口,D錯誤,B正確。9.2000-2010年十年間人口增長了10個點左右,增長緩慢,A不符;死亡率無法判斷,B符合;安徽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外出務工人員較多,人口凈流出增多,C、D不符。故選B。10.目前該省人口自然增長率低,且外出務工人員以青壯年居多,存在的主要人口問題可能是人口老齡化,B正確。【答案】11.C12.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發達國家的人口問題和措施。11.本題主要考查人口政策實施的背景。波蘭為了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實施全民“500+”的鼓勵生育政策,政府要對所有生育二孩及以上的家庭進行補助,這是一項很大的開支,因此該政策的實施強勁的經濟支持,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波蘭經濟一直保持較快的年均增長率,因此,強勁的經濟增長為波蘭政府實施“500+”政策奠定了基礎,故答案選C項。12.“嬰兒潮”會緩解老齡化現象,但是不會減少老年人口的數量,C錯誤;新生兒數量的增長,將會改善波蘭人口結構,B錯誤;對提高國家教育水平關系不大,D錯誤;新生兒數量的增長能夠,促進經濟發展,增強民族競爭力,A正確。故答案選A?!敬鸢浮?3.C14.B【解析】13.根據表中遷入、遷出人口的年齡段,該地有大量勞動力人口遷入。人口遷移對該市的影響是加快城市化進程,加速土地利用類型的轉變,C對。勞動力人口技術水平低,遷入人口以初中學歷的外來人口為主,不能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A錯。人口遷入不能擴大環境人口容量,B錯。減緩區域人口老齡化進程,D錯。14.表中數值表示,有大量0-14歲人口遷入郊區,需要入學接受教育。為了社會和諧發展,該市郊區最需要增加的職業人員是中小幼教師,B對。郊區人口大量遷入,與增加環衛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建筑設計師的關系不大,A、C、D錯?!敬鸢浮?5.C16.B【解析】15.圖中給的信息是歐盟籍和非歐盟籍的不同年齡人口占各自總人口的比例,沒有歐盟籍和非歐盟籍各自的總人口數量信息,因此無法比較二者男性人口數量多少,A錯誤;從圖中可以看出,非歐盟籍25-50歲女性比例約為歐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歐盟籍25-50歲女性比例較大,B錯誤;歐盟境內非歐盟籍人口年齡主要集中在25-50歲,屬于勞動力人口,因此勞動人口比例較大,C正確;歐盟籍50歲以上人口比例大于非歐盟籍,D錯誤。故選C。16.歐盟地區是世界發達地區,人均收入高,消費水平高,非歐盟籍人口經濟比歐盟落后,歐盟地區內非歐盟籍人口占比持續增加,會降低人均消費水平,A錯誤;從圖中看非歐盟籍年齡集中在25-50歲,屬于勞動力,年齡較輕,由于歐盟地區經濟發達、人口老齡化嚴重,大量非歐盟籍勞動力遷入,可以降低歐盟地區平均年齡,減緩歐盟地區老齡化進程,B正確;歐盟地區每年GDP總量緩慢增長,非歐盟籍人口大量遷入,可導致歐盟地區人均收入降低,但不會劇降,C錯誤;歐盟地區是經濟發達地區,就業機會多,而且歐盟籍人口老齡化嚴重,需要大量勞動力,不會出現勞動力過?,F象,D錯誤。故選B。【答案】17.B18.A19.B【解析】17.據圖可知,勞動年齡人口呈緩慢下降趨勢,CD排除;出生率高會導致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呈上升趨勢,A錯誤;據材料可知,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新增人口數量少,因此勞動年齡人口呈下降趨勢,B正確。故選B。18.“全面二孩”政策效果不明顯的主要原因說明我國婦女不愿意多生小孩,這是與生育價值觀念發生改變、小孩撫養、教育成本高有直接關系。故選A。19.據圖分析可知,雖然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呈下降趨勢,但到2050年,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并沒有大幅減少,仍保持較大規模和比重,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增加有利提升對經濟發展需求。因此勞動年齡人口變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大。故選B?!敬鸢浮?0.B21.D22.C【解析】20.由材料可知,57歲以上老年人口流出的原因一般不是外出務工、經商和婚姻等,而是旅游悠閑避寒等,需要資金的支持和保障,讀圖可知,黑龍江省57歲以上農業人口流出比例較小,而57歲非農業人口流出比例較大,是因為57歲以上的非農業人口收入水平高于57歲以上農業人口的收入水平,資金有保障,所以流出比例大,影響因素是經濟狀況,B對。受教育程度、性別差異和婚姻狀況對老人流出比例影響較小,A、C、D錯。故選B。21.黑龍江省所處的緯度位置比較高,冬季氣候寒冷,所以黑龍江省57歲以上人口流出主要是旅游悠閑、避寒等,所以人口流出最多的月份是11~12月,D對。而5月至10月,黑龍江省處于夏秋季節,氣候暖熱,A、B、C錯。故選D。22.黑龍江省57歲以上人口流出主要是旅游悠閑、避寒等,三亞緯度位置最低,冬季氣候最溫暖,而且有獨特的熱帶海島風光,與黑龍江省的自然環境差異較大,吸引力較大,所以該省57歲以上流出人口遷住量最多的城市是三亞,C對。A、B、D錯。故選C?!敬鸢浮?3.B24.C25.B【解析】23.本題考查人口曲線圖的判讀。圖表中曲線老少比和年齡中位數,并未涉及人口總數,A錯誤;老少比逐漸上升,年齡中位數字2000年開始,迅速上升,說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青壯年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齡化嚴重,B正確,D錯誤;年齡中位數不斷上升,人口的平均年齡上升,C錯誤。故選B。24.本題考查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結合材料進行分析??萍妓胶铜h境人口容量呈正相關,也就是科技水平越高,環境人口容量越大,A錯;環境質量相對穩定,環境的承載力就越強,因此環境人口容量就不會降低,B錯;資源的過渡利用,利用率低下,會使得資源的數量減小,因此導致環境人口容量降低,C正確;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越高,人類對于資源的利益率就越高,環境的承載能力就越強,因此環境人口容量增大,D錯;故選C。25.本題考查環境人口容量與環境合理人口容量。環境人口容量就是環境所能容納的最大人口數,環境合理容量是一個最適宜人口數,因此題目中的7億左右為最適宜;16億人口為我國的環境人口容量,所以B選項是正確的。第Ⅱ卷(非選擇題)26.(14分)【答案】(1)秋季冷空氣南下與暖濕空氣相遇形成冷鋒;受山脈阻擋,鋒面滯留,(降水時間長);暖濕空氣受地形抬升強烈,(雨量大,暴雨多)。(2)產生低溫冷害:引發洪澇災害:緩解來年的春旱。(3)秦嶺位于于我國大陸中部:海拔高,河流發源地,提供水源;夏季風受地形抬升。降水豐富:植被豐富,涵養水源,水質潔凈。(4)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自然條件優越;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城市數量眾多;開發歷史悠久?!窘馕觥勘绢}以材料為背景以圖為載體,考查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思維能力。(1)“秋淋”一般自8月中旬開始,最晚可持續到10月上旬,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南下,與當地的暖濕空氣相遇形成冷鋒天氣系統,暖氣流被迫沿著鋒面向上抬升,據圖可知,南部有秦嶺山脈阻擋,使鋒面在山脈的北部滯留,暖濕空氣受地形抬升強烈,形成連續性強降水。(2)據上題分析,“秋淋”屬于冷鋒天氣,會使氣溫下降、產生低溫冷害,受地形影響長時間滯留,使降雨持續時間長、雨量大、多暴雨,引發洪澇災害,但是該地區春旱嚴重,秋季降水多會緩解第二年的春旱。(3)秦嶺位于我國大陸中部,呈東西走向,是亞熱帶季風和溫帶季風的分界線,海拔高,是兩側水系的分水嶺,河流發源地,水源豐富,夏季盛行的東南季風受地形抬升,迎風坡多降水,秦嶺植被豐富,森林茂密,涵養水源,污染小、水質好。(4)據圖可知,陜南是秦巴山地、陜北是黃土高原,中間是關中平原區,是由河流沖積和黃土堆積形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流經,水源充足,自然條件優越,西安位于關中平原上,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城市數量眾多,城市人口眾多,且開發歷史悠久,自古關中地區的人口密度就大。27.(10分)【答案】(1)變化趨勢:增長。原因:人口大量遷入。(2)特點: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和集中。原因:城市就業機會多,收入水平高。(3)社會贍養費用上升,政府財政壓力增大;青壯年負擔過重;勞動力短缺。(答出兩點即可)【解析】(1)讀材料分析可知,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人口總增長率較高,說明人口大量遷入,導致人口數量在不斷增加。(2)讀材料二中圖可知,城市遷出人口較少,遷入人口較多;鄉村人口遷出較多,遷入較少,說明我國目前人口遷移主要是鄉村到城市,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經濟收入。(3)老年人口不斷增多,養老費用不斷增加,政府財政壓力增大;青壯年負擔過重,勞動力短缺等。28.(12分)【答案】(1)人口總數減少,因為鄉村人口進入城市;青壯年(勞動力)占比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因為遷出人口多為青壯年(勞動力)。(2)利:生態壓力減輕(人均耕地增加),機槭化水平提高(經營規模擴大,生產效率提高),與城市聯系加強。弊:土地撂荒(勞動力短缺),出現空巢老人(老齡化加重)。(3)我國城市化發展進入成熟階段,進城務工人員減少,部分青壯年農民返鄉,(老齡化使得)老年人口死亡率上升?!窘馕觥勘敬箢}以我國H省2011年和2035年鄉村人口分年齡段的數量(含預測)為主要材料,設置三道小題,涉及城市化進程及影響,考查學生利用題中信息和所學知識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1)H省2011年至2035年鄉村人口的變化應根據圖中信息從總數、年齡結構等方面進行歸納。圖中顯示,2011年時當地鄉村總人口約1400萬,而2035年當地鄉村總人口約650萬,鄉村人口總數減少;2011年當地鄉村人口中勞動力比重約65%,老齡人口比重約16%,而2035年當地鄉村人口中勞動力比重約45%,老齡人口比重約40%,鄉村人口中勞動力占比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增加。H省2011年至2035年鄉村人口的變化的原因應從人口遷移角度進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目前我國正處于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階段。隨著城市化發展,當地大量鄉村人口進入城市,使得鄉村人口總數減少;城市化過程中,鄉村遷移至城市的人口以青壯年(勞動力)為主,因此鄉村人口中勞動力占比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增加。(2)圖示人口變化過程對H省鄉村發展的影響應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進行說明。從有利方面來看,鄉村大量人口遷出,當地生態壓力減輕;鄉村人口總數減少,則鄉村中人均耕地增加,從而可能提高機械化水平,農戶生產經營規模擴大,勞動生產效率提高,有利于農業現代化發展,鄉村與城市聯系加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