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模擬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專題_第1頁
中考語文模擬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專題_第2頁
中考語文模擬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專題_第3頁
中考語文模擬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專題_第4頁
中考語文模擬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專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專題2022年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中考第一次適應性考試語文試卷(三)1115題。(10分)習珍,為零陵北部都尉,加裨將軍。孫權殺關羽,諸縣響應。欲保城不降,珍弟宏曰:“驅甚崩之民,當乘勝之敵,甲不堅密士不素精難以成功。濬單將左右珍遂謂曰:“我必為漢鬼,不為吳臣,不可逼也。”因引射濬。濬還攻,珍固守月余,糧、箭皆盡。謂群下曰:“受漢厚恩,不得不報之以死。諸君何為者?”即仗劍自裁。先主聞珍敗,為發喪,追賜邵陵太守。(節選自《襄陽記》)【注釋】習珍,襄陽人。三國時蜀漢將領。10.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2分)(1)珍從之:(2)因引射濬:11.下列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A.濬單將/左右自到山下/求其交語。B.甲不堅密/士不素/精難以成功C.濬單將左右/自到山下/求其交語。D.甲不堅/密士不素精/難以成功。(2分)受漢厚恩,不得不報之以死,諸君何為者?13.習氏家族風氣正,并且代代相襲承。選文中的習珍作為習家后人,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怎樣的家風?(2分)14.珍弟在文中說:“立大效以報漢室也。”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也表達了“報漢室”的決心,并為后主提出了三條建議,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 2)2022年湖北省襄陽市棗陽市中考第一次適應性考試語文試卷(三)文言文閱讀(10分)太后嘗問仁杰①:“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誰可者?”仁杰曰:“未審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為將相。”仁杰對曰:“文學缊藉③,則蘇味道、李嶠固其選矣。必欲取卓犖奇才④,則有荊州長史張柬之其人雖老宰相才也。”太后擢⑤柬之為洛州司馬⑥。數日,又問仁杰,對曰:“前薦柬之,尚未用也。”太后也:“已遷矣。”對曰:“臣所薦者可以為宰相,非司馬也。”乃遷⑦秋官侍郎;久之,卒用為相。仁杰又嘗薦夏官侍郎姚元崇、監察御史曲阿桓彥范、太州刺史敬暉等數十人,率⑧為名臣。或謂仁杰曰:“天下桃李,均在公門矣。”仁杰曰:“薦賢為國,非為私也。”——摘自《資治通鑒?唐紀二十三》【注釋】①太后:武則天。仁杰:狄仁杰。②審:明白。③文學缊藉:文采風流又含蓄寬容。④卓犖奇才:卓越出眾的奇才。⑤擢:提拔。⑥司馬:官職,掌管軍事。⑦遷:升調。⑧率:都。1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粗的詞語。(2分)①太后嘗問仁杰嘗:②久之,卒用為相之:12.下列對文中劃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A.則有/荊州長史張柬之其人/雖老宰相才也B.則有荊州長史/張柬之/其人雖老宰相才也C.則有荊州/長史張柬之其人雖老/宰相才也D.則有荊州長史張柬之/其人雖老/宰相才也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薦賢為國,非為私也。14.讀懂:狄仁杰為國選賢舉能,選才認真,所選人才 ;用才較真,他 (2分)15.讀透:“尚賢者,政之本也”,出自《墨子》,意思是選好人、用好人,是治理國家的根本從《出師表》和選文可以看出,諸葛亮與狄仁杰在選人、用人方面有相同之處,說說你的理解。(2分)2022年湖北省襄陽市宜城市中考適應性考試語文試卷(三)文言文閱讀(10分)王連,字文儀,南陽人也。劉璋時入蜀,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進軍來南連閉城不降先主義之,不強逼也。及成都既平,以連為什邡令,轉在廣都,所居有績。遷司鹽校尉,較鹽鐵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國用。于是簡取良才以為官屬,若呂乂、杜祺等,終皆至大官,自連所拔也。遷蜀郡太守、興業將軍,領①鹽府如故。時南方諸郡不賓②,諸葛亮將自征之,連諫以為“此不毛之地,疫瘍之鄉,不宜以一國之望,冒險而行”。亮慮諸將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連言輒懇至,故停留者久之。會連卒。子山嗣,官至江陽太守。 [注]①領:地位較高的官員兼理較低的職務。②賓:順服,歸順。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 (1)諸葛亮將自征之之: (2)不宜以一國之望宜:________12.下列對文中畫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先主起事葭萌/進軍來/南連閉城不降/先主義之 B.先主起事葭萌/進軍來南/連閉城不降/先主義之 C.先主起事/葭萌進軍來南/連閉城不降/先主義之 D.先主起事/葭萌進軍來/南連閉城不降/先主義之1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及成都既平,以連為什邡令。諸葛亮在《出師表》中陳說自己親自率兵“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原因是“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其實選文也有兩處語句點到了原因,一處是“ ”;一處是“”。(2分)15.試結合原文語句,說說王連是一個怎樣的人?(2分)2022年湖北省襄陽市老河口市中考適應性考試語文試卷(三)閱讀文言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完成11—15題。(10分)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②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③之心——非所以內交④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⑤于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⑥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⑦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⑧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⑨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孫丑上》【注釋】:①不忍人之心;憐憫心,同情心。②乍:突然、忽然。③怵惕:驚懼。惻隱:哀痛,同情。④內交,內交即結交,內同“納”。⑤要譽:博取名譽。要同“邀”,求。⑥端:開端,起源,源頭。⑦我:同“己”。⑧然,同“燃”。⑨保:定,安定。1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2分)(1)見孺子將入于井:________________(2)不足以事父母:________________12.用“/”標注下列句讀(標點停頓),完全正確的一項是()(2分)A.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B.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C.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D.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14.《魚我所欲也》中的“本心”指本文中的“”,在孟子看來,“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那么治國施行“仁政”也是天經地義的。在文中最能體現這一主張的句子是。(填原文)(2分)15.孟子認為“不忍人之心”是“人皆有”的,即“性本善”,但孟子又要求“知皆擴而充之”,是否矛盾?請結合你對本文和《魚我所欲也》的理解說說理由。(2分)2022年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九年級適應性考試語文試卷文言文閱讀(10分)齊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辟,人民給,官無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萬家。召阿大夫,語之曰:“自子守阿,譽言日至。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昔日趙攻鄄,子不救;衛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幣③事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于是群臣聳懼,莫敢飾詐④,務盡其情,齊國大治,強于天下。”(選自《資治通鑒》)【注釋】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東平度東南。②毀:誹謗與后文“譽”意思相對。③厚幣:豐厚禮品。④飾詐:作假騙人。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①語之曰()②東方以寧()12.根據文意,下列句子停頓正確的一項是()(2分)A.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B.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C.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D.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1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是子厚幣事吾左右以求譽也!譯:

14.齊威王對“不事吾左右以求助”的“即墨大夫”的做法是“”;對“”的“阿大夫”采取的措施是“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2分)15.結合《鄒忌諷齊王納諫》和本段選文來看,“齊國大治”與齊威王的哪些措施有關?請概括作答。(2分)2022年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中考適應性考試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10分)夫難平①者,事也。昔先帝敗軍于楚,當此時曹操拊②手謂天下已定。然后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后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③,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節選自《后出師表》)【注】①平:同“評”,評判,判斷。②拊:拍。③蹉跌:失足跌倒,比喻失敗。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1)昔先帝敗軍于楚(2)死而后已12、下面句子句讀劃分正確的一項是()(2分)A、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已定。B、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已定。C、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已定。D、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已定。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凡事如是,難可逆見。選文中的“,”這句話與《出師表》中“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所表達的情感是一樣的。(2分)依據選文及你對諸葛亮的了解,請簡要評說諸葛亮其人。(2分)2022年湖北省襄陽市中考語文模擬試卷(三)10.(10分)文言文閱讀。游岳陽樓記(節選)袁中道洞庭為沅湘等九水之委①,當其涸時,如匹練耳;及春夏間,九水發而后有湖。然九水發,巴江②之水亦發,九水方奔騰皓淼,以趨潯陽;而巴江之水,卷雪轟雷,自天上來。竭此水方張之勢,不足以當巴江旁溢之波。九水始若屏息斂衽③,而不敢與之爭。九水愈退,巴江愈進,向來之坎竇④,隘不能受,始漫衍⑤為青草⑥,為赤沙,為云夢,澄鮮宇宙,搖蕩乾坤者八九百里。而岳陽樓峙于江湖交會之間朝朝暮暮以窮其吞吐之變態此其所以奇也。樓之前,為君山,如一雀尾壚⑦,排當水面,林木可數。蓋從君山酒香、朗吟亭上望,洞庭得水最多,故直以千里一壑,粘天沃日為奇。此樓得水稍詘⑧,前見北岸,政須君山妖蒨⑨,以文⑩其陋。況江湖于此會,而無一山以屯蓄之,莽莽洪流,亦復何致。故樓之觀,得水而壯,得山而妍也。(選自《游居柿錄》)注:①委:水流所聚之處,下游。②巴江:又名板橋河,屬珠江水系南盤江左岸一級支流。③斂衽rèn:指整理衣襟。④竇:孔穴,洞。⑤漫衍:充滿。句中指漲滿潮水。⑥青草:與下文的“赤沙”“云夢”都是湖泊名。⑦壚:火臺子。⑧詘qū:同“屈”彎曲。⑨蒨qiàn:青翠茂盛的樣子。⑩文:文飾。(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以趨潯陽始漫衍為青草(2)給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而岳陽樓峙于江湖交會之間/朝朝暮暮以窮/其吞吐之變態/此其所以奇也。B.而岳陽樓峙于江湖/交會之間朝朝暮暮/以窮其吞吐/之變態此其所以奇也。C.而岳陽樓峙于江湖交會之間/朝朝暮暮/以窮其吞吐之變態/此其所以奇也。D.而岳陽樓峙于江湖/交會之間朝朝暮暮/以窮其吞吐之變態/此其所以奇也。(3)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故樓之觀,得水而壯,得山而妍也。(4)本文中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請任選劃橫線的句子一句進行賞析。(5)袁中道筆下的岳陽樓景致壯觀,范仲淹筆下的岳陽樓亦是如此,但范仲淹卻是以作“記”為名,借題發揮,表達了他“,”的曠達胸襟和“,”的政治抱負。文言文閱讀專題2022年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中考第一次適應性考試語文試卷(三)1115題。(10分)習珍,為零陵北部都尉,加裨將軍。孫權殺關羽,諸縣響應。欲保城不降,珍弟宏曰:“驅甚崩之民,當乘勝之敵,甲不堅密士不素精難以成功。濬單將左右珍遂謂曰:“我必為漢鬼,不為吳臣,不可逼也。”因引射濬。濬還攻,珍固守月余,糧、箭皆盡。謂群下曰:“受漢厚恩,不得不報之以死。諸君何為者?”即仗劍自裁。先主聞珍敗,為發喪,追賜邵陵太守。(節選自《襄陽記》)【注釋】習珍,襄陽人。三國時蜀漢將領。10.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2分)(1)珍從之:(2)因引射濬:11.下列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A.濬單將/左右自到山下/求其交語。B.甲不堅密/士不素/精難以成功。C.濬單將左右/自到山下/求其交語。D.甲不堅/密士不素精/難以成功。(2分)受漢厚恩,不得不報之以死,諸君何為者?13.習氏家族風氣正,并且代代相襲承。選文中的習珍作為習家后人,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怎樣的家風?(2分)14.珍弟在文中說:“立大效以報漢室也。”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也表達了“報漢室”的決心,并為后主提出了三條建議,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 2)10.聽從 于是,就(每空1分,共2分)11.C(2分)12.我受漢王厚恩,不得不以死相報,至于你們怎么辦,你們自己決定吧(或你們怎么做?)。(共2分)13.忠君愛國,知恩圖報,舍身為國(共2分)14.親賢臣,遠小人。(2分)2022年湖北省襄陽市棗陽市中考第一次適應性考試語文試卷(三)文言文閱讀(10分)太后嘗問仁杰①:“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誰可者?”仁杰曰:“未審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為將相。”仁杰對曰:“文學缊藉③,則蘇味道、李嶠固其選矣。必欲取卓犖奇才④,則有荊州長史張柬之其人雖老宰相才也。”太后擢⑤柬之為洛州司馬⑥。數日,又問仁杰,對曰:“前薦柬之,尚未用也。”太后也:“已遷矣。”對曰:“臣所薦者可以為宰相,非司馬也。”乃遷⑦秋官侍郎;久之,卒用為相。仁杰又嘗薦夏官侍郎姚元崇、監察御史曲阿桓彥范、太州刺史敬暉等數十人,率⑧為名臣。或謂仁杰曰:“天下桃李,均在公門矣。”仁杰曰:“薦賢為國,非為私也。”——摘自《資治通鑒?唐紀二十三》【注釋】①太后:武則天。仁杰:狄仁杰。②審:明白。③文學缊藉:文采風流又含蓄寬容。④卓犖奇才:卓越出眾的奇才。⑤擢:提拔。⑥司馬:官職,掌管軍事。⑦遷:升調。⑧率:都。1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粗的詞語。(2分)①太后嘗問仁杰嘗:②久之,卒用為相之:12.下列對文中劃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A.則有/荊州長史張柬之其人/雖老宰相才也B.則有荊州長史/張柬之/其人雖老宰相才也C.則有荊州/長史張柬之其人雖老/宰相才也D.則有荊州長史張柬之/其人雖老/宰相才也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薦賢為國,非為私也。14.讀懂:狄仁杰為國選賢舉能,選才認真,所選人才 ;用才較真,他 (2分)15.讀透:“尚賢者,政之本也”,出自《墨子》,意思是選好人、用好人,是治理國家的根本從《出師表》和選文可以看出,諸葛亮與狄仁杰在選人、用人方面有相同之處,說說你的理解。(2分)(三)文言文閱讀(10分)11.①曾經。②助詞,補充音節,無實意,可不譯。 (2分)12.D(2分)(“薦”“賢”“私”要譯出,2)14.大多成了名臣;堅持舉薦張柬之為相,武則天最終采納了他的意見。(2)15.二人在選人方面都能重視人才,積極舉薦有才能的人(1),而且二人知人善用,用人所長(1)。(意對即可,共2分)2022年湖北省襄陽市宜城市中考適應性考試語文試卷(三)文言文閱讀(10分)王連,字文儀,南陽人也。劉璋時入蜀,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進軍來南連閉城不降先主義之,不強逼也。及成都既平,以連為什邡令,轉在廣都,所居有績。遷司鹽校尉,較鹽鐵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國用。于是簡取良才以為官屬,若呂乂、杜祺等,終皆至大官,自連所拔也。遷蜀郡太守、興業將軍,領①鹽府如故。時南方諸郡不賓②,諸葛亮將自征之,連諫以為“此不毛之地,疫瘍之鄉,不宜以一國之望,冒險而行”。亮慮諸將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連言輒懇至,故停留者久之。會連卒。子山嗣,官至江陽太守。 [注]①領:地位較高的官員兼理較低的職務。②賓:順服,歸順。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 (1)諸葛亮將自征之之: (2)不宜以一國之望宜:________12.下列對文中畫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先主起事葭萌/進軍來/南連閉城不降/先主義之 B.先主起事葭萌/進軍來南/連閉城不降/先主義之 C.先主起事/葭萌進軍來南/連閉城不降/先主義之 D.先主起事/葭萌進軍來/南連閉城不降/先主義之1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及成都既平,以連為什邡令。諸葛亮在《出師表》中陳說自己親自率兵“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原因是“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其實選文也有兩處語句點到了原因,一處是“ ”;一處是“”。(2分)15.試結合原文語句,說說王連是一個怎樣的人?(2分)11.(2分)(1)他們(指南方諸郡)(2)應當12.(2分)B13.(2分)等到成都平定后,(先主)任命王連做什邡縣令。14.(2分)時南方諸郡不賓,諸葛亮將自征之亮慮諸將才不及己,意欲必往15.(2分)(語句1分,評價1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從“先主起事葭萌,進軍來南,連閉城不降,先主義之”可看出,王連是一個“守義”的人。示例二:從“及成都既平,以連為什邡令,轉在廣都,所居有績”可看出,王連為官“勤政有績”。示例三:從“遷司鹽校尉,較鹽鐵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國用”可看出,王連是一個“善于為國聚利”的人。示例四:從“于是簡取良才以為官屬,若呂乂、杜祺等,終皆至大官,自連所拔也”可看出,王連是一個“善于選用、提拔人才”的人。示例五:從“連諫以為‘此不毛之地,疫瘍之鄉,不宜以一國之望,冒險而行’”和“而連言輒懇至”可看出,王連是一個“善于為國謀慮”的人。參考譯文:王連,字文儀,南陽人。劉璋時期王連進入蜀地,任梓潼縣令。劉備起兵葭萌,進軍南來,王連閉緊城門不降,劉備認為他守義,故不強逼他。待成都平定后,任命王連為什縣縣令,又轉任廣都,所治理的地方都有政績。升為司鹽校尉,負責鹽、鐵的經營事務,為國獲利甚多,有利于國家財政開支,于是選拔一批優秀人才作為自己的部屬,如呂義、杜祺、劉干等,這些人后來都做上了大官,都是始自王連的提拔。王連被升任蜀郡太守、興業將軍,兼管鹽府政務照舊。當時南方幾郡都不肯向蜀稱臣,諸葛亮打算自己親自征討,王連勸諫說:“那是不毛之地,瘟瘴之鄉,不應當讓您這位全國人所指望依賴的人去冒險行事。”諸葛亮考慮到所有將領的才干都比自己差,打算一定要去,而王連的勸諫更加懇切,所以停留了很長時間。適逢王連去世,他兒子王山繼承了他的爵位,官至江陽太守。2022年湖北省襄陽市老河口市中考適應性考試語文試卷(三)閱讀文言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完成11—15題。(10分)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②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③之心——非所以內交④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⑤于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⑥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⑦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⑧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⑨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孫丑上》【注釋】:①不忍人之心;憐憫心,同情心。②乍:突然、忽然。③怵惕:驚懼。惻隱:哀痛,同情。④內交,內交即結交,內同“納”。⑤要譽:博取名譽。要同“邀”,求。⑥端:開端,起源,源頭。⑦我:同“己”。⑧然,同“燃”。⑨保:定,安定。1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2分)(1)見孺子將入于井:________________(2)不足以事父母:________________12.用“/”標注下列句讀(標點停頓),完全正確的一項是()(2分)A.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B.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C.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D.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14.《魚我所欲也》中的“本心”指本文中的“”,在孟子看來,“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那么治國施行“仁政”也是天經地義的。在文中最能體現這一主張的句子是。(填原文)(2分)15.孟子認為“不忍人之心”是“人皆有”的,即“性本善”,但孟子又要求“知皆擴而充之”,是否矛盾?請結合你對本文和《魚我所欲也》的理解說說理由。(2分)(三)閱讀文言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0分)11、⑴于:在、到⑵事:侍奉、服侍、贍養(共2分,每詞1分)12、B(2分)13、人有這四種發端,就像人有四肢一樣。(2分,意對即可,扣住關鍵字:之、是、猶、其)14、羞惡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共2分,每空1分)15、不矛盾(0.5分),因為在孟子看來即使人的本性是善的,但只有“賢者能勿喪”,而有的人善的本性會逐漸泯滅(“失其本心”)(1分),所以必須在后天的教育中指導人們自覺地擴大充實自己的“善心”(0.5分)。(言之有理即可,2分)2022年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九年級適應性考試語文試卷文言文閱讀(10分)齊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辟,人民給,官無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萬家。召阿大夫,語之曰:“自子守阿,譽言日至。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昔日趙攻鄄,子不救;衛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幣③事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于是群臣聳懼,莫敢飾詐④,務盡其情,齊國大治,強于天下。”(選自《資治通鑒》)【注釋】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東平度東南。②毀:誹謗與后文“譽”意思相對。③厚幣:豐厚禮品。④飾詐:作假騙人。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①語之曰()②東方以寧()12.根據文意,下列句子停頓正確的一項是()(2分)A.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B.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C.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D.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1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是子厚幣事吾左右以求譽也!譯:

14.齊威王對“不事吾左右以求助”的“即墨大夫”的做法是“”;對“”的“阿大夫”采取的措施是“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2分)15.結合《鄒忌諷齊王納諫》和本段選文來看,“齊國大治”與齊威王的哪些措施有關?請概括作答。(2分)(三)文言文閱讀(10分)11.①告訴(對……說)。②因此。(2分)12.C(2分)13.這是你用豐厚的禮品買通我身邊的人(近臣)來贊賞你啊!(關鍵詞語“是”“左右”“以”“譽”要譯出,句意要譯出,錯譯、漏譯一字扣0.5分,共2分)14.①封之萬家②厚幣事吾左右以求譽(2分)15.虛心納諫,廣開言路;求真務實(不偏聽,重實情),獎罰分明。(意思答對即可。2分)2022年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中考適應性考試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10分)夫難平①者,事也。昔先帝敗軍于楚,當此時曹操拊②手謂天下已定。然后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后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③,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節選自《后出師表》)【注】①平:同“評”,評判,判斷。②拊:拍。③蹉跌:失足跌倒,比喻失敗。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1)昔先帝敗軍于楚(2)死而后已12、下面句子句讀劃分正確的一項是()(2分)A、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已定。B、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已定。C、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已定。D、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已定。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凡事如是,難可逆見。選文中的“,”這句話與《出師表》中“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所表達的情感是一樣的。(2分)依據選文及你對諸葛亮的了解,請簡要評說諸葛亮其人。(2分)11.(1)在(1分)(2)停止(1分)(共2分)12.B(2分)13.所有的事情都是這樣,很難加以預料。(2分)14.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每空1分,共2分)15.能夠圍繞“忠心耿耿、勤勤懇懇、足智多謀、高瞻遠矚、賞罰分明”等來評說即可。(2分)2022年湖北省襄陽市中考語文模擬試卷(三)10.(10分)文言文閱讀。游岳陽樓記(節選)袁中道洞庭為沅湘等九水之委①,當其涸時,如匹練耳;及春夏間,九水發而后有湖。然九水發,巴江②之水亦發,九水方奔騰皓淼,以趨潯陽;而巴江之水,卷雪轟雷,自天上來。竭此水方張之勢,不足以當巴江旁溢之波。九水始若屏息斂衽③,而不敢與之爭。九水愈退,巴江愈進,向來之坎竇④,隘不能受,始漫衍⑤為青草⑥,為赤沙,為云夢,澄鮮宇宙,搖蕩乾坤者八九百里。而岳陽樓峙于江湖交會之間朝朝暮暮以窮其吞吐之變態此其所以奇也。樓之前,為君山,如一雀尾壚⑦,排當水面,林木可數。蓋從君山酒香、朗吟亭上望,洞庭得水最多,故直以千里一壑,粘天沃日為奇。此樓得水稍詘⑧,前見北岸,政須君山妖蒨⑨,以文⑩其陋。況江湖于此會,而無一山以屯蓄之,莽莽洪流,亦復何致。故樓之觀,得水而壯,得山而妍也。(選自《游居柿錄》)注:①委:水流所聚之處,下游。②巴江:又名板橋河,屬珠江水系南盤江左岸一級支流。③斂衽rèn:指整理衣襟。④竇:孔穴,洞。⑤漫衍:充滿。句中指漲滿潮水。⑥青草:與下文的“赤沙”“云夢”都是湖泊名。⑦壚:火臺子。⑧詘qū:同“屈”彎曲。⑨蒨qiàn:青翠茂盛的樣子。⑩文:文飾。(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以趨潯陽始漫衍為青草(2)給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而岳陽樓峙于江湖交會之間/朝朝暮暮以窮/其吞吐之變態/此其所以奇也。B.而岳陽樓峙于江湖/交會之間朝朝暮暮/以窮其吞吐/之變態此其所以奇也。C.而岳陽樓峙于江湖交會之間/朝朝暮暮/以窮其吞吐之變態/此其所以奇也。D.而岳陽樓峙于江湖/交會之間朝朝暮暮/以窮其吞吐之變態/此其所以奇也。(3)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故樓之觀,得水而壯,得山而妍也。(4)本文中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請任選劃橫線的句子一句進行賞析。(5)袁中道筆下的岳陽樓景致壯觀,范仲淹筆下的岳陽樓亦是如此,但范仲淹卻是以作“記”為名,借題發揮,表達了他“,”的曠達胸襟和“,”的政治抱負。【分析】參考譯文:洞庭湖是沅江、湘江等九條河流匯集而成。(秋冬時節)湖面因為寒冷凝結,如同一匹白絹一般。等到春夏季節,九條河流發水以后才有(眼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