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句》教學設計
《絕句》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1.正確朗讀《絕句》這首古詩,讀準字音,認識“鷺、含、嶺、泊、吳”這幾個漢字,會寫八個漢字。2.感情朗讀這首古詩,感受春天的明媚色彩,感受詩人杜甫的愉悅心情。教學過程:一、回憶背誦導入1.背誦《望廬山瀑布》2.揭題:這節課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板書:絕句,指名讀3.理解“絕句”:詩歌的一種體裁形式,每首四句,每句五個字或七個字,稱五言(七言)絕句。4.了解詩人杜甫:又稱“詩圣”,在成都待過,那兒有“杜甫草堂”,此詩是戰爭平息后重回成都寫下的,詩人都寫了些什么呢?二、自讀,整體感知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同桌互相幫助糾正2.指名展示讀,傾聽,糾正3.齊讀三、學習詩句,朗讀感悟(1)1.默讀,想想詩人在這首詩里寫了哪些景物?板書:黃鸝、翠柳、白鷺、青天、千秋雪、萬里船2.邊讀邊想像:在藍天的映襯下,黃鸝、白鷺、翠柳、青天,構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想象,描述:兩個黃鸝唉翠綠的柳枝上歡快地鳴叫,一行白鷺輕盈地飛上了藍藍的天空,這一切顯得多美啊!3.看到這樣的景色,此時詩人杜甫的心情會是什么樣?4.是的,他被這生機勃勃的春景深深地感染了,內心充滿了愉悅。5.朗讀體現(2)1.詩人在明媚的春光里還看到了什么?千秋雪、萬里船2、為什么會看到千秋雪?(詩人透過自己的窗戶望去,正好是著名的西嶺雪山,山頂上的積雪長年不化,詩人形象地叫做千秋雪)3、要開往遠方的船只,靜靜地停靠在詩人的家門口,理解:停泊4、一幅美麗的雪景圖像一幅畫一樣出現在詩人的窗前,即將遠航的船只靜靜地聽在門邊,一切是那么美好!理解:沒有戰爭,人們和平地生活,讓他快樂而欣慰,經歷了戰爭之苦的杜甫,看到草堂內外一片美好的春光,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5、朗讀體現6、試著背誦四、總結延伸: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還將走進更豐富、更奇妙的大自然呢!五、指導寫字六、教學反思:古詩的教學一直是我的一個困惑,不知道從何下手,試著能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感悟,似乎又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但教師的引又顯得特別束手無策,一講總是會忍不住將學生該說的也說了。本課教學下來,有這樣幾點感受:1、適當介紹時代背景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詩句、體會情感,但介紹過多、過細,學生易游離于書本。2、詩句意思的理解不可過于死板,通過口述的方法將詩意、想象、語言進行有機聯系,用自己的話講通順、講明白即可。有些學生一字一句地按照詩句去理解,反而不能讓詩意明白。這點要及時地糾正和指導;3、要引導學生多讀古詩,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新課標要求,小學古詩教學是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熱愛古代文化,學會朗讀、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放開手讓學生大量閱讀和背誦經典古詩,既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學生語感,又能潛移默化地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何樂而不為呢?
《絕句》教學設計2一、教材分析:1、[注釋]鷺:一種水鳥名,鷺鷥。西嶺:指岷山。千秋雪:終年不化的積雪。泊:停泊。2、[簡析]這首詩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閑居時寫的,共寫絕句四首,本詩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寫了草堂門前浣花溪邊春景。本詩由兩聯工整的對偶句組成。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首句堂前黃鸝鳴于翠柳間,是近景;次句白鷺飛上青天,是遠景。這些景物的畫面,色彩艷麗:嫩黃的小鳥,翠綠的柳林,雪白的鷺鷥,蔚藍的青天,四種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僅有色還有聲,有那婉轉動聽的鶯歌,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明麗的景象。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的是靜景。前兩句兩個動詞是“鳴”“上”,后兩句是“含”“泊”,一動一靜。第三句寫西嶺積雪,是遠景。“含”字運用擬人手法,十分貼切生動;“千秋”點出時間的久遠,更顯出其靜。第四句寫門前的船只,是近景?!安础?,停泊著,但這停泊的是將要駛往東吳的船,靜中包含著動;“萬里”點出空間的遼闊。這首詩,每句一景,其中動景、靜景,近景、遠景交錯映現,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幽美平和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百讀不厭。3、[作者簡介]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鞏縣(現鞏義市)。二十歲起,漫游吳越、齊趙。746年赴京應試,落第后旅居長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后,逃往風翔投奔肅宗拜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后因得罪肅宗,被貶華州。759年棄官西行,經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寫詩兩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765年攜家經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滯留二年。出三峽后飄泊于荊、湘,以舟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歲。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戰亂的時局把他卷入顛沛流離的人群中,使他真實而深刻地接觸和認識了當時的種種社會景象。他憂國憂時,揮毫賦詩,直書情懷。留傳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詩歌,思想與藝術造詣極高,對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后世譽為“詩史”。他是我國詩壇承先啟后,繼往開來的集大成者,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尊為“詩圣”。二、教學目標:1、初步了解詩歌寫作的時代背景、杜甫簡單生平以及他的幾篇著作。2、初步讀懂詩歌的含義,理解詩句中“鳴”、“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的意思,體會作者喜悅的思想感情。3、激發學生學習積累杜甫名詩的興趣,能背誦學到的一到二首課外杜甫的詩。三、教學重難點:重點:讀懂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難點:對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理解。四、教學準備:1、多媒體課件。2、學生課外自由學習積累杜甫的詩作若干首。五、教學過程:(一)、欣賞《春的旋律》,導入新課:1、在“春之聲圓舞曲”的伴奏下,學生匯報尋找春天的收獲。2、導:今天,我們新學習一首古詩,看看古人是怎樣用詩的語言描繪春天的美景。(二)、進入第一章《快快樂樂地學》,學習古詩:1、讀古詩。(1)師輕快地范讀古詩,學生談談聽后的感受,體會詩歌歡快的意境。(2)誰知道杜甫在怎樣的情況下寫下這首詩的?請學生簡單介紹作者寫這首詩的歷史背景。(當時,安史之亂平定了,天下太平,詩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前生機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詩。)整體感受詩歌的意境,了解寫作背景,為以下的學習做鋪墊。2、按古詩學習的要求,小組同學討論學習,理解詩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或難理解的地方質疑釋疑。(教師可巡回指導,了解學習情況)3、各小組提出不懂的或難理解的問題集體討論釋疑。(利用多媒體課件突破重難點:“窗含西嶺千秋雪”。)以學生自學為主,獨立學習古詩,積累古詩學習的方法。4、讀懂這首詩的意思了嗎?咱們選一到二句來解釋一下,如何?5、同學評析詩中寫得好的地方,師幫助歸納:“有聲有色,”有遠有近“。6、朗讀、背誦詩歌。導:杜甫的作品中還有一首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絕句。7、學生自由朗誦絕句(遲日),思考詩句的含義。8、學生質疑問難,討論解疑。9、學習小組共同解釋詩句的意思。10、讀、背、積累古詩。(第二首古詩的`學習以學生獨立學習為主。)(三)、進入第二章《輕輕松松地聽》,欣賞詩歌:導:同學們只花了分鐘時間就學會了兩首古詩,真是省時高效呀。老師猜想,現在咱們大腦里的小管家一定有些累了,就來輕松一下吧!學生欣賞或跟唱三首杜甫的名作:《春望》、《登高》、《蜀相》。(激發學生學唱的愿望。)(四)、進入第三章《開開心心地唱》,學生唱詩:1、反復聽《前出塞》的古詩演唱,背誦或跟唱均可。2、自由背誦,男女生比賽背誦。3、鏗鏘有力地跟唱一遍。(五)、認識詩人,了解詩作:導:今天,我們在這兒能欣賞到這么多優秀的古詩,真的要好好感謝一個人――杜甫。1、學生自由說說自己了解的有關杜甫的知識。2、自由交流自己積累的杜甫的詩作。3、看電腦老師的介紹,請學生說說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識。(了解詩人的生平知識,認識“現實主義”詩人的典范)4、出示詩歌《兵車行》,教師范背并解釋,幫助學生理解現實主義。5、出示小紅旗,鼓勵學生課外積累。六、設計意圖:古詩具有語言凝煉含蓄,韻律和諧優美,意境深邃高遠等特點,是陶冶學生情感,增強語言文字修養,提高審美鑒賞能力的好教材。大量閱讀優秀的古詩,能使學生掌握中華語言的精華,為語文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在進行“大量讀寫,雙軌運行“的實驗中,我改變傳統的古詩教學一節課學習一首古詩的習慣,盡可能地增加課堂學習密度,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注意課內外結合,使學生在課堂中接觸大量的古詩,讀背積累二、三首,了解更多詩人優秀的詩作,帶領學生遨游詩作的海洋。這樣,同學們的眼界開闊了,誦讀古詩的興趣也增加了。此時,再鼓勵誦讀詩人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課、一本書,就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絕句》教學設計3教學內容:1.指導學生認識、會寫“絕、鳴、嶺、泊”4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絕句》并會默寫。3.理解古詩內容,想像詩句描繪的畫面。教學重點: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教學難點: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教具準備:錄音機、小黑板、自制生字卡片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1、談話:記得我在讀書的時候,有位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個謎語,至今讓我記憶猶新,可是我們一時猜不出來。你們想不想也來猜一猜?2、在黑板上斜著往上畫一行白鷺,讓學生用一句詩來說謎底。3、告知謎底,揭示課題。(謎底:一行白鷺上青天。課題:絕句)4、簡介作者:杜甫,唐代詩人,字子美,今湖北人。被后人尊稱為“詩圣”。5、回憶學過的杜甫的詩,練習背他的另一首《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6、這兩首詩有什么不同呢?趕緊翻開書讀一讀吧。二、指導自學(按上節課的方法學習)1、總結上節課的學習方法:(1)讀準生字,讀通詩句。(2)理解詩句意思。(3)想象詩句畫面,背誦古詩。2、根據以上方法自學古詩。三、檢查自學情況,合作探究,質疑釋惑1、出示生字卡片,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2、出示抄有詩歌的小黑板,檢查自讀情況,相機糾音。3、采用多種形式讀詩:拍手讀、搖頭晃腦讀、根據自己的理解表演讀4、理解字詞意思:鳴:叫的意思。青:(讓學生查字典選擇)藍色。千秋:許多年。萬里:來得很遠。泊:停。東吳:地名,在現在的江浙一帶。5、指導看圖:你看到了什么?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6、誰來說說詩句意思?(窗外翠綠的柳枝上,有兩只黃鸝正在唱著動聽的歌,一行白鷺排著整齊的隊伍飛向藍藍的天空。透過窗子,可以看到遠處西邊的山嶺上,積了多年的雪還沒有融化,門前的江邊,停泊著來自遙遠的東吳的船只。)教師小結:詩句中的一個“含”字使我們體會到詩人在屋子里向遠處眺望,這窗戶好像畫框,遠處的山,藍天下的白鷺,柳樹上的黃鸝,門前的大船,都鑲嵌在畫框里,簡直就是一幅絕妙的畫。作者寫前既不寫題目,寫后也不想寫題目,干脆用“絕句”做題目了。7、想象說話,體會作者的心情:看到這么美妙的畫面,你聽到了什么悅耳的聲音嗎?啟發學生想象黃鸝一邊唱一邊跳的情景。黃鸝會說些什么呢?看到此情此景,作者的心情會怎樣?你的心情呢?8、輕松、愉快地讀詩。9、簡介寫作背景,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心情。唐朝當時發生了戰亂,江河不通,被軍隊占用,老百姓保受戰亂之苦。那一年,戰亂被平息了,杜甫又回到成都草堂,當時心情特別好,就靠在窗前,欣賞窗外的景色。當他看到來自東吳的船,你知道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嗎?(更高興,感到欣慰和振奮)10、再次感情讀詩。四、指導朗讀背誦,想象畫面1、創設情境,指導朗讀。教師引讀:看著課文插圖,此時,你就是杜甫,你就靠在窗前,欣賞窗外的景色,看到這些,你禁不住吟唱起一首詩來――《絕句》這首歌里,有哪些表示顏色的詞?(黃、翠、白、青)這不僅是一首詩,更是一幅色彩明麗的畫。你就是杜甫,你為自己寫出了這么一首詩而感到興奮,于是,你情不自禁地大聲地讀起來。2、合上書,讀著《絕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美麗景色?3、指名上臺拿話筒比賽讀。4、齊背古詩,邊背邊做動作。5、每組派一名選手上臺比賽背詩。五、課堂作業:1、抄寫生字并組詞。2、練習默寫古詩。六、課外作業:課外搜集描寫春天的詩,寫在采集本上?!洞簳浴贰督^句》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認識14個生字,會寫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積累詠春的詩句。4.巧妙記憶生字,有感情地讀課文。5.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古詩的喜愛。教學重點:學會生字,背誦課文。教學難點: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教學準備:錄音帶、課文插圖。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語。本課是一首古詩,作者是孟浩然,“春曉”指春天拂曉的情景。那春天拂曉在作者筆下是樣的情景呢?現在,我們來學習這些古詩。二、學習古詩中的生字。1.學生試讀古詩,找出課文中的生字。知曉眠聞落2.根據拼音試讀生字,學生自己指出在讀音時應注意的問題。3.檢查認字情況。(從不同層次的學生中抽出學生讀。4.只認識這些字還不夠,還要記住字形。在記字形時要講究方法,同學們有哪些好方法請說出來。5.記往了這些字形,那就要會寫這些字。教師在黑板上寫這些字,學生仔細觀察。要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以下生字的筆順要注意:曉、聞、眠、落、三、朗讀指導。1.這首詩語言、意境皆美,必然通過反復朗讀來感悟。老師出示課文插圖,并播放配樂朗讀的錄音進行示范。學生聽一次后,請想想你聯想到了什么?2.在朗讀時,語速成稍慢,學生跟著朗讀詩歌。四、擴展活動。永春的.詩不少,學完《春曉》后,請再積累幾句寫春的詩句。等閑視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第二課時一、導語。我們剛學了一首寫春的詩,這節課我們再學一首寫春天美麗景色的唐詩《絕句》。二、初讀課文。1.聽課文錄音。2.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你們看看圖上畫的是什么?3.學生試讀課文,體會詩歌中所描寫的景物,并找出其中的生字。三、學習本課生字。1.自學生字。2.檢查自學效果。(1)應特別注意哪幾個字的讀音?麗泥沙暖(2)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的?3.認讀并練寫這幾個字。4.老師指導在田字格中練寫。四、指導朗讀,背誦。1.剛才同學們從畫面上就看出了本首詩描寫了春天美麗的景色,那么就應該帶著什么樣的感情來讀?(喜歡、贊美)2.還要注意詩的節奏。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五、總結課文。1.這首詩中寫了哪些富有春天特色的景物?春風花草、凍土、燕子鴛鴦2.從詩中你體會到了怎樣的感情?熱愛春天的感情
第一篇:蘇教版三年級下冊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絕句》)教學設計2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絕句》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的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情景。3、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教學準備:掛圖、投影教學時間:兩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復習1、指名背背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2、揭示課題,板書:望廬山瀑布二、學習1、理解課題的意思:理解“望”“瀑布”你在什么地方見過瀑布嗎?是什么樣的,能不能說給我們聽聽?2、學會寫課題中的生字:瀑3、你知道廬山在什么地方嗎?4、學習這首詩(1)出示整首詩(2)指名讀一讀(3)再讀,可以討論,看能不能理解詩的意思,有問題可以提出來。(4)交流:重點理解“銀河”“九天”“香爐”“川”“三千尺”誰能講這首詩的意思?評議,他講得怎樣?再指名講詩的意思。5、詩人為什么要寫這首詩呢?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6、指導朗讀7、指導背誦三、作業1、背誦古詩2、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情景。板書: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壯美山河疑是銀河落九天。第二課時一、復習1、背誦《望廬山瀑布》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二、學習《絕句》1、板書課題,解題,理解“絕句”2、簡介作者及背景三、初讀詩句,說說你能理解哪些詞語或句子的意思。1、自由讀詩句,讀準“鸝”“鷺”的字音。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詞語、句子的意思了?四、學習詩句,想象畫面1、學習一、二兩句輕聲自由讀一讀,畫出還需要理解的詞語。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句的意思?指導朗讀,讀出舒暢預愉悅的心情。2、學習三、四兩句指名讀一讀詩句,其他同學思考:詩人卡到了什么?討論,理解“西嶺”“千秋雪”相機板書,畫簡筆畫。詩人是透過什么看到西嶺上的積雪的?詩人向門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東吳”為什么說是萬里船?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3、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4、總結全詩,體會感情。(1)一行寫一個景,是按什么順序寫的?(2)小結:先寫近景,后寫遠景,有動有靜,色彩明麗,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的心情。5、指名朗讀,練習背誦。6、指導書寫“鸝”“鷺”五、作業1、抄寫生字新詞2、背誦課文板書: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近景窗含西嶺千秋雪,舒暢愉快門泊東吳萬里船。遠景
第二篇:《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絕句)教學設計二《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絕句)教學設計二作者:佚名轉貼自:中教育星多媒體教育資源庫&平臺點擊數:81出處:中教育星多媒體教育資源庫≈平臺教學要求1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2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領悟“詩人借景抒情,對大自然神奇、偉大的贊頒,表達了對和平生活的向往”。3學會本生字,理解詞句,能夠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4背誦并默寫兩首古詩。教學重點1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2指導朗讀。教學難點深刻理解詩文的含義,并能用自己的話講出詩文的內容。教學時間2時。教學準備圖、投影片。教學過程第一時一、教學內容,學習《望廬山瀑布》二、檢查“預習”,作者簡介(一)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詩。(二)預習中哪些詩句讀懂了,哪些還沒讀懂,并劃下來。三、讀《望廬山瀑布》把下面的字音讀準:廬l*紫z!川hu1n四、出示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理解詩意(一)提問:這首唐詩是誰寫的?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知詩人。(二)“望廬山瀑布”是什么意思?查字典“望”當什么講?“望”與“看”的區別是什么?“望廬山瀑布”就是遠看廬山的瀑布。分別查出“廬山”和“瀑布”的意思。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廬山時觀賞了瀑布,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二步:解詩題。(三)讀一讀古詩,弄懂詩句的意思。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三步:明詩意。逐詞逐句理解全詩,指導看圖。1日照香爐生紫煙“日”、“香爐”、“紫煙”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讓學生加以理解。日:太陽。香爐:香爐峰。紫煙:紫色的煙云。生:升騰起(變成了)。太陽照射在香爐峰,高高的香爐峰上升騰起紫色的煙云。2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一詞說明作者站在哪兒觀察瀑布?離瀑布較遠。因為瀑布高大,遙看才能觀其全貌?!皰臁?、“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塊兒是什么意思?掛:懸掛。前:前面。川:河流。掛前川:指瀑布遠看就像懸掛在山峰前面的一條大河流。遠遠望去,瀑布就像一條懸掛在山峰前面的大河。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句的意思。3飛流直下三千尺“飛”、“直”寫出了瀑布的什么特點?水流快、山勢陡。真有三千尺嗎?這是一種什么修辭手法?(夸張手法)長長的水流,飛快地從山上直瀉而下。4疑是銀河落九天“銀河”、“九天”各指什么?銀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現出一條明亮的光帶,夾雜著許多閃爍的小星;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處。古人認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稱為九天。詩里形容極高的天空?!耙伞笔鞘裁匆馑迹孔髡咭墒裁矗吭娋涞囊馑际鞘裁??疑:懷疑。真讓人懷疑是天上的銀河流到了人間。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銀河,這是作者的一種奇特的聯想;將瀑布的高大、急的特點展示無余。讓學生把整首詩連起來講一講它的意思。(四)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這是學習古詩的第四步:悟詩情。(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教師要給學生范讀,要讀出語氣、感情。(六)學習有關的生字,教師重點指導?!皬]”和“爐”是同音字,要區別字形,會應用。“紫”和“川”的讀音要讀正。在學習生字時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已去分析、去記憶,培養自學能力。五、小結(一)你認為這首詩寫得好嗎?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二)出示掛圖,說說詩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觀察瀑布的?觀察的順序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三)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詩人觀察細致?“日照”與“紫煙”的因果關系?“飛流”、“直下”對流速水勢的觀察?!叭С摺薄ⅰ奥渚盘臁笔菍ζ俨嫉拈L、大、高的觀察。除觀察仔細、細致外,本詩還有什么特點?豐富奇特的聯想,如“掛前川”,“疑是銀河落九天”。本詩的寫作特點:觀察細致有序,聯想豐富。學習古詩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讀、查、究、誦、賞。六、布置作業背誦、默寫古詩。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文的意思。第二時一、教學內容:學習《絕句》二、檢查“預習”,作者簡介三、讀《絕句》把下面的字音讀準:鳴0ng行h2ng泊b$四、出示第二首古詩《絕句》,理解詩意(一)提問:這首唐詩是誰寫的?(二)《絕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興到筆隨,未事先擬題,于是以“絕句”標題,解釋“絕句”。(三)讀一讀古詩,悟懂詩句的意思。逐詞逐句理解全詩,指導看圖。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自鷺上青天。重點理解:黃鸝:鳥名,也叫黃鶯。鳴:叫。翠柳:翠綠色的柳樹。從“翠柳”一詞可以看出是什么季節?春天。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吃魚蝦。青天:蔚藍色的天空。說句意:兩個黃鸝在翠綠色的柳樹上鳴叫。(歡唱)一行白鷺飛上蔚藍色的天空自由飛翔。2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重點理解:窗含:從窗口看到。“含”:包含在里面,存在著。西嶺:指草堂西北的岷山。千秋雪:指千秋萬代積累下來,終年不化的積雪。千秋:時間很長。泊:???。東吳:指江蘇一帶。萬里船:船要行萬里路。說句意:從窗口可以看到巍巍的岷山上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外??恐饺f里之外東吳去的船只。3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四)觀察插圖,加強對詩意的理解。1看插圖。圖上畫的是景物;景物是否都是詩句的內容?這描繪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色?(生動優美)2體會作者用詞準確。說說詩人用了哪些詞語來表現景色的優美,語言的生動?表示聲音的詞語:鳴、上。表示顏色的詞語:黃、翠、白、青。表示動作的詞語:鳴、上、含、泊。詩人寫了四個景色,一句一景,寫得有聲有色、有靜有動、語言生動、景色秀美?!傍Q”、“上”兩個動詞寫出了黃鸝在柳枝上歡叫和一行白鷺從水面飛上青天的聲響。“黃”、“翠”、“白”、“青”四個色彩鮮明的詞,寫出了草堂前的景色。這兩句寫得有聲有色,顯示出一派春意盎然的優美景象。“含”、“泊”兩個動詞具體寫出了草堂外的景象,特別是“含”的妙用,把岷山積雪這一遠景移至草堂內,使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景色優美的圖畫。(五)學習詩人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1討論詩人觀察景物的順序。眼前的、天邊的、窗外的、門前的。順序是:由近及遠。2詩人是如何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述的、表達思想感情的?詩人抓住了自然景色來描述,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及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六)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七)學習有關的生字,教師重點指導。“鷺”上下結構,要寫勻稱。“含”上部今不要加點?!皡恰笨谔靺恰N?、小結作者寫這首詩,先寫樹上,再寫天上“黃、翠、白、青”相互映襯,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機勃勃的圖景,令人賞心悅目;表達了作者喜悅的心情。最后寫出了詩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襟多么開闊!通過對草堂附近明媚景色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六、布置作業背誦、默寫古詩。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文的意思。
第三篇:《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絕句)教學設計一《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絕句)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文有兩首古詩。一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動態,用夸張的比喻的手法寫出了磅礴的氣勢,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后者以輕快的筆調描繪了浣花溪的風物景色與幽雅的環境,表現了詩人重歸草堂暫留蜀地的喜悅,同地也表現了他對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鄉的心情。學情分析:這兩首古詩語言瑯瑯上口,便于記誦,也可能多數同學已會背,但詩意不一定理解,教師必須在教學時進行點撥,之后讓學生去讀悟,去體會,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讓他們串講詩意。要求不宜過高,不搞字字落實,只要能說出詩即可。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述的情景。3、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教學時間:兩課時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二、學習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1、板書課題,指名拼讀生字:廬(lú)、瀑(pù)。2、簡介作者。這首詩是我國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3、解題(1)“望”是什么意思?(遠看)(2)“廬山”是個山名。同學們沒有親自去過廬山,或聽別人說過,或從電影、電視里看過,誰能說說廬山的風景怎樣?(指出:瀑布是廬山的美景之一)三、學生初讀詩句,說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1、自由讀詩句,讀準“遙、尺、疑”3個生字的音。2、通過讀、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四、再讀詩句,想象畫面。1、讀第一行詩,說說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教師點撥)圍繞:煙:指云霧。紫煙:因為有太陽光的照射,云霧顯出紫紅色的光彩。生:產生。生紫煙:發出一種紫色的煙霧來。這一行中你覺得哪個詞用得特別好!它活生生地畫出了看爐峰上煙霧慢慢向上升騰的情景。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2、讀第二行詩,理解“遙看”、“川”。討論:遙看:川:水道、河流。掛:形象地寫出了瀑布外形的壯觀。3、讀三、四行詩句。理解:飛流直下:水流的飛瀉。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種夸張,說明瀑布極長,掛得高,流得急。瀑布的聲勢這樣大,它的聲響會怎么樣?(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行詩的意思。你能把詩人心里想的話說一說嗎?(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銀河從高高的天上直落下來)。你覺得這句詩中哪個詞用得最好?(落)這個“落”字好像寫出了天上突然發生了變化,天裂了,銀河從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間。這是多么大膽、新奇的想象啊!4、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5、總結全文,體會感情。(抓住:生、掛、飛、落)6、誦讀詩文,背誦詩文。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五、指導書寫“遙”、“瀑”寫得左窄右寬?!耙伞保河疑戏绞恰柏啊保皇恰佰獭?。練習用鋼筆描紅。第二課時一、復習1、背誦《望廬山瀑布》。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二、學習第二首古詩《絕句》1、板書課題,解題:絕句,是我國古詩中的一種,它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一般為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叫“五絕”,每句七個字叫“七絕”。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三、初讀詩句,說說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1、自由讀詩句,讀準“鸝”、“鷺”兩個生字的音。2、通過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四、精讀詩句,想象畫面1、學習第一、二兩行詩句。輕聲自由讀詩句,想想詩人這樣寫是為了表達自己什么樣的感情?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指導學生讀出舒暢愉悅的心情。2、學習三、四兩行詩句。指名讀詩句,其他同學思考:第三行寫詩人看到了什么?(“西嶺”,教師隨手用藍色粉筆畫起伏的山峰?!扒镅?,教師講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實指,是極言年代的長?!扒镅本褪墙K年不化的積雪,并隨手用白色粉筆在山巒上畫雪)詩人是透過什么看到西嶺上的積雪的?(窗戶。教師講解:窗戶好像一個畫框鑲在這幅“千秋雪”的“畫兒”的四周,詩人用了個“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動,很形象。并隨手用褐色粉筆畫一個方框把雪山圖框起來)是誰透過窗框在觀賞這幅特殊的“畫”呢?(是詩人自己)詩人有這么一種閑情逸致去觀賞窗外的景色,說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樣?(心情舒暢愉悅)詩人向門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東吳指什么地方?為什么說是“萬里船”?誰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3、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4、總結全詩,體會感情。(1)這首詩一行寫一個景,詩人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安排的呢?(2)小結:這首詩先寫近景,后寫遠景,有動有靜,色彩明麗,勾畫出草堂附近各具特點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歡快的心情。5、指名朗讀,練習背誦。讀的時候要注意停頓和重音。反復練讀。練習背誦。6、指導書寫?!胞Z”左右結構,“鷺”上下結構,寫時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五、作業1、用鋼筆描紅。2、背誦課文。3、抄寫詞語。【附故事:李白“上當”】唐代大詩人李白,一生喜歡游覽名山大川,又嗜酒如命。李白路過涇川(今安徽省涇縣),當地有個性格非常豪放的人,名字叫汪倫。汪倫聞訊,立即寫了一封信給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崩畎捉有藕蠓浅8吲d,很快就來到了汪倫的家里。汪倫十分熱情地接待了這位久抑的詩人,隨后對他說:“實不相瞞,我所說的‘十里桃花’,是指這里有個桃花潭;‘萬家酒店’是因為有家姓萬的人開的酒店。非真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店??!”李白聽后哈哈大笑,雖覺“上當”,可對于汪倫的心意還是能理解的。汪倫對李白一見如故,十分友好。李白臨走的時刻,特賦絕句一首《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第四篇:人教二下《古詩兩首_望廬山瀑布、絕句》教學設計17、古詩兩首課前透視:本課由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和杜甫的《絕句》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均為七言絕句,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和贊美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詩句情景交融,詩中形象生動逼真,是古詩中寫景名作。兩詩雖然都是寫景,但手法各異。《望廬山瀑布》語言簡潔,用詞精當。全詩采用極其夸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可以說是一幅氣勢恢弘的寫意山水圖?!督^句》則以樸實自然的語句,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仿佛一幅生機無限的早春圖。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圖文對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編寫特點,以讀帶講,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句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進而受到美和感染,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深切熱愛和贊美。無論從詩句內容還是在學詩體驗上,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另外結合教材圖文并茂、詩句韻味優美適于誦讀的特點,教學中教師應該大膽放手,營造學詩意境,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鼓勵學生誦讀,加深對詩句內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教學目標: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信息資料:1、生字卡片、課件或插圖,適合讀詩配樂的音樂資料。2、收集曾經讀背過的李白和杜甫的詩句。教學時數:兩課時第一課時切入舉偶1、談話:同學們你們會背古詩嗎?誰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詩背給大家聽?。ㄓ杀吃娀顒樱瑺I造學詩的氛圍,實現自然過渡,相機板書課題。)2、觀察:教師出示準備的課件或是兩詩的插圖,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問:在圖中你看到了什么?試著把自己觀察到的景物說一說。在學生觀察說話的基礎上,引出課題。(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本文兩首詩的特點,教學中應抓住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優勢,引導學生從觀察入手,把觀察與說話結合起來,感悟詩句所描繪的畫面,初步體會詩中蘊含的感情。)對話平臺初讀1、出示古詩《望廬山瀑布》。引導學生初讀詩句,也可以讓課前會讀的學生領讀,教師相機指導。2、指讀。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閱讀、識字經驗,抓住重點字進行正音和識記,如:“紫”應讀“平舌音”、“川”應讀“翹舌音”;“瀑”由“三點水”加熟字“暴”組成、“爐”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們要生火爐取暖?!钡姆椒ㄓ洃浀?,教育要充分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3、利用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識記字的情況。4、同伴練讀詩句,爭取背誦。(充分尊重學生的讀書、識字經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夯實基礎,為研讀詩句,體會感情打下良好的鋪墊。)寫字1、出示“我會寫”中的字:“爐、煙、流、銀”。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字形、結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認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2、指導。指導學生認為難寫的字,教師進行示范書寫。其他的字學生對照課本自行書寫。3、交流評價。(自評、同桌評、小組評)采取多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正確評價。(及時鞏固認字成果,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自主寫字的水平和良好習慣。)研讀1、自學詩句。借助工具書和圖畫理解字詞的意思,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2、小組合作。交流自學中已經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教師巡回指導。3、全班交流。每個小組選出代表進行全班交流,重點解決學習中存在的疑難。4、邊讀邊想每句詩都寫了怎樣的景色。(尊重學習的學習主動權。啟發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培養自主閱讀,解決問題的能力。)悟讀1、自由讀詩,對照插圖,體會詩人描繪了怎樣的情景?2、小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圖描述畫面,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說生動,說具體。3、啟發:如果你是詩人,站在這飛瀑的下面,會有怎樣的心情?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4、組織學生扮演詩人,借助教師準備的課件或掛圖,進行角色換位,體會詩句的含義和情感。(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把自主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說發現,說理解,說體驗,在學生之間的互動互補中,感悟詩句,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讀書的過程變成了學生自主發現和探索的有趣經歷。)誦讀1、帶著自己從詩中體會到的情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2、組織學生進行多形式感情朗讀。如:評讀、賽讀、加動作讀、看畫面讀等,引導學生讀好詩句。3、練習有感情地背誦全詩。(朗朗書聲是小學語文課堂的永恒追求。多形式的感情朗讀,激發了學生的讀書熱情,促進了語言積累,從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激發了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向往。)第二課時回顧1、背誦《望廬山瀑布》,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所描繪的畫面。2、回顧上節課學習的方法。(鞏固積累,引導方法,為《絕句》的學習做準備。)自讀1、按上節課的方法,自讀學習。學習生字,進行識記,讀準字音。2、交流自學情況。出示卡片認讀生字,(鷺、含、嶺、泊、吳)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識字),個別字注意擴詞練習,加深學生對字意的理解,促進識記。3、指讀詩句。抓住重點的字音,進行指導。如:“翠”讀“平舌音”,“泊”讀“bo"不要發成"be"的音等。(挖掘學生識字經驗,引導主動識字。加強識字經驗的交流,培養學生多渠道識字的良好習慣。)寫字1、出示“我會寫”中的“吳、含、窗、嶺、鳴、絕、泊、柳”,引導學生從字形、結構等方面進行觀察。找出自己認為難寫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書寫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說清楚。2、教師范寫難點字,邊寫邊強調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窗”注意不要丟掉“囪”字上面的小撇?!昂焙汀皫X”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嶺”里面的是“令”。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組織學生間的相互評價。(寫字是低年級教學中的一個重點,教學中應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氣,抓實抓好。以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感悟1、出示詩句(不出現插圖),默讀詩句,利用工具書自學詩句內容。2、啟發思考:如果讓你為這首詩配上一幅畫,你覺得畫面上應該畫些什么,并說出理由。3、組內交流。有條件的可采用適當的時間讓學生動筆畫簡筆畫,并說出這樣畫的理由。交流過程中要注意重點字詞的理解。如:“含”“東吳”(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這首詩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創設情境,變“話”為畫,有機地轉化學習活動,在學生想畫、說畫、賞畫、評畫的過程中,理解了詩句的大意,體現學科整合的思想。但組織過程中要注意“畫畫”不是活動的主體,只是理解詩意的一種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費過長時間,以免喧賓奪主,偏離重點,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誦讀1、出示插圖或學生的優秀畫作,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2、圖文對照,啟發學生進一步理解詩句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以及詩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濃的特點。3、采用多種形式有感情地讀背詩句。如:自讀、小組合作讀、配樂讀、指畫面讀等,實現美讀成誦的學習目標。拓展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詩句在小組內進行交流。2、有條件的可以召開一個小型“詩歌朗誦會”,展示學生課外的古詩積累伴教錦囊:詞語解釋:1.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來就是瀏覽勝地。2.香爐——爐山西北部一座高峰的名字。3.紫煙——山上水氣在陽光照射下形成的紫色煙霧。4.前川——山前面的河水。5.銀河——天河。6.九天——天空最高處。[1]黃鸝:黃鶯。鷺:鷺鷥。[2]西嶺:泛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冬夏積雪,千年不化。含:從窗中遠看西嶺白雪,所以用“含”。東吳:指今江蘇、浙江一帶。相關鏈接: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詩人。他在詩歌中熱烈歌唱進步的社會理想,表示了對黑暗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宜賓市興文縣2024-2025學年三下數學期末監測試題含解析
- 南京中醫藥大學《社會工作技巧工作坊人際溝通技巧》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湛江市高三月調研考試文綜地理試題
- 2025年度借款合同補充協議范本
- 2025租房合同模板范本
- 2025子女租賃公寓合同
- 2025家庭居室裝飾裝修工程設計施工合同范本
- 2025年高考歷史總復習考前歷史主干知識梳理提綱
- 2025濟南市勞動合同樣本新
- 2025年高考歷史階段特征總結匯編(超全面)
- FITS加氫說明書
- 半導體物理與器件物理
- 200句話搞定上海中考單詞(精華版)
- 船舶輔鍋爐的自動控制系統分析
- 新員工培訓考試【圖書專員】
- 防偽包裝技術
- 49000DWT江海直達成品油船設計
- 建設工程監理費計算器
- X互聯網公司WLAN無線網絡優化方案全解
- 裝配及檢驗規范(修訂版)【新版】
- 合成寶石特征x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