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第三周測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如表根據《新唐書食貨志》《宋史食貨志》《明實錄》《中國礦物志》等編制,據此可知冶鐵業A.生產規模呈現不斷擴大的態勢 B.官營體制的主體地位日益鞏固C.一定程度反映古代手工業發展 D.民營體制受官營體制沉重打壓2.晚清時期有人說:“火輪一開,震動龍脈,害我國體。”以下時人觀點與上述材料觀點在本質上相一致的是A.(火輪諸事)是補漏縫缺之謀,非再立堂構之規B.中學為體,西學為用C.以忠信為甲胄,禮義為干櫓D.徒維堅船利炮之是務,是舍本而圖末也3.他,孤獨凄惶了一生,到處受排擠、受迫害,然而一旦去世,在法國思想界的地位卻直線飆升。在大革命發生前的十年里,讀他、談他的人迅速增多。羅伯斯庇爾把他的《社會契約論》當作圣經天天誦讀。他是A.伏爾泰 B.孟德斯鳩 C.狄德羅 D.盧梭4.閱讀下列《1969-1978年與中國建交國家數據簡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符合中國這一時期外交狀況的結論是年份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國家數495469878895103107110112①對外關系出現全新局面②外交戰線未受文革干擾③中美關系逐步緩和④中美正式建交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④5.據如圖可知A.農村經濟體制失去活力 B.鄉鎮企業發展迅速C.經濟體制改革成效顯著 D.城鄉差距不斷擴大6.梁啟超認為“史也者,記述人間過去之事實者也。雖然,自世界學術日進,故近世史家之本分,與前者史家有異。”他所認為的“近世史家”與“前者史家”的“異”應該表現為A.為帝王提供借鑒 B.持歷史進化論觀點C.記述過往事實 D.以皇族王朝為中心7.從15世紀末西方國家開辟新航路開始,18世紀工業革命后,西方列強向世界各地大肆殖民掠奪,至19世紀中期,世界市場逐漸形成,世界市場成為了調節全球經濟發展的杠桿。請回答下面小題1.從整體史觀講,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各民族的歷史逐漸融合為一部統一的人類歷史。這種“融合為一部統一實現的主要方式是A.西方的殖民掠奪 B.東方的借鑒學習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工業文明和農業文明的碰撞2.19世紀中期,一個統一的世界市場形成了在這個市場里,資產階級憑借工業革命帶來的強大經濟和軍事實力,渡過大海,越過高山。沖破一個個封閉的國界推銷工業品。收購原材料。下列關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最終形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B.資本主義擴張性和開放性是其形成的根源C.它以歐美先進的工業國為主導D.它是一種相對公平的世界經濟體系3.1876年葛元煦《游滬雜記》言:“向稱天下繁華有四大鎮,曰朱仙、曰佛山、曰漢口、曰景德,自香港興而四鎮遜焉,自上海興而香港又遜焉”“香港興”“上海興”都是因為簽訂了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8.唐玄宗即位后,為防御吐蕃、突厥、契丹等對唐邊境的不斷襲擾,改變了邊防重鎮原來以幾百人為單位的小軍事部署,開始部署集中指揮的龐大集團軍;為緩解中央財政壓力,又給予集團軍節度使自行募兵權并允許其自行組織屯田以解決軍糧的不足。這說明唐朝節度使()A.為民族融合創造了條件 B.是中央決策的重大失誤C.必將導致安史之亂發生 D.是特定歷史環境的產物9.閱讀下表英、德、日三國法律文件的內容節編,可以推斷出三國1689年英國權利法案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議會之選舉應是自由的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建議并公布帝國法律及監督執行之權屬于皇帝;聯邦議會與帝國議會的召集、開會、延會、閉會之權屬于皇帝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天皇批準法律,命其公布及執行;天皇召集帝國議會,其開會、閉會、停會、及眾議院解散皆以天皇之命行之①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②都是君主與議會共同制定的法律③都是議會對君主負責④都推動了本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10.在奧古斯都時代(公元前31-公元前14年),羅馬統治者給予若干法學家公開解答法律的特權,他們的意見一致時,便發生法律效力;縱使互有分歧,皇帝也責令裁判官尊重他們的意見參酌判案。這表明A.法學家是為統治者效勞的工具B.法學家的意見能影響司法判決C.法學家的法律地位高于統治者D.法治是羅馬統治者的治國傳統11.“粵匪竊外夷之緒,崇天主之教。自其偽君偽相,下逮兵卒賤役,皆以兄弟稱之。”該文告所指歷史事件體現了A.天朝的危機B.中華民族的覺醒C.中華民族的抗爭D.中國民主革命的轉折12.1937年9月6日,根據國共兩黨關于國共合作的協議,中國共產黨將陜甘蘇區改名為陜甘寧邊區,并成立了邊區政府,它是一個邊區的自治性地方政府,是國民政府行政院的一個直轄行政區域;1941年,抗日根據地政權機構在人員分配上實行“三三制”原則。對材料完整準確的理解是:A.是為了推動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 B.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士參與抗戰C.是為了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D.是為了發動根據地工農群眾抗日13.1969年,尼克松在關島發表談話時指出,美國將繼續發揮自己在亞洲的重要作用,同時鼓勵其亞洲盟友自己承擔國內安全和軍事防務的責任。此次談話的背景是A.美國發生了經濟危機 B.日本軍事力量迅速增強C.中美實現關系正常化 D.蘇聯推行積極進攻戰略14.以下是新中國一位普通農民日記中的記錄①要大修水利,要大辦農業,要大煉鋼鐵,要把旱地變成水澆田②區上召開了勞模村長和互助組組長聯席會,主要內容仍是如何鞏固與擴大互助組③第五生產隊在我家門口樹底下召開社員會……經過表決,全隊到會的人都同意大包干④我回家后,看見村里一下子已大變樣,成了紅衛兵的世界。按照相關歷史事件、現象發生的時間順序排列,應該是A.②①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②①④D.②①④③15.馬克思在《中國記事》中寫道:“運動發生的直接原因顯然是:歐洲人的干涉,鴉片戰爭,鴉片戰爭所引起的現存政權的震動,白銀的外流,外貨輸入所引起的經濟平衡的破壞,等等。”由此可推知,馬克思認為A.歐洲列強的侵略導致中國自然經濟解體B.太平天國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正義性C.洋務運動客觀上抵制了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D.義和團運動具有反帝愛國的進步性質16.唐末草市興起之后,有人描述當時彭州唐昌縣建德草市,“人既繁會,俗巴豐饒,又置一鎮,抽武士三十人而御之,亦立廨署,早暮巡警,盜將竄跡,人遂高眠”。這反映了A.坊市制度逐漸走向瓦解 B.唐朝末年開始出現了草市C.草市功能轉向政治軍事 D.政府重視商業環境的治理17.下面是關于漢魏統治階層社會成分的統計表。據此表可知,3世紀上半期大族小姓平民合計數量百分比數量百分比數量百分比數量漢(196—219年)3829.01914.57456.5131曹魏(220—239年)6038.73824.55736.8155曹魏(240—264年)7447.15937.62415.3157——(資料來源于毛漢光《中國中古社會史論》)A.門閥士族勢力受到抑制 B.漢代選官制度得以延續C.豪強地主壟斷人才選拔 D.社會階層的流動性減弱18.12世紀,富庶的南方省份福建主要進口稻米,而在當地專門種植荔枝、柑橘和甘蔗,在北方市場上高價出售。以至于政府要求福建人種植稻米以減少對進口稻米的依賴,盡管此舉收效甚微。材料反映了()A.區域間長途販運較發達 B.市場為導向的農業發展C.經濟重心逐漸南移趨勢 D.糧食供給危機日益顯現19.《十三行史料展》記述“幾乎所有亞洲、歐洲、美洲的主要國家和地區都與廣州十三行發生過直接的貿易關系。這里擁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環球貿易航線。……客觀上造就了一個時期里著名的中西貿易中心和廣州歷史上令世上矚目的經濟文化的輝煌時代。”導致十三行興盛的主要原因是A.民間貿易的興盛和發展 B.三角貿易的形成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20.史學的重要作用,在漢唐間的數百年中,逐漸被統治者,尤其為最高統治集團所認識。隋文帝統一全國以后,開皇十三年(593年)下詔:“人間(即民間)有撰集國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絕。”這表明A.私修史書真實性受到質疑B.私修史書不符合統治的需要C.官修史書更能體現出公正D.官修史書解釋歷史更客觀21.雍正年間,為籌劃西北軍事,特設軍機房,后更名為軍機處。嘉慶十年,有大臣上折稱“軍機處承辦一切事務,與兵部之專司戍政者不同……..似應更改名目,以紀偃(停止)武之隆”。這表明清代軍機處()A.與兵部的職能相互重疊 B.已成為綜合性的政務機構C.地位特殊引起朝臣不滿 D.已成為國家最高軍事機關22.某一時期,我國廣告業開始新的洗牌:報紙廣告版面減少,一些城市的商業電臺被取消,廣播廣告日益萎縮。據此可知,這一時期我國A.經濟體制發生變化 B.民族工業陷入絕境C.國共內戰規模擴大 D.新興經濟影響深遠23.世紀改良主義思想家馬建忠主張“借債以開鐵道”,認為這是“用洋人之本,謀華民之生;取日增之利,償歲減之息”,是“陽為借債之名,陰收借債之效”。對此觀點解讀正確的是A.向外國資本主義借債,利國利民B.有利于增加清政府的財政收入C.推動了中國交通業的迅速發展D.沒有認清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24.在某公報中,一方重申:“問題是阻礙兩國關系正常化的關鍵;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國的一個省”;另一方則表示;“它認識到在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是中國的一部分.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問題的關心。這一公報的發表A.加快了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進程B.推動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C.宣布了采用和平方式統一祖國的方針D.實現了中美兩國關系的正常化25.1990年12月,在同幾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指出:“第三世界有一些國家希望中國當頭。但是我們千萬不要當頭,這是一個根本國策。”的這一認識A.基于國際格局的重大變化 B.緣于美蘇關系的全面緩和C.有利于推進國內經濟建設 D.有助于確立改革開放方針26.有學者認為:“(光榮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變,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憲法’為歸宿的政治妥協,而是議會與國王權力關系史上決定性轉折點。”這里“轉折點”指的是A.《權利法案》剝奪了國王的權力 B.國家權力的重心由國王轉移至議會C.議會與國王在國家權力上實現了平衡 D.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27.《齊民要術·卷八》記載了一種當時中原地區較流行的飲食羌煮法。就是選上好的鹿頭煮熟了,把那皮肉切成兩指大小的塊,再把斫碎的豬肉熬成濃湯,加一把蔥白和各種各樣的調味料,就用鹿頭肉蘸著肉湯吃。這反映了()A.肉食成為當時的主食 B.民族間文化的交融C.漢民族飲食的多樣化 D.食品加工具的科學性28.《全民抗戰》是在武漢創辦的政治刊物,共出版157號,下圖是其創刊號刊頭。《全民抗戰》的創刊A.推動了國共第二次黨內合作的實現 B.標志著報業開始參與民族救亡運動C.促進了國民政府抗戰路線的轉變 D.有利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29.下表所列史實說明1949年以前部分學者主張“體育救國”“體育強國”1952年6月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20世紀50年代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反對國際奧委會制造“兩個中國”的錯誤做法,甚至不惜退會A.體育往往被賦予特殊意義 B.發展體育可以張揚國威C.人民體育體制的逐步確立 D.體育的教育功能被挖掘30.1912—1919年的八年間,民族工業新建廠礦和新增資本的速度和規模超過了過去半個世紀的成就,紡織、面粉、火柴、榨油造紙等工業有了顯著的發展,其中面粉除內銷外,還大量出口。這說明當時中國A.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已經形成 B.民族資本占據了主導地位C.民族工業迎來了“短暫的春天” D.重工業有了突破性的發展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工業化進程中的英國工人狀況。不同類型的史料具有不同的史學價值,同時還可以傳遞出不同的歷史信息。根據研究主題運用史料論證問題是史學素養的重要體現。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英國內政部對1805~1842年英格蘭和威爾士因犯罪被捕人數統計——轉引自《工業化時期英國的犯罪問題及其治理探析》材料四工業革命時期的童工(視頻)材料五必須為男女兩性兒童安排分別的宿舍,并有足夠數量的床鋪。決不允許超過12小時的最高限度,吃飯時間不計在內。工作決不允許延長到晚上九時以后,亦不得在早上六時以前開始。——摘自《1802年英國工廠法》材料六漫步全城,工廠一間接著一間,那里成千上萬的工人在機器震耳的隆隆聲中,一年到頭日夜都在機械地開動著這龐然大物的機器男人、女人、小孩在潮濕的空氣中蠕動。他們的衣服都很骯臟,許多孩子都是光著腳;面目瘦削而帶愁容;多么陰森的街啊。——1860年代法國文學家泰恩旅英時的所見問題(1)如果你要研究“工業化進程中的英國工人狀況”這一問題,上述材料中,你將優先選擇哪三則材料,說明理由。(2)請找出上述材料中與研究“工業化進程中的英國工人狀況”主題沒有直接關系的兩則材料,并說明理由。(3)請依據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工業化進程中的英國工人狀況”問題的看法。32.材料亞當.斯密,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在《國富論》中提出經濟利己的命題,認為人的動機都是自私而貪婪的,自由市場的競爭將能利用這樣的人性來降低價格,而提供更多產品和服務仍具有利潤的刺激。在利己心的驅動下,經濟人能把自己所掌握的資源,進行恰當配置到最能獲利的地方,這是因為他“受著一只看不見的手的指導,去盡力達到一個并非他本意想要達到的目的”。凱恩斯,英國著名經濟學家。1934年,他來到華盛頓,當時羅斯福的“新政”與凱恩斯的思想不謀而合。他主張國家用“看得見的手”,實現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以公共投資的增量來彌補私人投資的不足。從那時起,特別是二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把凱恩斯主義奉為國策。——摘編自羅靜蘭《西方文化之路》(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亞當.斯密和凱恩斯經濟理論的不同。(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凱恩斯主義的作用。33.材料王艮開創的泰州學派,是明代思想史上的一個重要學派,也是明末具有強烈“異端”色彩的思想派別……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從思想淵源和理論形式看,雖然與古代儒家的傳豌思想和王守仁的“良知”說有關,但是在實際內容上卻有著重大的區別……王艮認為,“日用”就是“本體”。他所說的“百姓”,不僅是指受壓迫的下層群眾,而且包括廣大士、農、工、商;“道”,亦非傳統儒家所提倡的“君子之道”,而是指百姓日用常行之道,即人的自然本能和生命價值,人們的吃飯、穿衣等日常物質生活需要。“圣人之道”,就是“百姓日用”。如果不能保障百娃的物質生活需要,使他們喪失生存權利,挨饑受凍,那就不是“圣人之學”了。——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1)根據材料,概括王艮開創的泰州學派思想主張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王艮開創的泰州學派思想的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可知,自漢至明清,古代冶鐵業規模不斷擴大,經營形式多樣,產量不斷提高,一定程度上說明古代手工業有所發展,故C項正確;生產規模僅為材料信息之一,排除A項;明代中后期私營手工業不斷壯大并占據主導地位,排除B項;題干不能反映冶鐵業中官營對民營的打壓,排除D項。故選C。2、C【解析】
“火輪一開,震動龍脈,害我國體。”是封建落后觀念的體現,“以忠信為甲胄,禮義為干櫓”體現的是封建的忠君思想,倫理道德,二者本質上是一致的,故C項符合題意;A項是維新派康有為提出的,雖然不贊同學習西方的技術,但是他主張學習西方的制度,都學習西方,故A項不符合題意;B項是洋務派的主張,D項也主張學習西方的技術,故CD不符合題意。3、D【解析】
盧梭是法國啟蒙運動時期重要思想家,倡導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D正確;A主張天賦人權思想;B主張三權分立思想;C是百科全書派的代表人物。4、C【解析】
由六十年代末起,中國的建交國數量不斷增長,體現了外交關系出現全新局面,①符合題意;七十年代初期,中國建交國數量增長較慢,說明外交戰線還是受到了文革干擾,②錯誤;1972年以后,中國建交國數量迅速增加,結合所學可知中美關系逐步緩和,③符合題意;表格內容無法體現中美正式建交的內容,④錯誤。綜上所述,故選C,排除ABD。5、C【解析】
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來,我國三大產業的比例調整體現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效顯著,C項正確;1993年以來第一產業的比重下降,不能說明農村經濟體制失去了活力,A項錯誤;我國產業結構的變化不僅僅是鄉鎮企業發展迅速的結果,B項錯誤;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不能說明城鄉差距的不斷擴大,D項錯誤。6、B【解析】
材料“雖然,自世界學術日進,故近世史家之本分,與前者史家有異”認為是否持有歷史進化的觀點是傳統史學與近代史學的區別,因此B選項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為帝王提供借鑒的問題,A選項排除;傳統史學和近代史學都以歷史事實為依據進行記載,因此記述過往事實不屬于二者的區別,C選項排除;以皇族王朝為中心的說法與材料無關,D選項排除。7、1.A2.D3.A【解析】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各民族的歷史逐漸融合為一部統一的人類歷史的主要方式是西方的殖民掠奪,故A正確;東方的借鑒學習不符合史實,故B錯誤;正常的文化交流不是主要方式,故C錯誤;工業文明和農業文明的碰撞是在工業革命后,故D錯誤。2.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對落后國家和地區是不公平的,故D符合題意;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于第二次工業革命,即19世紀末20世紀初,故A不符合題意;資本主義本身具有擴張性和開放性是其形成的根源,故B不符合題意;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以歐美先進的工業國為主導,故C不符合題意。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香港興”“上海興”都和《南京條約》的“五口通商”有關,故A正確;《北京條約》只開放了天津,故B錯誤;《馬關條約》是在1895年,故C錯誤;《辛丑條約》是在1901年,故D錯誤。8、D【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唐朝時期在邊疆地區設置主要是為了防止少數民族的侵擾,且節度使掌握募兵權也是中央財力不足導致的,說明節度使的出現是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產物,D正確,B排除;
材料與民族融合無關,A排除;
C說法過于絕對,排除。9、D【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英、德、日三國通過頒布法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為本國資本主義發展開辟道路,故①④正確,D項符合題意;英國議會具有立法權,德日兩國皇帝具有立法權,英國君主受議會約束,故②③錯誤,ABC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10、B【解析】
從材料來看,羅馬的法學家地位很高,不僅參與法律的制定,也對司法過程進行干預,故B項正確;A項錯誤,從材料中沒有體現出維護君主專制的內容;C項錯誤,羅馬的最高統治者是皇帝,法學家的權力是他們賦予的;材料沒有體現出法治的傳統,故D項排除。11、A【解析】
材料“粵匪……崇天主之教……皆以兄弟稱之”,反映了天平天國運動爆發自廣西,拜上帝教受西方基督教影響,故A符合題意;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國政權與清政府的斗爭,屬于國內階級矛盾,不能反映民族覺醒和對外抗爭,故BC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反映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得不出中國民主革命轉折的結論,故D不符合題意。12、B【解析】
根據“國共兩黨關于國共合作的協議”“陜甘寧邊區……是國民政府行政院的一個直轄行政區域”“三三制”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此時國內的主要任務是抗戰,中共的這些調整都是為抗戰服務的,都是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士參與抗戰,故B項理解正確;從材料時間來看,第二次國共合作已經實現,故A項錯誤;革命統一戰線是國民革命時期的內容,不符合材料時間,排除C項;發動根據地工農群眾抗日只是材料的部分解讀,理解并不完整準確,故D項錯誤。本題解題的關鍵點在于抓住材料中的時間信息,并判斷出此時國內的主要任務是抗戰。13、D【解析】
依據材料時間“1969年”并結合冷戰的過程可知,這一時期蘇聯采取積極進攻的戰略,美國試圖利用亞洲的盟友來牽制蘇聯。D正確;美國70年代才發生經濟滯脹,時間不符,A錯誤;依據所學可知,美國采取該政策的原因是由于美蘇的對抗,日本軍事力量迅速增強不符合材料主旨,B錯誤;中美關系正常化發生在1972年,C錯誤。故選D。14、D【解析】
由材料“大煉鋼鐵”,可得出①反映的是1958年的以大煉鋼鐵為核心的大躍進運動。由材料“如何鞏固與擴大互助組”,可知②反映的是1953年到1956年的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由材料“全隊到會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可知③反映的是1978年以來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由材料“紅衛兵的世界”可知④反映的是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時期。故正確的順序是②①④③,故排除ABC,D符合題意。15、B【解析】
據材料中的“歐洲人的干涉”“鴉片戰爭、鴉片戰爭所引發的現存政權的動搖、白銀的外流”可知,馬克思分析的是太平天國爆發的原因,正是這些原因,使太平天國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正義性,故選B;A項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且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洋務運動發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后,義和團運動發生在甲午戰爭后,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CD。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運動發生的直接原因顯然是:歐洲人的干……白銀的外流,外貨輸入所引起的經濟平衡的破壞”,聯系所學太平天國運動發生的背景分析解答。16、D【解析】
據材料“人既繁會,俗巴豐饒,又置一鎮,抽武士三十人而御之,亦立廨署,早暮巡警,盜將竄跡,人遂高眠”可知,由于商品經濟發展,草市興起,且政府設立機構管理,這體現了政府重視商業環境的治理,D正確;“坊市制度”是唐朝城市布局的設置,與草市無關,A說法錯誤;據所學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草市開始出現,B錯誤;材料“……早暮巡警,盜將竄跡,人遂高眠”指的是對草市的管理,而不是“草市功能轉向政治軍事”,C錯誤。17、D【解析】
依據表格數據并結合當時的選官制度可知統治階層中出身平民的比重下降,出身大族和小姓的比重上升,門閥士族勢力加強,說明這一時期社會階層的流動性減弱。D正確,排除A;材料信息不能看出選官制度是否得以延續,B排除;材料與豪強地主壟斷人才無關,C排除。故選D。18、B【解析】
稻米是糧食作物,茘枝、柑橘和甘蔗等是經濟作物,而茘枝等經濟作物的價格要比稻米高,所以福建人選擇種植經濟作物,即使政府提倡種植糧食也收效甚微,這說明農業的種植受市場的影響,也就是市場為導向的農業發展,故選B;材料沒有體現區域間長途販運發達,排除A;材料沒有體現經濟重心南移,C錯誤;南方雖然糧食作物種植少了,但是靠進口稻米,不能說糧食供給危機,排除D。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古代的經濟發展的特點。側重點考查的是福建地區選擇種植茘枝、柑桔而進口稻米的原因。19、C【解析】
據材料“幾乎所有亞洲、歐洲、美洲的主要國家和地區”“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可知,體現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加強,因此導致十三行興盛的原因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故C選項正確;材料內容沒有體現民間貿易和三角貿易,故A、B選項錯誤;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在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故D選項錯誤。20、B【解析】
私修史書可能會宣揚反抗專制統治的觀點,不符合統治者的利益和要求,故答案為B項。統治者嚴禁私修史書,不是因為其真實性問題,排除A項;官修史書代表統治者觀點,不能說比私修史書更能體現出公正、解釋歷史更客觀,排除C、D項。21、B【解析】
軍機處最初是專門負責軍務,材料中“軍機處承辦一切事務”說明軍機處的職能發生了重大變化,故B正確;軍機處的職能是“跪受筆錄,上傳下達”,與兵部不同,故A錯誤;材料中是上奏改軍機處名稱,不是不滿,故C錯誤;軍機處不是最高軍事機關,屬于皇帝的秘書班子,故D錯誤。22、A【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逐步確立了計劃經濟體制,企業產品由國營商業包銷,大部分企業已不再需要進行廣告宣傳,從而導致廣告業務的全面萎縮,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是在抗戰勝利后,但并未出現材料中情形,排除;國共內戰規模擴大也不會造成商業電臺被取消等情形的出現,C選項錯誤;材料體現不出新興經濟的產生及影響,D選項錯誤。故選A。23、D【解析】
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不可能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引進外資,借債意味著喪失利權,這也是為什么帝國主義爭相借款給中國的原因,因此,馬建忠沒有認清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故D項正確;向外國資本主義借債,表面上利國利民,實際上喪權辱國,故A項錯誤;借債是要歸還的,不可能增加清政府的財政收入,故B項錯誤;借債客觀上有利于中國交通業的發展,但不是健康發展,是帶有半殖民地性質的近代交通,故C項是對材料的誤讀。24、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該公報是1972年的中美上海《聯合公報》,這一公報的發表標志著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推動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故B正確;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故A錯誤;1979年的《告同胞書》宣布了采用和平方式統一祖國的方針,故C錯誤;1979年中美兩國實現了關系的正常化,故D錯誤。25、C【解析】
材料體現的同志要避免中國在第三世界國家中出頭,以免卷入國際紛爭中去,主要是為20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建設提供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C正確;材料更多強調的是內部原因,A屬于國際原因,排除;B說法不符合當時的史實,排除;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中國就確立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D排除。故選C。26、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光榮革命”作為議會與國王權力關系史上決定性的轉折點,指的是從此英國國家權力的中心,由國王轉移到了議會那里,B選項符合題意;《權利法案》是議會用立法手段限制國王的權力,而非剝奪王權,A選項錯誤;光榮革命以后,國王受議會限制,兩者在國家權力中并非互相制衡,不是“平衡”關系,C選項錯誤;光榮革命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而英國君主立憲制則是通過《權利法案》及之后英國議會先后制定的一些法律,逐漸建立起來的,D選項錯誤。27、B【解析】
據材料“當時中原地區較流行的飲食羌煮法。就是選上好的鹿頭煮熟了……就用鹿頭肉蘸著豬肉熬成濃湯的肉湯吃”可知,鹿頭煮熟是游牧民族的吃法,豬肉熬成濃湯是農耕民族的吃法,這體現了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飲食文化的融合,B正確;材料沒有體現肉食成為當時的主食,A錯誤;據上分析可知《齊民要術·卷八》體現的是民族融合,C錯誤;D與材料無關。28、D【解析】
《全民抗戰》寓意著一致對外,全民族抗戰,因此改雜志的創刊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起到了鞏固作用,故選D;國共第二次合作采取的是黨外合作的方式,排除A;報刊業在《全民抗戰》創刊前就已經參與了民族救亡活動,排除B;該雜志創刊沒有改變國民政府的抗戰路線,排除C。故選D。29、A【解析】
該題主要考查建國前后我國的體育事業發展。根據題干中的“救國”等信息可知,體育事業的主題隨著國家形勢的變化而變化,故A項說法正確;表格中建國前的體育并不是張揚國威的表現,故B項說法錯誤,排除;題干中的體育并未全是“人民”的體育,有著特殊的時代背景,故C項說法錯誤,排除;題中的體育并未完全體現教育功能,而更多的是政治意義,故D項說法不合題意,排除。30、C【解析】
1912—1919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民族工業快速發展,迎來了“短暫的春天”,故選C;AB不符合史實,排除;當時中國輕工業取得較快發展,重工業發展緩慢,排除D。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1912—1919年”,聯系近代我國民族工業發展的史實分析解答。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材料:研究“工業化進程中的英國工人狀況”這一問題,我要選擇的三則材料是材料一,材料四,材料六。理由:因為材料一、反映了工業化背景下工人的工資水平;材料四反映了工業化中童工的使用;材料六進一步反映了工人工作的惡劣環境。(2)材料:與研究“工業化進程中的英國工人狀況”主題沒有直接關系的兩則材料是材料二和材料三。理由:因為材料二是英國人口統計表;而材料三是英國內政部對1805~1842年英格蘭和威爾士因犯罪被捕人數統計,與英國工人狀況無關。(3)工業化進程一方面是社會的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社區慢病管理方法
- 2025年德育個人工作方案幼兒園演講稿
- 護理學休克病人的急救護理
- 合同履行監督與評估指南
- 術后譫妄護理個案
- 保育員培訓配合教育活動
- 神達電腦人力資源機構組織
- 濱州職業學院《功能高分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電視演播室》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安徽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形勢與政策Ⅲ》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陜西核工業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招聘(2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山東、湖北部分重點中學高中畢業班第二次模擬考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2024年全國高中生物聯賽競賽試題和答案
- GB/T 12755-2008建筑用壓型鋼板
- 中國胸痛中心認證標準(標準版、基層版)
- 利益平衡理論及其在民事訴訟中的運用
- 《藝術學概論考研》課件藝術內涵的演變
- 資料員崗位季度績效考核表
- 鋪軌基地臨建方案
- 《環境規劃與管理》課件[1]
- 監控系統維護及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