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_第1頁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_第2頁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_第3頁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_第4頁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安徽省宿州市立醫院兒科一病區朱峰一、概述HIE是圍產期新生兒因缺氧缺血引起的腦部病變,嚴重者在新生兒早期死亡或造成不可逆的腦損害,如智能低下、腦性癱瘓和癲癇等。據Premer(1999)報告:HIE發生在4/1000活產新生兒,

0.3/1000活產新生兒有明顯神經系統后遺癥,HIE中20%~30%有永久性腦損害國內尚無此方面的完整資料,各家報道死亡和傷殘率仍在10%~30%。有關HIE實驗、臨床研究及診斷與治療規范仍是當前新生兒界關注的熱點。值得重視的是應該:強調預防,重視預防宮內窒息,規范、合理的窒息復蘇使HIE發生率下降。HIE80%由圍產缺氧(宮內窘迫、生后窒息)引起據Volpe報道不同時間缺氧的比例又分別是:生前20%

分娩時35%

分娩時和生前35%

生后10%VolpeJJNeurologyoftheNewborn2001

新生兒窒息時病理生理變化

血液動力學變化細胞分子生物學變化

腦血流自動調節功能喪失出血缺血窒息缺氧血壓升高血壓降低缺氧缺血時血液動力學變化窒息早期的“髙灌注”窒息晚期的“低灌注”窒息后的第二次“髙灌注”缺氧缺血性腦損傷發病機制的4個階段腦能量減少和細胞膜去極化興奮性神經遞質釋放增加和神經原損傷再灌注損傷不可逆的細胞死亡1.腦能量減少和膜去極化階段

缺氧/缺血ATP

鈉泵衰竭鈣泵衰竭

Na+內流Ca2+內流細胞內Na+

細胞外K+

細胞內Ca2+細胞內Cl-、H2O

膜去極化細胞毒性腦水腫谷氨酸釋放

細胞內Ca2+激活磷脂酶核酸酶蛋白酶花生四烯酸膜磷脂核酸分解黃嘌呤脫氫酶氧化酶再灌注環氧化酶破壞再灌注脂氧化酶血栓素白三烯次黃嘌呤+O2

黃嘌呤+O2血栓形成吸引白細胞細胞損傷

刺激溶酶體或死亡無再流3.再灌注損傷階段4.不可逆細胞死亡階段

凋亡生理性或病理性,可逆遲發性神經原死亡細胞膜、細胞器完整,染色質固縮,胞漿濃縮被臨近巨噬細胞吞噬,形成凋亡小體無炎癥反應需能量,主動過程壞死病理性,不可逆原發性神經原死亡細胞腫脹,細胞器破壞、染色質降介細胞破裂不被巨噬細胞吞噬有炎癥反應被動過程,不需能量足月兒(含>35周)

1.皮質及皮質下白質壞死軟化多囊、層狀孔腦

2.邊緣區(分水嶺)梗死疤痕性腦回

3.基底核改變大理石樣紋狀體過度髓鞘化、脫髓鞘變化錐體外系腦癱

4.合并顱內出血:SAH、IPH、IVH早產兒(<35周)1.側腦室旁室管膜下室管膜下/

生發層基質腦室內出血

(PVH/IVH)2.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空洞腦

(PVL)三、診斷從20世紀90年代后HIE診療在國內已成為熱點,兒科學會新生兒學組在1989年濟南及1996年杭州會議分別制定及修訂HIE診斷依據和分度,積極推動HIE的科研、臨床工作。但某些地區和某些單位存在診斷過寬、診斷不結合臨床和過分依賴CT的問題,應引起影像科、兒科及產科醫師的重視低Apgar評分和/或CT圖像的低密度成了HIE的“代言人”診斷HIE主要依靠臨床,需要嚴格按照重新修訂的臨床診斷依據及分度標準,要強調宮內缺氧的異常產科病史、嚴重宮內窘迫、生后窒息尤其是重癥窒息及生后嚴重心肺疾患的病史結合生后神經系統癥狀來診斷和分度。但是,更要避免過嚴的傾向,以免漏診新修訂的HIE臨床診斷依據2004年11月新生兒學組在全國新生兒HIE學術研討會(長沙)上修定的。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5,7:79~98.

中華兒科雜志,2005,43:584.1.有明確的可導致胎兒宮內窒息的異常產科病史,以及嚴重的胎兒宮內窘迫表現(胎心<100次/min,持續5分鐘以上;和/或羊水III度污染)或者在分娩過程中有明顯窒息史

2.出生時有重度窒息,指Apgar評分1分鐘≤3分,并延續至5分鐘時仍≤5分;和/或出生時臍動脈血氣pH≤7.00243.出生后24小時內出現神經系統表現,如意識改變(過度興奮、嗜睡、昏迷),肌張力改變(增高或減弱),原始反射異常(吸吮、擁抱反射減弱或消失),驚厥,腦干征狀(呼吸節律改變、瞳孔改變、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和前囟張力增高;4.排除電解質紊亂、顱內出血和產傷等原因引起的抽搐,以及宮內感染、遺傳代謝性疾病和其他先天性疾病所引起的腦損傷。251.腦電圖:在生后1周內檢查。腦電圖異常程度與臨床分度基本一致,表現為腦電活動延遲(落后于實際胎齡),背景活動異常(以低電壓和爆發抑制為主)。有條件時,可在出生早期進行振幅整合腦電圖(aEEG)連續監測,與常規腦電圖相比,具有經濟、簡便、有效和可連續監測等優點。272.B超:HIE早期檢查(72小時內),有助于了解腦水腫,腦室內出血、基底節、丘腦損傷和腦動脈梗塞等病變類型3.CT:生命體征穩定后檢查,生后4-7天為宜,有病變者3-4周復查,要排除新生兒腦發育過程中正常的低密度現象早產兒3~12日掃描不能明確腦損害的存在,需要糾正年齡40周時評估不同胎齡的新生兒在腦CT中可存在與發育有關的低密度現象:

1.不成熟腦含水量高

2.早產兒腦髓質化不完全

3.缺乏髓鞘形成

這些低密度區是一個正常的發育過程而非腦水腫表現4.MRI:對病變性質和程度評價優于CT,對矢狀旁區和基底節損傷的診斷尤為敏感。多層面成像,分辨率高,無放射性損害,但所需時間長、噪音大、費用高

常規檢查:T1加權,腦水腫表現為彌漫性高信號伴腦室變窄,基底節丘腦損傷表現為雙側對稱性高信號,腦梗塞表現為相應動脈供血區低信號,矢狀旁區損傷時皮層高信號,皮層下白質低信號

彌散成像(DWI):對缺血診斷更敏感,需時短,損傷第一天即可發現異常信號影像學在HIE的輔助診斷價值.

三、臨床分度HIE的神經癥狀在出生后是變化的,癥狀可逐漸加重,一般于72小時達高峰,過后逐漸好轉。臨床應對出生3天內的新生兒神經癥狀進行仔細的動態觀察,并給予分度。32美國婦產科學會(ACOG)和美國兒科學會(AAP)的診斷標準(1996年)同時具備以下四項1出生時臍動脈血pH<72Apgar評分0-3分持續5分鐘以上3意識、肌張力、反射改變和驚厥等中樞神經系統癥狀體征4生后短期內出現多臟器(心血管、胃腸、肺、血液或腎臟)功能障礙四、治療強調基礎(綜合)治療強調早期治療重度患兒需要足夠療程基礎(綜合)治療主要是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維持各器官功能正常保證已損傷的神經細胞代謝逐漸恢復三支持維持充分通氣及時糾正低氧血癥及高碳酸血癥維持心率、血壓在正常范圍以避免影響心輸出量和腦灌注量維持正常血糖及電解質平衡38三支持機械通氣

1過度通氣會加重神經元損害,由于:(1)減少腦血流,降低顱內壓(2)腦低灌注和低血壓

2應避免自發低通氣形成的高碳酸血癥,因可導致腦容量的增加

HIE應監測PaCO2,維持35mmHg為宜39三支持多巴胺(Dopamine)對HIE足月兒保護作用

HIE患兒心輸出量和低血壓顯著影響病死率和其他合并癥的產生多巴胺vs對照組其他正性肌力作用差異無顯著性證據不足

Hunt&Osborn.CochraneReview200340三支持

多巴胺使用指征

1心音低鈍,心率<100~120次/分

2皮膚臉色蒼白,肢端發涼

3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前胸>3秒

4脈弱,血壓正常或下降用量:心肌損害:5μg/kg·min,持續靜脈滴注,休克:10~15μg/kg·

min41三支持維持血糖在正常偏高水平葡萄糖攝入量為10~12g/kg·d,輸入速率5mg/kg·min,使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的高值5.2mmol/L(90mg/dl)左右要求入院3天內應有血糖定時監測,及時調整輸糖速率,避免低血糖的產生此外還需要監測血鈉、鈣、鉀等42兩對癥控制驚厥:首選苯巴比妥控制腦水腫:早期使用甘露醇兩對癥苯巴比妥鈉為驚厥的首選藥物靜脈注射后1/2~6h達高峰,<7天新生兒,半衰期12h,血濃度10~30μg/ml用法:負荷量15~20mg/kg靜脈注射,持續驚厥者在30分鐘內可追加兩次5mg/kg,總量可達30mg/kg維持量5mg/kg·d分兩次靜脈,一般使用5天44兩對癥20%甘露醇早期使用

Levene提出在生后2小時前早期使用較以后治療可產生較好的神經系統預后,但缺氧存在血管滲透性增加時,甘露醇的注入可增加顱內水含量更使顱內壓增高,因此劑量不宜過大用法:0.5g/kg·次,開始4~6一次,逐漸減量,根據病情使用3~5天左右45HIE治療現狀中存在的爭議鈉洛酮激素以往的觀點是“三支持,三對癥”用納絡酮控制和緩解腦干癥狀,便是其中的“對癥”之一,但是現在對其應用有爭議納絡酮應用指征:1.深昏迷HIE患兒2.明顯的中樞性呼吸衰竭:呼吸節律不整、呼吸減慢或暫停3.有腦干受損癥狀4.心音低鈍、心率減慢、面色蒼白、肢端發涼及CR延長等循環功能不良劑量:每次0.1mg/kg,2次/日x5天,VI

病情穩定后可用10μg/kg·h維持48糖皮質激素使用問題

激素在腦創傷或缺氧缺血損害治療中是無效的。在未成熟動物實驗研究中已顯示與對照組比較,小劑量地塞米松(4mg/kg)不能減輕腦損害的程度,而大劑量(40mg/kg)卻增加死率給窒息新生兒靜脈注射地塞米松4mg并不改善腦灌注壓結論:不宜使用但是,有人認為他可以降低顱高壓,所以本人認為重度腦病時激素可以應用49缺氧缺血性腦損傷的防治展望

亞低溫療法尋找阻斷缺氧缺血性瀑布的神經保護藥物高壓氧神經營養因子基因治療干細胞移植亞低溫定義:人工誘導將體溫下降2-6℃,以達到治療目的發展歷史50s,Miller、Westin,治療新生兒窒息近十年,實驗研究,亞低溫腦保護成人臨床,顱腦外傷、中風新生兒臨床,多中心臨床試驗亞低溫臨床研究國內外現狀Gunn、Thoresen主持,新西蘭、英國、美國、加拿大等25個圍產兒中心,選擇性頭部降溫(1999.7~2002.1;隨訪18個月Eicher、Sankaran主持,美國、加拿大等7個中心,全身降溫(1998.1~2001.12;隨訪12個月)復旦大學兒科醫院主持,13省市16家醫院,選擇性頭部降溫(2002,5~現在)亞低溫的神經保護機制降低腦細胞代謝:腦溫下降1oC,腦代謝率降低5-7%降低細胞毒素的大量聚集抗細胞凋亡亞低溫腦保護作用關鍵問題亞低溫起始時間-時間窗:0~6H亞低溫持續時間-療程:72H亞低溫降溫的幅度:34℃降溫方式-頭部、全身亞低溫程度:34℃

溫度越低,對腦損傷保護作用越好,對機體各臟器的影響越大。體溫降至29℃,無神經保護作用,與血粘滯度增加、心輸出率降低有關腦保護和副作用之間存在一個清楚的界限溫度采用的溫度應綜合考慮腦保護作用和低體溫不良反應

低溫對各臟器功能影響心功能不全、低血壓,低氧狀態下,低體溫可誘導肺動脈高壓腎功能影響,影響腎血流動力學、寒冷性多尿血液系統影響體溫下降1℃,血粘滯度上升2%循環衰竭和DIC肺出血、NEC降溫方法選擇性頭部降溫全身降溫頭部+全身降溫復旦進行了選擇性頭部降溫的實驗

復旦大學兒科醫院對選擇性頭部降溫治療新生兒HIE的初步療效及安全性評價:采用計算機自動控制降溫帽水溫,維持鼻咽溫度為34.00.2oC持續72h對照組36~37.5oC。結果顯示:對HIE具有神經保護和凋亡抑制作用,體溫維持34.5o

以上是安全的

周文浩,邵肖梅,等.中華兒科雜志,2001,39:198-201.58復旦進行了選擇性頭部降溫的實驗

邵肖梅又組織

選擇性亞低溫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傷臨床療效和安全性觀察的多中心研究,共有16家醫院參與,共收集206例,已完成131例(包括死亡及完成18月隨訪者)取得初步效果

初步結果低溫組%對照組%P

病死率18.129.90.093

傷殘率18.433.30.18

總預后不良率25.241.80.02159缺氧缺血性腦損傷的可能保護途徑損傷機制保護機制藥物氧自由基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別嘌呤醇抗氧化劑VIT-E、SOD、CAT

自由基清除劑21-氨基類固醇(U-74006F)鐵螯合劑去鐵胺Ca++內流阻滯劑氟桂嗪、尼莫地平、MgSO4興奮性氨基酸抑制釋放氯苯氨丁酸受體阻滯劑MgSO4、MK-801、氯胺酮、美沙芬NONOS抑制劑L-NANE、L-NMMAPAF

受體拮抗劑銀杏葉制劑高壓氧降低HIE病死率臨床療效

中文文獻的系統綜述BMJ,2006,333;374英國醫學雜志中文版,2006,9:212高壓氧降低HIE神經后遺癥臨床療效

中文文獻的系統綜述BMJ,2006,333;374英國醫學雜志中文版,2006,9:212目前國內高壓氧的開展情況四年前開始流行湖南湘雅搞的最好,他們相繼開展了數期培訓班,各地也都買了嬰兒高壓氧倉但是,由于家長很難堅持療程、風險大、利潤小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多數已被擱置神經營養因子(BDNF)體外實驗能促進運動神經元的存活,能復蘇神經元自然發生的凋亡,還能復蘇軸突變性的嚙齒類動物的運動神經元大鼠腦室內持續注射BDNF0.06mg/h

能阻止腦缺血后的海馬CA1區神經元凋亡

KiprianovaI.JNeuroseRes,1999,56:21

64神經節苷酯(gangliosideGM1)GM1是神經細胞的組成成分,對神經細胞的發育和再生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機理與HIE的發病機理相吻合:(1)減輕腦水腫(2)抑制興奮性氨基酸的神經毒性作用(3)減少鈣內流(4)改善線粒體呼吸,改善能量代謝(5)有抑制凋亡的作用幾年來國內已用于新生兒中、重度HIE治療,治療劑量:一般為每日每次20mg靜脈滴注,10~14天為一療程

65GM1

神經細胞凋亡與HIBD的發病過程;與遲發性細胞死亡密切有關;腦缺血后邊緣區也以凋亡細胞為主,與梗死區的擴大關系密切;GM1能減少神經細胞凋亡等已被大家所認識。有關文獻:

HillIE,etal.BrainRes,1995,676:398-403.BeilharzEJ,etal.MolBrainRes,1995,29:1-14.LiY,etal.Stroke,1955,26:1525-1257.RyuBr,etal.JPhamacolExpTher,1999,290:811-816.

66基因治療基因凋控能很大程度上決定凋亡發生和進展,對調節基因進行有效地控制可能會改變凋亡的病理進程

Bcl-2和Bcl-XL為凋亡抑制基因

c-myc和P53為凋亡促進基因67基因治療

Parsadanian用過度表達的Bcl-XL對7日齡轉基因新生大鼠進行缺血缺氧實驗其結果與野生型鼠相比,發現在皮質、海馬及紋狀體的凋亡細胞分別減少38.5%、39.0%和61.5%

ParsadanianAL,etal.JNeurose1998,18:1009.68神經干細胞移植近年來神經干細胞(neuralstemcells,NSCS)移植治療缺血缺氧性腦損傷的實驗研究已見報道,特別在成年動物神經干細胞移植的研究已有較長時間,并取得成績。KleinC等以“神經干細胞,是祖代或萬靈藥?為題評論和復習有關方面的內容。

KleinC,FishellG.

Neuralstemcells:progenitorsorpanacea?DevNeurosci,2004,26:82-92.69神經干細胞移植我國欒佐等采用自然流產孕12周的人腦經培養后獲得生長旺盛的神經干細胞球,經腦室內注入,移植一周后,可見大量移植細胞從腦室沿胼胝體、外囊向外遷移并到達損傷區,損傷側額葉皮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