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神經發育不良課件_第1頁
腸神經發育不良課件_第2頁
腸神經發育不良課件_第3頁
腸神經發育不良課件_第4頁
腸神經發育不良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早產兒腸神經發育不良(IND)病例女,49h孕29w早產后氣促、發紺49h入院因母胎盤早剝剖宮產出生考慮NRDS給予PS一次,呼吸機輔助通氣18h后改鼻導管給氧,仍呼吸不規則,偶有呼吸暫停生后禁食生后40h灌腸后排大便一次病例G3P1,GA:29w,BW:1.38kgApgar評分:1分鐘8分,5分鐘9分羊水清亮母孕期無特殊家族史無特殊病例手術時年齡:86天,CA9天術中發現:

125-130cm腸管形成疤痕狹窄近端小腸擴張,直徑約3cm

遠端腸管細小,直徑1cm

結腸較細小,未見明顯移行狹窄樣改變腸粘連松解、腸切除腸吻合術病例術后病理:腸壁神經節細胞明顯發育不成熟考慮腸神經發育不良(IND)術后12d少量開奶術后20天每次奶量15ml---要求出院術后40d隨訪---經口全量喂養

體重增長滿意

NBNA—37分概念臨床上常常觀察到:

臨床表現酷似先天性巨結腸(HD)以便秘、腹脹為主要表現病理特征則是病變段腸管存在神經節細胞僅是數量與質量上異常

-----先天性巨結腸類緣病(HDA)腸神經元發育不良(IND)是HAD其中一種亦是最常見類型疾病分類根據神經節細胞存在與否分為先天性巨結腸(HD):縱肌和環肌之間的神經叢和黏膜下神經叢內神經節細胞完全缺如是本病的最基本病變。因此,HD又稱為“無神經節細胞癥”。先天性巨結腸類緣病(HDA):神經節細胞存在但:單位神經叢中節細胞減少、增多巨大神經叢、叢外孤立節細胞神經叢中節細胞變性、固縮、變小出現外源性神經纖維IND定義腸神經發育不良(IntestinalNeuronalDysplasia)

是一種腸道神經網狀結構先天性異常的疾病。病因尚不明確。分為A、B兩型特征性表現

腸道黏膜下肌間神經節廣泛或局限性神經叢過度發育。可導致頑固性便秘甚至腸梗阻IND概論早產兒IND可引起便秘和腸梗阻等臨床表現早產兒約30%的慢性假性腸梗阻是由IND引起IND的臨床表現與HD相似IND-發病機制神經嵴細胞的遷移、分化、定居

---與RET受體酪氨酸激酶和G蛋白偶聯內皮素受體傳遞的信號有關若神經嵴細胞在腸道遷移、增生、分化、定居中任一環節發生障礙(基因或外界環境影響),就會導致IND的發病IND病理表現(光鏡下)IND光鏡特點:黏膜下和肌間神經叢增生,形成巨大神經節,黏膜下叢節細胞數目>7個(正常為3~5個),肌間叢面積≥正常的3倍,常伴有神經元不成熟現象黏膜固有層和環肌副交感神經纖維乙酰膽堿酯酶(Ache)活性增高IND病理表現(光鏡下)黏膜固有層和黏膜肌層分散的平滑肌纖維之間有孤立的神經節細胞肌間神經叢交感神經發育不全或無發育光鏡下沒有發現凋亡小體IND病理表現(免疫組化)選擇蛋白基因產物9.5、組織蛋白酶D和鈣視網膜蛋白作為單抗,免疫組化染色,觀察黏膜、黏膜下層和肌層的染色情況,有輔助病理診斷IND的作用免疫組化的陽性可以更好的區別IND和HD

亦可以更好區分HAD的幾種類型IND臨床分型組織化學與免疫組織化學技術表明:

IND是一種獨立病理組織學類型按其病理組織學及臨床特點分為:

IND-AIND-BIND臨床分型、表現IND-B型臨床常見,類型復雜可獨立或與HD、神經節細胞減少癥等并存病理形態多樣臨床表現與HD極為相似25%~30%伴有其他臨床情況:肛門直腸畸形、腸旋轉不良、大膀胱小結腸蠕動低下綜合征、先天性短腸、幽門肥厚性狹窄、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和唐氏綜合征IND診斷步驟1、具有NEC或HD類似的臨床表現2、行直腸肛門測壓,直腸肛門抑制反射(RAIR)缺如或不典型,高度懷疑IND3、進一步行鋇灌腸、直腸黏膜活檢及乙酰膽堿酯酶活性組織化學檢查診斷近年來診斷標準不斷變化,目前尚未明確

診斷1991年BorchardF等提出病理學診斷標準

1、結腸黏膜下及肌層神經叢增生2、固有層神經纖維乙酰膽堿酯酶活性增高3、神經細胞及平滑肌細胞擴散至固有層4、黏膜肌層發育不良鑒別診斷先天性巨結腸(HD)

1、肛門直腸測壓:正常情況下,當直腸壁受到直腸內容物膨脹刺激時,產生肛內括約肌反射性松弛。HD患兒內括約肌痙攣持續存在,直腸肛管內壓力增高,反射波常不存在。大部分IND可引出直腸肛門反射波。且波形常為“W型”

鑒別診斷2、乙酰膽堿酯酶染色組化檢查正常呈陰性反應HD患兒可見大量增粗的乙酰膽堿酯酶神經纖維IND患兒組化檢測陽性率低IND治療IND-A型首選手術治療INDB型首選保守治療包括服用瀉劑和灌腸如果腸道癥狀持續存在(治療>6月)

---需考慮外科手術IND預后IND-A型術后:

50%以上可正常排便

25%仍需定期灌腸

25%因仍持續便秘而需行擴張的乙狀結腸和其他部分結腸切除IND-B型:保守治療成功率60%以上需手術者>70%術后可正常排便,生活質量高目前IND存在的問題臨床和動物實驗都觀察到:慢性腸梗或反復炎癥缺血均可導致IND

僅腸造瘺或保守治療

IND病變神經元能自行好轉

------提示IND可能是一種可逆性病變導致IND病變神經元功能異常的結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