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秦論》課后練習指導_第1頁
《過秦論》課后練習指導_第2頁
《過秦論》課后練習指導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3過秦論課后練習指導一作者認為秦滅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樣運用事實來證明其論點的聯系你所學過的歷史知識,說說你的看法。設題意圖:此題意在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弄清材料和論點的關系,并調動所積累的知識加深對前人觀點的理解。參考答案:作者認為秦滅亡的原因是不施仁義。作者用舉事實、作比較的方式證明其論點的正確。有兩方面的比較,一是秦取得天下前后的比較,“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因此,秦亡不是國家變小變弱了。另一方面是陳涉與“九國”的比較。昔日作為諸侯國的秦,與擁有“十倍之地,百萬之師”的九國較量的結果是勝利;取得天下之后,與陳涉這不能與九國“同年而語”的氓隸之人較量

2、的結果是失??!這原因是什么呢作者得出結論:“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如何評價這個結論,這個結論有無局限性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積累評說,如,戰國四公子(信陵君、平原君、孟嘗君、春申君)“寬厚而愛人”,但結果如何賈誼所說的“仁義”的內容有無局限性等等。二熟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并背誦課文最后三段。1本文意在指出秦之過失,但一上來卻用大段篇幅敘述秦攻取天下的過程,你認為作者有何用意2最后兩段寫到陳涉起義,作者卻極言“陳涉如此之微”,并拿陳涉與六國之師作了對比,這對于證明作者論點有何作用設題意圖:此題意在讓學生了解本文的寫作特點的基礎上背誦課文,答題宜簡要,以免占用朗讀時間,學生能熟讀、背誦,自能逐步

3、領悟文中要旨。參考答案:1作者寫秦孝公獨占天下、虎視耽耽、咄咄逼人的氣勢,寫孝公之后的歷代秦君的赫赫功業,用意是與后文寫秦一統天下之后的頃刻覆亡作對比。2作者極言陳涉的弱小、低微,是為了告訴讀者:一個國家疆域廣,實力雄厚,未必就是戰勝對手的永遠的和最起作用的因素。為什么“成敗異變,功業相反”呢經過對比后,更加強調了作者的結論: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三、設題意圖:此題意在讓學生了解古文中為避免“同字重出”而用近義詞替代的手法。參考答案:1擁雍州之地(擁、據,近義。)2包舉宇內、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包舉、囊括、并吞、席卷,近義。宇內、四海、八荒、天下,近義。)3西舉巴、蜀(舉、取,近義。)4齊明、周最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之倫制其兵(徒、倫、屬,近義。)5分裂山河(分裂、宰割,近義。)6因遺策(因、蒙,近義。)7將數百之兵(將、率,近義。)8氓隸之人、遷徙之徒(人、徒、子,近義。)四把“然秦以區區之地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一段譯成現代漢語。設題意圖:此題意在讓學生通過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