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測繪案例分析界線測繪測繪案例分析界線測繪 1、基本要求 2、界線測繪案例界 線 測 繪 1、基本要求 2、界線測繪案例第七章 界線測繪 7.1 基本要求 1.根據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和測繪的要求,進行技術設計。 2.根據技術設計,制作邊界地形圖,實施邊界調查,制作邊界情況圖和邊界主張線圖。 3.根據技術設計,進行控制測量,并測定樁點、邊界點及方位圖。 4.根據行政區域界線測繪成果,制作邊界協議書附圖并編寫邊界走向說明。 5.根據行政區域界限測繪項目的特點和要求,對項目過程質量進行控制,并對項目成果進行整理、檢查、驗收和歸檔。第七章 界線測繪 7.1 基本要求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2、 7.2.1 界線測繪的基本術語和定義 1)界樁點 在界線上或界線兩側,按一定的規格和類型,用鋼筋混凝土或其他石質材料制成的界線標志物,并實測平面坐標和高程。界樁點分為單立、同號雙立和同號三立3種。 2)邊界點 實地在界線上,選取一定數量能確定邊界線走向、有明確固定位置,可在邊界地形圖上準確判讀平面位置的地物點,稱為邊界點(含界樁點)。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7.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3)勘界工作用圖 一般指利用國家現有的1:1萬、1:5萬、1:10萬地形圖作為資料,按照一定的經差、緯差自由分幅,圖內內容范圍為垂直界線兩側圖上各10cm或5cm(對于1:l萬比
3、例尺)內,沿界線走向制作呈帶狀分布的地形圖,供勘界工作時使用。其表現方式有紙質或數字形式。 4)邊界線協議書附圖 邊界線信息與勘界修測后的勘界工作用圖疊加一起后,采用數字成圖技術和符號化編輯,制成的數字地形圖,并出版印刷,它與界線協議書具有同等的法律作用。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7.2.2 界線測繪的目的和任務 1)勘界測繪的目的 界線測繪的目的是通過對行政區域界線的位置和走向等信息的分析確認,勘定一條公平合理的行政區域的邊界線,為各級政府邊界管理工作提供基礎資料和科學依據。 2)勘界測繪的內容 界線測繪的內容包括:勘界測繪準備、界樁埋設
4、和測定、邊界點測定、邊界線及相關地形要素調繪、邊界協議書附圖制作與印刷、邊界點位置和邊界線走向說明的編寫。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3)界線測繪的成果 界線測繪成果包括:界樁登記表、界樁成果表、邊界點成果表、邊界點位置和邊界線走向說明、邊界協議書附圖。 4)界線聯檢的工作 行政區域界線勘定后,還應定期進行界線聯合檢查工作。界線聯合檢查內容包括:界樁維修更新、增設界樁、調整界線、重新測量界樁坐標與高程,重新修改協議書、重新測繪協議書附圖等。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7.2.3 界線測繪的
5、數學基礎 1)坐標系統與高程基準 現規定勘界測繪原則上采用國家統一的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和1985國家高程基準。 2) 邊界地形圖和邊界協議書附圖的比例尺 邊界地形圖和邊界協議書附圖的比例尺視邊界線情況選用:人煙稀少高山荒漠的省、縣級行政區域為1:5萬或1:10萬;人煙稠密地形復雜的省級行政區域和縣級行政區域為l:1萬。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7.2.4 界線測繪的基本精度 1)界樁點的精度 界樁點坐標的測定精度應以滿足在回放時能保證與周圍地物相關位置準確的要求為原則。 邊界點的平面測量中誤差分為四個等級;邊界點的高程測量中誤差與地形類
6、別有關。 2)邊界協議書附圖的精度 邊界協議書附圖中界樁點的最大展點誤差不超過相應比例尺地形圖圖上0.2mm;補調的與確定邊界線有關的地物點,相對于鄰近固定地物點的間距中誤差不超過相應比例尺地形圖圖上0.5mm。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7.2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7.2.5 邊界調查 邊界調查包括: 1、實地調查:基本情況調查和實地踏勘,通過調查核實法定邊界線、習慣邊界線、行政管轄線和與邊界線有關的資源歸屬范圍線等界線的實地位置,并調查邊界爭議的有關情況。 2、邊界線情況的繪制; 3、邊界線情況說明的編寫; 4、邊界主張線圖的繪制。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7、界線測繪案例 7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7.2.6 邊界點與界樁 1)邊界點 邊界點分設置界樁的邊界點和不設置界樁的邊界點。不設界樁的邊界點可用平面坐標和高程或用其與鄰近固定地物點的相互關系來描述位置。 2)預設界樁點和邊界點 在邊界地形圖上,根據行政區域界線歷史沿革情況、雙方確定界線走向情況、確定界樁點和邊界點位置選定原則,預設界樁點和邊界點。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7.2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3)界樁點位置選定的原則 (1)界線走向明顯轉折處; (2)地形復雜、界線不易辨認的地區; (3)鐵路、重要公路、主要河流與界線的交接處; (4)邊界
8、經過的重要居民點地區; (5)內河與界河或界江的匯合; (6)界河或界江易改道處; (7)水陸界轉換處; (8)必要高程點(特征點)處。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4)界樁類型 界樁形狀分三面型和雙面型兩種。一般三方行政區域邊界線交匯處設置三面型界樁,其他處設置雙面型界樁。 5)界樁的埋設密度 各級行政區域界樁埋設的密度,以能控制邊界線的基本走向、盡量少設為原則,具體由勘界雙方視邊界線地形情況共同商定。 界線走向實地明顯,且無道路通過的地段,一般不埋設界樁;有天然或人工標志的地段,也可不埋設界樁。界河兩岸設置同號雙立界樁;界河交叉口處設置同號
9、三立界樁。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6)界樁的編號 省級行政區域界線的界樁編號以每一條界線為一個編號單元,在一個編號單元內一般沿邊界線由西向東或由北向南用阿拉伯數字從001開始順序編號。界樁完整編號共8位,由邊界線的編號、界樁序號及類型碼3部分組成。 同號雙立界樁的類型碼分別用A、B表示,同號三立界樁的類型碼分別用C、D、E表示,單立界樁的類型碼用Q表示。同號雙立界樁的類型碼根據省簡碼賦予值,省簡碼數值小的為A,大的為B;對于同號三立界樁的類型碼,當一方只有一棵樁時,該樁類型碼為C,其他樁類型碼順時針依次為D、E。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10、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三省(自治區、直轄市)界線交匯處(以下簡稱“三交點”)界樁的完整編號亦由3部分組成。前6位由界線交匯處三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省簡碼組成,省簡碼按數值大小由小至大順序排列;第7位為界樁序號;第8位為等級碼,用“S”表示。三省(自治區、直轄市)邊界線只存在唯一交匯處時,界樁序號為“0”;交匯處不唯一時,則按由西向東或由北向南的順序用阿拉伯數字自1開始順編。 省以下行政區域勘界時界樁編號,一般情況下遵循省級行政區域界樁編號原則,具體編排方法由省以下行政區域雙方共同商定。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
11、案例 例如,對貴州省、云南省邊界線在界線上的一棵單立界樁應編號為5253006Q,界線通過一條界河時立于各省河兩岸上的雙立界樁編號為:貴州河岸上界樁編號為5253018A,云南河岸上界樁編號為5253018B。 7)界樁碑面的書寫 省級行政區界線在界樁碑面的書寫方式是:在界樁的兩個或三個寬面上,書寫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專名,內蒙古、廣西、西藏、新疆4自治區在其漢字下加注自治區通用民族文字。同號雙立界樁書寫界樁序號有效數字及類型碼:三面型界樁不書寫界樁編號。所有界樁均書寫“國務院”和界樁設置年代等文字。 省以下行政區域的界樁碑面書寫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自行規定。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
12、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8)拍攝界樁相片 界樁埋設后,應對界樁所處位置的全貌和周圍的環境拍攝相片,使其能表述界樁設置地的環境和地形特征以及界樁與相關地物的關系。一般從界樁正面、背面和遠景拍攝3張存檔。 9)邊界線的編號與命名 省級邊界線的編號使用4位數字,由相鄰兩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省級行政區域代碼的前兩位數字(以下簡稱“省簡碼”)組成,數值小的省簡碼排列在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行政區域代碼按GBT 22602019規定執行。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省級邊界線名稱由相鄰兩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簡稱加“線”
13、字組成,省簡碼小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簡稱排列在前。省以下行政區域界線的命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自行規定。省級以下行政區域界線的編號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自行規定。 例如,云南省簡稱“滇”,省簡碼為53,貴州省簡稱“黔”,省簡碼為52;則云南與貴州省交界的邊界線稱“黔滇線”,界線編號為5253”。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7.2.7 邊界點測繪 1)控制測量 邊界點測繪的基礎控制包括已有的國家控制網點和國家GPS網點,城市控制網點及相應等級的控制成果。對測區內已有的基礎控制點成果,應進行充分地收集和分析,凡能滿足本標準要求的已有控制網點成
14、果,都應充分利用。如果控制點成果不夠或者精度不能滿足要求時,須補測基礎控制點。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2) 邊界點的平面坐標測量 邊界點的平面坐標測繪,通常采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定位測量、全站儀測距附合導線測量、全站儀測距支導線測量、測邊測角交會法測量等方法進行測定。 界樁點坐標一般要求實測。當實地測量確有困難,但能在圖上準確判定界樁點位時,可在現有最大比例尺的地形圖上量取,誤差不得超過圖上0.3mm,同時必須保證其與周圍地物的相關位置正確。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7.2.8
15、 界樁方位物的測繪 1)界樁點方位物的選擇原則 一般情況下界樁點不設方位物,但當界樁點對邊界走向影響較大且容易破壞時,為便于尋找確認可設界樁點方位物。設立原則如下: (1)方位物應利于判定界樁點的位置; (2)方位物必須明顯、固定、不易損毀;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7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3)每個界樁的方位物不少于3個; (4)以大物體作為方位物時,要明確量測點在方位物的具體部位。 2)界樁方位物的測定 界樁點至方位物的距離,一般應在實地量測,要求量至0.1 m,界樁點相對于鄰近固定地物點間距誤差限差不大于2.00m。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16、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7.2.9 界樁登記表的填寫 界樁登記表的填寫內容主要包括:邊界線名稱、界樁編號、界樁類型、界樁材質、界樁所在地(鄰近2個或3個行政自然村以及人文或自然景觀)、界樁與選定方位物的相互位置關系(距離、磁方位角)、界樁通過測量獲得的地理坐標和高程、界樁位置略圖、備注及雙方(或三方)技術負責人簽名等。 界樁登記表中的界樁位置略圖應標繪出邊界線、界樁點、界樁方位物、邊界線周邊地形等;一般使用1:1萬地形圖復制編繪。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7.2.10 邊界線標繪 1) 邊界線標繪的內容 與確定邊界線、界樁點
17、位置位置有關的地形要素、地理名稱等。 2)邊界線標繪的方法 邊界線標繪一般要求在邊界調繪的基礎上進行。對地形要素變化不大的地區,也可與邊界調繪內容一并進行。對有明顯分界線(如分水線、道路、河流等)且地形要素變化不大的邊界地段或以邊界點連線作為邊界線的地段,也可由界線測繪雙方在室內直接將邊界線標繪在邊界地形圖上。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3)邊界線標繪的技術要求 邊界線在圖上用0.3 mm紅色實線不間斷表示,以線狀地物中心線為界且地物符號寬度小于1mm時,界線符號在線狀地物符號兩側跳繪;界樁符號用直徑1.5mm 紅色小圓圈表示;界樁號用紅色注
18、出。 4)邊界線標繪的精度 界樁點、界線轉折點及界線經過的獨立地物點相對于鄰近固定地物點的平面位置中誤差一般不應大于圖上0.4mm。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7.2.11 邊界協議書附圖 1)邊界協議書附圖的基本要求 邊界協議書附圖是以地圖形式反映邊界線走向和具體位置,并經由界線雙方政府負責人簽字認可的重要的界線測繪成果;界樁點、邊界點展繪、邊界線標繪、界線附近地形要素的調繪或修測、各種說明注記等,均應經過采集、符號化編輯,整理制成邊界協議書附圖。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邊界協議書附圖
19、應以雙方共同確定的勘界工作用圖為底圖,根據量測的邊界點坐標或相關數據、協商確定或裁定的邊界線及邊界線的標繪成果、地物調繪成果整理、繪制而成。 邊界協議書附圖的內容應包括邊界線、界樁點及相關的地形要素、名稱、注記等,各要素應詳盡表示。 2)邊界協議書附圖中的放大圖 當在邊界協議書附圖工作用圖上無法詳盡表示局部地段邊界線的位置和走向時,應利用更大比例尺地形圖加繪放大圖。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放大圖以島圖形式加繪在邊界線兩側的適當位置。放大圖一般繪平面圖,以將界線與相關地物關系表達清楚為原則。 3)邊界協議書附圖制圖及印刷 利用標繪好的邊界協
20、議書附圖數據作底圖,進行矢量化跟蹤、采集,在規定的制圖軟件中進行分層編輯、符號化、要素關系處理,最后制成數字邊界協議書附圖: 將數字邊界協議書附圖制成EPS文件,按紅、黑、棕、藍、綠;種顏色印刷成圖。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7.2.12 邊界點位置和邊界線走向說明 1)邊界點位置說明的編寫 邊界點位置說明應描述邊界點的名稱、位置、與邊界線的關系等內容。對埋設界樁的邊界點還應描述界樁號、類型、材質、界樁坐標和高程、界樁與邊界線的關系、界樁與方位物的關系、界樁與周圍地形要素的關系等內容。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21、 7.2 界線測繪案例 2)邊界線走向說明的編寫 (1)邊界線走向說明是對邊界線走向和邊界點位置的文字描述,是邊界協議書的核心內容。邊界線走向說明與邊界協議書附圖配合使用。 (2)邊界線走向說明的編寫以明確描述邊界線實地走向為原則。敘述應簡明清楚,采用通用的名詞術語,地名準確,譯名規范,并與邊界協議書附圖和實地情況相一致。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3)邊界線走向說明應根據界線所依附的參照物編寫,參照物包括各種界線標志(如界墻、界樁、河流、山脈、道路等)、地形點、地形線等。 (4)邊界線走向說明根據界線所依附的參照物的實際情況分為若干條,每
22、條可分為若干自然段。每一自然段一般是對相鄰兩界樁間邊界線情況的文字描述。 (5)邊界線走向說明中的距離及界線長度等數據,均以米為單位。實地測量的距離精確到0.1m,圖上量取的距離精確到圖上0.1mm。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6)邊界線走向說明的編寫內容一般包括每段邊界線的起訖點、界線延伸的長度、界線依附的地形、界線轉折的方向、兩界樁間界線長度、界線經過的地形特征點等。 例如,川青線(界線編號5163第001號界樁至002號界樁間的界線走向說明如下: 5163001為單立雙面型花崗巖界樁,位于四川省石渠縣真達鄉真達村與青海省稱多縣歇武鄉阿
23、卓茸巴村接壤的金沙江東岸公路與沖溝交叉東北側3m處,距界線3m。在磁方位角1430、距離1280m處為4237山包;在磁方位角26130、距離950m處為3 777山頂。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從5163001號界樁起,邊界線向東北上山梁1 050m,轉向東北沿山脊經4 602高地、4 962高地、栽拉瑪打(4 774高地)、叉向果(4 860高地)、4 785埡口小路、4 911高地、4 967高地、4 862高地西100m處至5163002界樁。這段界線長度為49.00km。 3)邊界線走向方位的描述 邊界線走向說明中涉及的方向,采用
24、16方位制(以真北方向為基準)描述。16個方位的含義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1)北: 348451115; (2)北偏東北: 11153345; (3)東北: 33455615; (4)東偏東北: 56157845; (5)東: 784510115; (6)東偏東南: 1011512345; (7)東南: 1234514615; (8)南偏東南: 1461516845;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9)南: 1684519115; (10)南偏西南:1911521345; (11)西南
25、: 2134523615; (12)西偏西南:2361525845; (13)西: 2584528115; (14)西偏西北:2811530345; (15)西北: 3034532615; (16)北偏西北:3261534845。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邊界線走向敘述用16個方位圖如圖71所示。邊界線走向敘述用16個方位圖如圖71所示。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7.2.13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域邊界協議書附圖集的編纂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域邊界協議書附圖集是根據國務院批準的相鄰省(自治區、直轄市)邊界雙方簽署的邊界協議書附圖以及界樁成果表編纂而成的帶狀地
26、圖集。該圖集采用統一開本(成圖尺寸為519cm750 cm)。內容包括封面、版權頁、編制說明、圖例、圖幅結合表、邊界協議書附圖、界樁坐標表、封底等。一般以單條界線為單元成冊裝訂;邊界線較短時,若干條界線合并裝訂成冊;邊界線較長時,也可將其分上、下兩冊裝訂。省以下行政區域界線可不專門作附圖集。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7.2.14 樣題 根據背景材料,依據相關標準、規定進行案例分析。 1、分析題 圖7-2所示的邊界線地圖、圖7-3所示的界樁登記表和相關要素編寫一段邊界線走向說明。 (輔助說明:圖上量取邊界線從美林河河道中心線順流下行至桃花島處
27、向東南一段的河道約450m處上岸。1253165號界樁至1253166號界樁的長度為9.8km)。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7測繪案例分析界線測繪測繪案例分析界線測繪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2簡答題 (1)簡述界樁點平面坐標測繪使用的技術方法。 (2)簡述界樁點位置選定的基本原則。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7.2.15 參考答案 1分析題 根據圖7-2所示的邊界線地圖、圖7-3所示的界樁登記表和相關要素編寫一段邊界線走向說明。 (輔助說明:圖上量取邊界線從美林河河道中心線順流下行至桃花島處向東南一段的河道約45
28、0m處上岸。1253165號界樁至1253166號界樁的長度為9.8km)。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參考答案 1253165號界樁為單立雙面石質界樁,位于B省威義縣武家莊鎮西洼村與A省麗山縣李家堡鎮東北接壤的南貴公路西側(東經1045738.5,北緯261823.7),高程為572.6m。在磁方位角22710,距離823.0m處為無名山頭;在磁方位角5710,距離96.7m處為公路指路牌;在磁方位角18000,距離51.6m處為238km路樁。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從1253165
29、號界樁起,邊界線向東穿過南貴公路后沿山脊上山,經625m高地到637m高地,再向東偏東南順溝下至美林河底后,轉南偏東南沿美林河河道中心線順流下行至桃花島東南側河道約450m處,轉西南上岸經450m洼地后再大體向西偏西南沿山脊上到610m高地,又沿山脊下到鞍部,跨一鄉村路后,繼續沿山脊上至605 m高地,再下到1253166號界樁。這段界線長度為9.8km。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2簡答題 (1)簡述界樁點平面坐標測繪使用的技術方法。 參考答案 界樁點的平面坐標測繪,通常采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定位測量、全站儀測距附合導線測量、全站儀
30、測距支導線測量、測邊測角交會法測量等方法進行測定。 (2)簡述界樁點位置選定的基本原則。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參考答案 界線走向明顯轉折處; 地形復雜、界線不易辨認的地區; 鐵路、重要公路、主要河流與界線的交接處; 邊界經過的重要居民點地區; 內河與界河或界江的匯合; 界河或界江易改道處; 水陸界轉換處; 必要高程點(特征點)處。第七章 界線測繪 7.2 界線測繪案例 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界線測繪科目案例 背景材料 根據00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部門關于加強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工作意見的通知和00省民政廳轉發民
31、政部關于做好行政區劃變更后勘界工作的通知,以及00省勘界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00省行政區域界線勘界測繪技術規定的通知的規定和要求,00市計劃對名稱變更的行政區域界線及所有鎮、街道邊界線進行勘界測繪。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界線測繪科目案例 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為統一技術要求,委托我測繪院編寫本項目的技術設計書。00市區(縣級市)界及所有鎮、街道邊界線勘界測繪均應參照本設計書執行。 1.測區概況(略)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為統一技術要求,委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2.執行技術標準 序號技術名稱標準代號標準等級100省行政區域界限勘界測繪技術規定省級2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
32、范GB/T18314-2019國家標準31:5千、1:1萬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 外業規范GB/T13977-92國家標準41:5000、1:10000地形圖圖式GB/T5791-93國家標準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2.執行技術標準序號技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3.坐標及高程系統 (1)平面坐標:采用1980西安坐標系 (2)高程系統:1985國家高程基準 4.已有資料情況 (1)界線貫通原始資料; (2)國家一、二、三等水準點成果,系1985國家高程基準; (3)00測繪院施測的GPS-C級和D級控制點;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3.坐標及高程系統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4)00
33、測繪院施測的00年版1:1萬地形圖,此成果圖現實性好、作為工作聯合檢查用圖及界線周邊地物的修測底圖可減少野外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工作進程,保障項目按期完成; (5)00省連續運行衛星定位服務系統(CORS)可提供網絡RTK技術支持,滿足界樁測量及界線周邊地物修測的平面測量的需求; (6)00省似大地水準面精化模型可滿足界樁測量及界線周邊地物修測高程測量的需求。 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4)00測繪院施測的0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5.主要作業內容 (1)界樁點平面坐標及高程的測定; (2)填寫界樁登記表、編寫界樁位置說明; (3)對邊界線兩側的邊界地形地貌進行調繪、修測; (4
34、)邊界線的標繪; (5)編寫邊界線走向說明。 6.主要作業方法概述 (1)界樁的制作與埋設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5.主要作業內容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a.三方交會點立三面型界樁,其他界點立雙面型界樁。 b.界樁規格參照縣級行政區域界線的界樁規格。 c.界樁署名及注記內容按00省行政區域界線勘界測繪技術規定執行。 d.一般情況下應單立界樁,單立界樁應立在界點上;當在界點處不能立樁時,如邊界線沿河流、道路中心線通過時,則應在界河或界路兩側適當位置立同號雙立或三立界樁。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a.三方交會點立三面型界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2)界樁平面坐標及高程的測定 界樁點平
35、面坐標和高程采用全球定位系統GPS測定。使用3臺00GPS接收機,以快速靜態定位或基于00省連續運行衛星定位服務系統(CORS)的網絡RTK測量方法施測。 a.界樁平面坐標及高程的測量精度 *平面坐標測量精度按1:5000、1:10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范(GB/T13977-92)中1:10000比例尺地形圖航測外業像控點的精度要求執行。 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2)界樁平面坐標及高程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高程的測量誤差不超過1:10000比例尺地形圖1/3基本等高距。 b.基于CORS的網絡RTK方法 *作業時采用GPS接收機接收GPS衛星信號及GDCORS播發的實時
36、差分改正信號,可實時采集界樁點的WGS84坐標和大地高。通過轉換求取點位的1980西安坐標系成果。 *為保證作業精度,界樁點坐標觀測時應測量兩次,每次觀測10個歷元,兩次成果點位較差小于(大于)10cm 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高程的測量誤差不超過 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時取中數作為成果值。 c.全球定位系統GPS快速靜態定位 觀測模式及選用參數 *采用2臺GPS接收機在已知點上作基準站,兩臺機作流動站,設置在界樁點上按快速靜態定位或靜態定位觀測方式一次上點進行觀測。 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時取中數作為成果值。 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GDOP值數據采樣間隔衛星高度角小于810
37、秒大于15度 選用參數如下: *基線長度與對應觀測時間: 基線長度小于5大于5小于10大于10小于15觀測時間10分鐘15分鐘20分鐘 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GDOP值數據采樣間隔衛星高 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基線長度一般控制在15以下,個別長于20的邊應采用靜態定位方法,觀測時間應大于30min。 *觀測數據處理采用廠家提供的SKI軟件在計算機上進行,根據SKI軟件包的操作說明按缺省參數進行基線解算,個別情況可放寬先驗中誤差值,一般取解算模糊度的值為最終結果。個別情況也可根據解算基線殘差的大小取浮點解為最終結果。經檢核合格的基線編成數據文件,采用00平差軟件進行平面坐標和高程的計
38、算。 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基線長度一般控制 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3)填寫界樁登記表和編寫界樁位置說明 a.界樁登記表的內容包括:邊界線代號(或三方交會點名稱)、界樁號、界樁類型、材質、所在地、坐標、高程、界樁與方位物相關位置、界樁位置略圖、備注、測繪單位技術負責人、勘界有關各方負責人簽名等項目。其中界樁位置略圖應在現場繪制。即在施測界樁點坐標、高程的時候,參照已有的邊界線定樁表、1:1萬地形圖和實地情況,當場量測界樁點與方位物間的關系和距離(精確到 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3)填寫界樁登記表和 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10m;圖上量取時精確到圖上0.1mm),繪制成
39、圖。當界樁不在界線上時,要在備注欄內說明界樁與界線的相互關系。 b.界樁登記表上的坐標和高程,可待觀測計算結束,編制了界樁成果表后抄錄。 界樁登記表中所填成果的坐標系統、高程系統與協議書附圖的坐標系統、高程系統可以不一致。 c.界樁位置說明根據界樁登記表上所填內容編寫,以一個界樁為一個自然段。內容包括界樁號、類型、材質、 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10m;圖上量取時精確到圖上0 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所在地、坐標、高程、界樁與周圍地物地貌的關系、界樁與邊界線的關系、界樁與方位物的關系等。 (4)邊界線的標繪 a.邊界線的標繪是將邊界雙方確定的邊界線、界樁點位置準確地標繪在1:1萬地形圖上,
40、形成邊界線協議書附圖,附圖采用整版1:1萬地形圖。室內能準確判明邊界線走向和位置的可在室內標繪;室內難以判明的應到實地調查標繪,此時應請邊界雙方勘界人員現場協助,測量作業人員自己去也可以(切忌自作主張)。 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所在地、坐標、高程、界樁與周圍地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b.對邊界線兩側各100米范圍(當100米難以表示界線與周邊地物地貌的關系時,應適當增加調繪的寬度,以滿足界線走向清晰為原則)內新增的、對確定邊界線、界樁點有影響的重要地物、地貌、如公路、橋梁、水閘、堤塘、涵洞、新開發區等應進行補調、修測。當地物、地貌變化較大,難以用補調的方法滿足要求時,應采用GPS配合全站儀用數字化測圖的方法進行修測。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b.對邊界線兩側各100 2019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 補調和修測工作在1:1萬地形圖上進行,補調和修測的平面誤差應小于圖上0.5mm,同時應保證界樁點與各類地物點相關位置的準確性。 c.內業清繪:邊界線用1mm紅色實線不間斷表示(以線狀地物中心線為界,且地物符號寬度小于1.0mm時,界線符號在線狀地物符號兩側交錯相接繪出,每交錯一次,線劃長度不超過1cm);界樁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帆布制品售后服務管理考核試卷
- 玻璃加工技術解析考核試卷
- 水產品市場調研方法考核試卷
- 半導體器件的壓力傳感器考核試卷
- IDS金融服務公司(案例)
- 《依法行使權利》課件
- DB11 T 384.8-2009 圖像信息管理系統技術規范 第8部分 危險場所的施工與驗收
- (31)-3【北師】數學選拔卷01
- 幼兒園班級心得體會
- 債權轉讓協議合同書
- 2025年職業指導師專業能力測試卷:職業指導服務與心理咨詢
- 政務服務人員培訓
- 學校安全管理制度匯編
- 2025-2030中國化妝棉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 安全標識(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浙美版(2012)美術四年級下冊
- 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冊歷史 【教學課件】第10課《金與南宋的對峙》
- 早產兒護理的試題及答案
- 信息技術公司成本控制措施
- 貿易安全培訓
- 滁州地鐵筆試試題及答案
- 創新思維拓展-知到答案、智慧樹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