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節概念課件_第1頁
二章節概念課件_第2頁
二章節概念課件_第3頁
二章節概念課件_第4頁
二章節概念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 概 念第一節 概念的概述第二節 概念的分類第三節 概念外延間的關系第四節 概念的概括和限制第五節 定 義第六節 劃 分 第一節 概念概述一、概念的本質(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對象特有屬性或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反映:表明概念是一種主觀的形式,但有客觀的內容。對象:客觀的事物、現象;人的感覺、表象,思想意識,情感意志等, 總之,一切可以成為人的認識對象的東西。屬性:性質和關系。特有屬性:該對象所有,其他對象不具有的屬性。非特有屬性是并不為 某對象專有的屬性。借助特有屬性,可以把一對象和其他對 象區別開來。特有屬性反映為初級概念,此時把握的還是對 象的偶然的性質,如“人”的初級概念、“金”的初

2、級概念。本質屬性:特有屬性中根本性的、基礎性的,決定其他特有屬性的那些 特有屬性。本質屬性反映為深刻的概念即科學概念,它把握 的是對象的必然的性質,如科學的“人”的概念、“金”的概念。對象的特有屬性是多種多樣的,本質屬性也是多方面的。二、概念的邏輯特征1概念的內涵:(質)是反映到概念中的對象的本質屬性概念的內涵又叫做概念的含義或內容,它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對象的特有屬性。如法律的特有屬性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并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這一特有屬性反映在“法律”這一概念中就構成了“法律”的內涵。一個對象的特有屬性可能是比較多的,相應地,反映這個對象的概念其內涵也可能是比較多的,如資本主義

3、法律除具有資本主義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并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特有屬性之外,還有體現資產階級意志和利益以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等特有屬性,所以,資本主義法律”這一概念就比“法律”這一概念的內涵多。2概念的外延:(量)是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總和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屬性的具體對象的總和,或者說,它反映的是概念所反映的對象具體是哪些,或者,作為類的對象具體有哪些分子。如資本主義法律具體包括了美國、日本、法國等國家的法律,所有這些具體的資本主義法律反映在“資本主義法律”這一概念中就構成了這一概念的外延。而法律不僅包括了資本主義法律還包括了社會主義法律,不僅包括現代的還包括古代的,所有這些具體的法律

4、反映在“法律”這一概念中就構成了這一概念的外延。 案例:求職信的學問 每一個人都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求職信的尋求工作最常見的方式和途徑。 小劉大學快畢業了,找工作成了當務之急。他跟著同學東跑西奔去了幾個單位,效果很不理想,不是專業不對口,就是人家單位根本不需要進人。小劉心想:與其自己毫無目標地亂跑,還不如多發幾封“求職信”,把自己的情況及求職要求寫清楚,讓所需單位來與自己聯系。于是,小劉起草了一封“求職信”。在信中,對于求職單位,他提出了如下要求:國際跨國公司, 提供出國培訓機會, 月收入3000元以上, 提供住所, 交通方便,工作環境良好.爸爸媽媽看了以后說:“你提的要求是不是太多了、太高了

5、。”小劉滿不在乎地說:“我所學的專業比較熱門,不愁找不到工作,條件當然要高、要多。”他一字也沒有修改,就把這份“求職信”復印了100份,寄給了有關單位。同時又在網上發了電子郵件。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兩個月過去了,他的“求職信”沒有任何反饋。眼見同學陸續收到面試通知,小劉沉不住氣了。“看來,爸爸媽媽說得有道理,我的條件太多、太高。”于是,小劉重新修改了自己的求職條件。他把、刪去,把改為“大公司、大企業”,把改為“月收入1500元左右”。站劉把修改后的“求職信”重新發了出去。一個月以后,小劉終于收到兩家單位的來函。經過面試,沒有達成協議。這時,同班同學大都已經找到了單位,小劉心慌了。他來到系主任的

6、辦公室進行“咨詢”。王主任看了他修改后的“求職信”,連連搖頭說:“你提的條件還是太多,要求還是太高。來,我替你修改一下!”王主任拿起筆,把刪去了,把改為“提供培訓機會”,把改為“月收入1000元左右”。小劉把王主任修改過的“求職信”又發了出去。不到兩個星期,就有六家單位回了函。經過面試,小劉很快就被某公司錄用。三、概念和語詞的關系 思維和語言是內容和形式的關系,作為思維形式之一的概念所對應的語言形式就是語詞,概念是語詞的思維內容,而語詞則是概念的語言表達形式,由此就決定了概念與語詞既緊密聯系又相互區別。 首先,任何概念都離不開語詞,都要通過語詞來表達,正如斯大林在馬克思主義與語言學問題中所說“

7、完全沒有語言的材料和完全沒有語言的自然物質的赤裸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 其次,概念和語詞有嚴格的區別,概念是思維形式,屬邏輯學的研究對象,而語詞是語言形式,屬語言學的研究對象,兩者之間不可能是簡單的對應關系,其區別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雖然任何概念都要通過語詞來表達,但并不是所有的語詞都能直接表達概念。般實詞如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等都可直接表達概念,而不能單獨充當語法成分的虛詞如助詞、嘆詞等則不能直接表達概念。如嗎啊呢等. 第二,同一個概念可以由不同的語詞來表達。這首先是因為思維形式是跨民族的,而語言形式則具有民族性,不同的民族可能有不同的語言形式,所以,同一個概念就可以用不同語

8、詞形式表達,如漢語中的“法律”和英語中的“law”就能表達相同的概念。其次是因為思維形式是跨地域的,而語言形式則具有地域性,同一民族的同一語言在不同的地區也可能有表現形式的差異,因此,不僅僅是在不同的語言中而且就是在同一種語言中不同的語詞也可以表達同一個概念。這些不同的語詞就是所謂的同義詞,如,“醫生”“大夫”“郎中”都表達同一個概念。再如, “我的妻子”這個概念,可以分別用“我的愛人”, “我的老婆”、 “我的堂客”, “我屋里的”,“我那媳婦”, “我孩子他螞”等等來表示,而且根據不同人物采用不同的稱呼,往往還有助于成功塑造人物的個性。 有一篇文章以甜蜜的語言匯集了各國對自己心愛的人的稱謂

9、,讀來饒有興味:法國人把自己心愛的人稱為“小卷心菜”,阿拉伯人則 用“我的黃瓜”。美國人把戀人稱為“蜜”,芬蘭人思念情人時,稱之為“溫柔的小樹葉”,西臘姑娘,對自己被他人稱為“象黃金蟲一樣”,心里就感到高興.波蘭人把自己的情人比喻為“餅干”;立陶宛人把自己心愛的人稱為“啤酒”,浪漫的維也納人用“我的小蝸牛”來稱呼心愛的人, 南斯拉夫的加爾紐拉,則用“我的小草”,來表達對戀人的最 熾熱的感情。 可以說,這篇文章的所有愛稱,都是用不同的語詞表示同一個概念,語辭形式不同,意思卻一樣,但讀來并不覺得雷同,反而妙趣橫生。第三,不同的概念也可以由相同的語詞來表達。這相同的語詞就是所謂的多義詞。如杜鵑可以指

10、某人,也可以指一種花,還可以指一種鳥;再如冤家可以表示關系緊張的人也可以表示關系親密的人。從王十朋的對聯說起 南宋才子王十朋,因奸臣秦會當政,遂無心出仕,隱居故鄉,聚徒講學;秦會死后應試,于紹興二十七年(1157)高中狀元。任秘書郎、侍御史等職,屢次建議整頓朝政,主張北伐恢復大業,但未被采納。后來到浙南等地做官。有一次王十朋游覽甌江。甌江中心江心嶼上的江心寺是浙南名勝。江心寺建于唐咸通年間,有東塔和西塔。寺周圍云水環繞古木參天。每天早晨霧靄聚散,日日夜夜潮水漲落。王十朋見到如此奇觀的景色,興致極高,揮筆在寺門門寫了一幅對聯,上聯是:“霧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下聯是:“湖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這

11、幅對聯是什么意思呢?這里的“朝”字有兩種涵義,一種涵義是指“早晨”,讀作“zhao”;一種涵義是指“朝見”,讀作“chao”。而“長”字在這里,也有兩種涵義,一為“常”,如“細水長流”,讀為“chang”;二為“漲”,如“無物不長”,讀為“zhang”。根據“朝”與“長”一字兩義的情況,把對聯加上標點,就可得到:“霧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意為“霧早晨來朝見,天天早晨來朝見,早晨來朝見早晨又散去”。“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意為“潮水常漲,常常漲,常漲常消”。 王十朋的這幅對聯用獨特的手法,把江心寺的奇特景色非常形象地表現了出來。直至今日,溫州江心寺的這幅對聯,依然吸引著海內外游客的到來

12、。 據說山海關某處也有一幅相似的對聯,上聯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下聯是:“白云長長長長長長長消”。念作“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白云長,長長長,長長長消”。這大概是從王十朋的對聯演繹而來的吧! “霧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湖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四、使用概念的一般要求: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案例:一物三吃 有一次,國王把一個銅板給他的仆人,限他在三天之內買回“一物三吃”的食品,如果買不回來,就要殺他的頭。兩天過去了,東西還沒有買到。仆人拿著銅板坐在街上的角落里正發愁。這時阿凡提正好路過此地,他走上去問他為什么愁眉苦臉。仆人說:“你看,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國王給我一個銅板,限我三天之內

13、給他買一個一物三吃的食品,我到處打聽,誰也不知道哪兒有這種東西。今天已經是第三天了,太陽下山之前要是買不著,我就活不成了!”說著說著就哭了起來。阿凡提聽了以后,滿有把握地說:“別害怕,不就買一物三吃的東西嗎?我幫助你去買。”然后拉著仆人在街上買了只哈密瓜,便一起去見國王。國王一看仆人捧著一只普通的哈密瓜,龍顏大怒,立即叫劊子手來砍仆人的頭。阿凡提上前一步,說:“陛下,請慢點下令!你的仆人已經滿足了你的要求。這哈密瓜就是你所要的一物三吃的食品。第一,瓜瓤,你可以吃;第二,瓜皮,羊可以吃;第三,瓜子,雞可以吃。”國王一聽,雖不符合自己的本意,但是阿凡提所說的話,句句都合乎情理,于是就放了仆人。縛而

14、殺之在三國演義第四回中,曹操刺殺奸臣董卓不成,逃出京城,與陳宮一起飛馬逃往故鄉。行至成皋地方,天色已晚,曹操遂投宿于呂伯奢家中。呂伯奢是曹操父親的結義弟兄,他熱情招待曹操兩人。安排兩人住下之后,呂伯奢吩咐家人弄菜,自己拿著酒壺,騎上毛驢出去打酒。 曹操坐在房中,忽然聽到房后有磨刀之聲。曹操說:“呂伯奢非吾至親,此去可疑,當竊聽之。”兩人潛步入草堂后,聽到人說:“縛而殺之,何如?”曹操心想:壞了!他們一家想把我們兩人綁起來殺掉。于是曹操就對陳宮說:“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 獲。”遂拔劍直人,不分男女,見人就殺,一連殺死八口。殺至廚下,卻發現那兒綁著一頭豬。這才發覺殺錯了。原來呂家“縛而殺之”的是這

15、頭豬,而不是曹操和陳宮兩人。陳宮埋怨曹操多 疑,誤殺好人。 “縛而殺之”的“之“,本來是指一頭豬,而曹操卻誤以為是自 己,搞錯了對象。可見,概念的外延弄不清,危害有多大。第二節 概念的種類一、單獨概念、普遍概念與空概念二、集合概念與非集合概念三、正概念和負概念一、單獨概念和普遍概念依據概念外延的大小,即依據概念所反映的對象作為一個類究竟包含了一個還是一個以上的分子,可以把概念分為單獨概念和普遍概念兩大類。 1單獨概念 單獨概念是反映獨一無二的對象的概念。也就是說,單獨概念所反映的對象是由個分子構成的類。是反映某一個別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是獨一無二的。一般以專有名詞或摹狀詞表達。比如“湖南”“張

16、家界”“北京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魯迅”等都是反映獨無二對象的單獨概念 。2普遍概念 普遍概念是反映一個以上事物對象的概念。也就是說,普遍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對象是由至少兩個分子構成的類。比如,“法院”“行星”“國家”“大學”等等都是普遍概念因為它們每一個所反映的對象都是由至少兩個分子構成的類。是反映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別事物組成的一類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是這一類事物中所有的個別事物。 二、集合概念與非集合概念(根據是概念內涵的不同)依據概念所反映的對象是否為集合體我們又可以把所有的概念分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兩大類: 集合概念:反映集合體的概念。如”森林”“叢書”“聯合國”等概念

17、所反映的對象都是集合體,所以,這些概念都是集合概念。 所謂集合體是由同類的個體匯聚而成的特殊整體。 非集合概念:不反映集合體的概念。 反映非集合體非集合概念 反映集合體集合概念 設A為一個由多個個別對象a1、a2、a3、a4an組成, 若a1an的任意一個 若a1an的任意一個 必然具有A的任一屬性, 不必然具有A的任一屬性, 則A為非集合體。 則A為集合體。 舉例:“書” “叢書”,否則,提出這一要求就失去了任何意義。因為如果把這里的“中國人”當作“集合概念”看待,那么只是對”中國人”這個總體提出“應熱愛自己的祖國”的要求而對構成“中國人中的每一個具體的“中國人”沒有要求。而每一個具體的”中

18、國人”不必承擔”愛國”的義務,又怎么實現愛國的目的呢?同樣,如:”北京大學是我國的重點大學”、”我國的重點大學分布在全國各地”,這兩個句子中的”我國的重點大學”,前一個是一個非集合概念。后一個則屬集合概念。 三、正概念和負概念正概念又叫肯定概念,它是反映對象具有某種性質的概念。如“合法”“黨員”“已婚”“健康”等都是反映對象具有某種屬性的,所以都是正概念。 負概念又叫否定概念,它是反映對象不具有某種屬性的概念。如“非法”“非黨員”“未婚”“不健康”等都反映了對象不具有某種屬性,所以都是負概念。從語言學的角度看,負概念都帶有否定詞如“非”“未” “不”等。但如果這些否定詞作為表達概念的語詞的成份

19、時并不具有實質的否定意義,則這個概念不是負概念。如“無錫”、”不倒翁”等都不是負概念。 第三節概念外延間的關系按照兩個(或更多)概念之間是否有外延重合,概念之間的關系分為兩大類:相容關系與不相容關系。一、相容關系相容關系是至少有一部分外延重合的概念之間的關系。又根據外延重合的數量多少,分為三種。 二、不相容關系也稱全異關系。是指兩個概念之間的外延完全不重合。又根據不重合外延相加的情況,分為兩種。一、相容關系1同一關系又稱做“全同關系”,指兩個概念之間的外延完全相同。全同關系:用下圖表示: 等角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 A B 案例:竊書不算偷 大家都讀過魯迅先生的文章孔乙己。滿口之乎者也而又窮困潦倒

20、的老書生孔乙己,明明偷了人家的東西,但是卻死要面子,不愿承認是“偷”。當別人說他偷了人家的東西時,他睜大眼睛說:“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有人揭他老底,說親眼看到他偷了何家的書,被吊著打。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他的回答引得眾人哄笑起來。案例分析:為什么眾人要哄笑?因為“偷”和“竊”雖是兩個不同的詞,但在表示一種不正當行為時,是指同一個意思,即“偷”就是“竊”,“竊”就是“偷”,這兩個概念的外延是完全相同的、重合的,即“偷”和“竊”這兩個概念的外延是同一關系。所謂同一關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孔乙己不承認自己

21、“偷”,卻承認自己“竊”,把同一關系當作非同一關系,所以令人發笑。2屬種關系又稱做從屬關系、類種關系、包含關系。指一個概念的部分外延與另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相同。是概念外延之間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屬概念:在屬種關系中,外延較大的概念。種概念:在屬種關系中,外延較小的概念。2屬種關系一個概念的部分外延與另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相同A B大學生學生等邊三角形三角形農產品社會產品司法工作者 國家工作人員 BA 案例:癩狗與狗 阿凡提干完了活,肚子餓極了,就回家燜了一點抓飯。阿凡提把抓飯盛到盤子里,就到外面去洗手。回來時看見一條癩狗臥在門前啃骨頭。阿凡提疑心狗動過他的抓飯。吃吧,怕不干凈;不吃吧,又餓得慌。

22、阿凡提自己下不了決心,就去請教學問高深的大毛拉。阿凡提對大毛拉說:“尊敬的大毛拉,請你幫助我判斷一下:這盤抓飯狗動過沒有,還能不能吃?“大毛拉回答說:“按書上說,即使狗離食物40尺遠,也會沾上狗的氣味,這樣的飯很不干凈啊。”阿凡提說:“大毛拉,這太不巧了,我把抓飯做好,本來是要請你一起吃的。”一聽到這句話,大毛拉慌忙說:“請等一等,你剛才說的是什么樣的狗?讓我再查查書!”阿凡提說:“這是一條癩狗。”大毛拉把書翻來翻去,忽然高興地說:“好啊!原來你的抓飯還是非常干凈的!因為書上說的是狗,而沒有提到癩狗,癩狗當然不是狗”“啊?”案例分析:大毛拉為了想吃到抓飯,竟然把“癩狗”排斥在“狗”的外延之外,

23、從而得出“癩狗不是狗”的結論。從外延上看,“狗”的外延包含了“癩狗”的外延。我們把一個概念的外延包含著另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這樣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稱之為屬種關系。在屬種關系中,外延大的概念稱為屬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稱為種概念。即“狗”是屬概念,“癩狗”是種概念。屬種關系不是相互排斥的關系,也不是同一關系,而是包容關系。“癩狗”也是“狗”。大毛拉把“癩狗”與”狗“的屬種關系當作不相容關系,是沒有任何邏輯根據的。3交叉關系兩個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AB例如: A B共青團員大學生工人婦女醫生科學家用圖表示: 案例:誤會英國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紳士,他無論走到哪里,人們都會主動起立,對他表示尊敬。有一次他出遠

24、門旅行,住在一家鄉村旅社里。每當他出現在餐廳里的時候,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從餐桌旁站起來,向他表示敬意。他也總是笑咪咪地向大家招手,然后坐下。一天清晨,當他神采奕奕地步入餐廳吃飯時,一個顧客從餐桌邊站起身來。“坐下,坐下,不必客氣!”這位大人物風度翩翩地對他說。“怎么啦?”那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反問道:“難道我去鄰桌取點鹽你也不準嗎?”“不是的,我以為你”紳士漲紅臉,十分尷尬地站在那里。“我要干什么,你怎么知道?”顧客不依不饒。紳士只好連連說道:“對不起,對不起!案例分析:這確實是一場誤會,顧客從餐桌邊站起身想到鄰桌取點鹽,而紳士卻以為他起身向自己表示尊重。為什么會產生誤會呢?這就涉及到概念間的

25、交叉關系。所謂交叉關系,是指外延只有一部分是重合的這樣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從餐桌邊站起身來的人”與“對紳士表示敬重的人”這兩個概念之間就是交叉關系。即有的“從餐桌邊站起身來的人”是“對紳士表示敬重的人”,有的“從餐桌邊站起身來的人”不是“對紳士表示敬重的人”;有的“對紳士表示敬重的人”是“從餐桌邊站起身來的人”,有的“對紳士表示敬重的人”不是“從餐桌邊站起身來的人”。紳士的可笑之處在于,他沒有認識到這兩個概念間的關系是交叉關系,而把它們誤認為同一關系,以為凡是從餐桌邊站身來的人都是對他表示敬重的人,正是這種邏輯使他在一個為了到鄰桌取點鹽而從餐桌邊站起身來的人面前自討沒趣,狼狽不堪。二不相容關

26、系1.全異關系例如: (a) (b)戰士槍心臟 丘陵精神 白糖用圖表示: 沒有共同鄰近的屬2矛盾關系兩個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互相排斥,它們的外延之和等于它們臨近的屬概念的全部外延。ABAB例如:(a)(b)合法非法 上訴不上訴有行為能力無行為能力 A+B=C 案例:生死牌 古時候有一個國家流傳著一種奇怪的習俗,凡是犯法被判處死刑的人,在處死之前,還是抽簽請神作最后的裁決:法官在兩張小紙片上分別寫上“生”和“死”兩個字,凡能抽到“生”字的死囚,就可以幸運地得到赦免;而抽到“死”字的死囚,立即被當眾處死。有一次,一個無辜的農夫被官府里的一個仇人陷害,法官判了他死刑。在處決的前一天,仇人為了不讓他得

27、到赦免,就把寫著“生”字的小紙片偷了出來,換成“死”字的小紙片。這樣,無論農夫抽到兩張中的哪一張,都難逃一死。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墻。仇人的詭計被同情農夫的一個小吏發現了,小吏連忙以探監為名告訴了農夫,并要他請求法官檢查兩張小紙片,當眾揭露仇人的陰謀。農夫聽了眼睛一亮,十分驚喜。奇怪的是,他除了向小吏表示感謝外,還再三叮囑小吏,千萬不要把此事泄露出去,他說他自有辦法死里逃生。第二天,抽簽開始了。農夫從法官那里抽出一張小紙片后,看也不看,立即把它放進嘴里,拼命地吞了下去,誰也不街道農夫抽到的是什么簽。法官想:兩張小紙片上,一張寫著“生”,一張寫著“死”,農夫抽的一張小紙片雖然被毀了,而另一張小紙

28、片還在,只要把另一張小紙片抽出來,看看上面寫的是什么字,不是就可以知道農夫抽到的是什么簽了嗎?他把另一張小紙片抽了出來,一看上面寫著一個“死”字。就大聲宣布:“農夫抽到的是生字!“農夫憑著他的智慧獲得赦免,死里逃生。他的仇人的陰謀徹底破產了。案例分析:生與死,從邏輯上講,是矛盾關系。所謂矛盾關系,就是兩個概念的外延完全排斥,同進他們的外延之和等于他們共同的屬概念的外延。例如 “正義戰爭”與 “非正義戰爭”,正義戰爭不是非正義戰爭,非正義戰爭也不是正義戰爭,彼此界限分明,而且“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相加等于一切戰爭,中間沒有第三種情況存在。所以,非此即彼,非彼即此,不是正義戰爭,就是非正義戰

29、爭;不是非正義戰爭,就是正義戰爭。農夫就是根據這個道理,巧妙地加以運用,取得了成功。3反對關系也稱做對立關系。指兩個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互相排斥,它們的外延之和小于它們臨近的屬概念的全部外延。具有反對關系的概念叫做反對概念。如A概念“紅色”和B概念“黃色”,“紅色”和“黃色“在外延上沒有任何重合,但有相同的鄰近的屬概念“顏色”,而且,“紅色”的外延加上“黃色”的外延還是小于“顏色”的外延,所以,這兩個概念外延間的關系就是反對關系。再如A概念“婚姻法”與B概念“經濟法”這兩個概念的外延沒有任何重合,但有相同的鄰近的屬概念“法律”,而且外延之和還是小于“法律”的外延,所以,這兩個概念外延間的關系也

30、是反對關系。 A+BC AB 案例:輸棋者的巧語 有一個少年,是個象棋愛好者,他一有空就找人下棋.后來他學藝使棋藝有很大長進,村莊里已無對手。有一天少年遇到高手,他連敗三局。過了幾天,一個紳士把少年找去,問他”你們下了幾盤棋?“”三盤。“”勝敗如何?“少年實在不愿意說出自己連輸三盤的悲慘結果。他靈機一動,回答說:”第一盤我沒有贏,第二盤他沒有輸,第三盤本來可以和,可是他不肯。“紳士一聽高興極了:”你年紀輕輕,就能與國手戰成這個成績,可喜可賀!你為我們家鄉爭了光。“案例分析:少年沒有說假話,他巧妙地利用概念外延間的反對關系,掩蓋了自己連輸三盤的結果。象棋比賽有三種結局:贏、輸、和。贏與輸、贏與和

31、、和與輸之間各自構成反對關系。所謂反對關系,就是兩個概念的外延完全排斥,同時他們的外延之和小于他們共同的屬概念的外延。”我沒有贏“,意味著我有和或輸兩種可能;“他沒有輸”,意味著我還有輸與和的結果;“他不肯和”,意味著我有贏與輸的兩種選擇。結果,明明少年輸了三盤,可是在紳士聽來,似乎他戰果不錯,取得了兩和一贏的成績。非曲直 練習一:請選擇相應的歐拉圖1.公里、米、厘米、毫米2.牡丹花、水仙花、水稻、植物3.大學生、北京大學學生、女共產黨員、共產黨員4.工程師、老年人、上海人、青年人5.畫家、詩人、藝術家、人6.化學、自然科學、憲法、法律7.衣服、黑鉛筆、紅色的、白色的8.大學生、運動員、南方人

32、、人 第四節概念的概括與限制一、屬種概念的反變規律和邏輯推演屬種概念的反變規律揭示了概念內涵和外延相互依存、相不制約的具體內容:一個概念的外延越大,其內涵就越少,一個概念的外延越小,其內涵就越多;反之,一個概念的內涵越多,其外延擾越小,個概念的內涵越少,其外延就越大。如“學生”與“女大學生”,相對于“女大學生”,“學生”的外延大得多,而內涵也少得多,但“學生”相對于“人”,外延則小得多,內涵又多很多。 一概念的概括1、概念的概括是指通過減少概念內涵以擴大概念的外延,由種概念過渡到屬概念的邏輯方法。 如“犯罪行為”包含了違反法律規范、受刑法處罰等內涵,把受刑法處罰的內涵減去,相應的外延變大,不僅

33、仍然包括了犯罪行為在內,而且還把那些違法但不受刑法處罰的行為包括了進來,這樣“犯罪行為”就過渡到了它的屬概念“違法行為”,這就是對概念進行的概括。概括有一次概括和多次的連續概括,如“犯罪行為”過渡到“違法行為”后,又減去其中的違反法律規范的內涵,相應的外延又一次擴大,不僅包括了違反法律規范的行為在內,而且還把那些不違反法律規范的行為包括了進來,這樣“違法行為”又過渡到了它的屬概念“行為”,由“犯罪行為”到“違法行為”再到“行為”,這就是連續概括。 震驚延安的紅軍旅長黃克功“逼婚事件” 紅一、二、四方面軍在陜北會師時,黃克功已是一位身經百戰的旅長。他在少年時代就參加紅軍,經歷了井岡山的斗爭和二萬

34、五千里長征。到達延安后調到抗大任隊長。“七七”事變后,大批進步青年、愛國學生,投奔延安參加革命。1937年8月初,雨過天晴,延安又迎來了一批抗戰的女學生。從山西太原友仁中學畢業的劉茜也是其中的一員。出身于官宦人家的劉茜從小就受到了良好文化的熏陶。她受到了良好文化的熏陶。她被分配到了抗大15隊學內秀很快引來了許多人的關注,同時也深得其隊長黃克功的喜歡。劉茜也喜歡上了自己的隊長黃克功,他們的戀愛關系也定了下來,同時公開化了。由于他們之間在生活、情調、年齡等方面差異點太多,二人關系開始疏遠。首頁下頁結束黃克功向劉茜送錢贈物,要求結婚。被劉茜拒絕,黃克功感到非常失望,認為失戀是人生莫大的恥辱,他更輕信

35、讒言以劉茜在陜北公學另有所愛去信責備;同時迫切要求結婚。劉茜感覺黃克功過于糾纏,決意不給答復。黃克功十分惱怒,陷入戀愛泥坑不能自拔,于是萌發了殺害劉茜的念頭。1937年10月5日晚,黃克功找劉茜到延河邊散步,逼婚不成,隨即掏出手槍槍殺了劉茜。 這一事件在延安引起了激烈的爭論:大多數人認為,為嚴肅軍紀,應予以槍斃;但有少數人認為黃克功是參加革命多年的老資格紅軍干部,并立有戰功,可否讓他戴罪立功,將功贖罪。黃克功本人也幾次上書邊區高等法院和毛主席,請求戴罪立功。 毛澤東主席在接到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轉呈的黃克功的信后,于10月10日復信雷經天(時任庭長、代理院長)。在這封信中,毛主席所用的連續概括是

36、非常恰當的。 給雷經天的信 雷經天同志:你的及黃克功的信均收閱。黃克功過去斗爭歷史是光榮的,今天處以極刑,我及黨中央的同志都是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個共產黨員、紅軍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殘忍的,失掉黨的立場的,失掉革命立場的,失掉人的立場的行為,如為赦免,便無以教育黨,無以教育紅軍,無以教育革命者,并無以教育做一個普通的人。因此中央與軍委便不得不根據他的罪惡行為,根據黨與紅軍的紀律,處他以極刑。正因為黃克功不同于一個普通人,正因為他是一個多年的共產黨員,是一個多年的紅軍,所以不能不這樣辦。共產黨與紅軍,對于自己的黨員與紅軍成員不能不執行比較一般平民更加嚴格的紀律。當此國家危急革

37、命緊張之時,黃克功卑鄙無恥殘忍自私至如此程度,他之處死,是他的自己行為決定的。一切共產黨員,一切紅軍指戰員,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黃克功為前車之戒。請你在公審會上,當著黃克功及到會群眾,除宣布法庭判決外,并宣布我這封信。對劉茜同志之家屬,應給以安慰與撫恤。首頁上頁下頁結束案例1:楚王丟弓有一天,楚王帶來他心愛的弓箭去打獵。他騎著馬、背著那張心愛的弓箭,在田野、叢林、山崗里來回奔跑,射中了許多獵物。天黑以后,楚王回到了宿營地,一檢查,發現心愛的弓箭不見了。“這是一張天下無雙的弓箭啊!”楚王口中念道,心里十分難受。“報告大王,我們馬上集合人員,把大王的弓箭找回來!”“怎么去找?黑燈瞎火的,這么大的地

38、方,能找得到嗎?”“即使大海撈針,我們也要把它找回來!免得大王傷心。”楚王在大帳中來回走著,半響才發話:“算了算了,不用找了。”“為什么?”楚王坐定后,緩緩地說:“楚國人丟的弓,還是楚國人拾得的,這張寶弓還在我們楚國呀!”“大王大度,大王英明啊!”左右齊聲歡呼。這件事一傳十,士傳百,不知怎么傳到了孔子耳朵里。孔子感嘆說:“楚王的仁義還是沒有做到家。應該這么說就好了:人丟了弓,人拾了去。何必要說楚國呢?這就是”楚王丟弓“的故事。從”楚王丟弓“到”楚國人丟弓“,再到”人丟弓“,這就是概念的概括。案例2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改動1928年春,工農紅軍在井岡山時,毛澤東規定的三大紀律是:“第一,行動聽指

39、揮;第二,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第三,打土豪要歸公。”1929年后,毛澤東將“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改為“不拿群眾一針一錢”;把“打土豪要歸公”改為“籌款要歸公”,后來又改為“一切繳獲要歸公”。2、正確的概括必須遵守下面兩條規則:(1)只能由種概念到屬概念。由種概念到屬概念也就是由分子到分子所屬的類,因此,對概念進行概括時,不得由部分到整體或者由個體到集合體,也不得是其他任何形式的非分子到類的情況。違反這條規則必然出現“概括不當”的邏輯錯誤。如“中國”到“聯合國”,“過失犯罪”到“傷害罪”都屬于概括不當。 (2)般不得對范疇進行概括。從理論上說,范疇反映的是一個領域內最大的類,所以它就是最大的

40、屬概念,不可能是其他屬中的種概念,因而無法進行概括。對概念進行正確的概括不僅有助于我們進步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而且有助于將具體上升到一般,抓住類事物的共同本質,使認識變得更為深刻。二概念的限制1、 概念的限制是指通過增加概念的內涵以縮小概念的外延,由屬概念過渡到種概念的邏輯方法。 經濟領域內的過失犯罪行為,這就是連續限制。 限制大多是通過增加修飾詞來實現的,但如果增加了修飾詞并沒有真正增加概念的內涵,也沒有真正縮小概念的外延,那就不是限制,如“中國共產黨”前加上偉大的,成為“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這就不是限制。 2、正確的限制必須遵守下面兩條規則: (1)只能由屬概念到種概念。由屬概念到種概念也

41、就是由類到類所包含的分子,或由大類到它所包含的小類,因此,對概念進行限制時,不得由整體到部分或者由集合體到個體,也不得是任何其他非類到分子的推演。違反這條規則必然出現“限制不當”的邏輯錯誤。如“學校”到“學生”,“過失犯罪行為”到“殺人行為”都是限制不當。 (2)不得對單獨概念進行限制。因為單獨概念反映的對象是由一個分子構成的類,所以它就是最小的種概念,不可能再包含其他的種概念,因而無法再進行限制了。對概念進行正確的限制不僅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而且有助于我們的認識由抽象過渡到具體,以更深入地了解事物的特殊的本質特征。 案例1:卓別林吃鴨1954年4月,周恩來總理出席印度支那戰

42、爭問題日內瓦會議。在休會期間,他邀請卓別林夫婦到中國使館赴晚宴。席間,卓別林望著剛上桌的北京烤鴨詼諧地說:“我這個人對鴨子有著特殊的感情,所以我是不吃鴨子的。”眾人聽了,甚感不解,忙問其故。卓別林說:“我所創造的流浪漢夏爾洛,他走路時令人捧腹大笑的步態,就是從鴨子走路的神態中得到啟發的。為了感謝鴨子,我從那以后就不吃鴨子了。“使館的人員連忙起來說:“非常抱歉”。卓別林笑著說:“不過,這次可以例外。”“為什么?”“因為這不是美國鴨!”卓別林的一席話,引得大家大笑,都為這位幽默大師別具特色的幽默感所傾倒、折服。隨后,卓別林邊吃北京烤鴨邊對它贊不絕口。卓別林運用幽默的語言將“鴨”這一概念,過渡到“美

43、國鴨”,用的就是概念限制的方法。從而使人認識到,卓別林不吃的僅僅是“美國鴨”,中國的北京烤鴨不在其列。案例2:隋文帝下詔隋文帝統一全國后,發現太子楊勇生活奢侈,講究排場,很不高興,十分嚴厲地教訓了他。皇子楊廣非常狡猾,他表面上裝得特別樸素老實,騙得了隋文帝和皇后的信任。結果,隋文帝把嫡長子楊勇廢了,改立次子楊廣為太子。但是隋文帝臨終時,突然發現楊廣是個偽君子,更不能容忍的是,楊廣竟要奸污自己的寵妾宣華夫人陳氏,于是急召長子楊勇進宮,以改立太子,吩咐后事。當時隋文帝又氣又急,大叫:“召我兒!“由于沒有說明召哪一個兒子,楊廣捷足先登,首先來到皇宮,關閉宮門,封鎖消息,并與一些奸臣施展陰謀,奪取了皇

44、位,這就是臭名昭著的隋煬帝。第五節 概念的定義 一、什么是定義 定義是揭示概念內涵的邏輯方法。內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特有用性,任何一個概念都有內涵,而概念的語言形式是語詞,所以,概念的內涵是隱含在概念中的。定義就是要把隱含的內涵用精練又通俗易懂的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如: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的,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 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來具體反映生活、表達作者的一定思想感情的社會意識形態。 和就是兩個定義,例揭示了“法律”的特有屬性即內涵,而例則揭示了“藝術”的特有屬性即內涵。 二、定義的結構從邏輯結構上看,定義由被定義項、定義項和定義聯項三部分構成。 被定義項

45、是定義中需要明確其內涵的概念。如例中的“法律”和例中的“藝術”都是被定義項。被定義項可用Ds表示。定義項是用來揭示被定義項內涵的概念。如例中的“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的、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和例中的“通過塑造形象來具體反映生活、表達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社會意識形態”都是定義項。定義項可用DP表示。定義聯項是表示“被定義項和定義項之間的聯系的概念。如例和例的“是”都是定義聯項。定義聯項一般有“是”“就是”“即”“指”等等形式。定義的邏輯結構可用公式表示為:Ds就是DP。三、定義的方法被定義項+定義聯項+定義項被定義概念=鄰近的屬+種差四定義的種類 定義主要有真實定義和語詞

46、定義兩種類型。 (1)真實定義。真實定義又叫種差加屬定義,它是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特有屬性的定義,因而是嚴格的邏輯意義上的定義,也是邏輯學主要研究的定義。這種定義之所以又叫種差加屬定義,是因為這種定義的定義項是由屬和種差兩部分構成的。如定義“刑法是以刑罰的方法同犯罪做斗爭的法律”,其定義項就是以種差“以刑罰的方法同犯罪做斗爭”和屬“法律”兩部分構成的,所以這是一個真實定義即屬加種差定義。這種方法可用公式表示: 被定義項種差+鄰近屬概念 對概念進行真實定義時,具體方法或步驟是: 第一,找出被定義項的比較鄰近的屬概念來。找出了被定義項的屬概念就知道了被定義項所反映的對象是哪一種類的對象。第二,找

47、出被定義項的種差。所謂種差就是被定義項與其他同屬同級的種概念之間的差別。找出被定義項的種差就是把被定義項所反映的對象與其他同屬同級的種概念所反映的對象進行比較,找出只有該對象有而其他對象都沒有的特有屬性。第三,構造定義項,即把種差作為定語加在屬概念前面。 第四,用定義聯項把被定義項和定義項連接起來。至此一個真實定義就完成了 1、性質定義2、發生定義3、關系定義4、功能定義屬+種差下定義的局限性:對最大類概念和單獨概念不適用。單獨概念=屬概念+個體差例珠穆朗瑪峰最大類概念=全部種概念-全部種差例物質 (2)語詞定義。語詞定義是明確語詞表達什么概念的形式定義。這種定義與真實定義有本質的區別,真實定

48、義要揭示對象的特有屬性,而語詞定義只是明確一個語詞表達什么概念,并沒有揭示對象的特有屬性,但形式上像定義,所以這是一種形式定義或類似定義的定義。語詞定義有兩種類型:說明的語詞定義和規定的語詞定義。 說明的語詞定義是對一個語詞的既定詞義進行說明或解釋,而且常用于簡稱、外語譯詞等的說明或解釋。如“家電就是家用電器”,“夾克就是短上衣”都是說明的語詞定義。 規定的語詞定義是對一個新語詞規定一個確定的詞意或對一個舊語詞規定一個新的詞義。如“信息高速公路指計算機互聯網絡”,“走后門指搞不正之風”都是規定的語詞定義。 五定義的規則 要給概念作出一個正確的真實定義除必須要具備相關的具體知識之外,還必須遵守:

49、定義的規則。定義的規則主要有: (1)定義必須相應相稱。所謂相應相稱就是定義項的外延和被定義項的外延是全同關系。具有全同關系的概念反映的是同一對象,定義實際上就是要換一個更具體明了的概念說明被定義項反映的對象,如果兩者不能保持全同關系,就會導致定義項說明的并不是被定義項。違反這條規則必然會出現“定義過窄”或“定義過寬”的邏輯錯誤。 定義過窄的錯誤是定義項的外延小于被定義頂的外延。如“邏輯學是研究推理的科學”就有定義過窄的邏輯錯誤。定義過寬的錯誤是定義項的外延大于被定義項的外延。如“邏輯學是關于思維的科學”就有定義過寬的邏輯錯誤。(2)定義項中不得直接或間接包含被定義項。定義項是用來說明被定義項

50、的內涵的,如果定義項中包含了被定義項,就成了用被定義項去說明被定義項,實際上什么也沒有說明。違反這條規則必然會犯“同語反復”或“循環定義”的邏輯錯誤。 同語反復的錯誤是定義項中直接包含了被定義項。如“罪犯就是犯了罪的人”就有同語反復的邏輯錯誤。 循環定義的錯誤是定義項中間接地包含了被定義項,即定義項中的某個部分又需要被定義項來說明。如“太陽就是白晝升起的星球”就有循環定義的邏輯錯誤。 (3)定義必須清楚確切。清楚確切就是要求用語既通俗又科學規范,不得有含混的難懂的或比喻的用語。違反這條規則必然犯“定義含混”或“定義比喻”的邏輯錯誤。定義含混的錯誤是定義中用語含混不清或晦澀難懂。如“癢是難以形容

51、的莫名其妙的感覺”就有定義含混的邏輯錯誤。定義比喻的錯誤是定義中用比喻的語言說明被定義項,沒有能夠真正揭示被定義項的內涵。如“青年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就有定義比喻的邏輯錯誤。不能用否定的語詞表達案例:什么是新聞?一天,新聞系主任給剛入學的新生講授“新聞學概論”。首先,他向同學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什么是新聞?”在新聞系主任看來,弄清這個問題對于大家今后從事新聞工作意義重大。同學們紛紛舉手,要求發言。A同學說:“新聞就是關于東南西北各地所發生事情的報道。因為在英語中,新聞是用news來表達的,而news是由north(北)east(東)west(西)south(南)4個詞取其第一個字母縮寫而成

52、的。“B同學說:“我認為,新聞就是關于離奇、非同一般的、出乎意料的事件的報道。因為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C同學說:“新聞就是關于多數人感到興趣而帶有刺激性的事件的報道。例如阿富汗戰爭、9.11事件、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暴力沖突等等,就是新聞。”D同學說:“新聞,顧名思義,就是新近的聽聞,或者是聽到的新鮮事。”E同學馬上接著說:“對呀!新聞新聞,關鍵在于一個新字嘛,所以,新聞不是過去發生事情的報道。因為新聞不同于歷史。關于過去發生的事情的報道,不是新聞,而是歷史。”F同學說:“你們的說法太抽象,依我之見,新聞就是傳播筒、開心果。因為新聞能把各地的新鮮事傳播開來,讓大家開心。”同學們七嘴八

53、舌,莫衷一是。最后,新聞系主任總結說:“大家的發言很好,每一個同學都對新聞下了一個定義,也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什么是新聞呢?我認為,新聞就是報社、電臺、電視臺等媒體機構對新發生的政治事件或社會事件所作的報道。“ 案例分析: 給一個概念下定義,必須要遵守定義規則。定義規則主要有4條:1、定義項與被定義項的外廷必須相等;2、定義項不得直接或間接地包括被定義項;3、定義不能用隱喻;4、定義不應當是否定的。根據這些規則來分析,A同學的定義不符合規則1,犯了”定義過寬“的邏輯錯誤;B同學和C同學同樣不符合規則1,犯了”定義過窄“的邏輯錯誤;D同學的定義不符合規則2,犯了“循環定義”的

54、錯誤;E同學的定義不符合規則4,用了否定的形式;F同學的定義不符合規則3,用了隱喻。第六節 概念的劃分 一什么是劃分 劃分是揭示普遍概念全部外延的邏輯方法。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對象作為一個類所具體包含的分子,所以,揭示普遍概念的全部外延就是把一個屬概念的外延分為若干種概念。如:法律有國際法和國內法;文學作品有詩歌、小說、散文、劇本。和就是兩個劃分,例通過“國際法和國內法”這兩個種概念說明了“法律”這個屬概念的外延所包含的分子,而例則通過“詩歌、小說、散文、劇本”這四個種概念說明了“文學作品”這一屬概念的外延所包含的分子。 二、劃分的結構從邏輯結構上看,劃分由母項、子項和劃分的標準三個部分構成。劃

55、分的母項是被劃分的概念,即需要揭示其外延的概念,如例中的“法律”和例中的“文學作品”都是母項。劃分的子項是從母項中劃分地來的概念,即用來表示母項外延的概念,它至少有兩個,如例中的“國際法和國內法”與例中的“詩歌、小說、散文、劇本”都是子項。劃分的標準或劃分的依據,它是對象具有的某個或某些屬性。如例的標準是否由本國單獨制定,而例中的劃分標準則是不同文學體裁的特點。任何劃分都必須有標準,標準不一樣對同一個概念的劃分就會不一樣。如將法律所規定的內容作標準而不是將是否由本國制定作為標準,“法律又可以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在一個劃分中,劃分的標準可以明確的表達出來,可以隱含不表達出來。 三劃分的方法或種

56、類 劃分有哪些類型要看以什么為標準而定,邏輯學通常以兩個不同的標準對劃分進行分類。 (1)以劃分的子項層次的多少為標準,劃分有次劃分和連續劃分。一次劃分就是子項層次只有一個層次的劃分,它依據標準對母項一次劃分完畢,如例和例都是次劃分。連續劃分是子項層次至少有兩個層次的劃分,這種劃分是劃分出一個層次的子項后又以其中的子項作母項劃分出又一個層次的項,直到滿足需要為止。如“文學作品有詩歌、小說、散文、劇本;小說又有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這就是一個連續劃分。 (2)以一個子項層次中子項個數多少為標準,劃分有兩分法劃分和多分法劃分。兩分法劃分是將屬概念分為兩個具有矛盾關系的種概念的劃分

57、,它的子項層次中只有兩個子項,如例就是個兩分法劃分。注意,兩分法劃分可以把屬概念分為兩個正負概念,也可以分為兩個正概念形式的種概念,關鍵的是兩個子項之間具有矛盾關系而不是正負形式。多分法劃分是將屬概念分為至少三個種概念的劃分,它的子項層次今至少有三個子項如例就是一個多分法劃分。另外,對于一個連續劃分來說,因為它包含有至少兩個層次的子項,所以就有可能既有兩分法劃分又有多分法劃分。四劃分的規則 要對一個普遍概念進行正確的劃分,除了要有相關的具體知識之外,還必須遵守劃分的規則。劃分的規則主要有: (1)劃分必須相稱。所謂相稱就是子項外延之和正好等于母項的外延。之所以要求相稱就是因為劃分的目的是要明確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即究竟包括了哪些具體對象或分子,顯然劃分不相稱是達不到這一目的的。違反這條規則必然犯“劃分不全”或“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