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十四章 補虛藥 概 述【含義】 凡能補虛扶弱,糾正人體氣血陰陽虛衰的病理偏向,以治療虛證為主的藥物,稱為補虛藥。【藥性特點】 多具有甘味。【功效】 補虛(補虛扶弱):扶助正氣,補益精微。 扶正祛邪【適應證】 虛弱證 主治人體正氣虛弱、精微物質虧耗引起的精神萎靡,體倦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黃、心悸氣短、脈象虛弱等。 虛實夾雜證 概 述【功效、適應證及分類】概 述甘補補氣血陰陽不足扶正祛邪預防保健,抗老延年氣虛證血虛證陰虛證陽虛證分類補氣藥補血藥補陰藥補陽藥甘補【配伍應用】因證選藥,根據氣虛、陽虛、血虛與陰虛的證候不同,選擇相應的對證藥物。根據氣血陰陽的相互關系,將兩類或兩類以上的補虛藥配伍使用。
2、與其他多類藥物配伍以扶正祛邪,或與容易損傷正氣的藥物配伍應用以保護正氣,預護其虛。補氣藥+補陽藥補氣藥+補血藥補氣藥+補陰藥補血藥+補陰藥補陰藥+補陽藥氣虛可發展為陽虛陽虛者其氣必虛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能生津津能載氣血虛可致陰虛 陰虧可致血虛陰陽互根互用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概 述【使用注意】1.無虛勿補。 誤用補虛藥有“誤補益疾”之弊。2.對證選藥。 分氣血,別陰陽,辨臟腑,明寒熱。3.處理好祛邪與扶正的關系。 避免閉門留寇。4.顧護脾胃、整體調節。 補氣輔以行氣,或除濕、化痰;補血輔以行血。5.注意服法用法及劑型。 久煎;宜采用蜜丸、煎膏(膏滋)、口服液等。概 述第一節
3、 補氣藥【含義】 凡能補益臟氣,糾正人體臟氣虛衰的病理偏向,治療氣虛證為主的藥物,稱為補氣藥。【藥性特點】性味以甘溫或甘平為主;少數兼具苦、寒。主歸脾、肺經;兼歸心、腎經。【功效】補氣 補脾氣、補肺氣、補心氣、補腎氣、補元氣脾為化源肺主一身之氣補氣藥概述【適應證】氣虛證脾氣虛癥見食欲不振,脘腹虛脹,大便溏薄,體倦神疲,面色萎黃,消瘦或一身虛浮,甚或臟器下垂,血失統攝等。肺氣虛癥見氣少不足以息,動則益甚,咳嗽無力,聲音低怯,甚或喘促,體倦神疲,易出虛汗等。心氣虛癥見心悸怔忡,失眠多夢,胸悶氣短,活動后加劇等。腎氣虛癥見腰膝酸軟,尿頻遺尿,遺精滑精,帶下量多,胎動易滑等。元氣虛輕者表現為某些臟氣虛
4、;元氣虛極欲脫,可見氣息短促,脈微欲絕。 補氣藥概述【配伍應用】脾氣虛消食藥;化濕、燥濕、利水滲濕藥;升陽舉陷之藥;澀腸止瀉藥;止血藥。肺氣虛化痰、止咳、平喘藥;固表止汗藥。心氣虛安神藥。腎氣虛溫里藥;補陽藥;補陰藥;固澀藥。元氣虛補益相關臟腑之氣的藥。氣虛兼陽虛、血虛、陰虛補陽藥;溫里藥;補血藥;補陰藥。用于扶正祛邪解表藥;清熱藥;瀉下藥。 補氣藥概述【使用注意】 部分補氣藥味甘壅中,礙氣助濕,對濕盛中滿者應慎用,必要時應輔以理氣除濕之藥。補氣藥概述人 參 神農本草經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人參 根【產地】主產于吉林、遼寧、黑龍江。以吉林撫松縣產量最大,質量最好,稱吉林參。野生者名“山參”;栽
5、培者稱“園參”。補氣藥【采制】 園參一般應栽培67年后收獲。鮮參洗凈后干燥者稱“生曬參”;蒸制后干燥者稱“紅參”;加工斷下的細根稱“參須”。山參經曬干稱“生曬山參”。切片或粉碎用。【處方名】人參、野山參、老山參、生曬參、紅參、白參、糖參、別直參、朝鮮參、高麗參、參須、生曬參須、紅參須、吉林參。人 參補氣藥產地: 上黨人參 東北人參(吉林人參,長白山人參) 韓國參(百濟參、高麗參) 東洋人參加工方法:生曬參 紅參 糖參生長環境: 野山參 園參 移山參藥用部位:全須參 直須參 彎須參人 參補氣藥【藥性】甘、微苦,微溫。歸肺、脾、心、腎經。【功效】大補元氣 復脈固脫 補脾益肺 生津養血 安神益智 味
6、甘微苦,性平偏溫,其功重在大補元氣,以壯生命之本,進而固脫、益損、止渴、安神。故一切虛證,陰陽氣血諸不足均可應用,為虛勞內傷第一要藥。人 參補氣藥【應用】 一.元氣虛極欲脫證(體虛欲脫,脈微肢冷)。(大補元氣) 1.單用(氣脫)休克 2.亡陽:參附湯 3.血脫+當歸:發揮間接的固澀作用,防止進一步丟失 4.亡陰:+麥冬、五味子 人 參補氣藥二、肺脾心腎氣虛證。(補肺、脾、心、腎之氣) 補肺、脾之氣作用強,為治肺脾氣虛的要藥。 1.肺氣虛證。 2.脾氣虛證。是補脾氣之要藥。 (1)一般脾虛(2)脾虛升舉無力:臟器下垂(3)脾虛不能運化水濕:脾虛夾濕(4)脾不統血:出血證(5)脾不生血:血虛證 3
7、.心氣虛證(1)治心氣虛,心悸怔忡,胸悶氣短,脈虛等,配伍其他養心安神藥。(2)補心脾之氣,又安神益智,治心脾氣虛所致失眠、健忘、記憶力減退等,常與其他補脾氣安神藥物同用。 4.腎氣虛證 腎不納氣之虛喘 腎氣不足之陽痿 腎精虧虛證人 參補氣藥三、熱病津傷口渴及消渴證 (生津止渴) 1.氣陰衰微之證:汗出口渴、倦怠乏力生脈散 2.熱病氣陰兩傷兼身熱、口渴、汗出+人參白虎湯 3.消渴病+玄參、麥冬、熟地人 參補氣藥 4.安神益智心氣虛心血虛對兒童智力發育遲緩者有促進作用消除疲勞延緩中老年人記憶力減退人 參補氣藥 益智寧心安神心悸失眠健忘心神不寧【用法用量】 煎服,310g;虛脫可用1530g。 宜
8、文火另煎分次兌服。 野山參研末吞服,每次2g,日服2次【使用注意】1、不宜與藜蘆同用(十八反)。2、不宜同時吃蘿卜(降低藥效),但是服用人參過量,可以使用蘿卜解毒。3、不能喝茶,即不能與中樞興奮作用藥物同用,如含有咖啡因的藥物,容易中毒。4、高血壓病人,分證使用,肝陽上亢者,不宜使用。5、有抗利尿作用,濕滯水腫,腎功能不全者不用。6、失眠實證、熱證要慎用,只對虛證有效。人 參補氣藥人參濫用綜合征注:人參不宜過大劑量或長期服用。國內有成人內服40g人參煎劑致死的報道。長期(1月2 年)服用人參,可能導致“人參濫用綜合征(10%),主要表現為血壓升高,咽喉刺激感,欣快感,煩躁,體溫升高,皮疹,出血
9、,晨瀉,水腫,少數人表現為性情抑郁 西洋參 神農本草經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西洋參 根【產地】 主產于美國、加拿大。我國北京、吉林、遼寧等地亦有栽培。又名“洋參”、“花旗參”補氣藥西洋參1.力量較人參弱;2.兼能清火養陰生津肺:補肺氣、養肺陰、 清肺熱心:補心氣、養心陰腎:補腎氣、益腎陰一、補益元氣氣陰兩脫證二、補氣養陰三、清火生津氣陰兩虛證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功效與應用:【性味歸經】甘、微苦,涼。歸肺、心、腎經。西洋參黨 參 增訂本草備要 【來源】為桔梗科植物黨參、素花黨參或川黨參 根。【產地】主產于山西、陜西、甘肅。補氣藥【采制】秋季采挖洗凈,曬干,切厚片,生用。【處方名】黨參、潞黨參、臺黨
10、、臺參、野臺黨、西黨、獅頭黨、上黨參。黨 參補氣藥【藥性】甘,平。歸脾、肺經。【功效】鍵脾益肺,養血,生津。【應用】 1.脾肺氣虛證。 功似人參而力較弱,常代替人參以治脾肺氣虛輕證。 2.氣血兩虛證。 補氣兼補血,常用于氣虛不能生血,或血虛無以化氣之證。 3.氣津兩傷證。 有補氣生津作用,適用于氣津兩傷的輕證。 此外,亦用于邪實正虛之證。【用法用量】 煎服,930g。【使用注意】 據藥典記載,本品不宜與藜蘆同用。 黨 參補氣藥太子參中國藥用植物志 【來源】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 塊根【產地】主產于江蘇、安徽、山東等省。補氣藥人參黨參西洋參太子參 補益脾肺,益氣生津:脾肺氣虛,津傷口渴補氣力強,大補
11、元氣,兼安神益智力緩效弱兼補血,可代人參用益脾肺補氣陰性寒力強,氣陰兩傷重證、火盛者宜用性平力弱,氣陰不足輕證、火不盛及小兒童宜用人參、黨參、西洋參、太子參黃 芪神農本草經 【來源】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 根【產地】主產于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補氣藥【采制】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根頭,曬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處方名】黃芪、綿黃芪、綿芪、口芪、北芪、正北芪、黃耆、生黃芪、炙黃芪。黃 芪補氣藥【藥性】甘,微溫。歸脾、肺經。【功效】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 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應用】一、補氣1.升陽中氣下陷臟器下垂補中益氣湯2.攝血氣虛出血:便血、崩漏3.生
12、血氣血所致血虛證,類似黨參+當歸、熟地4.行滯氣虛血滯、半身不遂、肢體麻木黃 芪補氣藥二、扶正祛邪1.固表止汗(補肺氣固表)氣虛汗出/自汗、盜汗(+養陰藥)2.利水消腫:補氣促進水液代謝而退腫 脾虛水腫(面目浮腫)、小便不利 降壓高血壓、中風后遺癥3.托毒生肌:氣血不足瘡瘍久不破潰/潰后不愈(瘡瘍后期)黃 芪補氣藥【用法用量】 煎服,930g。大劑量可用3060g。 蜜炙可增強其補中益氣作用黃 芪補氣藥白 術 神農本草經 【來源】為菊科植物白術 根莖【產地】主產于浙江、湖北、湖南等地。補氣藥【采制】以浙江于潛產者最佳,稱為“于術”。冬季采收,烘干或曬干,除去須根,切厚片,生用或土炒、麩炒用。【
13、處方名】白術、于白術、于術、冬白術、生白術、漂白術、土白術、麩炒白術、焦白術。白 術補氣藥【藥性】甘、苦,溫。歸脾、胃經。【功效】健脾益氣 燥濕利水 止汗 安胎 一、補氣健脾脾氣虛證 補脾胃之要藥,凡脾虛之癥配伍后均可使用。 對腸道有雙向調節作用 (大劑量)增強腸蠕動便秘 (小劑量)減弱腸蠕動腹瀉千金良方單用白術,制成膏劑,治療脾胃氣虛證。如與大補元氣的人參合用,療效更加。白 術補氣藥脾臟補氣健脾第一要藥二、燥濕利水 脾氣虛水濕內停之證 長于補脾氣,又兼燥濕利水,用治脾虛兼水濕內生所致水腫、小便不利、痰飲、帶下量多三、固表止汗氣虛自汗四、安胎脾虛胎動不安 胎萎不長 妊娠惡阻 妊娠水腫 白 術補
14、氣藥補脾益衛固表止汗,作用較黃芪弱【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大劑量可用至3060g。 炒用可增強補氣健脾止瀉作用。燥濕利水宜生用,補氣健脾宜炒用,而健脾止泄宜炒焦用。【使用注意】 性偏溫燥,熱病傷津及陰虛燥渴者不宜。白 術補氣藥山 藥 神農本草經【來源】為薯蕷科植物薯蕷 根莖【產地】主產于河南省,湖南、江南等地亦產。習慣認為河南(懷慶府)所產者品質最佳,故有“懷山藥”之稱。補氣藥【藥性】甘,平。歸肺、脾、腎經。【功效】補脾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特點:補脾、肺、腎之氣,益脾、肺、腎之陰 1.氣陰雙補 2.肺脾腎兼治 3.略兼澀性補氣藥此外,還具有兩個特點:1.性平,力緩,藥食兩用。劑量大6
15、0g2.富含營養成分的補氣藥,既能增強功能,又能補充物質。營養調補佳品,可長期服用。山 藥山藥【應用】一、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脾氣、脾陰虛均可二、肺虛咳喘肺氣、肺陰虛并宜三、腎虛不固腎陰、腎氣虛止帶下、遺精、遺尿尿頻四、虛熱消渴氣陰雙補【用法用量】1030克。生山藥補陰力強,麩米 健脾益氣力強,土炒補脾止瀉力強補氣藥甘 草 神農本草經【來源】為豆科植物甘草、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 根及根莖【產地】主產于內蒙古、新疆、甘肅等地。補氣藥【采制】春、秋采挖,以秋采者為佳。除去須根,曬干,要厚片,生用或蜜炙用。【處方名】甘草、粉甘草、生甘草、炙甘草、甘草梢、國老。甘 草補氣藥【藥性】甘,平。歸心、肺、脾、
16、胃經。 【功效】補脾益氣 清熱解毒 祛痰止咳 緩急止痛 調和諸藥【應用】一、益氣主要補益心、脾兩臟1.補益心氣心氣不足之心悸,結代脈(蜜炙)2.補脾氣補脾氣作用緩和,為輔助藥,蜜炙后補脾益氣作用增強。二、祛痰止咳平喘 多種咳喘證三、緩急止痛 脘腹以及四肢攣急疼痛甘 草補氣藥炙用用量較大,30g四、清熱解毒1.生用。2.適應證:熱毒瘡瘍、咽喉腫痛。3.解毒作用:本品長于解毒,應用極廣,對多種有毒物質都表現出解毒作用,單用或與相應解毒藥物配伍,用于藥物、食物中毒,汞化合物、鉛丹、西藥鏈霉素等。五、調和藥性 1.能解毒,降低有毒物質的毒性 2.緩解某些藥物峻猛之性 3.矯味:甘草的甜味可以糾正藥物的
17、滋味補氣藥甘 草六、作為輔料 甘草還常煎汁作為輔料,炮制其它藥物,有緩和藥性,減低毒性的作用。【用法用量】:煎服,210g。【使用注意】:1.不宜與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2.濕盛中滿者慎用。3.水腫者不宜。4.不可大劑量久服。補氣藥甘 草甘草在臨床中常用的原因: 1.甘草本身有多方面的功效。 2.促進某些藥物的溶解,提高療效。 3.對某些藥物具有增效的作用。 4.降低某些藥物的毒性。補氣藥甘 草大棗(附表)藥材來源:鼠李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棗的成熟果實性味歸經:甘,溫。歸脾、胃、心經。一、補中益氣:脾氣虛證二、養血安神: 1.血虛證 2.心神不寧證1.作用緩和,多為輔助性藥物2.適宜于
18、脾氣虛兼有營養不良者3.可作食療藥物功效與應用:三、緩和藥性:使用注意: 濕盛中滿者慎用。用法用量: 煎服,615g。緩解毒烈藥物毒烈之性,保護胃氣主要用于甘草不能配伍的藥物(十棗湯P272)蜂 蜜(無)藥材來源:蜜蜂科昆蟲中華蜜蜂或意大利蜜蜂所釀 蜜性味歸經:甘,平。歸肺、脾、大腸經。一、補中(肺脾)二、潤燥脾氣虛證肺氣虛證常作為賦型劑或輔料(四君子蜜丸劑)多作炮制的輔料(蜜炙黃芪)功效與應用:腸燥便秘證肺虛燥咳肺大腸三、緩急止痛 脾胃虛弱的脘腹疼痛四、解毒:2.解癰毒 (解毒去腐,生肌斂瘡)1.解藥毒:附子、烏頭之毒同煎,降低的毒性解附子、烏頭中毒的輕證使用注意: 1. 濕盛中滿者、要慎用
19、 2.便溏、泄瀉者要慎用。用法用量:煎服或沖服,1520g。 潤腸通便可以制成栓劑; 治療瘡癰一般是適量外用。 在補氣藥中,所有的藥物都能補脾氣; 絕大部分藥物能補肺氣,其中不補肺氣的藥物有3味藥,分別是白術、甘草、大棗; 少數藥物補心氣,有人參、西洋參、甘草;補腎氣的藥物為人參、西洋參、山藥。補氣藥小結:第二節 補陽藥補陽藥概述【含義】凡能補助人體陽氣,以治療各種陽虛病證為主的藥物,稱為補陽藥。【藥性特點】 味多甘辛咸,藥性多溫熱,主入腎經。【功效】 溫補陽氣咸以補腎,辛甘化陽,能補助一身之元陽,腎陽之虛得補,其他臟腑得以溫煦,從而消除或改善全身陽虛諸證。【適應證】陽虛證腎陽不足,畏寒肢冷,
20、腰膝酸軟,性欲淡漠,陽痿早泄,精寒不育或宮冷不孕,尿頻遺尿;脾腎陽虛,脘腹冷痛或陽虛水泛之水腫;肝腎不足,精血虧虛之眩暈耳鳴,須發早白,筋骨痿軟或小兒發育不良,囟門不合,齒遲行遲;肺腎兩虛,腎不納氣之虛喘以及腎陽虧虛,下元虛冷,崩漏帶下等證。補陽藥概述【配伍應用】助心陽、溫脾陽,多配伍溫里藥;兼見氣虛,多配伍補脾益肺之品;精血虧虛者,多與養陰補血益精藥配伍,使“陽得陰助,生化無窮”。【使用注意】 補陽藥性多燥烈,易助火傷陰,陰虛火旺者忌用。補陽藥概述鹿 茸 神農本草經 【來源】為脊椎動物鹿科梅花鹿或馬鹿等雄鹿頭上尚未骨化而帶茸毛的幼角【產地】主產于吉林、黑龍江、遼寧、內蒙、新疆、青海等地。其它
21、地區也有人工飼養。補陽藥【采制】夏秋兩季雄鹿長出的新角尚未骨化時,將角鋸下或用刀砍下,用時燎去毛,切片后陰干或烘干入藥。【處方名】鹿茸鹿 茸補陽藥【藥性】 甘、咸,溫。歸腎、肝經。【功效】 補腎陽 益精血 強筋骨 調沖任 托瘡毒原因:1.含有雌激素和雄激素,在補腎陽促進功能和益精血提供物質基礎方面發揮作用。2.促進血液的生成。【應用】:1.腎陽虛衰(腎精虧損)生殖功能低下 男性:早泄、遺精、不育、陽痿 女性:不孕鹿 茸補陽藥2.腎陽不足筋骨不健發育遲緩(多為小兒的五遲五軟),病程不宜過長,否則效不佳3.一般的腎陽虛衰證:腰膝酸軟,小便清長、形寒肢冷。4.補腎陽固沖任婦科的崩漏、帶下(腎陽虛型)
22、手足心冷、小腹冷痛、性激素水平低下5.陰疽內陷:瘡瘍潰后不斂,發揮補陽、益精血的作用(溫補內托)鹿 茸補陽藥【用法用量】 研末吞服,或入丸、散。【使用注意】服用本品宜從小量開始,緩緩增加,不可驟用大量,以免陽升風動,頭暈目赤,或傷陰動血。凡發熱者均當忌服。鹿 茸補陽藥紫河車 本草拾遺【來源】為健康產婦的胎盤。【采制】將取得的新鮮胎盤,割開血管,用清水反復洗凈,蒸或置沸水中略煮后,烘干,研粉用。亦可鮮用。【處方名】紫河車、人胞、胎盤、胎盤粉、河車粉。補陽藥【藥性】甘、咸,溫。歸肺、肝、腎經。【功效】溫腎補精,養血益氣。 (補腎陽、益腎精、補肺脾氣、補血)說明:1.提取的免疫球蛋白,能提高人體抵抗
23、力 2.小兒服用導致性早熟 3.作用:補氣(陽)、補精、養血【應用】: 1.補腎陽腎陽虛衰證(1)子宮發育不良早期治療28歲(2)能促進性功能陽痿(3)一般的腎陽虛證 2.益腎精精血虧虛 3.補肺脾氣肺腎氣虛虛喘 4.補血(氣)氣血虧虛證:消瘦、結核、產后乳少紫河車補陽藥【用法用量】 研末裝膠囊服,23g,也可入丸、散。 如用鮮胎盤,每次半個至一個,水煮服食。【使用注意】 陰虛火旺不宜單獨應用。紫河車補陽藥淫羊藿神農本草經【來源】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和箭葉淫羊藿或柔毛淫羊藿等 全草【產地】主產于陜西、遼寧、山西、湖北、四川等地。補陽藥【采制】夏秋莖葉茂盛時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曬干,切碎。生用或以
24、羊脂油炙用。【處方名】淫羊藿、仙靈脾。淫羊藿補陽藥【藥性】辛、甘,溫。歸腎、肝經。【功效】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應用】一、補腎陽(溫腎壯陽)腎陽虛證(1)長于補腎壯陽,尤宜于腎陽虛,生殖機能低下,是治療陽痿宮冷的要藥。(2)也可用于腎虛膀胱約束無力所致遺尿、尿頻單用有效,也可泡酒服,或與其他補腎陽藥同用。淫羊藿補陽藥二、祛風濕,強筋骨風濕痹證特點:主要用治風濕痹證日久,肝腎不足,筋骨不健,肢體麻木等 【用法用量】 煎服,610g。或入丸、散、酒劑。【使用注意】 陰虛火旺者忌用。淫羊藿補陽藥巴戟天 神農本草經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 根【產地】主產于廣東、廣西、福建、江西,四川等地。補陽
25、藥【采制】全年均可采挖。去須根略曬,壓扁曬干。用時潤透或蒸過,除去木質心,切片或鹽水炒用。【處方名】巴戟天、鹽巴戟、制巴戟。巴戟天補陽藥【藥性】辛、甘,微溫。歸腎、肝經。【功效】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 與淫羊藿相比較:略兼益精血作用。巴戟天補陽藥杜 仲神農本草經【來源】為杜仲科植物杜仲 樹皮【產地】主產于四川、云南、貴州、湖北等地。補陽藥【采制】46月采收,去粗皮堆置“發汗” 至內皮呈紫褐色,曬干。生用或鹽水炒用。【處方名】杜仲、炒杜仲。杜 仲補陽藥1.補肝腎 強筋骨(治腰痛)腎虛腰痛:單味煮羊腰食用或配補骨脂、胡桃肉等風濕腰痛:配獨活、桑寄生等,獨活寄生湯外傷腰痛:配當歸、川芎等婦女經期腰
26、痛:配鹿茸、山茱萸、菟絲子等腰肌纖維炎、勞損、腰扭傷:配焦白術為末,總有效率94。“腰膝止痛非杜仲不除!”故為治腰痛要藥。功效及應用2.安胎治肝腎虧虛,胎動不安習慣性墮胎:單用,或配桑寄生、阿膠、續斷、菟絲子。本品有可靠的降血壓效果,單用有效,緩解癥狀尤佳。應 用續 斷神農本草經【來源】為川續斷科植物川續斷 根【產地】主產于四川、湖北、湖南、貴州等地。云南、陜西等地亦產。以四川、湖北產的質量較佳。野生栽培均有。補陽藥【采制】秋季采挖,除去根頭及須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發汗”后再烘干,切片用。【處方名】續斷、川續斷、川斷。續 斷補陽藥相同點:1.補腎陽、強筋骨、止痛 主要用于: (1)腎虛筋骨
27、不健的腰膝酸痛、下肢痿軟 (2)通過配伍可用于多種腎虛所致的癥候,但作為輔助藥。2.安胎:腎虛沖任不固的胎動不安、胎漏。續斷:兼能活血通絡、續骨、止痛,傷科要藥 外傷性跌撲損傷,骨折 外傷腫痛活血消腫止痛 腎虛習慣性關節脫位杜仲、續斷補陽藥肉蓯蓉 神農本草經 【來源】為列當科植物肉蓯蓉的帶鱗葉 肉質莖【產地】主產于內蒙古、甘肅、新疆、青海等地。補陽藥補骨脂藥性論 【來源】為豆科植物補骨脂 成熟果實【產地】主產于陜西、河南、山西、江西、安徽、廣東、四川、云南等地。栽培或野生,以河南、四川等地較多。補陽藥【采制】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生用,炒或鹽水炒用。【處方名】補骨脂、破故紙、黑故子、懷故子
28、。補骨脂補陽藥【藥性】 苦、辛,溫。歸腎、脾經。【功效】 補腎助陽 納氣平喘 溫脾止瀉;外用消風祛斑 1.補腎助陽 (1)提高陽氣溫煦功能一般的腎陽不足證。(2)提高性功能性功能低下(+鹿茸、淫羊藿、巴戟天) 2.固精縮尿腎陽虛的夜尿頻多 精關不固遺精、滑精3.納氣平喘 腎陽虛的虛喘證4.溫脾止瀉(+補腎陽)脾腎陽虛的五更泄(功能性)5.外用白癜風浸酒外搽補骨脂補陽藥【用法用量】 煎服,610g。【使用注意】 性質溫燥,能傷陰助火,故陰虛火旺及大便秘結者忌服。補骨脂補陽藥益智仁 本草拾遺 【來源】為姜科植物益智 成熟果實【產地】主產于廣東、廣西、云南、福建等地。補陽藥菟絲子神農本草經 【來源】
29、為旋花科植物菟絲子或大菟絲子 成熟種子。【產地】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補陽藥【采制】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地上部分,曬干,打下種子。生用,或煮熟搗爛作餅用。【處方名】菟絲子。菟絲子補陽藥【藥性】辛、甘,平。歸腎、肝、脾經。【功效】補益肝腎 固精縮尿 安胎 明目 止瀉;外用祛風消斑1.既補腎陽,又益腎精平補之品廣泛用于腎陽不足、腎精虧虛的多種癥候。(1)一般的腎陽虛證(2)腎陽不足,筋骨不健(3)補腎補腦(增智、健忘)2.既能補腎,又能固澀 (固精、縮尿、止帶、止瀉)3.明目目疾肝腎不足的目暗、目昏4.安胎胎動不安 (腎虛沖任不固之胎動不安) 常用的安胎之品5.消斑白癜風 【用法用量】:煎服,61
30、2g。因其質地堅硬,難于粉碎,宜炒或鹽制后用,便于有效成分溶出,提高臨床療效。菟絲子補陽藥沙苑子本草衍義 【來源】為豆科植物扁莖黃芪的 成熟種子【產地】主產內蒙古和東北、西北地區。補陽藥蛤 蚧雷公炮炙論【來源】為脊椎動物壁虎科動物蛤蚧除去內臟的干燥體。【產地】主產于廣西,廣東、云南等省亦產。補陽藥冬蟲夏草 本草從新【來源】為麥角菌科植物冬蟲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生蝙蝠蛾科昆蟲綠蝙蝠蛾幼蟲的尸體的復合體。【采制】主產于四川、青海,云南、貴州,西藏、甘肅亦產。補陽藥【采制】夏至前后,在積雪尚未溶化時入山采集,挖出后,在蟲體潮濕未干時,除去外層泥土及膜皮,曬干;或黃酒噴使之軟,整理平直,微火烘干。生用。
31、【處方名】冬蟲夏草、冬蟲草、蟲草。冬蟲夏草補陽藥【藥性】 甘,平。歸肺、腎經。【功效】 補腎益肺,止血化痰。1.補腎陽(壯陽)腎陽虛生殖功能低下,配伍淫羊藿、鹿茸等2.補腎平喘(入肺經)(1)肺腎氣虛虛喘(2)肺腎氣虛兼肺陰不足肺癆咳喘 補肺氣、止血化痰 止咳平喘 抑制結核桿菌最佳用法:加熱烘干、打成粉末吞服。冬蟲夏草補陽藥【用法用量】 煎服,39g。也可入丸、散。【使用注意】 有表邪者不宜用。冬蟲夏草補陽藥 能益精血的補陽藥 鹿茸、肉蓯蓉、紫河車 壯陽,提高性功能,治療腎陽虛衰的生殖(性)功能低下為主要作用的 鹿茸、淫羊藿、巴戟天、補骨脂 能強筋骨的 杜仲、續斷 兼能納氣的補腎陽藥 冬蟲夏草
32、、蛤蚧 兼有固澀作用的 補骨脂、菟絲子、沙苑子、益智 兼有潤腸通便作用的 肉蓯蓉、鎖陽補陽藥小結第三節 補血藥補血藥概述【含義】凡能補血,以治療血虛證為主的藥物,稱為補血藥。【藥性特點】多甘溫質潤,主入心肝血分。【功效】補血 能補肝養心或益脾,以改善血虛為主; 部分藥物兼能滋養肝腎。 【適應證】血虛證心肝血虛 癥見面色蒼白或萎黃,唇爪蒼白,眩暈耳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月經愆期,量少色淡,甚則閉經,舌淡脈細等證。補血藥概述【配伍應用】常配伍補氣藥,即所謂“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無形之氣”;兼陰虛者,可與補陰藥或兼有補陰補血作用的藥物配伍;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血虛多源于脾虛,故多配伍補益脾氣之品
33、。補血藥概述【使用注意】 補血藥多滋膩粘滯,故脾虛濕阻,氣滯食少者慎用。必要時,可配伍化濕行氣消食藥,以助運化。補血藥概述當 歸神農本草經【來源】為傘形科植物當歸 根。【產地】主產于甘肅省東南部的岷縣(秦州),產量多,質量好。其次,陜西、四川、云南、湖北等省也有栽培。補血藥【采制】秋末采挖,除盡蘆頭、須根,待水分稍行蒸發后按大小粗細分別捆成小把,用微火緩緩熏干或用硫黃煙熏,防蛀防霉切片生用,或經酒拌、酒炒用。【處方名】當歸、西當歸、秦當歸、川當歸、云當歸、油當歸、全當歸、當歸尾、酒當歸。當 歸補血藥【藥性】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補血 血虛證 活血止痛
34、 瘀血疼痛證 調經 月經不調 潤腸 腸燥便秘當 歸補血藥【應用】.血虛諸證。 甘溫質潤,長于補血,為補血之圣藥。.血虛血瘀之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為補血活血之要藥。.虛寒性腹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風寒痹痛。 辛行溫通,為活血行瘀之要藥。.血虛腸燥便秘。 補血以潤腸通便,善治血虛所致的腸燥便秘。補血藥【用法用量】 煎服,612g。酒當歸活血通經。【使用注意】 濕盛中滿、大便泄瀉者忌服。當 歸補血藥熟地黃本草拾遺【來源】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經加工炮制而成。補血藥【炮制】通常以酒、砂仁、陳皮為輔料經反復蒸曬,至內外色黑油潤,質地柔軟粘膩。切片用,或炒炭用。【處方名】熟地黃
35、、熟地、熟地炭。熟地黃補血藥【藥性】甘,微溫。歸肝、腎經。【功效】補血養陰,益精填髓。甘溫味厚,其性滋膩,善生精血,填精益髓,大滋真陰,壯水之主,為溫補精血之要藥。凡肝腎精血虧虛、真陰不足之證均為適宜。熟地黃補血藥【應用】 .血虛諸證。甘溫質潤,補陰益精以生血,為養血補虛之要藥。 .肝腎陰虛諸證。質潤入腎,善滋補腎陰,填精益髓,為補腎陰之要藥。治肝腎陰虛,腰膝酸軟,常與山藥、山茱萸等同用;治陰虛骨蒸潮熱,可與知母、黃柏、龜甲等同用;治精血虧虛須發早白,常與何首烏、牛膝、菟絲子等配伍;治療肝腎不足,筋骨萎弱, 可配龜甲、鎖陽、狗脊等。熟地黃補血藥【用法用量】 煎服,915g。【使用注意】 性質粘
36、膩,較生地黃更甚,有礙消化,凡氣滯痰多、脘腹脹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與陳皮、砂仁等同用,防止粘膩礙胃。熟地黃補血藥白 芍神農本草經【來源】為毛莨科植物芍藥 根。【產地】主產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補血藥【采制】夏秋季采挖,去凈泥土和支根,去皮,沸水浸或略煮至受熱均勻,曬干。用時潤透切片。一般生用或酒炒或清炒用。【處方名】白芍、杭白芍、京白芍、大白芍、生白芍、炒白芍、酒白芍。白 芍補血藥【藥性】苦、酸,微寒。歸肝、脾經。【功效】養血調經 斂陰止汗 柔肝止痛 平抑肝陽酸寒而潤,主入肝經,既養血斂陰以補肝體之不足,又平肝柔肝以瀉肝用之有余。善治肝陰血不足、陽氣偏亢之證。養血斂陰 血虛證、婦科
37、疾病、汗證柔肝止痛 脘腹、四肢攣急疼痛平抑肝陽 肝陽上亢證 白 芍補血藥【應用】 1.肝血虧虛,月經不調。 味酸,收斂肝陰以養血。 2.肝脾不和,胸脅脘腹疼痛,四肢攣急疼痛。 酸斂肝陰,養血柔肝而止痛。 3.肝陽上亢,頭痛眩暈。 養血斂陰、平抑肝陽。 4.自汗、盜汗 本品斂陰和營,有止汗之功。白 芍補血藥【用法用量】 煎服,615g;大劑量1530g。【使用注意】 陽衰虛寒之證不宜用。反藜蘆。 白 芍補血藥阿 膠神農本草經【來源】為馬科動物驢的皮,經漂泡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膠塊。【產地】古時以產于山東省東阿縣而得名。以山東、浙江、江蘇等地產量較多。補血藥【采制】以原膠塊用,或將膠塊打碎,用蛤粉炒或
38、蒲黃炒成阿膠珠用。【處方名】阿膠、東阿膠、驢皮膠、阿膠珠、炒阿膠、蛤粉炒阿膠、蒲黃炒阿膠。阿 膠補血藥【藥性】甘,平。歸肺、肝、腎經。【功效】補血滋陰 潤燥 止血【應用】 1.血虛證。面色萎黃,眩暈心悸,肌萎無力 為血肉有情之品,甘平質潤,為補血要藥,多用治血虛諸證,尤以治療出血而致血虛為佳。2.熱病傷陰,心煩失眠,陰虛風動,手足瘈疭。 善養陰以滋腎水。3.肺虛燥咳。 滋陰潤肺而治燥咳。4.出血證。吐、尿、便血,崩漏,胎漏 味甘質粘,為止血要藥。阿 膠補血藥【用法用量】 39g。入湯劑宜烊化兌服。潤肺宜蛤粉炒,止血宜蒲黃炒。【使用注意】 本品粘膩,有礙消化。脾胃虛弱者慎用。阿 膠補血藥何首烏日
39、華子本草【來源】為蓼科植物何首烏 塊根【產地】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出產。補血藥【采制】秋后莖葉枯萎時或次年未萌芽前掘取其塊根。削去兩端,洗凈,切片,曬干或微烘,稱生首烏;若以黑豆煮汁拌蒸,曬后變為黑色,稱制首烏。【處方名】何首烏、首烏、制首烏、生首烏。何首烏補血藥【藥性】苦、甘、澀,微溫。歸肝、心、腎經。【功效】制用: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強筋 骨,化濁降脂。 生用:解毒,消癰,截瘧,潤腸通便。(制首烏)補益精血1.益腎精,用于精血虧虛早衰證。 2.治療血虛心肝失養所致失眠、視力減退、兩目干澀、筋脈攣急等 何首烏補血藥【應用】 .精血虧虛、頭暈眼花、須發早白、腰膝酸軟。 制首烏善補肝腎、益精血、
40、烏須發。 .久瘧、癰疽、瘰疬、腸燥便秘。 生首烏有截瘧、解毒、潤腸通便之效。治血虛萎黃,失眠健忘,常配熟地黃、當歸、酸棗仁等。治精血虧虛,腰酸腳弱、頭暈眼花、須發早白,常與當歸、枸杞子、菟絲子等同用;治肝腎虧虛,腰膝酸軟,頭暈目花,耳鳴耳聾, 常配桑椹子、黑芝麻、杜仲等。何首烏補血藥【用法用量】 煎服,制首烏612g。生首烏3 6g。【使用注意】 大便溏泄及濕痰較重者不宜用。何首烏補血藥第四節 補陰藥補陰藥概述【含義】以滋養陰液,糾正陰虛的病理偏向為主要功效,常用治陰虛證的藥物,稱為補陰藥。【藥性特點】性味以甘寒為主,部分苦或咸。補肺胃之陰者,主歸肺胃經; 滋肝腎之陰者,主歸肝腎經; 少數藥能
41、養心陰,可歸心經。【功效】補陰,多兼潤燥或清熱之效 具體包括補肺陰、補胃(脾)陰、補肝陰、補腎陰、補心陰等。【適應證】陰虛證肺陰虛胃(脾)陰虛肝陰虛腎陰虛心陰虛證陰虛證主要表現為兩類見癥:一是陰液不足,不能滋潤臟腑組織,出現皮膚、咽喉、口鼻、眼目干燥或腸燥便秘。二是陰虛生內熱,出現午后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兩顴發紅;或陰虛陽亢,出現頭暈目眩。干咳少痰、咯血或聲音嘶啞。胃陰虛,可見口干咽燥、胃脘隱痛、饑不欲食,或脘痞不舒,或干嘔呃逆等。脾陰虛大多是脾的氣陰兩虛,可見食納減少、食后腹脹、便秘、唇干燥少津、干嘔、呃逆、舌干苔少等。可見頭暈耳鳴、兩目干澀,或肢麻筋攣、爪甲不榮等。可見頭暈目眩、耳鳴耳聾
42、、牙齒松動、腰膝酸痛、遺精等。可見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等。補陰藥概述【配伍應用】不同臟腑的陰虛證,應針對不同見癥,隨證配伍,標本兼顧。治熱邪傷陰或陰虛內熱證,常配清熱藥,以利陰液的固護或陰虛內熱的消除。兼血虛或氣虛者,配補血藥或補氣藥。在補陰藥中適當輔以補陽藥,使陰有所化,并可借陽藥之通運,制陰藥之凝滯。補陰藥概述【使用注意】 本類藥大多有一定滋膩性,脾胃虛弱、痰濕內阻、腹滿便溏者慎重。補陰藥概述北沙參本草匯言【來源】為傘形科植物珊瑚菜 根。【產地】主產于山東、江蘇,福建等地亦產。補陰藥【采制】夏秋兩季采挖,洗凈,置沸水中燙后,除去外皮,干燥,或洗凈后直接干燥。【處方名】北沙參。北沙參補陰藥南沙
43、參神農本草經 【來源】為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或沙參 根【產地】主產于安徽、江蘇、浙江等地。補陰藥【采制】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趁鮮刮去粗皮洗后干燥,切厚片或短段生用。【處方名】南沙參、沙參。南沙參補陰藥共同點:甘而微寒,歸肺、胃經,既能養肺胃之陰,又能清肺胃之熱,適用于 1.肺陰虛或燥熱之干咳少痰; 2.胃陰虛有熱或津液虧虛之口渴咽干,胃脘嘈雜,食少不饑。特點: 北沙參 清養肺胃作用較優,肺胃陰虛有熱多用 南沙參 兼益氣及祛痰作用,常用于熱病后氣津不足或脾胃虛弱之口干咽燥、食少不饑者南、北沙參區別補陰藥百 合神農本草經【來源】為百事科植物百合或細葉百合 肉質鱗葉【產地】全國各地均產。以湖南、浙
44、江產者為多。補陰藥麥 冬神農本草經【來源】為百合科植物麥冬 塊根【產地】主產于四川、浙江、江蘇等地。補陰藥【采制】夏季采挖,反復暴曬、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須根,干燥,打破生用。【處方名】麥門冬、麥冬、大麥冬、寸麥冬、寸冬、杭寸冬、筧寸冬、連心麥冬、去心麥冬。麥 冬補陰藥【藥性】甘、微苦,微寒。 歸胃、肺、心經。【功效】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麥 冬補陰藥【應用】1.肺陰虛證。 又善養肺陰,清肺熱,適用于陰虛肺燥有熱之證。2.胃陰虛證。 味甘柔潤,性偏苦寒,長于滋養胃陰,生津止渴,兼清胃熱,廣泛用于胃陰虛有熱之證。3.心陰虛證。 歸心經,還能養心陰,清心熱,并略具除煩安神作用,可用于心陰虛有熱之證。【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天 冬神農本草經【來源】為百合科植物天冬 塊根【產地】主產于貴州、四川、廣西等地。補陰藥石 斛神農本草經【來源】為蘭科植物環草石斛、馬鞭石斛、黃草石斛、鐵皮石斛或金釵石斛 莖【產地】主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遺傳性凝血酶原缺乏癥的健康宣教
- 視網膜細胞瘤的健康宣教
- 2025自主建造房屋買賣合同模板
- 2025標準辦公室室內裝修合同
- 靜脈功能不全的健康宣教
- 2025《保健品銷售合同》
- 2025合同法之租賃合同的特征
- 形體禮儀課程教學內容
- 糖尿病焦慮的護理措施
- 消化內科常用藥物的相關知識
- 電影項目融資計劃書
- 感覺障礙護理課件
- 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學習課件
- 體育運動員參賽健康狀況證明模板
- 教師的挑戰:寧靜的課堂革命
- 菲亞特博悅說明書
- 空調維保服務方案(技術方案)
- 高空發光字安裝應急預案
- 量具能力準則Cg-Cgk評價報告
- 中藥房中藥斗譜編排規則和斗譜圖
- TY/T 1105-2023群眾體育賽事活動安全評估技術導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