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脫位修改版課件_第1頁
肩關節脫位修改版課件_第2頁
肩關節脫位修改版課件_第3頁
肩關節脫位修改版課件_第4頁
肩關節脫位修改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肩關節脫位 第四組:李廣勝 李陶佳 陳 磊 1編輯版pppt肩關節脫位 1編輯版p解剖特點肩關節是由肩胛骨的關節盂和肱骨頭所構成,屬球窩關節。解剖特點是: 1.肱骨頭大,呈半球形 2.關節盂小而淺,約占肱骨頭關節面的三分之二 3.關節囊和韌帶薄弱松弛,關節囊的前下方缺少 韌帶和肌肉覆蓋; 4.肩關節是人體活動范圍最大的關節,也是極易 脫位的關節。2編輯版pppt解剖特點肩關節是由肩胛骨的關節盂和肱骨頭所構成,屬球窩關節。右側肩關節前面觀 3編輯版pppt右側肩關節前面觀 3編輯版pppt定義特點 定義:肩關節脫位(又稱脫臼)即組成關節各骨的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合關系。特點:肩部疼痛、腫脹、功能

2、障礙;上臂彈性固定于外展位、畸形關節與空虛;以間接暴力引起者多見;多數為前脫位。 4編輯版pppt定義特點 4編輯版pppt脫位分類 根據脫位的時間與復發次數分可分為新鮮脫位、陳舊脫位、習慣性脫位三種。根據脫位后肱骨頭位置分可分為前脫位后脫位兩種。其中前脫位較常見。前脫位又分為喙突下、盂下、鎖骨下脫位三種。前脫位較常見,其中以喙突下脫位最多,后脫位極少見。 5編輯版pppt脫位分類 5編輯版pppt脫位分類:方向盂下喙突下鎖骨下6編輯版pppt脫位分類:方向盂下喙突下鎖骨下6編輯版pppt脫位易發人群多發于20-50歲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肩關節脫位每年發生率為23.9/100,000,比以往

3、認為的發生率高。肩關節脫位48.3%病例發生在體育運動,而37%發生在足球和籃球運動。在女性病人中,常見于80到90歲人群,最常見原因是在家中跌倒。7編輯版pppt脫位易發人群多發于20-50歲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7編輯版病因病理肩關節脫位的致傷外力有直接暴力和間接暴力兩種,多因間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多因打擊或沖撞等外力直接作用于肩關節而引起,但極少見。(常見的是向后跌倒時以肩部著地,或因來自后方的沖擊力,使肱骨頭向前脫位)8編輯版pppt病因病理肩關節脫位的致傷外力有直接暴力和間接暴力兩種,多因間病因病理間接暴力:1.傳達暴力:患者側向跌倒,上肢外展外旋,手掌向下撐地,暴力由掌面沿肱骨縱

4、軸向上傳達到肱骨頭。肱骨頭可能沖破薄弱的肩關節囊的前壁,向前滑至喙突下間隙形成喙突下脫位。若暴力繼續向上傳達,肱骨頭可能被推至鎖骨下方成為鎖骨下脫位(少見)。2.杠桿作用力:當上肢過度高舉、外旋、外展向下跌倒時,肱骨頸受到肩峰沖擊,成為杠桿支點,使肱骨頭向前下部脫位,先呈盂下脫位,后可滑至喙突下脫位。 9編輯版pppt病因病理間接暴力:9編輯版pppt癥狀體征傷肩腫脹、疼痛、主動和被動活動受限。患肢彈性固定于輕度外展位,常以健手托患臂,頭和軀干向患側傾斜。肩三角肌塌陷,呈方肩畸形,在腋窩,喙突下或鎖骨下可觸及移位的肱骨頭。關節盂空虛或異位骨端。搭肩試驗(Dugas)陽性。手掌搭在對側肩部,患側

5、肘不能靠胸。10編輯版pppt癥狀體征傷肩腫脹、疼痛、主動和被動活動受限。10編輯版pp癥狀體征在喙突下、腋下或鎖骨下可觸及肱骨頭。 直尺試驗陽性:即直尺能直接按在肩峰與肱骨外上髁之間,即為陽性。搭肩試驗陽性:若將傷側手掌放在健側肩部,傷側肘關節不能緊貼胸壁;或將傷側肘部貼住胸壁,則手掌不能放在健側肩部者為陽性。X線檢查:X線可明確脫位的類型。11編輯版pppt癥狀體征11編輯版pppt 搭肩試驗方肩12編輯版pppt 搭肩試驗方肩12編輯版pppt診斷依據1.根據癥狀和體征。 腫脹、疼痛、活動受限、方肩畸形、關節盂空虛 或異位骨端、搭肩試驗(Dugas)陽性、2.有肩部或上肢外傷史。3.X線

6、攝片可明確脫位類型及有無骨折。13編輯版pppt診斷依據1.根據癥狀和體征。13編輯版pppt治療方法(一)復位方法 1、拔伸足蹬法 2、拔伸托入法 3、旋轉復位法 4、膝頂復位法 5、椅背整復法 (二)練功活動(三)藥物治療14編輯版pppt治療方法14編輯版pppt治療方法(一)復位方法: 新鮮肩關節脫位盡可能爭取早期復位,因早期局部瘀腫疼痛與肌肉痙攣較輕,給予止痛藥物即可,不必麻醉。若時間久腫脹明顯可采用血腫內麻醉或臂叢神經麻醉。其復位方法有:15編輯版pppt治療方法(一)復位方法:15編輯版pppt1、拔伸足蹬法 16編輯版pppt1、拔伸足蹬法 16編輯版pppt1、拔伸足蹬法 患

7、者仰臥,術者立于傷側,兩手握住傷肢腕部,并用腳抵于腋窩內,右側脫位用右足,左側脫位用左足。在肩外旋,傷肢稍外展位沿縱軸方向牽引,繼而徐徐內收、內旋,并利用腳為支點的杠桿作用,將肱骨頭擠入關節盂內,當有回納感覺時,復位即告成功。若用此法而復位未成功,可能是由于肱二頭肌長頭肌腱阻礙,可將傷肢進行內、外旋,使肱骨頭繞過肱二頭長頭肌腱,然后再按上法復位。17編輯版pppt1、拔伸足蹬法 患者仰臥,術者立于傷側,兩手握住傷肢腕部,并2、拔伸托入法18編輯版pppt2、拔伸托入法18編輯版pppt2、拔伸托入法患者取坐位,術者立于傷肩外側,用兩手拇指壓住其肩峰,其余四指插入腋窩內,一助手站在患者健側肩后,

8、兩手斜形環抱固定患者;另一助手一手握患肢肘部,一手握腕部將患肢外展外旋,由輕而重的向前外下方拔伸牽引。與此同時,術者插入腋窩的手將肱骨頭向外上方鉤托,并令助手逐漸將患肢內收、內旋繼續拔伸,至肱骨頭有回納感或彈響聲,表示復位成功。19編輯版pppt2、拔伸托入法患者取坐位,術者立于傷肩外側,用兩手拇指壓住其3、旋轉復位法20編輯版pppt3、旋轉復位法20編輯版pppt3、旋轉復位法患者仰臥或坐位,助手用寬布帶繞過腋下向上牽引,術者握住肘部沿肱骨長軸作持續向下牽引,1-2分鐘后將上臂外展、外旋,再逐漸將上臂內收,使肘部緊貼胸壁并移向中線,再使上臂內旋,將患肢手掌搭于對側肩部。當有入臼聲響,復位即

9、告成功。21編輯版pppt3、旋轉復位法患者仰臥或坐位,助手用寬布帶繞過腋下向上牽引,4、膝頂復位法22編輯版pppt4、膝頂復位法22編輯版pppt4、膝頂復位法23編輯版pppt4、膝頂復位法23編輯版pppt4、膝頂復位法患者坐于蹬上,術者與患者同一方向立于患側,一足踏于凳上,膝部頂于腋窩,將患肢外展80- 90度,以攔腰狀繞過術者身后,術者一手握其腕,另一手握住患者肩峰,膝頂腋窩部肱骨頭,一手推一手拉,同時徐徐轉身,即可復位。24編輯版pppt4、膝頂復位法患者坐于蹬上,術者與患者同一方向立于患側,一足5、椅背整復法 25編輯版pppt5、椅背整復法 25編輯版pppt5、椅背整復法

10、讓患者坐在靠背椅上,把患肢放在椅背上,腋肋緊靠椅背,用軟墊墊于腋部以免損傷。 然后一手托住患者和椅背,術者握住患肢,先外展、外旋拔伸牽引,再慢慢內收將患肢下垂,然后內旋屈肘復位。 26編輯版pppt5、椅背整復法 讓患者坐在靠背椅上,把患肢放在椅背上,腋肋緊復位后檢查搭肩試驗:手法復位后,宜將患肢屈肘90,試以患手搭對側肩部,觀察肘部能否與胸壁接觸。 檢查患肩是否豐滿圓隆,囑患者正坐,觀察雙肩是否對稱,方肩畸形是否消失。 患側腋窩下、喙突下、鎖骨下是否已摸不到肱骨頭。 X線片顯示肩關節是否復位。 27編輯版pppt復位后檢查搭肩試驗:手法復位后,宜將患肢屈肘90,試以患固定方法復位后必須予以妥善的固定,使受傷的軟組織得以修復,以防日后形成習慣性脫位。一般可用胸壁繃帶固定法,將患側上臂保持在內收內旋位,肘關節屈曲6090,前臂依附于胸前,用紗布棉墊放于腋下和肘內側,防止胸壁與上臂內側皮膚長期接觸發生糜爛。將上臂用繃帶包扎固定于胸壁,前臂用頸腕帶或三角巾懸掛于胸前。28編輯版pppt固定方法28編輯版pppt固定方法29編輯版pppt固定方法29編輯版pppt 治療方法(二)練功活動:早期練習手握拳、伸屈腕關節及上肢肌肉的舒縮活動,去固定后練習肩肘關節活動。 30編輯版pppt 治療方法30編輯版預后肩關節脫位經過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