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西方節日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沖擊1_第1頁
談西方節日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沖擊1_第2頁
談西方節日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沖擊1_第3頁
談西方節日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沖擊1_第4頁
談西方節日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沖擊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模板本科論文論文題目: 談西方節日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沖擊姓 名 : XXXXXXXX學 號 : XXXXXXXXXX專 業 : XXXXXXXX班 級 : XXXXXX完成日期 :2014 年 9 月 3 日 談西方節日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沖擊內容摘要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過西方節日,卻對中國的傳統節日逐漸冷落,這不得不引起國人的重視,研究西方節日對中國傳統節日的影響,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顯得十分重要。關鍵詞:傳統節日冷落 繼承 弘揚 TOC o 1-5 h z 一、現象及其產生原因 3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

2、urrent Document 二、對待西方節日的正確態度 4結語 6 HYPERLINK l bookmark10 o Current Document 參考文獻 7序言中國是一個擁有幾千年悠久文明的古國,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之一,節日在我們的發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隨著全球化的影響,很多傳統的節日逐漸被人們遺忘,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也開始過西方節日。面對這種現象,一些有識之士禁不住發出了這樣的疑問: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怎么了?善良智慧的中國人民怎么了?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怎么了?到底該怎樣看待中西文化交流?中國人該不該鐘情于西方節日?因此研究西方節日對中國傳統節日的影響是非常必要的,我們既

3、要從中享受過西方節日的樂趣,又要學會保護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和節日。一、現象及其產生原因現在,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西方的節日如“圣誕節”、“情人節”備受年輕人的青睞。在一些商家、學者和媒體也紛紛參與其中推波助瀾,于是乎,大家一起忽悠, “情人”過節的話題,就像洶涌澎湃的大潮,有勢不可擋的發展趨勢,一年比一年火爆。在這種浪潮下,一些民俗學家和傳統文化的守護者,面對著我們的一些傳統節日被冷落而西方節日卻備受寵愛,便順水推舟,也開始打“情人節”的牌子,把我們的傳統的節日不僅融進了“西方節日元素”而且干脆開始變換稱謂,打出了“中國情人節”的旗號。然而我們不禁要思考為什么年輕人喜歡過著這些 “洋節”,

4、這些西方節日將對中國傳統節日產生怎樣的沖擊和影響,怎樣才能讓青年人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為什么中國傳統節日遭遇冷落呢?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慮:經濟的角度,是西方的強勢經濟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在其中起著微妙的作用;從民俗學的角度,西方的節日大多帶有狂歡的色彩,而中國的傳統節日更強調團圓,許多年輕人便覺得厭煩與累贅,像是一種負擔,并不能總真正意義上了解、體會、感覺這傳統節日;還有就是商家和媒體的炒作,認為是商家和媒體為了巨大的商業利益而不遺余力地洋節推波助瀾的結果。歷史地看,還有一個原因,即我們在過去過分強調生活的政治內容,片面強化政治性節日,淡化了民族民俗的節日,如今人們的口袋和時間都寬

5、裕起來,就需要一個個節日營造生活的高潮,這才發現我們的節日早已變得貧乏,難以應付人們的需求,出現了空白。然而我們要知道傳統的民族節日被冷落和西方的洋節被追捧并非偶然事件,這說明我們對自己的傳統節日保護不夠,宣傳的不夠,尤其是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繼承和弘揚得不夠。 特別是在年輕人中幾乎不知道中國傳統節日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就很難激發起他們對傳統節日的興趣。大多數的中國青少年過西方的這個“情人節”完全是形式大于內容, “絕大多數的中國 年輕人都是在對西方節日文化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為了過節而過節,盲目地對其進行追捧,大多數的中國青少年過西方的這個“情人節”從而不自覺而愚昧地加入到情人節狂歡的行

6、列,這是一種文化的不自信和集體無意識的表現,從某種程度上也證明了中外文化傳播的不對等,這種現狀亟需得到改觀。社會在發展,文化也要相應地發展,與時俱進,節日文化也是如此。西方節日之所以能在我國興起,其前提條件就是,我國的發展逐步趕上了時代的潮流,很多方面都與國際社會接軌,也只有這樣,西方文化才能傳到中國來。對于西方節日的“入侵”,我們沒有必要將它視為洪水猛獸,把它拒之于門外,以示自己的愛國情結。對于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沒有必要妄自菲薄,自嘆不如,事實上,我們的傳統節日有它的優秀成分。但是,我們也不要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盲目地拒絕一切,反對一切。如今, 人類社會已經逐漸步入信息化時代,各個國家、地區

7、與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并在相互滲透。在多元文化相互交流與滲透的現實生活中,西方文化無疑顯示出強勁的輸出優勢。有人認為,這種文化強勢姿態的影響與滲透,是以西方的經濟霸權作為支撐力量來實現的。也就是說經濟霸權支撐文化霸權,從而導致了文化的侵入與滲透;而東方諸國家與民族則普遍由于社會經濟發展的落后,從而不得不處于一種受控制和受滲透的被動處境。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西文化交流勢不可擋,作為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節日文化的交流融合理所當然,自然而然。現代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高新科學技術尤其是網絡通訊技術的發展更使“地球村”變得越來越小了。隨著中國政治、經濟、外交事業的發展尤其是中國加入 WTO 之后

8、,在諸如香港、上海這些東西方文化水乳交融和劇烈碰撞的國際大都市里,西方文化理念和東方傳統道德,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融合得是那么自然。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融合在更大范圍的地域內擴展開來。受了西方文化理念影響的人們在歡天喜地的過著各式洋節的同時,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他們也過得熱鬧非凡。由此可見,中國人多一些暢快抒發心情的洋節有什么不好呢?不是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走近圣誕節、情人節的同時,也學會了在母親節、父親節給老人獻上一份祝福了嗎?誰說現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是相輔相成、多元文化共存的綜合體呢?二、對待西方節日的正確態度對待一系列西方洋節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堅持魯迅先生的 “拿來主

9、義”原則: 運用腦髓,放大眼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自己來拿!在如何繼承民族文化遺產這個問題上,毛澤東同志早就指出,我們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照單全收,我們要運用馬列主義歷史地、辯證的哲學眼光和態度,去批判的吸收。在如何借鑒西方外來文化這個問題上,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魯迅先生就在他的政論名篇拿來主義中明確指出: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綜其兩端,我認為,對待一系列西方節日的正確態度,應該是:不盲目崇拜,不迷失自我;既不全盤西化,照單全收,也不全面否定,刀槍不入;而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西方節日受歷史宗教文化的影響,大都帶有明顯的宗教色彩,如萬圣節、感恩節、 圣誕節等。盡管宗教大都是勸

10、人向善的,但畢竟在我們這個國度里崇尚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就不好對這些節日做出什么硬性規定。對于那些帶有一定的西方生活情趣的節日如情人節、愚人節等,則完全可以隨興所至, “悉聽尊便”,畢竟它可以給我們緊張、枯燥的生活帶來一定的生活情趣, 注入一絲活力。而對于那些既帶有西方濃郁的浪漫情調又符合我們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傳統美德的節日如母親節、父親節等,我們則要大力提倡,努力推廣,以不斷提高民族素質,加快社會文明進程!無論是中國傳統節日,還是西方節日,它們都各有起自身特殊文化內涵,都各具特色,各有所長,我們要客觀看待;無論是中國的還是西方的節日文化,都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如何繼承、發展傳統節日文化中

11、的優秀成分,如何推陳出新,并且賦予它以新的含義, 是我們需要考慮和解決的問題。我們不應該拒絕洋節,那些外來的節日大大充實了我們的文化生活。然而, 我們更不能丟棄自己的節日,因為一個民族的節日就是它一種文化的生日。面對全球化的浪潮,面對洋節的“入侵”,要教育國民在吸收優秀外來文化的同時,傳承光大民族的傳統文化,否則, 民族文化身份和文化之根將會喪失。當務之急是要重新認識和建設我們的節日,要研究、創造我們的節日文化,通過多種形式還原這些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還它們一個“本真面目”。在崇尚西洋節日、熱熱鬧鬧過好洋節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弘揚中華民族悠久的、優秀的節日文化傳統,千萬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

12、我。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中國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國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許多傳統的節日文化,都積淀著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華: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喜慶團圓節日,人們辛勤忙碌了一年,在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候,走親訪友,互致祝福,回顧過去,展望來年,老老少少,團團圓圓,全家幸福,和諧美滿,該是多么愉快的節日呀!清明節,我們可以踏青、掃墓,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寄托我們對已逝親人的哀思;端午節,是專為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這一天,我們可以劃龍舟、吃粽子、, 一舉兩得,何樂不為?中秋節是繼春節之后的又一個舉家團圓的節日,我們可以再一次全家團圓在花前月下,賞菊花,吃月餅,品美酒,話別離

13、,孝敬長輩,關愛晚輩,其樂融融,喜不自勝!,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節日文化,彰顯的不僅僅是某時某地的民情風俗,更重要的是它彰顯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勤勞善良、勇敢智慧等傳統美德和古樸純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西風東漸,這些傳統和文化或漸被遺忘,或日漸式微,或慢慢湮滅,若不及時加以搶救性的繼承、弘揚、挖掘和開發,那么,真等到它徹底消亡的那一天到來的時候,我們這些炎黃子孫還有何面目去見我們的老祖宗?同時,世界文化遺產的寶庫中,也將留下難以彌補的缺失和遺憾!所以,每一個有責任心、有正義感、有遠見卓識的炎黃子孫都必須站在歷史和世界的高度,去認識這個問題,古為今用,洋

14、為中用,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固步自封,而是在適當吸收西方。面對西方節日在中國的日漸盛行,我們既不能漠然視之,也不能將其視為洪水猛獸,而應理智且有原則地對待。順其自然,接受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文化一經產生,其交流是必然的,沒有交流,就沒有發展。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其民族性和時代性。繼承傳統文化,就是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吸收外國文化,以開放的姿態進行文化交流,就是保持文化的時代性。隨著中國政治、經濟、 外交事業的發展尤其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中西文化的交流勢不可擋, 文化多元化的時代隨之而來,各種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并發展,作為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節日文化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受西方文化理念影響的人們在歡天喜地

15、地過著各式洋節的同時, 也熱鬧非凡地過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這其中并不存在矛盾,相反,中西方節日文化的自然融合也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洋為中用,借鑒西方文化的精髓。在西方節日中,有帶有明顯宗教色彩的,如圣誕節、萬圣節等,對于此類節日,我們應在尊重其原有內涵的基礎上,充分開發其輕松快樂、緩釋壓力的因素;而情人節、愚人節等則帶有一定的西方生活情趣,讓我們的生活因為這些節日而更加精彩;對于那些既帶有西方濃郁的浪漫情調又符合我們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傳統美德的節日,如母親節、父親節、感恩節等,我們要大力提倡,努力推廣,使孝敬老人不僅在形式上, 而且在內涵上會蔚然成風。我們要借鑒并利用西方文化中的精華,從而

16、更好地發揚傳承燦爛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文化。牢記傳統,弘揚中華節日文化。中華民族有著燦爛悠久的歷史、豐富多彩的文化和文明智慧的人民,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節日,都積淀著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華。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節日文化,反映的不僅僅是某時某地的民俗風情,它更彰顯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勤勞善良、團結和睦的傳統美德和古樸純正的民俗文化。因此,我們在熱熱鬧鬧過“洋節”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弘揚中華民族悠久的、優秀的節日文化傳統,不要讓“端午節被韓國申報了世界文化遺產”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不要讓我們尚未真正成熟的年輕一代被完全西化!當然,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與傳承,不僅要靠學校,還要靠家庭乃至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結語對于西方節文化,我們只是將其外在表現形式和娛樂本質拿過來為我們自己服務,同時融入中國的特色和內涵,為中國人帶來愉悅與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