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 古代的經濟政策 高一下課件_第1頁
第4課 古代的經濟政策 高一下課件_第2頁
第4課 古代的經濟政策 高一下課件_第3頁
第4課 古代的經濟政策 高一下課件_第4頁
第4課 古代的經濟政策 高一下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0年11月20日國務院出臺16項措施穩定物價。“豆你玩”、“蒜你狠”、“玉米瘋”、“姜你軍”、“油你漲”、“糖高宗”、“棉花掌”【課程標準】知道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了解“重農抑商”、“海禁”與“閉關鎖國”等政策及其影響;分析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第四課 第4課 古代經濟政策 問題導航1、中國古代土地制度是怎樣演變的(社會形態、土地制度)?各土地制度有何特點?2、春秋戰國時期土地制度發生變化(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制度確立)的原因是什么?3、中國封建政府為什么要采取重農抑商的政策?如何評價重農抑商政策(影響)?4、中國封建政府實行“海禁”和“閉關鎖國”的原因是什么?怎樣評價閉關鎖國政

2、策(影響)?有何啟示 ?歷史時期土地制度表現形式原始社會土地公有制奴隸社會(夏商周)土地國有制井田制封建社會(戰國以來)以私有制為主體的多種土地所有制國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農民土地私有制一、土地制度的演變二、“重農抑商”1、含義重視農業抑制商業和手工業重視農業而限制打擊工商業的經濟思想和政策,是封建自然經濟的必然產物材料一:戰國時期,法家認為,商人依仗其雄厚的財力,生活上“田池射獵之樂,擬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過吏勢”,因而被韓非子視為“邦之蠹也”。材料二:雍正帝:“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通過下述兩則材料分析,統治者為什么要實行重農抑商政策?3、歷朝重農

3、抑商的具體表現(1)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時,首倡“重農抑商”:農本商末,鼓勵農業生產,限制工商業發展。(2)西漢漢武帝推行貨幣官鑄、鹽鐵酒專賣、官營販運、物價管理、向工商業者加重征稅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賈的勢力。(3)明清時期,統治者依然固守重農抑商政策,繼續推行專賣制度,壟斷鹽、茶等重要商品的經營;對民營商業不斷加征商稅。4、重農抑商的評價破壞了工商業的正常發展;強化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阻礙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抑制了社會經濟的活力,中國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促進了農業的發展,保障人民生活;鞏固了封建國家的經濟基礎;維護了封建國家的政治穩定。(1)積極(利):(封建社會

4、前期積極為主)(2)消極(弊):(封建社會后期(明清時)消極為主) 中國封建社會實行的重農抑商政策,你認為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分組討論: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 材料一:隋唐時期,對外交通發達唐朝政府鼓勵外商來中國貿易,允許他們長期在中國居住、任官,和中國人通婚。長安、洛陽聚集了各國的使節、商人。 中國古代史 材料二 :永樂二年,禁民下海。時福建瀕海居民,私載海舡,交通外國,因而為寇。 永樂實錄卷二十七 材料三 :順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頒布“遷海令”,寸板不許下水。凡溪河裝柵,貨物不許越界。時刻了望,違者死無赦。 臺灣外記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唐朝實行對外開放,明清實行閉關

5、鎖國的政策。1、含義(表現):(1)“海禁”政策: 指明清兩代嚴禁私人出海貿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對外貿易在官方主持下進行(鄭和下西洋)(2) “閉關鎖國”政策: 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即只準在“公行”中進行,對外人在華的活動采取了嚴格限制的措施. 閉關政策則更主要是對外的消極防衛措施海禁主要是對內的防范嚴格限制絕對禁止禁止國人出海貿易限制外商來華貿易三、“海禁”與“閉關鎖國” 1793年,英國人馬嘎爾尼訪華,乾隆帝把他當作一個藩屬的貢使看待,要他行雙膝下跪之禮。馬嘎爾尼最初不答應,后來提出了條件:將來中國派使者到倫敦去的時候,也必須向英王行跪拜禮,或是中國派人向他所帶來的英王的畫像行跪拜答禮。

6、最終他以單膝下跪的形式朝見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興,接見以后,就要他離京回國,拒絕了英國通商要求。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國國王的信中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磁器、絲斤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在澳門開設洋行,俾得日用有資,并沾余潤。”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回答:乾隆帝為何如此傲慢?乾隆在對外貿易問題上持什么看法?這一時期,清政府在對外貿易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產生了什么后果? 中國物質豐富,不需要進行對外貿易,中國進行對外貿易是對外國的恩惠閉關政策。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拉大了與西方國家的差距。 三.“海禁”和“閉關鎖國”3.評價局

7、限性(主要方面):妨礙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使中國與世界隔絕,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經濟長期延續,從而助長了封建統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積極性: 一定程度上對外來侵略有自衛作用,保護封建自然經濟。探究:如何評價“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對我們有何啟示?出資出力經營利潤勞動工資充足資金的作坊主、商人 自由的勞動力 雇傭 被雇傭 手工工場 請思考: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條件是什么?資本主義萌芽的標志:雇傭關系的出現國家政策勞動力國際市場國內市場資金土地買賣制度和高額地租吸引商業資本買田置地,影響了資本積累。農民極端貧困,無力購買商品,缺乏國內市場。國

8、家重農抑商政策,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海禁、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國際市場的擴大“重農抑商” 、“海禁” 、“閉關鎖國” 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受到封建制度的嚴重束縛探究: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的原因?1公元前594年,魯國實行“初稅畝”,規定不論“公田”、“私田”,一律按田畝實數收稅。這一稅制改革 A是“重農抑商”政策的具體體現 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進程 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發生變革 D成就了魯國的霸主地位練一練:2對古代“重農抑商”政策評價錯誤的A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 B影響工商業的正常發展 C保證封建國家的稅收 D使小農經濟迅速解體3明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造成的最嚴重后果是 A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B抑制了

9、資本的原始積累,C抵制了西方殖民侵略D長期與世隔絕落后于世界潮流4關于明代海禁政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其根源是小農經濟B直接原因是倭寇侵擾C由十三行與外通商D禁止民間出海貿易5明清商人小說中指出:“三言”、“二拍”中的一些作品,有關商賈的小說作品是非常多的。清代以后,商人小說就更多,文言小說里有很多以商人為主體的篇目,白話小說更是比比皆是,就連紅樓夢里,“四大家族”中的薛家,也是“世代皇商”出身。這反映了“重農抑商”思潮到“工商皆本”主流思想的巨變明清商品經濟空前繁榮,商業活動活躍的社會現象明清商人社會地位空前提高,人們不再以商賈活動為恥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人們商業意識覺醒A B C

10、D 對比中西方近代歷史,我們的頭腦中不由地浮現出這樣的畫面 畫面一:當黃河岸邊柳蔭樹下,犁間耕作的喘息與手搖紡車吱呀呻吟合奏著悠閑的田園慢板時,英格蘭西北部蘭開夏郡的蒸汽鍋爐吼叫出震耳欲聾的工業交響曲。夕陽與曙光畫面二:當鄉里人家趕著牛車,挑著扁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復著單調的生活時,西方的蒸汽機頭已經響聲徹天地駛入了全新的時代!17-18世紀(明清時期)中國顯露出哪些危機? 中 國西 方政治 經濟 對外關系 思想文化 封建專制制度達頂峰開始資產階級革命封建自然經濟居主導,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工場手工業時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18世紀中后期開始工業革命“海禁”、“閉關鎖國”閉目塞聽,盲目自大

11、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文化專制;鉗制思想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思想解放1、原始社會土地公有制2、奴隸社會土地國有制(井田制)土地歸氏族公社所有,集體耕種,平均分配土地屬于國家、不得買賣和轉讓;層層分封;集體耕種一、土地制度的演變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詩經材料二:田里不鬻。 禮記王制 一切土地歸國家(王)所有土地不得出售3、春秋戰國-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確立原因:過程:以法律形式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生產力發展(鐵犁牛耕出現)根本 戰爭頻繁導致土地轉讓、勞動力流失 各國的稅制改革 (1)魯國“初稅畝”:實質就是承認土地私有合法化。(2)秦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封建土地

12、所有制主要形式國家土地所有制分配給農民耕種農民向國家納稅地主土地私有制出租給農民耕種農民向地主交租農民土地私有制農民自耕向國家納稅(一部分土地)(大部分土地)(少量土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點: 土地私有;可以買賣或轉讓感悟歷史材料一:四川巡按孔貞一言:蜀昔有沃野之說,近為王府有者什七,軍屯什二,民間僅什一而已。 明神宗實錄(萬歷)材料二:嘉慶時,大學士和珅占地達80萬畝,就連他的兩個家丁,也占有土地6萬畝。道光時的大學士琦善,擁有土地高達256萬余畝,占地之廣超過和珅三倍。 材料三:據統計,明代萬歷年間徽州人均耕地面積僅2.2畝,清代康熙年間為1.9畝,道光年間只1.5畝。而根據當時的生產力水

13、平,人均擁有耕地“約得四畝,十口之家,即須四十畝”才能維持溫飽。 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一種怎樣的社會現象?土地兼并現象嚴重思考: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為什么會出現土地兼并現象?土地兼并會帶來什么社會問題?古代封建政府對此采取什么措施?(1)原因:土地的私有(2)社會問題:社會矛盾激化,導致農民起義;影響國家財政收入。(3)抑制措施:北魏至唐前期-均田制;明朝后期-按照人丁和田畝的多寡收取賦稅。 采取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抑制兼并,維護小農經濟,鞏固統治,但只起到鼓勵農民墾荒、緩解土地兼并的作用,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為什么呢?根源:土地私有材料一:(乾隆時人說)近日富商巨賈,挾其重資,多買田地,或數十頃,或數百頃。 摘自李文治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1)材料一揭示哪些歷史現象?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什么影響? (1)答:現象是明清時期,許多地主和商人發家以后,用賺來的錢大量買田置地,建豪華的家宅,大量商業資本投向土地。 影響是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土地兼并;影響了農產品和手工業品的流通;嚴重影響了擴大再生產,不利于生產規模的擴大;限制了資本主義萌芽的進一步發展。材料二:(雍正帝說)我國家休養生息,數十年來,戶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數,非率天下農民竭力耕耘,兼收倍獲,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