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人教四年級上冊第二組-送元二使安西教案_第1頁
小學語文人教四年級上冊第二組-送元二使安西教案_第2頁
小學語文人教四年級上冊第二組-送元二使安西教案_第3頁
小學語文人教四年級上冊第二組-送元二使安西教案_第4頁
小學語文人教四年級上冊第二組-送元二使安西教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18)(聊說古詩詞)瀘州七中佳德學校小學部 何曉琴課前說課各位教師朋友: 大家好!上課前,請允許我用一點時間來談談幾個想法。今天,我和四*班的同學們在即將進行的是一課古詩詞學習。此時此刻,我希望大家能從剛才天真活潑的課堂氛圍中跳出來,調整情緒,讓我們帶點詩心,含著詩情,走進下一場詩意里。首先送給大家劉禹錫的詩: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我們的祖國自古以來就是詩意的國度,我們有著其他民族不可比擬的詩詞文化財富。習近平主席常講建立文化自信,就是要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而古詩詞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就在其中擔負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于今天的每一個中國人來說,學習古詩

2、詞,傳承古詩詞,都應視其為責任。作為老師,更應有所擔當有所實踐。再送給大家朱熹的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關于古詩詞教學,課程標準講到:其一,誦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其二,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合理利用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其三,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鼓勵激發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如何從這些建議出發去展開我這一課的教學呢?做了很多功課,其中,補了一個很重要的功課:補看了央視三季中國詩詞大會,不料想激發起我對古詩詞學習的極大熱情。熱情的激發點,來自于各位嘉賓娓娓道來的,那些隱含在詩詞背后的詩人的故事,文化的故事

3、。靈光一現,這些,恰恰可以是調動學生詩詞學習熱情的極佳神器,激發學生自主去研讀詩詞了解傳統文化的極佳動力。于是,我決意在常規的詩詞教學的基礎上做一些新的嘗試:我們一首詩讀得更豐富一些,以這首詩為一個小小窗口去為學生開啟詩詞學習的大世界,將與詩歌相關的豐富資源鏈接納入進學習中來,讓學生有所閱讀,有所了解,便豐富我們的學習內容和拓寬學習視野;以師生聊說這種這種學習形式推進課堂學習過程,在平等對話輕松互動的過程中,引領師生共同走進詩歌走近詩人走到千百年前的文化世界中去。最后,送給您杜甫的詩: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變教古詩詞為用古詩詞教。讓詩歌學習成為語文學習能力提升的一個載體。在以詩歌聊說的過程中

4、,希望能不著痕跡地浸潤詩詞學習的一些基本方法,例如充分利用書本以外的信息的介入輔助詩詞學習、借助圖文和生活經驗入情入境地去想象學習;在讀、說的言語實踐過程中,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練習。最后,我想說的是看到這些年輕的教壇新秀,難免有一些惶惑。我站在這里上課,是不是有點不合時宜?最后,我想說: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還在。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答曰: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送元二使安西教學目標1.正確讀背誦,在誦讀中,體會并努力表現出詩歌的音韻之美。2.理解詩歌意思,會用較為清晰準確的語言翻譯詩歌。3.閱讀、初步理解與詩歌相關聯信息,并以此幫助學生對詩歌情感的初步體會。4.積極調動學生學習

5、古詩詞的熱情,培養學生讀詩讀詞讀史的志趣。教學過程:課前活動: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親愛的同學們,我們的祖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詩詞浩蕩、詩情滿滿的國度。無論是年過古稀的老人還是牙牙學語的蒙童,大多都能吟上那么幾句唐詩宋詞,其中詩詞達人不乏少數。這幾年每逢春節,中央電視臺都會出一檔關于詩詞的節目。特別火,請看看了沒?對于我們這些讀書人來說,像這樣的節目應該多多看看好好看看。哪里去找這樣好看好玩還長見識的電視節目呢?聽說你們也讀背過很多古詩文,來吧,給大家伙兒亮幾手。學生組織詩詞文誦讀展示。即興點評。一、正確誦讀:字正腔圓,讀好節奏。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古詩。學習古詩,對于四年級

6、的學生來說,主要做好四件事。正確朗讀;學習翻譯,逐步學會;初步領悟詩歌的情感;熟讀成誦。下面,我們開始學習送元二使安西,努力做好這四件事。請打開課本101頁。1.字正腔圓(1)詩詞不厭百回讀。詩詞的朗讀,第一就要做到字正腔圓,這并不容易。不信,咱任意請兩位同學來試試。咱們用手勢表現你聽到的問題。可能你不服,那全班來試試看。(2)第一關的攔路虎就是他們(前后鼻韻音節交替、多音字、平翹舌):渭城、客舍、浥輕塵、青青、柳色新、更盡、陽關。學生練讀,老師教讀。(3)全班齊讀。老師點撥:學語文,就是要學習準確的表達,其中就包括讀書說話字正腔圓、口齒清晰。2.讀好節奏(1)讓我們繼續。古詩誦讀有很多技巧,

7、但對于小學生來說,把握好詩歌誦讀的節奏,恰當地表現出詩歌的音韻之美就是好的。請根據節奏線提示進行第二步練習。注意在在誦讀中處理好停頓問題,去體會和表現停頓時,聲斷氣不斷。學生練讀。(2)為了加強這種感覺,我們可以打著節拍來讀來感受。先看老師示范,師生齊讀。二、走近詩人(知識鏈接一)1.讓我們繼續。詩基本讀好了,讓我們開始聊聊送元二使安西的那些事兒。咱們先從那鼎鼎有名的詩人王維聊起。2.請細細看看。聊聊:詩人王維給你第一印象如何?3.王維,究竟何許人也?請讀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字,號摩詰居士。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好研究

8、佛學,詩歌富有禪理,人稱:詩佛。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等。著作有、畫學秘訣。王維,(即考中且高踞榜首)。官至(掌管兵部),又被稱“”。4.對于王維,你有何新發現,新印象?對于王維,老師可謂情有獨鐘。老師感慨和佩服于:他既沉醉在琴棋書畫的世界里自我陶醉,造詣頗深;又能在工作中很有為官的才能。尚書右丞,掌管兵部,相當于在國防部管理軍用設備等。不得了,了不得。這叫做:既不相忘于自己,又不相忘于江湖。實在了得!若見真人,我必一拜:王維兄,久仰了!5.來,再讀記一次,留心其中關鍵信息。回頭跟人侃大山。三、理解詩意,學會翻譯(一)解詩題(知識鏈接二)我們理解詩詞多從題目入手。題目往往揭示出所寫之

9、事王維送朋友元二出使安西。(1)詩人送的人是元二。姓甚名誰?姓元,這個是一定的。難道名“二”?這究竟是古人不講究還是有講究?請讀:元二,詩人的朋友,姓元,在同族兄弟中排行二,故稱:元二。(2)再看別董大。董大,姓董名大?請讀:董大,何許人?名庭蘭,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在同族兄弟中排行老大,故稱:董大。(3)再看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張十八員外,姓張名十八?請讀:張十八員外:指:張籍,是詩人的好友,曾任水部員外郎。在同族兄弟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4)班里有沒有這樣情況的小孩?我們一起來喚一聲(5)又長見識了。得,回頭又跟人侃大山。(二)解詩意1.回到我們的詩歌中來。古詩古文畢竟是千百前的語言

10、,今天的我們要想讀得明白,還需要一些幫助。課文所附的“注釋”,就是你理解詩文很好的助手。請讀一讀注釋。把他們帶進詩歌里想一想,是否明白了詩意。把我們所理解到的意思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就是對古詩文的翻譯。2.學生練習翻譯。請學生展示。3.正確翻譯古詩文有一定的難度,這需要同學們們多多練習慢慢進步。這是一篇規范的譯文,請讀渭城清晨的細雨潤濕了地上的沙塵,旅館旁的柳枝在雨中顯得更加青翠可人。朋友,請您再喝完這一杯美酒吧,因為等你西行出了陽關之后,就再也沒有一個像我這樣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4.請同學們再翻譯一遍,這次翻譯得更準確一點,表達得更流暢一點。四、領悟詩情(一)解“楊柳”(知識鏈接三)1.

11、讓我們繼續。古詩根據所寫內容不同有各種類別,有邊塞詩,有田園詩,我們今天學習的是送別詩。送別詩在古詩詞王國里可占得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何故?我們的祖國自古以來疆域十分遼闊,人們往往會離開家鄉求學、為官、征戰。那時交通多有不便,與親人朋友離別容易相會難。今個兒我把你送走,也許這一別,就難再見面,想要通個書信也不是那么容易,若不然詩人杜甫怎會會說“家書抵萬金”呢?所以分別時刻也就變得格外令人珍惜,為朋友送行餞別便成為一種習俗,送別也因此成為詩人筆下常見的題材。送元二使安西就是一首流傳千古的送別詩。每類詩,他們通常都有自己的一些標記(文化符號)。這是幾組送別詩的詩句,請讀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

12、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柳管別離。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2. 你有什么發現?寫送別詩都不約而同寫到了“楊柳”,難道這僅僅是一種巧合?詩人之間如此默契?請學生猜。3.猜得如何?請讀(1)在我國的古代,親朋好友一旦分離,送行者總要折一支柳條贈給。這一民間習俗到唐朝時更加流行。當時長安人多到長亭、橋頭、大堤折柳送別,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為一種時尚。(2)“柳”與“留”諧音,折柳送行,含有挽留之意,表達難舍之情,表示不忍離別、永不相忘的心意。4.會觀察會思考,猜的八九不離十。原來這些送別詩里的“楊柳”都別有深意,它是一種離別的象征,折柳送客是一種流

13、傳很廣的習俗,這里面飽含著這對朋友的不舍之情。5.請再讀記一次,留心關鍵信息。回頭跟人侃大山。(二)解“更盡”1.讓我們繼續。這里面藏著一個千古之謎。“勸君更盡一杯酒”,這“更盡”的意思是再飲完,這兩人喝的是一杯,兩杯?嗯,好多杯。可詩人在一開始又交代說“渭城朝雨浥輕塵”,交代的分別的時間是清晨。那這哥倆的酒是從哪個時候開始的呢?請學生猜。原來如此,這哥倆的酒哇大約是喝了整整一宿!元二不就是去個安西,出趟公差嗎?何以如此難分難離?請學生聊。2.何故:(1)解一:“使安西”。(知識鏈接四)一看路線圖。從渭城(陜西西安)出發,一路向西,前往安西。安西,何地,請讀安西:指安西都護府,是唐代朝廷為了管

14、轄西域地區而設置的一個行政機構,在今新疆庫車縣一帶,目的防止吐蕃進犯。元二受朝廷任命去這里執行公務。此時,對于元二這趟公差,諸位有何聯想?聊。(2)解二:“出陽關”。(知識鏈接五)途經甘肅出陽關。陽關,何地?請讀:陽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元二在離開這里以后,就進入了茫茫的戈壁荒漠,被人們稱為西域邊疆了,那里的情況就與內地太不相同了。此時,對于元二這趟公差,諸位又作何感想?聊。結論:朋友此去路途遙遠,艱難重重,這一分別,不知猴年馬月能再見啰!怎能不多飲兩杯呢?3.演繹情境。(音樂鴻雁起)你若為王維,當你端起滿滿的一杯酒,你還有什么要囑托的嗎?請練說你若為元二,當你端起滿滿的一杯酒,你還有什么要交代的嗎?請練說4.小二,上酒老師為元二,請問王兄何在?老師為王維,請問元兄何在? “西出陽關無故人。兄弟,我們再干完這一杯酒吧。你再往西走,出了陽關之后,就再也沒有一個像我這樣知心的老朋友了。來吧!干”(板書:西出陽關無故人)5.師生誦讀全詩。(知識鏈接六:陽關三疊)(1)千百年來,送元二使安西為大家所吟誦所流傳,人們還譜上了曲子,當作送別曲,四處傳唱。在歌曲里,將“西出陽關無故人”反復重疊歌唱,所以這首曲子稱為陽關三疊,也叫渭城曲,這是當時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