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醫學課件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模板_第1頁
2022醫學課件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模板_第2頁
2022醫學課件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模板_第3頁
2022醫學課件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模板_第4頁
2022醫學課件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模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八章 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婦科 劉海燕第一頁,共三十一頁。定 義系指女陰皮膚和粘膜組織發生變性及色素改變的一組慢性疾病。因病變部位皮膚和粘膜多呈白色,故又稱其為外陰白色病變。以往稱外陰色素減退疾病,曾經有學者建議將其統稱作慢性外陰營養不良。但是在病變局部未發現有血管神經營養失調,所以目前稱之為“外陰上皮非瘤樣病變。第二頁,共三十一頁。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是一組常見的女陰皮膚、粘膜組織變及色素改變的慢性疾病。包括 :外陰鱗狀上皮細胞增生外陰硬化性苔癬外陰瘙癢第三頁,共三十一頁。中醫歸屬于“陰癢、“陰瘡、“陰痛等范疇。第四頁,共三十一頁。第一節 外陰鱗狀上皮細胞增生 鱗狀

2、上皮細胞增生squamous cell hypeplasia最常見,既往稱為增生性營養不良,主要病癥是外陰瘙癢,患者多難耐受。 在慢性損傷、過敏、局部營養失調與代謝可能導致本病??赡芘c陰道分泌物刺激、皮膚長期處于潮濕狀態等解剖生理因素有關。第五頁,共三十一頁。病因病理一、西醫病因病理病因病因不清楚,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外陰局部神經、血管功能失調。2.表皮局部代謝刺激物抑制平衡遭到破壞。第六頁,共三十一頁。3.局部刺激,局部末梢神經變性,無毛細血管擴張,組織水腫,局部供血缺乏,表皮生長發生障礙。4.卵巢功能低下、雌激素缺乏。病理表皮層角化過度和角化不全第七頁,共三十一頁。二、中醫病因病機氣血

3、失和,外陰失于濡養濕熱下注第八頁,共三十一頁。臨床表現又稱為慢性單純性苔癬有性情抑郁,或居住潮濕,或帶下量多史,或各種陰道炎癥等病史。 多見于50歲以前的中年婦女,亦可發生在老年期常累及大陰唇,陰唇間溝,陰蒂或后聯合等處,多呈對稱性嚴重者皮膚外表可出現破潰、皸裂、潰瘍,如潰瘍長期不愈,特別是皮膚外表有隆起時,應警惕癌變的可能第九頁,共三十一頁。診斷局部活體組織病理檢查 在粗糙、隆起、潰瘍或有硬結的地方咬取。第十頁,共三十一頁。鑒別診斷 白癜風 外陰炎 外陰白化病 銀屑病第十一頁,共三十一頁。治 療以藥物治療或物理治療為主一般性治療:保持外陰清潔枯燥,禁肥皂水,禁飲酒禁辛辣食物,忌穿化纖類內褲等

4、。局部治療:主要在于控制局部瘙癢,用皮質激素類膏霜劑局部涂抹。物理治療:激光治療CO2激光或氦氖激光外科治療:外科治療僅限于已惡變或惡變可能者及藥物治療無效者,行單純外陰切除第十二頁,共三十一頁。二、 外陰硬化性苔癬以外陰及肛周皮膚萎縮變薄為特征病因未明,有的患者可合并斑禿、白癜風、甲亢或甲低等自身免役性疾病。該病好發于成年女性,患者血中二氫睪酮水平明顯低于正常婦女第十三頁,共三十一頁。早期為真皮乳頭層水腫、血管擴張進一步開展為表皮層角化、毛囊角質栓塞,基內幕胞液化變性,黑色素細胞減少,真皮層有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帶病理第十四頁,共三十一頁。臨床表現可發生于包括幼女在內的任何年齡婦女,以40歲

5、左右患病率最高主要病癥是輕度皮膚癢感早期皮膚紅、腫、脹,出現白色、粉紅色小丘疹進一步開展為皮膚變白變薄,干裂、粘連,晚期皮膚菲薄皺縮,陰道狹窄,影響性生活幼女患者瘙癢病癥多不明顯,可能 僅在小便或大便后感外陰及肛周不適。檢查時在外陰及肛周區可見鎖孔狀珠黃色花斑樣或白色病損環,但至青春期時,多數患者的病變可能自行消失。第十五頁,共三十一頁。診斷與鑒別診斷確診需行病理檢查 陰道鏡下與老年性生理萎縮相鑒別老年性生理萎縮僅見于老年婦女,表現為外陰組織包括皮膚全層及皮下脂肪層均萎縮,雖大陰唇變平,小陰唇退化,但無自覺病癥第十六頁,共三十一頁。治 療一般性治療同外陰鱗狀上皮細胞增生局部藥物治療:目前以丙酸

6、睪酮局部涂抹是治療硬化性苔癬最有效的方法,如在采用丙酸睪酮治療期間出現毛發增多或陰蒂增大等男性化副反響或療效不佳時,可改用100mg黃體酮油劑參加30g凡士林軟膏或油膏中局部涂擦。物理治療與外陰鱗狀上皮增生治療相同外科治療但因惡變時機更少,多不采用手術治療幼女硬化性苔蘚至青春期時有自愈可能,治療目的主要是暫時緩解瘙癢病癥,但仍應長期定時隨訪。第十七頁,共三十一頁。三、硬化性苔癬合并鱗狀上皮細胞增生 可能在原有硬 化性苔癬的根底上出現鱗狀上皮 細胞增生,即以往所稱的外陰混合性營養不良。 當上述兩種病變同時存在時 治療應選用氟輕松軟膏涂擦局部,每日34次,共用6周,繼用2%丙酸睪酮軟膏68周,之后

7、每周23次,必要時長期使用。第十八頁,共三十一頁。四、其他外陰色素減退疾病一、外陰白癜風 是黑素細胞被破壞所引起的疾病,青春期發病者居多。除外陰外,身體其他部位也可伴發白癜風。病變區皮膚燃油潤澤,彈性正常,不致轉化為癌,患者也無自覺病癥,也不致癌變,故無需治療。 第十九頁,共三十一頁。二、外陰白化病為全身性遺傳性疾 病,介也可能僅在外陰局部發病。 此病是由于表皮基底層中僅含有大而灰白的不成熟黑素細胞,因而不能制造黑素所致。 外陰局部白化病無自覺病癥,也不致癌變,故無需治療。第二十頁,共三十一頁。三、繼發性外陰色素減退疾病 各種慢性外陰病變,如糖尿病外陰炎、念珠菌外陰炎、外陰擦傷、濕疣等長期刺激

8、后,均可使外陰表皮角化。經滲出物浸漬,角化表皮常脫屑而呈白色。 此類患者多有局部瘙癢、灼熱甚至疼痛等自覺病癥。臨床上有時可能誤診為慢性外陰鱗狀上皮細胞增生。但在原發疾病治愈后,白色區隨之消失。假設在表皮脫屑區涂以油脂,白色也可減退治療應針對原發疾病。此外,還應注意衛生,平時穿透氣的棉制內褲和經常保持外陰枯燥。 第二十一頁,共三十一頁。四、 外陰瘙癢原因:陰道分泌物刺激 外陰營養不良不良衛生習慣其它a.糖尿病b.黃疸,維生素A、B缺乏,貧血,白血病等c.妊娠期肝內膽汁郁積癥、妊娠期或經前期外陰充血d.不明原因外陰部瘙癢第二十二頁,共三十一頁。臨床表現及診斷多位于陰蒂部、小陰唇、也可涉及大陰唇、會

9、陰甚至肛周等皮損區。常為陣發性、也可為持續性,一般夜間加劇無明顯原因的外陰瘙癢多發生在生育年齡或絕經后婦女第二十三頁,共三十一頁。局部原因特殊感染 霉菌性陰道炎和滴蟲性陰道炎是引起外陰瘙癢最常見的原因。虱子、疥瘡也可導致發癢。蟯蟲病引起的幼女肛門周圍及外陰瘙癢一般僅在夜間發作。 慢性外陰營養不良 以奇癢為主要病癥,伴有外陰皮膚發白。 局部過敏 避孕套、衛生棉條、衛生巾或其他藥物、化學品過敏所致.不良衛生習慣 不注意外陰局部清潔,皮脂、汗液、月經、陰道內分泌物,甚至尿,糞浸漬,長期刺激外陰可引起瘙癢:經期用橡皮或塑料月經帶,平時穿著不透氣的化學纖維內褲均可因濕熱郁積而誘發瘙癢. 其他皮膚病變、擦

10、傷,尋常疣、皰疹、濕疹、腫瘤均可引起外陰刺癢。第二十四頁,共三十一頁。女人外陰瘙癢的十大原因1、真菌性陰道炎2、陰道毛滴蟲病3、陰虱病4、蟯蟲感染5、疥蟲感染6、局部皮膚不潔7、藥物過敏8、外陰部皮膚疾病9、病毒感染10、性交過敏第二十五頁,共三十一頁。性生活后外陰瘙癢的原因1、精液過敏。2、避孕套、外用避孕藥物過敏。3、白帶過敏。4、陰道炎癥。第二十六頁,共三十一頁。治 療一般治療:注意經期衛生, 保持外陰清潔、枯燥,切忌瘙抓。不用熱水洗燙,忌用肥皂。有感染時用1:5000高錳酸鉀液坐浴,但嚴禁局部擦洗。忌酒及辛辣或過敏食物。病因治療對癥治療乙醇注射療法:對外陰皮膚完全正常,但瘙癢嚴重,其他

11、治療無效的患者亦可采用皮下注射純乙醇治療。第二十七頁,共三十一頁。三、中醫治療辨證論治1.肝腎缺乏:治法,補益肝腎、養榮潤燥。2.血虛化燥:治法,益氣養血,潤燥止癢。3.脾腎陽虛:治法,濕補脾腎,祛風止癢。4.濕熱下注:清熱利濕,殺蟲止癢。第二十八頁,共三十一頁。外陰瘙癢應本卷須知1、注意經期衛生,行經期間勤換月經墊,勤清洗。 2、保持外陰清潔枯燥,不用熱水燙洗,不用肥皂擦洗。 3、忌亂用、爛用藥物,忌抓搔及局部摩擦。 4、忌酒及辛辣食物,不吃海鮮等及易引起過敏的藥物。 5、不穿緊身兜襠褲,內褲更須寬松、透氣,并以棉制品為宜。 6、局部如有破損、感染,可用l5000高錳酸鉀液浸洗,每日2次,每次2030分鐘。最好看過醫生后遵醫囑。 7、檢查是否有霉菌或滴蟲,如有應及時治療。8、久治不愈者應作血糖檢查。第二十九頁,共三十一頁。第三十頁,共三十一頁。內容總結第十八章 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因病變部位皮膚和粘膜多呈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