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27講 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作業(人教版)_第1頁
2023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27講 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作業(人教版)_第2頁
2023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27講 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作業(人教版)_第3頁
2023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27講 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作業(人教版)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42頁第27講區域生態環境建設考點精練一荒漠化2022河北省武邑宏達實驗學校月考讀“新疆塔里木地區圖”,完成12題。1根據圖中信息,以下對塔里木盆地地區描述正確的是()A人類對于自然的適應能力減小,活動的空間不斷縮小B歷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范圍僅限于盆地周邊的綠洲地區C人類活動范圍盆地北緣比盆地南緣大D盆地南緣河流流程縮短,是人類種植業活動造成的2該地區極端干旱環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緯度較高,氣溫較低,蒸發微弱B全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總量小C距海遙遠,受青藏高原阻擋,水汽少,地面蒸發旺盛D地處盆地內部,地勢平坦,排水不暢2022湖南師大附中月考游牧是蒙古族牧民在干旱

2、、半干旱地區的一種生產生活方式,不同季節需要按照相應的原則選擇放牧地。由于游牧與定居的沖突,內蒙古草原上游牧文明日漸式微。下圖示意我國內蒙古自治區一處草原景觀。讀圖完成34題。3圖中馬群越過的殘留物應是()A古河道遺跡 B風力沉積物C冰川堆積物 D古長城遺址4內蒙古草原春季牧場宜選擇的地形及原因正確的是()A陽坡光照充足,風沙少B高山溫度回升慢,蚊蠅少C洼地融雪早,水源充足D迎風坡降水充足,涼爽透風2022天津市靜海區期中據報道,我國江西省中南部山區出現大片“紅色荒漠”,即在亞熱帶濕潤的巖溶地區,土壤遭受嚴重侵蝕,基巖裸露,地表出現類似荒漠化景觀的土地退化現象。據此回答57題。5“紅色荒漠”形

3、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風化作用 B風蝕作用C水蝕作用 D沉積作用6“紅色荒漠”形成的人為原因主要是()A濫伐森林 B過度放牧C開山取石 D環境污染7根據“紅色荒漠”的特點,對其進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A大力開荒種田,保持植物覆蓋率B加強農業生產綜合開發C發展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生產D徹底退耕還林2022山東省1月模擬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準噶爾盆地中央,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頂部多流沙,植被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對豐富。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 mm,年蒸發量2 000 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 cm深的穩定積雪覆蓋。下圖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圖。據此完

4、成810題。8沙丘土壤水分最豐富的季節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9沙丘12米深的土層土壤水分含量總體變化規律是()A坡頂坡中坡腳B坡頂坡腳坡中C坡中坡腳坡頂D坡腳坡中坡頂10位于丘間平地處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A增加降水,調節氣候B涵養水源,增加土壤水分C防風固沙,保護農田D保持水土,減輕洪澇災害青藏鐵路錫北段(錫鐵山北霍魯遜湖,圖甲)位于柴達木盆地,沿線風沙災害嚴重,且主要為就地起沙??疾煅芯堪l現青藏鐵路錫北段無法利用植物防沙,最有效的防沙措施是采用透風擋沙墻與石方格相結合的方式(圖乙)。據此完成1112題。11青藏鐵路錫北段無法利用植物防沙的主要原因是()A地處盆地,多陰雨天

5、氣,植物難以存活B降水稀少,蒸發旺盛,沙漠廣布C沙漠地區人口稀少,工程量大D投入大,成本高,收益差12透風擋沙墻與石方格相結合的防沙方式的優勢主要表現在()A擋沙墻可以減少外來風沙對路基的掩埋B石方格只起到降低風速的作用C擋沙墻可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削減風速D石方格可以固定地表沙面,防止就地起沙132022山東省1月模擬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小王來自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區的一個小村寨,當地石漠化嚴重,素有“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之說。大學畢業后,小王放棄了優越的城市工作,回到家鄉當了一名“村官”。作為地理科學專業的大學生,小王立志要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帶領鄉親們建設山清水秀、生

6、活富足的美麗村寨。為摸清家鄉石漠化現狀,小王組織年輕人對村寨所在小流域的土地石漠化及土地利用狀況進行了全面調查與測量,并繪制了小流域的土壤厚度、巖石裸露率、坡度與坡位的關系圖。(1)指出坡位與土壤厚度之間的對應關系并分析原因。(6分)(2)進一步調查發現,在中上坡位耕種,作物產量低、不穩定。說明中上坡位土地對農業生產的限制作用。(4分)(3)小王綜合分析調查數據后認為,不恰當的土地利用方式會加重石漠化程度,不同坡位的土地利用應因地制宜。針對不同坡位,提出兩條減緩該地石漠化的具體措施。(4分)142022山東臨沂模擬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毛烏素沙地(圖1示意)位于鄂爾多斯高原南部

7、、明長城中段西北的農牧交錯帶,年降水量約為250440毫米,是世界各大沙漠中降水最多的區域。地形為內蒙古高原與黃土高原之間的湖積、沖積平原,曾經河水清澈、水草肥美。近千年來,由于氣候變遷、不合理開墾和戰亂等,該地地面植被喪失殆盡,逐漸擴展成我國第四大沙漠。1959年以來,這里大力興建防風林帶,引水控沙,引洪淤地,如今毛烏素沙地綠化面積已達80%。2011年,某種業公司在榆林市流轉土地22 000畝,陸續建成四個大型農場。利用當地豐富的紅黏土和沙土按比例進行混合復配,大幅度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能,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7倍。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和優質牧草等農作物。種植中,作物秸稈冬季往往不收割,次年

8、播種前再收割。2018年9月衛星遙感圖像顯示(圖2),沙漠中噴灌圈的土地已成為大片良田。(1)分析毛烏素沙地能夠成功恢復植被的自然原因。(4分)(2)簡述毛烏素沙地變成森林后地表徑流的變化,并說明原因。(6分)(3)分析改良毛烏素沙地、發展種植業對當地生態環境的意義。(4分)考點精練二水土流失2022陜西省咸陽市實驗中學月考讀“我國北方某地區的部分統計資料表”,回答12題。年份(年)森林覆蓋率(%)耕地面積(km2)年降水量(mm)氣溫年較差()河流含沙量(%)糧食平均畝產(kg)糧食總產量(億kg)19851933352038102051.02519951047845042351350.97

9、51.上述資料表明,導致該地區近十年糧食平均畝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為()A“退耕還牧”的面積增大B毀林開荒現象嚴重C氣候發生異常,出現水旱災害D人口增長過快2目前該地區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是()A風沙危害加劇 B水土流失嚴重C大陸性氣候減弱 D光照條件變差2020四川省綿陽市模擬黃河河龍區間(河口龍門),位于晉陜接壤地區,地表破碎、多溝壑,植被覆蓋少,降水集中,是黃河中游主要產沙區。20世紀90年代以來,受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其水沙關系發生較大變化。圖a為“河龍區間流域范圍示意圖”,流域面積近11.16萬km2,圖b示意吳堡與龍門水文站測得的20062015年年均含沙量變化,且測得年各月平均

10、泥沙粒徑由大到小為1、2、12、5、11、10月,其余各月相對較小。據此完成35題。3較龍門站而言,吳堡站含沙量相對較少的主要原因是()A徑流量的減少 B水流速度緩慢C水利工程攔蓄 D植被覆蓋率高420112012年流域年均含沙量突然增大,主要原因應是()A暴雨天氣突發 B水庫放水沖沙C植被大量砍伐 D上游水庫攔蓄5比較一年中河龍區間泥沙沙粒直徑,冬季粒徑最大主要是因為()A冬季風攜沙 B凌汛產沙C降水多冰雪 D蒸發最弱2022湖南省瀏陽一中開學考試某課題組為研究福建南部地區坡耕地不同利用方式的水土保持效果,選取當地某徑流小區開展實驗研究,根據當地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分別設置3個實驗組:(1)

11、實驗組:順坡種植百喜草(多深長根系),植被蓋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積占地面的比率)約95%;(2)實驗組:順坡種植大葉相思,植被蓋度約75%;(3)對照組:順坡裸地,每年適時除草。該實驗以每次降雨過程為單位,監測某年5月和8月多場降雨過程的相關數據。下表示意各徑流小區5月和8月降雨與土壤流失量的關系。據此完成68題。降雨月份(月)降雨場次降雨量(mm)降雨強度(mm/h)土壤流失量(g)5126.701.467.8180.16825.217232.002.2022.9289.750324.042324.323.0532.23311.237 5386.5498411.752.665.975

12、2.451221.785514.403.2419.1353.170226.180653.333.88222.121130.3354 867.9606.造成該地8月降雨強度多大于5月的天氣系統最可能是()A氣旋 B反氣旋C冷鋒 D暖鋒7表中的甲、乙、丙依次代表()A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組B對照組、實驗組、實驗組C實驗組、實驗組、對照組D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組8據實驗數據推斷,對土壤流失量影響最顯著的水循環環節是()降雨蒸發下滲地下徑流A BC D2022陜西省咸陽市實驗中學月考黃河口是我國新增濕地最快的地區,50年來平均每年造地4萬畝,但近年來濕地增長速度減慢。據此完成910題。9黃河口濕地的直

13、接成因是()A黃土高原水土流失B渤海海區不斷下沉C海水的堆積作用D河流的堆積作用10近年來,黃河口濕地增長趨緩的原因是()河流搬運能力增強渤海海區下沉增快小浪底樞紐工程蓄水攔沙黃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中游生態有所恢復A BC D2022云南師大附中月考天然黃土(原土)在一定壓力作用下,當浸水后結構迅速破壞而發生突然下沉,具有這種特性的黃土稱為濕陷性黃土。甘肅省慶陽市位于“天下黃土第一塬”董志塬塬面,塬面平坦寬闊,周圍溝谷縱橫。2016年慶陽申請成為西部濕陷性黃土地區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市,對城市道路、校區、湖泊等進行海綿化改造。下圖為“改造后的城市道路下凹式綠化帶剖面圖”。讀圖完成1113題。11慶陽

14、市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原因是()位于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夏季有強降雨,城市內澇嚴重增加雨水在原土層中下滲,減少地表徑流氣候干旱,降水少,水資源短缺A BC D12圖中在濕陷性原土層周圍鋪設防滲膜(兩布一膜)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雨水滲入濕陷性土層而導致土層下沉B減少雨水滲漏,增加對雨水的收集和利用C減少原土對雨水的污染,提高水質D增加地下水的儲量13推測濕陷性黃土的特點有()結構疏松孔隙發達土層壓密性好土質不均勻A BC D142022山東省平邑一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12分)下圖為我國黃土高原局部區域地形圖,該區域處于半濕潤向半干旱區的過渡地帶,水土流失嚴重,人們常用“窮山惡水

15、”來形容當地惡劣的生存環境。(1)請在圖中找出兩個能體現黃土高原典型地形特征的信息。(4分)(2)簡要分析當地成為“窮山惡水”的自然原因。(4分)(3)為了恢復當地的生態環境,有人建議該地區應大力植樹造林,但有人認為,樹木是“抽水機”,會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你贊同哪種觀點?請說明理由。(4分)152022華中師大高考聯盟4月測評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2016年,山西某偏僻山區遭遇短時強降雨,形成的水土流失、滑坡導致位于海拔1 300 m的地下天然氣管道外露。為保護管道,施工人員就地取土,混合特選的易存活草種、肥料,填裝進特制網狀生態袋后,碼砌到山坡地表。下圖為該次水土流失治理和

16、管道覆蓋工程相關示意圖。工程隊為了觀察施工效果,設立了相關監測項目。監測結果表明生態袋覆蓋區達到“工程和生態效果良好”標準。(1)從生態恢復角度,推測該種特制生態袋的主要特點及功能。(2分)(2)結合當地環境特點,分析在施工中將易存活草種與肥料相混合的原因。(5分)(3)簡述施工后監測項目的主要內容。(3分)考點精練三森林的開發和保護2022湖北省宜城市二中期中下面兩圖分別為“我國西南某地區將原始生態林改為橡膠林前后的水循環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1與原始生態林相比,該地區改種橡膠林后()A蒸發量減小 B下滲量減小C徑流總量增大 D氣候更加濕潤2將原始生態林改為橡膠林,可能使()A植被涵養水

17、源能力變強B土壤肥力下降C生物多樣性增多D自然災害減少2022山西省一中月考下圖為“不同密度防護林對降低風速的效果圖”。讀圖回答34題。3為大范圍減弱風力,并做到經濟合理、生態效果好,宜采用的防護林密度是()A極密 B密C中密 D稀疏4下列有關不同地區防護林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A工礦區凈化空氣、吸煙滯塵B城市地區涵養水源、保持水土C黃土高原防風固沙、美化環境D東北平原西部降低噪聲、保護農田2022邯鄲市大名縣第一中學月考在低碳要求下,林業固碳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引發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相比于耕地與草地,林地具有更強的碳吸收能力。林地面積和生物量是影響其固碳價值的主要因素。下表是“2013年我

18、國東北(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北方(華北)、西南(橫斷山區和喜馬拉雅山東段南坡)和南方(東南丘陵)四大林區森林固碳價值和林業經濟產值統計(單位:108元)”。據此完成57題。林區森林固碳價值林業經濟產值甲林區1 598.5793.81乙林區1 287.84399.19丙林區568.36126.90丁林區2 163.7789.425.與耕地和草地相比,林地具有更強碳吸收能力的原因是單位土地面積上()A水土流失量少 B枯枝落葉層厚C葉片總面積大 D生物種類多樣6表中代表南方林區的是()A甲林區 B乙林區C丙林區 D丁林區7提高丙林區森林固碳價值的主要途徑是()A更換綠化樹種 B采林、育林相結合C

19、禁止采伐森林 D營造護田林網82022山東省學業考試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巴西熱帶雨林(下圖)是世界上生態系統保護最好的地區,但由于人類活動以及火災等使其面積減少。2019年年初以來,巴西境內森林著火點達到了75 336處,較2018年同期增加了85%,其中,超過半數是在亞馬孫雨林。(1)分析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世界上現存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的自然原因。(4分)(2)分析巴西熱帶雨林保留面積大的人文原因。(3分)(3)從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角度,簡述雨林大火對當地自然地理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3分)考點精練四濕地2022安徽省六安一中期末春秋戰國時期,龍感湖與今江西省境內的鄱陽湖連為

20、一體,稱彭蠡澤。龍感湖地區有湖泊、沼澤、灘涂、池塘、河流、稻田等濕地類型,流域總面積5 365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積2 500平方千米。龍感湖地區人類活動少,無污染,水質優良。龍感湖2009年被設立為國家自然保護區,區內有浮游藻類170種,維管束植物183種,野生動物472種,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164種。早在1986年,在此越冬的白頭鶴達425只、黑鸛54只,均為國內發現的最大越冬種群。此后,該地越冬的候鳥逐年增多,目前已成為亞洲重要的候鳥越冬地之一。湖區水面以發展漁業生產為主,漁民自養、自撈。讀圖完成13題。1東漢時期,龍感湖與鄱陽湖分離。導致龍感湖與鄱陽湖分離的主要地質作用是()A

21、流水侵蝕 B流水堆積C地殼運動 D冰川堆積2由材料可知,目前龍感湖濕地最主要的作用是()A凈化水中污染物質B調節氣候,美化環境C提供豐富的農副產品D維護生物多樣性3龍感湖地區能成為亞洲重要的候鳥越冬地之一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溫和多雨濕地面積廣,類型多樣食物來源充足水質好,無捕食動物A BC D2022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學月考武漢已總體規劃了6大放射狀楔形綠色生態走廊:大東湖水系;武湖水系;府河水系;后官湖水系;青菱湖水系;湯遜湖水系。讀“武漢城市簡圖”,完成46題。4打通這些濕地風道可以()A緩解地區的熱島效應B發展城區水上觀光旅游C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狀況D緩解城市用水緊張的局面5武漢市有眾多

22、的湖泊,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環境調節徑流,減少洪災供水和提供航運之便作為土地后備資源A BC D6武漢市有豐富的河灘地資源,對這些河灘地的科學開發應()A興建高檔觀景(觀江)建筑B修建道路、橋梁C辟為市民休閑觀光公園D興建防洪設施2022廣東省深圳中學月考艾比湖是準噶爾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較淺。湖中有魚類、蘆葦等動植物資源,蘆葦對湖水有凈化作用。近幾十年來,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縮小了1/2,蘆葦大量枯萎。據此回答78題。7結合材料信息推測,艾比湖面積的縮小會使()A湖水的含鹽量減小B湖中魚類密度增大C湖泊自凈能力減弱D湖水蒸發總量增大8為防止艾比湖繼續萎縮,在該湖

23、流域應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水庫調節徑流B退耕還草保護水源C退耕還湖水產養殖D種植蘆葦改善水質2022山東濰坊模擬濕地是位于陸地和水體之間過渡的特殊生態系統,濕地生物、土壤和水體的系統作用使其具有明顯的固碳作用。青島大學濕地研究人員對青島膠州灣潮間帶上的堿蓬濕地進行固碳功能研究,通過大量實地觀測和實驗室分析完成了堿蓬濕地CO2排放通量(通量排放量吸收量)變化的數據統計,圖中折線分別表示2月、5月、8月和11月的CO2日排放通量變化情況。據此完成910題。9折線甲代表的時間是()A2月 B5月C8月 D11月10與折線乙日排放通量變化相關性最強的因素是()A晝夜長短 B溫度日變化C堿蓬生物量 D

24、潮汐變化1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沼澤濕地積水深度的變化反映著濕地蓄水量的變化,而濕地蓄水量的變化則是濕地水分收支變化的結果。下圖示意實測的19971999年植物生長季三江平原某沼澤試驗場濕地積水深度變化。(1)說出1999年植物生長季該沼澤濕地積水深度的變化特征。(6分)(2)概括19971999年該沼澤濕地蓄水量年際變化的特征,并分析該變化對濕地產生的影響。(10分)(3)對該濕地,有人建議排干圍墾,有人建議保護性開發。請你表明態度,并說明理由。(6分)122022山東泰安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被譽為“華北之腎”的白洋淀由143個相互聯系的大小淀泊

25、組成,總面積366平方千米,年均蓄水量13.2億立方米,是華北平原上最大的天然大型平原洼淀。白洋淀從南、西、北三面接納了9條入湖河流,最后通過湖東北的泄洪閘及溢流堰經趙王新河匯入海河水系的大清河流出。20世紀50年代以來,白洋淀流域各條河流上游陸續修建水庫134座,入淀徑流和淀內蓄水都發生了根本變化,19831988年曾出現連續五年的干淀,20世紀90年代后,通過人工調控白洋淀的水量,才較好地解決了干淀問題。材料二圖1示意白洋淀位置,圖2為白洋淀水體平衡示意圖。(1)簡述白洋淀濕地對維持華北地區生態安全發揮的主要作用。(6分)(2)據圖說出維持白洋淀水體平衡、防止干淀的措施。(6分)(3)為保

26、持白洋淀濕地面積及周邊的生態環境,有人提出修水壩截斷趙王新河。你是否贊成并說明理由。(4分)真題專練區域生態環境建設12020山東卷,16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與永昌北山之間(下圖),海拔1 8752 106 m,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盆地內分布有若干塊濕地,這些濕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質條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結果。金川峽水庫位于盆地最低處,是當地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1)從地形、地質角度分析濕地的成因。(6分)(2)說明永昌盆地內濕地對金川峽水庫的意義。(6分)22020山東卷,19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西柳溝是

27、黃河內蒙古段的一級支流,流域面積1 356 km2(圖1),是黃河粗泥沙的重要來源區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學地理研學小組在水土保持專家許教授指導下,對西柳溝開展了以“黃河上游流域治理與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的考察活動。他們來到西柳溝上游,放眼望去,溝壑縱橫,植被稀疏。當地農民說這里“遇水成泥、遇風成沙”。兩天后,他們到達中游的風沙區,只見河流兩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許教授說這里每年冬春季節常有大風和沙塵暴出現。穿過沙漠繼續北行,研學小組發現地勢變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兩側遍布綠油油的農田。龍頭拐水文站工作人員介紹,每逢汛期,這里會泛濫成災,入黃口處常形成沙壩,造成黃河干流嚴重淤堵。(1)研學小

28、組依據水文站提供的資料繪制了西柳溝多年平均月輸沙率和月流量變化圖(圖2),發現西柳溝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漲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從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溝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6分)(2)研學小組從所繪圖中進一步發現,西柳溝3月的流量與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輸沙率卻小得多。分析形成該現象的原因。(4分)(3)通過本次研學活動,研學小組對西柳溝流域的自然地理概況、水土流失狀況等有了深入了解,對西柳溝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認識。為減少西柳溝入黃泥沙,從黃土丘陵溝壑區、風沙區和沖積平原區中,任選一區提出針對性的治理措施。(4分)3全國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原產澳大利亞東北部熱帶雨林

29、中的幾種高大桉樹,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這幾種桉樹適應性強,生長迅速,35年即可成材,統稱“速生桉”。我國西南地區某地引種速生桉作為造紙原料。圖a、圖b分別示意該地速生桉種植前、后的變化。(1)讀圖a,分析當地沼澤獲得穩定水源的原因及過程。(4分)(2)讀圖b,分析種植速生桉后當地其他植被的變化及原因。(4分)(3)簡述我國西南地區引種速生桉發展造紙業的理由。(4分)(4)就降水條件簡述我國西南地區不適宜大面積種植速生桉的原因。(4分)第28講區域生態環境建設考點精練一荒漠化2022河北省武邑宏達實驗學校月考讀“新疆塔里木地區圖”,完成12題。1根據圖中信息,以下對塔里木盆地地區描述

30、正確的是()A人類對于自然的適應能力減小,活動的空間不斷縮小B歷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范圍僅限于盆地周邊的綠洲地區C人類活動范圍盆地北緣比盆地南緣大D盆地南緣河流流程縮短,是人類種植業活動造成的2該地區極端干旱環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緯度較高,氣溫較低,蒸發微弱B全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總量小C距海遙遠,受青藏高原阻擋,水汽少,地面蒸發旺盛D地處盆地內部,地勢平坦,排水不暢2022湖南師大附中月考游牧是蒙古族牧民在干旱、半干旱地區的一種生產生活方式,不同季節需要按照相應的原則選擇放牧地。由于游牧與定居的沖突,內蒙古草原上游牧文明日漸式微。下圖示意我國內蒙古自治區一處草原景觀。讀圖完成34題。

31、3圖中馬群越過的殘留物應是()A古河道遺跡 B風力沉積物C冰川堆積物 D古長城遺址4內蒙古草原春季牧場宜選擇的地形及原因正確的是()A陽坡光照充足,風沙少B高山溫度回升慢,蚊蠅少C洼地融雪早,水源充足D迎風坡降水充足,涼爽透風2022天津市靜海區期中據報道,我國江西省中南部山區出現大片“紅色荒漠”,即在亞熱帶濕潤的巖溶地區,土壤遭受嚴重侵蝕,基巖裸露,地表出現類似荒漠化景觀的土地退化現象。據此回答57題。5“紅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風化作用 B風蝕作用C水蝕作用 D沉積作用6“紅色荒漠”形成的人為原因主要是()A濫伐森林 B過度放牧C開山取石 D環境污染7根據“紅色荒漠”的特點,對

32、其進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A大力開荒種田,保持植物覆蓋率B加強農業生產綜合開發C發展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生產D徹底退耕還林2022山東省1月模擬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準噶爾盆地中央,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頂部多流沙,植被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對豐富。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 mm,年蒸發量2 000 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 cm深的穩定積雪覆蓋。下圖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圖。據此完成810題。8沙丘土壤水分最豐富的季節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9沙丘12米深的土層土壤水分含量總體變化規律是()A坡頂坡中坡腳B坡頂坡腳坡中C坡中坡腳坡頂D坡腳坡中坡

33、頂10位于丘間平地處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A增加降水,調節氣候B涵養水源,增加土壤水分C防風固沙,保護農田D保持水土,減輕洪澇災害青藏鐵路錫北段(錫鐵山北霍魯遜湖,圖甲)位于柴達木盆地,沿線風沙災害嚴重,且主要為就地起沙??疾煅芯堪l現青藏鐵路錫北段無法利用植物防沙,最有效的防沙措施是采用透風擋沙墻與石方格相結合的方式(圖乙)。據此完成1112題。11青藏鐵路錫北段無法利用植物防沙的主要原因是()A地處盆地,多陰雨天氣,植物難以存活B降水稀少,蒸發旺盛,沙漠廣布C沙漠地區人口稀少,工程量大D投入大,成本高,收益差12透風擋沙墻與石方格相結合的防沙方式的優勢主要表現在()A擋沙墻可以減少外來

34、風沙對路基的掩埋B石方格只起到降低風速的作用C擋沙墻可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削減風速D石方格可以固定地表沙面,防止就地起沙132022山東省1月模擬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小王來自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區的一個小村寨,當地石漠化嚴重,素有“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之說。大學畢業后,小王放棄了優越的城市工作,回到家鄉當了一名“村官”。作為地理科學專業的大學生,小王立志要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帶領鄉親們建設山清水秀、生活富足的美麗村寨。為摸清家鄉石漠化現狀,小王組織年輕人對村寨所在小流域的土地石漠化及土地利用狀況進行了全面調查與測量,并繪制了小流域的土壤厚度、巖石裸露率、坡度與坡位的關系圖。

35、(1)指出坡位與土壤厚度之間的對應關系并分析原因。(6分)(2)進一步調查發現,在中上坡位耕種,作物產量低、不穩定。說明中上坡位土地對農業生產的限制作用。(4分)(3)小王綜合分析調查數據后認為,不恰當的土地利用方式會加重石漠化程度,不同坡位的土地利用應因地制宜。針對不同坡位,提出兩條減緩該地石漠化的具體措施。(4分)142022山東臨沂模擬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毛烏素沙地(圖1示意)位于鄂爾多斯高原南部、明長城中段西北的農牧交錯帶,年降水量約為250440毫米,是世界各大沙漠中降水最多的區域。地形為內蒙古高原與黃土高原之間的湖積、沖積平原,曾經河水清澈、水草肥美。近千年來,由

36、于氣候變遷、不合理開墾和戰亂等,該地地面植被喪失殆盡,逐漸擴展成我國第四大沙漠。1959年以來,這里大力興建防風林帶,引水控沙,引洪淤地,如今毛烏素沙地綠化面積已達80%。2011年,某種業公司在榆林市流轉土地22 000畝,陸續建成四個大型農場。利用當地豐富的紅黏土和沙土按比例進行混合復配,大幅度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能,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7倍。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和優質牧草等農作物。種植中,作物秸稈冬季往往不收割,次年播種前再收割。2018年9月衛星遙感圖像顯示(圖2),沙漠中噴灌圈的土地已成為大片良田。(1)分析毛烏素沙地能夠成功恢復植被的自然原因。(4分)(2)簡述毛烏素沙地變成森林后地

37、表徑流的變化,并說明原因。(6分)(3)分析改良毛烏素沙地、發展種植業對當地生態環境的意義。(4分)考點精練二水土流失2022陜西省咸陽市實驗中學月考讀“我國北方某地區的部分統計資料表”,回答12題。年份(年)森林覆蓋率(%)耕地面積(km2)年降水量(mm)氣溫年較差()河流含沙量(%)糧食平均畝產(kg)糧食總產量(億kg)19851933352038102051.02519951047845042351350.9751.上述資料表明,導致該地區近十年糧食平均畝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為()A“退耕還牧”的面積增大B毀林開荒現象嚴重C氣候發生異常,出現水旱災害D人口增長過快2目前該地區主要的生態

38、環境問題是()A風沙危害加劇 B水土流失嚴重C大陸性氣候減弱 D光照條件變差2020四川省綿陽市模擬黃河河龍區間(河口龍門),位于晉陜接壤地區,地表破碎、多溝壑,植被覆蓋少,降水集中,是黃河中游主要產沙區。20世紀90年代以來,受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其水沙關系發生較大變化。圖a為“河龍區間流域范圍示意圖”,流域面積近11.16萬km2,圖b示意吳堡與龍門水文站測得的20062015年年均含沙量變化,且測得年各月平均泥沙粒徑由大到小為1、2、12、5、11、10月,其余各月相對較小。據此完成35題。3較龍門站而言,吳堡站含沙量相對較少的主要原因是()A徑流量的減少 B水流速度緩慢C水利工程

39、攔蓄 D植被覆蓋率高420112012年流域年均含沙量突然增大,主要原因應是()A暴雨天氣突發 B水庫放水沖沙C植被大量砍伐 D上游水庫攔蓄5比較一年中河龍區間泥沙沙粒直徑,冬季粒徑最大主要是因為()A冬季風攜沙 B凌汛產沙C降水多冰雪 D蒸發最弱2022湖南省瀏陽一中開學考試某課題組為研究福建南部地區坡耕地不同利用方式的水土保持效果,選取當地某徑流小區開展實驗研究,根據當地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分別設置3個實驗組:(1)實驗組:順坡種植百喜草(多深長根系),植被蓋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積占地面的比率)約95%;(2)實驗組:順坡種植大葉相思,植被蓋度約75%;(3)對照組:順坡裸地,每年

40、適時除草。該實驗以每次降雨過程為單位,監測某年5月和8月多場降雨過程的相關數據。下表示意各徑流小區5月和8月降雨與土壤流失量的關系。據此完成68題。降雨月份(月)降雨場次降雨量(mm)降雨強度(mm/h)土壤流失量(g)5126.701.467.8180.16825.217232.002.2022.9289.750324.042324.323.0532.23311.237 5386.5498411.752.665.9752.451221.785514.403.2419.1353.170226.180653.333.88222.121130.3354 867.9606.造成該地8月降雨強度多大于

41、5月的天氣系統最可能是()A氣旋 B反氣旋C冷鋒 D暖鋒7表中的甲、乙、丙依次代表()A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組B對照組、實驗組、實驗組C實驗組、實驗組、對照組D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組8據實驗數據推斷,對土壤流失量影響最顯著的水循環環節是()降雨蒸發下滲地下徑流A BC D2022陜西省咸陽市實驗中學月考黃河口是我國新增濕地最快的地區,50年來平均每年造地4萬畝,但近年來濕地增長速度減慢。據此完成910題。9黃河口濕地的直接成因是()A黃土高原水土流失B渤海海區不斷下沉C海水的堆積作用D河流的堆積作用10近年來,黃河口濕地增長趨緩的原因是()河流搬運能力增強渤海海區下沉增快小浪底樞紐工程蓄水攔沙

42、黃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中游生態有所恢復A BC D2022云南師大附中月考天然黃土(原土)在一定壓力作用下,當浸水后結構迅速破壞而發生突然下沉,具有這種特性的黃土稱為濕陷性黃土。甘肅省慶陽市位于“天下黃土第一塬”董志塬塬面,塬面平坦寬闊,周圍溝谷縱橫。2016年慶陽申請成為西部濕陷性黃土地區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市,對城市道路、校區、湖泊等進行海綿化改造。下圖為“改造后的城市道路下凹式綠化帶剖面圖”。讀圖完成1113題。11慶陽市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原因是()位于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夏季有強降雨,城市內澇嚴重增加雨水在原土層中下滲,減少地表徑流氣候干旱,降水少,水資源短缺A BC D12圖中在濕陷

43、性原土層周圍鋪設防滲膜(兩布一膜)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雨水滲入濕陷性土層而導致土層下沉B減少雨水滲漏,增加對雨水的收集和利用C減少原土對雨水的污染,提高水質D增加地下水的儲量13推測濕陷性黃土的特點有()結構疏松孔隙發達土層壓密性好土質不均勻A BC D142022山東省平邑一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12分)下圖為我國黃土高原局部區域地形圖,該區域處于半濕潤向半干旱區的過渡地帶,水土流失嚴重,人們常用“窮山惡水”來形容當地惡劣的生存環境。(1)請在圖中找出兩個能體現黃土高原典型地形特征的信息。(4分)(2)簡要分析當地成為“窮山惡水”的自然原因。(4分)(3)為了恢復當地的生態環境,

44、有人建議該地區應大力植樹造林,但有人認為,樹木是“抽水機”,會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你贊同哪種觀點?請說明理由。(4分)152022華中師大高考聯盟4月測評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2016年,山西某偏僻山區遭遇短時強降雨,形成的水土流失、滑坡導致位于海拔1 300 m的地下天然氣管道外露。為保護管道,施工人員就地取土,混合特選的易存活草種、肥料,填裝進特制網狀生態袋后,碼砌到山坡地表。下圖為該次水土流失治理和管道覆蓋工程相關示意圖。工程隊為了觀察施工效果,設立了相關監測項目。監測結果表明生態袋覆蓋區達到“工程和生態效果良好”標準。(1)從生態恢復角度,推測該種特制生態袋的主要特點及

45、功能。(2分)(2)結合當地環境特點,分析在施工中將易存活草種與肥料相混合的原因。(5分)(3)簡述施工后監測項目的主要內容。(3分)考點精練三森林的開發和保護2022湖北省宜城市二中期中下面兩圖分別為“我國西南某地區將原始生態林改為橡膠林前后的水循環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1與原始生態林相比,該地區改種橡膠林后()A蒸發量減小 B下滲量減小C徑流總量增大 D氣候更加濕潤2將原始生態林改為橡膠林,可能使()A植被涵養水源能力變強B土壤肥力下降C生物多樣性增多D自然災害減少2022山西省一中月考下圖為“不同密度防護林對降低風速的效果圖”。讀圖回答34題。3為大范圍減弱風力,并做到經濟合理、生態

46、效果好,宜采用的防護林密度是()A極密 B密C中密 D稀疏4下列有關不同地區防護林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A工礦區凈化空氣、吸煙滯塵B城市地區涵養水源、保持水土C黃土高原防風固沙、美化環境D東北平原西部降低噪聲、保護農田2022邯鄲市大名縣第一中學月考在低碳要求下,林業固碳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引發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相比于耕地與草地,林地具有更強的碳吸收能力。林地面積和生物量是影響其固碳價值的主要因素。下表是“2013年我國東北(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北方(華北)、西南(橫斷山區和喜馬拉雅山東段南坡)和南方(東南丘陵)四大林區森林固碳價值和林業經濟產值統計(單位:108元)”。據此完成57題。

47、林區森林固碳價值林業經濟產值甲林區1 598.5793.81乙林區1 287.84399.19丙林區568.36126.90丁林區2 163.7789.425.與耕地和草地相比,林地具有更強碳吸收能力的原因是單位土地面積上()A水土流失量少 B枯枝落葉層厚C葉片總面積大 D生物種類多樣6表中代表南方林區的是()A甲林區 B乙林區C丙林區 D丁林區7提高丙林區森林固碳價值的主要途徑是()A更換綠化樹種 B采林、育林相結合C禁止采伐森林 D營造護田林網82022山東省學業考試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巴西熱帶雨林(下圖)是世界上生態系統保護最好的地區,但由于人類活動以及火災等使其面積減

48、少。2019年年初以來,巴西境內森林著火點達到了75 336處,較2018年同期增加了85%,其中,超過半數是在亞馬孫雨林。(1)分析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世界上現存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的自然原因。(4分)(2)分析巴西熱帶雨林保留面積大的人文原因。(3分)(3)從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角度,簡述雨林大火對當地自然地理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3分)考點精練四濕地2022安徽省六安一中期末春秋戰國時期,龍感湖與今江西省境內的鄱陽湖連為一體,稱彭蠡澤。龍感湖地區有湖泊、沼澤、灘涂、池塘、河流、稻田等濕地類型,流域總面積5 365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積2 500平方千米。龍感湖地區人類活動少,無污染,水質優良。

49、龍感湖2009年被設立為國家自然保護區,區內有浮游藻類170種,維管束植物183種,野生動物472種,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164種。早在1986年,在此越冬的白頭鶴達425只、黑鸛54只,均為國內發現的最大越冬種群。此后,該地越冬的候鳥逐年增多,目前已成為亞洲重要的候鳥越冬地之一。湖區水面以發展漁業生產為主,漁民自養、自撈。讀圖完成13題。1東漢時期,龍感湖與鄱陽湖分離。導致龍感湖與鄱陽湖分離的主要地質作用是()A流水侵蝕 B流水堆積C地殼運動 D冰川堆積2由材料可知,目前龍感湖濕地最主要的作用是()A凈化水中污染物質B調節氣候,美化環境C提供豐富的農副產品D維護生物多樣性3龍感湖地區能

50、成為亞洲重要的候鳥越冬地之一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溫和多雨濕地面積廣,類型多樣食物來源充足水質好,無捕食動物A BC D2022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學月考武漢已總體規劃了6大放射狀楔形綠色生態走廊:大東湖水系;武湖水系;府河水系;后官湖水系;青菱湖水系;湯遜湖水系。讀“武漢城市簡圖”,完成46題。4打通這些濕地風道可以()A緩解地區的熱島效應B發展城區水上觀光旅游C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狀況D緩解城市用水緊張的局面5武漢市有眾多的湖泊,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環境調節徑流,減少洪災供水和提供航運之便作為土地后備資源A BC D6武漢市有豐富的河灘地資源,對這些河灘地的科學開發應()A興建高檔觀

51、景(觀江)建筑B修建道路、橋梁C辟為市民休閑觀光公園D興建防洪設施2022廣東省深圳中學月考艾比湖是準噶爾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較淺。湖中有魚類、蘆葦等動植物資源,蘆葦對湖水有凈化作用。近幾十年來,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縮小了1/2,蘆葦大量枯萎。據此回答78題。7結合材料信息推測,艾比湖面積的縮小會使()A湖水的含鹽量減小B湖中魚類密度增大C湖泊自凈能力減弱D湖水蒸發總量增大8為防止艾比湖繼續萎縮,在該湖流域應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水庫調節徑流B退耕還草保護水源C退耕還湖水產養殖D種植蘆葦改善水質2022山東濰坊模擬濕地是位于陸地和水體之間過渡的特殊生態系統,濕地生物、土壤和水

52、體的系統作用使其具有明顯的固碳作用。青島大學濕地研究人員對青島膠州灣潮間帶上的堿蓬濕地進行固碳功能研究,通過大量實地觀測和實驗室分析完成了堿蓬濕地CO2排放通量(通量排放量吸收量)變化的數據統計,圖中折線分別表示2月、5月、8月和11月的CO2日排放通量變化情況。據此完成910題。9折線甲代表的時間是()A2月 B5月C8月 D11月10與折線乙日排放通量變化相關性最強的因素是()A晝夜長短 B溫度日變化C堿蓬生物量 D潮汐變化1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沼澤濕地積水深度的變化反映著濕地蓄水量的變化,而濕地蓄水量的變化則是濕地水分收支變化的結果。下圖示意實測的19971999年植

53、物生長季三江平原某沼澤試驗場濕地積水深度變化。(1)說出1999年植物生長季該沼澤濕地積水深度的變化特征。(6分)(2)概括19971999年該沼澤濕地蓄水量年際變化的特征,并分析該變化對濕地產生的影響。(10分)(3)對該濕地,有人建議排干圍墾,有人建議保護性開發。請你表明態度,并說明理由。(6分)122022山東泰安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被譽為“華北之腎”的白洋淀由143個相互聯系的大小淀泊組成,總面積366平方千米,年均蓄水量13.2億立方米,是華北平原上最大的天然大型平原洼淀。白洋淀從南、西、北三面接納了9條入湖河流,最后通過湖東北的泄洪閘及溢流堰經趙王新河匯

54、入海河水系的大清河流出。20世紀50年代以來,白洋淀流域各條河流上游陸續修建水庫134座,入淀徑流和淀內蓄水都發生了根本變化,19831988年曾出現連續五年的干淀,20世紀90年代后,通過人工調控白洋淀的水量,才較好地解決了干淀問題。材料二圖1示意白洋淀位置,圖2為白洋淀水體平衡示意圖。(1)簡述白洋淀濕地對維持華北地區生態安全發揮的主要作用。(6分)(2)據圖說出維持白洋淀水體平衡、防止干淀的措施。(6分)(3)為保持白洋淀濕地面積及周邊的生態環境,有人提出修水壩截斷趙王新河。你是否贊成并說明理由。(4分)真題專練區域生態環境建設12020山東卷,16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55、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與永昌北山之間(下圖),海拔1 8752 106 m,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盆地內分布有若干塊濕地,這些濕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質條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結果。金川峽水庫位于盆地最低處,是當地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1)從地形、地質角度分析濕地的成因。(6分)(2)說明永昌盆地內濕地對金川峽水庫的意義。(6分)22020山東卷,19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西柳溝是黃河內蒙古段的一級支流,流域面積1 356 km2(圖1),是黃河粗泥沙的重要來源區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學地理研學小組在水土保持專家許教授指導下,對西柳溝開展了以“黃河上

56、游流域治理與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的考察活動。他們來到西柳溝上游,放眼望去,溝壑縱橫,植被稀疏。當地農民說這里“遇水成泥、遇風成沙”。兩天后,他們到達中游的風沙區,只見河流兩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許教授說這里每年冬春季節常有大風和沙塵暴出現。穿過沙漠繼續北行,研學小組發現地勢變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兩側遍布綠油油的農田。龍頭拐水文站工作人員介紹,每逢汛期,這里會泛濫成災,入黃口處常形成沙壩,造成黃河干流嚴重淤堵。(1)研學小組依據水文站提供的資料繪制了西柳溝多年平均月輸沙率和月流量變化圖(圖2),發現西柳溝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漲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從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溝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

57、(6分)(2)研學小組從所繪圖中進一步發現,西柳溝3月的流量與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輸沙率卻小得多。分析形成該現象的原因。(4分)(3)通過本次研學活動,研學小組對西柳溝流域的自然地理概況、水土流失狀況等有了深入了解,對西柳溝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認識。為減少西柳溝入黃泥沙,從黃土丘陵溝壑區、風沙區和沖積平原區中,任選一區提出針對性的治理措施。(4分)3全國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原產澳大利亞東北部熱帶雨林中的幾種高大桉樹,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這幾種桉樹適應性強,生長迅速,35年即可成材,統稱“速生桉”。我國西南地區某地引種速生桉作為造紙原料。圖a、圖b分別示意該地速

58、生桉種植前、后的變化。(1)讀圖a,分析當地沼澤獲得穩定水源的原因及過程。(4分)(2)讀圖b,分析種植速生桉后當地其他植被的變化及原因。(4分)(3)簡述我國西南地區引種速生桉發展造紙業的理由。(4分)(4)就降水條件簡述我國西南地區不適宜大面積種植速生桉的原因。(4分)第27講區域生態環境建設考點精練一荒漠化12.解析:第1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對于自然的適應能力增強,活動的空間不斷增大,A錯;從圖中古綠洲的分布判斷歷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范圍不僅限于盆地周邊的綠洲地區,盆地中部也有分布,B錯;從圖中看人類活動范圍盆地北緣比盆地南緣大,C對;盆地南緣,河流流程縮短,是自然因素與人類種植業活動

59、共同造成的,D錯。第2題,該地區極端干旱天氣形成原因主要是距海遙遠,青藏高原阻擋潮濕氣流,水汽少,地面蒸發旺盛,C對;該地氣候干旱,蒸發旺盛,A錯;該地不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B錯;地勢和排水條件與干旱關系不大,D錯。答案:1.C2.C34.解析:第3題,馬群越過的殘留物應是古長城遺址,此處沒有古河道遺跡,殘留物形狀規則,成長條狀位于高處,和風力沉積物以及冰川堆積物無關,故選D。第4題,內蒙古草原春季氣候干旱,降水較少,宜選擇的地形是洼地,氣溫回升快,積雪融化早,水源充足,C正確。答案:3.D4.C57.解析:第5題,江西省南部山區屬于我國丘陵山區,“紅色荒漠”的形成是水土流失的結果。從外力作

60、用看是流水侵蝕作用造成的,故選C。第6題,“紅色荒漠”主要分布于我國南方低山丘陵地區。該區域人口密度較大,由于生產、生活的需要,人們砍伐森林,破壞植被,土層變薄,土壤極易被侵蝕,基巖裸露,形成“紅色荒漠”,故選A。第7題,低山丘陵地區既要保持水土又要發展經濟,需要結合當地多山的自然環境,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農林牧副漁相結合,故B項正確。大力開荒種田和發展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生產,會破壞植被,加劇“紅色荒漠”,故A、C錯誤。徹底退耕還林不符合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統一的原則,故D錯誤。答案:5.C6.A7.B810.解析:第8題,根據材料可知,該地冬季一般有2030 cm深的穩定積雪覆蓋,積雪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