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二章 運動系統掌握:掌握人體全身骨的劃分情況;掌握關節的結構。了解:了解骨的形態、結構和特征;了解肌肉的形態和特征。運動系統(60%):由骨(20%)、骨連結、骨骼肌(40%)三部分組成。骨和骨連結構成人體的支架稱為骨骼。骨骼肌跨過關節,附著在關節兩端的骨面上,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當肌肉收縮時,牽動骨骼產生各種運動。 骨被動部分,杠桿作用 關節運動的樞紐 骨骼肌主動部分,動力器官運動系統的功能:運動、支持、保護。 第一節 骨與骨連結 一、概述(一)骨:骨是一個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態和功能。成人約有206 塊,約占體重的 20%。 顱骨29塊(面顱15 ,頭顱8, 聽小骨6 ) 軀干骨51塊(
2、脊柱、肋骨、胸骨) 上肢骨64塊(2肩胛骨 2鎖骨 2肱骨 2橈骨 2尺骨 16腕骨 10掌骨 28指骨) 下肢骨62塊(2髖骨 2股骨 2髕骨 2脛骨 2腓骨 14跗骨 10跖骨 28趾骨) 2、骨的構造: 骨由骨組織和骨膜構成,骨內有骨髓腔,內含骨髓。 骨組織是一種堅硬而有一定韌性的結締組織,其特點是有大量的細胞間質。 骨組織中含有大量的鈣和磷,與機體的鈣、磷代謝密切相關。 骨組織由細胞和細胞間質組成。 骨細胞分4種:骨原細胞、成骨細胞、骨細胞和破骨細胞。 骨組織的細胞間質習慣上稱為骨基質,簡稱骨質。 骨質: 密質:質地致密,耐壓性較大,配布于長骨的骨干或其它骨的表面。堅硬,抗壓,抗扭曲力
3、強。 松質:由片狀的骨小梁交織排列而成,交錯形成多孔的立體蜂窩狀。配布于長骨的骨骺、短骨、扁骨的內部。 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質的間隙內。 紅骨髓:胎兒幼兒骨髓腔及松質內部都是紅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人的紅骨髓分布于扁骨、不規則骨和長骨兩端的骨松質內。 黃骨髓:5歲后,骨髓腔內的紅骨髓逐漸被脂肪組織代替,成為黃骨髓。黃骨髓有潛在的造血功能,當造血需要增加時,它可轉變為紅骨髓而恢復造血功能。骨膜是由致密的結締組織構成,分骨內膜和骨外膜,含豐富的血管、神經和淋巴管。是骨生長發育的重要結構,剝離了骨膜,骨將發生壞死。 外膜:外表面。外膜致密有許多膠原纖維束穿入骨質,使之固著于骨面。 內膜:腔面。內膜
4、疏松有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分別具有產生新骨質和破壞舊骨質的功能。3、骨的化學成分和物理特性: 化學成分: 有機質 無機質 骨膠原纖維束和粘多糖蛋白 堿性磷酸鈣 物理特性: 彈性與韌性 硬脆 年齡差:成人: 3 7 幼兒: 5 5 老年: 脫鈣骨:仍具有原骨形狀,但柔軟有彈性。煅燒骨:形狀不變,但脆而易碎。4、骨的發生和生長骨的發生: 膜內成骨:幼稚的結締組織先增殖成結締組織膜,膜再形成骨。 軟骨內成骨:幼稚的結締組織先形成軟骨雛形,再由軟骨改建成骨。二、骨連結: 骨與骨之間連結的結構稱骨連結。由于身體各部分骨的形態和功能不同按其連結的方式,可分為直接連結和間接連接。 1、直接連結(纖維連結)骨
5、與骨之間借纖維結締組織(如顱頂骨之間的縫) 、軟骨或骨組織(如椎體之間的椎間盤)直接連結,其間無間隙,不活動或僅有少許活動。 2、間接連結(關節) 由相鄰的骨之間借結締組織構成的囊相連。特點是活動幅度較大。關節的構造:關節面、關節囊、關節腔。 關節面:一凸一凹,表面有關節軟骨,屬透明軟骨,減少磨擦,緩沖沖擊。 關節囊:包在關節周圍的結締組織囊,內有滑膜層,分泌滑液,保持運動的靈活性和動態平衡。 關節腔:囊與面之間的密閉間隙,正常情況呈負壓。 輔助結構:1) 韌帶囊內韌帶囊外韌帶 囊外韌帶囊內韌帶關節唇 韌帶關節內軟骨2)關節內軟骨 由纖維軟骨構成,位于兩骨的關節面之間,其周緣附著于關節囊,將關
6、節腔分成兩部。多成圓盤狀,為關節盤;有的呈半月形,稱半月板。作用:可減少外力對關節的沖擊和震蕩;將關節腔分為兩部分,可產生不同的運動,增加了關節的運動形式和范圍。關節的運動:屈、伸(肘關節):兩骨的角度變小為屈(前 屈)。兩骨的角度變大為伸(后伸)。收、展(肩關節):收(內收)向中線靠攏。展(外展)遠離中線。內旋外旋(肱骨):內旋(前轉向內)。外旋(前轉向外)環 轉(肩關節):以上動作的復合動作。三、全身骨的分布概況與特征 人體共有骨 206 塊,各骨以骨連結互相結合構成骨骼,按部位不同,可分為軀干骨、四肢骨和顱骨三部分。脊柱整體觀:前面觀:上小下大。后面觀:所有椎骨棘突連貫形成縱嵴,位于背部
7、正中線上。頸部棘突短。胸部棘突長,伸向后下,呈現瓦狀。胸部棘突成板狀,水平向后。脊柱側面觀: 呈“S”形,為生理性彎曲,分為頸曲,胸曲,腰曲,骶曲。頸、腰曲凸向前,胸、骶曲凸向后。 生理彎曲的意義:維持重心,緩沖振蕩。 脊柱的功能:保護內臟、脊髓。作前屈、后伸、側屈、環轉的運動。頸腰部活動范圍較大,易損傷。椎骨的一般結構: 每個椎骨由椎體和椎弓兩部分構成,二者間為椎孔。相鄰兩個椎體以椎間盤相連,椎弓的上、下有關節突,分別與相鄰關節組成椎間關節。 相鄰椎骨之間有韌帶加強。 頸椎胸椎腰椎椎體錐孔橫突棘突頸椎較小,橫橢圓形較大有橫突孔短而平,末端分叉胸椎橫斷面呈心形,有肋凹小而圓有橫突肋凹長、伸向后
8、下方腰椎大,約呈蠶豆形大板狀,呈矢狀位骶骨尾骨 橫線骶前孔骶正中嵴胸骨:位于胸前壁正中,胸骨柄、胸骨體、胸骨角。肋骨:1-7對 真肋 8-10對 假肋 11-12對 浮肋3、顱骨(一)顱骨的組成:顱骨由 23 塊骨組成。腦顱:8塊(位于顱的后上方,容納腦)額骨1塊;頂骨2塊;蝶骨1塊;蝶骨體內有空腔,稱蝶竇;枕骨1塊;篩骨1塊,有許多空腔稱篩竇;顳骨2塊,內有位聽器;腦顱骨 成對:顳骨、頂骨不成對:額骨、篩骨、蝶骨、枕骨顳骨(2)頂骨(2)額骨蝶骨枕骨篩骨蝶骨面顱:15塊(面顱各骨分別構成眶腔、鼻腔和口腔的骨性支架 )成對: 上頜骨 鼻骨 顴骨 淚骨 下鼻甲 腭骨 不成對 犁骨 舌骨 下頜骨(
9、2 )新生兒顱特點:1、比值大(與體)新生兒 1/4,成人 1/7。2、腦顱面顱,比值是 7:1。3、頂、額結節明顯。4、骨化不全,留有間隙,叫囟門,有膜封閉。前囟(額囟)和后囟。 前囪位于額骨與失狀軸前段之間,呈菱形,出生后 1-2 歲閉合;后囪,位于人字縫與失狀縫相交處,多呈三角形,出生 2-3 個月閉合。 意義:有利于分娩。四肢骨 上、下肢骨的組成基本相同,分為肢帶骨和游離骨。上肢骨骼形體輕巧,關節松弛,附屬結構少,運動靈活;下肢主要功能是支撐體重,便于行走,因而其骨骼形體堅實粗壯,關節結構穩定性強,連接緊密。 4、上肢骨及其連結:(1)上肢骨:上肢帶骨: 鎖骨 肩胛骨;自由上肢骨: 肱
10、骨; 尺骨; 橈骨;手骨;(2)上肢骨的連結: 肩關節:肱骨頭和肩胛骨構成的關節。 肘關節:肱骨下端和尺骨、橈骨的上端構成的肘關節。 肱骨圖橈骨和尺骨圖5、下肢骨及其連結: (1)下肢骨下肢帶骨:髖骨。自由下肢骨: 股骨 髕骨 脛骨 腓骨 足骨 (2)下肢骨的主要連結方式: a、髖關節:由髖骨的髖臼與股骨頭的構成。 b、膝關節:股骨下端與脛骨上端及髕骨組成的膝關節。 下肢骨股 骨脛骨和腓骨圖跗骨跖骨趾骨6、足弓:跗骨和跖骨借韌帶連結而形成的凸向上的弓。 內側縱弓 外側縱弓 橫弓骨盆內容納并保護盆腔臟器直腸和泌尿生殖器官。7、骨盆:由髖骨、骶骨、尾骨及其骨連結組成。髖骨:是不規則的扁骨,上部扁闊
11、,中部窄厚,有朝向下外的深窩,稱髖臼。下部有一大孔,稱閉孔。髂骨:構成髖骨上部。坐骨:構成髖骨下部。分坐骨體和坐骨支。恥骨:構成髖骨前下部。大骨盆(假骨盆):骨腔是腹腔的髂窩部。與產道、性功能無直接關系。小骨盆(真骨盆):內腔即盆腔 。真骨盆容納生殖器官及鄰近的輸尿管、膀胱、尿道、直腸等器官。 男 女骨盆外形窄而長寬而短骨盆上口較小,近似桃形較大,近似圓形骨盆腔的形態形似漏斗呈圓桶狀恥骨弓的角度707590100一、概述(一)肌的形態構造和分類: 長 肌:長梭形,多分布于四肢。 短 肌:小而短,具有明顯節段性,位于軀干深部。 闊 肌:薄而寬,一端無肌腱而是腱膜,腹部的闊肌。 輪匝肌:肌纖維呈環
12、形排列,口、眼周圍。第二節 骨骼肌 每塊骨骼肌分為肌腹和肌腱兩部分。 肌腹位于中部,外包有結締組織外膜。肌腹主要由橫紋肌纖維組成,色紅,柔軟,有收縮能力。 肌腱位于肌腹兩端,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色白,堅韌,無收縮能力,肌肉一般以腱附著在骨骼上,是力的傳遞結構。 長肌肌性部(肌腹)呈梭形,肌腱細呈索形狀;闊肌的肌性部呈薄片狀,其腱性部分也相應呈膜狀,稱腱膜。(二)肌的起止:起點(定點):近側的為起點,即相對靜止的一端。止點(動點):遠側一端為止點,牽引骨運動的一端。肌肉的定點和動點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置換。例如胸大肌。(三)肌的配布: 關節的周圍,按運動的需要進行配布,運動幅度大的關節肌肉發達,
13、運動靈活的地方肌塊小而多,使關節完成同一個方向運動的肌肉叫協同肌,使關節完成相反運動的肌稱為拮抗肌,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互為拮抗肌。1、筋膜: 淺筋膜:由疏松結締組織構成,又稱皮下組織,內含豐富的脂肪,血管和神經。 深筋膜:又稱固有筋膜,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伸入到肌肉,附著在骨膜上形成肌間隔,包在血管周圍形成血管鞘,在某一地方增厚形成韌帶。(五)肌肉的輔助裝置作用:擴大肌的附著面積,改變肌的牽拉方向; 保證肌塊、肌群的單獨活動; 有利于血液暢通。2、滑膜囊:為結締組織形成的囊,內含少量的粘液,位于骨和肌腱之間,有的與關節囊相通,減少運動時的磨擦,促使運動靈活。3、腱鞘:包繞在肌腱表面的雙層管狀結
14、構,鞘腔內有少量滑液。 作 用:減少磨擦。(一)軀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和腹肌1.背肌:位于軀干后面,分淺、深兩群。淺群肌有斜方肌、背闊肌等。深層肌有豎脊肌。(六)全身骨骼肌配布概況背肌軀干肌、頭頸肌、四肢肌斜方肌(trapezius muscle):起自枕外隆凸、項韌帶、第七頸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止于鎖骨的外側1/3、肩胛骨。 收縮時使肩胛向脊柱靠攏。 該肌癱瘓時產生塌肩。 背闊肌(broadest muscle of back):全身最大的扁肌。起自下6個胸椎的棘突、全部腰椎的棘突及髂嵴后面,止于肱骨小結節嵴。 收縮時使臂內收、內旋和后伸,如背手姿勢。 上肢上舉固定時,則上提軀干,如引體
15、向上。背闊肌豎脊肌(骶棘肌, erector spinae) :位于背部深層,棘突兩側的縱溝內,為兩條強大的縱行肌柱。起自骶骨背面和髂嵴后份,向上分別止于椎骨、肋骨及枕骨。 收縮時使脊柱后伸和仰頭,是維持人體直立的重要肌,一側收縮,使脊柱側屈。 豎脊肌肩胛提肌(levator scapulae):起自上4個頸椎的橫突,止于肩胛骨的上角。菱形肌(Rhomboids):位于斜方肌深面,起自6、7頸椎和1-4胸椎的棘突,止于肩胛骨的內側緣。 2.胸肌(thoracic muscles): 胸大肌、胸小肌、肋間外肌和內肌 位于胸前壁的淺層。起自鎖骨內側份、胸骨和第l6肋軟骨,肌束向外匯集,止于肱骨大結
16、節下方。 收縮時使肩關節內收、內旋和前屈;上肢固定,可上體軀干。胸大肌(greater pectoral muscle) : 位于胸大肌深面,起自第35肋骨前面,止于肩胛骨。 收縮時,可牽拉肩胛骨向前下。如肩胛骨固定,可上提肋,擴大胸廓,以助吸氣。胸小肌(lesserpectoral muscle) : 起自上位肋下緣,肌束斜向前下,止于下位肋上緣。收縮時提肋,擴大胸廓,助吸氣;肋間外肌(external intercostal muscle) 位于肋間外肌的深面,起止和肌束方向恰與肋間外肌相反,作用是降肋助呼氣。肋間內肌(internal intercostal muscle):3.膈(di
17、aphragm):向上膨隆,呈穹窿狀的扁薄闊肌,肌纖維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緣和腰椎前面,分為3部分,胸骨部起自劍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對肋骨和肋軟骨;腰部起自2-3個腰椎。各部肌纖維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膈 收縮時,膨隆部下降,胸腔容積擴大,引起吸氣;舒張時,膨隆部升復原位,胸腔容積縮小,引起呼氣。若膈與腹肌同時收縮,則腹壓增加,協助排便、分娩等功能。膈上有3個裂孔:主動脈裂孔;食管裂孔;腔靜脈孔。4.腹肌(abdominal muscle): 腹肌參與組成腹腔的前壁、側壁和后壁。腹直肌腹直肌(abdomen):位于腹前壁正中線兩側,長帶狀,表面被腹直肌鞘包裹。由34層橫行的腱劃分隔成多個肌腹。腹直肌
18、 寬闊的扁肌,位于腹前外側壁淺層。起自第512肋的外面,自外上斜向前內下方,在近腹直肌外側緣處和髂前上棘水平以下移行為腱膜,經過腹直肌前面,參與組成腹直肌鞘的前層,至腹正中線終于白線。腹外斜肌(external oblique muscle of abdomen) 腹內斜肌(internal oblique muscle of abdomen) 腹內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面,起自腹股溝韌帶的外側2/3,髂嵴及腰背筋膜,上部肌束行向前上與腹外斜肌的肌束交叉。全部肌束行至腹直肌外側移行為腱膜,并分為兩層,包繞腹直肌,止于白線。(二)頭頸肌頭肌面肌咀嚼肌頸肌胸鎖乳突肌頸闊肌咬肌顳肌翼內肌翼外肌顱頂肌眼
19、輪匝肌頰肌口輪匝肌頭頸肌顱頂肌(epicranius):闊而薄,左右各有一塊枕額肌,它由兩個肌腹和中間的帽狀腱膜構成。前方的肌腹位于額部皮下,稱額腹;后方的肌腹位于枕部皮下,稱枕腹。帽狀腱膜很堅韌,連于兩肌腹,并于頭皮緊密結合,而與深部的骨膜則隔以疏松的結締組織。枕腹起自枕骨,額腹止于眉部皮膚。顱頂肌眼輪匝肌(orbicular muscle of eye):位于眼裂周圍,扁圓形。能使眼裂閉合。由于少量肌束附著于淚囊后面,當收縮閉眼時,可同時擴張淚囊,促使淚液經鼻淚管流向鼻腔。 眼輪匝肌口輪匝肌(orbicular muscle of mouth):位于口裂周圍,收縮時關閉口裂(閉嘴)。 咬肌
20、(masseter muscle):起自顴弓下緣及其深面,止于下頜支外側面和咬肌粗隆。該肌的后上部為腮腺所覆蓋。咬肌過于肥大可影響臉型(胖臉)。 頸闊肌(platysma):闊而薄的肌片,起于胸大肌上部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向上行,止于口角和面部皮膚。頸闊肌變異較大,可一側或雙側缺如。收縮時,頸部皮膚出現斜行皺紋。其前部纖維可協助降下頜,后份纖維可牽下唇和口角向下。 胸鎖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斜列于頸部兩側,為強有力的長肌。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鎖骨內側端,肌束斜向后上方止于乳突。(三)上肢肌(Muscles of Upper Limb)肩肌(上肢帶肌)臂肌前
21、臂肌 手肌三角肌(deltoid muscle):位于肩部,起于鎖骨外側、肩峰和肩胛岡,肌束從前、外、后面包裹肩關節,逐漸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收縮時使肩關節外展。肱二頭肌( brachial biceps muscle) :位于上臂的前面,起點有長、短兩頭。長頭在外側,起于肩胛骨關節盂上方;短頭在內側,起于肩胛骨喙突。向下延續為扁腱,止于橈骨粗隆。收縮時屈肘、屈肩并使前臂旋后。肱三頭肌(brachial triceps muscle) :位于上臂的后面,有三個頭,分別起于肩胛骨關節盂下方及肱骨后面,三肌頭合為一個肌腹,以扁腱止于尺骨鷹嘴。收縮時伸肘關節。(四)下肢肌(muscle
22、s of lower limb) 髖肌大腿肌 小腿肌 足肌臀大肌(greatest gluteal muscle) :起于髂骨外面和骶、尾骨的后面,肌束斜向下外,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和髂脛束。作用:伸髖,并使股骨旋外。 位于臀大肌的深面,起自髂骨翼外面,止于股骨大轉子。收縮時外展大腿。收縮時外展髖關節。臀中肌和臀小肌臀中肌和臀小肌(middle and leastgluteal muscle) :股四頭肌(quadriceps muscle lf thigh): 四個頭:A.股直肌(rectus femoris),起自髂前下棘;B.股外側肌(vastus lateralis),起自股骨大轉子根部
23、,股骨嵴的外側唇;C.股內側肌(vastus medialis),起自股骨嵴內側;2.大腿肌(muscles of thigh) D.股中間肌(vastus intermedius) ,起自股骨前面。4頭向下形成一個腱,包繞髕骨的前面和兩側,繼而延續為髕韌帶,置于脛骨粗隆。主要作用是伸小腿,協助屈大腿。后 群股二頭肌(biceps femoris):有兩個頭,長頭起自坐骨結節,短頭起自股骨嵴;止于腓骨頭。3.小腿肌肉(muscles of leg)前群脛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 伸踝關節,使足內翻;脛骨前肌腓骨長肌(Peroneus Longus)、腓骨短肌(Peroneus Tertius) 外翻足。外側群胸鎖乳突肌口眼輪匝肌咬肌枕額肌額腹枕額肌枕腹頭 頸 肌(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紅外線節氣爐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直流電壓面板表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鹽水青豆罐頭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特種冷涂路標漆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注塑自鎖頭雙開尾拉鏈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有機玻璃公用電話亭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干粉保溫砂漿母料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家居工藝飾品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早產兒的護理課程
- 腦出血后遺癥護理診斷
- 四年級美術測國測復習題答案
- 2024年4月自考04735數據庫系統原理試題及答案
- 基于STM32F103C8T6單片機的電動車智能充電樁計費系統設計
- JTG-T-D33-2012公路排水設計規范
- 強化學習 課件 第1章 強化學習概述
- 2024光伏電站索懸柔性支架施工方案
- 零部件試裝報告
- GJB9001C-2017管理手冊、程序文件及表格匯編
- 2024年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山東省慶云縣九年級第一次練兵考試數學試題
- 【高中語文】《秦腔》說課課件++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