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目錄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50809142 第一部分 背景分析 PAGEREF _Toc50809142 h 3 HYPERLINK l _Toc50809143 一、專業發展 PAGEREF _Toc50809143 h 3 HYPERLINK l _Toc50809144 二、產業行業背景分析 PAGEREF _Toc50809144 h 3 HYPERLINK l _Toc50809145 三、人才需求市場分析 PAGEREF _Toc50809145 h 5 HYPERLINK l _Toc50809146 第二部分
2、 培養規范與標準 PAGEREF _Toc50809146 h 7 HYPERLINK l _Toc50809147 一、專業代碼、學制、學位 PAGEREF _Toc50809147 h 7 HYPERLINK l _Toc50809148 二、主干學科 PAGEREF _Toc50809148 h 7 HYPERLINK l _Toc50809149 三、專業培養特色 PAGEREF _Toc50809149 h 7 HYPERLINK l _Toc50809150 四、培養目標 PAGEREF _Toc50809150 h 8 HYPERLINK l _Toc50809151 五、畢業要
3、求 PAGEREF _Toc50809151 h 8 HYPERLINK l _Toc50809152 六、專業核心及特色課程 PAGEREF _Toc50809152 h 11 HYPERLINK l _Toc50809153 七、課程教學進程圖 PAGEREF _Toc50809153 h 12 HYPERLINK l _Toc50809154 八、課程體系支撐畢業要求矩陣 PAGEREF _Toc50809154 h 13 HYPERLINK l _Toc50809155 九、畢業及獲取學位條件 PAGEREF _Toc50809155 h 18 HYPERLINK l _Toc5080
4、9156 十、各類教學環節學分與學時分配表 PAGEREF _Toc50809156 h 18 HYPERLINK l _Toc50809157 十一、教學活動安排表 PAGEREF _Toc50809157 h 19 HYPERLINK l _Toc50809158 十二、教學進程表 PAGEREF _Toc50809158 h 19 HYPERLINK l _Toc50809159 第三部分 教學活動的實施與保障 PAGEREF _Toc50809159 h 21 HYPERLINK l _Toc50809160 一、實驗、實訓教學的實施與保障 PAGEREF _Toc50809160 h
5、 21 HYPERLINK l _Toc50809161 二、師資隊伍建設的實施與保障 PAGEREF _Toc50809161 h 22 HYPERLINK l _Toc50809162 三、教學組織與管理 PAGEREF _Toc50809162 h 22 HYPERLINK l _Toc50809163 第四部分 方案論證與預審核 PAGEREF _Toc50809163 h 25 HYPERLINK l _Toc50809164 一、培養方案執筆人 PAGEREF _Toc50809164 h 25 HYPERLINK l _Toc50809165 二、培養方案的論證 PAGEREF
6、_Toc50809165 h 25 HYPERLINK l _Toc50809166 三、培養方案預審核 PAGEREF _Toc50809166 h 25第一部分 背景分析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切實落實立得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緊密圍繞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全面執行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教育理念,大力強化實踐教學、增強專業綜合實驗教學,進一步整合、重組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突出專業優勢特色,實施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與人,形成一套科學、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本科人
7、才培養方案,實現具有國際視野、創新創業和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一、專業發展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充分體現“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在課程安排上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英語、化學、物理、數學的基礎性學習,并根據本專業的理論背景要求加大了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和基因工程的授課力度和試驗訓練以及綜合專業實驗環節,使學生能熟練掌握生物技術的一般原理和基因操作技術。為了提高本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應用實踐能力,加大了實踐教學環節在培養計劃中所占的比重,顯著增強了分子生物學大類專業實驗的授課力度,并且學生在第四學期學完
8、相關專業課程學習后即進入專業研究實驗室,進行專業技能同步動手訓練,結合已學理論將實踐結合起來,加強學生理解生物技術是基于發酵工程代謝分析和細胞生理學的分子水平操作過程。同時,為了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對部分核心專業課程如: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基因工程、遺傳學等全面實現雙語教學。實現注重基礎、強化實踐、突出應用的培養目標,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高。二、產業行業背景分析在我國的“十三五”以及“中長期”發展規劃中,都明確將生物產業作為我國的重點發展戰略性產業之一。生物技術是21世紀科技發展的制高點和世界各國競爭的戰略重點,要顯著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使生物技術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使我國
9、中國成為生物技術強國和生物產業大國,生物技術專業本科人才教育是基礎。本專業重點培養能掌握生物技術及其產業化的科學原理、工藝技術過程和工程設計等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從事生物技術與工程領域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新產品研究開發的高素質人才。(一)國家產業政策生物產業是將現代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應用于生產以及應用于經濟社會各相關領域,為社會提供商品和服務。生物產業作為當今世界經濟中正在蓬勃興起和迅猛發展的一個戰略新興產業,生物醫藥、生物農業育種等行業已初具規模,同時許多新的產品、新的行業正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如生物農藥、生物制藥、燃料乙醇等。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迫切需要大力發展生物
10、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等行業的生產效率。國家為了生物行業在我國健康發展,為加快把生物產業培育成為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和國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將生物醫藥和生物制藥領土域作為重點發展的領域,要求加速生物產業規模化、集聚化和國際化發展。2011年科技部印發的“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也明確指出生物技術是21世紀科技發展的制高點和世界各國競爭的戰略重點,要顯著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使生物技術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部分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中國進而成為生物技術強國和生物產業大國。(二)行業發展態勢生物行業是技術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根據“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的報告,過去十幾年,生命科學、生
11、物技術及相關領域的論文總數已占全球自然科學論文的50%以上;Science評選的年度10項科技進展中,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占50%以上;2008年評出的SCI影響因子前20名期刊中有16種屬于生命科學類。現今,世界各國紛紛制訂國家戰略規劃,發布專項政策,大力鼓勵扶持生物技術及生物產業的發展。2010年英國生物技術與生物科學研究理事會發布生物科學時代:2010-2015戰略計劃,將尖端生物科學與技術作為首要優先支持領域;日本將生物技術產業上升到國有戰略高度,將“生物技術產業立國”戰略作為日本新的國家目標,通過強大的財政支持,發展生物技術產業;我國也要將生物產業培育成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和國家戰
12、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生物技術強國和生物產業大國。目前,生物技術正在進入大規模產業化階段,生物醫藥、生物農業日趨成熟,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氨基酸、抗生素、生物醫藥、酶制劑、生物農藥及天然生物活性分子、釀造產品及調味品等相關領域快速興起。全球生物產業的銷售額每五年翻一番,年增長率高達30%,是世界經濟增長率的10倍,生物產業已成為增長最快的經濟領域。在20132015年,生物產業產值年均增速須保持在20%以上。從2008年開始,我國生物產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到2020年,中國廣義生物醫藥市場規模將達4萬億元,生物制造市場規模將達1萬億元、生物農業市場規模將達5000億元、 HYPERLIN
13、K /search?c=1&q=%C9%FA%CE%EF%C4%DC%D4%B4 t _blank 生物能源市場規模將達3000億元、生物環保市場規模將達1000億元,合計廣義生物產業市場規模約為6萬億元。預期到2022年,我國廣義生物產業產值有望達到10萬億,生物工業產值達到1.5萬億。三、人才需求市場分析(一)生物技術專業人才需求的重點行業生物技術在生物制藥、醫療保健、農業、環保、輕化工、食品等重要領域對改善人類健康與生存環境、提高農牧業和工業產量與質量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傳統工業生物發酵產業具有良好的基礎,但是對這些傳統發酵產品的現代生物技術改造的社會需求越來越旺盛。因此,必然
14、對于生物技術與應用專業人才大量需求,如:生物制藥、氨基酸、抗生素、維生素、酶制劑、生物農藥及各種天然生物活性物質等。因此,本專業的人才需求重點在上述領域。(二)生物技術專業人才需求的層次結構目前,我國的生物產業多是以食品、生物醫藥、生物農藥、生物化工、保健品及調味品等領域的中低檔生物產品的生產和應用為主,從業人員專業技術人才所占比例較低,行業人才結構不合理。因此,需要培養高技能專業人才以適應行業高速發展。(三)對生物技術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要求生物技術專業人才需要掌握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和生物化學以及基因工程等理論知識,掌握微生物純化、鑒別、保藏和培養的技能;掌握發酵微生物產品(如:生物制藥、酶制
15、劑、維生素、生物醫藥、生物材料等)以及生物制藥的生產工藝以及具備基因改造的動手操作能力;掌握理化檢驗、儀器分析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備常規生物產品檢驗能力;掌握生物工程設備、發酵設計等基本理論知識。第二部分 培養規范與標準一、專業代碼、學制、學位專業代碼:071002學 制:四年授予學位:理學學士二、主干學科本專業的主干學科為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所涉及的主要課程如下: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微生物生理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遺傳學、免疫學、生化工程、細胞工程、蛋白質與酶工程、病原微生物檢測新技術、生物技術制藥、生物分離技術、生物信息學、生化技術、生物分析技術等。三、專業培
16、養特色本專業的培養特色是:厚基礎、強實踐。“厚基礎”:強化基礎理論學習本專業強化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等專業基礎課的學習與實踐。“強實踐”:除了專業課程實驗動手訓練(168學時)以外,強化生物技術專業的綜合系統實踐訓練(12周),“授之以漁”。通過近4個月480小時的動手操作,完成對學生“基因操作”的全系列實踐訓練。綜合專業實驗包括:生物技術綜合實踐2、微生物技術綜合實踐3、細胞對環境脅迫的響應綜合實踐4、細菌基因作圖綜合實踐5、發酵單胞菌表達載體構建及發酵特性6、感受態細胞制備及重組質粒轉化7、細菌菌株的分子生物學鑒定 8、cDNA體外轉錄法鑒定基因表達
17、9、離子通道蛋白誘導及互作蛋白確定 10、尿酸氧化酶細菌表達純化及活性鑒定四、培養目標生物技術專業是以理為主、以工為輔的理工復合型辦學專業。通過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成為高素質人才所具備的人文社科基礎知識和人文修養;掌握生命科學技術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教學、科研、生物技術產業以及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人才培養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專門人才。經過4年專業學習后,其能在發酵工程、生物化工、生物制藥等領域從事抗生素、氨基酸、酶制劑、生物材料、生物農藥及發酵食品、發酵調味品、維生素、生物能源(燃料乙醇等)、益生元菌劑、微生物肥料、微生
18、物飼料等工作,包括科研、生產管理、產品質量控制與開發的方面。此外,本科畢業生除了在合成生物學、系統生物學和現代生物技術等方向繼續深造、探索生物的本質外,還可以到相關領域,如醫學和農學等方面繼續深造。五、畢業要求本專業主要學習生物技術領域的基礎理論、工程基礎知識與專業基礎知識、專業技術和技能,注重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達到下列培養要求: 1. 工程知識: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于解決生物技術相關的工程問題(發酵工程、細胞工程、蛋白質與酶工程、基因工程等)2. 問題分析能力: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生物技術問題,以獲得合理結論3
19、 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針對生物技術工程問題的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要的方案或工藝流程,并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倫理、健康、安全以及環境等因素4 研究: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生物技術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實驗設計、分析與解釋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的結論5 現代工具:針對生物技術工程問題,選擇恰當的技術、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對生物技術工程問題進行模擬和應用研究,并理解其機制6 工程與社會:能夠基于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專業工程實踐和生物技術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7 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
20、理解和評價針對生物技術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8 職業規范: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責任9 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10 溝通:能夠就生物技術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11 項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12 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學習成果指標點分解表畢業要求指標點1. 工程知
21、識: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于解決生物技術相關的工程問題(發酵工程、細胞工程、蛋白質與酶工程、基因工程等)1.1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知識用于解決生物技術相關的工程問題(如發酵工程、細胞工程、蛋白質與酶工程、基因工程等)1.2能夠將工程基礎和專業基礎知識用于解決復雜生物技術相關工程問題(如發酵工程、細胞工程、蛋白質與酶工程、基因工程等)1.3能夠將專業知識用于解決復雜生物技術相關工程問題(如發酵工程、細胞工程、蛋白質與酶工程、基因工程等)2. 問題分析能力: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生物技術問題,以獲得合理結論2.1了解本專業重要資
22、料來源和搜索方法,掌握利用網絡等工具獲取工程問題信息的相關方法。2.2能夠運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適當表述工程問題2.3能夠理解抽象工程問題,建立問題的模型或方案、技術路線等2.4能對生物技術工程問題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歸納,獲得合理結論。3 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針對生物技術工程問題的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要的方案或工藝流程,并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倫理、健康、安全以及環境等因素3.1了解對生物技術領域新理論、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進行開發和設計的基礎知識3.2掌握生物技術工程領域(如微生物菌種選育、基因表達與調控、細胞的遺傳改良、發酵工藝優化、發
23、酵產物提取檢測等)的科學理論、技術手段3.3能夠理解、識別滿足生物技術工程領域特定需要的方案或工藝流程所面臨的各種制約條件(社會倫理、健康、安全以及環境等因素)并分析得到具體指標3.4針對生物技術工程問題,能夠完成設計、開發滿足多種制約條件的相關技術方案,能夠分析、闡明自己設計方案的合理性4 研究: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生物技術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實驗設計、分析與解釋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的結論4.1了解生物技術工程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4.2具備本專業必須的分析研究能力,能夠基于科學原理,設計、實施、完成實驗4.3能正確采集和整理實驗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解決生物工程問題的
24、合理的結論5 現代工具:針對生物技術工程問題,選擇恰當的技術、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對生物技術工程問題進行模擬和應用研究,并理解其機制5.1了解基因組、轉錄組、蛋白組、代謝組學基本理論、技術與操作5.2掌握生物技術工程領域中現代檢測、診斷與分析相關的工具與技術5.3 理解生物技術工程相關調控的基本原理與方法,能夠選擇合適的方法與工具對生物技術工程相關問題進行模擬和應用研究,并理解其機制6 工程與社會:能夠基于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專業工程實踐和生物技術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6.1理解復雜生物技術工程問題與社會、健康、安全、
25、法律以及文化等方面關系的復雜性,具有正確分析、評價復雜生物技術工程問題解決方案與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影響與制約關系6.2理解自己在生物技術工程實踐和生物技術工程問題中應承擔的責任7 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生物技術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7.1理解有利于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生物技術工程實踐發展方向7.2正確評價生物技術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8 職業規范: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責任8.1具備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8.2正確理解個人在歷史以及社會、自
26、然環境中的地位,具有社會責任感8.3理解并遵守生物技術工程實踐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職業道德等8.4理解身心健康對職業的促進和影響9 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9.1具有協作精神,能正確認識、理解個人在團體中的作用9.2具有在團隊中有效發揮作用的能力,自覺承擔個人在團體中的責任9.3具有一定的計劃、組織、協調團隊工作的能力10 溝通:能夠就生物技術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10.1具有準確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10.2具有較強的外語運用
27、能力,至少掌握一門外語10.3具有較強的書寫能力,能夠撰寫科技論文、設計文稿、專業報告等. 11 項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11.1具有工程管理與技術經濟的基本知識, 掌握基本的決策方法11.2具有一定的組織項目開發的經歷,具有基本的項目管理能力12 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12.1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12.2具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生物技術工程發展的能力六、專業核心及特色課程本專業專業核心課程包括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遺傳學等。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遺傳學為專業特
28、色雙語課程。本專業特設一門專業綠色工業課程生化工程。七、課程教學進程圖八、課程體系支撐畢業要求矩陣課程名稱學習成果要求1工程知識2問題分析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4研究5工具6 工程與社會7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8 職業規范9 個人和團隊10 溝通11項目管理12 終身學習1.11.21.32.12.22.32.43.13.23.33.44.14.24.35.15.25.36.16.27.17.28.18.28.38.49.19.29.310.110.210.311.111.212.112.2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HMH中國近現代史綱要HHL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MHH馬克思主義基本
29、原理MHH形勢與政策MLH大學英語-1LHM大學英語-2LHM大學英語-3LHM體育-1HMH體育-2HMH體育-3HMH體育-4HMH軍事理論MMH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HH大學語文MMHH大學生就業指導HMM大學生創業基礎MHM勞育HLM工程技術類MMH人文社科類HLM經濟管理類HMM藝術美育類HMM創新理論基礎HMM清潔生產MHM計算機及網絡應用基礎MML高等數學(二)-1HLM高等數學(二)-2HLM線性代數HLM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一)MLM大學物理(一)-1 MMM大學物理(一)-2 MMM無機化學(一)HMM分析化學(一)HMM有機化學(一)-1HHM有機化學(一)-2HHM物理化學
30、(二)-1HMM物理化學(二)-2HMM生物技術導論MHM普通生物學HML生物化學-1 MMH微生物學-1(雙語) MHLM細胞生物學LHM分子生物學(雙語)MHL基因工程(雙語)MHM遺傳學(雙語)HHL蛋白質與酶工程HMM細胞工程MHLM生物信息學MLH生化技術MMH生物分離技術MHM生物分析技術MHH生化工程HHML微生物生理學HMM免疫學MLH生態學HML生物統計學LHMM病原生物學及檢測新技術MHL工業微生物育種學HML代謝工程導論HMM生物工藝學HMM分子診斷學LHMM生物技術制藥MHH固態發酵技術MHM軍事訓練MHM無機化學(一)實驗HMM分析化學(一)實驗HMM物理實驗(二)M
31、MH生物化學實驗HMH微生物學實驗MHM分子生物學實驗LMH細胞生物學實驗HML生物分析技術實驗MMH免疫學實驗MHL遺傳學實驗HML生物技術綜合實踐MHM微生物技術綜合實踐MHM細胞對環境脅迫的響應綜合實踐HHML細菌基因作圖綜合實踐MHL發酵單胞菌表達載體構建及發酵特性MHL感受態細胞制備及重組質粒轉化MMHL細菌菌株的分子生物學鑒定 HHMcDNA體外轉錄法鑒定基因表達MHL離子通道蛋白誘導及互作蛋白確定MMHL尿酸氧化酶細菌表達純化及活性鑒定MHLL畢業設計(論文)MHHMLLLLLLL創新創業教育HMHM備注:1)課程與畢業要求的關聯度的高低分別用“H(強)”、“M(中)”、“L(弱
32、)”表示。2)對畢業要求或學習成果不能強支撐的課程,原則上不進矩陣。一門課程強支撐的畢業要求個數1-2個為宜,專業綜合性課程如畢業設計等可以適當放寬;一個畢業被強支撐的課程門數2-4門為宜,原則上不超過5門課程。九、畢業及獲取學位條件(一)畢業條件:1. 學分要求學生在學期間應休瞞專業培養方案所規定學分,且成績合格。2. 成才綜合分 大學四年綜合素質測評分需達到合格條件你,如未達到合格條件,將不予畢業。3. 體育測試 修滿體育測試規定學分,且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成績達到50分以上,方可畢業,否則以結業處理。4. 專業能力測試專業能力測試達到合格要求。專業能力測試包括通過賽鏈平臺完成20-2
33、5個真實性或高仿真性項目,項目包括參與學科競賽、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研究、自主確定課題的研究探索、研究性項目式課程實驗、綜合性專業課程設計或實驗、項目導向型的短學期實踐、畢業設計(論文)等。(二)獲取學位條件根據湖北工業大學普通高等教育學士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的相關規定,本專業學生獲得學士學位的基本條件如下:1. 在校期間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遵紀守法,品行端正,無嚴重違法違紀行為;2. 修滿專業培養方案所規定學分,成績合格;3. 全部課程平均學分績點大于等于2.2,且在校期間通過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CET4)或學校學位英語考試。十、各類教學環節學分與學時分配表類別名
34、稱學分學時周數比例%各學期計劃學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理論教學必修通識教育必修課37.579231.9910.510.54.50.51.50.50.5學科基礎必修課課4673629.711.515.513.35.75專業類基礎類必修課33.553621.615.5117.56.52專業類必修課15.524810.08.57必修課小計132.5231293.221.526.029.321.316.515.02.50.5選修專業選修課4.5722.94.5通識教育選修課6963.9111111選修課小計10.51686.81111114.50理論教學小計1432480100%22.527.030.32
35、2.317.516.07.00.5理論教學周數1518181816151717理論教學平均周學時24.024.026.919.817.517.66.60.5集中實踐教學基礎實踐11專業實踐17.526.571.50.5綜合實踐1610.511.512學術研究完成學業最低課內學分187創新創業實踐不低于7學分,其中實踐環節不低于5學分(依據湖北工業大學創新創業學分計分辦法評定)十一、教學活動安排表(一)理論教學活動安排表詳見Excel附件表。(二)實踐教學活動安排表詳見Excel附件表。十二、教學進程表學期教學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一=二三=
36、四五=六七=八=符號說明: 入學教育、畢業教育 軍事訓練 理論教學 考試 金工實習 電子實習 $電子設計CAD實踐 實訓 生產、認識實習 學年論文 #測量實習 畢業實習 /課程設計 /畢業設計 綜合實驗 短學期實踐 機動 =寒暑假第三部分 教學活動的實施與保障一、實驗、實訓教學的實施與保障實驗教學的實施:設有指定實驗項目、開放自選實驗項目、自主創新實驗和科研型專業綜合實踐。指定實驗項目的內容主要是根據實驗教學大綱進行的實驗教學,教學按照大綱進行。開放實驗的內容主要是創新型項目。具體實施辦法:公布項目內容及要求;學生自由選題,完成開題報告,通過答疑與指導老師交流,確定實驗研究的技術線路;從老師那
37、里獲得進出實驗室通行證,從事自己的研究項目。 實驗室開放時,實驗指導教師或實驗技術人員值班,負責實驗指導、維持秩序、器材供應、實驗室安全等管理工作,并認真做好開放記錄工作,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實踐中逐漸體現出來,使學生培養出了肯為科研工作吃苦的精神;做自己想做的實驗,學生養成了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方式;做自己設計的綜合性實驗,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激發;開放實驗室還為學生的第二課堂提供了良好的繼續研究環境。課外專業綜合實踐在第4至第6學期進行,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方向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科研團隊教師做為指導教師。從大二開始即進入實驗室進行系統的專業動手能力和科研素質的系統培養和訓練,可以
38、保證學生專業素質穩步提升。對于做出較多輔助工作的學生,發表相關科技論文時,可以將該生署名,以提高學生考研面試錄取的機會或促進其一次就業。軍訓由校保衛處、校學工處和生物工程與食品學院學工辦共同負責組織實施。大學物理實驗由校實訓中心組織實施。計算機及網絡應用上機實習由計算機學院負責組織實施。化學實驗、物理實驗由化環學院任課教師及實驗中心負責組織實施。生物化學實驗、微生物實驗、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大類實驗、生物技術綜合實踐、酶工程實驗及發酵工程實驗和課外專業綜合實踐由生物工程與食品學院任課老師和實驗中心共同負責組織實施。畢業論文由生物工程與食品學院教師負責組織實施。實驗教學的保障:要提高實驗實訓儀器
39、設備的利用率,精心維護,延長其使用壽命,按照逐步淘汰分步更新的原則提高實驗實訓儀器設備的檔次。完成專業實驗實訓室的基本框架建設和主要的儀器設備配置,使其適應實驗教學的基本需求。重點實驗實訓室要根據實際需求,利用好專項資金搞好建設。為保證實驗室與實驗教學的正常運行,學校財務處每年按學生人數給予實驗教學中心一定額度的實驗耗材費,設備處每年按學生人數撥給實驗教學中心一定額度的設備維修費。 二、師資隊伍建設的實施與保障師資隊伍建設的實施:加強實驗實訓隊伍建設,使專職實驗實訓教師的比例達到或超過相應的規定,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吸引和鼓勵優秀教師和科研人員從事實驗實訓教學,將教師的實驗實訓能力、實驗實訓技
40、術、在實驗實訓室建設方面做出的貢獻作為教師工作成績的重要考核內容,建立實驗實訓人員的培訓制度,提高實驗實訓人員的業務水平。以師德建設為核心,不斷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大力加強教師的在職培養、培訓工作;實施“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實施“優秀創新學術群體工程”;實施“優秀人才引進工程”;創造寬松和諧的人才成長環境,認真做好骨干教師的穩定工作。師資隊伍建設的保障:健全人才工作管理體系,切實加強對人才工作的領導;進一步加大投入,支持教師隊伍建設;努力營造我校教師隊伍建設的良好氛圍。采取外部引進和內部培養相結合的辦法進行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力爭引進學科帶頭人1-2人,引進博士8-10人。條件成熟的先行組建
41、高質量的教學創新團隊,專任教師人數達到30人左右,其中博士學位教師人數占90%以上。形成一支以青年博士為主、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合理的高水平的教學研究隊伍。注重在職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提高,建立教師進修、培訓制度,積極創造條件鼓勵教師到國內外進修、深造或開展學術活動。三、教學組織與管理本專業教學由湖北工業大學教務處、生物工程與食品學院、生物技術系進行三級教學組織和管理。高校教學團隊是指在高校中由一定數量的業務能力互補、年齡梯次和職稱結構合理的教師組成的群體, 他們以教書育人作為共同的目標, 認同于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等方面的共同目的, 并能夠為完成某項教學改革任務而積極配合、密切協作、分擔責任, 共同為提高教學質量、打造精品課程和品牌專業而努力。一個高水平或者高效的教學團隊具有統一、明確和共同承諾的教學研究與改革目標,團隊成員在知識、技能上優勢互補, 團隊成員既有分工又有協作,團隊有相互信任和良好溝通的氛圍、有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的團隊精神, 團隊實行自主領導和共同承擔責任。教學團隊是高校貫徹執行學校教學組織、教學管理、教教學團隊是高校貫徹執行學校教學組織、教學管理、教學改革的最基本的單位, 是突破我國高校現行基層教學組織管理體制的束縛、整合教學資源、推進教學改革的有效形式,因此,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是目前高校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首飾代加工合同范本
- 雇人拆遷勞務合同范本
- 2024年秋新滬科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課件 第1章 有理數 1.7 近似數 習題1.7
- 第二單元《比例尺》(教案)六年級下冊數學北師大版
- 曼陀羅藥酒中毒護理查房
- 監理員培訓內部資料課件
- 大輸液管理規范
- 小學課程建設匯報
- 新生兒臍部護理步驟
- 獸醫寄生蟲病學考試
- 填塘壓浸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普通心理學(第六版)
- 衛健系統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大走訪、大排查、大化解”專項行動工作方案
- 三年級音樂上冊 《法國號》課件教學
- 鄉鎮(街道)財政運行綜合績效評價報告及自評指標
- 餐飲部作業流程圖
- 代建項目管理手冊
- GB/T 15065-2009電線電纜用黑色聚乙烯塑料
- 中層干部任期考核民主測評表
- 十二經絡及腧穴課件
- 辦公室工作存在問題(總結12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