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地理-河流地貌復習課時作業_第1頁
2019-2020年高三地理-河流地貌復習課時作業_第2頁
2019-2020年高三地理-河流地貌復習課時作業_第3頁
2019-2020年高三地理-河流地貌復習課時作業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9-2020年高三地理 河流地貌復習課時作業測控導航考點題號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1、2、3、4、5、6、7、8、11、12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9、10、11、121.由河流甲乙丙三處河床斷面形態可知,河流從上游到下游依次順序為()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2.關于圖示區域,說法正確的是()A.圖中AB之間相對高差介于200255mB.M河谷形成是因斷層發育,巖石破碎流水侵蝕而成C.B地降水量大于A地D.圖示區域自然帶為熱帶季雨林帶解析:1.B2.B第1題,一般而言,河流上游侵蝕作用強,形成“V”字型河谷,越往下游,河道越寬,流速越慢,侵蝕作用越弱,沉積作用越強。第2

2、題,圖中AB之間相對高差介于200250m;斷層線附近巖石破碎,易被侵蝕而發育成河谷;A地位于迎風坡,降水量大,B地位于山頂,降水量小;根據緯度位置及海陸位置判斷圖示區域自然帶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2013年福建文綜,910題)如圖為雅魯藏布江中游寬谷的爬升沙丘。讀圖,回答34題: 3.該沙丘位于()A.沖積扇B.洪積平原C.三角洲D.河漫灘4.正確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A.B.C.D.解析:3.D4.C第3題,題中關鍵信息是雅魯藏布江中游寬谷的爬升沙丘,寬谷中的河流堆積地貌只能為河漫灘。沖積扇一般位于河流出山口處,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帶,不可能分布在河流中游;洪積平原是指干旱

3、地區山前地帶由一系列洪積扇不斷擴大伸展組合而成的平原,與圖示信息不符;三角洲分布在河流入海口處;河漫灘位于河床主槽一側或兩側,洪水發生時被淹沒,枯水期出露,是河流洪水期淹沒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第4題,由圖可知, 沙丘應為波浪形,外力作用應是由河水向河岸一側作用,且從坡度來講,應相對較緩,所以應選擇C。(2014江西紅色六校聯考)自然界中,相鄰河系在內外因素的共同影響下,由于分水嶺被破壞或遷移造成的河流襲奪,最終會有一個河系發展成為主河系。右圖是左圖中方框處的分水嶺遷移圖,分水嶺從I經演化到,分水嶺最終被切穿,發生河流襲奪現象。讀圖,回答56題:5.左圖中最終河流流量減少的河段是()A.aB.

4、bC.cD.d6.右圖中導致分水嶺遷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風化作用B.風力侵蝕C.流水侵蝕D.流水沉積解析:5.A6.C第5題,根據左圖分析,河流自北向南流,若分水嶺從I經演化到發生河流襲奪現象;結合右圖可知襲奪處進入階段,河水將向東流;因此a部分河道將喪失主河道的地位,最終河流流量減少。第6題,分水嶺不斷受到流水侵蝕作用,地勢逐漸降低,最終發生河流襲奪現象。崇明島位于長江入海口,是我國的第三大島,也是一個面積不斷增大的沙島。讀“崇明島東灘成陸線和大堤隨時間的變化圖”,回答78題: 7.崇明島東灘陸地面積擴大的大致方向和原因是()A.向東北流水沉積B.向西南海浪堆積C.向東地殼抬升 D.向

5、南流水侵蝕8.自1998年的新大堤建成后就幾乎沒有再進行造堤工程,崇明島東灘的潮灘淤積也有所減緩,其原因是()不斷實施圍墾造陸長江三峽工程的建設長江水流速度明顯加快長江中上游防護林的建設A.B.C.D.解析: 7.A8.B第7題,讀圖可知,崇明島東灘陸地面積向東北方向擴大,主要原因是流水的沉積作用。第8題,由于長江水量沒有明顯的變化,所以流速變化也不大,淤積減緩應主要考慮泥沙減少的原因。中上游地區植樹造林及三峽工程的建設,使下游地區泥沙減少,東灘淤積減緩。讀圖,回答910題:9.圖中a農業區和c城區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稱是()A.瀑布、河漫灘平原B.沖積扇、三角洲C.三角洲、沖積平原D.

6、河漫灘平原、沖積扇10.下列關于圖中鐵路、農業區、城區的布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a處位于山前地帶,土層厚、水源豐,有利于種植業的發展B.b處附近處于河流沿岸低地,地勢平坦,利于城市的形成和發展C.c處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附近,交通條件得天獨厚,利于城市的發展壯大D.與公路建設相比,鐵路投資少、技術要求低,故圖示區域的交通運輸方式以鐵路運輸為主解析:9.B10.D第9題,a處位于河流出山口,山區河流流速快,搬運能力強,河流從山區進入平原的時候,攜帶的大量碎石、泥沙在山前堆積,形成沖積扇;c處位于河流下游的入海口附近,泥沙堆積形成三角洲。第10題,山區修路時,鐵路的建設成本和技術要求都高于公路

7、,故D項符合題意。二、綜合題(共50分)11.(2013湖南師大附中模擬)讀“我國漢江中游地區示意圖”,回答問題:(20分)(1)判斷圖示中心地區的地形類型,并說明判斷的理由。(4分)(2)P點附近河床沙洲、卵石灘歲列,寬窄不穩定,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3)圖中Q地有一較大的城市,試從地形和河流兩個方面分析該城市形成的有利條件。(8分)解析:第(1)題,地形類型可根據等高線的分布或水系形狀判讀。第(2)題,河床沙洲、卵石灘屬于流水沉積地貌,其顆粒不同、寬窄不穩受流量、流速的大小影響。對此應結合P河段的地形、氣候分析為何沉積,為何沉積地貌顆粒不同、寬窄不穩。第(3)題,據等高線數字和疏密可

8、知Q地地形特征,Q地位于河流交匯處,有良好的供水和運輸條件。答案:(1)盆地;等高線四周高、中間低(向心狀水系)。(4分)(2)漢水及其支流在P河段流速緩慢,泥沙沉積;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年際、季節變化大, 河流常受洪水威脅,沙洲、卵石灘淤積速度變化大。(8分)(3)Q地等高線稀疏,海拔小于200米,屬平原地形,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設;Q地位于河流交匯處,方便城市取水,水運便利。(8分)12.下圖是北緯30附近我國東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30分)(1)圖中A、B兩處河谷有何區別?原因是什么?(8分)(2)指出C處典型的流水地貌類型的名稱,并分

9、析該地貌的成因。(8分)(3)分析圖示地區2009年與1949年農業用地的明顯變化及對地貌帶來什么影響?(6分)(4)指出該地區聚落的分布特點,并分析原因。(8分)解析:第(1)題,A處位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型,B處位于河流下流,河谷呈槽型。第(2)題,C處于河谷谷口,典型地貌為沖積扇。第(3)題,分析兩圖可知:耕地面積變大,林地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加劇,河口三角洲面積擴大。第(4)題,本區聚落形成沿河聚落帶、沿海聚落帶,與地形、水源、交通有關。答案:(1)A處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蝕和溯源侵蝕為主,河谷深而窄,呈“V”型。B處位于河流下游,河流側蝕作用加強,河谷展寬,河谷寬而淺,呈槽型。(8分)(2)沖積扇(2分);河水流出谷口,地勢趨于平緩,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