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統編教材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教學設計(一)教材簡析本次語文園地共設了三個板塊。“交流平臺”以課文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語句為樣例, 引導學生仔細體會寫作的手法。”詞句段運用”引導學生積累并運用幾個具體描寫事物的片段, 教會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如何把事物描寫得具體生動的方法;通過比擬幾組含有加點詞語的句子 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的不同,體會多義詞的意思要根據具體的語境來確定的方法,并嘗試著用“溫 和”造句。注意的是用在不同的語境中。“日積月累”安排了一首虞世南的古詩蟬,這首詩 借助蟬告訴我們品格高潔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教學目標.通過“交流平臺”的學習,引導學生學習借助具體事物表達情感
2、的方法。.通過“語段運用”的學習,積累好句,體會描寫事物的方法。3能發現“開辟、姿態、溫和”等詞語一詞多義的特點,并主動和同學交流。4.通過看圖、感悟、體驗、誦讀,體會古詩,朗讀并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幫 助小學生積累古詩。教學重點體會描寫事物的方法,學習借助具體事物表達情感的方法,了解詞語一詞多義的特點,了解古 詩大意,體會詩人借助具體事物抒發的情感。教學難點學習借助具體事物表達情感的方法,并學會初步運用。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課時兩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交流本單元課文中借助事物所抒發的感情或引發的思考。.體會本單元課文局部語句在描寫事物方法上的相似之處。教學過程一、交流平臺。.本單
3、元的課文都是描寫事物的,或蘊含著作者濃濃的感情,或引發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回顧 一下,本單元的四篇課文主要描寫了什么事物?蘊含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或引發了作者怎 樣的思考?.小組交流復習效果。.全班交流。(1)白鷺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生動地描寫了白鷺顏色的美麗、身段的精巧以及覓食、棲息、 飛行時的韻味,給人以美的享受,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之情。(二)菊花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三)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統編教材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教學設計(三)教學目標.交流本單元課文中借助事物所抒
4、發的感情或引發的思考。.體會本單元課文局部語句在描寫事物方法上的相似之處;學習聯系語境理解一詞多義的方法。.正確朗讀古詩,并熟讀成誦。學習作者借蟬表達自己的志向的寫法。教學重點體會本單元課文中局部語句在描寫事物方法上的相似之處;學習聯系語境理解一詞多義的方法。 教學難點朗讀并背誦古詩,學習作者借蟬表達自己的志向的寫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能結合閱讀體驗,梳理、總結本單元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情感的方法。.能從例如中受到啟發,初步了解,比照的寫法,在描寫事物時的作用。教學過程一、交流平臺,回顧本單元課文的內容,梳理方法。.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走進語文園地,先一起回顧一
5、下:我們在第一單元學習了哪些課文, 并思考:這些課文分別借助哪些具體的事物,抒發了怎樣的情感?預設1:白鷺借助描寫白鷺之美,表達喜愛之情;落花生是借助花生的特點表達人生感 悟。預設2:桂花雨是借助與桂花有關事情,抒發思鄉之情;珍珠鳥借助珍珠鳥從害怕我到 親近我的過程、表達“信賴,往往創造美好境界”的感悟和體驗。預設3:這四篇課文中的具體事物都與自然界的花和鳥有關。.請同學們看課件,完成學習單,梳理文章的內容。課文所描寫的具體事物事物特點表達的情感3.全班交流學習單4.教師小結:本單元的這幾篇課文從多角度呈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表達了“一花一鳥總 關情”的人文主題。這幾篇課文的共性是借助具體的
6、事物抒發情感,我們可以嘗試在習作和小 練筆中運用這種借物抒情的方法。教師板書(借物抒情)課文所描寫的具體事物事物特點表達的情感白鷺白鷺外形和情態的美贊美之情落花生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有用想到做人的道理桂花雨桂花雨香氣四溢;搖桂花的樂趣思念家鄉珍珠鳥珍珠鳥從怕人到不怕人生活感悟二、詞句段運用1.請同學們閱讀“詞句段運用”第一題的三個例句,這三個句子寫了什么內容?寫法上,有什 么相似的地方?預設1:這三個句子描寫的主要事物的特點比擬突出。預設2:這三個句子在描寫事物的方法上都是在每句前半句寫事物本身的特點,后半句再與它 其他事物進行比照。2.教師引發學生思考:這些句子,重點說明的都是前面事物的特點
7、,如果把后面的內容去掉, 可以嗎?(1)學生先組內交流,比照三組例句,體會比照的作用及妙處。(2)小組匯報,全班交流。預設1:第1句寫的都是果實,花生深埋地下樸實無華,不張揚,桃子、石榴、蘋果掛于枝頭、 外顯張揚,通過把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進行比照,表達了作者對像花生一樣,默默奉獻, 不圖虛名,對別人有好處的人的贊美。預設2:第2句寫的都是鳥,通過色彩身段的比照,突出了白鷺,一切都很適宜,精巧的美。 預設3:第3句寫的都是裝飾物,各色的瓜、碧綠的藤和葉,生機勃勃的,與毫無生氣的石獅 和旗桿相比擬,更能突出作者對農家小院的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3)教師點撥: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比照寫法的好處是讓
8、事物的特點更加突出。教師板書(對 比)(二)查字典知詞義,入語境辨詞義。.哪位同學課前通過查資料,了解了 “開辟”姿態”“溫和”的意思了?預設1: “開辟”是動詞,一是開墾,二是建立、創立。預設2: “姿態”是名詞,有姿勢和態度、氣度兩個意思;預設3: “溫和”是形容詞,一是形容氣候不冷不熱,二是形容性格、態度、言語等不嚴肅、 不粗暴、使人感到親切。.下面結合語境,小組合作學習,分析在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教師板書(一詞多義) 第一組含有“開辟”的兩個句子。學生自讀含有“開辟”的兩個句子。第一句里的“開辟”可以聯系句子中的“荒著”和“種花 生”兩個詞語來理解,之前這里是塊空地荒廢著,后來種了花
9、生,在此句里“開辟”是“開墾” 的意思。第二句中的“開辟”,結合句中“人工智能的出現”中“出現”,“新天地”中“新” 的信息提示,可以通過猜一猜,領會這個語境中的“開辟”指的是在某一新的領域“開創”或“建立”的意思。第二組含有“姿態”的句子。學生通過交流,體會理解“姿態”在第一句中是指桂花樹外表的 容貌一一姿勢或樣子;在第二句中那么是指大家外顯出的精神面貌一一內在擁有的態度或氣度。 3.教師小結:詞語相同,意思不同,這就是中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啊。而這種精深,還有很 多方面,希望每位同學都能學好語言文字。三、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再次感受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體會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初步了解比
10、照的 方法在描寫事物中的作用。學習一詞多義,會比擬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板書設計語文園地借物抒情比照一詞多義第二課時課時目標.比擬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并能恰當運用。.能朗讀、背誦古詩蟬況教學過程一、學習詞句段第二局部.同學們,上節課我們感受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體會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初步了解對 比的方法在描寫事物中的作用。學習了一詞多義,會比擬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這節 課,讓我們一起繼續學習詞句段的剩余局部和日積月累。(1)誰來說說“溫和”這個詞語有哪幾種意思。(2)教師指導學生抓住形容氣候的“溫和”,天氣的不冷不熱感受,來寫句子;再通過言語、 神態、性格等方面,感受
11、到人的性情親切隨和,再用表示性格的“溫和”寫句子。預設1:(形容氣候)家鄉的氣候很溫和。預設2:(形容性格)姐姐的脾氣很溫和,性格很好。.看來中國語言文字真的是博大精深啊。希望每位同學都能學好語言文字。二、日積月累.教師引導:炎炎夏日已經過去,相信最讓我們無法忘記的就是蟬的叫聲了。大家知道嗎,我 們對蟬聲有一種說法,說它叫的是“胡子胡子掛起”。我們都知道玉米成熟前要長一些像胡須 一樣的東西,俗稱“掛胡子”,它寄托著農民伯伯想要玉米大豐收的愿望。其實,這種寄意于 蟬的做法在古代文人的創作中也極具聲名。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初唐詩人虞世南的蟬儲 教師板書(蟬虞世南).作者簡介。你們知道詩人虞世南
12、嗎?下面誰來給大家讀一讀資料。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南北朝至隋 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自主朗讀,熟悉內容。(1)教師范讀,劃出朗讀節奏,對難認字進行正音。(2)學生自讀三分鐘,教師巡查指導。(3)學生齊讀,教師指出缺乏之處。.感受形象,理解詩意。“區委”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局部,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這里 代指蟬。“飲清露”,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露珠的特點是清亮、 晶瑩剔透,突出“清”的內涵。“響”是聲音的意思,“流響”即流動的聲音,指一聲接一聲的 蟬鳴。“疏桐”代指樹林。“藉”是
13、憑借的意思。.突出重難點,理解寫法。(1)本詩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詩人借蟬自喻自身的高潔。那么,作者寫了蟬的哪些特點? 表現出了一個怎樣的蟬的形象?預設1:作者從蟬的形狀、習性、聲音三個方面寫了蟬的形象。預設2:表現了蟬高潔的形象。(2)教師引導學生講一講古詩大意:吸食清亮、晶瑩的露水珠的蟬,它能停在高樹之上放聲 歌唱,不需要憑借秋風,自己憑著實力就能把聲音送出很遠。(3)詩詞創作最講究練字,你最欣賞詩中的哪一個字或幾個字?請舉例說明并說出理由。(學 生自讀課文并準備發言)預設1: “出”把蟬聲的意態形象化了,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蟬聲的響度與力度,突出蟬聲傳得 遠。預設2: “自”“非”兩字,一正
14、一反,相互呼應,同時說明一個道理,蟬聲傳播得高遠,不是 憑借他物,而是蟬本身所具有的內在實力。(4)教師引導:“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兩句說明了什么道理?預設1: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 名遠播。(5)教師引導:通過蟬的形象展示及詩人的評論,結合作者簡介,你感受到了一位怎樣的詩 人的形象?請簡單描述一下。預設1:詩人表達自己品格高潔,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名聲遠播。預設2:詩人想像蟬一樣,做一名品德高尚的人。教師板書(托物言志)(6)教師指導學生比擬虞世南的蟬與駱賓王的詠蟬、李商隱的蟬,簡單談談詩人 各自心中的寄托。(7)教師介紹詩人的身世及寫
15、作背景,學生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并發言討論。.學生齊背古詩蟬。三、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理解了蟬的大意,體會到了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四、課后作業熟練背誦蟬。板書設計語文園地蟬虞世南托物言志統編教材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教學設計(四)教學目標L能總結交流本單元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能結合具體語境,初步了解比照的方法在描寫事物中的作用。.比擬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并能恰當運用。.朗讀、背誦古詩蟬。教學重難點.能總結交流本單元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能結合具體語境,初步了解比照的方法在描寫事物中的作用。.比擬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并能恰當運用。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16、教學過程.(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本單元的四篇課文,今天,我們將學習“語文園地” 的內容。.請同學們先回憶一下,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是寫什么的?(寫事物)僅僅是寫事物嗎?有 沒有其他內涵?(蘊含著作者濃濃的感情,深深的思考。)二、學習“交流平臺”。.既然同學們已經發現了我們本單元的課文都是寫事物的,這些事物或蘊含著作者濃濃的感情, 或引發了作者深深的思考。那么現在,請同學們齊讀一下“交流平臺”中第二、三位同學說的 話,并按照這一規律回顧白鷺和珍珠鳥這兩篇課文,想一想這兩篇課文是如何通過具 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把你的發現與周圍的同學交流一下。.交流完畢,請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發現。(
17、白鷺一課通過描寫白鷺的外形和覓食、棲息、飛行的美,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和贊 美之情;珍珠鳥通過描寫珍珠鳥由害怕人到信賴人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之 情,引出了作者“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嘆,給人啟迪。).思考:在我們平時的學習中,總會用到類似通過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手法,比方媽媽包的餃 子,餃子里蘊含著媽媽對孩子的愛。還有沒有同學能夠舉出其他的例子呢?(梅花一一不畏寒 冷,喜歡在冬天開放,常比喻那些品格高尚的人;蠟燭一一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常比喻那些 無私奉獻的人。)三、學習”詞句段運用”。.學習完“交流平臺”這一板塊的內容,現在,我們來研究一下寫作手法。請同學們看“詞句 段
18、運用”的第一題,齊讀三組句子并說說它們的相似之處。(1)三組句子有什么相似之處?(用某種事物與其他事物比照。)(2)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寫事物的特點。)(3)這種通過比擬來描寫事物的方法,在寫作手法中叫作什么?(比照)(4)請用比照的手法寫一個句子。.請同學們看“詞句段運用”的第二題。(1)比擬例題中的加點詞語,你發現了什么?學生交流。(這些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時意思 是不同的。)(2)理解詞義。讀第一、二句,說說這兩個“開辟”的意思有何不同。(第一個“開辟”是“開拓擴展”的 意思,第二個“開辟”是“開創,創立”的意思。)讀第三、四句,說說這兩個“姿態”的意思有何不同。(第一個
19、“姿態”的意思是“姿勢, 樣兒”,第二個“姿態”的意思是“態度”。)(3)像這種在不同的語境中意思不同的詞叫作“多義詞”,即一詞多義。(4)下面我們用教科書中的“溫和”來寫兩個句子,注意使用不同的詞義。學生完成練習, 自由發言提供。(5)在我們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遇到過哪些多義詞呢?思考一下,請同學們回答交流。 眉目:這個女孩眉目清秀。這件事情總算有了眉目。意識:我意識到這件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他的意識漸漸模糊,最后暈了過去。算賬、驕傲、舒展、究竟等都是多義詞。四、學習“日積月累”。.播放蟬的朗讀音頻,課件出示古詩內容。蟬唐虞世南垂區委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介紹作者。虞
20、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屬浙江)人。唐初書法家、文學家。虞世南善書 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唐初四大書家。正書碑刻有孔子廟堂碑。.讀中有感,從讀中悟。(1)第一、二句:垂名委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區委(rui)”指古人帽帶打結后下垂的局部,蟬腹部下的針喙形狀與其有些相似,代指蟬喙。“清露”指純潔的露水。古人以為蟬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實是刺吸植物的汁液。“流響”指連續不斷的蟬鳴聲。“疏”指開闊、稀疏。第一、二句以蟬的棲高飲露、蟬聲遠傳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標逸韻。(2)第三、四句: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居高”指棲息在高處。“藉”指憑借,依賴。第三、四句分別用“自” “非”
21、二字,正反相對,充滿張力,借蟬居高聲遠表達出對高潔的內 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3)全詩簡練傳神,比興巧妙,以秋蟬高潔傲世的品格自況,耐人尋味。. 了解詩意。蟬用帽帶一樣的喙吮吸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連續不斷的蟬鳴聲從稀疏的梧桐樹枝間傳出。蟬聲 之所以能遠傳,是因為蟬高居在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感悟寫法。蟬這首詩外表上是在寫蟬的外形、習性、聲音,實際上是托物言志。蟬之所以能夠叫聲響 亮、高遠,完全是因為自己站得高,而并不是借秋風的威力。詩人借蟬居高聲遠表現了自己高 潔的志向。.背誦全詩。從蟬的外形、習性和聲音三方面來背誦前兩句,結合詩人高潔的志向來背誦后兩句。五、課堂小結。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22、,語言藝術更是博大精深。一個詞語就有多種意思,同學們應體會和充分運 用語言不同的意義。比照手法能突出所描寫事物的特點。蟬這首詩托物言志,表現了詩人 高潔的志向。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要注意表達技巧的運用。統編教材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教學設計(五) 教學目標.能總結交流本單元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能結合具體語境,初步了解比照的方法在描寫事物中的作用。.比擬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并能恰當運用。.能朗讀、背誦古詩蟬。教學重點.能結合具體語境,初步了解比照的方法在描寫事物中的作用。.比擬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并能恰當運用。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學習“交流平臺”。
23、.讀一讀,找規律。課件出示:(交流平臺中,三個人物的話)(1)學生自由讀句子,說說你有什么發現?(2)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小結:我們發現大家交流的是散文借景抒情的方法,運用它們,可以更好表達自己的感受。借助事 物,表達感情或引發思考;比方桂花雨不僅帶給她童年的快樂回憶,也寄托了思鄉之情; 又如落花生是借助花生的特點,說明做人的道理。.練一練,學運用。(1)讀下面兩段話,想想:作者寫事物什么特點,表達什么感情?你以為它真是盛酒的金盅嗎?它會笑你呢。秋天來了,它對于自己的戲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 大笑起來,露出一口皓齒,那樣透明光嫩的皓齒,你在別的地方還看見過嗎?(郭沫假設石榴 節選)我出生在東南亞的
24、星島,從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輕時讀了不少經、史、詩、詞, 又能書善畫,在星島文壇頗負盛名。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常常抱著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 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讀唐詩宋詞。每當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 王孫歸不歸”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 落在我的腮邊、手背。這時候,我會拍著手笑起來:“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總是搖搖頭, 長長地嘆一口氣,說:“鶯兒,你還小呢,不懂!”(梅花魂節選)(2)學生自由讀這段話。(3)全班交流,教師小結:通過借助具體事物,可以表達情感。.我拓展,我積累。提供:閱讀散文時,我還發現
25、散文都是寫事物,但是抒發感情的方式不同:有的在寫的過程中 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比方白鷺開篇就說“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有的課文是通過幾件 事情來寫事物,將感情蘊含在字里行間,比方桂花雨;有的是寫相處中變化,最后直接點 出自己的思考,比方珍珠鳥。例如;窗臺上,常常飛來一只小海鷗,渾身雪一樣的羽毛,翼尖一抹灰黑,一對光閃閃的小眼 睛,偏著腦袋瞧人,那神情又機靈又乖巧。它經常在窗臺上跳躍、歇(xie)腳。有這個活躍 的小生命在窗前,是令人高興的,仿佛(fangfu)觸摸到了生命的歡愉(yd)。友人非常喜歡 它,我也是。(飛吧海鷗)這段話將友人和我對小海鷗的喜愛之情融入外形特點及活動規律描寫中,比方“
26、偏著腦袋瞧人, 那神情又機靈又乖巧。”“活躍的小生命、令人高興的、觸摸到了生命的歡愉”這些描寫是作者 的喜愛之情自然流于筆端的表達。二、學習“詞句段運用”。(-)讀下面的句子,體會它們在描寫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讀一讀,找規律。課件出示(文中的三句話)(1)自由朗讀,思考它們在描寫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2)學生交流。(3)教師小結:它們都運用了比照的寫作手法。第一句是拿花生將果實深埋在土里與“桃子、 石榴、蘋果”把果實掛在枝頭比擬,突出花生的樸實無華;第二句是將白鷺與朱鷺、蒼鷺比擬 身段的大小,突出白鷺身段的適宜;第三句是拿“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的裝飾”與“高 樓門前蹲著一
27、對石獅子或者豎著兩根大旗桿”比擬,顯出作者的喜好。.練一練,學運用。讀讀下面的句子,思考:句子中是用什么跟什么比擬,要說明什么?(1)我喜歡的是桂花。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不像梅樹那樣有姿態。不開花時,只見到滿樹 的葉子;開花時,仔細地在樹叢里尋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2)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 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我拓展,我積累。讀讀下面運用比照的句子,體會描寫事物的好處。(1)五月過了,太陽增加了它的威力,樹木都把各自的傘蓋伸張了起來,不想再爭妍斗艷的 時候,有少數的樹木卻在這時開起了花來。石榴樹便是這少數樹木中的最可
28、愛的一種。(2)山是野的。桂林太秀了,廬山太俊了,泰山太尊了,黃山太貴了-它們都已經“家”化 了。人工的雕琢,賦予的畢竟是人工的美,而這種人工的美,是不能與索溪峪的山比美的。 索溪峪的山,是天工的美,是“野”的美。(3)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二)比擬每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根據要求用“溫和”寫句子。.讀一讀,找規律。點撥:漢語中有很多詞語因為運用語境不同,它的意思也隨之不同,這些詞語叫做多義詞。例 子中“開辟”“姿態”“溫和”都是這種情況。本組題目練習時,先要查字典,搞清楚“開辟、 姿態、溫和”的意思;接著認真閱讀每組的兩個句子,想想每句話
29、講的什么意思;然后思考詞 語在句中究竟是什么意思,寫在書上;最后再仿寫幾個句子。查字典:開辟:(1)開發、開墾;(2)創立;(3)開辦。姿態:(1)容貌神態;(2)物體呈現的樣子;(3)風格;氣度。溫和:(1)不嚴厲、不粗暴;平和不勘烈;(2)冷熱適中;不冷不熱。完成練習:開辟:第一句是開墾荒地能種植花生;第二句是創立的意思。姿態:第一句是梅花樹呈現的樣子;第二句是大家的風格。“溫和”造句:(1)在一個溫和的日子里,我們一家出去游玩。(2)上課時,老師總是用溫和的目光看著大家,使我們感到非常親切。.練一練,學運用。讀句子,給帶點的詞語選擇合適的意思,將序號寫在句后的括號內。配合:為一共同任務分
30、工合作,協調一致地行動;搭配、匹配。 TOC o 1-5 h z (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2)隊列展示的兩個小組緊密配合,步調一致,取得理想成績。()體面:體統、身份;光榮、光彩;(相貌或樣子)好看、美麗。(1)他離家外出打工,現在穿著西裝,開著好車,很體面地回家鄉。()(2)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我拓展,我積累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漢語詞匯豐富微妙,充滿著神奇的魅力。但面對它的紛繁復 雜,許多初學漢語的外國人鬧過不少有趣的笑話。一位外國朋友不知道漢語里的“哪里,哪里!”另有自謙的意思。一次,他參加一對華僑的婚 禮時
31、,很有禮貌地贊美新娘非常漂亮。一旁的新郎代新娘說:“哪里!哪里!”這位外國朋友聽 了大吃一驚:想不到籠統地贊美,中國人還不過癮,還非要我具體說明漂亮在哪里。于是,便 用生硬的中國話說:“新娘的眼睛大大的;嘴巴小小的;鼻子高高的;眉毛彎彎的;多么 漂亮啊!”結果引得哄堂大笑,給婚禮增添了不少喜氣。三、學習“日積月累”。1 .讀一讀,找規律。(1)出示古詩,了解詩意。蟬垂體委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2)自由朗讀古詩,提供理解古詩一般方法。(3)簡介古詩: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濃郁的象征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 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
32、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 人。詩的關鍵是把握住了蟬的某些別有意味的具體特征,從中找到了藝術上的契合點。作者簡介:虞世南(558-638)唐代詩人、書法家。字伯施,余姚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O(4)理解重點詞語。垂區委(rui):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局部,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也 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清露:清純的露水。飲清露: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 露,其實是刺吸植物的汁液。流:發出。流響:指蟬長鳴不已,聲音傳的很遠。疏桐:高大的梧桐。(2)落花生這篇精讀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好處的談論, 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了 “人
33、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 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表達了作者扎扎實實做人的思想感情。(3)桂花雨一文主要回憶了作者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字里行間彌 漫著作者濃濃的思鄉情懷和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4)珍珠鳥一文主要寫了由于作者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讓小鳥由怕人到喜人、 近人、親人的經過,從而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之間愛的頌歌。作者由衷地發出了 “信賴,往往 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從對“人與鳥”的關系的表達中,啟發學生在“人與動物” 和諧共存方面做深入思考。4.師小結:我們在描寫事物時,要把感情寄托在對事物的愛憎之中,要借事物的形象含蓄地抒 發自己的感情。
34、這種借助具體事物來抒發感情的寫作方法就是借物抒情。運用借物抒情的方法, 關鍵是找準事物的特點與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鳴的地方,使事物與感情相統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二、詞句段運用。1.指名讀以下句子。.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 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白鷺)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紅的朱鷺 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幽默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 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體會這三組句子在描寫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處。這三組句子都采
35、用了比照的寫法。第一組句子把落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進行比照,突出花 生不圖虛名、默默無聞的品格。第二組句子把白鷺的顏色、身段與白鶴、朱鷺、蒼鷺進行比照, 突出白鷺的色素與身段的搭配都很適宜。第三組句子把門前的瓜果與高樓門前的石獅子、大旗 桿進行比照,突出農家小院的清新自然,環境美好。.教師小結:把兩個相反、相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對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用比擬的 方法加以描述或說明,這種寫作手法叫比照,也叫對照。在文學理論上,比照是抒情話語的基 本組合方式之一。它把感覺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詞句組合在一起,形成對照,強化抒情話語的表現力。運用比照,能把好同壞,善同惡,美同丑這樣的對 立揭示出來
36、,給人們以深刻的印象和啟示。.小練習:以下句子中哪些運用了比照的寫法?在句子后的括號內打“ J”。.松鼠的叫聲很響亮,比黃鼠狼的叫聲還要尖些。(J).天上也是皎潔無比的蔚藍色,只有幾片薄紗似的輕云,平貼于空中,就如一個女郎,穿了絕 美的藍色夏衣,而頸間卻圍繞著一段絕細絕輕的白紗巾。().瞧,春風是那樣纏綿,讓人神清氣爽,而夏天的風,那么帶著絲絲暖意,讓人暖意十足。(J).頑皮的雨滴將雨傘當作了舞臺,盡情地跳起舞來了。()居高:指棲息在高處,語意雙關。藉(ji):憑借、依賴。(5)理解詩意。小組合作,根據注釋,借助插圖交流體會詩句的意思。小組派代表參與全班交流,教師小結。.練一練,學運用。(1)
37、賞析古詩:實際上,詠蟬這首詩包含著詩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為唐貞觀年間畫像 懸掛在凌煙閣的二十四勛臣之一,名聲在于博學多能,高潔耿介,與唐太宗談論歷代帝王為政 得失,能夠直言善諫,為貞觀之治作出獨特貢獻。為此,唐太宗稱他有“五絕”(德行、忠直、 博學、文辭、書翰),并贊嘆:“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憂不理! ”從他不是以鰥鵬鷹虎, 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蟬來自況,也可見其老成謹慎,以及有自知之明。(2)說一說在什么情 況下,我們也可以借這首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我拓展,我積累。(1)延伸閱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假設比鄰。無為在歧
38、路,兒女共沾巾。渭城曲唐王維渭城朝雨漁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2)學生練習朗讀古詩,背誦積累古詩。統編教材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教學設計(六)一、情境導入同學們,這一單元學完了,現在,我們來到了語文園地這個版塊,就讓我們進入語文園地一, 去汲取里面的營養吧。(板書設計:語文園地一)二、交流平臺同學們,學習了這一單元,你們有什么收獲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板書設計:完成填空)。 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描寫 的,文章或蘊含著濃濃的感情,或引發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就像 (作者)的桂花雨,不僅帶給她許多童年的快樂的回憶,還寄托了她濃濃的之情,讓人深受感動;落花生中,用
39、花生、的特點,來 說明做人的道理;白鷺一文讓人在體會白鷺美的同時,明白了美就蘊含在的事物中,我們要有善于發現的眼睛;珍珠鳥那么表達出 的快樂與美好。(事物 琦君 思鄉 樸實無華用處很多 平常信任)三、詞句段運用(1)讀下面的句子,體會它們在描寫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a.大聲朗讀書中的句子。b.思考并說一說你是怎樣發現它們寫法上的相似之處的。c.運用這種寫法,你也寫一段話吧。生總結句子的寫法師:同學們說得對,這兩個句子都運用了比照的寫作手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對 比,表達出花生的樸實無華;把白鷺和“白鶴、蒼鷺”比照,表達出白鷺的“一切都很適宜” 的特點。比照描寫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寫
40、法,這種寫法能突出事物的特點,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要 學習這種寫法,并運用到我們的寫作中去。(板書設計:比照的寫作手法)(2)比擬每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根據要求用“溫和”寫句子。a.讀句子,理解加點詞語的不同意思。b.理解“溫和”的不同含義,并造句。c.把你知道的不同語境中有時意思不同的詞語寫出一個。師:同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會有不同的含義。開辟:在第一句中是“開墾荒地”的意思,指“我們” 一家人把荒著的土地開墾出來中花生; 在第二句中的意思為“創立、創設”,指人工智能的出現,使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 化。姿態:在第一句中的意思是“物體呈現的樣子”,指梅樹枝條特殊的樣子;在第二句
41、中是“風 格,氣度”,指人們所呈現出來的精神。溫和(形容氣候)這里常年氣候溫和,很少有惡劣天氣。溫和(形容性格)他性格溫和,對人很好。例:精神一詞,有時指“活躍,有生氣”。例句:這孩子真精神。精神一詞還有“宗旨、主要的意義”的意思。例句:我們要領會文件的精神。師總結:通過練習,我們發現,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句子中會有不同的含義,因此,我們在理 解詞語意思的時候,要聯系上下文,這樣理解起來會更準確。(板書設計:相同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含義)四、日積月累.課件出示虞世南的蟬,教師范讀,學生認真傾聽,聽清字音。.學生自由誦讀,提供理解古詩的一般方法。.介紹作者。.出示注釋,借助插圖交流體會詩句的意思
42、。全班交流,理解詩意。( r ui):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局部。蟬的頭部伸出的觸須,形狀與其有些相似。飲:飲用,喝。清露:純潔的露水。古人認為蟬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實是刺吸植物的汁液。流響: 指接連不斷的蟬鳴聲。籍(J i e):憑借。詩意:蟬垂下像帽帶似的觸角吮吸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連綿的聲音從稀疏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蟬聲遠傳的原因是因為蟬居住在高樹上,而不是借助了秋風。師:這首詩有什么含義?(詩人 以“蟬”喻指清高尊貴的人,比喻品格高潔的人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聯系本單元課文,體會作者借助“蟬”寄托個人志向、情操的寫法。.同桌或小組間用不同形式練習朗讀,熟讀成誦,并默寫。第二課時
43、課時目標.學會聯系語言環境理解一詞多義的方法。.朗讀背誦古詩,學習作者借蟬表達自己的志向的寫法。教學過程一、詞句段運用。1.比擬每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1)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么愛吃花生,就開牌出來種花生吧。(2)人工智能的出現為人類的生活才除了一片新天地。(3)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不像梅樹那樣有孳有。(4)大家以全新的姿態迎接新年的到來。 .小組內互相交流。明確:第1句中“開辟”的意思是開墾,把土地翻好整平,好種花生。第2句中“開辟”的意思是開創、創立。第3句中“姿態”是指梅樹的姿勢優美。第4句中“姿態”是指人的態度、氣度。.根據要求用“溫和”寫句子。(1)溫和(形容氣候):(2)溫
44、和(形容性格):.學生回答,課件出示例如:(1)海南氣候溫和,四季如春。(形容氣候,表示天氣不冷不熱。)(2)我們的語文老師是一位美麗又溫和的好老師。(形容性格,表示老師的性情、態度、言語 不粗暴。).師小結:一字多義、一詞多義是漢字語言的一大特點。在小學階段,只要學生了解這一特點,并能在理解詞語基本義的基礎上,聯系語言環境理解詞語的引申義和比喻義。.小練習。說說以下兩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語都是什么意思。第一組:(1)我們班的小明同學是一個很驕傲的人。(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別人) (2)祖國母親,我為您驕傲!(自豪) 第二組:(1)這段話的意思,我終于搞懂了。(指語言文字等的意義、含義) (2)這
45、篇文章挺有意思。(指趣味) (3)你說這話是什么意思?(指意見,愿望) 二、日積月累。(一)激情導入。同學們,炎熱的夏天已經過去了,可我們總忘不了那聒噪的蟬鳴。(課件播放有蟬的叫聲的音頻,引起聯想)大家可知道,我們對蟬聲有一種說法,說它叫的是“胡子胡子掛起”。什么意 思呢?玉米成熟前要長一些像胡須一樣的東西,俗稱“掛胡子”,它寄托著農民伯伯想要玉米 大豐收的愿望。其實,這種寄意于蟬的做法在古代文人的創作中也極具聲名。今天,讓我們一 起來學習初唐詩人虞世南的蟬。(板書詩題及作者)(二)作者簡介。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屬浙江)人。他的書法,筆勢圓融遒勁,外柔而 內剛。虞世南
46、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其詩文也多有佳作,其中蟬 最為著名,該詩與駱賓王的詠蟬、李商隱的蟬并稱為唐代“詠蟬詩”的三絕。(三)整體感知,誦讀鑒賞。.自主朗讀,熟悉內容。(1)教師范讀,劃出朗讀節奏,對難認字進行正音。(2)學生自讀三分鐘,教師巡查指導。(3)學生齊讀,教師指出缺乏之處。.感受形象,理解詩意。“余委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局部,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 故說“垂矮”,這里代指蟬。“飲清露”,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露 珠的特點是清亮、晶瑩剔透,突出“清”的內涵。“響”是聲音的意思、,“流響”即流動的聲音, 指一聲接一聲
47、的蟬鳴。“疏桐”代指樹林。“藉”是憑借的意思。.突出重難點,理解寫法。(1)本詩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詩人借蟬自喻自身的高潔。那么,他寫了蟬的哪些特點?表 現出了一個怎樣的蟬的形象?(學生代表回答)教師提示:形態、習性、聲音。古詩大意:吸 食清亮、晶瑩的露水珠的蟬,它能停在高樹之上放聲歌唱,不需要憑借秋風,自己憑著實力就 能把聲音送出很遠。(2)詩詞創作最講究練字,你最欣賞詩中的哪一個字或幾個字?請舉例說明并說出理由。(學 生自讀課文并準備發言)教師提示:“出”把蟬聲的意態形象化了,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蟬聲的 響度與力度,突出蟬聲傳得遠。“自”“非”兩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同時說明一個道理, 蟬聲
48、傳播得高遠,不是憑借他物,而是蟬本身所具有的內在實力。“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兩句說明了什么道理?教師提示: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 聲名遠播。(4)通過蟬的形象展示及詩人的評論,結合作者簡介,你感受到了一位怎樣的詩人的形象? 請簡單描述一下。教師提示:詩人借蟬抒情,表達自己品格高潔,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名聲遠播。說明詩人也 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5)比擬一下虞世南的蟬與駱賓王的詠蟬、李商隱的蟬,簡單談談詩人各自心中 的寄托。教師介紹詩人的身世及寫作背景,學生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并發言討論。詠蟬唐駱賓王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49、。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蟬唐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學生齊背古詩蟬。統編教材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教學設計(二)教學目標.回顧本組課文,引導學生用心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描寫具體的事物來表情達意的。.能從例如中受到啟發,初步了解比照的寫法在描寫事物中的作用。.能結合不同語境,了解同一詞語表達的不同意思,能從讀遷移到寫,根據同一詞語的不同意 思恰當地在不同語境中運用該詞。.背誦古詩蟬。教學重難點.能從例如中受到啟發,初步了解比照的寫法在描寫事物中的作用。.能結合不同語境,了解同一詞語表達
50、的不同意思,能從讀遷移到寫,根據同一詞語的不同意 思恰當地在不同語境中運用該詞。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課時兩課時教學課時兩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能結合閱讀體驗,梳理總結本單元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能從例如中受到啟發,初步了解比照的方法在描寫事物中的作用。教學過程一、交流平臺,總結抒情方法.梳理總結,了解方法。(1)導入:同學們,回顧本單元的課文,想一想:這幾篇課文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呢? (2)出示課件:我發現本單元的課文都是寫事物的,或蘊含著作者濃濃的感情,或引發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就像琦君筆下的桂花雨,不僅帶給她許多童年的快樂回憶,也寄托了她濃濃的思鄉之情,使 我很受感動。
51、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樸實無華、用處很多的特點,來說明做人的道理,也讓我深受啟 發。(3)聽了大家的交流,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在學習本單元課文時還有哪些發現。預設一:我發現同是寫事物的文章,但抒發的情感可以不一樣。白鷺這篇課文蘊含著作者 對白鷺的欣賞和贊美;珍珠鳥寫出了人與鳥之間的情意,使人感受到“信賴,往往創造出 美好的境界”。預設二:這幾篇課文都是借助事物抒發情感,但每篇課文抒發情感的方法也有些不同:白鷺 主要在描寫不同的情境畫面中表達喜愛和贊美;落花生是通過人物對話與比照,突出花生 的特點,說明做人的道理;桂花雨主要講了童年與桂花相關的幾件事,在敘事中寄托思鄉 的情感;珍珠鳥通過人與鳥相處時的
52、細節描寫,抒發感受。(4)教師出示課件,進行小結。課文所描寫的 具體事物事物的特點表達的情感白鷺白鷺外形美、神韻美對白鷺的喜愛、贊美之情落花生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很有用要做實實在在、有用的人桂花雨桂花香氣四溢,香甜生活思念故鄉和親人,懷念童年珍珠鳥珍珠鳥從怕人到信賴人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看物想象,借物抒情。(1)過渡:是的,只要留心觀察,深入思考,生活中平凡的事物都能寄托人的情感。下面這 些事物能讓你產生怎樣的感受?落葉紛飛百花盛開餃子(2)學生交流預設:落葉讓我產生奉獻一生、葉落歸根、自由快樂等感受;百花盛開讓我感 受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頑強、大自然生機勃勃等;餃子讓我產生勞動創造美好
53、生活、母愛的 溫暖、學習包餃子也不容易等感受。(3)小結:假設有心,一花一木皆有情,一事一物都含理。我們要學習本單元的作者們,運用 我們的語言,借助大千世界的平凡事物,去表達我們的情懷。二、借助例如,體會比照的作用.讀懂例如,初識比照。(1)讀下面的句子,想想它們在描寫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請看課件: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上,使人 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白鷺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紅的朱鷺或灰 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利葉,構成了一道別有幽默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
54、一對石獅子或 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2)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預設一:這三段話都是先寫事物本身的特點:花生的果實埋在地里;白鷺的色素的配合、身段 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瓜、藤和葉構成了別有幽默的裝飾。然后再寫與它們相比擬的事物的 特點:桃子、石榴、蘋果的果實掛在枝頭;朱鷺、蒼鷺體型稍大,且不尋常;石獅子、旗桿不 夠可愛。預設二:這三段話都運用了比照的寫法,突出了所描寫的事物的特點。(3)比擬發現:去掉這三段話中比照的局部(課件中加橫線的局部),指名朗讀,說說在表達 效果上與原句有什么不同。預設:運用比照,使所描寫的事物(花生、白鷺、瓜架)的特點更鮮明、更突出。(4)回顧學過的課文或讀過的文章,還有哪些也運用了比照的寫法?小組內交流。.聯系生活,巧用比照。(1)仿照上面的句子,運用比照的方法,將以下句子表達得更具體。文具盒非常實用,不像文具袋,沒有堅硬的外殼保護文具,里面的文具很容易折斷。王老師性格溫和,與校門口粗聲喊叫的保安大叔形成鮮明的比照。茉莉花香而清雅,恰到好處,桂花的香氣過于濃郁而使人發膩,向日葵幾乎毫無香氣,又叫 人覺得美中缺乏。(2)學生練習反應。(3)練習用比照的方法描述生活中某種事物的特點。(4)全班交流展示,評議修改。請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村醫療健康活動設計合同
- 鐵路旅客運輸服務授課張芬香課件
- 雙語客運值班員旅客乘車的條件課件
- 體能訓練立定跳遠課件
- 鐵道概論橋隧之最94課件
- 中國主題課件
- 機場跑道施工合同
- 企業專職安全生產員合同范本
- 平頂山學院《中國審美文化解讀與欣賞》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長春早期教育職業學院《時間序列分析及應用》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設計服務費用合同(2025年版)
- 廣數980TDA詳細說明書
- 2025年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完整版
- 2024年新高考廣西高考生物真題試卷及答案
- 氣管插管培訓課件
- 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手冊
- 數據中心運維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標)
- 知識工程培訓課件
- (高清版)DB32∕T 2770-2015 活性炭纖維通 用技術要求與測試方法
- 2023中國偏頭痛診斷與治療指南
- 水電站經營權承包合同3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