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設計實用標準》為國家實用標準,編號為GB/T50314-2006_第1頁
《智能建筑設計實用標準》為國家實用標準,編號為GB/T50314-2006_第2頁
《智能建筑設計實用標準》為國家實用標準,編號為GB/T50314-2006_第3頁
《智能建筑設計實用標準》為國家實用標準,編號為GB/T50314-2006_第4頁
《智能建筑設計實用標準》為國家實用標準,編號為GB/T50314-2006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閱讀全文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用標準文案精彩文檔目 錄TOC o 1-3 h z uHYPERLINK l _Toc1931777261總如此 PAGEREF _Toc193177726 h 4HYPERLINK l _Toc1931777272術語 PAGEREF _Toc193177727 h 4HYPERLINK l _Toc1931777283設計要素 PAGEREF _Toc193177728 h 5HYPERLINK l _Toc1931777293.1一般規定 PAGEREF _Toc193177729 h 5HYPERLINK l _Toc1931777303.2智能化集成系統 PAGEREF _Toc1

2、93177730 h 5HYPERLINK l _Toc1931777313.3信息設施系統 PAGEREF _Toc193177731 h 6HYPERLINK l _Toc1931777323.4信息化應用系統 PAGEREF _Toc193177732 h 10HYPERLINK l _Toc1931777333.5建筑設備管理系統 PAGEREF _Toc193177733 h 11HYPERLINK l _Toc1931777343.6公共安全系統 PAGEREF _Toc193177734 h 13HYPERLINK l _Toc1931777353.7機房工程 PAGEREF _

3、Toc193177735 h 16HYPERLINK l _Toc1931777363.8建筑環境 PAGEREF _Toc193177736 h 18HYPERLINK l _Toc1931777374辦公建筑 PAGEREF _Toc193177737 h 19HYPERLINK l _Toc1931777384.1一般規定 PAGEREF _Toc193177738 h 19HYPERLINK l _Toc1931777394.2商務辦公建筑 PAGEREF _Toc193177739 h 19HYPERLINK l _Toc1931777404.3行政辦公建筑 PAGEREF _Toc

4、193177740 h 20HYPERLINK l _Toc1931777414.4金融辦公建筑 PAGEREF _Toc193177741 h 21HYPERLINK l _Toc1931777425商業建筑 PAGEREF _Toc193177742 h 21HYPERLINK l _Toc1931777435.1一般規定 PAGEREF _Toc193177743 h 21HYPERLINK l _Toc1931777445.2商場 PAGEREF _Toc193177744 h 22HYPERLINK l _Toc1931777455.3賓館 PAGEREF _Toc193177745

5、 h 23HYPERLINK l _Toc1931777466文化建筑 PAGEREF _Toc193177746 h 25HYPERLINK l _Toc1931777476.1一般規定 PAGEREF _Toc193177747 h 25HYPERLINK l _Toc1931777486.2圖書館 PAGEREF _Toc193177748 h 26HYPERLINK l _Toc1931777496.3博物館 PAGEREF _Toc193177749 h 26HYPERLINK l _Toc1931777506.4會展中心 PAGEREF _Toc193177750 h 27HYPE

6、RLINK l _Toc1931777516.5檔案館 PAGEREF _Toc193177751 h 28HYPERLINK l _Toc1931777527媒體建筑 PAGEREF _Toc193177752 h 28HYPERLINK l _Toc1931777537.1一般規定 PAGEREF _Toc193177753 h 28HYPERLINK l _Toc1931777547.2劇(影)院 PAGEREF _Toc193177754 h 30HYPERLINK l _Toc1931777557.3廣播電視業務建筑 PAGEREF _Toc193177755 h 31HYPERLI

7、NK l _Toc1931777568體育建筑 PAGEREF _Toc193177756 h 32HYPERLINK l _Toc1931777578.1一般規定 PAGEREF _Toc193177757 h 32HYPERLINK l _Toc1931777588.2體育場 PAGEREF _Toc193177758 h 35HYPERLINK l _Toc1931777598.3體育館 PAGEREF _Toc193177759 h 35HYPERLINK l _Toc1931777608.4游泳館 PAGEREF _Toc193177760 h 36HYPERLINK l _Toc1

8、931777619醫院建筑 PAGEREF _Toc193177761 h 36HYPERLINK l _Toc1931777629.1一般規定 PAGEREF _Toc193177762 h 36HYPERLINK l _Toc1931777639.2綜合性醫院 PAGEREF _Toc193177763 h 37HYPERLINK l _Toc19317776410學校建筑 PAGEREF _Toc193177764 h 40HYPERLINK l _Toc19317776510.1一般規定 PAGEREF _Toc193177765 h 40HYPERLINK l _Toc1931777

9、6610.2普通全日制高等院校 PAGEREF _Toc193177766 h 41HYPERLINK l _Toc19317776710.3高級中學和高級職業中學 PAGEREF _Toc193177767 h 42HYPERLINK l _Toc19317776810.4初級中學和小學 PAGEREF _Toc193177768 h 43HYPERLINK l _Toc19317776910.5托兒所和幼兒園 PAGEREF _Toc193177769 h 43HYPERLINK l _Toc19317777011交通建筑 PAGEREF _Toc193177770 h 44HYPERLI

10、NK l _Toc19317777111.1一般規定 PAGEREF _Toc193177771 h 44HYPERLINK l _Toc19317777211.2空港航站樓 PAGEREF _Toc193177772 h 44HYPERLINK l _Toc19317777311.3鐵路客運站 PAGEREF _Toc193177773 h 49HYPERLINK l _Toc19317777411.4城市公共軌道交通站 PAGEREF _Toc193177774 h 51HYPERLINK l _Toc19317777511.5社會停車庫場 PAGEREF _Toc193177775 h

11、54HYPERLINK l _Toc19317777612住宅建筑 PAGEREF _Toc193177776 h 55HYPERLINK l _Toc19317777712.1一般規定 PAGEREF _Toc193177777 h 55HYPERLINK l _Toc19317777812.2住宅 PAGEREF _Toc193177778 h 56HYPERLINK l _Toc19317777912.3別墅 PAGEREF _Toc193177779 h 57HYPERLINK l _Toc19317778013通用工業建筑 PAGEREF _Toc193177780 h 58HYPE

12、RLINK l _Toc19317778113.1一般規定 PAGEREF _Toc193177781 h 58HYPERLINK l _Toc19317778213.2通用工業建筑 PAGEREF _Toc193177782 h 58HYPERLINK l _Toc193177783附錄 PAGEREF _Toc193177783 h 60HYPERLINK l _Toc193177784附錄A 辦公建筑智能化系統配置 PAGEREF _Toc193177784 h 60HYPERLINK l _Toc193177785附錄B 商業建筑智能化系統配置 PAGEREF _Toc19317778

13、5 h 61HYPERLINK l _Toc193177786附錄C 文化建筑智能化系統配置 PAGEREF _Toc193177786 h 62HYPERLINK l _Toc193177787附錄D 媒體建筑智能化系統配置 PAGEREF _Toc193177787 h 63HYPERLINK l _Toc193177788附錄E 體育建筑智能化系統配置 PAGEREF _Toc193177788 h 65HYPERLINK l _Toc193177789附錄F 醫院建筑智能化系統配置 PAGEREF _Toc193177789 h 66HYPERLINK l _Toc193177790附

14、錄G 學校建筑智能化系統配置 PAGEREF _Toc193177790 h 67HYPERLINK l _Toc193177791附錄H 交通建筑智能化系統配置 PAGEREF _Toc193177791 h 69HYPERLINK l _Toc193177792附錄J 住宅建筑智能化系統配置 PAGEREF _Toc193177792 h 70HYPERLINK l _Toc193177793本規X用詞說明 PAGEREF _Toc193177793 h 72中華人民建設部公告第536號建設部關于發布國家標準智能建筑設計標準的公告現批準智能建筑設計標準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T50314-2

15、006,自2007年7月1日起實施。原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 50314-2000同時廢止。本標準由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組織中國計劃。 中華人民建設部 二OO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前言根據建設部“關于二OO四年工程建設國家標準制定、修訂計劃通知(建標函200467號)的要求,智能建筑設計標準編制組在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充分征求意見的根底上,對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50314-2000進展了修訂。本次修訂在內容上進展了技術提升和補充完善,并按照各類建筑物的功能予以分類,以達到全面、科學、合理,使之更有效地滿足各類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的要求。本標準共分為13章,主要內容是:總如此、術語、設計要素(智能

16、化集成系統、信息設施系統、信息化應用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公共安全系統、機房工程、建筑環境)、辦公建筑、商業建筑、文化建筑、媒體建筑、體育建筑、醫院建筑、學校建筑、交通建筑、住宅建筑、通用工業建筑。本標準由建設部負責管理,由某某現代建筑設計(集團)負責具體技術內容解釋,在執行本標準過程中,請各單位結合工程實踐,認真總結經驗,并將意見和建議寄送某某現代建筑設計(集團)(某某市石門二路258號,郵政編碼200041, 02l-52524567;。本標準主編單位一、參編單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編單位:某某現代建筑設計(集團)某某現代建筑設計(集團)技術中心現代設計集團華東建

17、筑設計研究院現代設計集團某某建筑設計研究院副主編單位:市建筑設計研究院中國電子工程參編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筑東北設計研究院某某建筑設計研究院京移通信某某省土木建筑學會公安部科技局某某復旦奧特科技股份某某華東電腦股份計算機股份霍尼韋爾自動化控制系統集團某某國際商業機器工程技術某某江森自控西門子樓宇科技(某某)美國康普國際控股主要起草人:溫伯銀趙濟安邵民杰吳文芳瞿二瀾王小安林海雄成紅文陳眾勵錢克文徐鐘芳戴建國李軍章文英洪元頤謝衛X文才李雪佩孫蘭X希清郭曉巖X宜陸偉良朱甫泉總如此為了規X智能建筑工程設計,提高智能建筑工程設計質量,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適用于新建、擴建和改建的辦公、商業、文化

18、、媒體、體育、醫院、學校、交通和住宅等民用建筑與通用工業建筑等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 智能建筑工程設計,應貫徹國家關于節能、環保等方針政策,應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實用可靠。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統設計,應以增強建筑物的科技功能和提升建筑物的應用價值為目標,以建筑物的功能類別、管理需求與建設投資為依據,具有可擴性、開放性和靈活性。 智能建筑工程設計,除應執行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術語 智能建筑(IB) intelligent building 以建筑物為平臺,兼備信息設施系統、信息化應用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公共安全系統等,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與其優化組合為一體,向人

19、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節能、環保、健康的建筑環境。 智能化集成系統(IIS) intelligented integration system 將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統,通過統一的信息平臺實現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聚集、資源共享與優化管理等綜合功能的系統。 信息設施系統(ITS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 infrastructure 為確保建筑物與外部信息通信網的互聯與信息暢通,對語音、數據、圖像和多媒體等各類信息予以接收、交換、傳輸、存儲、檢索和顯示等進展綜合處理的多種類信息設備系統加以組合,提供實現建筑物業務與管理等應用功能的信息通信根底設施。 信息

20、化應用系統(IT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ystem 以建筑物信息設施系統和建筑設備管理系統等為根底,為滿足建筑物各類業務和管理功能的多種類信息設備與應用軟件而組合的系統。 建筑設備管理系統(BMS)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對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和公共安全系統等實施綜合管理的系統。 公共安全系統(PSS) public security system 為維護公共安全,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以應對危害社會安全的各類突發事件而構建的技術防X系統或保障體系。 機房工程(EEEP) engineering of elec

21、tronic equipment plant 為提供智能化系統的設備和裝置等安裝條件,以確保各系統安全、穩定和可靠地運行與維護的建筑環境而實施的綜合工程。設計要素一般規定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宜由智能化集成系統、信息設施系統、信息化應用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公共安全系統、機房工程和建筑環境等設計要素構成。 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應根據建筑物的規模和功能需求等實際情況,選擇配置相關的系統。智能化集成系統 智能化集成系統的功能應符合如下要求: 1 應以滿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為目標,確保對各類系統監控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優化管理。 2 應以建筑物的建設規模、業務性質和物業管理模式等為依據,建立實用

22、、可靠和高效的信息化應用系統,以實施綜合管理功能。 智能化集成系統構成宜包括智能化系統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和信息化應用功能實施。 智能化集成系統配置應符合如下要求: 1 應具有對各智能化系統進展數據通信、信息采集和綜合處理的能力。 2 集成的通信協議和接口應符合相關的技術標準。 3 應實現對各智能化系統進展綜合管理。 4 應支撐工作業務系統與物業管理系統。 5 應具有可靠性、容錯性、易維護性和可擴展性。信息設施系統 信息設施系統的功能應符合如下要求: 1 應為建筑物的使用者與管理者創造良好的信息應用環境。 2應根據需要對建筑物內外的各類信息,予以接收、交換、傳輸、存儲、檢索和顯示等綜合處理,并提供

23、符合信息化應用功能所需的各種類信息設備系統組合的設施條件。 信息設施系統宜包括通信接入系統、 交換系統、信息網絡系統、綜合布線系統、室內移動通信覆蓋系統、衛星通信系統、有線電視與衛星電視接收系統、廣播系統、會議系統、信息導引與發布系統、時鐘系統和其他相關的信息通信系統。 通信接入系統應符合如下要求: 1 應根據用戶信息通信業務的需求,將建筑物外部的公用通信網或專用通信網的接入系統引入建筑物內。 2公用通信網的有線、無線接入系統應支持建筑物內用戶所需的各類信息通信業務。 交換系統應符合如下要求: 1宜采用本地電信業務經營者所提供的虛擬交換方式、配置遠端模塊或設置獨立的綜合業務數字程控用戶交換機系

24、統等方式,提供建筑物內 等通信使用。 2 綜合業務數字程控用戶交換機系統設備的出入中繼線數量,應根據實際話務量等因素確定,并預留裕量。 3 建筑物內所需的 端口應按實際需求配置,并預留裕量。 4 建筑物公共部位宜配置公用的直線 、內線 和無障礙專用的公用直線 和內線 。 信息網絡系統應符合如下要求: 1 應以滿足各類網絡業務信息傳輸與交換的高速、穩定、實用和安全為規劃與設計的原如此。 2 宜采用以太網等交換技術和相應的網絡結構方式,按業務需求規劃二層或三層的網絡結構。 3 系統桌面用戶接入宜根據需要選擇配置10/100/1000Mbit/s信息端口。 4 建筑物內流動人員較多的公共區域或布線配

25、置信息點不方便的大空間等區域,宜根據需要配置無線局域網絡系統。 5 應根據網絡運行的業務信息流量、服務質量要求和網絡結構等配置網絡的交換設備。 6 應根據工作業務的需求配置服務器和信息端口。 7 應根據系統的通信接入方式和網絡子網劃分等配置路由器。 8 應配置相應的信息安全保障設備。 9 應配置相應的網絡管理系統。 綜合布線系統應符合如下要求: 1 應成為建筑物信息通信網絡的根底傳輸通道,能支持語音、數據、圖像和多媒體等各種業務信息的傳輸。 2 應根據建筑物的業務性質、使用功能、環境安全條件和其他使用的需求,進展合理的系統和管線設計。 3 應根據纜線敷設方式和其所傳輸信息符合相關涉密信息某某管

26、理規定的要求,選擇相應類型的纜線。 4 應根據纜線敷設方式和其所傳輸信息滿足對防火的要求,選擇相應防護方式的纜線。 5 應具有靈活性、可擴展性、實用性和可管理性。 6 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XGB/T 50311的有關規定。 室內移動通信覆蓋系統應符合如下要求: 1 應克制建筑物的屏蔽效應阻礙與外界通信。 2 應確保建筑的各種類移動通信用戶對移動通信使用需求,為適應未來移動通信的綜合性開展預留擴展空間。 3 對室內需屏蔽移動通信信號的局部區域,宜配置室內屏蔽系統。 4 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國家環境電磁衛生標準GB 9175等有關的規定。 衛星通信系統應符合如下要求:

27、 1 應滿足各類建筑的使用業務對語音、數據、圖像和多媒體等信息通信的需求。 2 應在建筑物相關對應的部位,配置或預留衛星通信系統天線、室外單元設備安裝的空間和天線基座根底、室外饋線引入的管道與通信機房的位置等。 有線電視與衛星電視接收系統應符合如下要求: 1 宜向用戶提供多種電視節目源。 2 應采用電纜電視傳輸和分配的方式,對需提供上網和點播功能的有線電視系統宜采用雙向傳輸系統。傳輸系統的規劃應符合當地有線電視網絡的要求。 3 根據建筑物的功能需要,應按照國家相關部門的管理規定,配置衛星廣播電視接收和傳輸系統。 4 應根據各類建筑內部的功能需要配置電視終端。 5 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有線電視系統

28、工程技術規XGB50200有關的規定。 廣播系統應符合如下要求: 1 根據使用的需要宜分為公共廣播、背景音樂和應急廣播等。 2 應配置多音源播放設備,以根據需要對不同分區播放不同音源信號。 3 宜根據需要配置傳聲器和呼叫站,具有分區呼叫控制功能。 4 系統播放設備宜具有連續、循環播放和預置定時播放的功能。 5 當對系統有準確的時間控制要求時,應配置標準時間系統,必要時可配置衛星全球標準時間信號系統。 6 宜根據需要配置各類鐘聲信號。 7 應急廣播系統的揚聲器宜采用與公共廣播系統的揚聲器兼用的方式。應急廣播系統應優先于公共廣播系統。 8 應合理選擇最大聲壓級、傳輸頻率性、傳聲增益、聲場不均勻度、

29、噪聲級和混響時間等聲學指標,以符合使用的要求。 會議系統應符合如下要求: 1 應對會議場所進展分類,宜按大會議報告廳、多功能大會議室和小會議室等配置會議系統設備。 2 應根據需求與有關標準,配置組合相應的會議系統功能,系統宜包括與多種通信協議相適應的視頻會議電視系統;會議設備總控系統;會議發言、表決系統;多語種的會議同聲傳譯系統;會議擴聲系統;會議簽到系統、會議照明控制系統和多媒體信息顯示系統等。 3 對于會議室數量較多的會議中心,宜配置會議設備集中管理系統,通過內部局域網集中監控各會議室的設備使用和運行狀況。 信息導引與發布系統應符合如下要求: 1 應能向建筑物內的公眾或來訪者提供告知、信息

30、發布和演示以與查詢等功能。 2 系統宜由信息采集、信息編輯、信息播控、信息顯示和信息導覽系統組成,宜根據實際需要進展系統配置與組合。 3 信息顯示屏應根據所需提供觀看的X圍、距離與具體安裝的空間位置與方式等條件合理選用顯示屏的類型與尺寸。各類顯示屏應具有多種輸入接口方式。 4 宜設專用的服務器和控制器,宜配置信號采集和制作設備與選用相關的軟件,能支持多通道顯示、多畫面顯示、多列表播放和支持所有格式的圖像、視頻、文件顯示與支持同時控制多臺顯示屏顯示一樣或不同的內容。 5 系統的信號傳輸宜納入建筑物內的信息網絡系統并配置專用的網絡適配器或專用局域網或無線局域網的傳輸系統。 6 系統播放內容應順暢清

31、晰,不應出現畫面中斷或跳播現象,顯示屏的視角、高度、分辨率、刷新率、響應時間和畫面切換顯示間隔等應滿足播放質量的要求。 7 信息導覽系統宜用觸摸屏查詢、視頻點播和手持多媒體導覽器的方式瀏覽信息。 時鐘系統應符合如下要求: 1 應具有校時功能。 2 宜采用母鐘、子鐘組網方式。 3 母鐘應向其他有時基要求的系統提供同步校時信號。 信息化應用系統 信息化應用系統的功能應符合如下要求: 1 應提供快捷、有效的業務信息運行的功能。 2 應具有完善的業務支持輔助的功能。 信息化應用系統宜包括工作業務應用系統、物業運營管理系統、公共服務管理系統、公眾信息服務系統、智能卡應用系統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系統等其他業

32、務功能所需要的應用系統。 工作業務應用系統應滿足該建筑物所承當的具體工作職能與工作性質的根本功能。 物業運營管理系統應對建筑物內各類設施的資料、數據、運行和維護進展管理。 公共服務管理系統應具有進展各類公共服務的計費管理、電子賬務和人員管理等功能。 公眾信息服務系統應具有集合各類共用與業務信息的接入、采集、分類和匯總的功能,并建立數據資源庫,向建筑物內公眾提供信息檢索、查詢、發布和導引等功能。 智能卡應用系統宜具有作為識別身份、門鑰、重要信息系統密鑰,并具有各類其他服務、消費等計費和票務管理、資料借閱、物品存放、會議簽到和訪客管理等管理功能。 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系統應確保信息網絡的運行保障和信息

33、安全。 建筑設備管理系統 建筑設備管理系統的功能應符合如下要求: 1 應具有對建筑機電設備測量、監視和控制功能,確保各類設備系統運行穩定、安全和可靠并達到節能和環保的管理要求。 2 宜采用集散式控制系統。 3 應具有對建筑物環境參數的監測功能。 4 應滿足對建筑物的物業管理需要,實現數據共享,以生成節能與優化管理所需的各種相關信息分析和統計報表。 5 應具有良好的人機交互界面與采用中文界面。 6 應共享所需的公共安全等相關系統的數據信息等資源。 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宜根據建筑設備的情況選擇配置如下相關的各項管理功能: 1 壓縮式制冷機系統和吸收式制冷系統的運行狀態監測、監視、故障報警、啟停程序配置

34、、機組臺數或群控控制、機組運行均衡控制與能耗累計。 2 蓄冰制冷系統的啟??刂?、運行狀態顯示、故障報警、制冰與溶冰控制、冰庫蓄冰量監測與能耗累計。 3 熱力系統的運行狀態監視、臺數控制、燃氣鍋爐房可燃氣體濃度監測與報警、熱交換器溫度控制、熱交換器與熱循環泵連鎖控制與能耗累計。 4 冷凍水供、回水溫度、壓力與回水流量、壓力監測、冷凍泵啟停控制由制冷機組自備控制器控制時除外和狀態顯示、冷凍泵過載報警、冷凍水進出口溫度、壓力監測、冷卻水進出口溫度監測、冷卻水最低回水溫度控制、冷卻水泵啟??刂朴芍评錂C組自帶控制器時除外和狀態顯示、冷卻水泵故障報警、冷卻塔風機啟??刂朴芍评錂C組自帶控制器時除外和狀態顯示

35、、冷卻塔風機故障報警。 5 空調機組啟??刂婆c運行狀態顯示;過載報警監測;送、回風溫度監測;室內外溫、濕度監測;過濾器狀態顯示與報警;風機故障報警;冷熱水流量調節;加濕器控制;風門調節;風機、風閥、調節閥連鎖控制;室內CO:濃度或空氣品質監測;寒冷地區防凍控制;送回風機組與消防系統聯動控制。 6 變風量(VAV)系統的總風量調節;送風壓力監測;風機變頻控制;最小風量控制;最小新風量控制;加熱控制;變風量末端(VAVBOX)自帶控制器時應與建筑設備監控系統聯網,以確??刂菩Ч?。 7 送排風系統的風機啟停控制和運行狀態顯示;風機故障報警;風機與消防系統聯動控制。 8 風機盤管機組的室內溫度測量與控

36、制;冷熱水閥開關控制;風機啟停與調速控制。能耗分段累計。 9 給水系統的水泵自動啟??刂婆c運行狀態顯示;水泵故障報警;水箱液位監測、超高與超低水位報警。污水處理系統的水泵啟??刂婆c運行狀態顯示;水泵故障報警;污水集水井、中水處理池監視、超高與超低液位報警;漏水報警監視。 10 供配電系統的中壓開關與主要低壓開關的狀態監視與故障報警;中壓與低壓主母排的電壓、電流與功率因數測量;電能計量;變壓器溫度監測與超溫報警;備用與應急電源的手動/自動狀態、電壓、電流與頻率監測;主回路與重要回路的諧波監測與記錄。 11 大空間、門廳、樓梯間與走道等公共場所的照明按時間程序控制值班照明除外;航空障礙燈、庭院照明

37、、道路照明按時間程序或按亮度控制和故障報警;泛光照明的場景、亮度按時間程序控制和故障報警;廣場與停車場照明按時間程序控制。 12 電梯與自動扶梯的運行狀態顯示與故障報警。 13 熱電聯供系統的監視包括初級能源的監測;發電系統的運行狀態監測;蒸汽發生系統的運行狀態監視能耗累計。 14 當熱力系統、制冷系統、空調系統、給排水系統、電力系統、照明控制系統和電梯管理系統等采用分別自成體系的專業監控系統時,應通過通信接口納入建筑設備管理系統。 建筑設備管理系統應滿足相關管理需求,對相關的公共安全系統進展監視與聯動控制。 公共安全系統 公共安全系統的功能應符合如下要求: 1 具有應對火災、非法侵入、自然災

38、害、重大安全事故和公共衛生事故等危害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各種突發事件,建立起應急與長效的技術防X保障體系。 2 應以人為本、平戰結合、應急聯動和安全可靠。 公共安全系統宜包括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安全技術防X系統和應急聯動系統等。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應符合如下要求: 1 建筑物內的主要場所宜選擇智能型火災探測器;在單一型火災探測器不能有效探測火災的場所,可采用復合型火災探測器;在一些特殊部位與高大空間場所宜選用具有預警功能的線型光纖感溫探測器或空氣采樣煙霧探測器等。 2 對于重要的建筑物,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主機宜設有熱備份,當系統的主用主機出現故障時,備份主機能與時投入運行,以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

39、。 3 應配置帶有漢化操作的界面,操作軟件的配置應簡單易操作。 4 應預留與建筑設備管理系統的數據通信接口,接口界面的各項技術指標均應符合相關要求。 5 宜與安全技術防X系統實現互聯,可實現安全技術防X系統作為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有效的輔助。 6 消防監控中心機房宜單獨設置,當與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和安全技術防X系統等合用控制室時,應符合本標準第條的規定。 7 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XGB50116,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XGB 50045和建筑設計防火規XGB 50016等的有關規定。 安全技術防X系統應符合如下要求: 1 應以建筑物被防護對象的防護等級、建設投資與安全防X管理工作

40、的要求為依據,綜合運用安全防X技術、電子信息技術和信息網絡技術等,構成先進、可靠、經濟、適用和配套的安全技術防X體系。 2 系統宜包括安全防X綜合管理系統、入侵報警系統、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電子巡查管理系統、訪客對講系統、停車庫場管理系統與各類建筑物業務功能所需的其他相關安全技術防X系統。 3 系統應以結構化、模塊化和集成化的方式實現組合。 4 應采用先進、成熟的技術和可靠、適用的設備,應適應技術開展的需要。 5 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安全防X工程技術規XGB 50348等有關的規定。 應急聯動系統應符合如下要求: 大型建筑物或其群體,應以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安全技術防X系統為根底,構

41、建應急聯動系統。 1 應急聯動系統應具有如下功能: 1)對火災、非法入侵等事件進展準確探測和本地實時報警。 2)采取多種通信,對自然災害、重大安全事故、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實現本地報警和異地報警。 3)指揮調度。 4)緊急疏散與逃生導引。 5)事故現場緊急處置。 2 應急聯動系統宜具有如下功能: 1)承受上級的各類指令信息。 2)采集事故現場信息。 3)收集各子系統上傳的各類信息,接收上級指令和應急系統指令下達至各相關子系統。 4)多媒體信息的大屏幕顯示。 5)建立各類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預案。 3 應急聯動系統應配置如下系統: 1)有線/無線通信、指揮、調度系統。 2)多路報警系統(11

42、0,119、122、120、水、電等城市根底設施搶險部門)。 3)消防-建筑設備聯動系統。 4)消防-安防聯動系統。 5)應急廣播-信息發布-疏散導引聯動系統。 4 應急聯動系統宜配置如下系統: 1)大屏幕顯示系統。 2)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分析決策支持系統。 3)視頻會議系統。 4)信息發布系統。 5 應急聯動系統宜配置總控室、決策會議室、操作室、維護室和設備間等工作用房。 6 應急聯動系統建設應納入地區應急聯動體系并符合相關的管理規定。 機房工程 機房工程X圍宜包括信息中心設備機房、數字程控交換機系統設備機房、通信系統總配線設備機房、消防監控中心機房、安防監控中心機房、智能化系統設備總控室、

43、通信接入系統設備機房、有線電視前端設備機房、弱電間電信間和應急指揮中心機房與其他智能化系統的設備機房。 機房工程內容宜包括機房配電與照明系統、機房空調、機房電源、防靜電地板、防雷接地系統、機房環境監控系統和機房氣體滅火系統等。 機房工程建筑設計應符合如下要求: 1 通信接入交接設備機房應設在建筑物內底層或在地下一層當建筑物有地下多層時。 2 公共安全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廣播系統可集中配置在智能化系統設備總控室內,各系統設備應占有獨立的工作區,且相互間不會產生干擾。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主機與與消防聯動控制系統設備均應設在其中相對獨立的空間內。 3 通信系統總配線設備機房宜設于建筑單體或群體建筑

44、的中心位置,并應與信息中心設備機房與數字程控用戶交換機設備機房規劃時綜合考慮。弱電間電信間應獨立設置,并在符合布線傳輸距離要求情況下,宜設置于建筑平面中心的位置,樓層弱電間電信間上下位置宜垂直對齊。 4 對電磁敏感的信息中心設備機房、數字程控用戶交換機設備機房、通信系統總配線設備機房和智能化系統設備總控室等重要機房不應與變配電室與電梯機房貼鄰布置。 5 各設備機房不應設在水泵房、廁所和浴室等潮濕場所的正下方或貼鄰布置。當受土建條件限制無法滿足要求時,應采取有效措施。 6 重要設備機房不宜貼鄰建筑物外墻消防控制室除外。 7 與智能化系統無關的管線不得從機房穿越。 8 機房面積應根據各系統設備機柜

45、機架的數量與要求確定,并宜預留開展空間。 9 機房宜采用防靜電架空地板,架空地板的內凈高度與承重能力應符合有關規X的規定和所安裝設備的荷載要求。 機房工程電源應符合如下要求: 1 應按機房設備用電負荷的要求配電,并應留有裕量。 2 電源質量應符合有關規X或所配置設備的技術要求。 3 電源輸入端應設電涌保護裝置。 4 機房內設備應設不連續或應急電源裝置。 機房照明應符合如下要求: 1 消防控制室的照明燈具宜采用無眩光熒光燈具或節能燈具,應由應急電源供電。 2 機房照明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有關的規定。 機房設備接地應符合如下要求: 1 當采用建筑物共用接地時,其接地電阻

46、應不大于1。 2 當采用獨立接地極時,其電阻值應符合有關規X或所配置設備的要求。 3 接地引下線應采用截面25m或以上的銅導體。 4 應設局部等電位聯結。 5 不連續或應急電源系統輸出端的中性線(N極),應采用重復接地。 機房的背景電磁場強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GB 9175有關的規定。 機房應設專用空調系統,機房的環境溫、濕度應符合所配置設備規定的使用環境條件與相應的技術標準。 根據機房的規模和管理的需要,宜設置機房環境綜合監控系統。 機房工程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子計算機房設計規XGB 50174和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XGB 50343有關的規定。 建筑環境 建筑物的

47、整體環境應符合如下要求: 1 應提供高效、便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2 應適應人們對舒適度的要求。 3 應滿足人們對建筑的環保、節能和健康的需求。 4 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有關的規定。 建筑物的物理環境應符合如下要求: 1 建筑物內的空間應具有適應性、靈活性與空間的開敞性,各工作區的凈高應不低于2.5m。 2 在信息系統線路較密集的樓層與區域宜采用鋪設架空地板、網絡地板或地面線槽等方式。 3 弱電間電信間應留有開展的空間。 4 應對室內裝飾色彩進展合理組合。 5 應采取必要措施降低噪聲和防止噪聲擴散。 6 室內空調應符合環境舒適性要求,宜采取自動調節和控制。 建

48、筑物的光環境應符合如下要求: 1 應充分利用自然光源。 2 照明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有關的規定。 建筑物的電磁環境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GB 9175有關的規定。 表空氣質量指標CO含量率10-610CO2含量率10-61000溫度C冬天1824,夏天2228濕度%冬天3060,夏天4065氣流m/s冬天0.2,夏天0.3辦公建筑一般規定 本章適用于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商務、行政和金融等辦公建筑。 智能化系統的功能應符合如下要求: 1 應適應辦公建筑物辦公業務信息化應用的需求。 2 應具備高效辦公環境的根底保障。 3 應滿足對各類現代辦公建筑的信息化

49、管理需要。 辦公建筑智能化系統可按本標準附錄A配置。 商務辦公建筑 多單位共用的辦公建筑,應統籌規劃配置電信接入設備機房。 信息網絡系統應符合如下要求: 1 物業管理系統宜建立獨立的信息網絡系統。 2 自用辦公單元信息網絡系統宜考慮信息交換系統設備完整的配置。 3 建筑物的通信接入系統應由建設方或物業管理方統一建立,并將語音、數據等引入至出租或出售的辦公單元或辦公區域內。 4 出租或出售辦公單元內的信息網絡系統,宜由承租者或入駐的業主自行建設。 綜合布線系統應符合如下要求: 1 對于多單位共用的辦公建筑,宜由各單位建立各自獨立的布線系統。 2 對于出租、出售型辦公建筑,物業管理部門應統籌規劃建

50、設設備間、垂直主干線系統與樓層配線設備等。 3 對于辦公建筑內區域X圍較明確的,宜采用配置集合點的區域配線方式。 會議系統宜具有提供會議室或會議設備出租使用管理的便利性。 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宜考慮能對區域管理和供能計量。 安全技術防X系統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安全防X工程技術規XGB 50348有關規定。 行政辦公建筑 通信接入設備系統宜根據具體工作業務的需要,將公用或專用通信網經光纜引入辦公建筑內??筛鶕唧w使用的需求,將通信光纜延伸至局部特殊用戶工作區。 交換系統應根據辦公建筑中各工作部門的管理職能和工作業務實際需求配置,并預留裕量。 信息網絡系統應符合各類級行政辦公業務信息網絡傳輸的安全和可靠

51、的要求。 綜合布線系統應滿足行政辦公建筑內各類信息傳輸時安全、可靠和高速的要求,應根據工作業務需要與有關管理規定選擇配置纜線與機柜等配套設備,系統宜根據信息傳輸的要求進展分類。 會議系統應根據所確定的有關使用功能要求,選擇配置相應的會議系統設備。 安全技術防X系統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安全防X工程技術規X)GB 50348-2004第5.1節等的有關規定。 對于多機構合用的行政辦公建筑,在符合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各個單位的信息網絡主機設備宜集中設置在同一信息中心主機房。 涉與國家的通信、辦公自動化和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通信或網絡設備均應采取信息安全某某措施,涉密信息機房建設和設備的防護等應符合國家某某局

52、頒布的有關規定。金融辦公建筑 通信接入系統根據具體工作業務的需要,宜將公用或專用通信網光纜引入金融辦公建筑內。 信息網絡系統應符合各類金融網絡業務信息傳輸的安全、可靠和某某的規定進展分類配置;重要的網絡系統設備應考慮冗余性、穩定性與系統擴容的要求。 綜合布線系統的垂直干線系統和水平配線系統應具有擴展的能力。 衛星通信系統應滿足對業務的數據等信息實時、遠程通信的需求;應在建筑物相應部位,配置或預留衛星通信系統的天線、室外單元設備安裝的空間、天線基座、室外饋線引入的管道和通信機房的位置等。 安全技術防X系統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安全防X工程技術規XGB 50348-2004第 4.3節等的有關規定。

53、商業建筑一般規定 本章適用于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商場、賓館等商業建筑。 智能化系統的功能應符合如下要求: 1 應符合商業建筑的經營性質、規模等級、管理方式與服務對象的需求。 2 應構建集商業經營與面向賓客服務的綜合管理平臺。 3 應滿足對商業建筑的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商業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的根本配置應符合如下要求: 1 信息網絡系統應滿足商業建筑內前臺和后臺管理和顧客消費的需求。系統應采用基于以太網的商業信息網絡,并應根據實際需要宜采用網絡硬件設備備份、冗余等配置方式。 2 多功能廳、娛樂等場所應配置獨立的音響擴聲系統,當該場合無專用應急廣播系統時,音響擴聲系統應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作為應急廣

54、播使用。 3 在建筑物室外和室內的公共場所宜配置信息引導發布系統電子顯示屏。 4 信息導引多媒體查詢系統應滿足人們對商業建筑電子地圖、消費導航等不同公共信息的查詢需求,系統設備應考慮無障礙專用多媒體導引觸摸屏的配置。 5 應根據商業業務信息管理的需求,配置應用服務器設備和前、后臺應用設備與前、后臺相應的系統管理功能的軟件。應建立商業數字化、標準化、規X化的運營保障體系。 6 安全技術防X系統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安全防X工程技術規XGB 50348-2004第5.1節等的有關規定。 商業建筑智能化系統可按本標準附錄B配置。 商場 應在商場建筑內首層大廳、總服務臺等公共部位,應配置公用直線和內線 ,

55、并配置無障礙 。 在商場建筑公共辦公區域、會議室廳、餐廳和顧客休閑場所等處,宜配置商場或電信業務經營者寬帶無線接入網的接入點設備。 綜合布線系統的配線器件與纜線,應滿足商業建筑千兆與以上以太網信息傳輸的要求,并預留信息端口數量和傳輸帶寬的裕量。 商場每個工作區應根據業務需要配置相應的信息端口。 應配置室內移動通信覆蓋系統。 在商場電視機營業柜臺區域、商場辦公、大小餐廳和咖啡茶座等公共場所處應配置電視終端。 當大型商場建筑中設有中小型電影院時,應配置數字視、音頻播放設備和燈光控制等設備。 應配置商業信息管理系統,可根據商場的不同規模和管理模式配置前、后臺相對應的系統管理功能的軟件。前臺系統應配置

56、商品收銀、餐飲收銀、娛樂收銀等系統設備;后臺系統應配置財務、人事、工資和物流管理等系統設備。前臺和后臺應聯網實現一體化管理。 應配置商場智能卡應用系統,建立統一發卡管理模式,并宜與商場信息管理系統聯網。 賓館 應根據賓館建筑對語音通信管理和使用上的需求,配置具有賓館管理功能的 通信交換設備。 應在賓館建筑內總服務臺、辦公管理區域和會議區域處宜配置內線 和直線 ,各層客人電梯廳、商場、餐飲、機電設備機房等區域處宜配置內線 ,在底層大廳等公共場所部位應配置公用直線和內線 ,并應配置無障礙 。 應配置賓館業務管理信息網絡系統。 宜在賓館公共區域、會議室廳、餐飲和公共休閑場所等處配置寬帶無線接入網的接

57、入點設備。 綜合布線系統的配線器件與纜線應滿足賓館建筑對信息傳輸千兆與以上以太網的要求,并預留信息端口數量和傳輸帶寬的裕量。 客房內宜根據服務等級配置供賓客上網的信息端口。 宜配置寬帶雙向有線電視系統、衛星電視接收與傳輸網絡系統,提供當地多套有線電視、多套自制和衛星電視節目,以滿足賓客收視的需求。電視終端安裝部位與數量應符合相關的要求。 宜配置視頻點播服務系統,供客人點播視、音頻信息、收費電視節目等使用。 在餐廳、咖啡茶座等有關場所宜配置獨立控制的背景音樂擴聲系統,系統應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作為應急廣播使用。 在會議中心、中小型會議室、重要接待室等場所宜配置會議系統和燈光控制設備,同時在大型

58、會議中心配置同聲傳譯系統設備,以與在專用會議機房內配置遠程電視會議接入和控制設備。 在各樓層、電梯廳等場所宜配置信息發布顯示屏系統。 在賓館室內大廳、總服務臺等場所宜配置信息查詢導引系統,并應符合殘疾人和少兒客人對設備的使用要求。 5.13應根據賓館的不同規模和管理模式,建立賓館信息管理系統,配置前臺和后臺相應的管理功能系統軟件。前臺系統應配置總臺預訂、接待、問詢和賬務、稽核、客房中心、程控 、商務中心、餐飲收銀、娛樂收銀和公關銷售等系統設備;后臺系統應配置財務系統、人事系統、工資系統、倉庫管理等系統設備。前臺和后臺宜聯網進展一體化管理。 賓館信息管理系統宜與賓館 交換機系統、客房門鎖系統、智

59、能卡系統、客房視頻點播系統、遠程查詢預訂系統連接。 應根據賓館信息管理系統中操作人員職務等級或操作需求配置權限,并對系統中客房、餐飲、庫房、娛樂等各分項功能模塊的操作權限進展限制。 應配置賓館智能卡應用系統,建立統一發卡管理模式,系統宜與賓館信息管理系統聯網。 無障礙客房或高級套房的床邊和衛生間應配置求助呼叫裝置。 文化建筑一般規定 本章適用于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圖書館、博物館、會展中心、檔案館等文化建筑。 智能化系統的功能應符合如下要求: 1 應滿足文化建筑對文獻和文物的存儲、展示、查閱、陳列、學術研究與信息傳遞等功能需求。 2 應滿足面向社會、公眾信息的發布與傳播,實現文化信息加工、增值和交

60、流等文化窗口的信息化應用需要。 文化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的根本配置應符合如下要求: 1 信息網絡系統宜在圖書閱覽室、展覽陳列區、會議和學術報告廳等公共區域內,配置與公用互聯網或自用信息網絡相聯的無線網絡接入設備。 2 綜合布線系統應滿足各類文化建筑的業務性質與其使用需求,應根據文化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進展信息端口的合理布置:在圖書閱覽室、展覽陳列區宜按多媒體展示的需求配置;文獻、文物存儲區宜按存放區域配置;行政、業務、學術研究等區域宜按工作人員職能崗位配置。 3 信息檢索查詢設備宜配置無障礙專用多媒體觸摸屏查詢設備和網絡終端查詢設備。 4 信息化應用系統應根據建筑的功能性質與具體應用需求,建立公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