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揚琴演奏中的力度控制_第1頁
淺談揚琴演奏中的力度控制_第2頁
淺談揚琴演奏中的力度控制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談揚琴演奏中的力度控制淺談揚琴演奏中的力度控制 摘要:揚琴是中國民族器樂中代表性的樂器之一,屬擊奏弦嗚樂器,它既有擊弦樂器的一般共性,又有弦嗚樂器的個性。揚琴的演奏是依靠手臂各部位肌肉關節的結合運動產生彈擊力量,作用住下擊琴,使琴弦振動發音,并通過琴碼傳遞,引起面板和琴腔空氣振動,產生音響共鳴。這種結合運動正確與否,對演奏的優劣起著決定性作用。演奏時,是在手臂配合下,以腕指關節為活動中心,采用拇、食、中三指持竹法,依靠手腕伸屈,轉動和手指捻動,上托相結合來完成。 關鍵詞:揚琴;演奏;力度控制 一、揚琴演奏中的力度要求 揚琴的演奏是依靠手臂各部位肌肉關節的結合運動產生彈擊力量,作用住下擊琴,使

2、琴弦振動發音,并通過琴碼傳遞,引起面板和琴腔空氣振動,產生音響共鳴。這種結合運動正確與否,對演奏的優劣起著決定性作用。演奏時,是在手臂配合下,以腕指關節為活動中心,采用拇、食、中三指持竹法,依靠手腕伸屈,轉動和手指捻動,上托相結合來完成。 由于揚琴音色的特點,要想獲得純潔、亮堂、網潤、飽滿、顆粒性強的音色,在演奏過程中就需要演奏者對力度平衡的控制,根據不同的曲風來表現樂曲的剛毅與柔美。 二、揚琴演奏中如何控制力 (一)正確的演奏姿勢 演奏姿勢端正、演奏者要端坐入靜凝神、全身放松、含胸挺拔、兩腳與肩膀同寬、肩臂自然下垂、前臂曲肘平伸、演奏姿勢端正、動作表情大方,防止聳肩縮頸、低頭弓背、雙臂夾身、

3、動作僵硬等不良現象。演湊時,揚琴要平穩、端正地放在琴架上,要保持適當的傾斜度,便于高音區的演奏。演奏者面對揚琴,坐于琴中稍偏左的位置,與琴的間隔 要以演奏上下音方便為宜。演奏者一般坐在椅子的二分之一處,上身端正、自然放松,大臂自然下垂,前臂向前平伸,兩臂與肘部既不要向內加緊,也不要向外張開。兩腳平放著地,稍分開或一前一后,這樣,演奏不同的音區時可以挪動腳的重心,保持用力的平衡。 (二)腕力的運用 當三指握住琴竹以后,上下彈奏的過程由腕子完成,要求腕子直上直下的轉動。這樣才能使竹頭正面擊弦,獲得好的音色。腕子是個萬向軸;,什么角度轉動都可以,而且非常靈敏,但讓它直上直下轉動并非易事。力量由腕的重

4、力通過琴竹傳到琴弦。在保持手臂各部位的自然放松下,上臂呈自然下垂狀態,前臂屈肘平伸,琴竹以腕關節為圓心,依靠手腕屈伸轉動和手指捻托琴竹的合力,輔以手臂的支持力,產生瞬間突發的擊彈力量,使琴竹順著空間扇形弧線,力聚琴竹頭擊弦 (三)彈性力度;的運用 在彈揚琴時,琴竹下去應有彈性,也就是常說的用彈性力度;來演奏,如何訓練才能掌握彈性力度呢?假設擊弦時,琴竹距琴弦二十公分高,彈下去后,迅速回到二十公分的高度,而且是刻意通過腕子回到原來的高度,琴竹擊弦瞬間越短越好。回竹;是產生彈性力度的關鍵。在演奏時,用巧勁把擊弦動作中必要的緊張度,壓縮到最小限度,所以就需要用彈力放松法,使鍵頭在瞬間既有彈性又有力度

5、充實地彈到琴弦上,使兩只手在動態下求得放松。在擊弦;與回竹;兩個動作過程中,都要放松腕、臂、指的肌肉,只在鍵頭觸弦的一剎那,用巧勁有彈性地彈擊琴弦,然后立即放松。 三、手臂運用在揚琴演奏中對力度的影響 (一)手臂運用的根本方法 演奏的揚琴,是依靠手臂各部位肌肉關節的結合運動產生的彈擊力量,作用琴竹下擊琴弦,使琴弦振動發音,并通過琴碼傳遞。這種結合運動正確與否,對演奏的優劣起著決定性作用。演奏動作,是在手臂配合下,以腕指關節為活動的中心,采用拇,食,中三指持竹法,依靠手腕伸屈,轉動和手指捻動,上托相結合來完成。從臂、腕指三者的關系來講,一般以手腕為主,手指以及手臂為輔。整個演奏是一個臂、腕、指節

6、節帶動,有機配合的協調動作。其動力性力量和琴竹的彈性,重量及運動加速度構成的合力,最后集中于手指作用竹頭,形成一個力的聚集點彈擊琴弦。 LWlm甩;的動作。轉動幅度不宜過大,兩腕程度間距不宜過寬,動作要靈敏有力,防止出現擱弦;、剜弦;、前戳;、后拉;、平壓;和斜劈;等現象。3.手指持竹,是以拇指第一節的中心部位,食指第一關節和中指第二節的中部觸竹,手型要自然。拇指和食指的感覺要敏銳,捻動應靈敏,這對音質、音量、控制音色、力度和速度的變化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指上托系由無名指和小指同步配合,該三指應自然彎曲,互相貼近,托竹富于彈性,并與擊弦運動保持頻率相等。在全部演奏過程中,要注意動作的連接性

7、,敏捷性和甩;捻;托;的同步性,保持點的感覺,發音顆粒鮮明,并使這種點的發音產生有如弦樂器的線條流動。 (二)手臂肌肉的合理松弛 肌肉放松與收縮,是一切人體連續性動作的生理特征和運動規律。揚琴演奏正是這種人體的連續性動作之一。因此,在揚琴演奏中,各部位肌肉放松靈敏與否,是整個手臂運動好壞的關鍵。它們相對的自然放松和合 理的瞬間緊張,不僅是擊弦的根本要求,而且也是全部演奏活動的生理根底。演奏中肌肉放松是相對的,而不是持續的或成為僵硬。放松和緊張是一次動作中辯證統一的關系。放松是緊張的準備,緊張又是放松的目的。假如沒有演奏前良好的放松,那么不可能出現演奏時合理的緊張,獲得協調的動作和良好的音響效果

8、。因此,為了有效地利用手臂的力量,尤其要注意演奏前后肌肉和關節的放松。 (三)演奏中正確的手臂運動對力度的重要影響 1.在演奏過程中,整個手臂必須呈自然下垂即手臂重量下沉狀態,并始終保持向下垂落的根本感覺。肩、指各關節松動自如。以腰部為根底,全身都要自然放松。1.擊弦前,在上述松馳狀態和自我可以感覺到手臂重量下沉的條件下,僅用拇、食、中三個指頭,以及輕徽的力量,沒有任何多余負擔地輕輕捏穩琴筧。 2.擊弦時,腕,指以及臂部工作的肌,腱以不同程度的瞬間緊張一用力使琴筧彈擊琴弦。這時要防止非工作的肌腱出現不應該有的緊張。 3.擊弦后,工作的肌,腱應立即回松即彈性放松,瓜 LWlm越快越好。實際上,在

9、筧頭尚未著弦的前一剎那,它們就已經松弛下來了。鍵頭著弦要富于彈性地一觸即離,以保證下一次擊弦的有效進展。 (四)各部位的運用和調整為了利落地進展各種技法演奏,準確到達音樂表現中力度 速度及音色方面的要求,減少與防止手臂持續緊張,演奏者可在根本方法保持不變的根底上,對各部位加以靈敏運用和適當調整: 1.強奏時,加強腕,指動作爆發性,快速下鍵。適度加大彈擊力量,擴大動作幅度。在可能的速度范圍內,要充分運用手臂自然重量和必要的臂部動作配合演奏。 2.弱奏時,肩肘高度放松,充分運用手指乖巧捻,加上手腕的細徽配合。適當減輕絆擊力量,縮小動作幅度。力度極弱時,可減少工作部位,以到達控制力量目的,并力求控制性與自如性的統一。 3.快奏時,一般運用手腕靈敏的伸轉,加上手指以及小臂的親密配合。適度加強手指對琴竹的控制,縮小動作幅度以加快運動頻率,充分發揮肌,腱的彈性機能。速度極快時,那么應以手指為主導,加上手腕的細微配合,以求得手腕力所不及的演奏速度。 4.慢奏時,肩,肘高度放松,臂、腕、指動作應更加協調,防止松散無力。 綜上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