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行為的不利因素及規避_第1頁
群體行為的不利因素及規避_第2頁
群體行為的不利因素及規避_第3頁
群體行為的不利因素及規避_第4頁
群體行為的不利因素及規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摘要“群體行為”是羅伯特帕克最先使用的一個術語,被赫伯特布盧默加以 沿用,指那些不完全對應現存的社會結構而是以一種“自發”方式出現的社會過 程與事件。它是行為模式的一種,是人群聚集的產物。群眾活動、謠言、輿論、 時髦與社會運動都可算是群體行為。群體行為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定義,即作為一種行為,它既不是循規蹈矩 的,也不是離經叛道的,而是處于第三種狀態之中,這個時候,社會規范或付之闕 如,或模糊不清,或彼此矛盾。如何規避群體行為的不利因素以及形成激勵成為了 重要的方面。關鍵詞:群體;群體行為;激勵一、群體的相關概念(一)說到群體行為,首先要談談群體。群體有如下一些特征:1、自愿性。人們有時會漫無

2、目的地聚集而做盲目的行動,人群中的每一分子 都擁有較自由的空間,再加上缺乏結構,往往不受現有的規范和標準限制。這種不 安定的狀況,阻礙了結構穩定的組織的發展,因此自愿性的參與往往導致集體行 為呈現無結構狀態。對于這種人群的地位、角色與規范很難作出明確的界定。2、火暴性與不可預測性。當意見含有高度的情緒,或者人群中流行著反社會、 反制度的思想,而將意見付諸實際行動,往往會進入暴力的行動狀況,發生許多難 以把握的現象。所以,一旦群眾受到刺激,而形成某種群體行為,我們無法臆測這 種行為會造成什么結果。3、過渡性。群體的存續時間是短暫的,當目的達到或者情緒緩解時,群體就 會自行解散或演變成永久性的社會

3、團體(二)群體與“烏合之眾”的區別這樣的群體與“烏合之眾”有什么區別呢? “烏合之眾”最早出自古斯塔 夫勒龐,作為一個貴族,他被法國大革命當中的集體行為嚇壞了,人群的非理性 在他看來近乎動物情緒。勒龐指出當個人成為人群的一部分,會產生“群體心 理”,個人因此似乎對自身的行為失去了意識,會做出他/她作為單個人不會做出 的極端舉動。勒龐的很多認識可以被一些集體行為所證實,例如像荷蘭郁金香熱 那樣的經濟泡沫就是如此。群體行為需要情緒的力量是無疑的,但把群體冠以“烏合之眾”的蔑稱,卻 也忽略了一個維度:并不是所有的情緒都是負面的。有些心理學家認為人類有三 種基本情緒:恐懼、歡樂和憤怒。尼爾斯邁斯樂和約

4、翰洛夫蘭等人由此把人 群分為三個類型:驚慌的人群,瘋狂的人群和仇視的人群。(三)群體行為產生的條件其一是結構的因素,即起因于社會結構中,又可以分為三項導因:社會團體的 異質性:觀念、信仰與價值的不同,特別是資源分配不均時,最易引起集體行為; 政策的模糊性:如果社會政策是建立在民意的基礎上,政府就會對許多政策有意 無意不做明確的決定,等著看輿論如何表示;不穩定的社會狀況或社會變遷:當傳 統或者習慣行為方式被懷疑時,一種不穩定的社會狀況就會發生,若現有的行為 模式不能立刻改變以適應環境的需要,人們往往就會在法律和制度之外聚集,并 經由集體行為表示不滿。其二是無法預測的事件。如果事情出乎意料,或者出

5、現某個偶發的事件,這時 往往會觸發一種集體的反應,而引發集體行為。其三是大眾傳播媒介。大眾傳播技術的進步,使我們可迅速獲知社會各角落 所發生的許多事情,進而造成情緒傳染及心理聯合,促成集體行為的發生。二、群體行為的不利因素分析:傳染性。它認為群眾的共同態度與行為的發展,是一種傳染過程。這一理論 始于勒龐。人群會對每一成員產生催眠效果,群眾會放棄個人責任心,接受并實行 一種行為,導致這種行為迅速散布,類似傳染病一樣流行。這樣,人群獲得了獨立 的生命,發展出一種情緒氣氛,驅使人們做出非理性的甚或暴力的行為。聚合性。和傳染理論強調“群眾導致個人表現出某種行為”所不同,聚合理 論認為,是那些想做某種行

6、動的人走到一起才形成了群眾。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在這樣的人群中,人們容易發生個人解脫的潛在傾向。由此,個人潛意識的需要或 欲望就容易獲得解放,因為人群分散了責任,集體行為就此產生。緊急規范性。傳染與聚合理論偏重心理,而此理論則強調社會方面。在緊急 狀況下,群眾似乎有一致性,會產生一種行為模式,可能同時被參與者和觀察者視 為全體群眾的特征。這種行為模式出現后,就會成為支配全體情境的緊急規范, 對不遵守的人造成一種社會壓力。換句話說,群眾可能是由遭遇共同問題的人所 組成,但他們對解決問題的看法各自不同,最后群眾會采取多數人同意的方式,達 成緊急規范,要求每個人遵守并抑制反對者。三、在管理中規避群

7、體行為的方法:(一)群體理論關于人們為什么要加入群體的解釋,可以應用到企業管理當 中,特別是團隊內部的激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給員工提供表現、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大部分員工的成長來自于工作上 的發展,工作也會為員工帶來新的學習以及吸收新技巧的機會,對于多數員工來 說,得到新的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應該是很好的激勵方式。2、讓員工參與決策。讓員工參與決策對團隊至關重要,它可以增強員工的 參與感和工作責任感,有利于加快實現團隊的目標。3、授權。大部分員工尤其是有經驗的員工,非常重視私人的工作空間,所 有員工也希望在工作上有彈性。通過授權,員工在獨立自主的環境中獲得的成績, 更能清楚地被主管發現

8、,被同事認可,因此獲得的成就感就強。4、明確領導結構。在團隊中,對于誰做什么和保證所有的成員承擔相同的 工作負荷問題,團隊成員必須取得一致意見,這樣也可以滿足一部分人的地位需 要和權力需要。5、為員工建立多重職業發展路徑。知識員工職業發展的方向通常有橫向和 縱向兩種:橫向指跨越專業邊界的運動,有助于擴大員工的經歷與知識面,為進 一步深入精通本專業打下堅實基礎;縱向即沿著企業等級層系跨越等級邊界,獲 得較高職務或職稱的晉升。不論知識員工選擇哪種職業發展路徑都能獲得認可、 鼓勵和獎勵。(二)群體行為給團隊激勵的啟示:1、團隊激勵要注意外部激勵和內部激勵結合。群體行為既受到外部環境條 件的影響,也受

9、到群體成員結構、群體任務的約束,同時還受到群體內部成員互 動的制約。2、強化整體績效目標。團隊與群體的主要區別在于團隊成員是為了一個共 同目標一起工作的。目標會使個體提高績效水平,也會使群體充滿活力還能減少團隊內部的惡性沖突。由全體成員共同商討制定的目標對團隊具有更大的激勵作 用。3、適當的績效評估與獎酬體系。團隊激勵不能僅僅依據個體的貢獻,還應 考慮以團隊為基礎進行績效評估利潤分享、小群體激勵及其他方面的變革,這樣 才能強化團隊的文化和承諾。4、團隊激勵的過程。根據群體行為過程和團隊需要,從外部和內部兩個方 面進行激勵:不管內部激勵還是外部激勵,都需要與團隊的工作績效掛鉤,并且 要有一個完善的反饋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及時地對激勵體系進行改進,及時檢驗 激勵的效果。參考文獻1、美辛迪.溫特萊斯,燕清聯合譯,賞識管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2、美理查德德.1.達夫特,雷蒙德.A.諾伊,楊宇等譯,組織行為學,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年版;3、愛德華德波諾,思維的訓練,(北京)三聯書店。4、美理查德德.1.達夫特,雷蒙德.A.諾伊,楊宇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