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業大學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自評結果及依據_第1頁
山東農業大學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自評結果及依據_第2頁
山東農業大學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自評結果及依據_第3頁
山東農業大學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自評結果及依據_第4頁
山東農業大學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自評結果及依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山東農業大學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自評結果及依據二O。四年十一月1、辦學指導思想學校定位 TOC o 1-5 h z 學校的定位與規劃1辦學思路教育思想觀念5教學中心地位92、師資隊伍師資隊伍數量與結構生師比12整體結構狀態與發展趨勢14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的比例19主講教師主講教師資格21教授、副教授上課情況23教學水平253、教學條件與利用教學基本設施校舍狀況29實驗室、實習基地狀況32圖書館狀況36校園網建設狀況38運動場及體育設施42教學經費四項經費占學費收入的比例44生均四項經費增長情況464、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專業專業結構與布局47培養方案50課程 TOC o 1-5 h

2、 z 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53教材建設與選用56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59雙語教學62實踐教學實習和實力i|64實踐教學內容與體系67綜合性、設計性實驗72實驗室開放745、教學管理管理隊伍結構與素質77教學管理及其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成果79質量控制教學規章制度的建設與執行81各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83教學質量監控866、學風教師風范教師的師德修養和敬業精神90學習風氣學生遵守校紀校規的情況93學風建設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措施與效果97課外科技文化活動1017、教學效果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 HYPERLINK l bookmark94 o Current Document 學生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

3、的實際水平106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109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選題的性質、難度、份量、綜合訓練等情況112論文或設計質量115思想道德修養 TOC o 1-5 h z 學生思想道德素養與文化、心理素質117體育體育121社會聲譽生源124社會評價126就業就業情況128 HYPERLINK l bookmark110 o Current Document 山東農業大學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自評結果1321、辦學指導思想學校定位主要觀測點等級標準評級自等AC1.1.1學校的定位與規劃定位準確,學校發規劃科合理,并有效實施定位基本準確,有學校發展規劃,并付諸實施A學校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

4、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堅持“教學是立校之本,科技是強校之路,突出特色,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加強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立足山東,面向全國,服務“三農”,努力提高教育質量、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近年來,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緊緊圍繞山東省農業結構調整,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準確定位,科學規劃,認真實施,有效地促進了學校的改革與發展。一、學校定位準確總體目標定位:以農業科學為優勢、以生命科學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整體水平居國內同類高校先進行列。類型定位:教學研究型大學。層次定位:堅持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兼顧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形成適應高等教

5、育大眾化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層次結構。專業與學科定位:以國家、省重點學科和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學科為依托,改造和提升傳統優勢專業,發展新興交叉學科和專業,形成農、理、工、管、經、文、法等協調發展的多學科專業群。服務面向定位:立足山東,面向全國,服務“三農”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為地方培養從事科技開發和基層實際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廣適應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二、規劃科學合理按照上述定位,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自身條件,學校先后制定了教育發展“十五”規劃、學科與專業建設“十五”規劃、師資隊伍建設“十五”規劃、校園建設“十五”規劃等。在山東農業大學學

6、科建設“十五”規劃和山東農業大學“十五”專業建設規劃中,提出“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市場需求,重點發展高新技術類專業和應用型學科專業,堅持學科與專業建設有機結合,不斷拓展學科門類,調整、優化專業結構,提高專業水平,培育專業特色”的發展思路。根據學校的辦學規模和專業設置,制定了相應的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和校園建設規劃,形成了科學性與可行性相結合的規劃體系。三、規劃實施成效顯著學校實行校領導分工負責制和分頭聯系學院工作制,每年都制定年度和學期工作計劃,把規劃分解落實到辦學的具體工作中,使目標層層分解,責任到人。通過加強學院與部門考核、干部任期調整等措施,落實班子任期目標責任制,保證了各項規劃的有效

7、實施,實現了各項規劃目標。“十五”以來,新上博士后流動站4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8個,本科專業達到44個,學科與專業總體布局與結構科學合理,滿足學校的定位要求;專任教師達到1,151人,其中教授196人,副教授35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18.1%,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4.8%,35歲以下青年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3.2%,師資隊伍的總量明顯增加,學歷層次顯著提高,年齡、職稱結構更趨合理;在完善北校區設施功能的基礎上,建成了高標準的南校區,教學條件明顯改善,適應了事業發展的需要;科技創新能力和整體辦學實力不斷增強,教育質量不斷提高,較好地適應了

8、山東提前實現現代化、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農業科技人才的需要。2002年9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向教育部正式行文,申請將山東農業大學增列為“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檔號材料名稱1.1.1-I-1-1山東農業大學教育發展“十五”規劃1.1.1-I-1-2山東農業大學2001-2010年建設發展規劃1.1.1-I-1-3關于印發山東農業大學“十五”專業建設規劃等五個規劃的通知1.1.1-I-1-4山東農業大學學科建設“十五”規劃1.1.1-I-1-5山東農業大學教師隊伍建設“十五”發展規劃1.1.1-I-1-6山東農業大學校園建設“十五”規劃綱要1.1.1-I-1-7山東農業大學本科專業設置情況一覽

9、表1.1.1-I-1-8山東農業大學重點學科匹配專業一覽表1.1.1-I-1-9山東農業大學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一覽表及批準文件1.1.1-I-1-10山東農業大學博士點、碩士點情況一覽表及批準文件1.1.1-I-1-11山東農業大學黨委會有關學校辦學定位及發展規劃的會議記錄1.1.1-I-1-12關于印發第六屆教代會第二次會議校長工作報告的通知(2001年)1.1.1-I-1-13關于印發第六屆教代會第三次會議校長工作報告的通知(2002年)1.1.1-I-1-14關于印發第七屆教代會第一次會議校長工作報告的通知(2003年)1.1.1-I-1-15關于印發第七屆教代會第二次會議校長工作報告

10、的通知(2004年)1.1.1-I-1-16山東農業大學2001年學校工作要點1.1.1-I-1-17山東農業大學2002年學校工作要點1.1.1-I-1-18山東農業大學2003年學校工作要點檔號材料名稱1.1.1-I-1-9山東農業大學2004年學校工作要點1.1.1-I-2-1山東省政府關于將山東農業大學等3校合并組建新的山東農業大學的通知1.1.1-I-2-2山東農業大學申請增列為“211工程”建設單位的報告及省政府的函1.1.1-I-2-3山農大關于印發年度考核辦法的通知1.1.1-I-2-4山農大年度工作考核辦法修改意見及工作安排1.1.1-II1-1山東農業大學院(部)“十五”發

11、展規劃1.1.1-H-1-2山東農業科教園區建設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1.1.1-II-1-3山東農業科教園區建設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附件)1.1.1-II-2-1山東農業大學校史1.1.1-H-2-2山東農業大學年鑒2001年1.1.1-H-2-3山東農業大學年鑒2002年1.1.1-II-2-4山東農業大學年鑒2003年1、辦學指導思想辦學思路主要觀測點等級標準評級自等AC1.2.1教育思想觀念具有先進的教育思想觀念,辦學思路明確,質量意識強注重先進教育思想觀念的學習與研究,辦學思路清晰,有質量意識A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辦學宗旨,以“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

12、為先導,不斷開展“深化教育改革”大討論,遵循教育規律,理清思路,明確方向,推動了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和學校的全面發展。一、始終堅持先進的教育思想觀念1997年6月,全面貫徹落實“兩個根本性轉變”,圍繞“把什么樣的山東農業大學帶入21世紀”,開展了“轉變教育思想,深化教學改革”大討論。1998年6月,以“更新教育思想觀念,加強教改核心地位,全面推進本科教育改革”為主題,召開了教學工作會議,確立了面向21世紀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1999年7月,深入貫徹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適應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的需要,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舉行了“深化教

13、學改革,加強素質教育,培養21世紀創新人才”的大討論。2001年10月和2003年12月兩次召開教學工作會議,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教高20014號、5號文件精神。學校逐步形成了與經濟全球化、教育國際化、高等教育大眾化等相適應的教育思想觀念:在學校發展上,立足山東,面向全國,堅持“三個面向”,堅持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思想,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的智力支撐。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樹立拓寬專業口徑,增強學生適應性的觀念;樹立加強素質教育,融知識、能力、素質于一體的觀念;樹立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觀念;樹立因材施教,鼓勵學生個性發展的觀念;樹立教學與科研、生產的結合是培養學生根本

14、途徑的觀念。在教學的全局性工作中,樹立質量意識,視教育質量為生命,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教學工作永恒的主題;更新質量觀念,用新的人才觀念指導教學工作,制定教育質量標準,建立健全教育質量保證體系,使教學工作始終處于良性循環的狀態之中。二、辦學理念鮮明,辦學思路明確學校堅持“教學是立校之本,科技是強校之路,突出特色,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形成了明確的辦學思路:以更新教育思想觀念為先導,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本科教育為基礎,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以改善辦學條件為保障,以科研促教學,堅持教學與科研、生產相結合,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科學處理規模、結構、質量

15、、效益的關系,促進學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努力把學校建成以農業科學為優勢、生命科學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在學科建設上,搞好布局調整和重組改造,促進學科的交叉、滲透與融合,用生命科學、信息科學提升和改造傳統學科,積極發展新興學科、人文學科和邊緣學科,優化學科結構,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在教學工作上,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創新;加強教學管理,改革教學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強制度創新,推行學分制改革,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突出創新能力培養;加強素質教育,強化實踐教學,拓寬專業口徑,培養基礎寬厚、實踐能力強、適應性廣、個性突出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16、。在師資隊伍建設上,研究制定-系列穩定、培養、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努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環境和氛圍,構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平臺和載體,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華和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發展機會,逐步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流動有序、適應學校發展需要的師資隊伍。在科技工作上,面向市場,發揮優勢,整合資源,按照“整體推進,突出重點,局部突破”的思路,以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建設為龍頭,以建立開放、流動、合作、競爭的科研運行機制為目標,強化科研對教學的促進作用,堅持科技創新,實行產、學、研相結合。加強基礎科學、應用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為實施“科教興魯”

17、、“科教興農”戰略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三、措施到位,質量意識強學校牢固樹立人才培養質量是高等學校生命線的意識,并將質量意識落實到科學發展的過程中,滲透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不僅重視辦學規模的擴大,更加重視結構的優化和質量效益的提高;不僅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更加重視加大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的力度,提高辦學水平;不僅注重學校的全面發展和整體水平提高,更加重視在發展和提高中形成自己的辦學優勢和特色。根據黨的十五大精神,學校采取有力措施,深入開展了以教學改革為核心的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創造了良好的體制、機制環境;適應大眾化教育要求,擴大了辦學規模,調整了教育結構,加強了學科和師資

18、隊伍建設,深化了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全面推進了素質教育;適應提高教育質量的要求,加大教學投入,加強教學基本建設,教學條件得到顯著改善。2004年,學校貫徹科學發展觀,將工作思路由外延發展為主調整到內涵發展為主上來。在穩步擴大辦學規模的同時,重點抓好調整、鞏固、完善、提高,強化了質量意識,確保了教育質量的穩步提高。檔號材料名稱1.2.1-I-1-1中國共產黨山東農業大學第五次代表大會關于中共山東農業大學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1.2.1-I-1-2努力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促進學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一一在中共山東農業大學委員會第五次代表大會上的工作報告1.2.1-I-1-3山東農業大學新辦本科專業一

19、覽表1.2.1-I-1-4山東農業大學1997年轉變教育思想深化教學改革大討論活動材料1.2.1-I-1-5山東農業大學1998年教學工作會議材料1.2.1-I-1-6山東農業大學1999年貫徹落實全教會精神深化教學改革大討論活動材料1.2.1-11-2-1山東農業大學2001年教學工作會議材料1.2.1-II-2-2山東農業大學2003年教學工作會議材料1.2.1-11-2-3近年來校領導發表在各級報刊上關于教育思想觀念的論文1.2.1-11-2-4近年來校領導關于教育思想觀念的講話1.2.1-11-2-5近三年有關教育思想觀念的會議交流材料1、辦學指導思想主要觀測點等級標準評級自等AC12

20、2教學中心地位一貫重視本科教學,能正確處理教學與學校其它工作的關系重視本科教學,基本能正確處理教學與學校其它工作的關系,第一責任人責任明確A一、一貫重視本科教學工作2001年,校黨委、校行政聯合下發15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把抓教學質量作為重中之重,黨政一把手作為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通過機制保障、組織保障、服務保障、經費保障等措施,落實了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學校定期召開教學工作會議,集中研究解決本科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不斷深化本科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近三年來,先后召開21次黨委會、36次校長辦公會專題研究教學工作。學校領導帶頭執行關于進一步落實領導聽課制度的規定,分頭聯系教學

21、單位,經常深入教學工作第一線,現場了解教學情況,傾聽師生反映,及時解決問題。在教學改革中,建立了“雙選”(教師競爭選擇崗位和課程、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和教師)機制,校院兩級教學督導與領導聽課機制,學生評教與選教機制,教與學的激勵與競爭機制,學院自我運行、自我約束機制等教學管理機制。始終把教學質量作為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和競爭承擔教學任務的首要標準,為教學中心地位的落實提供了機制保障;在管理干部配備上,將學歷層次高、年富力強的優秀管理干部充實到教學管理崗位,競聘了48位本科專業主任和19位實驗教學中心主任,選聘了高學歷人員擔任學院教學秘書,為教學工作中心地位的落實建立了組織保障;通過后勤社會化改革,

22、強化服務意識,提高了服務質量,為教學工作中心地位的落實提供了服務保障;在保證正常教學經費不斷增長的基礎上,安排專項資金8,368萬元用于學科、實驗室、新辦專業等建設,教學設施和教學條件很好地滿足了教學需要。二、正確處理教學與其它工作的關系學校不僅重視辦學規模的擴大,更加重視教育質量的提高。在投入上確立了“在基本建設中優先加強教學設施條件建設,在經費投入中優先加強教學投入,在教學經費投入中優先向新上學科專業投入”的經費投入政策;以本科教育為基礎,通過發展研究生教育,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促進了學風建設,帶動了本科教育質量的提高;以科研促教學,通過提高教師的科學研究水平,及時把學科前沿知識帶入課堂

23、,促進了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教學水平與質量的提高。正確地處理了規模與質量、發展與投入、教學與科研、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的關系,實現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科學研究的相互支持、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協調發展,促進了教學工作中心地位、教學改革核心地位和本科教學基礎地位的落實。依據材料目錄檔號材料名稱1.2.2-I-1-12000-2004年度學校教學專項投入情況表1.2.2-I-1-2山東農業大學關于調整學校領導聯系教學單位分工的通知1.2.2-I-1-3山東農業大學關于黨委常委工作分工的通知1.2.2-1-1-4山東農業大學關于校長、副校長工作分工的通知1.2.2-1-1-5關于加強教學管理轉換管理機

24、制提高教學質量的意見(第一責任人、一票否決制)1.2.2-I-1-6山東農業大學關于印發專業職務聘任管理辦法的通知(一票否決制)1.2.2-I-1-7關于印發關于進一步落實領導聽課制度的規定(試行)的通知1.2.2-I-1-82001-2004學年學校領導聽課情況統計表1.2.2-1-1-9山東農業大學2001年會議周歷表1.2.2-I-1-10山東農業大學2002年會議周歷表1.2.2-I-1-11山東農業大學2003年會議周歷表檔號材料名稱1.2.2-I-1-12山東農業大學2004年上半年會議周歷表1.2.2-I-2-1山東農業大學有關教學工作的黨委會記錄1.2.2-I-2-2山東農業大

25、學2001年校長辦公會會議紀要1.2.2-I-2-3山東農業大學2002年校長辦公會會議紀要1.2.2-I-2-4山東農業大學2003年校長辦公會會議紀要1.2.2-I-2-5山東農業大學2004年上半年校長辦公會會議紀要1.2.2-I-3-1山東農業大學2001-2004年教代會校長工作報告1.2.2-I-3-2山農大職員聘任制辦法和校內分配辦法1.2.2-I-3-3山農大關于校內分配調整辦法的通知1.2.2-I-3-4山農大關于實行聘任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1.2.2-I-3-5近年來學校領導關于體現教學中心地位的會議講話1.2.2-II-1-1各職能部門為教學工作服務的材料1.2.2-

26、II-1-22001-2002學年校領導聽課證1.2.2-II-1-32002-2003學年校領導聽課證1.2.2-II-1-42003-2004學年校領導聽課證2、師資隊伍2.1師資隊伍數量與結構主要觀測點等級標準評級自等AC2.1.1生師比比附表中合格規定值至少低2,滿足人才培養需要符合附表中合格的規定B自1999年以來,學校逐年擴大招生規模,在校生人數迅速增長,學校師資短缺現象日益明顯。為保障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按照師資隊伍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學校切實采取有效措施,一方面積極引進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為主的高水平師資,另一方面采取外聘、返聘、兼職等多種形式充實教師隊伍,使教師隊伍數量能夠保障教

27、學工作的正常運行,滿足了人才培養的需求。20012002學年、2002-2003學年、20032004學年在校生折合數分別為14,680、17,535.9、21,392.7,教師總數分別為1,040.5、1,143.5、1,270,生師比分別達到14.1、15.3、16.8,生師比三年平均為15.4。隨著學校由外延式發展為主向內涵式發展為主的轉變,在穩定學生規模的同時,繼續加大引進教師力度,使教師數量更好地滿足人才培養需求。生師比情況表學年本科生專科生碩士生博士函授生折合在校生數專任教師外聘教師教師總數生師比2001-20029,3814,10559511669514,680994931,04

28、0.514.12002-200311,9524,0687511331,23417,535.91,0451971,143.515.32003-200415,8253,3619031981,86221,392.71,1512381,27016.8檔號材料名稱2.1.1-I-1-12001-2004學年生師比情況表2.1.1-II-1-12001-2002學年專任教師名冊2.1.1-II122002-2003學年專任教師名冊2.1.1-II-1-32003-2004學年專任教師名冊2.1.1-H-1-42001-2004學年聘請校外教師名冊2.1.1-II-2-12001-2002學年本、專科生名冊

29、(1998級)2.1.1-II-2-22001-2002學年本、專科生名冊(1999級)2.1.1-H-2-32001-2002學年本、專科生名冊(2000級)2.1.1-H-2-42001-2002學年本、專科生名冊(2001級)2.1.1-II-3-12002-2003學年本、專科生名冊(1999級)2.1.1-II-3-22002-2003學年本、專科生名冊(2000級)2.1.1-II-3-32002-2003學年本、專科生名冊(2001級)2.1.1-II-3-42002-2003學年本、專科生名冊(2002級)2.1.1-II-4-12003-2004學年本、專科生名冊(2000級

30、)2.1.1-II422003-2004學年本、專科生名冊(2001級)2.1.1-II-5-12003-2004學年本、專科生名冊(2002級)2.1.1-II-5-22003-2004學年本、專科生名冊(2003級)2.1.1-II-6-12001年在籍研究生(碩士、博士)名單2.1.1-II-6-22002年在籍研究生(碩士、博士)名單2.1.1-II-6-32003年在籍研究生(碩士、博士)名單2.1.1-II-7-12001年在籍函授學員名冊2.1.1-II-7-22002年在籍函授學員名冊2.1.1-II-7-32003年在籍函授學員名冊2.1師資隊伍數量與結構主要觀測點等級標準評

31、級自等AC2.1.2整體結構狀態與發展趨勢結構合理,發展趨勢好結構基本合理A一、師資隊伍建設措施得力學校現有教職工2,517人(其中事業編制教職工2,096人,產業編制職工421人),專任教師1,151人,占事業編制教職工數的55%,其中教授196人,副教授35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其中特聘教授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特聘教授),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6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7人,博士生導師97人。學校十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學校建設的中心工作,確立了教師在辦學中的主體地位。主要采取了以下有效措施:一是立足培養,積極引進,創造

32、條件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和緊缺師資,優化隊伍結構,提高教師整體素質;二是加強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實施了“1512工程”,經過5年的成功實踐,有力地促進了教師隊伍教學水平和學術水平的提高;三是以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為依托,為人才成長搭建了充分施展才華的平臺;四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改革和完善校內分配制度,分配向教師和教學傾斜,激發了教師隊伍活力,調動了教師從事教學的積極性。二、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年齡結構:目前35歲以下的教師497人,占專任教師的43.2%;36歲一45歲教師475人,占專任教師的41.3%;46歲60歲教師169人,占專任教師的14.7%;專任教師平均年齡3

33、7歲。年富力強的中青年教師構成了教師隊伍的主體,他們基礎扎實,勤奮好學,開拓創新,富有朝氣,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學年35歲以下36-45歲46-60歲60歲以上合計人數比例(%)人數比例(%)人數比例(%)人數比例(%)2001-200240140.343543.814114.2171.79942002-200344442.543741.815514.890.91,0452003-200449743.247541.316914.7100.81,151學位結構:目前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609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2.9%,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08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18.1%;具有碩士學位

34、的教師401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4.8%。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逐年提高,學位結構日益改善。學位結構情況表學年博士碩士學士其它合計人數比例(%)人數比例(%)人數比例(%)人數比例(%)2001-200212913.030931.140240.415415.59942002-200317016.332030.640638.914914.31,4052003-200420818.140134.839834.614412.51,151職稱結構:目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546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7.4%;中級及其他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605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2.6%o專任教師中高級

35、職稱數量合理,同時45歲以下的教授、副教授390人,學校最年輕的教授35歲,最年輕的副教授27歲。一批年輕有為的后起之秀迅速成長,逐步擔當起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重任。學年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及其他分計人數比例(%)人數比例(%)人數比例(%)人數比例(%)2001-200218118.233934.132032.215415.59942002-200317616.834533.033031.619418.61,0452003-200419617.035030.431927.728624.91,151學緣結構:目前本校畢業的教師372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2.5%;其它高校和院所專業的779人,他們分

36、別來自170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7.7%。教師隊伍來源的多樣性,有力地促進了學術的交融和教學水平的提高。學緣結構情況表學年本省夕卜省本校夕卜校合計人數比例(%)人數比例(%)人數比例(%)人數比例(%)2001-200266266.633233.436336.563163.59942002-200367364.437235.636534.968065.11,0452003-200469760.645439.437232.377967.71,151三、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和科學研究促進了師資隊伍建設學校現有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8個碩

37、士點;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8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校加大學科建設力度,并以學科建設為依托,培養和引進了一批學術水平高、教學能力強、以中青年骨干教師為主的學科、學術帶頭人,形成了合理的學術梯隊。學校強化專業建設,加大新辦專業、新興學科師資培養和引進力度。設立本科專業主任特聘崗位,聘任了教學經驗豐富、學術水平高的專業負責人,促進了專業建設和發展;發揮傳統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的優勢,加大傳統專業改造力度,并通過不斷拓展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讓更多的教師承擔了多個專業的教學任務,提高了專業辦學水平和本科生的培養質量,適應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鼓勵教師積極

38、參加科學研究工作,近三年,86%的教師主持或參加各級各類項目1015項,通過科學研究,主動將科研成果引入教學,教學內容不斷更新,提高了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促進了師資隊伍水平的整體提高。四、基礎課、主干課和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得到加強學校重視基礎課、主干課程和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加大了基礎課師資的培養和引進,現有主要基礎課師資350人,主干課程師資708人,已基本形成了課多人,一人多課”的局面,滿足了教學的需要,保障了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學校重視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教師通過參加教學基地和實驗室建設、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多種途徑,不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實踐教學的師資以高、中級職稱

39、教師為主,近三學年高級職稱教師占指導教師的比例平均為60%,中級職稱指導教師占指導教師的比例平均為30%,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指導教師比例平均為54%。實驗技術人員121人,具有研究生學歷18人,實踐教學師資隊伍較好地滿足了實踐教學的需要。五、師資隊伍發展趨勢良好近年來,學校加大了培養和引進教師的力度,2001年以來共引進教師294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比例逐年增加。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由2001年的129人增加到208人,增加了61.2%;具有碩士學位的專任教師由309人增加到401人,增加了29.8%o目前仍有150人在職攻讀博士、碩士學位。通過“1512工程”建設、穩定吸引

40、人才措施和分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得到了極大地改善,教師隊伍骨干穩定,流動合理。目前,學校已經形成了支數量比較充足、結構合理、業務水平高、發展趨勢好、滿足教學工作需要、適應學校發展要求、符合學校定位的教師隊伍。檔號材料名稱2.1.2-I-1-12001-2004學年師資隊伍整體結構綜述2.1.2-I-1-22001-2004學年師資隊伍整體結構匯總表2.1.2-I-1-3山東農業大學師資隊伍建設“十五”發展規劃2.1.2-I-1-4師資隊伍建設的有關材料2.1.2-I-1-5山東農業大學專家名冊2.1.2-I-1-6山東農業大學“1512工程”人選名單2

41、.1.2-I-1-72001-2004學年各學院教師情況表2.1.2-I-1-8各專業師資情況一覽表2.1.2-II-1-1山東農業大學教職工名冊2.1.2-II-1-2山東農業大學專任教師名冊2.1.2-II-1-32001-2004學年新進人員情況2.1.2-II-1-42001-2004學年調離人員情況2.1.2-II-2-1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名冊2.1.2-II-2-22001-2004學年在職攻讀學位的教師名冊2.1.2-II-2-3山東農業大學兼職教授名冊2.1.2-II-3-1新辦專業師資情況2.1.2-II-3-2基礎課師資情況2.1.2-II-3-3主干課程師資情況2.1

42、.2-II-4-1實踐環節師資情況2.1.2-II-4-2實驗技術人員名冊2.1.2-II-4-3主要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實驗人員狀況2.1.2-II-5-1重點學科師資隊伍情況2.1.2-II-5-2重點學科情況2.1.2-II-6-1山東農業大學人事管理規章制度匯編2.1師資隊伍數量與結構主要觀測點等級標準自評AC等級2.1.3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的比例50%30%-40%A學校十分重視教師的培養和引進工作,每年都制定教師在職攻讀學位、進修、引進計劃,近三年共引進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167人,教師在職攻讀學位415人,提高了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優化了隊伍結構。20012004學年教

43、師中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的人數分別為438人、490人、609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分別為44.1%、46.9%、52.9%。具有博士學位授權點的農學、植保、園藝、動科、生科、林學、資環、經管8個學院的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達到74.2%。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的比例逐年增加,目前仍有150人在職攻讀碩士以上學位,按照培養和引進計劃,至IJ2005年,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的比例將達到60%。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情況表學年專任教師數博士人數碩士人數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人數比例()2001-200299412930943844.12002-20031

44、,04517032049046.92003-20041,15120840160952.9檔號材料名稱2.1.3-I-1-12001-2004學年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比例匯總表2.1.3-II-1-12001-2004學年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名冊2.1.3-II-1-22001-2004學年專任教師名冊2.1.3-II-1-32001-2004學年在職攻讀學位教師名冊2.2主講教師主要觀測點等級標準評級自等AC2.2.1主講教師資格符合崗位資格的教師95%符合崗位資格的教師達85%-90%B學校非常重視對新進教師的崗位培訓I。新進教師每年都耍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師崗位教育培訓

45、和省高校師資培訓中心組織的崗前培訓班。為確保新補充到教學工作崗位上的教師更好地履行崗位職責,學校還實行了新進教師指導制度,充分發揮學校的教師資源優勢,讓富有教學經驗、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對新進教師進行傳、幫、帶,以促進年輕教師盡快成長。符合主講教師崗位資格教師情況表學期主講教師人數符合主講教師資格人數比例(%)2001-2002學年第1學期51047092.22001-2002學年第2學期54049892.22002-2003學年第1學期54750492.12002-2003學年第2學期57552591.32003-2004學年第1學期64858390.02003-2004學年第2學期62

46、555789.12001-2004學年符合主講教師資格的教師占教師數的比例平均為91.2%o除外語、計算機、體育課教師外,2001-2004學年各學期符合主講教師資格的教師占各學期主講教師的比例分別為95.7%、96.0%、96.0%、95.7%、95.0%、94.1%,近三年平均為95.4%。依據材料目錄檔號材料名稱2.2.1-I-1-12001-2004學年各學期主講教師符合崗位資格情況匯總表2.2.1-I-1-2關于主講教師崗位資格的有關文件規定2.2.1-I-1-3對新進教師實行指導制度的意見及實施情況2.2.1-II-1-12001-2004學年各學期具有主講教師資格的主講教師名冊2

47、.2.1-II*-1-22001-2004學年各學期主講教師任課情況表2.2.1-II-1-3新教師崗前培訓有關材料2主講教師主要觀測點等級標準評級自等AC2.2.2教授、副教授上課情況教授、副教授近三年內均曾為本科生授課55歲(含)以下教授、副教授每學年95%以上為本科生授課A學校加強制度建設,規范教授、副教授為本科生授課制度,規定55歲以下的教授、副教授每學年必須為本科生上課。在專業技術職務聘任辦法中對教授、副教授為本科生上課做出了明確的要求,規定教授“每年至少為本科生承擔1門主要課程的講授任務,每年至少承擔定編工作量的70%,教學質量評價合格以上二規定副教授“每年至少擔任1門主干課程的講

48、授任務,每年至少承擔定編工作量的80%,教學質量評價合格以上”。近三年,教授、副教授均曾為本科生上課。55歲以下的教授、副教授每學年為本科生授課的比例分別為97.6%、96.2%、97.4%。55歲以下教授、副教授上課情況表學年教授、副教授人數教授、副教授上課人數比例(%)2001-200238137297.62002-200339337896.212003-200446044897.4注:教授、副教授人數不含出國、在外攻讀學位、進博士后流動站、進修等人員。檔號材料名稱2.2.2-I-1-12001-2004學年55歲以下教授、副教授每學年上課情況統計表2.2.2-I-1-2鼓勵教授、副教授為

49、本科生上課的規定2.2.2-II-1-12001-2004學年教授、副教授每學年上課情況一覽表2.2.2-II-1-2目前教授、副教授教師名冊2、師資隊伍主要觀測點等級標準評級自等AC223教學水平教學水平高,科研促進教學成效明顯教學過程規范,能保證教學質量A一、教學過程規范學校制定了教師教學工作規范等一系列規章制度,通過教學督導、評估檢查等措施,對教師教學工作進行監控,規范了教學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嚴格執行各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保證了教學質量。二、教師教學水平高學校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一是設立教學名師、教師教學質量優秀獎、評選“學生心目中的十大優秀教師”和

50、開展多媒體講課比賽等活動,促進了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二是通過精品課程建設,對課程教學質量進行評估,提高課程的整體教學水平;三是鼓勵教師參加教學研究,積極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使教師教學水平顯著提高。近三年,13名教師被評為校級教學名師,61名教師獲教師教學質量優秀獎;52門課程遴選為重點建設精品課程,其中,3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9門課程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全校70%以上的教師主持或參與教學研究,發表教研論文254篇。近三年,一批綜合素質好、教學水平高的教師先后獲得省級以上獎勵或表彰。2002年,王開運教授獲得“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骨干教師”榮譽稱號;2001-2004年,高東升、孟慶偉、王

51、開運、李志嶺等先后獲得“山東高校十大優秀教師”榮譽稱號;2004年,王曉云被評為省級教學名師,蘇寧獲得“山東省大學英語十佳優秀教師”榮譽稱號。在近兩次教學成果獎評選中,教師主持的成果獲省級以上獎勵20項,其中國家級1項。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了廣大學生的認可。近三年,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平均成績290分的占被評教師的70.0%,280分的占97.8%;在近兩次“學生心目中的十大優秀教師”評選中,共有63位教師被學生提名。教師優秀的教學水平促進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近三年,主要基礎課程的成績優良率(280分)達到36.5%;大學英語四級統考均超過普通院校通過率,其中2002年、2004年均超過

52、國家重點院校通過率;畢業生公開發表論文257篇,撰寫社會實踐調查或考察報告50,000多份,其中優秀報告1,299篇,有25篇獲省級獎勵;本科畢業生考研率平均31.0%;學生考取公務員的數量在山東省高等院校名列前茅。三、科研促教學,成效顯著學校鼓勵教師參加科學研究工作。近三年,86%的教師主持或參加各級各類項目1,015項。三年來,共獲得各級科研成果獎勵70項,出版專著298部,發表科研論文2,513篇。教師通過科學研究,提高了業務水平,主動將科研成果引入教學,教學內容不斷更新;主編、副主編、參編全國性規劃教材148部,其中主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10部,主編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十五”規劃教

53、材28部(在編10部),主編“高等教育百門精品課程教材建設計劃”立體化精品系列教材4個系列12部(在編3個系列6部),副主編、參編上述三類教材和“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98部;教育部“新世紀網絡課程建設工程”項目畜禽疾病防治學網絡課程建設和園藝園林教學資源庫建設中吸收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促進了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師的科研項目為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創造了條件。近三年,有2,234人次的學生參加教師科研項目316項;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與科研緊密結合,在近三屆畢業生中,有1,961名學生結合教師科研課題完成畢業論文(設計),論文(設計)質量明顯提高。檔號材料名稱2.2.3-I-1-1“學生心目中的十

54、大優秀教師”評選的有關材料2.2.3-I-1-2山東農業大學校級教學名師評審材料2.2.3-I-1-32002年校級重點建設精品課程評審材料2.2.3-I-1-42003年校級重點建設精品課程評審材料2.2.3-I-1-52004年校級重點建設精品課程評審材料2.2.3-I-1-62003年校級精品課程評審材料2.2.3-I-1-72004年校級精品課程評審材料2.2.3-I-1-82004年省級精品課程材料2.2.3-I-2-12001-2002學年第一學期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材料2.2.3-I-2-22001-2002學年第二學期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材料2.2.3-I-2-32002-20

55、03學年第一學期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材料2.2.3-I-2-42002-2003學年第二學期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材料2.2.3-I-2-52003-2004學年第二學期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材料2.2.3-I-2-62003-2004學年第二學期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材料2.2.3-I-3-1近三年教師教學質量優秀獎評選材料2.2.3-I-3-2近三年教師獲得獎勵或榮譽證明材料2.2.3-I-3-3教師各類教研項目立項統計表2.2.3-I-3-4教師各類教研項目立項證明材料2.2.3-I-3-5教師獲教學成果獎情況2.2.3-I-3-62001-2004年教師發表教研論文統計表2.2.3-I-3-

56、7主要基礎課程成績統計檔號材料名稱2.2.3-I-3-82001-2004屆畢業生考研材料223-I-3-92001-2004屆畢業生考取公務員材料2.2.3-I_3_10山東農業大學大學英語四、六級統考通過率統計表2.2.3-I-3-11獲得省級獎勵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證明材料2.2.3-I-3-122004年教師獲校級教學成果獎材料2.2.3-I-4-12001-2004年教師參加科研項目統計表2.2.3-I-4-22001-2004年教師獲科研成果獎材料2.2.3-I-4-32001-2004年各學院教師出版專著統計表2.2.3-I442001-2004年各學院教師發表科研論文統計表2.2

57、.3-I-4-5近三年教師主編、副主編、參編教材統計表2.2.3-I-4-6畢業生公開發表論文情況材料2.2.3-I-5-1學生參加教師科研項目統計表2.2.3-I-5-2學生結合教師科研項目完成畢業論文情況統計表2.2.3-I-5-3教師結合科學研究開設選修課情況材料2.2.3-II-1-1教師教學研究論文集(上)2.2.3-II-12教師教學研究論文集(下)2.2.3-II-2-1“園藝園林教學資源庫”總結報告2.2.3-II-2-2“畜禽疾病防治學”及電視配套教材的研制與應用研究1教學基本設施主要觀測點等級標準評級自等AC3.1.1校舍狀況各類功能的教室齊備,很好地滿足教學需要;其它相關

58、校舍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百名學生配教學用計算機臺數、百名學生配多媒體教室和語音教室座位數(個)達到附表的合格規定,教室、實驗室、實習場所和附屬用房面積以及其它相關校舍基本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A自評依據為適應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學校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三年來,一批新的房舍、場館相繼竣工,尤其是南校區的投入使用,滿足了教學對各類基礎設施的需求。學校三個校區占地面積2,157,895.3m2,生均los.om?;教學行政用房面積達354,721.5m2,生均17.3一、各類教室狀況學校現有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共296,348.9m2,生均14.4m2,其中教室面積74,137.2

59、m2,生均3.5n?;座位數36,334座,生均1.7座。教室面積和座位數分別比2000年增加了39,244.4m2和16,653座。現有多媒體教室79個,面積21,534.8m2,座位數14,268座;語音室16個,面積2,693.0m2,座位數1,000座,百名學生擁有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座位數74.3座;計算機教室24個,計算機3,222臺,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15.7臺。近三年,學校投入321萬元,對原有教學樓進行了改造,對超期使用的課桌椅全部進行了更新。學校各類功能的教室齊備,很好地滿足了教學需要。二、其它相關校舍狀況學生宿舍現有學生公寓樓30幢,面積為144,854.5m3不含在建并于

60、9月份竣工的6幢樓),生均面積7.00?。其中,7幢公寓樓被山東省教育廳命名為標準化公寓。標準化公寓內床、櫥、電話、衛生間、盥洗室一應俱全。另外,三年來先后投入556萬元,對普通學生公寓樓進行了維修改造,更換了床、桌等舊家具。現有學生公寓完全滿足了學生對住宿的需求。體育場館為了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2002-2003年建成了高水平的體育訓練館和比賽館(含田徑長廊),建筑面積分別為10,325m2和12,468m2,總面積22,793m2,生均Lin?。圖書館2003年8月南校區圖書信息樓投入使用,圖書館的面積(含資料室)35,996.3n?,生均1.80?。實驗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