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情志療法案例_第1頁
中醫情志療法案例_第2頁
中醫情志療法案例_第3頁
中醫情志療法案例_第4頁
中醫情志療法案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z.例:三國志華陀傳記載:有一郡守病,陀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陀。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守瞋恙紀甚,吐黑血數升而癒。 例:張子和治一婦人失眠,認為是傷思慮過甚,二年不寐,醫藥無療,兩手脈俱緩,此脾受之也,脾主思故也。乃與其夫以怒激之,多取其財,飲酒數日,不處一法而去。其婦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進,脈得乎平。 例:邱汝誠治一女子,恒笑不止。求診,問生平所愛何衣?令著之,使母與對飲,故滴酒沾其裙,女大怒,病遂痊。乃以怒勝喜。 3. 驚恐療法喜傷心者,以恐勝之;驚傷膽者,以恐解之 翁壽承指出:心有所樂謂之喜,何

2、反謂傷心哉?凡人之氣,以平為期,不及者病,過者亦病。經曰:心藏神,神有餘則笑不休,試即以不休二字味之,乃樂之過而失其正也。當此樂以忘憂之際,有放心而求其心,所藏之神不亦因之而渙散乎?至於恐能勝喜,其義為何?蓋喜為心志,恐為腎志,水能制火,既濟之道也。抑更有顯而易見者,人當極喜之時,適有恐懼之事,猝然遇之,末不反喜為憂者,惟以喜之情緩於恐,恐之情急於喜也。是僅以水火相克之理言之,或近附會,而不知勝復之道本乎人情,實有深相印合者。 因喜致病者,以恐、怒或悲治之。儒門事親:莊先生治以喜樂之極而病者。莊切其脈,為之失聲,佯曰:吾取藥去,數日更不來。病者悲泣,辭其親友曰:吾不久矣。莊知其將癒,慰之。詰其

3、故,莊引素問曰:懼勝喜。 驚與恐是一組情志態勢的漸進詞,由見驚繼而出現恐懼的心理效應,就是以恐懼死亡之言,憂愁悲哀之語,採用突然襲擊法,使患者在短促的瞬間內,神志惶恐,使患者當時處於心內空虛、思緒緊張、神態驚慌、表情恐懼,使神憚散而不藏之氣閉鬱而結塞,是一種應激保護性心理反應,使怒狂除、嘻笑停、歌樂休、躁憂寧,適用於精神亢奮、狂、躁、動、怒為特徵的狂癥。素問舉痛論: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也。所以以恐勝喜只是權宜之計,中病即止。反之則要以恐勝之,以怒解之,或則採用喜樂療法,使氣機復而渙散。 張子和儒門事親:驚以其突然而遇之也,使習見習聞則不驚矣。惟習可以治驚。 例:衛德新之妻,

4、旅中宿於樓上,夜值盜劫人燒舍,驚墜床下。自後每聞有響,則驚倒不知人。家人輩攝足而行,莫敢冒觸有聲,歲餘不痊。諸醫作心病治之,人蔘珍珠及定心丸,皆無效。張子和診治時,乃命二侍女執其手,按高椅之上,前置一小幾。張說:娘子當視此,一木猛擊之,其婦大驚。張說:我以木擊幾,何以驚乎?少定,又擊之,驚也緩;又連擊三五次,同時暗中遣人以杖擊門和擊背后之窗。婦徐徐驚定而笑曰:是何治法?張子和說;驚者平之,平者常也,平常見之必無驚。是夜復使人去擊其門窗,自夕達曙,無驚狀,不藥而癒。嗣後,雖聞雷亦不驚。係通過用驚恐的方法進行練習,使病人明白自己受驚的原因,消除不必要的緊張心理。4悲哀療法怒傷肝者,以悲治之 以隱惻

5、死亡之言或傷感悲泣之語,感化患者的狂亂喜樂狀態,使之趨於正常或銳減,使患者意志消沉、思緒悲哀、表情傷感、行為孤僻,而使狂言止,嘻笑休、妄想斷、多動除;或使思慮解、結氣消、內鬱除,是一種逆反性心理治療,因此可以轉化為一種積極的治療因素,適用於狂癥中*些癥狀與前述合拍者。鬱癥與癲癥患者禁用。 翁承壽指出:肝為木臟,欲散而苦急。經曰:肝氣虛則恐,實則怒。又曰:怒則氣上。夫以將軍之官,至剛之臟,復以嗔怒而助其氣,是急也,非散也,故曰傷也。假設夫悲者,有所哀痛而然也。經曰:悲則氣消,則當氣逆之時,適以此消氣者值之,謂之曰勝,誰曰不然。怒為肝志,何獨非肺志之憂勝之,而云悲勝怒乎?蓋喜怒憂思悲恐驚,其情有七

6、,而五臟止有五志,故遣去悲與驚二者,以悲與憂相類,皆屬不遂其心也;驚與恐相類,皆有所怯也,惟悲之情較急於憂,故其勝怒為更切耳。由此觀之,即謂之憂勝怒,亦何不可。吳醫匯講 憂極不表現為悲,便表現為怒,因而怒與憂固其一也。所以在治療上,治怒既可用悲勝,也可以喜制。 例:項關令之妻,病怒不欲食,常好叫呼怒罵,欲殺左右,惡言不輟。眾醫處藥,半載無功,求治於張子和。張診之曰:此難以藥治。乃使二娼,各塗丹粉,作伶人狀,其婦大笑。次日,又令作角抵,又大笑。其旁常以兩個能食之婦,誇其食美,其婦亦索其食而為一嘗之。不數日,怒減食增,不藥而癒,后得一子。儒門事親 例:明代農民李大諫,世為農家,突然考中了舉人,其父

7、聞之,以喜故,失聲大笑,笑不合口;第二年春天,李大諫又考中了進士,其父笑彌甚,歷十年遂成痼疾,初猶間發,後宵旦不能休,大諫甚憂之,從容與*太醫相商,因得所授。令家人紿乃父云:大諫已歿。李父得悉後,哭得死去活來,十分悲傷,慟絕幾殞,如是者十日,病漸瘳。接著又寄信告訴李父說:大夫治大諫,絕而復甦。李父聽後,不再悲傷,歷時十年的狂笑病,不藥而癒。乃以悲勝喜之案例。 5. 思慮療法恐傷腎者,以思解之 就是通過醫務人員懇切的的語言或循環漸進的如實表演,使患者心境回復到驚恐產生的根源中去,使之重新認識、認真學習、復反思考,并對有關事物或事情引起的病加以思慮,消除致病因素,以解脫和對抗恐懼的病態情緒使精神緊

8、張、思想慌恐、情態畏懼之癥減輕或消除。這主要因思則氣結,使驚恐懼怕所耗散之神氣,得以上行而存于脾、歸於心神統領,使理智恢復,主要適用於癲癥。 翁壽承指出:思慮之志出於神,以思勝恐,亦即以土制水,論情論理,亦適合也。吳醫匯講 晉書樂廣傳記載:*地方有官員名叫樂廣,嘗有親客,文闊(別)不復來。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于時*聽事壁上有角(弓),漆化作蛇,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復置酒於前處,謂客曰:酒中復有所見不?答曰:所見如初。廣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呵頓癒。乃杯弓蛇影中以思解恐的作法。 貳、勸慰導惑療法 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精神支持療法、精神分析法。

9、是通過醫務人員以語言的形式,對患者進行合理的解釋、勸說、宣傳、引導、解疑、辨惑,使之聯想等方法,宣傳癲狂的有關防治知識,分析其發生發展,解除患者為情志所苦的思想顧慮,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使之正確對待疾病,並積極主動配合治療,促使情志康復的一種治療方法。 靈樞師傳篇、素問移精變氣論中有許多篇幅曾對用語言開導法治療疾病提出很多名言。總之,我們治療癲狂就要遵循經旨,使患者對自身疾病有一明確認識,並與醫務人員合作,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消極的心理狀態,吐出真情,這裡要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喻之以例、照之以法,這時要分為個人治療或集體治療,通過自由聯想,讓患者將心中所想的複雜問題毫不掩飾、無所顧

10、忌、無約束、不選擇、自由盡情地訴發出來,達到消除患者壓抑於內心的心理創傷;或通過詳盡的解釋,使患者了解無意識的內容如何支配自己的思想、情懷、行為、語言,使其克制神志壓抑狀態而趨於正常,解釋的內容包括不常正的態度、不協調的舉動、患病中的特異癥狀及過失、語言、夢中的思想動態、機理及思想變異等。這時患者理解了病態涵意,就啟發患者的自我認識,使其對自己的價值、工作能力、理智缺陷有一重新充份的認識,使心理活動趨於正常或減輕。這些主要通過解釋、撫慰、保證、鼓勵、解惑來實現的,引導患者逐步面對現實,從而消除內心焦慮、緊張、苦悶;或解除患者由疑心誤解所導致的幻覺癥、抑鬱病等;採取破疑釋誤、闡明真相、剖析本質,

11、使誤解疑惑得以解除,但是對於性格抑鬱、沉默寡言之人,其癥狀難以消除,這時就造循因解釋、據理舉例解惑,如無效者可採取以假物相欺,以謊釋疑。詭詐譎怪,以假亂真,但其中必須形象逼真,運用自如,方可巧轉意志,中肯繫而療效顯,蓋彌彰而達目標。適用於癲狂癥,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歇斯底里病、焦慮癥、恐懼癥、性變態、反應性精神病及重型精神病人的恢復期治療,醫院社會均可施行。 總之,追溯癲狂癥的發病原因,採用循因辨治的情志療法,在*些特定癥狀中可收到成效,是因病種的特異性而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案,是一種簡單易行而行之有效的方法。中醫情志療法豐富多彩,妙趣橫生,千百年流傳下來的許多診療奇聞佳話,大有喜怒哀樂皆是藥之感,

12、中醫對一些疑難怪病具有獨特的情志療法,神奇的療效蘊藏著豐富的科學道理。 激怒療法傳說戰國時代的齊閔王患了憂郁癥,請宋國名醫文摯來診治。文摯詳細診斷后對太子說:齊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來治療才能好,如果我激怒了齊王,他肯定要把我殺死的。太子聽了懇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證你的生命平安。文摯推辭不過,只得應允。當即與齊王約好看病的時間,結果第一次文摯沒有來,又約第二次,二次沒來又約第三次,第三次同樣失約。齊王見文摯恭請不到,連續三次失約,非常惱怒,痛罵不止。過了幾天文摯突然來了,連禮也不見,鞋也不脫,就上到齊王的床鋪上問疾看病,并且粗話野話激怒齊王,齊王實在忍耐不住了,便起身大罵文

13、摯,一怒一罵,郁悶一瀉,齊王的憂郁癥也好了。文摯根據中醫情志治病的怒勝思的原則,采用激怒病人的治療手段,治好了齊王的憂郁癥,給我國醫案史上留下了一個情志療法的典型*例。 逗笑療法清代有一位巡按大人,患有精神抑郁癥,終日愁眉不展,悶悶不樂,幾經治療,終不見效,病情一天天嚴重起來。經人舉薦,一位老中醫前往診治。老中醫望聞問切后,對巡按大人說:你得的是月經不調癥,調養調養就好了。巡按聽了捧腹大笑,感到這是個糊涂醫生怎么連男女都分不清。此后,每想起此事,仍不禁暗自發笑,久而久之,抑郁癥竟好了。一年之后,老中醫又與巡按大人相遇,這才對他說:君昔日所患之病是郁則氣結,并無良藥,但如果心情愉快,笑口常開,氣

14、則疏結通達,便能不治而愈。你的病就是在一次次開懷歡笑中不藥而治的。巡按這才恍然大悟,連忙道謝。痛苦療法明朝有個農家子弟叫李大諫,自幼勤奮好學,頭一年考上了秀才,第二年又中了舉人,第三年又進士及第,喜訊連年不斷傳來,務農的父親,快樂得連嘴都掛到耳朵上了,逢人便夸,每夸必笑,每笑便大笑不止,久而久之,不能自主,成了狂笑病,請了許多醫生診治,都沒有效果。李大諫不得已請*御醫治療。御醫思考良久,才對李說:病可以治,不過有失敬之處,還請多加原諒。李說:謹遵醫命,不敢有違。御醫隨即派人到李大諫的家鄉報喪,對他父親說:你的兒子因患急病,不幸去世了。李大諫的父親聽到噩耗后,頓時哭得死去活來,由于悲哀過度,狂笑

15、的病癥也就止住了。不久,御醫又派人告訴李的父親說:你兒死后,幸遇太醫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被救活了。李的父親聽了又止住了悲哀。就這樣,歷時十年之久的狂笑病竟然好了。從心理醫學上講,此所謂相反療法。 怡悅療法傳說古代名醫*子和,善治疑難怪病,在群眾中享有崇高威信。一天,一個名叫項關令的人來求診,說他夫人得了一種怪病,只知道腹中饑餓,卻不想飲食飯菜,整天大喊大叫,怒罵無常,吃了許多藥,都無濟于事。*子和聽后,認為此病服藥難以奏效,告訴病人家屬,找來兩名婦女,裝扮成演戲的丑角,故作姿態,扭扭捏捏地做出許多滑稽動作,果然令病人心情愉悅。病人一快樂,病就減輕了。接著,*子和又叫病人家屬請來兩位食欲旺盛的婦女

16、,在病人面前狼吞虎咽地吃東西,病人看著看著,也跟著不知不覺地吃起來。就這樣,利用怡悅引導之法,使心情逐漸平和穩定,最后終于不藥而愈。 羞恥療法羞恥是人的本能,中醫利用人的這一本能,治療一些疑難怪癥,都收到了神奇的意外效果。傳說有一民間女子,因打哈欠,兩手上舉再也不能下來,吃藥治療皆無效果。醫生利用女子害羞的心理,假裝要解開這位女子的腰帶,揚言要為她做針灸治療,女子被這突如其來的動作驚呆了,不自覺地急忙用雙手掩護下身,急則生變,雙手順勢自然下垂復原。這是中醫采取圍魏救趙計策的情志療法,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中醫以情勝情治法擷趣 俗話說:心病還須心藥醫。這里所謂的心藥,即是中醫以情勝情之心理療法。

17、以情勝情療法簡稱情勝療法,是根據中醫臟象學說五行生克的理論來治療病人的。人有七情,分屬五臟,五臟及情志之間存在著五行相制。不良的情志活動會導致人體陰陽偏盛偏衰,使心理活動失去平衡,從而引起疾病的發生。而正確運用情志之偏,補偏救弊,則可以糾正陰陽氣血之偏,使肌體恢復平衡協調而使病愈。但實際上,情勝療法與情志之間陰陽屬性的對立制約密切相關,也就是說,情緒變化有陰陽屬性之分,有對立而言,當情志活動出現了陰陽的偏盛偏衰,只要采用與之相對的情志之偏,即可進展矯正,而并不一定拘泥于五行相制理論。如怒與恐、悲與喜、驚與思、樂與愁、喜與怒等,都是彼此相反的情感活動,它們可互為調節控制,使陰陽重新趨于平衡。 在

18、古代典籍中記載了大量情勝療法的案例,在此略述一二,以饗讀者。 一以喜勝憂治郁癥 心之志為喜,肺金之志為悲,火克金、喜勝悲。喜為良性情緒變化,因而可以治療因郁怒、思慮、悲哀等不良情緒活動所致病變,以及與喜樂相對立的表現為陰性情緒狀態所致疾病。 清代名醫魏之秀所著續名醫類案記載:金元醫家*子和藹用攻法治病,被后世稱為攻下派。其實,他還是心理療法的一代大師。有一次,*子和應邀為項夫人黃氏診病。這位舉人項關在老年得子,夫妻倆對孩子愛如掌上明珠,不料孩子未曾活到一周歲,便患上噤口痢而喪了性命。項夫人黃氏失去了愛子,終日思慮,悲傷過度,飲食不進,神志恍惚,終于釀成大病。雖經多方求醫,服過百劑藥物,仍不見療

19、效,項關舉人也整日悶悶不樂。 這天,*子和應邀被請到項家,他詳細問明病情,又認真替黃氏診脈。診脈時,他突然雙眉緊鎖,站起身來說:哎呀,大事不妙,我老伴讓我買油豆腐嵌肉,我還沒有辦好,我得馬上回家,不然,老伴會拳打腳踢毫不客氣地對待我,容我今日先走,明日我一定上門送藥來。說罷乃出門就走,黃氏一聽,忍笑不禁。 第二天,*子和身背藥袋而來,一進屋就開場伸手掏藥,但藥袋里裝滿紅丹綠粉,染滿了他的五指,卻沒找到一粒藥丸,急得他面紅耳赤,不慎竟涂了個大花臉,忙對黃氏抱歉說道:請夫人原諒,藥丸忘在家中,明天一定送到!黃氏夫人一見他這個花臉樣子,禁不住咯咯笑出聲來。 第三天,*子和身穿長袍而來,到黃氏房中,伸

20、手到長袍袋找藥,找了半天,又沒找到藥物,他干脆脫下長袍來找,卻露出了里面紅紅綠綠的女人衣衫,連忙對黃氏說:讓夫人又見笑了,我真糊涂,怎么把老伴的衣服錯穿在身上了呢。黃氏一見,笑得前仰后合。 *子和走后,黃氏對丈夫項關說:官人,你這是請的什么醫生,第一次來說怕老婆,第二次來涂了個大花臉,第三次來穿了一件老婆的花衣裳,這能治好我的病么?!說罷,黃氏不由得又捧腹大笑。從此之后,黃氏逢人便講,邊講邊笑,說來倒也奇怪,不到半月,黃氏的病竟在笑聲中漸漸地好了。*子和三次為黃氏診病,沒用一粒藥物,而黃氏卻病愈了,項關感覺到其中必有微妙。項關便登門拜訪*子和想問個終究。*子和微笑說:你夫人的病乃為哀愁所生之郁

21、癥,用藥難以奏效,我三次去為她診病是有意逗她發笑,因為笑能遣愁,使憂愁得散,郁氣得開,病就不用服藥而自愈了。從此,*子和獻三笑驅病患的事便被傳為佳話。 又傳,清代有一位巡按大人,患有精神抑郁癥,終日愁眉不展,悶悶不樂,幾經治療,終不見效,病情卻一天天嚴重。經人舉薦,一位老中醫前往診治。老中醫望聞問切后,對巡按大人說:你得的是月經不調癥,調養調養就好了。巡按聽了捧腹大笑,感到這是個糊涂醫生,怎么連男女都分不清。此后,每想起此事,仍不禁暗自發笑,久而久之,抑郁癥竟不藥而愈。一年之后,老中醫又與巡按大人相遇,這才對他說:君昔日所患之病是郁則氣結,并無良藥,但如果心情愉快,笑口常開,氣則疏泄通達,便能

22、不治而愈。你的病就是在一次次開懷歡笑中不藥而愈的。巡按這才恍然大悟,連忙道謝。二驚則平之治驚慌有個叫衛德新的人,其妻一次外出在旅店住宿,當晚碰上一群強盜搶劫,嚇得她從床上跌到地上。此后,凡聽到些許聲響,她便會昏倒在地,不省人事。諸醫用藥治療,病逾一年而不見好轉。*子和經過細心觀察、分析后,認為屬膽氣傷敗,應采取心理療法。他讓兩名侍婦抓住病婦的兩只手,將她按坐在高椅上,然后在她的面前放一*小茶幾,*子和指著茶幾說道:請娘子看這里!話音未落,砰地一聲,他用木棍使勁打在茶幾上。病婦見狀大驚,*子和說:我用棍子打茶幾,你怕什么呢?待她心神稍定,*子和又敲打小茶幾,這回她果然不則驚怕。*子和重復以上動作

23、,并用手杖敲門,暗中讓人劃病婦背后的窗戶紙。病婦漸漸穩定,笑問道:你這算什么治法呀!*子和答復說:內經說:驚者平之。平,即平常的意思,見慣不怪,自然不驚。對受驚者,治療時要設法讓他對受驚的誘因感到習慣,覺得跟平常一樣。這一番解釋,說得病家點頭稱是。當晚,*子和又派人敲打病人的門窗,通宵達旦地折騰她。以后,病人即使聽見雷響也不再懼怕了。三以怒勝思救齊王憤怒有忘思眠、解憂愁、消郁結、抑驚喜之效,在治療中有廣泛的應用。中醫認為,肝木之志為怒,脾土之志為思,木克土、怒勝思。憤怒雖然是一種不良的情緒,但它屬于陽性的情緒變動,因此對憂愁不解而意志消沉、驚慌太過而膽虛氣怯等屬于陰性情緒變化所致疾病,均可用激

24、怒療法治之。據呂氏春秋至忠記載:戰國時代的齊閔王患了憂郁癥,請宋國名醫文摯來診治。文摯詳細診斷后對太子說:齊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來理療才能治好,如果我激怒了齊王,他肯定要把我殺死的。太子聽了懇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證你的生命平安。文摯推辭不過,只得應允。當即與齊王約好看病的時間,結果第一次文摯沒有來,又約第二次,二次沒來又約第三次。第三次同樣失約,齊王見文摯恭請不到,連續三次失約,非常惱怒,痛罵不止。過了幾天文摯突然來了,連禮也不見,鞋也不脫,就上到齊王的床鋪上問疾看病,并且粗話野話激怒齊王,齊王實在忍耐不住了,便起身大罵文摯,一怒一罵,郁悶一瀉,齊王的憂郁癥也好了。齊閔王

25、病好后,不能諒解文摯對自己的無禮,也不聽太子和王后的百般解釋,最終還是把文摯投入鼎中活活煮死。文摯的慘死,成為古代醫學史上第一個以身殉職的悲壯事件。但文摯根據中醫情志治病的怒勝思的原則,采用激怒病人的治療手段治愈疾病的案例,給中國醫案史上留下了一個心理療法的典型*例。文摯所采取的治療方法,屬于中醫情志相勝的療法,齊閔王憂郁過度而傷脾土,針對這一病因,文摯采用以下犯上的方法激怒齊閔王,怒屬肝木,肝木能勝脾土。這種做法,金元名醫*子和稱之為以污辱欺罔之言觸之的激怒療法。明末著名醫家*景岳的類經也記載了一個以怒勝思的醫案:有一老嫗,早年喪夫,與女兒相依為命。女兒成年后遠嫁他鄉,老嫗孤獨積郁成疾不治而

26、亡。女兒甚是悲切,因傷心過度,久而成疾,漸至沉疴,諸醫無功。其夫請名醫韓世良診治,韓世良詳察病源后對其夫說:此病得之于思,藥不易愈,當以術治之。又對病人說:汝病是鬼魅纏身,去請巫婆驅邪吧。其夫遵韓世良所囑,買通了一個請神驅鬼的巫婆。一日,丈夫對妻子說:你念母如此情真意切,不知母親在地下是否如此念你,我為你請來了巫婆,她或許會知道。經妻子應允,巫婆在病人榻前焚香拜神,假說召來的鬼魅是她母親的亡靈,該女上前痛哭,而假托亡靈附身的巫婆卻厲聲斥之曰:你不要哭!你生來命中克我,致使我早離人世,我在九泉之下決不饒你。今在陰司,欲報汝仇,你的病就是我弄出來的。我生與你為母女,死則與你為仇人,你知道嗎!女兒聽

27、了亡母的話,惱怒交加,心想:我因母病,母反害我,何緣之有?因斷然絕去思念,病遂漸愈。四悲哀療法制狂喜悲哀屬于陰性消極情緒,但在一定條件下,悲哀可平息沖動、控制喜悅、忘卻思慮,從而轉化為積極的治療作用。肺金之志為悲,肝木之志為怒,悲則氣消,怒則氣上,金能克木,悲可勝怒。喜與怒同屬陽性亢奮情緒,與憂悲相對立,故悲哀療法亦可治療狂喜。續名醫類案中亦有悲哀療法的案例:明朝有個農家子弟叫李大諫,自幼勤奮好學,頭一年考上了秀才,第二年鄉試,又中了舉人,第三年會試,又進士及第,喜訊連年不斷傳來,務農的父親,快樂得連嘴都掛到耳朵上了,逢人便夸,每夸必笑,每笑便大笑不止,久而久之,不能自主,成了狂笑病,請了許多

28、醫生診治,都沒有效果。李大諫不得已便請*御醫治療。御醫思考良久,才對李說:病可以治,不過有失敬之處,還請多加原諒。李說:謹遵醫命,不敢有違。御醫隨即派人到李大諫的家鄉報喪,給他父親說:你的兒子因患急病,不幸去世了。李大諫的父親聽到噩耗后,頓時哭得死去活來,由于悲哀過度,狂笑得病癥也就止住了。不久,御醫又派人告訴李的父親說:你兒死后,幸遇太醫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被救活了。李的父親聽了又止住了悲哀。就這樣,歷時十年之久的狂笑病竟然好了。按:中醫認為,喜性心志為火,過喜則傷心。心主神明,一旦有病,就會出現意識障礙,喜怒無常。李父過喜傷心,以致笑病發而不止。突獲其子死訊,悲恐萬分,恐傷腎,腎主水,以恐制

29、喜,即水克火。故病可愈。 清代名醫徐靈胎所著徊溪醫書中還載有一則醫案:*書生狀元及第后,喜不自勝,得了個嘻笑不休的毛病。在回家的途中,求*名醫。這位醫生問了病情根由,對狀元說:閣下得的是不治之癥,請趕快起程返里,否則將歿于異鄉。這狀元神情沮喪,星夜兼程,提心吊膽,待七日回歸后竟如常人。他正要譏諷醫生幾句,此時,書童遞上醫生一封信,書云: 公自及第后,大喜傷心,非藥力所能愈,故仆以死恐之,所以治病也,今無妨矣。狀元佩服不已。按:此殿選狀元新及第,喜樂至極,正氣耗散,難以藥治。名醫以死相詐,懼死戀生,人之常情,新狀元悲憂氣結,上焦氣閉不行,下焦回還不散,耗者得益,散者得斂,故能不藥而愈。五先怒后喜

30、治愈相思病清代學者陳夢雷所著醫部全錄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案例:金元時,有一女子,出嫁后,來到婆家,剛過了幾天恩愛生活,丈夫就遠去*經商。臨行前,她丈夫說,少則二十,多則一月,就會回來。又誰知天有不測風云,他這一去,就是二年沒有音信。女子對丈夫非常想念。她整天像掉了魂似的,悶悶不樂,茶飯不思,覺不想睡。日子久了,面黃肌瘦,骨瘦如柴,竟臥病不起,氣息奄奄,危在旦夕。家里人先后為她請了好幾位醫生,都說此病乖僻,藥不能愈,后請名醫朱丹溪來診治。他號脈后,發現肝脈弦出寸口。遂對其家里人說:此女子甚為可憐,她患的是相思病,不知相思何人其父親一旁連忙解釋說:小女出嫁快三年了,其夫長期在外。沒有回音,思夫也。醫生

31、說:思念過度,氣結于脾,單靠吃藥是治不好的,有喜事方可挽救。家里人聽了覺得好怪,忙問:何故吃藥不愈呢 朱丹溪說:脾主思,過思則脾氣結而不食,怒屬肝木,木能克土,怒則氣升發而沖開脾氣矣。醫生與其父商量說:得想方法惹女子生氣,讓她動怒發火。其父說:小女子患病,本來就很可憐,不能再氣她了。朱丹溪說:救人要緊,不能顧及則多了。遂自作主*,走到病人床前,舉手就向女子身上打了幾巴掌,并大聲斥責她不該有外思。女子覺得冤枉,號陶大哭,并怒氣沖沖地向家里人述說委屈。這一鬧騰,她全身發熱,滿頭冒汗。在人們的勸說下,她才逐漸平靜下來。 過不多久,女子便覺得肚子餓了,要求家人做飯給她吃。看到這種情景,朱丹溪說:女子的

32、病是暫時好轉,但必須得喜,才能不再犯:于是,朱丹溪籌劃了一個治療方案。第二天,其父手里拿著一封信,對女兒說:你丈夫有書信來了,很快就要回家了。女子一聽非常快樂,遂要起床,說身上覺得有勁了。說來也巧,又過了幾個月,其夫果然回來了。女子精神煥發,病也痊愈了。按:中醫認為,怒勝思。此案為女子思夫,日夜思慮,思之過度則傷脾,朱丹溪成心責其有外思,并掌其面,這在當時社會中,對女子是莫大的羞辱,因此該女子大哭大怒,怒則思解,使病得治。 六驚慌療法治怪癥即以驚慌手段制止病人的病態情緒的一種療法。腎水之志為恐,心火之志為喜,水能克火,恐可制喜。驚又可氣亂、氣散,從而解除因憂思而導致的氣機郁結、閉塞,故利用使人

33、驚惶之類的刺激方法,可以治療*些類似癔癥的病人。現代醫家何時希所著歷代無名醫家驗案中載:有病人因驚而厥,兩目上竄,經治療,它恙俱愈,而瞳仁上翻不能下,病人終日但見屋頂,不能行步及一切生活。有醫者令病人坐高座,匿人于座下,于靜中大聲鳴金,病人大驚,瞳仁遂下如常人。按:中醫認為,目為肝竅,驚氣人肝,此屬因驚肝經陰血受損,而致目系失養所致。醫者驚因驚治,令患者坐高座,下匿人突然敲鑼,病人受驚,驚而下視,瞳仁遂下。上者下之,升者降之,故疾愈。 又傳,古時有一民間女子,因打哈欠,兩手上舉再也不能下來,吃藥治療皆無效果。當時的一位名醫利用女子害羞的心理,假裝要解開這位女子的腰帶,揚言要為她作針灸治療,女子

34、被這突如其來的手勢動作驚怒了,不自覺地急忙用雙手掩護下身,急則生變,雙手順勢自然下垂復原。按:這是中醫采取圍魏救趙地計策權詐的心理療法,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七 以情勝情得*相傳有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叫傅山的藥引子煮不軟的石頭。說的是:清代,有一位叫李小牛男子入贅到粉蓮家,小倆口日子過得不錯,堪稱恩愛夫妻。一天李小牛因入贅受外人奚落,氣沖斗牛,一股無名火沖著自家媳婦發泄起來。粉蓮越想越傷心,抽泣了一夜后就病倒床上,有氣無力,飲食不進,竟一病不起。這下可急壞了丈夫,經人指點,李小牛起早趕路,向清代著名婦科醫師傅青主求治。傅青主問清病情后笑道:這個病,不見病人也能治,只是眼下藥不齊,不過你可先把藥

35、引子準備好。你回家的路上,有條石溝,你走到石溝中間,然后往右走七步,那里有一個雞蛋大的黑石頭,你把石蛋揀回去,先武火后文火煎熬,隨時添加水,不能停火,也不能離人,直到石頭煮軟了,就來我這里取藥。李小牛按照傅先生的囑咐,果然找到了黑石蛋,心里真是歡喜假設狂:人說傅先生通神,果然名不虛傳。他回家便日夜煮個不停,眼睛熬得通紅,卻也毫無倦意。粉蓮見比情景,心中十分感謝,不禁轉恨為愛。她心疼丈夫,主動下床代小牛煮石蛋,并讓小牛去問問傅先生多久才能將石頭煮軟。傅青主聽完,笑著對李小牛說:你回去吧,她的病已經好了。李小牛迷惑不解,傅先生解釋說:你媳婦的病在一個氣字上,由于你為她的病盡心盡力,氣由你身上起也由

36、你身上消了。這正是:看以荒唐不荒唐,其中自有秘密藏。石頭雖然煮不軟,以情勝情得*。八心病還須心藥醫杯弓蛇影的故事眾所周知。晉書樂廣傳記載:一天,*府尹樂廣宴請賓客,大廳中觥籌交織,異常熱鬧大家猜拳行令,飲酒作樂。有一位叫何解的客人正舉杯痛飲,無意中瞥見杯中似有一游動的小蛇,但礙于眾多客人的情面,他硬著頭皮把酒喝下。從此以后,他憂心忡忡,老是覺得有蛇在腹中蠢蠢欲動,整天疑慮重重,惡心欲吐,最后竟臥床不起。樂廣得知他的病情后,思前想后,終于記起他家墻上掛有一*彎弓,他猜想這位朋友所說的蛇一定是倒映在酒杯中的弓影,于是,他再次把客人請到家中,邀朋友舉杯,那人剛舉起杯子,墻上彎弓的映子又映入杯中,宛如

37、一條游動的小蛇,他驚得目瞪口呆,樂廣這才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他,病人疑竇頓開,壓在心上的石頭被搬掉,病也隨之而愈。 按:本醫案論述了心理因素致病的開場和開展過程,又以所見事實真相,釋其所疑的心理治療方法治愈其病。可見,樂廣稱得上是一位良醫,他懂得怎樣去除病人的心病,比一般濫施藥物的庸醫高明一籌。中醫管這種方法叫祝由。王冰將祝由解釋為祝說病由,意為向病人解釋病因,讓病人消除顧慮,不必用藥而病自愈。假設病人對認定時病因篤信不疑,百般勸說無效,這時不妨先依從病人,再設法消除病人的顧慮。名醫類案也有類似治驗:有一個人在親戚家做客,不料大醉,被送至花軒夜宿。半夜時醒來,口渴難耐,又求不得水,遂就用手捧花園中石槽里水飲之。天亮時才發現,這槽中水里有許多紅色小蟲。這陡然一驚,非同小可,此后一直郁郁不散,竟釀成大病,遍醫不愈。一天,病人家人找到名醫吳球為其診治。吳球問明病情根由,知病人之病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