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太空的航程》 精品課件_第1頁
《飛向太空的航程》 精品課件_第2頁
《飛向太空的航程》 精品課件_第3頁
《飛向太空的航程》 精品課件_第4頁
《飛向太空的航程》 精品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飛向太空的航程新聞 騰云駕霧,呼風喚雨,高居于碧霄之上,逍遙于九重天外:這是龍的形象。中華民族自稱為“龍的傳人”,在我們的祖先心中,很早就產生了像神龍那樣凌云御風、翱翔天宇的渴望。 飛天夢之一嫦娥奔月(夢二)嫦娥是帝嚳的女兒,也稱姮娥。她美貌非凡,是后羿的妻子,相傳后羿是堯帝手下的神射手。淮南子覽冥訓中說,后羿從西王母處請來不死之藥,嫦娥偷吃了這顆靈藥,成仙了,身不由己飄飄然地飛往月宮之中,在那荒無的月宮之中度著無邊的寂寞歲月。 敦煌飛天敦煌地區約5OO多個石窟中,都繪有大量的飛天形象。 飛天,是佛教中乾闥婆和緊那羅的化身。乾闥婆,緊那羅,原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娛樂神和歌舞神,是一對夫妻,后被佛教

2、吸收為天龍八部眾神之一。乾闥婆的任務是在佛國里散發香氣,為佛獻花、供寶,棲身于花叢,飛翔于天宮。緊那羅的任務是在佛國里奏樂、歌舞,但不能飛翔于云霄。后來,乾闥婆和緊那羅相混合,男女不分,職能不分,合為一體,變為飛天。飛天夢之三萬戶上天太空探索其實是從個人起步的。世界上最早進行載人航天技術實踐的,是我國明朝的萬戶(又名萬福)。據史書記載,14世紀末,明朝一勇敢者萬戶坐在裝有47個當時最大的竄天猴的椅子上,雙手各持一大風箏,試圖借助火藥的推力和風箏的升力實現飛行的夢想。盡管這次試驗是一次失敗的悲劇,但萬戶被公認是載人航天技術的世界第一人。為了紀念萬戶,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以萬戶的名字命名。飛天夢之四

3、萬戶雕像 從遠古的嫦娥奔月神話,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戶,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做了幾千年。今天,隨著國家的富強,科技水平的提高,這一夢想終于實現。當舉國歡慶“神舟”五號飛船載著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時刻,我們更多的是喜悅和自豪,卻很少知道為了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努力了近半個世紀。這篇新聞就回顧了這段歷史。標題:電頭:導語:主體:背景:結語:飛向太空的航程新華社酒泉10月16日電第13段第426段第526段第2730段課文結構學學寫新聞標題是新聞的眼睛,反映最真實最簡明的內容。閱讀本則新聞,思考:1.你能從本則新聞的標題中篩選出什么信息?標題有兩層含義: 其一

4、,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認為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 其二,中國航天夢經過了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終于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導語部分主要講述了什么?點明時間、地點、帶讀者進入激動人心的場面與氛圍中。指明了這一事件的意義,同時點明這則新聞的新聞價值所在。這則新聞主體部分主要講述了哪些內容,有什么特別之處? 本文的導語部分是1、2、3段,點明這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主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并且指明“這是人類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響的發射,它標志著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

5、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這一方面指明了這一事件的意義,同時點明這則新聞的新聞價值所在。根據結語部分,回答:時間:人物:事件:評論: 金色的秋日,9時10分 楊利偉,一個勇敢的中國人 飛船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標志著發射成功。 一個民族迎來了飛天夢圓的輝煌時刻!本文是按什么順序行文的?時間順序作者用了這么多精確的表示時間的數字,對這則新聞起到什么作用?精確的時間數字,顯示了新聞真實性的特點。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神舟六號返回,飛天夢更進一層神舟五號升空飛天夢終實現神舟一號至四號的順利升空20世紀80年代”863”計劃對中國載人航天的催化五十年代末開始對人造衛星的探索20世紀70年代中國人造衛星發射

6、成功中國航天神舟七號成功出艙中國航天圖片集欣賞神舟一號神舟二號神舟三號神舟四號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的精彩瞬間楊利偉 首名中國太空人楊利偉在“神五”飛船中工作。 “神舟五號”勝利歸來!降落 準備飛行神舟六號航天員費俊龍和聶海勝走向發射塔.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首次將我國兩名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同時送上太空。這是費俊龍拍攝的作品,照片中的褐色部分是位于我國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瑪干沙漠。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發射升空,計劃繞月飛行一年。嫦娥繞月神舟七號航天員:劉伯明、翟志剛、景海鵬神舟七號航天員:劉伯明、翟志剛、景海鵬2008年9月25日21:10分,神舟七號點火升空,28日17:

7、13分著陸。翟志剛走出航天倉。錢學森 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國獲博士學位,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歷經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8年起,錢學森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1965年,錢學森正式向國家提出報告和規劃,建議把人造衛星的研究計劃并列入國家任務。在實施人造衛星研制計劃中錢學森在許多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上貢獻了智慧。 錢學森對科學技術的重大貢獻是多方面的,他以總體、動力、制導、氣動力、結構、計算機、質量控制等領域的豐富知識,為組織領導新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的研究發展工作

8、發揮了巨大作用,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通過對中國飛向太空的航程的了解和錢學森基本情況的介紹,談談自己學完本課后的感受,并為錢學森寫一份頒獎詞。參考提示: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杜玉波,在推薦錢學森老人的時候這樣寫:輾轉回國,錢學森展現了中國科學家的硬勁;力學、噴氣推進、航天技術,錢學森展現了一位科學家在研究上的牛勁;東方紅衛星、神舟飛船、嫦娥奔月,錢學森給中國航天事業打了足夠的底勁;今天,這位中國航天之父所開拓的事業正闊步向前,沖勁十足!參考提示: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閻肅,對錢學森老人這樣評價:大千宇宙 浩瀚長空,全納入赤子心胸。驚世兩彈 沖霄一星,盡凝鑄中華豪情,霜鬢不墜青

9、云志。壽至期頤 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參考提示: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章良,在推薦錢學森老人的時候這樣寫:他不僅以自己嚴謹和勤奮的科學態度在航天領域為人類的進步做出卓越的貢獻,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態度詮釋了一個科學家的人格本質。 錢學森 【頒獎詞】(民族脊梁)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教師寄語: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見證了中國飛天夢想的實現,驗證了國力的強大。我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我們會看到更加光輝燦爛的航天業績。 然而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