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寫作背景和內容提要_第1頁
1、寫作背景和內容提要_第2頁
1、寫作背景和內容提要_第3頁
1、寫作背景和內容提要_第4頁
1、寫作背景和內容提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國家與革命 列 寧 一寫作的歷史背景 國家與革命一書寫于1917年89月。 列寧在“初版序言”中開宗明義地指出:“國家問題,現在無論在理論方面或者在政治實踐方面都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這個“特別重大的意義”說明,國家與革命一書是在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日益高漲,俄國十月革命即將爆發,馬克思主義與第二國際機會主義激烈斗爭的情況下寫成的。概括地說,就是三個需要。 1 第一、國際無產階級革命的需要。(第1-2段)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帝國主義階段。這既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又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前夜,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激化,進一步加速了整個資本主義體系的總危機。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

2、大戰爭,就是資本主義總危機的反映。 2 這場戰爭教育了人民,促使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革命運動迅速高漲,掀起了波瀾壯闊的反戰運動和罷工運動,反戰要求和革命激情空前高漲;東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也蓬勃發展。戰爭引起了革命。革命高潮的到來,必然把革命的根本問題,即國家政權問題提到日程上來。怎樣對待資本主義國家機器;如何建立無產階級國家?因此,列寧在“序言”中指出:“國際無產階級革命正在顯著地發展,這個革命對國家的態度問題,已經具有實際意義了。” 3 第二反對第二國際機會主義的需要。(第3段) 由于第二國際機會主義者在無產階級革命最重要的問題上背離馬克思主義,因而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圍

3、繞“國家與革命”這一根本問題展開了激烈的斗爭。 4 以列寧為首的馬克思主義者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主張用暴力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并站在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立場上,針對帝國主義性質的反動戰爭,提出了兩個口號:“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使本國政府在帝國主義戰爭中失敗”,從而把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和實現社會主義革命的斗爭結合起來,為各國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5 以伯恩施坦、考茨基為首的第二國際機會主義者,為了迎合資產階級的需要,極力歪曲和篡改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他們主張同資產階級進行合作,鼓吹“議會道路”、“和平進入社會主義”,反對用暴力打碎資產階級的國

4、家機器,反對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由于指導思想的錯誤,他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公開背叛馬克思主義,用“保衛祖國”的口號煽動本國無產階級參加殘殺別國工人兄弟的戰爭,引誘人民群眾離開革命道路,成了帝國主義的幫兇,“口頭上是社會主義”,實際上是“沙文主義”。(P3) 6 這種把馬克思主義歪曲得面目全非的行徑,不僅使無產階級隊伍內部產生思想混亂,更給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因此,列寧認為:“我們的任務首先就是要恢復真正的馬克思的國家學說”(P6)“如果不在國家問題上反對機會主義偏見,就無法進行斗爭來使勞動群眾擺脫資產階級的影響,特別是擺脫帝國主義資產階級的影響。” 7 第三俄國“十月革命”的需要(

5、第4段) 當時,沙皇俄國既是帝國主義各種矛盾的集合點,又是世界帝國主義鏈條中的薄弱環節。1917年3月(俄歷2月),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俄國無產階級和革命群眾,利用帝國主義戰爭所造成的革命形勢,發動武裝起義,推翻了沙皇政府,成立工兵蘇維埃,取得了俄國第二次資本主義民主革命的勝利。這就是俄國歷史上的“二月革命”。 8 但新生的政權落到了資產階級手里,組成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對外繼續進行戰爭,對內殘酷壓榨勞動人民。這時,列寧認為俄國革命應該從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并制定出實行革命轉變的路線、綱領和方針。同年7月3日發生“七月流血事件”,即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動用軍隊鎮壓彼得格勒和平示

6、威的群眾,死傷400多人。 9 接著,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又下令逮捕列寧,封閉“真理報”,布爾什維克黨被迫轉入地下。在這種情況下,列寧指出,新的形勢向無產階級提出了最迫切的任務。這就是:再一次進行革命,用暴力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蘇維埃。布爾什維克黨在78月間秘密召開黨的六大,確定了武裝奪取政權的社會主義革命方針。 10 為了使無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用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來武裝革命人民成了一項特別迫切的任務。所以,列寧說:“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對國家的態度問題不僅具有政治實踐上的意義,而且具有最迫切的意義,因為這個問題向群眾說明,為了使自己從資本的枷鎖下

7、解放出來,他們在最近的將來應當做些什么”(P4)。 11 為了恢復和捍衛馬、恩的國家學說,肅清第二國際機會主義的影響,從思想上武裝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解決時代所提出的這些迫切問題,并以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指導當時的革命斗爭,列寧在僑居瑞士期間,閱讀了馬、恩有關國家問題的大量著作,翻閱了伯恩施坦、考茨基等人的書籍,在1917年12月間寫下了馬克思主義論國家的讀書筆記。同年89月,列寧在俄國和芬蘭邊界的拉茲里夫湖畔的草棚子里,利用在瑞士的研究成果,寫下了國家與革命這部著作。 12二、內容提要 國家與革命共有兩篇序言、六章正文和一個初版跋。 初版序言主要說明寫作這本書的歷史背景和目的。 第二版序

8、言說明這本書再版時的增補情況,其中第二章的第三節是十月革命勝利后補寫的。 13 初版跋主要說明國家與革命一書第七章只寫了一個標題,為何沒有完成的原因。列寧說:“對于這種妨礙,只有高興”,“因為做出革命的經驗總比論述革命的經驗更愉快、更有益。”(P109)。 14 正文共有6章: 第一章是概論。列寧依據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從國家的起源、特征、作用和消亡等方面來闡明國家的本質和馬克思主義者對待國家的態度。 第二、三、四章考察和總結了馬、恩關于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學說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并根據帝國主義時代的特點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 15 第五章,論述了共產主義發展同國家消亡之間的聯系。 第六章,集中批判了第二國際機會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背叛。 列寧在寫作過程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