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和經濟周期理論全面介紹_第1頁
經濟增長和經濟周期理論全面介紹_第2頁
經濟增長和經濟周期理論全面介紹_第3頁
經濟增長和經濟周期理論全面介紹_第4頁
經濟增長和經濟周期理論全面介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經濟增長和經濟周期理論全面介紹121、前面章節討論的是短期國民收入的決定。2、從短期看,一國國民收入的決定取決于四大需求變化:y=c+i+g+nx;從長期看,一國國民收入的決定取決于生產要素的投入。 Y=AF(N,K)3、本章主要討論國民收入的長期決定通過本章的學習,應當掌握經濟增長的類型與核算、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內生增長理論,了解庫茲涅茨對經濟增長因素的分析,掌握促進經濟增長的基本政策。3第一節 對經濟增長的一般認識一、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1、經濟增長的定義。庫茲涅茨定義為GDP的增加。考慮價格變動與人口的增加,經濟增長指人均GDP的增加。技術進步是實現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制度與意識形態的調

2、整是充分條件2、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是兩個有區別的概念經濟增長主要是指一國人均實際國民收入的增加經濟發展不僅指一國人均國民收入的增加,還包括國民的生活質量提高,社會經濟結構與制度結構的總體進步。43、經濟增長可以分為外延型增長與內涵型增長兩大基本類型。外延型增長是指因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增加而引起的生產力的增長,其主要路徑就是投入增加;內涵型增長是指因生產要素生產效率的提高而引起的生產力增長,其主要路徑就是技術進步。二、經濟增長的衡量西方經濟學家一般采用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率來衡量經濟增長率。在實際核算中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GDP增長中含有的物價上漲因素必須排除;二是應當考慮人口變動因素。5可用

3、下面兩個公式來表示:一般更常見的是計算某一時期的增長率。常用以下公式:這里,第一年與第n年的選取十分重要。其原則是要有可比性。6二、經濟增長的源泉生產函數:總產出全要素生產率F(勞動,資本)Y=AF(N,K)若勞動變動N,資本變動K,技術變動A。全微分:dYMPNdNMPK dKF(N,K) d A其中MPN為勞動邊際產品,MPK為資本邊際產品。兩邊同除以Y=AF(N,K) :邊際收益產品MP:廠商增加一單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 勞動收益在產出中的份額資本收益在產出中的份額7由上式可以看出,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有三種因素:1、資本K的增長率K/K。可以分為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物質資本又稱有形資本,

4、人力資本又稱無形資本。2、勞動N的增長率N/N。指勞動力。包括勞動力的數量與勞動力的質量兩個方面。3、技術進步A的增長率A/A。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知識的進展,即知識增加所產生的發明創造對增長的作用。二是資源的重新配置,即勞動力和資本從效率低的部門轉移到效率高的部門。三是規模經濟,即企業擴大規模所產生的效益。四是管理水平的提高,即企業組織與管理水平提高所帶來的經濟效益。8三、丹尼森對經濟增長因素的分析*就業工作時數年齡性別構成教育存貨建筑與設備住宅國際資產知識進展資源配置改善規模經濟勞動資本生產要素生產率生產要素投入量增長率增長源泉不等于增長現實。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有很多。丹尼森的分析是91

5、、影響經濟增長率的因素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生產要素投入量,一類是生產要素生產率。經濟增長是生產要素勞動、資本、土地投入的結果,其中勞動、資本是可變的,土地是不變的。要素生產率是產量與投入量之比,即單位投入量的產出量。要素生產率取決于資源配置狀況、規模經濟與知識進展。具體講,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包括六個:勞動、資本存量的規模、資源配置狀況、規模經濟、知識進展和其他因素。 2、分析目的:比較長期經濟增長中各個因素的相對重要性3、分析結論:知識進展是最重要的增長因素10第二節 哈羅德-多馬模型本模型是由英國經濟學家哈羅德(R.Harrod)和美國經濟學家多馬(D.Domar)在上世紀30、40年代分別

6、獨立提出、內容相同模型。由于如此,經濟學將之合稱為哈羅德多馬模型。一、哈羅德模型的基本假定1、全社會只生產一種產品,不存在貨幣部門,價格水平不變;2、儲蓄S是國民收入Y的函數;3、生產過程中只使用兩種生產要素;4、勞動力按照一個固定不變的比例增長;5、不存在技術進步,也不存在資本折舊問題;6、生產規模報酬不變在此假定下,要實現均衡的經濟增長,國民收入的增長率必須等于社會儲蓄傾向與資本產量比二者之比。即:11二、哈羅德模型的推導由假設條件3,產出函數Y=F(N,K)由假設條件5(假設一個社會不存在技術進步),則一個社會的資本(存量)和該社會的總產量或實際國民收入之間存在一定的比例K/Y=v, K

7、=vY進一步可以推出: K/Y=v ;K=vY 又由假設條件5 (假設一個社會不存在資本折舊) , 得 K=I=vY 由假設條件2 (儲蓄是收入的函數) ,得 S=sY 由兩部門經濟中的產品市場均衡條件I=S,推出 vY= sY整理,可得12公式表明:均衡條件下的國民收入的增長率等于社會儲蓄傾向與資本-產量比二者之比。第一,均衡條件下的經濟增長率與社會儲蓄傾向成正比,社會儲蓄傾向越高,經濟增長率也越高。第二,均衡條件下的經濟增長率與資本產量比率成反比,即資本產量比率越高,經濟增長率越低。13三、哈羅德模型下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條件1、幾個概念解釋均衡增長率(GW)。均衡增長率是指在儲蓄率和資本產

8、出比率既定的情況下,使儲蓄全部轉化為投資所需要的產出增長率(I=S條件下的增長率)。又稱合意增長率,有保證的增長率。 假設在充分就業條件下人們愿意的儲蓄率為sw,企業家合意的資本產出比率為vw,則為實現充分就業的有保證的均衡經濟增長率(Gw)應是: 14實際增長率(GA)。實際增長率就是事后統計的實際達到的增長率,是由有效需求的大小,即實際發生的儲蓄率和資本與實際產量的比率決定的。實際增長率可能高于均衡增長率,亦可能低于均衡增長率。 自然增長率(Gn)。自然增長率是指長期中人口增長和技術進步所充許達到的最大增長率。自然增長率也可以說是充分就業的增長率。從長期的經濟發展來看,人口的增長和技術的進

9、步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極其重要的。哈羅德的增長模型中引進了這兩種因素,把人口增長歸納為勞動力增長、把技術進步歸為勞動生產率增長。用n代表勞動力增長率,代表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則經濟的自然增長率(Gn)等于兩者之和,即: Gn= n +152、實現充分就業均衡增長的條件 哈羅德認為:在長期中實現經濟穩定增長的條件是:實際增長率=均衡增長率=自然增長率即:GAGwGn 現實中這三種增長率往往不一致,因為這三種增長率由各不相同的因素決定的,這就必然會引起經濟的波動。 如果實際增長率與均衡增長率不一致,就會引起經濟中的短期波動。情況一:GAGw。這種情況下,或者是sAsW,或者是vAvW,其結果都是引起累

10、積性擴張,出現通貨膨脹。情況二:GAGw。這種情況下,或者是sAsW,或者是vA vW ,其結果都是引起累積性收縮,出現失業。 16如果均衡增長率與自然增長率不一致,就會引起經濟中的長期波動。 情況一:GwGn,經濟會趨于長期停滯。因為Gn是增長的上限,當GwGn時,會出現勞動力短缺,工資上升,從而投資與產量減少,經濟停滯。 情況二:GwGn,經濟會趨于長期繁榮。因為這時勞動力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工資低,利潤高,刺激了投資和生產,從而也就刺激了經濟長期繁榮。當GA= Gw=Gn時,可實現充分就業的均衡增長,這是一種最理想的經濟增長狀態;當三者不一致時,就會引發經濟的長期波動三者相等只具有理論上的

11、可能性,現實中很難實現17由美國經濟科學家家索洛和斯旺分別提出,而由英國經濟學家米德系統表述,主要描述經濟增長率同勞動力增長率、技術進步增長率之間的關系。一、模型的假設與分析思路1、三個假設條件:社會儲蓄函數S=sY ,s是儲蓄率;勞動力按照一個不變的比率n增長;規模報酬不變。第三節 新古典增長模型182、人均生產函數曲線的引入不考慮技術進步:Y=F(N,K)規模報酬不變Y=F(N, K),令1/NN全部人口,假設所有人口參與生產令人均產出y Y/N,人均資本k K /N ,則y f(k)= F(1, k )則 Y/N =F(1, K /N )ky0人均生產函數曲線y f(k)根據上式,在假設

12、和不考慮技術進步條件下,人均產出y的增長就唯一由人均資本k的增長決定。但是,人均資本k的增加又取決于什么?19二、新古典增長模型的基本方程推導設:人口增長率nN/N, 人均產量 yY/N ,人均資本 kK/N。s為儲蓄率,SsY。同除以勞動數量N,得到:K/Nsy-k兩部門中,IS。假定折舊是資本存量K的一個固定比率K(01)。資本存量變化凈投資K IKK sYK,即資本存量變化儲蓄折舊因為設有 ,兩邊取自然對數,有 又因為這些變量都是時間的變量,即對上式兩邊對時間t求導,得20注意:上述推導過程中用到了隱函數的導數。當 ,對函數兩邊分別求時間t的導數,結果為: 式中的N/N=n,為勞動增長率

13、。于是上式用文字來解釋就是:人均資本增長率資本總量增長率勞動總量增長率。再對上述公式變形,于是有:上式兩端同除以N,則有: 將()、()式合并,消去K/N,于是,即某個變量的對數關于時間的導數就是這個變量的增長率。 21上式就是新古典增長模型的基本方程sy為人均儲蓄,k為人均資本增量。(n+)k由兩部分組成,nk人均儲蓄中用于裝備新增勞動力的花費;k人均儲蓄中用于替換舊資本的花費,即人均折舊量,(n+)k被稱為資本的廣化。人均儲蓄中超過資本的廣化的部分會使得人均資本增多,即k0,k就是資本的深化。新古典增長模型的基本方程可以表述為:人均儲蓄是資本深化與資本廣化之和,或者說,人均儲蓄用于資本深化

14、與資本廣化兩部分。上式用文字解釋就是,人均資本增長人均儲蓄(人均儲蓄中用于裝備新增勞動力的花費+人均儲蓄中用于替換舊資本的花費)。于是,我們就回答了上面留下的問題。222、穩態是指人均資本達到均衡數值并維持在均衡水平不變;在忽弱了技術變化的條件下,人均產量也達到了穩定狀態。在穩態下,k和y達到一個持久的水平。因此,穩態條件是:sy=(n+)k。穩態時,k =0。 三、經濟增長的穩態分析3、雖然在穩態時y和k的數值不變,但人口總量N、總產量Y與總資本存量K都在增長。由于y=Y/N、k=K/N,所以,總產量Y與總資本存量K的增長率必須與勞動力數量N的增長率n相等。即1、經濟增長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人

15、均產量的持續增長而帶來的經濟總量增長;另一種是人均產量并不增長,經濟總量的增長只是因為人口的自然增長而增長。第一種情況我們可以說是經濟的加速增長,第二種情況我們就說是經濟的穩態增長。 233、經濟增長的穩態圖示kA左邊, k0,k自動上升kA右邊, k0k自動下降穩態條件:sy = (n+)kEkEky0經濟增長的穩態syy=f(k)(n+)k右邊 k0k上升syEyE24如圖9-2所示,由于報酬遞減規律的作用,人均生產函數曲線f(k)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且逐漸平緩的曲線。由于0s1,故儲蓄曲線sf(k)與人均生產函數曲線f(k)的形狀相同;又由于sf(k)f(k),所以儲蓄曲線sf(k)位于人

16、均生產函數曲線f(k)下方。由于n、都為常量,故資本廣化曲線(n+)k是通過原點、向右上方傾斜的直線。由于sy=(n+)k是穩態條件,所以,穩態時,sf(k)曲線與(n+)k曲線一定相交,交點是E點,對應的人均資本為kE,人均產量為yE,人均儲蓄量為syE,此時,syE=(n+)kE,即人均儲蓄正好能夠全部用來為不斷增長的勞動力購買資本品(花費為nkE)和替換舊的資本品(花費為kE),人均資本沒有變化(即k =0)。25從上圖中可以看到,在E點之左,sf(k)曲線高于(n+)k曲線,表明人均儲蓄大于資本廣化,存在著資本深化即k0。這時,人均資本k有增多的趨勢,人均資本k會逐步地增加,逐漸接近于

17、kE。當k的數量為kE即k=kE時,經濟實現穩定狀態。反之,在E點之右,人均儲蓄小于資本廣化,即sf(k)(n+)k,此時有k0,人均資本k有下降趨勢。人均資本k的下降會一直持續到kE的數量上,達到穩態。以上論述表明,當經濟偏離穩定狀態時,無論是人均資本過多還是過少,經濟都會在市場力量的作用下恢復到長期、穩定、均衡狀態。26從圖形還可以看到:k值越小(意味著資本越貧乏),越有可能資本深化,故經濟增長中窮國會快于富國;s提得越高,sf(k)曲線越向上移動,從而使人均資本和人均產量提得越高;n降得越低,可使(n+)k曲線向右下方轉動,從而使人均資本和人均產量提高;另外,通過調整k也可以使人均產量f

18、(k)變動。關于這一點,下面我們還將展開說明。27可將人均生產函數設定成一種特定形式,即y=f(k)=ka,其中參數a介于01之間,則由穩態條件()式知,有 推導:由人均生產函數,又可求得穩態下的人均產量yA。由sy=(n+)k,可以求得 ()上式表明:若其它條件相同,儲蓄率或投資率高的國家通常比較富裕,這些國家的勞動力人均資本k較高,因此人均產量y也較高;相反,儲蓄率或投資率低的國家通常比較貧窮,這些國家的勞動力人均資本k較低,因此人均產量y也較低。28四、經濟增長穩態的變化1、儲蓄率的提高對穩態的影響儲蓄率提高,人均儲蓄曲線上移;形成新穩態:人均產出和人均資本增加。穩態時的產出增長獨立于儲

19、蓄率;所以增長率在短期提高后,會逐漸降低到人口增長率水平。yE0k0ky圖9-3 儲蓄率的提高對穩態的影響s0f(k)(n+)ky0sf(k) kE292、人口增長率提高對穩態的影響人口增長率提高后,人口增長率曲線向上移動。與人均儲蓄曲線相交于一個新的穩態水平。此時:1)人均產出減少。2)人均資本減少。3)總產量穩定增長。這是因為:從sy=(n+)k式中可以讀出:盡管人均產出沒有增加,可n的增加以及nk的增大必定帶來總產出的增加。N1k1kyO圖9-5 人口增長率的提高對穩態的影響sf(k)(n1+)k(n2+)kk2N230黃金分割律:使人均消費最大化的人均資本。五、經濟增長的黃金分割律Y

20、= C + I,兩邊同除N,則有:Y/N = C/N + I/N人均產出f(k)可以配置到人均消費C/N、資本深化 k 、資本廣化nk三種用途。C/N = f(k) - k- nk如果要使人均消費達到最大,穩態的人均資本量應該使得資本的邊際產出等于人口增長率。由于Y/N = f(k),I/N=K/N = k+ nk,則有: f(k) = C/N + k+ nk要使人均消費達到最大,對上式兩邊對 k 求導,則有:f(k) = n31假定不存在折舊,則(n+)k就變為nk,穩態條件就變為sy=nk穩態時,人均消費c就是人均收入與人均儲蓄之差,即: c=ysy 又由于sy=nk, y=f(k),故可

21、得到:c= f(k)nk人均消費c最大化的一階條件是: f(k)(nk)= 0,即: f(k)=n 32圖9-6 經濟增長的黃金分割率ykk2Ok*y=f(k)TnkMXXMsf(k)2sf(k)1sf(k)3T黃金分割律圖k0時,人均資本 (n+)k則人均消費MM如果要使人均消費達到最大,MM應該最大。33六、技術進步下的新古典增長模型1、前面關于新古典增長理論是在沒有考慮技術進步情況下進行的。現把技術進步這一因素引入。2、考慮技術進步:生產函數就可以寫為:可以證明:新古典增長模型的基本方程為 穩態的條件是: 引入技術進步的新古典增長模型f(k)O34技術進步條件下新古典增長模型的基本方程推

22、導設:Y=F(AN,K)單位有效勞動產出 ,單位有效勞動占有的資本量技術進步率為g=A/A,人口增長率為n=N/N35對上式兩邊取對數,有,即有等式兩邊對時間t求導,得聯立和,有穩態的條件是: 從中可以形成的總結性認識:36引入技術進步并沒有使穩態分析的結論產生大的波動;由于 ,從 式就可推出,n必為常量,進而推出也必為常量;處于穩定狀態時,由于 、 ,推出按有效勞動平均的資本 的增長率為零,進而按有效勞動平均的產量 的增長率為零;人均產出增長率只取決于技術進步速度。由于Y=F(AN,K)有 ,推出 ,對此式兩邊取自然對數,有 lny=lnA+lnk,等式兩邊再對時間t求導,可得 。從上一點可

23、知道,k的增長率為零時,人均產出y的增長率只取決于技術進步A的速度(教材用g表示)37變量穩態增長率按有效勞動平均的資本按有效勞動平均的產量人均產出y總產出Y00gn+g在 時,總產出的增長率=g+n總產出的增長速度取決于(g+n)。因為對此式兩邊取自然對數,兩邊再對時間t求導,可得:38第四節內生增長理論 一、基本模型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說明了長期經濟增長必定來自技術進步。但是,技術進步來自于哪里? 假設生產函數為Y=AK;Y是總產出,K是資本存量, s是積累,為折舊, Y=MPK=A,A為反映技術水平的正的常數,不存在資本邊際收益遞減。于是有:結論:只要sA,即使沒有外生技術進步的假設,經濟

24、的收入Y / Y也一直增長。39二、邏輯分析內生增長理論中放棄資本邊際收益遞減的假設合理嗎?這取決于人們如何認識中的資本K。傳統意義下的K的認識是指固定資本。如果是這樣來認識K,資本邊際收益遞減的假設當然合理;可是,內生增長理論意義下的K的認識還包括知識資本,而知識資本不但不存在資本邊際收益遞減,而且還存在資本邊際收益遞增。如果這樣來認識K,放棄資本邊際收益遞減的假設就合理;內生增長理論對于長期經濟增長的描述就成立;在所有增長理論中對于經濟長期增長的解釋就更合理。40三、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1、鼓勵技術進步。積極推進專利制度。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技術推廣。2、鼓勵資本形成。鼓勵積累。鼓勵投資。3、

25、增加勞動供給。減免所得稅。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訓體系,增加勞動供給的質量41第五節 經濟周期理論概述一、經濟周期的定義及階段經濟周期(Business cycle)是指經濟活動沿著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所經歷的有規律的擴張和收縮。四個階段: 復蘇階段:從T-i 繁榮階段:從i-P 衰退階段:從P-j 蕭條階段:從j-T時間GDPTTPPijk繁榮復蘇蕭條衰退42二、經濟周期的類型(一)朱格拉周期朱格拉根據其統計分析,認為經濟中存在一個長度約為910年的經濟周期。熊彼特把這種周期稱為為中周期,或朱格拉周期。漢森則把這種周期稱為“主要經濟周期”。(二)基欽周期英國統計學家基欽認為經濟周期實際上包括大周期

26、和小周期兩種周期的觀點。小周期平均長度為3.5年(約40個月),而一個大周期則包括兩個或三個小周期。熊彼特把這種約為40個月的周期稱為短周期或基欽周期。基欽提到,這種小周期是心理原因所引起的有節奏的運動的結果,而這種心理原因又是受農業豐歉影響食物價格所造成的。43(三)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俄國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著名的“長波理論”。認為經濟中存在一種平均長度約為50年左右的長期循環。這種長周期被稱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四)庫茲涅茨周期美國經濟學家庫茲涅茨認為經濟中存在長度為1525年不等的長期波動。這種波動在美國的許多經濟活動中,尤其是建筑業中表現得特別明顯,所以庫茲涅茨周期也稱為建筑業周

27、期。44(五)熊彼特綜合周期每一個5060年的長周期包括6個810年的中周期,每一個中周期包括三個長度約40個月的短周期。他在年提出,人類進入工業社會后大約經歷了三個長周期:第一個長周期:18世紀80年代1842年,“紡織機時代”第二個長周期:1842年1897年,“蒸汽機和鋼鐵時代”第三個長周期:1897年以后,“電氣化和汽車時代”45四、內生經濟周期理論的研究1、純貨幣理論由英國經濟學家霍特里提出貨幣供應量和貨幣流通速度直接決定了名義國民收入的波動。經濟波動完全是由于銀行體系交替地擴張和緊縮信用所造成,尤其以短期利率起重要的作用。2、投資過度理論貨幣信用過度論(哈耶克、米塞斯)貨幣供給 利

28、率 投資 對投資品需求 投資品價格 制造消費品的要素轉移消費品供給消費品價格 消費、同時投資 危機非貨幣投資過度論卡塞爾、維克塞爾、斯皮托夫新技術發明、新市場開拓投資 重復上述推理463、消費不足理論該理論以西斯蒙弟、馬爾薩斯和霍布森為代表經濟中出現蕭條是由于社會對消費品的需求趕不上社會對消費品生產的增長,這種不足又根源與國民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過度儲蓄。國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窮人消費不足富人儲蓄過度C下降I上升AD下降AS上升產品過剩474、心理理論經濟循環周期取決于投資,而投資的大小主要取決于業主對未來的預期,而預期是一種心理現象,心理現象又具有不確定性。因此,經濟波動的最終原因取決于人們對未

29、來的預期。某原因刺激了投資繁榮樂觀消費、投資增加經濟進一步繁榮過度繁榮錯誤被察覺悲觀消費、投資過度減少蕭條48五、外生經濟周期理論的研究1、熊彼特的創新周期理論第一次創新浪潮創新生產效率提高創新者盈利其他企業效仿對資本品需求增加繁榮創新普及盈利機會下降對資本品需求下降危機第二次創新浪潮第一次浪潮帶來繁榮廠商樂觀消費者樂觀增加投資與投機高估未來收入、抵押貸款對投資品和消費品的需求增加樂觀帶來的虛假繁榮第二次浪潮泡沫破滅492、太陽黑子理論經濟周期的波動性是由于太陽黑子的周期性變化。太陽黑子的周期性變化會影響氣候的周期變化,而這又會影響農業收成,農業的收成又會影響整個經濟。太陽黑子活動頻繁地球氣候

30、變壞農業歉收、減產其他產業蕭條太陽黑子的出現是有規律的,大約每十年左右出現一次,因而經濟周期大約也是每十年一次。該理論由英國經濟學家杰文斯于1875年提出。杰文斯父子,數理經濟學的先驅經濟學微積分快樂和痛苦50第六節 乘數-加速數模型諸多的經濟周期理論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外因論與內因論。內因論中有影響的理論是乘數加數模型,外因論中有影響的理論是實際經濟周期理論。一、加速原理涉及的相關概念 加速原理是一個描述產量或收入的變動對投資的影響程度的概念,其基本內容是:產量或收入的增加或減少,會引起投資的更大幅度(加速度)的增加或減少。為更好理解這一原理,我們需要了解相關概念。1、關于投資。投資可分為總投

31、資、重置投資和凈投資。總投資。是指投資總量,它等于凈投資和重置投資之和;重置投資。是指用來補償報廢的資本設備的投資;凈投資。是指資本總量的增量,等于總投資與重置投資之差。512、資本產量比率。是指平均生產1單位產量所需要的資本量。若以K表示資本量,Y表示產量,v表示資本產量比率,則資本產量比率的定義公式為: 公式表明,資本量是產量的函數,資本量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化。523、加速系數。增加一定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凈投資量,即凈投資量與產量增加量之比,稱為加速系數。若以v表示加速數,以It表示本期的凈投資,以Yt表示本期的產量,以Yt-1表示上一期的產量,則加速數的定義公式為: 53 4、總投資的計算公式。由于總投資等于凈投資加重置投資即折舊,所以,若以Igt、It、Dt分別代表本期的總投資、本期的凈投資和本期的重置投資,則可以得到總投資的計算公式: 54二、乘數與加速數的相互作用與經濟周期波動乘數和加速數的相互作用對經濟周期波動的作用機制過程如下:1、假定經濟處于蕭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