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講課題目(共14頁)_第1頁
專家講課題目(共14頁)_第2頁
專家講課題目(共14頁)_第3頁
專家講課題目(共14頁)_第4頁
專家講課題目(共14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兒科(r k)分會成立大會日程安排7月11日上午 大會場時 間安排主持人08:0008:30合影08:3010:05開幕式10:0510:15茶歇10:1510:55高學敏:中藥在兒童用藥中的優勢、存在問題及解決建議11:0011:40馬 融:頑固性抽動障礙的綜合治療方案11:0012:10丁 櫻:紫癜診斷與中醫治療思路7月11日下午 大會場13:3014:00崔詠梅:中醫優勢病種療效總結分析報告體例及樣稿14:0014:30俞 建:中醫腎本質的研究與兒童性早熟的中醫診療-異病同治在小兒腎系疾病中的應用 14:3015:00常 克:經典導航 迷途知返 7月11日下午 第一分會場

2、15:2015:50姜之炎:中醫中藥治療小兒腺樣體肥大探究熊 磊15:5016:20宋桂華:兒童喘息性疾病的鑒別及中西醫治療熊 磊16:2016:50閆永彬:小兒CAP治療若干問題的思考熊 磊7月11日下午 第二分會場15:2015:50馬丙祥:中醫治療方法在腦癱康復中的應用研究王素梅15:5016:20宋虎杰:經方論治小兒腦病臨床研究王素梅16:2016:50李 芳:自閉癥的治療進展王素梅7月11日下午 第三分會場15:2015:50鄭 健:IgA腎病的中西醫診療進展秦 曼15:5016:20翟文生:腎病綜合征并發癥的發生機制及干預措施秦 曼16:2016:50任獻青:以尿檢異常就診的非腎系

3、疾病秦 曼7月11日下午 第四分會場15:2015:50閆慧敏:便秘中西醫結合診治特點許 華15:5016:20王力寧:壯醫藥在兒科的應用 許 華16:2016:50許 華:小兒膽道閉鎖術后中醫辨證與治療閆慧敏7月12日上午 大會場08:0008:30叢 麗:減味小青龍湯在反復咳嗽中的應用08:3009:00趙 霞:哮喘中西醫治療進展09:0009:30黃巖杰:血尿的診斷思路09:3010:00鄭 宏:癲癇的中西醫治療 10:0010:30陳文霞:小兒常見急危癥候的早期識別與應急處理10:3010:50茶歇10:5012:00學術交流高學敏: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臨床中藥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我國著

4、名的中醫藥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 國家藥典委員(wiyun)會中醫專業資深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大疾病研究專家組成員,國家科委國家秘密技術級專家評審組專家,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審評委員會委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麻醉藥品委員會委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藥品種保護審評委員會委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審評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基礎理論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功能食品分會理事,中國藥物濫用防治協會理事,中國藥學會高級委員,北京中醫藥學會理事,北京中醫藥學會名譽理事、中成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曾獲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5、獎,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經濟技術創新標兵,北京地區產學研先進個人,北京高校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從事(cngsh)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1990、1995、2000、2005、2010 年版中藥飲片、中成藥臨床標準(biozhn)的編制起草工作,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成藥卷、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飲片卷的主編工作。國家藥監局刊行的國家基本藥物(中成藥)常務副主編,衛生部組織編寫的基本藥物臨床用藥指南的主審,為規范中藥的臨床便準、安全合理使用中藥作出了貢獻。 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臨床中藥學學術帶頭人,為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藥學主編。從事中醫藥教學、醫療、科

6、研工作 40 余年。研究領域為中藥學基本理論及臨床應用。主要研究方向為臨床中藥學文獻研究,中藥復方配伍優化的研究,中藥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抑郁癥、焦慮癥等,中藥戒毒臨床實驗的研究等,承擔國家多項課題,已完成技術轉讓 4 項,發明專利 3 項,發表主編著作 30 余部。 馬融: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教授、主任醫師。先后獲得“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 HYPERLINK /subview/1133504/1133504.htm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天津市政府授銜“中醫小兒神經內科專家”等稱號。現任 HYPERLINK /view/1765637.htm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

7、兼任 HYPERLINK /view/964309.htm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國家藥監局新藥及中藥保護品種審評委員會委員、 HYPERLINK /view/652742.htm 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主任委員、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兒科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 HYPERLINK /subview/4261633/4261633.htm 醫院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天津市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天津市中醫藥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馬融教授出身中醫世家,幼從其父 HYPERLINK /subview/313594/11110110.htm

8、 馬新云熟讀中醫經典, HYPERLINK /subview/23593/23593.htm 恢復高考后首批考入河北醫學院,1982年12月畢業后于 HYPERLINK /subview/10327470/10494543.htm 河北中醫學院附院從事中醫兒科醫療工作。1984年考入 HYPERLINK /view/274886.htm 天津中醫學院攻讀兒科碩士學位,1987年畢業,獲得醫學碩士學位。同年考入 HYPERLINK /subview/11812281/12184219.htm 南京中醫學院攻讀兒科專業博士學位,1990年畢業后在 HYPERLINK /view/171077.ht

9、m 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工作至今。馬融教授先后師從于我國著名中醫兒科專家 HYPERLINK /subview/4713356/12744638.htm 李少川、 HYPERLINK /view/309842.htm 江育仁教授,為國內首個中醫兒科學博士、全國第一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在繼承和發揚 HYPERLINK /view/885643.htm 中醫理論,運用中醫、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兒科疾病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馬融教授以中醫藥防治小兒腦病為主要研究方向,擅長治療兒科常見病及癲癇、多動癥、抽動癥等腦系 HYPERLINK /subview/565436/565436.htm 疑

10、難病。提出小兒癲癇“抗癇增智治童癇”的學術觀點、 HYPERLINK /subview/61974/61974.htm 兒童鉛中毒“肝腎雙排”的驅鉛新途徑和 HYPERLINK /subview/191922/191922.htm 兒童多動癥“ HYPERLINK /subview/4404308/4404308.htm 髓海 HYPERLINK /subview/3281578/3281578.htm 發育遲緩” HYPERLINK /subview/1148657/1148657.htm 病機理論。先后承擔包括“十一五”國家 HYPERLINK /view/1737112.htm 科技支撐

11、計劃、 HYPERLINK /subview/1314657/1314657.htm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級科研課題22項,獲省部級二三等獎勵18項,研發了 HYPERLINK /subview/708030/708030.htm 熄風膠囊、茸菖膠囊等中藥院內制劑4種;發表論文102篇,主編或副主編專著和教材18部。作為中醫兒科學學科帶頭人,所在學科為中醫兒科學博士點、 HYPERLINK /view/1452217.htm 博士后流動站、國家級中醫兒科學精品課程、 HYPERLINK /view/867677.htm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學科、“十五、十一五”重點專科,為發展中醫兒

12、科學科做出了巨大貢獻。1995年被評為“天津市教學楷模”,1996年獲天津市“八五” HYPERLINK /view/464217.htm 立功獎章,1999年被評為天津市“十佳”醫務工作者,2000年被評為國家衛生部“全國衛生行業先進個人”,2003年獲天津市“抗擊非典先進個人”稱號。先后獲得“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丁櫻:主任醫師、 HYPERLINK /subview/35725/6466450.htm 教授(jioshu)、博士生導師,享受(xingshu)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77年畢業于 HYPERLINK /subview/28767/28767.htm 河南(h nn)中

13、醫學院中醫系,現任河南中醫學院兒科學科帶頭人, HYPERLINK /subview/1765344/1765344.htm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醫院院長, HYPERLINK /subview/652742/652742.htm 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兒科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河南省中醫藥學會兒科專業主任委員, HYPERLINK /subview/10033738/10179034.htm 河南省醫師協會兒科分會副會長,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重大 HYPERLINK /view/565436.htm 疑難病項目“ HYPERLINK /view/4

14、424253.htm 小兒紫癜性腎炎 HYPERLINK /subview/2784081/2784081.htm 中醫綜合方案的示范研究”首席專家,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重大 HYPERLINK /view/565436.htm 疑難病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創新基金獲得者,丁櫻教授(jioshu)從事兒科教學、臨床工作40余年,擅長 HYPERLINK /view/35475.htm 中西醫結合(jih)治療(zhlio) HYPERLINK /view/18069.htm 過敏性紫癜及 HYPERLINK /view/10009.htm 紫癜性腎炎、難治性腎病、 HYPERLI

15、NK /view/417857.htm 狼瘡、乙肝腎、 HYPERLINK /view/390580.htm IgA腎病、 HYPERLINK /view/9994.htm 血尿、 HYPERLINK /view/9956.htm 蛋白尿、 HYPERLINK /subview/251623/251623.htm 遺尿及類 HYPERLINK /view/165959.htm 風濕病等小兒常見病及多種 HYPERLINK /subview/565436/565436.htm 疑難病的診療經驗豐富。提出了 “扶正祛邪,序貫辨治”獨到的學術觀點;研制了“血尿停”、“腎必寧”顆粒;首次將 HYPER

16、LINK /subview/1329204/1329204.htm 小兒腎病“標本”辨證分型體系寫入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率先提出 HYPERLINK /subview/94075/94075.htm 雷公藤在兒科的新劑量;在我國中醫兒科界率先開展了腎活檢及腎臟病理技術為中醫臨床科研服務。丁櫻教授博覽醫籍,采各家之長,結合多年臨床經驗,總結出自己獨特的辨證規律和治療風格,其科研項目“腎必寧顆粒沖劑治療 HYPERLINK /subview/5816094/5872919.htm 小兒腎病綜合征( HYPERLINK /subview/5098190/5116140.htm 系膜增生性腎炎

17、)臨床及療效機理探討” 于2002年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年“ HYPERLINK /subview/1395537/1395537.htm 異病同治分子機理研究”獲 HYPERLINK /subview/652742/652742.htm 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以及部級二等獎1項,省級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廳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在研課題5項。近年來完成國家“七五”、“十五”攻關項目各1項,研究和開發國家新藥1項,主持部省級科研項目8項。先后在國家級醫學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61篇,編寫國家規劃教材 HYPERLINK /view/1054351.htm 中醫兒科

18、學及醫學專著18部。先后被國內多所高校及 HYPERLINK /subview/8891/8891.htm 香港大學邀請講學,并公派赴新加坡、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進行學術交流,在專業領域內頗有影響。俞建:主任醫師,1989本科畢業于河南中醫學院中醫系學士,1996中西醫結合臨床博士畢業于原上海醫科大學。1998年晉升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 / 副教授,2001.5-2006年人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中醫科主任、中西醫結合研究室主任、碩士生導師。2006.6-任復旦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科醫院中醫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兒科專業委

19、員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分會主任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上海市中醫特色專科-兒童性早熟專科負責人、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雜志 編委、 中西醫結合學報編委。俞建教授在河南中醫學院和原上海醫科大學研究生院接受過系統中醫和中西醫結合專業訓練,學術視野較廣。繼承并發揚名老中醫和知名中西醫結合專家時毓民教授的學術思想,擅長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診療兒科疾病,尤其是青春期發育異常疾病-性早熟,兒童腎病。作為性早熟特色專科帶頭人,繼承前輩開創的兒童性早熟的中西醫結合診療專業,發揚光大,發展成為每年就診人數接近10萬人次的全國最大的兒童性早熟診療中心。俞建教

20、授近5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2項、上海市科委課題2項、上海市衛生局課題1項。承擔上海市中醫特色專科建設1項,上海市衛生局醫苑新星人才培養計劃1項。2007年課題“兒童性早熟中醫藥臨床干預診療規范和機理研究”獲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第1),2010年課題“ 腎陽虛證的神經內分泌學基礎與臨床應用”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8)。常克:主任醫師,教授(jioshu),科主任,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名中醫,首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四川省中醫藥科學與技術帶頭人,現任四川省中醫兒科專委會委員,四川省中西結合腎病專委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四川省及成都市兒腎專

21、委會委員,成都市中西結合兒科專委會委員。擅長(shnchng)運用中醫經典理論與經方驗方治療各種各種腎炎、腎病及不明原因的血尿、蛋白尿;頑固性咳嗽與哮喘;反復發作的扁桃體炎、咽炎;小兒(xio r)遺尿;長期食欲下降與便秘、磨牙;體虛易感與多汗證;紫癜、狼瘡、鼻炎、皮疹等免疫與過敏性疾病,尤其是對小兒腎臟疾病的防治和頑固性咳嗽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編寫醫學專著4部,發表學術論文35篇,主持科研課題6項,獲成都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1項。崔詠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項目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姜之炎: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兒科主任,全國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常務理事,世界中

22、醫藥學會聯合會兒科分會副會長,全國高等教育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常務理事,全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兒科分會委員,上海市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是龍華醫院名中醫,并擔任“徐小圃兒科學術思想研究室”主任擅長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小兒肺炎、支氣管哮喘、小兒腎臟病、女童性早熟及嬰幼兒膽道閉鎖術后肝膽疾病,師承老中醫蘇華主任,善用健脾法,立法用藥簡潔。長期承擔本科生、夜大生中醫兒科學教學任務,負責學生的臨床帶教工作;參加多個國家級和市衛生局課題;主編、參編多部有關兒科學術的專著;撰寫多篇學術論文,發表于市級、國家級雜志。宋桂華:主任醫師,醫

23、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兒科二病區主任,河南省中醫學會兒科分會委員,河南省中醫藥學會委員,第四批全國(qun u)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長期從事兒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運用中醫、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兒科各種常見病及疑難癥,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對小兒重型(zhngxng)肺炎、哮喘、過敏性紫癜、腦炎、癲癇、反復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慢性鼻炎、長期發熱、急慢性腹瀉、厭食癥、心肌炎、貧血、嬰兒濕疹、新生兒疾病等發揮中醫特色,并對小兒危急重癥的診斷和搶救治療有特長。閆永彬:兒科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兒科五病區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

24、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兒科專業委員會理事,河南省中醫藥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河南中醫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擅長小兒感染性疾病和消化系統疾病。如肺炎、哮喘、急慢性咳嗽,反復喘息,反復呼吸道感染;EB病毒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川崎病、長期不明原因發熱;積滯、厭食、便秘、腹瀉、胃炎(wi yn)、胃潰瘍、胃腸道功能紊亂、腹痛待查、嬰兒肝炎綜合征、肝脾腫大原因待查等。馬丙祥: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河南省優秀青年科技專家,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中醫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小兒腦癱組組長,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小兒腦癱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兒童康

25、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委員,河南省中醫管理局“112”人才臨床專家,河南省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分會第一屆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殘疾人康復協會中西醫結合康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中醫藥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秘書,河南省藥品評審專家,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中醫中西醫結合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物理醫學與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鄭州市醫學會抗癲癇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鄭州市中醫兒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鄭州醫學專家會診中心中醫兒科、抗癲癇專業首席專家,兒科醫院三病區、小兒腦病診療康復中心主任。1988年7月成都中醫藥大學兒科碩士研究生畢業,一直從事兒科臨床醫療、教

26、學、科研工作。1994年在佳木斯大學康復醫學院進修學習小兒腦癱康復3個月;1998.81999.8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進修學習小兒神經1年。從1994年開始開展小兒腦癱的診治工作,在我省率先引進國際先進的腦癱早期診斷及康復治療技術,近年來充分發揮中醫特色和優勢,在小兒腦癱的診療康復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創立了一套傳統康復方法與現代康復技術相結合的 “疏通矯正”手法,該手法以其先進的理論、顯著的療效,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中醫診療技術整理研究項目,完成后可望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運用。以手法為主的綜合康復治療體系,獨具特色,在小兒腦癱康復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患者來自法國、德國及全國20余個省市。近年

27、來接受了新加坡、奧地利、韓國、日本及國內多家院校有關人士的參觀學習。10余年來,診療腦癱、腦病患兒近萬例,使絕大多數患兒得到康復并重返社會。對小兒癲癇、智力低下、抽動癥、多動癥、肌無力、肌萎縮、各種腦炎、腦病恢復期及后遺癥等疾病的診療方面有較為深入的研究。主編實用兒科診斷與治療一書,總主編中華藥膳防病治病系列叢書一套(12冊)。副主編參與編著專業著作2部,作為編委參與編著專業著作4部。在國家、省級雜志及學術會議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作為主持人獲河南省科技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河南省教委科技成果二等獎2項,作為主要參加人獲河南省科技成果三等獎1項、省醫藥局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省教委科技成果

28、二等獎3項。現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近年應邀赴新加坡、美國、意大利等國家進行學術交流。宋虎杰: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主任醫師;現任西安中醫腦病醫院院長;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中醫兒科)學科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腦病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重點學科(中醫兒科)學科帶頭人,陜西省第四批重點中醫藥學科(兒科學)學科帶頭人,陜西省第五批重點學科(中醫腦病學)學術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性癱瘓診治方法重點研究室主任;陜西省中醫藥重點研究室(腦病重點研究室)負責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一批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西岐王氏濟生堂中醫兒科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負責人。國家中

29、醫藥管理局第三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陜西省名中醫。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副秘書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nik)分會委員會常委;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委員會常委;中華中醫藥學會腦病專業委員會常委;陜西省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腦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北京世針傳統醫學培訓中心副主任。先后畢業(b y)于陜西中醫學院、山東中醫藥大學,從事中醫腦病的工作25年,具備堅實而全面的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對腦積水、腦癱、孤獨癥、智力低下、中風、癲癇、持續植物狀態等腦病的中醫臨床具有較深的研究,積累了比較豐富的臨床經驗,創立了腦病“三位一體(sn wi y t)療法”,在所從事的專

30、業領域取得一定的成就。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fbio)論文40余篇,主編了中國特色診療專家經驗薈萃、腦積水、金貴要略經方藥理與應用三部專著。主持完成省部級科研課題8項,現在研的課題4項。先后獲得陜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西安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獲國家專利4項。科研成果登記4項。主要研究方向:腦積水、腦癱、孤獨癥、智力低下、中風、癲癇、持續植物狀態等的臨床研究。李芳:主任醫師,教授,醫學碩士,山西醫科大學畢業。長期從事兒科臨床醫療、科研及教學工作, 擅長于小兒呼吸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治,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對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等疾病治療,方法獨

31、到,療效好,深受家長的信任和好評。對小兒腦損傷、腦癱的診斷和治療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提出了“早期、綜合、堅持”的原則,獨創了物理康復評定和康復訓練方法體系,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對缺血缺氧、顱內出血、病毒性腦炎、中毒性腦病等病因引起的兒童智力遲滯、腦癱等疾病療效確切,對數千例患兒進行了治療,獲得很好的臨場效果,減低了致殘率,提高了生活質量溶入了社會。曾獲全軍科學進步三等獎。鄭健:兒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導,福建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院長,福建省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主任委員,福建省青年中醫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兒科分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常務委員,福建省中西醫結合學

32、會常務理事,福建省中醫藥學會理事,福建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福建中醫藥雜志編委。從事兒科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20年,對小兒腎病、哮喘頗有研究,承擔廳級以上科研課題近10項,發表專業(zhuny)學術論文60余篇,榮獲廳級以上科技成果獎7項。先后被授予“全國中西醫結合(jih)優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福建省百千萬人才(rnci)”、“福建中醫學院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福建中醫學院骨干教師”和“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人選等光榮稱號。專長于腎病等兒科疾病。翟文生:醫學博士, HYPERLINK /view/1765344.htm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醫院副院長、兒科

33、一病區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委員,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兒科分會常務委員,世界中醫聯合會兒科分會常務理事,全國中醫高等教育學會兒科分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河南省省管專家。河南省名中醫,河南省中醫臨床學科領軍人才,河南省省管優秀青年科技專家,河南省科學技術帶頭人,河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河南省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委員兼秘書,河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專家,河南省中醫藥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河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循證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河南省中醫藥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河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

34、理局藥品審評專家,河南省及鄭州市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庫成員,鄭州市衛生局醫學會診中心首席專家,鄭州市醫德標兵,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首屆“患者最滿意的醫生”。作為主要完成者曾參加國家“七五”和“八五”“十五”科技攻關項目,為國家級新藥“小兒瀉速停沖劑”和“小兒熱速清口服液”的主要研制人員。作為第二負責人現承擔著國家“十一五”科技攻關計劃“小兒過敏性紫癜性腎炎中醫綜合治療方案的示范研究”課題。先后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廳級一等獎一項;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撰寫專著12部,其中全國高等院校規劃教材5部。擅長(shnchng):中醫、中西醫結合開刀診療腎病、紫癜、IgA腎病、狼瘡、

35、乙肝腎、血尿、遺尿、風濕病、關節炎、強柱、川崎病及內分泌疾病等。任獻青: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現任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醫務部主任,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兒科分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外治分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量效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中醫藥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秘書。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腎臟疾病如過敏性紫癜、紫癜性腎炎、血尿、蛋白尿、腎病綜合征、腎小球腎炎、矮小癥及中醫藥治療小兒咳嗽、食積、發熱、厭食、哮喘、反復(fnf)呼吸道感染、遺尿等兒科常見病。閆慧敏:主任醫師,特級專家,教授(jiosh

36、u),博士生導師,中醫科主任。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兒科分會副會長;世界中醫藥聯合會中藥上市后再評價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第三、第四、第五屆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兒科分會副理事長;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中華醫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兒科分會主任委員;北京中醫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中醫學會急診委員會及醫院管理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中醫管理局中醫兒科“小兒脾胃病臨床研究”重點學科項目負責人、北京中西醫結合兒科研究所副所長;北京中醫藥、環球中醫藥、中醫藥大學學報、武警醫學、中

37、國中西醫結合兒科等雜志編委。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臨床工作40余年,開展小兒胃鏡檢查與治療二十余年。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胃腸道疾病,臨床收到較好療效。同時對小兒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如各種感冒、發熱、咳嗽尤其是反復咳嗽、哮喘、小兒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病,運用中醫理論治療,有其獨到之處,積累了一定經驗,臨床療效顯著,深受患兒及家長的歡迎。 擔任國家及北京市多項科研課題,先后獲得國家及北京市科技進步獎六項,是全國第五批名老中醫藥專家經驗繼承指導老師。王力寧:醫學(yxu)學士,教授、主任醫師,曾任 HYPERLINK /view/1960583.htm 廣西中醫學院第一(dy)附屬醫

38、院兒科主任及哮喘(xiochun)防治中心主任,現任兒科教研室主任、醫院科技部主任,廣西中醫學院中醫兒科學科帶頭人,廣西名中醫,碩士研究生導師。廣西中醫兒科學會主任委員; HYPERLINK /view/652742.htm 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兒科分會常務理事;廣西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廣西圍產醫學會常務委員;廣西中醫藥、中醫兒科雜志、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編委。在學術上重視小兒體質特點,強調顧護脾胃,反對濫施攻補,處方以藥味少、劑量輕及療效高見長,善于運用中醫內病外治的特色療法,研制的納氣敷臍散、平喘咳外敷散、感冒霧化液、清肺霧化液、清肺霧化液等制劑,長期

39、用于小兒感染后脾虛綜合征、哮喘、支氣管炎、肺炎等病證,取得顯著的臨床療效;對小兒慢性咳嗽、厭食、汗證、紫癜性腎炎、遺尿、新生兒疾病、兒童多動綜合征等病證,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取得滿意療效,深受患兒及家長的好評。在兒科教學及科研工作中,其重視學科建設,其所在學科2000年確定為 HYPERLINK /view/17275.htm 廣西中醫學院兒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在教學工作中,做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被評為廣西中醫學院“十佳教師”及傳統中醫班帶徒導師;廳級科研課題2項,獲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進步獎1項,參加編寫全國高等中醫專業及中西醫結合專業教材二部,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多次參加全國中醫兒科學術交流

40、會,悉心學習當代著名中醫兒科醫家的臨床經驗,不斷豐富和提高中醫理論與臨床診療水平,為振興中醫兒科事業做出了積極奉獻。許華:醫學博士,主任中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兒科教研室及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主任、學科學術帶頭人,全國中醫高等教育學會兒科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中醫藥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從事兒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20余年,具有較堅實的理論基礎、系統的專業知識、豐富臨床醫療經驗和較強的科研能力。長期承擔本科生及七年制碩士研究生課堂教學工作,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積極開展教學研究與改革實踐,成績突出,對我校的課堂教學

41、改革做出了積極貢獻,曾獲“受學生歡迎的任課老師”及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學先進個人稱號。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兒血證、脾胃疾病、兒童保健與治未病,擅長中西醫結合診治小兒血液病及消化系統疾病,對小兒過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腎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營養性貧血、白血病、再障、各種原因的粒細胞減少等治療具有較豐富的經驗,尤其是對小兒過敏性紫癜的治療有較好的療效,吸引了眾多區域外患者前來就診。運用中醫藥治療小兒厭食、疳積、癲癇、生長發育遲緩、久咳、腹瀉、便秘、遺尿等疾病效果顯著。與外院合作開展嬰兒膽道閉鎖術后中醫治療、小兒白血病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干細胞移植術后中醫藥治療等研究,近年來開展了中醫兒童保健與治未病的研究,均取得一定進展。掌握本學科專業國內外發展動態,主持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1項、部委級課題2項、廳局級課題1項;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