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 期中測試卷_第1頁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 期中測試卷_第2頁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 期中測試卷_第3頁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 期中測試卷_第4頁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 期中測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達標測試卷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1. 小明在環球旅行中,記下了四個地點的位置,根據圖Z1判斷其中屬于東半球的有()圖Z1A. 10S,20E B. 10N,30W C. 20N,70W D. 20S,170E讀經緯網示意圖(圖Z2),完成23題。圖Z22. 關于圖中甲、乙兩地的敘述正確的是()A. 甲地位于西半球 B. 乙地有太陽直射現象 C. 甲地位于南溫帶 D. 乙地位于中緯度地區3. 有關圖中、兩區域的敘述正確的是()A. 實地面積大于B. 區域位于區域東南方 C. 春分日,白晝時間長于 D. 圖幅相同的兩區域,比例尺大于圖Z3中O為極點,L為緯線,P、Q為經線。讀圖,回

2、答45題。4. 如果P、Q兩點的經度差為30,那么關于P、Q兩點的敘述,正確的是()A. P點位于西半球,Q點位于東半球 B. P點位于東半球,Q點位于西半球C. P點在Q點的正西方 D. P點在Q點的正東方 圖Z35. 如果P、Q兩點的經度差為60,那么關于P、Q兩點的敘述,正確的是()A. P位于西半球,Q點位于東半球B. P、Q兩點都位于東半球C. P、Q兩點一定位于赤道上D. P點在Q點的正東方一天中竹竿影子的長度變化與天空中太陽的位置密切相關,家住 40N的小明同學在春分日當天,測量竹竿影子的變化,并在地面做好記錄(如圖Z4)。讀圖回答67題。圖Z46.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 這

3、一天竹竿的影子先變長再變短 B. 圖中丙箭頭指向正北方向C. 這一天14點太陽升得最高 D. 當地這一天太陽能直射頭頂7. 次日,地球運行在圖Z5公轉軌道上的哪一段?()圖Z5A. B. C. D. 某校學生去頤和園春游,圖Z6為頤和園導游示意圖(局部)和某同學身邊的指示牌。讀圖,完成89題。圖Z68. 某同學的大致位置是示意圖中的()A. 地 B. 地 C. 地 D. 地9. 頤和園景福閣距佛香閣的距離大約400米,則圖中導游圖的比例尺約為()A. 1 10 B. 1 100C. 1 10 000 D. 1 1 000 000“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選自毛澤東沁園春長沙)描寫的是岳

4、麓山周邊的景觀。圖Z7為岳麓山周邊局部地區簡圖。讀圖Z7,完成1011題。圖Z710. 岳麓山山峰的海拔約為()A. 37米 B. 240米 C. 295米 D. 500米11. 在岳麓山不同地點欣賞周邊風光,可以實現的是()A. 地在山峰俯瞰湘江風光 B. 地在陡崖遠眺湘江東岸C. 地在山谷遙望橘子洲頭 D. 地在山脊觀賞江湖水景12. 下列圖例是玲玲從“青島城市圖”上描畫下來的,可能描畫錯誤的是()A. 常年河、湖 B. 鐵路C. 省、自治區、直轄市界 D. 水庫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位于喜馬拉雅山脈。2020年12月8日,中國和尼泊爾兩國聯合宣布,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 86

5、米。據此回答1314題。13. 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指的是()A. 相對高度 B. 絕對高度(海拔)C. 圖上距離 D. 實地距離14. 喜馬拉雅山脈是兩大板塊碰撞擠壓而形成的,這兩大板塊是()A. 南極洲板塊、非洲板塊 B. 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C. 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 D. 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成功,證實了地球是個球體。在為歸來的勇士們舉行的褒獎儀式上,西班牙國王說:“你們第一個擁抱了地球!”讀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路線示意圖(圖Z8)。據圖文資料,完成1516題。圖Z815. 麥哲倫船隊從西班牙出發環繞地球一圈,依次經過的大洋是()A.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 大西洋

6、太平洋印度洋C.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D.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16. 從半球位置看,西班牙位于()A. 東半球、北半球 B. 西半球、南半球C. 東半球、南半球 D. 西半球、北半球豎版世界地圖以嶄新的視野展示世界。讀圖Z9,完成1719題。17. 甲、乙、丙、丁位于北半球的是()A. 甲 B. 乙C. 丙 D. 丁18. 乙點所在的經緯度位置是()A. (30S,105E)B. (30S,105W)C. (30S,75E)D. (30S,75W) 圖Z919. 甲、乙、丙、丁對應的地理區域,正確的是()A. 甲南美洲 B. 乙太平洋C. 丙南極洲 D. 丁印度洋20. 讀圖Z10,下列有關說

7、法正確的是()圖Z10A. 甲處多火山、地震 B. 乙處海洋面積不斷縮小C. 丙處山脈海拔緩慢上升 D. 丁處位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張裂處二、綜合題(共60分)21. 讀經緯網圖(圖Z11),回答問題。(12分)圖Z11(1)圖中A點的經度為_,其位于_半球(填“東”或“西”)。(2)圖中B點的緯度為_,位于地球五個溫度帶中的_帶。(3)兩人分別從A、B兩點同時向北走,會在_相遇。(4)圖中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_(填字母)。22. 圖Z12為我國南方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該地區夏季盛行東南風,冬季盛行偏北風。近年來,由于中部山區過度開發,植被破壞嚴重。請結合圖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5分)圖

8、Z12(1)圖示區域位于五帶中的_帶;圖中處的地形部位名稱是_。(2)圖中山峰的海拔可能為_。A. 520米 B. 578米 C. 627米 D. 684(3)圖中甲、乙、丙三條河流,河水流速最快的是哪條河流?請說明判斷理由。23. 讀圖Z13,回答下列問題。(15分)圖Z13(1)圖中的A、B、C中,表示赤道的是_。圖中的a、b、c中,表示本初子午線的是_。(2)圖中M點所在的大洲是_洲,屬于_板塊。(3)一個大洲的自述:“我在各大洲中排行第二,與大哥僅一河之隔?!边@個大洲是_。(4)在課堂小組活動中,有一個小組對圖中幾地進行描述,老師發現有兩處描述錯誤,你認為這兩處錯誤是()A. 地日出時

9、間晚于地B. 地所在大洲的面積居世界第二位C. 地所在的海域面積在不斷擴大,因為該地處在板塊張裂地帶D. 地所在大洲東岸與地所在大洲西岸的輪廓線十分吻合,說明這兩大洲原來可能是連在一起的24. 讀圖Z14,回答下列問題。(18分)圖Z14(1)板塊名稱:甲_,乙_,丙_。(2)在圖中、處畫出板塊的運動方向。位于板塊_地帶,位于板塊_地帶,可能發展成為新的大洋的是_(填代號)。 (3)a是_大陸,b是非洲最大的島嶼馬達加斯加島,兩地地殼比較_(填“活躍”或“穩定”),理由是_。 (4)每年的9月1日,c國都要進行防震演習,請你解釋一下其中的原因。 答案一、1. A點撥:判斷東西半球時只需考慮經度

10、的位置。從20W向東至160E屬于東半球的范圍,20E在此范圍內,屬于東半球。2. D點撥:由圖中經緯度的排列知甲的經緯度為15E,15S,乙的經緯度為55W,55N。甲地位于東半球、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乙地位于西半球、北溫帶、中緯度地區,無陽光直射現象。3. B點撥:、兩區域跨相同的經緯度,但區域距離赤道近,緯線長,面積較大;由兩地的經緯度知區域位于區域的東南方向;春分日全球晝夜平分,兩區域白晝時間相同,都是12小時;圖幅相同的地圖,實地距離越小比例尺越大,所以比例尺大于。4. D點撥:讀圖可知,圖中L為緯線,P、Q為經線,如果P、Q兩點的經度差為30,那么O為南極點,P為45E經線,P、

11、Q兩點位于同一條緯線上,所以P點在Q點的正東方。5. A點撥:如果P、Q兩點的經度差為60,根據Q點所在的經度15E可知,P點所在的經度是45W,所以P點位于西半球,Q點位于東半球。6. B點撥:讀圖可知,這一天竹竿的影子先變短再變長;圖中箭頭乙指向西方,丁指向東方,丙指向北方,甲指向南方;這一天12點太陽升得最高;春分日太陽直射赤道。7. A點撥:讀圖可知,段為地球處于春分和夏至之間,段為地球處于夏至和秋分之間,段為地球處于秋分和冬至之間,段為地球處于冬至和次年春分之間;次日為春分日后一天,太陽直射北半球,地球位于公轉軌道上的段。8. B點撥:結合該同學身邊的指示牌可知,該同學距離德和園最近

12、,且德和園在東,所以圖中四地最符合的是地。9. C點撥:計算比例尺要注意單位的統一,結合選項可知,該導游圖的比例尺約為1 10 000。10. C點撥:題圖中等高距為50米,所以推算主峰海拔高于250米,但不到300米。11. D點撥:地不是山峰,地不是陡崖,地不是山谷,且地位于岳麓山西側,有山脊阻擋,看不到橘子洲頭;地是山脊,向東視線無高大地形阻擋,可以觀賞到江湖水景。12. C13. B14. D15. B點撥:讀圖分析可知,麥哲倫船隊從西班牙出發環繞地球航行依次經過的大洋為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16. A點撥: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

13、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劃分是以0緯線即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依據經緯度的判讀,從半球位置看,西班牙位于東半球、北半球。17. A點撥:甲位于赤道以北,屬于北半球;乙、丙、丁位于赤道以南,屬于南半球。18. C點撥:讀圖可知,乙點的緯度是30S,其所在經線與105W組成經線圈,根據經線圈的特點可知,乙點的經度為75E。19. C點撥:根據圖中大洲的輪廓以及大洲、大洋的分布情況可知:圖中甲是北美洲,乙是被亞洲、非洲、南極洲、大洋洲包圍的印度洋,丙是位于南極點附近的南極洲,丁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20. C點撥:讀圖可知,甲處于板塊內部,地殼較為穩定;乙

14、處紅海位于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的張裂處,因此紅海的面積在不斷擴大,以后可能形成新的大洋;丙處的喜馬拉雅山是受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在緩慢上升;丁處的地中海位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碰撞擠壓處,在不斷縮小。二、21. (1)30W;西(2)35S ;南溫(3)北極點(4)A22. (1)北溫;山脊(2)B(3)甲;甲處等高線密集,坡度陡,河水流速快。點撥:題圖的等高距是50米,山峰的海拔高于550米,低于600米。23. (1)B;b(2)亞;亞歐(3)非洲(4)AC點撥:本題綜合考查了特殊經緯線的位置、大洲、大洋的空間分布及其特征。第(1)題,赤道穿過南美洲和非洲大陸;本初子午線自北向南穿過歐洲、非洲、南極洲。第(2)題,根據輪廓可知M點所在的大洲是亞洲,位于亞歐板塊。第(3)題,面積居世界第二位的大洲是非洲。第(4)題,地所在國家是澳大利亞,其日出時間早于地;地所在的海域是地中海,因為該處位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碰撞擠壓地帶,所以地中海面積在不斷縮小。24. (1)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2)畫圖略。 張裂;碰撞擠壓;(3)澳大利亞;穩定;處于板塊內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