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技術3課件_第1頁
物流信息技術3課件_第2頁
物流信息技術3課件_第3頁
物流信息技術3課件_第4頁
物流信息技術3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物流信息技術1課程內容第一講信息技術基礎第二講 物流信息技術概述第三講 自動識別技術第四講 地理信息系統第五講 全球定位系統第六講 電子數據交換技術第七講 物流信息系統第八講 物流信息網絡第九講 物流預測與決策支持第十講 物流信息系統的實施與管理2第五講 全球定位系統第一節全球定位系統概述第二節全球定位系統的組成第三節全球定位系統的應用第四節手機定位技術本課重點3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縮寫,即全球定位系統,它是利用由導航衛星構成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進行測時和測距。GPS能對靜態、動態對象進行動態空間信息的獲取,快速、精度均勻、不受天氣和時間的限制反饋空

2、間信息。第一節全球定位系統概述一、全球定位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的含義4二、全球定位系統的起源和發展GPS實施計劃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方案論證和初步設計階段。從1973年到1978年,共發射了4顆試驗衛星。研制了地面接收機及建立地面跟蹤網。第二階段為全面研制和試驗階段。從1979年到1988年,又陸續發射了7顆試驗衛星,研制了各種用途接收機。實驗表明,GPS定位精度遠遠超過設計標準。第三階段為實用組網階段。1989年2月第一顆GPS工作衛星發射成功,表明GPS系統進入工程建設階段。1993年底實用的GPS網即(21+3)GPS星座已經建成,今后將根據計劃更換失效的衛星。5三、全球定位系統的特點

3、GPS系統與其他導航系統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特點:全球、全天候作業定位精度高實時導航抗干擾性能好、保密性強執行操作簡便功能多、應用廣6四、全球定位系統的工作原理GPS的基本工作原理7GPS定位的誤差及其糾正方法與衛星有關的誤差衛星軌道誤差衛星鐘差相對論效應與傳播途徑有關的誤差電離層延遲對流層延遲多路徑效應與接收設備有關的誤差接收機天線相位中心的偏移和變化接收機鐘差接收機內部噪聲差分GPS(DGPS)技術:位置差分偽距差分相位差分8第二節全球定位系統的組成GPS系統由三部分組成空間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戶設備部分9一、空間部分GPS的空間部分的組成GPS衛星星座設計星座:21+3當前星座:28顆6個軌

4、道面平均軌道高度20200km軌道傾角55 周期11h 58min保證在每天24小時的任何時刻,在高度角15 以上,能夠同時觀測到4顆以上衛星10GPS衛星作用:接收、存儲導航電文生成用于導航定位的信號(測距碼、載波)發送用于導航定位的信號接受地面指令,進行相應操作其他特殊用途,如通訊、監測核暴等。 主要設備太陽能電池板原子鐘(2臺銫鐘、2臺銣鐘)信號生成與發射裝置 11二、地面監控部分地面監控部分 Ground Segment主控站:1個監測站:5個注入站:3個通訊與輔助系統12主控站一個監測站五個注入站三個13三、用戶部分用戶部分組成 用戶 接收設備接收設備GPS信號接收機其它儀器設備14

5、分類標準分類接收機的用途導航型接收機:主要用于運動載體的導航,它可以實時給出載體的位置和速度。可細分為車載型(用于車輛導航定位)、航海型(船舶導航定位)、航空型(飛機導航定位)和星載型(衛星的導航定位)測地型接收機:主要用于精密大地測量和精密工程測量授時型接收機:主要利用GPS衛星提供的高精度時間標準進行授時,常用于天文臺及無線電通訊中時間同步接收機的載波頻率單頻接收機:只能接收L1載波信號雙頻接收機:可以同時按收L1,L2載波信號接收機通道數GPS接收機能同時接收多顆GPS衛星的信號,為了分離接收到的不同衛星信號,以實現對衛星信號的跟蹤、處理和測量,具有這樣功能的器件稱為天線信號通道。根據接

6、收機所具有的通道種類可分為:多能道接收機、序貫通道接收機、多路多用通道接收機接收機工作原理碼相關型接收機:利用碼相關技術得到偽距觀測值。平方型接收機:利用載波信號的平方技術去掉調制信號,恢復完整的載波信號,通過相位計測定接收機內產生的載波信號與接收到的載波信號之間的相位差,測定偽距觀測值。混合型接收機:綜合上述兩種接收機的優點,既可以得到碼相位偽距,也可以得到載波相位觀測值。干涉型接收機:采用干涉測量方法,測定兩個測站間距離。15GPS信號接收機GPS信號接收機組成:天線單元帶前置放大器接收天線接收單元信號通道存儲器微處理器輸入輸出設備電源天線單元接收單元16第三節全球定位系統的應用一、全球定

7、位系統的網絡化應用網絡GPS,即基于Internet的GPS系統,是衛星定位技術、GSM數字移動通信技術以及國際互聯網技術等相互融合產生的科技成果。通過在互聯網上構建的公共GPS監控平臺,可降低投資費用,免除了物流運輸公司自身設置監控中心的大量費用,不僅包括各種硬件配置,還包括各種管理軟件。另外,網絡GPS既可以利用互聯網實現無地域限制的跟蹤信息顯示,又可通過設置不同權限做到信息的保密。網絡GPS綜合了Internet與GPS的優勢與特色,取長補短,有其自身的特點。17GPS衛星GPS衛星GPS衛星發貨方調度發貨方調度網絡GPS平臺收貨方調度車載單元車載單元GSM基站服務器網絡GPS18二、全

8、球定位系統在物流中的應用對特種專用車輛的定位跟蹤城市出租車管理公交系統長途運輸19第四節手機定位技術 一、手機定位服務概念 手機定位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簡稱LBS),又稱為移動定位服務或移動位置服務它是通過移動運營商的無線網絡,如GSM網、CDMA網、PHS網等,獲取移動終端用戶的位置信息(經緯度坐標數據),在電子地圖平臺的支持下,為用戶提供相應服務的一種移動增值業務。20二、手機定位服務的應用從應用的領域看,手機定位服務有著極廣泛的用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野外作業的探險家、采礦或地質勘探人員、登山運動員可以利用手機定位服務作為安全方面的技術保障措施之一一

9、些具有流動特性的工作使用手機定位。開通了移動定位服務,手機用戶就可以方便地獲知自己目前所處的位置,并用手機查詢或收取他附近公共設施的分布狀況等。定位商務將是電子商務的新寵,它會使許多服務業的服務質量和水平大大提高。廣告作用。許多商家考慮將定位裝置作為商店擴大影響、聯系顧客的工具。21三、GPS/GIS/GSM的物流配送監控系統3G物流配送監控的功能一般包括:1)車輛跟蹤;2)路線的規劃和導航;3)指揮調度;4)信息查詢;5)緊急救援。22【復習與思考】1什么是GPS?GPS系統具有哪些特點?2GPS包括哪幾個部分?各部分的作用如何?3GPS是如何應用在貨物運輸系統中的?4網絡GPS物流系統的工

10、作流程如何?5手機定位需要哪些技術?它們分別適用于哪些領域?6簡述手機定位系統的應用。23謝 謝!24物流信息技術25課程內容第一講信息技術基礎第二講 物流信息技術概述第三講 自動識別技術第四講 地理信息系統第五講 全球定位系統第六講 電子數據交換技術第七講 物流信息系統第八講 物流信息網絡第九講 物流預測與決策支持第十講 物流信息系統的實施與管理26第六講 電子數據交換技術第一節電子數據交換技術概述第二節電子數據交換系統結構第三節電子數據交換的實現第四節電子數據交換在物流中的應用本課重點27“EDI是根據商定的交易或電文數據的結構標準實施商業或行政交易,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電子數據傳輸。”(I

11、SO 1994)國際標準化組織電工委員會在ISO/IEC14662信息技術開放式EDI參考模型國際標準中對EDI的定義為:“電子數據交換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組織的信息系統之間,為實現業務目的而進行的預定義和結構化的數據的自動交換。”對開放式EDI的定義為:“為完成明確的共同業務目標而在多個自治組織之間,根據開放式EDI標準進行的電子數據交換。”這也是我國國家標準有關EDI與開放式EDI的標準定義。第一節電子數據交換技術概述一、電子數據交換的定義28二、電子數據交換的分類和特點電子數據交換的分類第一類稱為貿易數據互換系統(Trade Data Interchangej簡稱TDI),也是最知名的E

12、DI系統,它用電子數據文件來傳輸訂單、發貨票和各類通知。第二類常用的EDI系統是電子金融匯兌系統(Electronic Fund Transfer,簡稱EFT),即在銀行和其它組織之間實行電子費用匯兌。第三類常見的EDI系統是交互式應答系統(Interactive Query Response)。它可應用在旅行社或航空公司作為機票預定系統。第四類是帶有圖形資料自動傳輸的EDI。最常見的是計算機輔助設計(簡稱CAD)圖形的自動傳輸。29電子數據交換的特點EDI是企業(制造廠、供應商、運輸公司、銀行等)單位之間傳輸的商業文件數據。傳輸的文件數據采用共同的標準并具有固定格式;傳輸過程必須保證數據的完

13、整性、一致性、可靠性,保證貿易伙伴之間的數據不間斷交換、主數據庫中的資料與設備不受損壞。通過數據通信網絡(一般是增值網和專用網)來傳輸。數據通過計算機到計算機的自動傳輸不需要人工介入操作,由應用程序對它自動響應,實現事務處理與貿易自動化。30三、電子數據交換的系統構成EDI系統的三要素通信網絡EDI軟件及硬件EDI數據標準化31四、電子數據交換的工作流程(1)映射生成平面文件(2)翻譯生成EDI標準格式文件(3)通信(4)EDI文件的接收32五、電子數據交換的應用和發展EDI的應用范圍目的數據傳輸改善作業企業再造功能維持訂單減少人工輸入降低錯誤與業務系統集成縮短作業時間及早發現錯誤提高傳輸可靠

14、性提高競爭力參與人員作業人員業務主管決策主管初期成本小較小引入時間1個月24個月一年條件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33 EDI的效益對企業而言,EDI具體效益如下:(1)提供正確完整的信息(2)提高服務質量(3)增進合作關系(4)提高業務效率34EDI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航運業首先使用EDI。早期EDI是點對點,靠計算機與計算機直接通信完成的。20世紀70年代,出現了一些行業性數據傳輸標準并建立行業性EDI。EDI應用集中在銀行業、運輸業和零售業。20世紀80年代EDI應用迅速發展,美國與歐洲一些國家聯合研究國際標準。1986年歐洲和北美20多個國家代表開發了用于行政管理、商業及

15、運輸業的EDI國際標準(EDIFACT)。20世紀90年代出現了Internet EDI,使EDI從專用網擴大到因特網,降低了成本,滿足了中小企業對EDI的需求。我國EDI起步較晚,于20世紀90年代初才開始。1991年,“中國促進EDI應用協調小組”以“中國EDI理事會”的名義參加了“亞洲EDIFACT理事會”,成為該組織的正式會員,有力地促進了EDI技術在我國的推廣應用。35第二節電子數據交換系統結構一、通訊網絡36EDI網絡的拓撲結構集中式37EDI網絡的拓撲結構分布式38EDI網絡的拓撲結構VAN39二、標準化歐洲使用EDIFACT標準,北美則使用ANSI X.12,亞太地區使用EDI

16、標準的情況如下表,主要是EDIFACT。國家或地區使用標準運營公司澳大利亞EDIFACTPaxus新西蘭EDIFACTGEIS,Netway新加坡EDIFACTSNS中國香港EDIFACTHKT-CSL,INET,Gazatlenet日本N/ANTT Data,NEC,IBM,AT&T等韓國ANSI X.12Dacorn,KT-Net中國臺灣N/ADGT,TTN40EDI標準的內容EDI的標準包括EDI網絡通信標準、EDI處理標準、EDI聯系標準和EDI語義語法標準等。EDI網絡通信標準是要解決EDI通信網絡應該建立在何種通信網絡協議之上,以保證各類EDI用戶系統的互聯。EDI處理標準是要研究

17、那些不同地域不同行業的各種EDI報文,相互共有的“公共元素報文”的處理標準。它與數據庫、管理信息系統等接口有關。EDI聯系標準解決EDI用戶所屬的其他信息管理系統或數據庫與EDI系統之間的接口。EDI語義語法標準(又稱EDI報文標準)是要解決各種報文類型格式、數據元編碼、字符集和語法規則以及報表生成應用程序設計語言等。這里的EDI語義語法標準是EDI技術標準的核心。41EDIFACE 標準 EDIFACT標準包括一系列涉及的電子數據交換的標準、指南和規則。聯合國推薦的EDIFACT標準由UN/ECE印刷為“聯合國貿易數據交換指南”(UNEDID)它包括10個部分:EDIFACT語法規則(ISO

18、9735);報文設計指南;語法應用指南;EDIFACT數據元目錄(EDED);EDIFACT代碼表(EDCL);EDIFACT復合數據元目錄(EDCD);EDIFACT段目錄(EDSD);EDIFACT標準報文格式(EDMD);貿易數據交換格式構成總覽(UNCID);適當的說明解釋。42三、軟件和硬件EDI的軟件構成 轉換軟件翻譯軟件通信軟件43構成EDI系統所需的硬件設備構成EDI系統所需的硬件設備大致有:計算機、調制解調器(Modem)及電話線。目前,主要有四種類型的計算機平臺可以用來實行EDI:只使用一臺主機或中型機,將所有的EDI軟件放到主機或中型機上去,使其執行全部的EDI功能。只使

19、用一臺PC機,將所有的EDI軟件放到PC機上去,使其執行全部的EDI功能。使用PC機作為主機的前端處理器,把PC機作為主機的前端處理器,也可以作為實行EDI的一種平臺。專用的EDI操作系統,這種系統通常采用一臺中型機平臺,以及專門化的EDI軟件,這個EDI軟件把EDI活動和公司的計算機應用系統進行一體化。44第三節電子數據交換的實現一、EDI的運作類型根據EDI的不同發展特點和運作層次,可分為封閉式EDI開放式EDI交互式EDI以Internet為基礎的EDI45二、Internet EDIInternet Mail:用ISP代替了VAN 交易,缺少保密性。Standard IC:一種特殊的跨行業的國際標準。WebEDI:在提供EDI服務的EDI中心建立Internet Web Sever并在Web上開發有大量的表格供用戶使用。XMLEDI:XMLEDI著重解決EDI的映射問題(為了生成標準的信息,公司必須把他們從內部表示方式映射(Mapping)成標準信息)。46第四節電子數據交換在物流中的應用一、物流電子數據交換物流EDI是指貨主、承運業主以及其他相關的單位之間,通過EDI系統進行物流數據交換,并以此為基礎實施物流作業活動的方法。47物流EDI系統結構48二、物流公司電子數據交換應用49三、運輸商電子數據交換應用 50四、制造商電子數據交換應用 制造商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