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景德鎮瓷器(cq)簡介共六十四頁 景德鎮,位于江西省東北部的昌江河畔,地處贛、浙、皖三省交界,是中國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生產陶瓷而著稱的古老城市。景德鎮自五代時期開始生產瓷器(cq),至今已經走過了千年的發展歷程。 景德鎮素有瓷都之稱,這里千年窯火不斷,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獨特風格蜚聲海內外。景德鎮手工制瓷工藝的所在區域主要是景德鎮市城鄉各地。 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千余年來,景德鎮制制業集歷代名窯之大成,匯各地技藝之精華,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手工制瓷工藝生產體系,創造了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燦爛的一段歷史。其成就之高、影響之大、技藝之精湛、品種之齊全,是任
2、何時代,任何其他窯場都難以企及的。瓷盤 -瓷都景德鎮共六十四頁 景德鎮瓷器造型優美(yumi)、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瓷質“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青花、玲瓏、粉彩、顏色釉,合稱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青花瓷 玲瓏(ln ln) 瓷 粉彩瓷 顏色釉共六十四頁一、景德鎮瓷器發展史 考古發掘表明,景德鎮自五代開始生產瓷器,宋、元兩代迅速發展,至明、清時在珠山設御廠,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 景德鎮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個前,遠在隋代就有“獅”、“象”、大獸的制作。當代的景德鎮,瓷雕工藝精湛,工藝種類齊全,有園雕、捏雕、鏤雕、浮雕等;千姿百態(qin z bi ti)、栩栩如生;裝飾
3、豐富,有高溫色釉、釉下五彩、青花斗彩、新花粉彩等;藝術表現力強,有的莊重渾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麗堂煌,鮮艷奪目。景德鎮瓷業習俗是景德鎮制瓷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景德鎮在宋代出現村村窯火,戶戶陶埏的景觀,瓷業習俗已具雛形。元代景德鎮窯在宋代青白釉生產的基礎上迅速崛起,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成就是創燒了成熟青花、釉里紅及各種單色釉品種。青花瑞獸紋盤便是其中上乘之作,其形大而規整,內底主是題紋樣繪麒麟竹石瓜果花卉紋。這種將傳說中的瑞獸與寓意興旺發達的竹石瓜果組合在一起的圖案,主要流行于制作精細的大盤上。紋樣線條流暢,通體細色肥腴,青花鮮麗濃重。共六十四頁 明代洪武年間是釉里紅燒制最興盛時期,不僅數量多,
4、而且多為大型器皿。永樂白瓷頗負盛名,世稱“甜白”。據文獻記載永樂皇帝對潔素瑩然的白瓷甚為喜愛,這應是永樂白瓷風行的主要原因。白釉暗花執壺和暗花雙耳扁壺,以其變化多姿的造型、纖細古樸的手法、晶瑩白潤的釉色向世人展示了景德鎮工匠高超的制瓷技藝。宣德年間是明代青花燒造的黃金時期。青花龍紋扁壺群冠眾器之首,其形成高大俊美,胎細釉潤,紋樣用進口的蘇麻離青繪畫而成,色澤鮮麗(xin l)濃重,傳世實物屈指可數。藍地白花折枝花果紋盤明代景德鎮御器廠的傳統產品,在各朝制品中尤以宣德器為精美。斗彩創燒于成化期,這種在釉下用青花勾勒紋樣的輪廓線,釉上用紅、黃、綠、紫等色填彩的瓷器名聞遐邇,傳世器多由臺灣“故宮博物
5、院”收藏,私人能珍藏到成化斗彩器的實屬鳳毛麟角。 明代晚期是青花五彩燒制空前絕后的時代,其中尤以嘉靖萬歷的數量為多,但形制高大、技藝高超、蓋與器身均保存完好的器皿則并不多見。清代,中國瓷器的生產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特別是雍正產品,以其胎細釉潤,紋樣典雅精美而獨樹一幟。粉彩鵪鶉圖瓶便是其中的一件絕世佳品,這種在彩料中采用金紅著色,并運用玻璃白打底渲染的新工藝,不僅能將圖案的陰陽面生動逼真地表現出來,而且比傳統的五彩色澤更柔和淡雅,特別是配上細白的胎壁后,更加精美,讓人有愛不釋手之感。共六十四頁 明、清以后,珠山御廠的設立和海外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刺激了景德鎮制瓷業的蓬勃發展,致使幾乎所有散落在鄉
6、村的小窯作坊都集中到城區,形成眾多的手工業工場,吸納了大量從業人員,窯戶與鋪戶當十之七八,土著(tzh)十之二三。景德鎮由此成為五方雜處、有十八省碼頭之稱的陶瓷大都會,為瓷業習俗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民國時期,景德鎮瓷業習俗的突出表現是客籍瓷商隊伍的不斷壯大及瓷行、瓷莊和瓷號的大量涌現。各商幫都有自己的瓷行、瓷莊或瓷號,他們加強了景德鎮與外地的聯系,也操縱了景德鎮瓷器的運銷。隨之而來的各地風俗習慣給景德鎮瓷業習俗增添了新的內涵。共六十四頁二、景德鎮制瓷流程景德鎮手工制瓷工藝專業化程度強,行業分工極其細致,最核心(hxn)的包括拉坯、利坯、畫坯、施釉和燒窯等五項工序。 拉坯利坯畫坯施釉燒窯
7、共六十四頁1、拉坯 也叫做坯,是成型的最初階段,也是器物(qw)的雛形制作。它是將制備好的泥料放在坯車上,用輪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狀和尺寸的坯件。共六十四頁1、雙手扶泥定住中心(zhngxn)2、往上拉到一定(ydng)的高度,并用拇指開口3、將手伸到罐坯的底部4、從底部向上拉,將坯體拉薄5、確定罐體形狀6、拉出罐口的大小7、將罐口拉薄8、調整口部,完成共六十四頁2、利坯 即“修坯”。它是利用工具將經過印坯工藝后的粗厚不平、規格(gug)不齊的粗坯經過兩次旋削,使之厚度適當、表里一致。共六十四頁3、畫青花 俗稱(s chn)畫坯。它是用青花料在坯胎上繪畫,打青花箍或寫青花字,最后上釉燒成。
8、 共六十四頁4、施釉 俗稱剎合坯。它是在器坯內外上一層玻璃質釉、使之光潤(gungrn)。其方法有蘸、澆、吹、蕩、涂等。共六十四頁5、燒窯 是成瓷的最后一道關鍵工序。它是將裝有成坯的匣缽按窯位置放在窯床上,用松柴或槎柴燒至1270-1300度,采取先氧化焰,后還原焰的方法,分溜火、緊火、凈火三個階段,用一天一夜(y y)(24小時)的時間,把匣缽內的坯胎燒成瓷胎。共六十四頁三、景德鎮陶瓷主要(zhyo)分類釉上彩 其品種有斗彩、五彩、粉彩、素云彩、琺瑯彩等。 釉下彩 其品種有青釉褐綠彩、青花、釉里紅、釉下三彩、釉下五彩等。共六十四頁1、青花 瓷器釉彩名。白地藍花瓷器的專稱。典型青花器系用鈷料在
9、瓷坯上描繪紋飾,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溫(1200度以上)中一次燒成。藍花在釉下,因此屬釉下彩。它色澤清新,紋飾優美,歷久不衰。青花以簡練的筆法和單純的色彩(sci)表達了豐富的藝術語言,有著感人的藝術吸引力;在表現方法上,是以同一顏色的各種深淺不同的色調及筆觸線條來表現對象,與國畫基本相似,它表現的內容題材、形式、手法都極為廣泛。 青花瓷的特點是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裝飾性強,素為國內外人士所珍愛;并且在世界的制造瓷器的工藝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共六十四頁2、青花玲瓏瓷 景德鎮青花玲瓏瓷是明永樂年間在鏤空工藝的基礎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已有多種年間的歷史。瓷工用刀片在坯胎上鏤成點點米粒狀,被人們稱
10、為“米通”,又叫玲瓏眼,再填入玲瓏釉料,并配上青花裝飾,入窯燒制而成。它顯得(xin de)靈巧、明徹、透剔,特別高雅秀潔。共六十四頁3、粉彩: 也叫“軟彩”,是釉上彩的一個品種。所謂釉上彩,就是在燒好的素器釉面上進行彩繪,再入窯經攝氏600度-900度溫度烘烤而成。我國傳統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窯匠師在琺瑯彩的啟發和影響下,引進了銅胎琺瑯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藝上又借鑒了琺瑯彩的多色階的配制技法,創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種。這種白色彩料,俗稱“玻璃白”。由于(yuy)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種彩色產生了“粉化”。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來獲得一系列不同深淺濃淡的色
11、調,給人粉潤柔和之感,故稱這種釉上彩為“粉彩”。 從裝飾的藝術效果來看,具有秀美、俊雅、持重、樸實而又富麗堂皇的特點。凡繪畫中所能表現的一切,無論工筆或寫意,用粉彩幾乎都能表現。用這種方法畫出來的人物、花鳥、山水等,都有明暗、深淺和陰陽向背之分,增加了層次和立體感,從而形成了淡雅、精細、填色和洗染、燒成等工藝步驟。共六十四頁4、顏色釉瓷 在釉料里加上某種氧化金屬,經過焙燒以后,就會顯現出某種固有的色澤,這就是顏色釉,影響色釉成色的主要(zhyo)是起著色劑作用的金屬氧化物,此外還與釉料的組成,料度大小,燒制溫度以及燒制氣氛有著密切的關系。人們說“自然界有什么顏色,就可以燒制出什么顏色的瓷器”。
12、您如果參觀一下景德鎮的顏色釉瓷,就會相信此話不假。當然,有許多顏色釉的配料和燒制是十分困難的,如“祭紅釉”,就有千窯一寶之說。共六十四頁5、釉里紅 又名釉下紅,起源于宋代均窯的紫紅斑釉。它可單獨裝飾,也可把青、紅色料結合(jih)使用(此裝飾叫青花釉里紅),釉里紅呈色穩定敦厚,在我國傳統習慣上,常以這種色彩象征吉祥康樂和繁榮昌盛,是別有特色的傳統藝術釉里紅瓷和青花瓷一樣,是景德鎮元代陶工的杰出創造。它倆不但降生的時代相同,而且在工藝制作、裝飾題材與畫風等方面都極為相似,可謂一對惹人喜愛的孿生姐妹。然而,由于釉里紅有嚴格的煅燒條件,燒成范圍狹窄,比起青花來要嬌嫡的多,所以其品種、產量及所產生的影
13、響就不如青花瓷了。但它具有青花不備的那種紅寶石般的富麗感,加上難于燒成而導致的物以稀為貴的原因,歷來又顯得十分名貴。共六十四頁6、斗彩: 是一種以釉下青花、釉里紅和釉上多種彩結合而成的品種。斗彩創燒于明成化時期,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種。先在胎上畫好圖案的青花部分,罩上透明釉,入窯焙燒;燒成后,在留出的空白處用低溫彩料填繪,再入烘爐中烘烤,即成斗彩。青花是構成整個斗彩畫面的主色,釉上彩只是略加點綴而已。由于(yuy)釉上釉下,給人以豐富的熱烈、鮮明清新之感,有很好的藝術效果。青花在釉下勾勒紋樣的全部或大部分輪廓線,釉上填五彩,高、低溫二次燒成,青花在彩繪中有決定其他色彩的作
14、用。也有從“斗彩”字義來解釋的。用釉下青花勾繪花紋輪廓,釉上用彩填繪,使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結合在一起,互相爭奇斗艷。“斗”,意即湊在一起,故稱之為“斗彩”。 斗彩的特點是:靜動兼蓄,對比鮮明,既素雅又堂皇。這種裝飾已顯示出豐富的表現力和它的特色。共六十四頁7、琺瑯彩瓷 琺瑯彩瓷器是極為名貴的宮廷御用品,誕生于康熙朝。琺瑯彩瓷的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瑯”。是國外傳入的一種裝飾技法,后人稱“古月軒”,國外稱“薔薇彩”。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于犒賞功臣。據清宮造辦處的文獻檔案(dng n)記載,其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辦處琺瑯作的匠師將銅胎畫琺瑯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
15、上而創制的新瓷器品種。琺瑯彩盛于雍正、乾隆時,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鎮御窯廠特制,解運至京后,在清宮造辦處彩繪、彩燒。所需圖式由造辦處如意館擬稿,經皇帝欽定,由宮廷畫家依樣畫到瓷器上。共六十四頁8、薄胎瓷: 薄胎瓷,薄如蟬翼,輕如綢紗,是一種輕巧秀麗,薄如蛋殼的細白瓷。古人吟誦薄胎瓷曰:“只恐風吹去,還愁日炙消”。薄胎瓷的制作要求(yoqi)極高,特別是修坯,最艱難也最關鍵,全靠工人師傅嫻熟的技巧,經過百余次的反復,將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到蛋殼那么薄,在關鍵時刻,少一刀嫌厚,多一刀則坯破功敗,稍不留神,一個喘息就會導致前功盡棄。這樣的泥坯還須經受攝氏一千三百多度的高溫焙燒的考驗
16、,不裂碎,不變形,其珍貴和難得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人們稱薄胎瓷為神奇珍品。共六十四頁9、雕塑瓷瓷雕: 是陶瓷器的一種裝飾。一般指具有獨立性的立體陶瓷雕塑制品,需要模印、鑲嵌以及手工鏤、捏、堆、塑、雕刻等工藝操作并經高溫燒成。由于操作的方法不同,大致分圓雕、浮雕、堆雕、鏤雕、雕鑲、雕刻等種類,其制景德鎮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獅”、“象”大獸的制作。當代的景德鎮,瓷雕工藝精湛,工藝種類齊全,有園雕、捏雕,鏤雕、浮雕等;產品多樣,有佛像尊神、花草魚蟲、亭臺樓閣、動物(dngw)玩具等;造型優美、形神兼備、千姿百態、栩栩如生;裝飾豐富,有高溫色釉、釉下五彩等;藝術表現力強,有的莊重渾厚,有的典雅清新,
17、有的富麗堂煌,鮮艷奪目。共六十四頁四、瓷器器型介紹 器型是器物的外形狀。瓷器的器型一般指器物的口部、頸部、肩部(jin b)、腹部、底部以及足部的形狀,以此來判斷其燒造的年代和窯口。形若按大類分:有爐類、尊類、壺類、罐類、瓶類、杯類、碗類、盤類及其他。共六十四頁1、爐類 進入封建社會后,人們不再把鼎當作禮器,而把它變為焚香用的爐。瓷爐始于東吳(dn w),宋以前均見無足香熏和托爐,宋代開始流行三足爐。 南宋(nn sn)龍泉窯青釉三足鬲式爐鬲式爐 鬲本為古代陶制炊器,圓口,三空心足。宋代龍泉窯開始燒制,明永樂鬲式爐多作虎耳,器體較扁,足呈垂乳狀。博山爐 盛行于漢、晉,系仿銅熏爐燒制。因其爐蓋高
18、聳,象征海上蓬萊三山,故名。使用時,燃香料于爐中,香煙從蓋上鏤孔冒出,有如云霧繚繞。漢代一般為陶質,南北朝時有青瓷博山爐。白磁蟠龍博山爐 共六十四頁熏爐 熏爐又名香熏,功用與博山爐相同,都是作熏香之用。瓷熏爐始于東吳,六朝比較(bjio)流行,多有托盤;爐身大,鏤孔,式樣大方;唐以后摒棄了六朝帶托盤的造型,而把爐底改為三足或五足,也有作花瓣喇叭座的。小巧玲瓏,式樣很多都是為了適應當時貴族子弟“無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的生活習俗的需要。鼎式爐 初見于宋,多仿商周銅鼎樣式:立耳,直腹,柱足。元代青花鼎爐,造型新穎,紋飾(wn sh)華美,比例適度。至明嘉靖時,爐耳有小孔,腹部飾以火餡紋。宋官窯天青
19、鼎式爐熏爐共六十四頁2、尊 尊在商周時作酒器;北宋后期(huq)為宮廷陳設用瓷。元以后,瓶壺品種繁多,更適于灌酒、篩酒,尊便完全失去了實用器皿的作用。出戟尊 仿古銅器造型(zoxng),敞口,腹微鼓,足外撇。頸、腹、脛的四周各飾一戟,故名。宋鈞窯的出戟尊,是名貴的珍品。鈞窯月白釉出戟尊太白尊 文房用具。小口微撇,短頸,削肩廣腹,平底。清代康熙景德鎮窯創燒,以豇豆紅最著名,晚清仿制質量差。清康熙紅釉暗花龍鳳太白尊共六十四頁觀音尊 尊的一種式樣。侈口。長頸,豐肩,腹下漸收,至底外撇,器形似觀音手中所持瓶式,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鎮窯創制(chungzh),品種有郎窯紅、青花、五彩等。清康熙寶石紅觀音尊
20、蘋果尊 口、底內凹,無頸,圓腹,器形似(xn s)蘋果,故名。清代景德鎮窯燒造。大、小器物均有,品種有青花、釉里紅、天藍袖、窯變釉等。清晚“孩兒臉”蘋果尊共六十四頁牛頭尊 大口,口以下漸放,垂腹,圈足,肩兩側有對稱的蟠螭耳、戟耳或獸頭耳,器形似牛頭,故名。據記載,明末景德鎮窯已經燒制。清代乾隆時流行(lixng),品種以青花為多。蓮紋牛頭(ni tu)尊石榴尊 唇口外卷,短頸,圓腹,圈足,因其外卷的口部似張開的石榴果,故名。清代雍正景德鎮窯始燒;品種有青鈾、窯變釉、茶葉末釉等。窯變釉石榴尊共六十四頁3、壺類 古代盛水器皿。自漢代以來,瓷壺一直是各地窯口生產(shngchn)的大宗產品。唐以前的
21、壺無把,只在肩部安系或在肩部飾雙耳。從唐代開始,帶把壺流行。唾壺 衛生用具,吐唾液的容器。洗口,短頸,鼓腹平底。三國時吳、晉初越窯已大量(dling)燒造青瓷唾壺。宋代龍泉窯、定窯亦燒造,造型有所變化,上部洗口增大,淺圈足。執壺 中唐時出現的一種酒器,習慣上稱作執壺;根據唐人記載,它的正式名稱應作注子。長沙銅官窯出土的注子上有“陳家美春酒”、“酒溫香濃”,當是酒注。在這里,值得注意的是酒注上題“酒溫”二字,說明飲前需預先在熱水中加溫。共六十四頁提梁壺 小口,細流(x li)鼓腹,平底,有蓋,為了提拿方便,在肩部兩端連以半月形提梁,故名。宋代耀州窯創制,明、清均有燒造,品種有青釉、青花、粉彩、紫
22、砂等。僧帽壺 寶珠形紐蓋,鴨嘴形流,短頸,鼓腹,圈足,一側扁平曲柄,形如僧帽,故名。系受外來影響器型,始于元代、明清(mn qn)景德鎮窯繼續燒制,明永樂燒制的僧帽壺十分著名,有白釉、紅釉等品種。共六十四頁賁巴壺 磨盤口,細頸,彎曲的長流,球腹下承下喇叭形足。系清乾隆時創制的宮廷供器,傳世品有紅彩、金彩(jn ci)和各種色地粉彩等。道光(do un)綠地粉彩纏枝蓮托八吉祥紋賁巴壺雞頭壺 以壺嘴作成雞首狀,故名。始見于西晉,延續至唐代初期,各代器型略有變化。浙江地區盛燒,品種為青釉和黑釉。共六十四頁4、罐類 古代容器。早在一萬年前,我國古代先民就用陶土制成罐類器皿(qmn)。瓷罐最早見于商代中
23、期的原始瓷中;從商代至今,瓷罐一直是瓷業生產的大宗產品 。四系罐早期青瓷中最常見的一種實用(shyng)器。直口,豐肩、鼓腹,平底,肩部有四耳,耳由兩根泥條捏成或削成橋形。漢至唐大量生產。 明永樂豆青釉四系罐天字罐 口大,短頸,圓肩,腹略收,淺圈足,底部青花楷書“天”字,故名。明代成化景德鎮窯創制,為斗彩器,系宮廷用瓷。斗彩螭龍紋天字罐共六十四頁將軍罐 直口,短頸,豐肩,鼓腹( f)下收,平底或淺圈足,因寶珠頂紐蓋形似將軍頭盔,故名。清初景德鎮窯流行,多為青花、五彩器。清末民初仿品甚多。青花纏枝蓮將軍(jing jn)罐荷葉蓋罐 多見于元代龍泉器,蓋作荷葉形。器腹多壓印豎條狀紋。其蓋沿的荷葉邊
24、曲線起伏平緩,鈕較低;明宣德時,蓋沿起伏較大,蓋鈕隆起。青花云龍紋荷葉罐共六十四頁5、瓶類 陶瓷瓶是陶瓷制成用于盛放液體的容器。唐代越窯青釉瓶、邢窯白釉、工藝精細、釉色純正。宋代南北各地瓷窯大量燒制青、白、黑、青白、白地黑花、白地褐花、三彩和黑地鐵銹(tixi)花等裝飾的瓶。造型有玉壺春瓶、梅瓶、筋瓶、凈瓶、卷口瓶、盤口瓶、直徑瓶、穿帶瓶、弦紋瓶、瓜棱瓶、橄欖瓶、膽式瓶、葫蘆瓶、雙魚瓶、多管瓶、蟠龍瓶、貫耳瓶等。元代的八方瓶、四系扁瓶為獨創之作,明代有天球瓶、葫蘆扁瓶、寶月瓶、象耳折方瓶、鵝頸瓶、蒜頭瓶,清代有棒槌瓶、柳葉瓶、鳳尾瓶、燈籠瓶、象腿瓶,雙陸瓶,轉心瓶,轉頸瓶等形式各異的品種。 共
25、六十四頁梅瓶 所謂梅瓶是一種小口、短頸、豐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得名,做盛酒的用具。宋代的梅瓶,器體一般高且偏瘦,肩部向下斜,常有棱角分明的轉折。明代的梅瓶造型,比例(bl)偏低,口部圓渾厚實,沒有明顯的線角轉折。如果說宋代的梅瓶造型挺秀、俏麗,富于女性的特征的話,那么明代的梅瓶則是雄健、敦厚,富于男性的特征。玉壺春瓶 由詩句“玉壺先春”得名。人們多把這種瓶的創燒時代定在北宋。它的特征為撇口、細頸、圓腹、圈足,以變化的弧線構成柔和,勻稱的瓶體。自它問世后就惹人喜愛,是自宋以后(yhu)瓷器中具有時代特征的典型器物。元代青花蒙恬將軍圖玉壺春瓶“蕭何月下追韓信”元末明初青花梅瓶共六
26、十四頁蒜頭瓶 仿漢銅瓶式樣(shyng),元代始燒,明代常見。明萬歷蒜頭瓶,直口,長頸、圓腹、圈足,有青花、五彩、蘭釉醬釉等品種。明成化蒜頭瓶,口作花瓣型,耳為隨意堆塑;正德時在瓶腹貼戟。寶月瓶 亦稱“抱月瓶”。小口、直頸,頸側雙耳,因瓶腹似圓月,故名。明代永樂、宣德景德鎮窯常見器物(qw)之一,清代雍正、乾隆仿制,多為青花。清乾隆 青花八寶紋雙耳寶月瓶乾隆琺瑯彩花卉蒜頭瓶共六十四頁棒槌瓶 一般為民窯產品,以形似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康熙時青花、五彩和灑藍描金(miojn)器都有這種造型。多管瓶 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故名。直口,上有花形紐蓋,瓶身有圓筒式和多節葫蘆式。宋代南北瓷窯均有燒造,
27、制品較多,一般為五管。磁州窯也燒制(sho zh),瓶體短而渾圓,肩部有直立六管,管粗而短。康熙青花博古棒槌瓶多管瓶共六十四頁琮式瓶 仿周代禮器玉琮燒制。圓口、方身、圈足,器形四面以凸起的線紋為飾,口與足大小相若(xin ru)。宋代創制,以龍泉窯、官窯多見,元、明、清仍有燒制膽式瓶 直口,長頸,削肩,腹下部豐滿,器形似膽,故名。宋代哥窯、鈞窯燒造此式,清代景德鎮窯多見,大多為單色釉。葫蘆瓶因瓶體似葫蘆,故名。南宋龍泉窯創制,元、明景德鎮窯多見,并有四方、六方、八方、上圓下方及扇腹等式(dngsh)。品種有青花、五彩、白釉、黃釉等,有的書“大吉”二字。光緒款冬青釉琮式瓶哥窯膽式瓶共六十四頁象腿
28、瓶 廣口外撇,短頸,身如直筒狀,平底,造型如粗壯的象腿,故名。多見于清初順治、康熙兩朝,品種(pnzhng)有青花和五彩。天球瓶 直口、長頸,腹渾圓,似圓球,故名,明永樂宣德景德鎮窯創制,多為青花。青代雍正、乾隆(Qinlng)又燒制青花釉里紅、粉彩等品種。清五彩人物象腿瓶清雍正青花釉里紅云龍天球瓶共六十四頁橄欖瓶 撇口,短頸,肩、頸部內收,腹部微鼓,足部外撇,口、底大小相若,瓶體似橄欖,故名。宋代河南登封窯創制,清代仍有燒造,造型略有變化,頸部稍長,勻稱(yn chn)秀美。鳳尾瓶 喇叭狀口,長頸,鼓腹( f),下斂,至底又廣,形狀略似風尾,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鎮窯。清雍正粉彩桃蝠紋橄欖瓶鳳尾
29、瓶共六十四頁油錘瓶 小口,細長頸,圓腹,圈足,形似榨作坊用的油錘,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鎮窯創制(chungzh),品種以青花和顏色釉多見。柳葉瓶 撇口,短頸,豐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內凹,器身細長,形似柳葉,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鎮窯創制,康熙豇豆(jin du)紅釉柳葉瓶,是極為珍貴的產品。紅彩描金開光走獸花鳥紋油錘瓶紅釉柳葉瓶共六十四頁葫蘆瓶 因瓶體似葫蘆,故名。南宋龍泉窯創制,元、明景德鎮窯多見,并有四方、六方、八方、上圓下方及扁腹等式(dngsh)。品種有青花、五彩、白釉、黃釉等,有的書“大吉”二字。瓜棱瓶 宋瓷中常見的瓶式之一,南北瓷窯都有燒制,以景德鎮窯制品居多。其特點是整個器體由凸凹的弧
30、線組成瓜棱形撇口、直頸,長圓瓜棱腹,圈足作花瓣式外撇,造型(zoxng)秀麗靈巧。明代瓜棱瓶為小菱口,長頸、扁腹,菱角足。清雍正朝則以蒜頭瓶為基礎做成瓜棱形。 仿清乾隆粉彩描金黃地鏤空轉心葫蘆瓶成化青花人物紋瓜棱瓶共六十四頁雙耳瓶 隋代創制,宋代南北瓷窯大量燒造。瓶的頸部兩側附貼雙耳,由于耳的形式多樣,因此有貫耳瓶、環耳瓶、獸耳瓶、鳳耳瓶、魚耳瓶、戟耳瓶等各種不同的名稱(mngchng)。鳳耳瓶、魚耳瓶是龍泉窯特有的作品,明代雙耳瓶,撇口、溜肩、扁腹,肩有對稱戟耳或雙活環。清代雙耳瓶多為扇形,有耳孔安在腹部。花口瓶 宋瓷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景德鎮、磁州、耀州等窯都有此瓶式,瓶口有如開放的花瓣,
31、細頸微撇,圓腹、撇足。各窯的制品不同點在于腹與足部的變化:景德鎮的特點為腹部長圓,圈足,磁州窯和耀州窯則為圓腹喇叭形足。花口瓶中的海棠瓶,上下(shngxi)都是三瓣海棠式;荷包瓶做荷包形,是宋定窯產品。明清的花口瓶,多仿宋制。清乾隆御制琺瑯彩“古月軒”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清乾隆青花九龍攀芝紋花口瓶共六十四頁連座瓶 宋代始見,多影青器。口沿平折,高束頸,故腹,喇叭足連接瓶座。頸腹間塑兩鋪首,鋪首下旋制凸弦紋一周。腹上部印制(yn zh)飛風,下部印制(yn zh)雙層蓮瓣。明嘉靖的連座瓶,上身為燈籠小瓶,下部多為方座。直頸六棱瓶 晚唐的一種典型瓷器。六棱形直頸很長,頸肩交接處呈級梯狀,圓鼓腹(
32、 f)也帶六棱,平底,實足。金元時期的天藍釉雙耳連座瓶匏制團壽字六棱瓶共六十四頁6、杯類 瓷杯,日用器皿,從古至今其主要功能都是用來飲酒或飲茶。基本器型大多是直口或敞口,口沿直徑與杯高近乎相等。有平底、圈足或高足。考古資料表明最早的杯始見于新石器時代。無論是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還是(hi shi)河姆渡文化遺址中都見有陶制杯的存在。這一時期杯型最為奇特多樣:帶耳的有單耳或雙耳杯;帶足的多為錐形、三足杯、觚形杯、高柄杯等等。共六十四頁雞缸杯 一種酒具。敞口,淺腹,臥足。杯上以斗彩繪畫雌、雄雞及雛雞,間以山石、蘭草、牡丹,故名雞缸杯。明成化斗彩雞缸杯曾名噪一時,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Kngx)
33、、雍正時所仿最佳,幾可亂真。 壓手杯 口平外撇,腹壁較直,自腹壁處內收,腹壁漸厚,圈足。握于手中有凝重之感,穩妥(wntu)合手,故稱壓手杯。以明永樂青花壓手杯最為著名。明成化鬥彩雞缸杯青花壓手杯(花心)明永樂共六十四頁爵杯 酒具。仿青銅器造型,口沿外撇,圓腹略深,前尖后翹,下承三高足,口沿兩側有對稱(duchn)的立柱。明、清兩代均有燒造,有青花、白釉、藍釉及粉彩等品種。高足杯 酒具因杯身之下有高足,故名。口微撇,近底處豐滿,下承滿足(mnz),高足有竹節形,圓柱形、四方形等。明、清商代均有燒造,品種有青花、斗彩等。清乾隆斗彩爵杯高鬥彩蓮花紋高足杯共六十四頁7、碗類 據考古發現和史料記載,最
34、早的瓷碗是原始的青瓷制品,基本型狀為大口深腹平底,使用于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以后隨著時代的演進,制瓷工藝的逐步改善以及人們的審美和實用要求的提高,碗的型狀、紋飾、質量也越來越精巧,使用分工也越來越具體多樣,如飯碗、湯碗、菜碗、茶碗等。不同時期的瓷碗,其型狀、釉水、紋飾是有著明顯差別的。唐以前的碗,其型多為直口、平底、施釉不到底,基本無紋飾。唐代的碗器型較多,有直口、撇口、葵口等,口沿突有唇邊,多為平底、玉壁底及環條形底,施釉接近底部,精制的產品施滿釉,有簡單的劃花裝飾出現。宋代碗其型多為斗笠式、草帽式、大口沿、小圈足,圈足直徑大小差不多是口沿的三分之一。釉色多為單色,如影青、黑、醬、白等,紋飾
35、用刻、劃、印等手法,將嬰戲、動物、植物文字(wnz)形象繪在碗的內外壁或內底心上。元代碗型同宋代相比,突出表現為高大厚重,圈足多為內斜多撇,斷面呈八字形。多采用印花、刻花裝飾。明代碗多雞心式、墩子式及口沿外向平折式,圈足較為窄細,大多采用畫花裝飾。畫花裝飾技法用于碗上,自唐長沙窯起始,至宋磁州窯過渡,經元青花激發,到明代才真正興盛起來。明代最多的就是胎體輕薄、白底青花的飲食用碗。清代碗無論在哪一方面均勝過前朝,型狀、釉色、紋飾更為豐富多樣,工藝制作更為精巧細膩,素三彩、五彩、粉彩裝飾的宮廷皇家用碗更讓人嘆為觀止。共六十四頁高足碗 造型與高足杯相同,略大。元代龍泉窯、景德鎮窯盛燒,明清繼續(jx
36、)燒造,品種有青釉、卵白釉、青花、釉里紅等。宮碗 口沿外撇,腹部寬深豐圓,造型端正(dunzhng),多為皇宮用器,故名。明正德時燒制最為著名,有“正德碗”之稱。外黃地洋彩洋花內紅蝠紋宮碗青花龍穿花紋高足碗明共六十四頁雞心碗 深腹,小圈足,碗底心有雞心狀突起,故名。明永樂、宣德(xun d)兩朝燒制較多,以青花瓷器為多。斗笠(dul)碗 廣口,斜腹壁呈45度角,小圈足。因倒置過來形似斗笠;故名。宋代始燒,此后歷代均有燒制。明代宣德青花牽牛花紋雞心碗南宋龍泉窯斗笠碗共六十四頁折腰(zhyo)碗 撇口,圈足,碗下腹部硬折,故稱折腰碗。最早見于五代,元代銷行最廣。臥足碗淺腹,碗底心內凹,以碗壁充當(
37、chngdng)圈足,故稱臥足碗。多見于明清兩代。宋定窯白釉刻蓮花紋折腰碗明成化青花團花紋臥足碗共六十四頁孔明碗 由兩只碗粘合而成,兩碗間中空,外碗底心有一孔,故稱孔明碗,亦稱諸葛碗。始于北宋龍泉窯,明代(mn di)景德鎮有燒制。北宋(bi sn)汝窯豆青釉刻花鏤空雙層孔明碗共六十四頁折沿盤 元代開始流行(lixng)。折沿,圈足,砂底。多為景德鎮青花器。吉州窯出土有黑釉彩繪折沿大盤,龍泉窯也有生產。 8、盤 盤,常見的日用器皿,其基本器型為敞口、淺腹、平底、高足或圈足。據其功能可分為果盤、湯盤、托盤等;據其形狀可以分為葵口盤、花口盤、折沿盤等等(dn dn),以圓為主也有方的或橢圓的。青花
38、博古花卉紋折沿盤攢盤 用以盛放干鮮果品的用具,是由一定數量、各種式樣的小盤,拼攢成一個多格的大盤。流行于清康熙年間,以素三彩和五彩器為多。式樣有圓形、六方、八方形或葉形、牡丹形、梅花形、蓮花形、葵花形、菱花形等多種。五彩描金花蝶紋攢盤共六十四頁高足(goz)盤 盤心下承以高足。一般高足盤的造型是洗口、盤心平坦,盤以下承以喇叭形高足。最早見于隋代青釉高足盤,多數在盤心印圖案或朵花紋樣。明清兩代景德鎮窯多燒制青花與釉上彩繪高足盤。嘉慶高足(goz)盤共六十四頁9、其他器型 所謂其他器型,其實更多的是一些日用器物比如枕、燈盞(dngzhn)、渣斗、筆托、樂器、托架,和一些特殊的造型如人物塑像、十二生
39、肖像等等。有兩類器物我們也放在這個欄目里,它們是筆海和花觚。這是因為筆海并不是主流陶瓷器型,它的出現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北宋(bi sn)定窯白瓷孩兒枕明正德青花渣斗共六十四頁五、瓷器優劣的鑒別鑒別陶瓷的好壞要遵循“一聽二看”的原則。所謂聽是指拿起瓷器輕輕敲敲,聽發出的聲音是否清脆、響亮、悅耳。如果是,這就表示是優質的瓷土制造的瓷器,質量良好;假如敲瓷器時發出的聲音粗重,甚至沙啞,就是用劣質的瓷土制造的瓷器,其質量甚差,甚至已有裂痕。其次看很重要,要仔細反復看。陶瓷上的圖案或雕刻上的花紋應完整、統一、清晰、牢固,勾畫的裝飾金、銀線,應粗細一致,光亮美觀,如以手帕用力猛擦也擦不掉。單色產品應顏色均
40、勻、色澤一致。不能出現色臟、缺釉、氣泡(qpo)等明顯缺陷。共六十四頁怎樣區分貼花瓷和手繪瓷?貼花是怎么回事?貼花紙有專門的生產廠生產,規模都不大,它是根據客戶的要求訂制或自己創作圖樣,在商店里售賣。生產瓷器的個人和廠家都可以直截買來、貼上,送去燒就行了。不需技藝,也不費力氣,省工、省料、省時,適合大批量生產。如日用瓷、陳設瓷等等。大大降低了成本。現在工藝瓷器也大量采用貼花瓷。 貼花瓷器是否有收藏價值,要看它的歷史特征和數量大小,不能一概而論。收藏要盡量避開(b ki)貼花瓷器。如何區分貼花瓷和手繪瓷。下面介紹幾種簡單易學的方法。1、看裝飾紋圖案。有很多瓷器,上、下、左、右邊緣,常常有一圈裝飾
41、圖案。貼花的圖案,普遍會出現圖形疊交、錯位、接頭缺口三種狀況。如缸、碗、杯、瓶之類。2、細看有時會發現缺色的現象,像蟲咬過。這是由于貼花紙在轉運過程中,或操作時弄掉了貼花紙上的部份陶瓷顏料所至,但并不是一定都出現,要細看。3、細看對稱的、或相同的圖案。每個局部,貼花瓷基本是一致的。而手繪的肯定不能做到一致。這一點很重要。4、球面幾何形狀瓷器(如大天球瓶),大面積連續圖形畫的完整的人物、花鳥、風景,不會是貼花的,否則會出現折疊現象。共六十四頁5、青花分水工藝做的瓷器,可以判定不是貼花的。6、從顏色上判斷。無論釉上、釉下貼花紙,從工藝上講,陶瓷(toc)顏料附著厚度有限,顏色的深淺不易解決。對于某
42、種顏色,如黃色,就會出現所有這種顏色在整個畫面上,都會基本一致。這是最重要的區別方法。7、對于有球面幾何形狀的瓷器,它的貼花紙,往往多片貼花紙拼塊組成,如山水畫,為了整體效果,也人工畫一些補充圖案。這樣就會同種顏色(如青花顏色),手繪和貼花出現不一樣色調的現象。如瓶子,元圈裝飾線都是用手工畫的,這個顏色往往與同種貼花顏色色調不一樣。8、貼花和手繪同時出現的瓷器,表現在上下裝飾圖紋用貼花,主要部位用手畫。不過這種手繪都是把畫面用復寫紙拓在坯或瓷上,人工再上色。魚缸用的比較多。凡瓷器上用了貼花,不論多少,此瓷器就不可能太貴。9、從瓷體上分析,貼花瓷其瓷體不管是否高白泥,多數都比較粗糙。高級日用瓷除
43、外。好瓷體不會用貼花。10、潮州瓷目前所看到的都是貼花的。還有,景德鎮瓷用潮州貼花紙現象也很普遍。共六十四頁名稱: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類別:瓷器年代:元代文物現狀:2005年7月12日倫敦(ln dn)佳士德舉行的“中國陶瓷、工藝精品及外銷工藝品”拍賣會上,以1400萬英鎊拍出,加傭金后為1568.8萬英鎊,折合人民幣約2.3億,創下了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簡介此罐高27.5cm,徑寬33cm,素底寬圈足,直口短頸,唇口稍厚,溜肩圓腹,肩以下漸廣,至腹部下漸收,至底微撇。使用進口鈷料繪出青花紋飾,共分四層,一層頸部飾水波紋,二層肩部飾纏枝牡丹,三層腹部為“鬼谷子下山”主題紋飾,四層下部為變形蓮瓣紋內繪琛寶,俗稱“八大碼”。主題畫面描述了孫臏的師傅鬼谷子在齊國使節蘇代的再三請求下,答應下山搭救被燕國陷陣的齊國名將孫臏和獨孤陳的故事。鬼谷子端坐在一虎一豹拉的車中,身體微微前傾,神態自若,超凡如仙,表現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神態,車前兩個步卒手持長矛開道,一位青年(qngnin)將軍英姿勃發,縱馬而行,手擎戰旗,上書“鬼谷”二字,蘇代騎馬殿后。一行人與山色樹石構成了一幅壯觀而又優美的山水人物畫卷。整個青花紋飾呈色濃艷,畫面飽滿,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渾然一體。人物刻畫流暢自然,神韻十足,山石皴染酣暢淋漓,筆筆精到,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教育領域對微生物的要求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中的外部合作與網絡關系試題及答案
- 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專業見解試題及答案
- 項目團隊協作中的有效機制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行政管理師考試考前沖刺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專業能力提升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審計法規遵循試題及答案
- 綠化種植施肥方案范本
- 風險與收益的平衡在2025年證券考試中的重要性試題及答案
- 玻璃生產與應用技術考核試卷
- 變壓器、發電機容量計算
- 寧波市建設工程資料統一用表(2022版)1 通用分冊
- 口腔科診斷證明書模板
- 中考物理“極值”與“取值范圍”問題專題訓練
- 2009年安徽省中考化學試卷【含答案可編輯】
- 越南工業到2025年發展戰略及到2035發展展望(提到鋼鐵)
- 河北省用人單位錄用人員身份核查登記表
-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電子書
- 老視的機制及治療的研究進展
- VDA6.3的P2-7條款
- 工程聯系單表格(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