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三月三不僅是壯族的傳統歌節,也是廣西漢族、瑤族、侗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廣西素有“歌海”之稱,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農歷三月初三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制作五色糯飯,染紅彩蛋,歡度節日,有的持續兩三天。歌節不僅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亦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據記載,歌圩節已有上千年歷史。 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歷三月初三。其中以壯族為典型,一提到三月三,人們就會聯想到“中國廣西壯族”,2014年“壯族三月三”申遺成功, 三月三將廣西壯族及各民族文化推上了國際舞臺,每年三月三廣西全區人民享有三天假期。壯族服飾簡介 壯族婦女擅長紡織和刺繡,所織的壯布和壯錦,均以
2、圖案精美和色彩艷麗著稱,還有風格別致的“蠟染”也為人們所稱道。在服飾上男子與漢族無多大區別,女子則多姿多彩,特別喜歡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絲線繡上花紋,人物、鳥獸、花卉,五花八門,色彩斑斕。壯族服飾欣賞壯族服飾欣賞壯族服飾欣賞壯族服飾欣賞壯族服飾欣賞 農歷三月三是壯族的傳統歌節。關于歌圩節的來歷,壯族民間有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說。 一說,古代有一對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經常唱山歌來表達相互的愛慕之情。但由于封建禮教的束縛,使他倆不能結為夫妻,于是他們絕望地雙雙殉情身亡。人們為了紀念這對情侶,就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二說,在唐代,壯族出了一個歌仙,名叫“劉三姐”。她聰明過人,經常用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
3、,揭露財主們的罪惡,財主們對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劉三姐在山上砍柴時,財主派人砍斷了山藤,使她墜崖身亡。后人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劉三姐遇難這天聚會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萬人參加的大型活動 壯族三月三的來歷1、包五色糯米板 節前家家準備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們采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飯。相傳,這種食品是深得仙女們的贊賞后流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彩蛋則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際傳達情感的物品。 壯家人喜愛五色飯,把它作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
4、農歷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節,甚至過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飯吃。在孩子滿月、新居落成等喜慶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飯分送左鄰右舍。壯人也愛楓葉,認為楓葉能“除邪驅鬼”,給人帶來吉利和平安。所以,農歷三月三做五色飯的時候,家家戶戶門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選的楓葉。甚至做五色飯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圍的墻腳下,以求驅邪保平安。壯族三月三的習俗活動2、搶花炮 在農歷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廣西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民間會自發組織搶花炮運動。男女老少都會穿上節日盛裝,天剛亮就爭先恐后地奔向活動場所,搶得花炮的人被認為來年最有福氣,也最受姑娘青睞。 參與搶花炮的每支隊有8人,隊員通過突破、擋人、變向、快沖等方式沖進對方
5、炮臺,將花炮放入算得分。規則類似于西方的橄欖球運動,故被稱為“東方橄欖球”。傳統的“花炮”是一個鐵制圓環,直徑約5厘米,外用紅布或紅綢纏繞。比賽場地通常設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數,也不分隊數,每炮必搶,三炮結束。壯族三月三的習俗活動3、繡球傳情 繡球的制作工藝都很精巧,個個都是絲織工藝品:十二花瓣連結成一個圓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著一年中的某個月份,上面繡有當月的花卉。有些繡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繡球內裝豆粟或棉籽。球上連著一條綢帶,下墜絲穗和裝飾的珠子,象征著純潔的愛情。 今天,壯家的優秀兒女們,不斷為繡球這一古老藝術品注入新的活力,令其在新時代再次散放出璀璨的光芒。廣西曾做過超大繡球供日本國
6、立民族博物館收藏,同時為迎接港、澳回歸分別制作直徑達1.97米和2米的超大型繡球;為慶祝申奧成功,制作了直徑達2.2米的超大型繡球;為迎接中國-東盟博覽勝利召開,制作了直徑2米以上的超大型繡球等等。 如今的廣西繡球不但被人們當作饋贈親友之禮品,家庭中的裝飾品,企事業單位的對外宣傳、開展公關活動之贈品。還正成為傳遞愛情、親情、友情的民族文化使者,正成為“讓世界了解廣西,讓廣西走向世界”的文化載體。壯族三月三的習俗活動5、對歌談情 每到歌節時,壯族的姑娘和小伙子們各成一方,歌手們站在臺上,按照一定的程式和唱法,互相對唱山歌。 山歌大多是以猜謎、盤問的形式,現編現唱,最后還要唱分別歌。三月三歌圩是男
7、女青年進行交際的好時機。每逢歌圩,方圓數十里內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點。 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小的歌節有一、二千人,大的歌節可達數萬人之多。一個較大的歌節,方圓幾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 巴馬的盤陽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陽的喬業、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峰山等,都是歷來較大的歌節。 人們到歌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壯族三月三的習俗活動6、打銅鼓廣西的一些少數民族素來有在節日慶典或祭祀中擊打銅鼓的習慣,這一風俗一直沿襲至今,現在東蘭、天峨等地壯族群眾每年過三月三和春節,都安、巴馬、大化等地瑤族群眾過祝著節,南丹瑤
8、族舉行葬禮祭祀,南丹中堡苗族過春節或遇上喜慶時都要以擊銅鼓的方式表示慶賀或悼念之情。銅鼓是壯族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不僅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征,也曾是傳遞戰爭信號、陪葬和祭祖驅邪的器物使用。壯族每逢婚喪嫁娶、喬遷新居和盛大節日,都有打銅鼓、唱山歌的習慣,銅鼓文化已經成為壯族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壯族三月三的習俗活動7、碰彩蛋彩蛋是把熟雞蛋染成彩色用以傳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意就讓小伙子碰。蛋碰裂后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 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運氣”的意頭。壯族三月三的習俗活動壯族三月三的習俗活動8、斗牛 斗牛是壯
9、族古老的一種傳統競技方式,傳說在宋朝已經盛行,它不僅是人們的競技娛樂,而且是為褒獎養牛能手。因此,在斗牛比賽中能摘桂冠的牛王,其主人不僅能得到一筆豐厚的獎勵,而且還因其為全村增添榮譽而受到人們的愛戴和敬慕。 壯族斗牛是兩牛角斗,常常是兩頭大牯牛相斗,可以是水牛相斗,也可以是黃牛相斗。壯族斗牛大多是在農閑時進行,一般在秋收后至立春前,具體時間由各村代表商議而定。 看斗牛如同趕歌圩,屆時,四鄉八村的男女老少均云集斗牛場,各自帶上銅鼓、嗩吶來為自己的參賽隊吶喊助威。壯族三月三的美食1、五色糯米飯 黑、紅、黃、白、紫五色糯米飯是壯族地區的傳統美食,因糯米飯呈多種色彩而得名,又稱“烏飯”。每年農歷三月三
10、、清明等節日,廣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飯,壯家人把五色糯米飯看作吉祥如意、五谷豐登的象征。傳說: 古時候壯家村寨有個青年叫特儂,外出干活總是帶著糯米飯。而山上的猴子總是把糯米飯搶去。有一次,特儂隨手扯了楓葉驅趕猴子,卻發現自己掐楓葉的手被染上了黑色。他靈機一動,回家后把楓葉浸泡到糯米飯里蒸煮,制成了黑色糯米飯。猴子看見一大團黑乎乎的東西,以為是毒物不敢碰。特儂吃了黑色糯米飯,口不干不燥也不膩倦,反而覺得渾身是力。后來,壯家人都學著特儂做黑色糯米飯,后又逐漸用黃梔子、紅藍草等做成了黃色、紅色、紫色糯米飯1、準備所有材料五色糯米飯的做法主料糯米1600克黑糯米400克輔料1把紅藍草(紫色)1把
11、黃花草1把紅藍草(紅色)2、將黃花草洗凈,放入已盛有清水的鍋內煮開,提取黃色染汁五色糯米飯的做法3、將黃色染汁瀝渣倒出備用五色糯米飯的做法4、將紅藍草(紫色)洗凈、切碎,放入已盛有清水的鍋內煮開,提取紫色染汁五色糯米飯的做法5、將紫色染汁瀝渣倒出備用五色糯米飯的做法6、將紅藍草(紅色)洗凈、切碎,放入已盛有清水的鍋內煮開,提取紅色染汁五色糯米飯的做法7、將紅色染汁瀝渣倒出備用五色糯米飯的做法8、三種顏色的染汁五色糯米飯的做法9、將400克白糯米、400克黑糯米分別放入二個盛有清水的碗內浸泡,其余1200克白糯米分成三等份,分別放入各染汁碗內,浸泡一晚(約10小時)五色糯米飯的做法10、將糯米里
12、的各染汁水倒出,瀝干水分備用五色糯米飯的做法11、上蒸籠前,拌入少許食用油,依次將染好色的糯米放入已鋪有紗布的蒸籠內五色糯米飯的做法12、鍋里放入適量清水,放入蒸籠,加蓋,蒸鍋上汽后,蒸約40分鐘,至糯米軟糯即可五色糯米飯的做法13、蒸好的五色糯米飯五色糯米飯的做法14、成品圖欣賞五色糯米飯的做法14、成品圖欣賞五色糯米飯的做法14、成品圖欣賞五色糯米飯的做法14、成品圖欣賞五色糯米飯的做法14、成品圖欣賞五色糯米飯的做法14、成品圖欣賞五色糯米飯的做法壯族三月三的美食2、艾葉糍粑 艾葉糍粑是我們廣西流行的美食,口感香甜、柔軟、爽滑,同時艾葉具有保健作用。清明前后,是艾草生長茂盛且最為鮮嫩的時
13、節,由于農歷三月三與清明節靠近,艾葉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傳說: 其實艾葉糍粑,也是青團的一種。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被清兵追捕,在一農民的幫助下躲在耕地旁的隱蔽處。農民回家的路上思索帶什么東西給李秀成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只只米團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團子放在青草里,混過哨兵的檢查拿給李秀成吃。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壯族三月三的美食2、艾葉糍粑壯族三月三的美食2、艾葉糍粑壯族三月三的美食3、粽子 壯家粽子是用糯米、豬肉等煮制成的一種大粽粑,是
14、壯族“三月三”特制的傳統食品。傳說: 壯家粽子起源于宋代,叫“風莫”。它是一種特大的粽粑。大年夜,姑娘們便把煮熟的“風莫”從鐵鍋里撈出來,以備正月食用。正月十五,出嫁姑娘都要回娘家吃風莫飯,父母打開風莫,分給全家人。兒女須將風莫吃完,以示孝敬父母,祈求父母高壽。壯族三月三的美食3、粽子壯族三月三的美食3、粽子壯族三月三的美食3、粽子壯族三月三的美食4、竹筒飯 廣西生活中,常常會見到竹筒飯。竹筒飯是把大米和水放到竹子的節中,密封后烤熟,吃起來粒粒松軟,既有米香,又有竹香,清爽可口,很受人們的喜愛。壯族三月三的美食5、八寶魚生 武鳴兩江鎮的八寶魚生最出名,用花生、木瓜絲、蘿卜絲、酸姜絲、香菜、紫蘇
15、,還有自腌的檸檬、酸梅,這些配料與魚生拌在一起,吃起來可謂五味雜陳。壯族三月三的美食6、蕉葉糍 蕉葉糍是壯家民間風味小食,南寧街頭巷尾隨處可以買到,也是南寧人的家常早餐的選擇,磨好的米漿加糖搓勻,用蕉葉包成長條狀,放到蒸籠上蒸,蒸好的蕉葉糍有股淡淡的清香味兒,一口就能咬到陷,一般的蕉葉糍有花生餡或者芝麻餡的,也根據各人口味,有咸和甜兩種。壯族三月三的美食7、糍粑 壯族的糍粑圓形、扁狀,沒有餡的,是用蒸熟的糯米飯舂搗碎做成,顏色有白、黃、紅等。糍粑寓意著團圓,象征著喜慶豐收。壯族三月三的美食8、雞屎藤面 農歷三月三吃雞屎藤面,是廣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種傳統習俗,雞屎藤面是選用剛采摘下來的新鮮的雞屎藤
16、葉子與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雞絲藤面,用這種面做成的雞絲藤粿仔湯,味道清香甜美,是當地人喜愛的特色小吃。除了面,還有雞屎藤糍粑。壯族三月三的美食9、把荷魚丸 把荷魚丸,是崇左市天等縣地道的地方風味小吃,湯煮、酥炸、煎蒸均可,韌而不硬,營養豐富,沒有腥臭味,清爽不膩,味道別具一格,深受人們青睞。壯族三月三的美食10、發糕 發糕是南寧人拜祖祭祀必不可少的的特色食品,蓮花發糕有焦黃、泥黃、雪白三色、焦黃色發糕是最傳統地道的做法,一般是用紅糖做的,不過現在很少人早餐會選擇吃發糕,只有過節的時候才買得比較多。壯族三月三的美食11、菜包 菜包用牛皮菜做皮,用糯米、五花肉、香菇、木耳、咸魚、蝦仁、蔥花、老蒜等做餡,菜葉包好餡后放進鍋和豬筒骨一起燜熟即成。據傳菜包是六十年代困難時期艱苦條件下的產物,當時是用野菜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工作計劃與總結匯報模板
- 2025家居定制合同范本
- 2025健身房試用期合同模板
- 2025年中國建設銀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外幣資金轉貸款借貸合同
- 2024年金沙縣單位事業單位在編人員考調高中教師真題
- 2015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數學試卷(含解析版)
- 2024年安徽省馬鞍山工業學校專任教師招聘真題
- 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輪復習:八年級上、下冊第1-12章共12套試題匯編(含答案解析)
- 2024年阿勒泰地區師范學校專任教師招聘真題
- 購買舊機器合同范本
- 重慶大轟炸優秀課件
- 專題01《水銀花開的夜晚》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 外貿客戶報價單中英文格式模板
- 中藥學中藥性味歸經功效歸納
- 專業技術人員職務聘任書
- JJF 1338-2012相控陣超聲探傷儀校準規范
- GB/T 13911-1992金屬鍍覆和化學處理表示方法
- GB/T 13452.2-2008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測定
- 【泉州南音傳承與發展研究(論文7200字)】
-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第五章 馬克思列寧主義在蘇聯的發展及曲折
- 現代漢語詞匯學精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