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與沉積盆地構造分析:第十五章 閉合構造的幾何參數及測算_第1頁
海底與沉積盆地構造分析:第十五章 閉合構造的幾何參數及測算_第2頁
海底與沉積盆地構造分析:第十五章 閉合構造的幾何參數及測算_第3頁
海底與沉積盆地構造分析:第十五章 閉合構造的幾何參數及測算_第4頁
海底與沉積盆地構造分析:第十五章 閉合構造的幾何參數及測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五章 閉合構造的幾何參數及測算 圈閉構造是油氣聚集的場所,是油氣勘探的目標。因此,圈閉構造的幾何學分析及其有效性在含油氣盆地構造分析和油氣勘探中十分重要。一、閉合構造的幾何參數地下構造的幾何特征通常由構造等值線圖(structure contour map)來反映。構造等值線圖也稱構造等高線圖或簡稱構造圖。它是根據地形圖的繪制原理,用等高線來反映地下某一特定巖層層面(頂面或底面)起伏形態的平面圖形。因為這種圖件能夠醒目、定量地反映地下構造,尤其是褶皺構造和斷層構造,所以在油氣田、煤田和一些層狀礦床的勘探和開采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傾伏褶皺的轉折端均呈拋物線型彎曲。如果背斜的樞紐向兩端傾沒時,

2、成為一個四周被同一巖層包圍的背斜,叫做閉合背斜(Closed anticline)。組成閉合背斜的同一巖層面,在某一高度(或深度)的平面形態是一個閉合的曲線(即封閉圈)。在油氣地質勘探中,常將這種閉合背斜叫閉合構造。閉合構造是形成油氣圈閉的構造條件之一(可形成構造圈閉的構造類型除了閉合背斜外,還有斷層遮擋和地層不整合等)。在油氣勘探中,用閉合度和閉合面積來定量地描述構造圈閉的發育程度。 閉合度(Closure)是指背斜的頂點到溢出點之間的高差,也稱閉合差。在等高距較小的構造圖上,可以近似地視為最高等高線與完全包圍著它的最低等高線之間的高程差。若在一個背斜上沒有某一等高線完全包圍著的范圍,則沒有

3、閉合度。 閉合面積(Entrapment area)是指通過溢出點的構造等高線所圈閉的面積。一般認為,在等高距較小的構造圖上表現為最低一條完全閉合的等值線所包圍的面積。 需要指出,閉合度與構造起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背斜都具有閉合度。所謂構造起伏是褶皺的地層超出區域性傾斜上的高度,而一個圈閉的閉合度是包含溢出點的水平面(或等高線)以上的高度(圖2-16)。 這一背斜之閉合度就是沿著背斜頂線從x附近的高點到y處鞍部之高度差。 (一)背斜的閉合度和閉合面積對于完全封閉的短軸背斜,其高點到最低一條等高線之高差即為閉合高度,最低一條完全閉合的等高線所包圍的面積則可為閉合面積。如圖218所

4、示,其閉合(高)度為300 m,-800 m等值線所包圍的面積為該短軸背斜之閉合面積。 (二)斷背斜的閉合度和閉合面積 被斷層切斷的背斜或者被兩條或兩條以上斷層的交切所形成的斷塊隆起等的閉合度的估算,要視斷層的封閉性(不透水性)而定。若斷層根本沒有封閉而呈開啟狀態,則不會有閉合度的問題;若斷層為部分封閉(在斷層的上盤造成落差相等的封閉),則所形成的閉合度不大于落差;若斷層完全封閉,則利用與斷層線所封閉的最高、最低等高線來求算。 圖2-19(a)表示一條斷層線GH在A點與傾伏背斜軸EF相交。斷層落差為100 m,下降盤位于背斜的上傾方向。如果該斷層呈部分封閉狀態,則上升盤N的閉合度就等于100

5、m,閉合區的邊界則如600 m和700 m等高線之間的點線所示(A點標高750 m),左邊界為斷層線。但是,如果斷層呈完全封閉狀態而與落差無關時,閉合度就取決于順傾斜一側被斷構造的形態。此時的閉合度為上升盤A點與溢出點C的高差,即300 m。閉合區界線應是相當于溢出點標高的等高線,圖中為450 m的點線和斷層線。若閉合區位于斷層下降盤時,閉合度是該斷層下降盤背斜高點與溢出點標高之差。如圖219(b)所示,E點標高為70 m(不應為上升盤上的標高195 m),溢出點F標高為零,故閉合度為70 m,閉合邊界就是該斷層線與0 m的等高線。(三)斷塊的閉合度和閉合面積 多條斷層所切斷的斷塊構造能否形成

6、閉合,視斷層的封閉性而定。假設是封閉性斷層,就會形成閉合,閉合度和閉合面積的大小要看斷層與斷塊的相對關系。在圖2-20中,右方表示GA和NA兩條斷層之間的隆起斷塊。在A點上,這兩條斷層的落差是900 m(A點在斷塊里標高為2100 m,斷塊外標高為1200 m)。如果閉合度不大于斷層落差,則閉合度應該是900 m,而閉合區的邊界線應在點線PR上(此處比斷塊頂點低900 m)。但是,如果假定斷層會形成完全封閉并與落差無關,則閉合度應該是1800 m,閉合區是三角形AGN。圖2-20左方表示EB和FB兩條斷層之間的一塊斷陷區。假設斷層全封閉,則閉合度為450 m,而閉合區是三角形AEBF。三、背斜頂部的偏移問題 (一)斜歪褶皺引起的頂部偏移 (二)區域性地層厚度變化引起的頂部位移 (三)多次構造運動對頂部偏移的影響 (四)不同巖性造成的頂部偏移 這種上、下構造不符合且并存兩組不同構造走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阿斯瑪里儲油層(強硬的灰巖)以上為一套厚的瀉湖相蒸發巖石膏和鹽巖層(軟弱塑性層),即由于巖石力學性質差異很大的不同巖性所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