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耳聾與聽力學檢查(ppt)課件_第1頁
耳鳴耳聾與聽力學檢查(ppt)課件_第2頁
耳鳴耳聾與聽力學檢查(ppt)課件_第3頁
耳鳴耳聾與聽力學檢查(ppt)課件_第4頁
耳鳴耳聾與聽力學檢查(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耳鳴耳聾與聽力學檢查(ppt)優選耳鳴耳聾與聽力學檢查 必要性:廣大群眾健康意識的增強老齡化社會的普遍現象相關疾病的深入認識適應新的醫療服務模式 要求:糾正錯誤認識必須謹慎診斷做到有據可依切勿盲目治療重視預防保健耳 鳴 耳 聾“融合”現象相當一部分首診在神經科、中醫科多數臨床醫師不了解聽力學檢查基本依照“神經性病變”的標準進行診治轉診滯后,失去最佳治療時機日久反復,對疾病失去信心與耐心醫患認識產生共鳴,失去治療動力耳鳴的定義無相應的外界聲源或電刺激,而主觀上在耳內或顱內有聲音感覺。是一類癥狀而非一種疾病。高發年齡在50-60歲。耳鳴常為許多疾病的伴發癥狀,也是一些嚴重疾病(如聽神經瘤)的首發癥

2、狀,且常與聽覺疾病同時存在,如耳聾及眩暈,且表現為首發癥狀。耳鳴的分類傳導性耳鳴感音神經性耳鳴中樞性耳鳴搏動性耳鳴影響或觸發耳鳴的因素噪聲 心理因素疲勞女性月經期體位改變食物變態反應耳鳴的診斷病史的采集臨床一般檢查 系統檢查、耳鼻喉檢查、心理學評價、影像實驗室檢查。聽力學檢查,包括耳鳴檢查耳鳴分型輕度 間歇發作,僅夜間或安靜環境下感知中度 持續性,嘈雜環境中亦可聞及重度 持續性,嚴重影響聽力、情緒、睡眠、生活、工作、社交極重度 長期持續性,響度極大,難以忍受,極度痛苦,甚至無法正常生活。 診治思路明確耳鳴性質,切勿主觀臆斷,防止漏診誤治。首選純音聽閾檢查及耳鳴檢查。這對后續的進一步診斷和治療起

3、關鍵作用。排除外源性耳鳴(如噪音、外傷)耳部疾病:外耳道及咽鼓管病變、中耳炎、前庭病變、耳蝸及蝸后神經病變等基礎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甲狀腺功能異常、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耳聾相關概念耳聾:是聽覺傳導通路器質性或功能性病變導致不同程度聽力損害的總稱。重聽:程度較輕的耳聾聾:顯著影響正常社交能力的聽力減退聾啞或聾人:聽力障礙不能以言語進行正常社交者 發生率:710。突發性聾藥物性聾噪聲性聾老年性聾創傷性聾感染性聾全身疾病必需元素代謝障礙自身免疫性聽覺徑路病變病因分類當聽覺系統中傳音、感音、聽神經及其各級中樞發生病變,所致聽功能出現障礙時,出現不同程度的聽力下降。人類可聽到的頻率范圍在20200

4、00Hz,聽力正常的幼兒尚可聽到24000Hz。一般言語頻率范圍在5003000Hz為主,其中5002000Hz最重要。耳聾的分類器質性聾功能性聾傳導性感音神經性感音性/耳蝸性神經性/蝸后性混合性非器質性精神性癔病性傳音性(傳導性、蝸前聾)感音神經性(蝸性、蝸后聾)混合性中樞性(蝸后聾)傳導性耳聾 感應神經性聾耳聾分級 WHO 1980年推出耳聾分級標準,以言語頻率(500、1000、2000Hz)的平均聽閾為準,將耳聾分做5級我國現用的聽力分級分級聽閾平均值 表 現推 薦 025 dB或更小沒有或有很輕的聽力問題,可聽耳語聲1(輕度)2640 dB近距離聽一般談話無困難咨詢,可能需用助聽器2

5、(中度)4155 dB近距離聽話感到困難通常推薦用助聽器3(中重) 5670 dB近距離聽大聲語言困難需用助聽器,如不可能應教唇讀和手勢 4(重度)7191 dB在耳邊大聲呼喊方能聽到需用助聽器,如不可能應教唇讀和手勢 5(極重度)包括聾91dB或更大聽不到耳邊大聲呼喊的聲音助聽器可能有助于懂得話語,需外加康復措施如唇讀和手勢 WHO聽力減退分級分級聽閾平均值 表 現推 薦0 25 dB沒有或有很輕的聽力問題,可聽到耳語聲1(輕度) 2640 dB可聽到和重復1米處的正常語聲咨詢,可能需用助聽器2(中度)4160 dB可聽到和重復1米處提高了的語聲通常推薦用助聽器3(重度) 6180 dB當叫

6、喊時,可聽到某些詞需用助聽器,如不可能應教唇讀和手勢 4(極重度,包括聾) 81dB不能聽到和聽懂叫喊聲助聽器可能有助于懂得話語,需外加康復措施如唇讀和手勢 耳聾的常見疾病傳導性聾 外耳道先天性或后天性閉鎖,中耳畸形,各種原因引起的外耳道堵塞,鼓膜穿孔,各種急慢性中耳炎及其后遺癥,耳硬化癥,聽骨鏈脫位,顳骨骨折等。感音神經性聾 遺傳性聾、藥物中毒性聾、感染性聾、創傷性聾、突發性聾、梅尼埃病、自身免疫性內耳病、全身疾病相關性聾、噪聲性聲損傷、腦干聽覺通路病變。混合性聾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合并迷路炎、晚期耳硬化癥、感音神經性聾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等。聽 力 學 檢 查聽力學檢查的特殊性聽力檢查是聽力學的

7、一部分。耳鼻喉科重要的檢查手段之一。聽力檢查方法眾多,不同的方法涉及不同原理。目前國內聽力檢查設備多為進口,檢查報告不易看懂,須有一定專業知識。任何一項聽力檢查都有其局限性,臨床上對具體病人需要多種聽力檢查結合起來分析才較為可靠。聽力學檢查的必要性耳的解剖學特殊性耳形態學檢查的局限性耳功能檢查的重要性 90%以上耳科疾病需要聽力檢查來輔助診斷,而其中又有近1/3為其他疾病牽連所致。主 要 目 的1、確定有無聽力障礙2、確定聽力障礙的程度3、確定聽力障礙的性質(傳導性聾、感音性聾、混合性聾)4、確定聽力障礙的病變部位(中耳、內耳、蝸后),為治療及康復提供依據。5、與聽覺系統相關疾病的輔助診斷。

8、主 要 分 類一、主觀測聽(行為測聽):1、音叉檢查 2、純音測聽 3、耳鳴檢查4、聲場測聽5、言語測聽二、客觀測聽:1、聲導抗檢查 中耳功能診斷、協助面神經損傷定位與監測、重癥肌無力診斷與監測、分析有無聽覺中樞病變、預估聽敏度、指導助聽設備的選擇及佩戴。2、聽覺誘發電位(AEP) 包括聽覺腦干反應(ABR)、耳蝸電圖(ECochG)、 中期潛伏電位(MLR)等。了解耳蝸至聽覺皮層系統 各個平面的病變。3、聽覺多頻穩態誘發電位(ASSR) 4、耳聲發射測試5、聲誘發腦磁反應一、音叉試驗1、最常用的聽力檢查法之一。簡單而實用。2、內容:(1)林納試驗(2)韋伯試驗(3)施瓦巴赫試驗(4)鐙骨活動

9、度檢測(蓋來試驗)鐙骨活動度檢測(蓋來試驗)一、目的對于鼓膜完整者,可了解鐙骨肌活動度。二、臨床意義1、音叉聲尚有強弱變化波則為“陽性”,用(+)來標記;反之,則為“陰性”,用(-)來標記2、(+)代表鐙骨活動良好,聽骨鏈活動存在,不排除外傷性中斷可能(需結合純音測聽結果);(-)代表鐙骨活動差或消失,多見于耳硬化癥或鼓室硬化,而后者多為外傷性炎癥或中耳慢性炎癥所致。面神經管凸蝸窗鐙骨肌鼓膜張肌咽鼓管岬水平半規管凸乳突竇入口二、純音測聽檢查(PTA)1、測試內容 純音氣導聽閾、純音骨導聽閾。2、意義及特點: 是目前唯一能準確反映聽敏度(聽力損失程度)的行為測聽法,幾乎可滿足聽力檢查的所有目的,

10、是目前評價聽功能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唯一有國標的測聽方法。唯一可作為聽力殘疾評定法律依據的測聽方法。為助聽器選配及聽力重建手術療效評定的最可靠依據。能夠測定聽力損失的類型。用于觀察治療效果及病程中的變化。相關概念1、氣導:即經空氣傳導至內耳淋巴2、骨導:即顱骨傳導至內耳淋巴3、傳導性聾:外耳和中耳病損所致傳音及增益功能變化引起的傳導性聽力損失。4、感音神經性聾:由耳蝸、聽神經病變、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所致的聽力損失。5、混合性聾:傳導性和感音神經性同時存在的聽力損失。傳導性耳聾中耳炎聽骨鏈損傷與聽力-100102030405060708090100 0.25 0.5 1.0 2.0 4.0(kH

11、z)dB鼓膜穿孔伴聽骨鏈中斷鼓膜擴音作用: 26.5dB聽骨鏈杠桿作用:7.3dB相位抵消作用: 5.0dB 38.8dB 聽骨鏈損傷與聽力-100102030405060708090100 0.25 0.5 1.0 2.0 4.0(kHz)dB鼓膜完整+聽骨鏈中斷失去中耳變壓作用:38dB鼓膜阻斷聲波傳入:1520dB 54dB閾上功能檢查一、定義在純音聽閾基礎之上某一強度進行的聽力學測試。也稱為“耳蝸性及蝸后病變測聽法”二、主要內容1、雙耳交替響度平衡試驗(ABLB)2、純音短增量敏感指數試驗(SISI)3、純音衰減試驗(TDT)相關概念(1)蝸前病變: 外耳及中耳病變,如外耳道耵聹、急慢

12、性中耳炎、聽骨鏈固定或中斷,咽鼓管阻塞、鼓膜內陷等。(2)蝸內病變: 各種原因引起耳蝸損傷所致的病變,如迷路炎、迷路震蕩、內耳藥物中毒、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梅尼埃病、暈動病、迷路卒中等。(3)蝸后病變: 指聽神經或聽覺中樞通道上的病變,如單側耳聾、語言理解困難、第腦神經病變、平衡感覺失調(前庭神經元炎、前庭蝸神經損傷)、橋小腦角腫瘤、腦膜炎、腦干腫瘤、腦干炎癥、多發性硬化等。檢查的意義1、雙耳交替響度平衡試驗(ABLB) 對耳蝸病變的輔助診斷,“重振試驗”的方法之一。臨床上主要用于耳源性眩暈病的輔助診斷和鑒別診斷,以及預后判斷。2、純音短增量敏感指數試驗(SISI) 耳蝸病變及蝸后病變的聽力

13、學標準之一,“重振試驗”的方法之一。臨床上主要用于感音性耳聾耳鳴、耳源性眩暈病的輔助診斷、鑒別診斷和預后判斷。3、純音衰減試驗(TDT) 蝸后病變的聽力學標準之一,臨床用于鑒別蝸內與蝸后病變,如中樞性眩暈、神經性耳鳴耳聾,以指導臨床相關治療。雙耳交替響度平衡試驗(ABLB)一、檢查雙耳有無重振現象的方法之一。 重振現象是耳蝸毛細胞損害或神經纖維缺失所致。二、結果分類及臨床意義(正常聽力除外):1、無重振:提示為感音神經性聾的神經病損。多見于老年性聾、噪音性聾、遺傳性聾、藥物性聾。2、完全重振:提示耳蝸病變。多見于梅尼埃病、迷路卒中。3、反重振:提示蝸后病變,多見于第腦神經病變或聽覺中樞病變。4

14、、部分重振:提示可疑耳蝸病變,需結合其他聽力學檢查。純音短增量敏感指數試驗(SISI)一、檢測患耳對微小聲強變化的敏感度。 耳蝸病變陽性試驗的重要方法之一。二、結果表示及臨床意義1、高得分值(80%100%) 提示存在耳蝸病變。如梅尼埃病、迷路震蕩。2、低得分值(020%) 提示正常耳或非耳蝸病變,如蝸后病變。3、中間值(25%75%) 無特殊診斷意義。純音衰減試驗(TDT)一、異常音衰現象是與耳蝸后病變相關疾病的一個癥狀。特別是重度音衰是蝸后病變的典型表現,特別是橋小腦角腫瘤(CPA區腫瘤,顱內腫瘤好發部位之一)。異常的音衰多出現于病變同側。二、音衰試驗結果分類及臨床意義Rosenberg分

15、類法1、0-5dB 正常耳2、10-15dB 輕度陽性,多見于耳蝸病變3、20-25dB 中度陽性,多見于耳蝸病變4、30dB以上 重度陽性,多見于蝸后病變Carhart分類法型 屬正常型 耳蝸病變,相當于Rosenberg分類法的輕、中度型。型 音衰量大但發展速率慢,屬腦干病變型 音衰發展速度快,屬于第腦神經纖維病變,但臨 床上大多數患者的純音氣導聽閾可能正常。三、異常音衰現象多由神經退變、炎癥、外傷以及占位性病變所致,如腫瘤壓迫第腦神經等,疾病包括聽神經鞘瘤、原發性膽脂瘤、面神經瘤、腦膜瘤、第腦神經熱外傷、多發性硬化、腮腺炎毒性神經炎、后天梅毒性耳聾、顱內血管瘤、頭部外傷、神經官能癥、松果

16、體瘤、第腦神經瘤、小腦萎縮、腦干中線以外病變。四、音衰是診斷蝸后病變的重要指標之一。音衰試驗陽性常由某蝸后病變引起,得出陽性結果后多應做進一步檢查。有些患者聽力正常,但言語識別率差,應做音衰檢查,排除中樞聽覺通路病變。耳鳴檢查通過在純音聽閾檢查結果之上,進行特定耳鳴聲的頻率和響度匹配。目前可測耳鳴頻率范圍:100Hz12000Hz中,共23個頻率。意義: 確認耳鳴的存在。 了解耳鳴的音調、響度特征,作為病情記錄的分析和依據。 判斷耳鳴的性質與程度,是否適合掩蔽治療,對相關疾病 的預后判斷亦有臨床意義。 聽力學檢查在臨床上的運用一、顳骨骨折 顳骨骨折約占顱骨骨折的20%。顳骨骨折80%為縱形骨折,20%為橫形骨折。顳骨鱗部鈍器傷常引起迷路縱形骨折,可延外耳道軸至中耳腔,然后向前膝狀節和咽鼓管至破裂孔。顱骨枕部撞擊,經枕大孔的顳骨橫形骨折,可橫斷顳骨巖部而損傷耳迷路,并延伸向前到咽鼓管和膝狀神經節。其中縱形骨折并發中耳乳突積血,鐙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