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職業性有害因素評價及檢測課件_第1頁
第7章職業性有害因素評價及檢測課件_第2頁
第7章職業性有害因素評價及檢測課件_第3頁
第7章職業性有害因素評價及檢測課件_第4頁
第7章職業性有害因素評價及檢測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節 作業環境的評定一、接觸評定的概念二、接觸評定的方法三、職業衛生調查四、生物監測第二節 作業環境有害因素檢測一、檢測的要求和規范二、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檢測三、作業場所物理因素的檢測第七章 職業性有害因素的評價與檢測7/17/20221職業衛生學 作業環境評定的目的是通過作業環境監測、生物監測等方法,分析作業環境中職業性有害因素的性質、強度(濃度)及其在時間、空間上的分布情況;估計作業者的接觸水平,為分析接觸水平-反應(或效應)提供依據;了解作業環境的衛生質量,評價勞動條件是否符合勞動衛生標準要求;檢查預防措施效果;為進一步控制職業性有害因素及制訂、修訂衛生標準提供依據。作業環境評定的核

2、心是接觸評定。第一節 作業環境的評定7/17/20222職業衛生學接觸是指作業者接觸某種或某幾種職業性有害因素的過程。接觸評定是通過詢問調查、環境監測、生物監測等方法,對勞動者所接觸的職業性有害因素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與評價。目的是估測某職業人群(如接觸某化學物的職業人群)或者個體接觸該職業有害因素的情況和程度,在此基礎上結合效應指標的測定提出職業有害因素作用的接觸-反應關系,為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危險度評定和推薦最大無作用水平提供可靠的依據。 一、接觸評定的概念7/17/20223職業衛生學職業性有害因素的接觸評定一般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接觸人群特征分析,如接觸人群的數量、性別、年齡分布;接觸途

3、徑及方式評定,如鑒定有害因素進入機體的主要途徑和方式及接觸的時間分布;接觸水平的估測,包括作業場所有害因素的濃度和實際進入機體的量,通常通過對作業點有害物質濃度定點采樣監測和對接觸的個體采樣監測初步反應接觸水平,通過測定機體內吸收的量較準確地反應接觸水平。除了通過作業環境監測和生物監測的資料來估算接觸水平外,還應注意其它方式的接觸,如食物、飲水及生活環境等。 7/17/20224職業衛生學有關接觸評定的內容見圖7-1所示。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接觸吸收內劑量生物效應劑量分布、代謝和轉化早期生物學效應功能或結構改變職業性病損環境監測生物監測詢問調查接觸評定7/17/20225職業衛生學詢問調查不

4、僅可為分析接觸人群的特征提供依據,而且通過詢問調查獲得的有關健康效應的信息是接觸評定的重要依據,有時甚至是唯一的方法。詢問調查的內容包括職業史、接觸人群特征、接觸方式、接觸途徑、接觸時間等。接觸評定的方法包括詢問調查、環境監測和生物監測3種。二、接觸評定的方法1.詢問調查7/17/20226職業衛生學針對勞動者作業環境的特點,環境監測主要涉及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分析作業環境中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存在特點 由于生產工藝過程、勞動過程及外界環境條件及勞動組織和勞動制度的影響,生產環境中職業性有害因素具有(種類的)多樣性、(接觸的)變動性和間斷性等特點。因此,必須深入現場詳細了解有害因素的種類、來

5、源、存在的形式、形態和濃度(或強度)等,仔細觀察并記錄作業者的操作過程、活動范圍、接觸途徑及接觸時間等,以便分清主次,確定評定對象。2.環境監測7/17/20227職業衛生學(2)確定監測對象和擬定監測方案 根據職業性有害因素的特點,應深入現場調查,確定主要監測對象,擬定監測方案。確定監測對象時應考慮如下信息:企業領導、生產工藝(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的反映;醫務人員的臨床觀察,應特別注意臨床表現與接觸有害因素的時間順序;毒理學資料,即通過查閱毒理學資料,了解毒性大小、毒作用特點等,以確定重點監測對象,如危害性較大的農藥和某些重金屬、有機化合物等,應重點監測;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如調查表明存在接觸

6、水平反應(或效應)關系,則應著手建立監測體系,擬定監測方案,包括確定監測地點、監測時間、監測周期及監測記錄表等。 7/17/20228職業衛生學(3)接觸水平的估計 接觸水平的估計,是接觸評定的重要環節。目前,多采用區域采樣所測得的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的平均值及波動范圍作為評價指標。平均值的計算和表達隨測定值的分布特征而異。如果測定值的分布較集中,呈正態分布或近似正態分布時,可用算術均數表示;但生產環境中,有害物質的濃度測定值往往相差幾倍或幾十倍,呈倍數關系或偏態分布,則應該用幾何均數表示;有些情況下,出現個別較大值或較小值或一側無確切值時,可用中位數表示。若生產過程不是連續的,而是間斷的,或作

7、業者在一個工作班內要參加多種操作過程,估算接觸水平時則要采用時間加權平均濃度(TWA)。但這些計算只能是接觸水平的粗略估計,因為接觸者的實際吸入量不僅取決于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和接觸時間,還與吸入空氣的量及有害物質的吸收系數有關。所以,接觸水平估計最好增加生物監測評估。7/17/20229職業衛生學(4)作業環境監測資料的整理和保管 作業環境監測所得資料應根據衛生標準和法規,并參考有關文獻資料,及時整理分析,對所觀察的有害因素進行評價,分析作業環境中有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在不同車間、工種和不同時間的分布,作為采取控制措施的依據,并供動態觀察和前后對比之用。根據衛生部生產環境有害物質濃度測定年報表

8、規定,資料整理時常用的統計指標有:測定點合格率=(合格點數/實測點數)100%塵毒濃度測定點超標倍數=測定點實測濃度值/國家衛生標準濃度值-1測定率=(實測點數/應測點數)100%作業環境監測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應建立定期的監測和登記制度,并根據監測結果提出改善措施,且應將綜合評價的結果定期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7/17/202210職業衛生學 由于環境監測的結果并不能真實反映接觸者機體內有害物質的實際吸入量,接觸評定時還必須采用生物監測的方法。實際工作中環境監測和生物監測最好二者并用,以發揮其互補作用,對職業性有害因素進行全面評價。3.生物監測7/17/202211職業衛生學職業衛生調查是開

9、展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基本內容之一,是識別和評價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必要手段,也是實施職業衛生服務和管理的重要步驟。其重要目的是了解工作場所勞動過程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性質、質量濃度(強度)、頻數分布、變化規律、勞動條件,建立職業衛生檔案,摸清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狀況,分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和提出治理規劃,為制定職業衛生標準和有關法規提供依據。 三、職業衛生調查7/17/202212職業衛生學根據調查對象的不同,職業衛生調查可分為工作場所勞動衛生調查和職業流行病學調查兩類。前者主要以職業工作場所的勞動衛生情況為調查內容,它又分為勞動衛生基本情況調查、專題調查和事故調查等。后者主要以職業人群為調

10、查對象,偏重于研究職業病危害因素對其健康的損害。本節主要闡述工作場所勞動衛生調查的內容,職業流行病學調查將另節描述。7/17/202213職業衛生學1 勞動衛生基本情況調查 調查內容包括:被調查單位概況,如單位名稱、地址、性質、人數、職業分布、接觸人數、機構設置、產品種類等;主要有毒有害原材料、產品、中間產品和儀器設備;工藝流程;主要工作場所勞動條件,如工作地點環境微小氣候、工作量、接觸量、工種、布局、衛生條件等;勞動組織及班次等;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觸人數;作業環境及接觸者健康狀況;防護設備和使用情況;衛生保健和衛生情況等。 (一)勞動衛生調查的基本內容7/17/202214職業衛生學2 專

11、題職業衛生調 專題調查是根據調查任務來源及目的要求對某一系統或某一有害因素的勞動衛生基本情況的調查。在所轄地區內存在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即應考慮進行專題調查:某一系統(行業)在所轄區內所占比重較大;某一有害因素的危害性較突出,接觸人數較多;采用新技術、新工藝,而出現新的有害因素者;已有的有害因素出現新的職業性病損者等。專題調查的目的在于探究職業性有害因素對職工健康的影響,或就其它具體問題(如病因探討、患病率分析、早期監測指標篩選、預防措施效果評價和衛生標準研制或驗證等)進行專項調查研究,其調查項目可視實際需要加以選擇。 7/17/202215職業衛生學3 事故調查 該項調查常屬計劃外應急性調查。

12、發生急性事故性損害(如急性中毒事故)時,勞動衛生醫師應會同臨床醫師參加搶救;醫療衛生機構(包括廠礦醫院或診所)應按職業病報告辦法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法律、法規規定的其它部門報告;并應會同有關部門深入現場進行調查,根據生產工藝流程及其可能發生事故的有害因素,結合中毒者的臨床表現等查明事故發生原因,提出治療、預防對策,防止再次發生類似事故。7/17/202216職業衛生學除事故調查外,勞動衛生基本情況調查與專題調查的工作步驟基本相似,但后者常需更為周密的安排。典型的勞動衛生調查大致分為準備、實施和總結等三個階段。(二)職業衛生調查的步驟7/17/202217職業衛生學1 準備階段(1

13、)制訂計劃(2)查閱文獻(3)擬訂表格(4)選擇對象 (5)試點調查7/17/202218職業衛生學2 實施階段 在試點調查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教訓,按調查計劃,全面展開工作。這一階段應特別注意現場調查的質量控制。最好制訂調查工作手冊,內容包括調查員工作須知、調查項目的各項標準及操作規程等,調查員必須嚴格遵守調查工作手冊中所定的各項規章。專題調查組要建立各級分工負責的組織網絡,如由項目負責人現場調查督導人調查員、摘抄員、檢驗員組成的三級工作網。隨時抽查原始記錄,及時復核補漏,匯總和整理調查資料。此外,尚需掌握工作進度,注意工作中的密切配合與協調,確保按質按量如期完成調查任務 。7/17/2022

14、19職業衛生學3總結階段(1)資料整理與統計分析(2)調查匯總 根據調查結果,寫出全面總結,向調查企業和有關上級部門匯報。報告應針對所發現的問題,作出衛生學評價,提出切實可行的干預措施建議,力爭把通過調查所得到的科學結論,反饋到企業勞動衛生工作中去。(3)論文撰寫 作為一項科學研究,應結合調查發現,進一步復習有關文獻,深化感性認識,把調查報告提煉成一篇或幾篇科學論文。7/17/202220職業衛生學生物監測是指“定期(有計劃)的檢查人體生物材料中毒物和(或)其代謝產物的含量或由其所致的生物效應水平,并與參比值(標準)進行比較,以評價人體接觸毒物的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響”。這里應強調的是生物監測必

15、須定期、系統而連續地進行。監測的內容不僅是生物材料中毒物和(或)其代謝產物的含量,且應包括由其所致的生物效應水平。監測的目的是了解毒物進入機體的相對量及其生物效應劑量,并作出評價,為控制和降低人體接觸水平,為預防職業危害提供依據。四、生物監測(一)生物監測的概念和意義7/17/202221職業衛生學生物監測按照毒物對機體的作用及其在體內的轉歸可分成三類,各類之間具有相關性,但各有其特點。1.生物材料中化學物及其代謝產物或呼出氣中毒物含量的測定2.生物效應指標的測定3.活性化學物與靶分子相互作用所得產物量的測定(二)生物監測的分類7/17/202222職業衛生學一、檢測的要求和規范二、車間空氣中

16、有害物質的檢測三、作業場所物理因素的檢測第二節 作業環境有害因素檢測7/17/202223職業衛生學 職業危害因素檢測是識別職業危害因素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利用現代檢測、檢驗技術真實、準確地反映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強度(濃度)及分布情況,為職業病危害定性、定量評價提供科學技術依據。按檢測方法可將其分為經常性檢測、預防性監督檢測和事故性檢測等三類。經常性檢測指按監測方法中統一規定的選取原則確定測點后,進行長期的定時定點的監測,以便觀察有害物質對生產環境的污染程度和規律,評價作業環境的好壞和對工人健康造成職業危害的嚴重性;預防性監督檢測是在新建、改建、擴建企業的設計和竣工時,對其勞動衛生防

17、護設施的效果進行監測及評價,看其是否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的要求;事故性檢測是在作業現場可能或已經發生有害因素污染的事故時,通過檢測預測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或確定事故污染的范圍及可能造成的影響等。按檢測內容,它又可分為物理因素檢測和化學因素檢測等。第二節 作業環境有害因素檢測7/17/202224職業衛生學在職業病防治法及配套規章中,國家已經明確規定需要監測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同時要求:用人單位作業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應納入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計劃,指定專人負責,并確保監測系統處于正常運行狀態;應制定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計劃,定期對工作場所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該計劃

18、內容應包括:作業場所名稱;職業病危害因素名稱;檢測單位;檢測頻次及計劃檢測時間;管理責任人等。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應委托依法設立并取得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資質認證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選擇時應充分考慮技術服務機構的資質范圍、檢測與評價技術水平、技術服務費用等,并要注意與選定的技術服務機構簽訂技術服務委托協議書。 一、檢測的要求和規范7/17/202225職業衛生學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應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采樣與檢測規范與標準進行?,F行的主要采樣與檢測國家規范或標準有: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工作場所空氣中81類有害物質的檢測方法、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方法、作業場所

19、有害物質職業接觸限值、作業場所噪聲測量規范、室內照明測量方法、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測量方法、建筑施工場地噪聲測量方法、作業場所局部振動衛生標準、人體全身振動、電磁輻射防護規定、作業場所工頻電場衛生標準、作業場所高頻電磁場接觸限值、作業場所超高頻輻射衛生標準、作業場所激光輻射衛生標準等。7/17/202226職業衛生學空氣中不同狀態的化學物質應采用不同的采樣方法,見圖7-3所示。(一)空氣中有害物質的形態及采樣方法二、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檢測7/17/202227職業衛生學圖7-3 空氣不同狀態化學物質的主要采樣方法7/17/202228職業衛生學1.定點采樣(1)采樣點的選擇原則 應遵循下列原則。

20、(2)采樣點數目的確定(3)采樣時段和頻率的選擇(4)采樣時間和樣品數(二)采樣方式及采樣要求7/17/202229職業衛生學2.個體采樣(1)采樣對象的選定 要在現場調查的基礎上,根據檢測的目的和要求,選擇采樣對象。在工作過程中,凡接觸和可能接觸有害物質的勞動者都列為采樣對象。采樣對象中必須包括不同工作崗位的、接觸有害物質濃度最高和接觸時間最長的勞動者,其余的采樣對象應隨機選擇。(2)采樣對象數量的確定 見表7-2、7-3所示。7/17/202230職業衛生學表7-2 能確定接觸有害物質濃度最高與接觸時間最長的勞動者采樣對象數量的確定勞動者數10采樣對象數全部234表7-3 不能確定接觸有害

21、物質濃度最高與接觸時間最長的勞動者采樣對象數量的確定勞動者數667910141526275050采樣對象數全部56789117/17/202231職業衛生學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檢測,應嚴格按國標中規定的工作場所空氣中81種有害物質及其化合物的檢測方法進行。其主要檢測方法大致可按表7-4分類。在對檢測濃度進行計算時,不同的職業接觸限值、不同采樣方式所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三)檢測方法及檢測濃度的計算7/17/202232職業衛生學表7-4 工作場所有害物質的主要檢測方法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類別主要檢測方法生產性粉塵濾膜稱重法無機物及其化合物分光光度法離子色譜法有機類及有機化合物氣相色譜法高

22、效液相色譜法金屬、類屬及其化合物原子吸收法原子熒光光譜法有機農藥類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藥物類高效液相色譜法炸藥類高效液相色譜法分光光度法生物類比色法7/17/202233職業衛生學1.職業接觸限值為最高容許濃度的有害物質的采樣濃度計算用定點的、短時間采樣方法進行采樣;采樣時間一般不超過15 min;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按式(7-1)計算: (7-1)式中,C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單位為mgm3; c測得樣品溶液中有害物質的濃度,單位為gml; v 樣品溶液的總體積,單位為m1; F 采樣流量,單位為Lmin; t 采樣時間,單位為min。7/17/202234職業衛生學2.職業接觸限值為

23、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的有害物質的采樣濃度計算用定點的、短時間采樣方法進行采樣;采樣時間一般為15 min;采樣時間不足15 min時,可進行1次以上的采樣;采樣時間為15 min時,空氣中有害物質15 min時間加權平均濃度按式(7-2)計算: (7-2)式中,STEL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單位為mgm3; 15采樣時間,單位為min;其他符號同前。 采樣時間不足15 min,進行1次以上采樣時,按算術均值計算。7/17/202235職業衛生學3.職業接觸限值為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的有害物質的采樣濃度計算根據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的存在狀況,或采樣儀器的操作性能,可選擇個體采樣或定點采樣,長時

24、間采樣或短時間采樣方法,其中以個體采樣和長時間采樣為主。(1)采用個體采樣方法的采樣濃度計算 按如下幾種情況分別計算。1)采樣儀器能夠滿足全工作日連續一次性采樣時,空氣中有害物質8小時時間加權平均濃度按式(7-3)計算。 (7-3)式中 TWA空氣中有害物質8 h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單位為mgm3;480為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規定的以8 h計,單位為min;其他符號同前。2)采樣儀器不能滿足全工作日連續一次性采樣時,可根據采樣儀器的操作時間,在全工作日內進行2次或2次以上的采樣??諝庵杏泻ξ镔|8 h時間加權平均濃度按式(7-4)計算: (7-4)式中 TWA空氣中有害物質8 h時間加權平均容

25、許濃度,單位為mgm3;C1、C2、Cn測得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單位為mgm3;T1、T2、Tn勞動者在相應的有害物質濃度下的工作時間,min;480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規定的8 h,即480 min。7/17/202236職業衛生學表7-5 采用定點采樣方法檢測時的TWA值計算工作方式采樣方法TWA計算公式在一個工作地點工作長時間采樣全工作日連續一次性(7-3)全工作日2次或2次以上(7-4)短時間采樣記錄每時段工時,每次采樣15 min(7-4)在一個以上工作地點工作或移動工作短時間采樣每個工作地點或移動范圍內設立采樣點,分別進行15 min采樣;記錄每個采樣點的工時(7-4)(2)采用定

26、點采樣方法的采樣濃度計算 采用定點采樣方法采樣,根據作業場所勞動者的工作方式與檢測時間選用不同的采樣方法,按表7-5選擇濃度計算公式。7/17/202237職業衛生學1.總粉塵測定總粉塵質量濃度是把一定體積空氣中所含的粉塵,不分粒度全部總計在內的濃度。采用質量法測定,使含大小不等粒徑的粉塵、一定體積的含塵空氣,通過已稱重的濾膜,將粉塵阻留在濾膜上,經稱重后,其采樣前后兩次稱重之差即為粉塵的質量,再換算成單位體積的空氣中粉塵質量,單位為mgm3。(四)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濃度的測定按國標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方法所規定的方法執行。7/17/202238職業衛生學2.粉塵分散度的測定粉塵分散度是指空

27、氣中不同大小粉塵顆粒的分布程度,用百分數表示。有數量分散度和質量分散度兩種,中國采用的是數量分散度。主要方法是使用過氯乙烯纖維濾膜采樣后,將濾膜溶解于有機溶劑(如乙酸乙酯)中,形成粉塵粒子的混懸液,制成圖片標本,在顯微鏡下測定。7/17/202239職業衛生學3.粉塵中游離SiO2含量的測定測定粉塵中游離SiO2含量方法大體上分為兩種。(1)化學法 這類方法有焦磷酸質量法、氟硅酸鉀容量法和硅鉬藍比色法。其中焦磷酸質量法是中國規定粉塵中游離SiO2含量的標準分析方法。它的優點是適應范圍廣、可靠性好,缺點是需要的試樣量大(一般要200 mg以上),化學處理過程較長,操作繁瑣。該法的基本原理是:一定

28、量的粉塵樣品經焦磷酸在(240 5)下處理后,其中的硅酸鹽等雜質完全溶解,而游離SiO2幾乎不溶。因此,依據稱量處理后的殘渣質量,可推算出游離SiO2含量。(2)物理法 有射線法和紅外分光光度法兩種方法。 7/17/202240職業衛生學4.呼吸性粉塵濃度的測定國標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中規定,呼吸性粉塵是指可進入肺泡的粉塵,其AED(空氣動力學直徑)平均在7.07m以下。呼吸性粉塵濃度的測定原理是采集一定體積的含塵空氣,使之通過分級預選器后,將呼吸性粉塵阻留在已知質量的濾膜上。根據采塵后濾膜質量的增量,求出單位體積空氣中呼吸性粉塵的質量(mgm3)。其所用的采樣儀器主要是呼吸性粉塵采樣

29、器。5.石棉纖維計數測定石棉纖維計數濃度是指懸浮在空氣中的石棉纖維數量,即每毫升空氣中含多少根呼吸性石棉纖維(fmL)。其測定原理是經濾膜抽取一定體積含石棉纖維粉塵的空氣,使粉塵阻留在濾膜上,濾膜經透明固定后,在相差顯微鏡下計測石棉纖維數,根據采氣量計算出每毫升空氣中石棉纖維根數(fmL)。7/17/202241職業衛生學按國家職業衛生標準或工作場所有害物質檢測方法進行。目前中國已發布的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中有害物質接觸限值可為最高容許濃度、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和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等3種。空氣中有毒物質的檢測分別按照這三種濃度的測定要求來進行。但在有些情況下,如設備檢修,設備發生故障時

30、,急需判明有毒物質的濃度高低、有無危險等,因此,實際工作中除了常規的測定方法外,常采用快速測定方法,我國有毒作業分級時主要采用此方法。(五)作業場所空氣中有害化學物質的檢測7/17/202242職業衛生學1.快速測定法其常用的又有如下四種方法。(1)檢氣管法 它是一種內部充填有經特定化學處理的粒狀多孔材料(指示粉)的細長玻璃管,兩端融封。使用時斷開管頭,用專用采樣器定量吸入樣品氣體。被測氣體即與指示粉上的化學物質發生快速氣-固顯色反應。根據變色柱長度或色度定量確定被測物質濃度。它具有現場使用簡便、快速、便于攜帶和靈敏度較高的優點,其不足之處是準確度偏低(誤差在25以下)。專業廠家已成批量生產。

31、目前用得較廣的檢氣管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氫、苯、汞等檢氣管,其靈敏度和準確度能夠達到衛生學上的要求。7/17/202243職業衛生學(2)試紙法 它是用試紙條浸漬試劑,經干燥后,在現場放置或抽取一定空氣,顯色后比色定量。也具有快速,靈敏可用的優點,但準確性較差些。(3)溶液快速法 它是使被測空氣中有毒物質與顯色劑作用,顯色后用標準管或人工標準管比色定量。如氮氧化物的測定等。這種方法靈敏度、準確度一般都較試紙法和檢氣管法高。7/17/202244職業衛生學(4)快速現場測定儀(便攜式氣體檢測儀器) 該類型儀器的中樞部件是傳感器(或稱敏感元件、探頭)。傳感器依據測定機理,利用有毒物質的熱化學

32、、光化學、電化學等特點進行有毒物質的測定。在有毒氣體、可燃氣體測定中應用較多的有接觸燃燒式、半導體式、氣體熱傳導式、固體熱傳導式、薄膜式(AET)、定電位電解式、紅外線式、伽伏尼電池式(測氧)等傳感器。一般靈敏度和準確度較高,但需要及時校正。 7/17/202245職業衛生學2.化學分析法作業環境空氣檢測主要應用容量分析,其測定程序為:液體吸收樣品氣體化學預處理指示滴定。指示劑分為酸堿、氧化還原和配合滴定三種。此外,目視比色法是仍在應用的簡單快速的化學分析方法。該法是通過被測物質與特定試劑進行特征顯色反應,形成有色溶液與預先依同樣條件制備好的標準濃度的溶液進行色度比較而測定樣品濃度。7/17/

33、202246職業衛生學3.儀器分析法(1)比色法與分光光度法 利用物質本身所具有的顏色或某些待測組分與一些試劑作用生成有色物質,比較溶液深淺的方法來確定溶液中有色物質的含量,這種方法稱為比色法。用分光光度計來測定物質的方法叫分光光度法。這類方法適用于對作業場所中部分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進行定量分析測定。(2)氣相色譜法 這是以氣體做流動相的一類色層法。它是由氣相色譜分離技術和氣相檢測技術兩部分組成。氣相色譜分離原理與一般色層分離原理相同,即利用不同物質在兩相間的分配系數或吸附平衡常數不同。它適用于對作業場所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進行定量分析測定。(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光譜分析的波長區

34、域在近紫外區。其分析原理是將光源輻射出的待測元素的特征光譜,通過樣品蒸氣中元素的基態原子所吸收,由發射光譜被減弱的程度,進而求得樣品中元素含量,它符合郎珀-比爾定律。它適用于對作業場所重金屬及其化合物進行定量分析測定。(4)高效液相色譜法 這種方法是用高壓下的液體做流動相,高效能的固體顆粒(510m)做固定相的色譜分析過程。它適用范圍于對作業場所中不易揮發或高分子有機化合物進行定量分析測定。7/17/202247職業衛生學4.各種分析方法的選擇要點1)應優先選擇國家頒布的標準方法或國際標準方法,其次為行業標準方法或權威機構推薦方法。對非標準方法應進行有效的確認。2)同一化學物質有多種檢測方法時

35、,應根據檢測目的、監測數據的使用要求,確定被測物定性、定量的可信限。在可信限范圍內選擇靈敏準確的方法。此外還應當考慮到成本、風險和技術可行。7/17/202248職業衛生學物理性有害因素的測量,不同于化學性有害因素,必須使用特別的儀器,根據其有害因素的特點進行測量。三、作業場所物理因素的檢測7/17/202249職業衛生學氣象條件的測定內容有氣溫、氣濕、風速、輻射熱及氣壓等。氣象條件的測定,除高溫、低溫環境需要單獨測定外,一般在測塵、測毒時同時進行,特別是在評價現場有害因素危害時,更需要現場氣象條件的數據。氣溫的測定通常用通風溫濕度計。它可以消除外界風速及周圍環境輻射熱的影響,儀器開動后35m

36、in可讀干球溫度數,即為氣溫。氣濕的測定,一般先讀濕球溫度,后讀干球溫度,根據干、濕球溫度計的差,查出空氣相對濕度。風速的測定有杯狀風速計、翼狀風速計、卡他溫度計及熱球式電風速計。前兩種只適用于測定較大風速,卡他溫度計則因測定麻煩目前不用,故測定室內風速主要采用熱球式電風速計,其測定范圍可達 0.0510ms。輻射熱強度的測定可分單向輻射熱和室內輻射熱兩類。單向輻射熱的測定,可用單向輻射熱計。而室內平均輻射熱強度可用黑球溫度計。對高溫氣象條件的測定,我國高溫作業環境氣象條件測試規范中有相應的規定。(一)氣象條件的測定7/17/202250職業衛生學1.空氣溫度測定方法(1)玻璃液體溫度計法 玻

37、璃液體溫度計是由容納溫度計液體的薄壁溫包和一根與溫包相適應的玻璃細管組成,溫包和細管系統是密封的。玻璃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取決于液體的膨脹系數(因為液體的膨脹系數大于玻璃溫包的膨脹系數)。玻璃液體溫度計的刻度最小分值不大于0.2,測量精度0.5。玻璃液體溫度計的技術要求和質量試驗方法及檢驗規則應符合規范ZBY 136-83的要求。(2)數顯式溫度計法 該類溫度計感溫部分采用PN結、熱敏電阻、熱電偶、鉑電阻等溫度傳感器,傳感器隨溫度變化產生的電信號,經放大和A/D變換器后,由顯示器顯示。其最小分辨率可達0.1,測量范圍一般為-4090,測量精度優于0.5。 7/17/202251職業衛生學2.空氣濕

38、度的測定方法(1)通風干濕表法 它是將兩支完全相同的水銀溫度計都裝入金屬套管中,測定干、濕球溫度計的溫度,計算出空氣的濕度。測定設備有機械通風干濕表和電動通風干濕表兩種。(2)電濕度計法 該類溫度計所采用的傳感器有氯化鋰電阻式、氯化鋰露點式、高分子薄膜電容式等。由于環境濕度的變化引起這些傳感器的特性變化,產生的電信號經處理后,在儀器上可直接顯示空氣的濕度。如高分子聚合物薄膜感濕電容,環境空氣中的水蒸氣穿透上層電極與聚合物薄膜接觸,吸濕量的大小取決于環境的相對濕度,薄膜吸收水分改變了探頭的電容,從而通過相應電信號獲得讀數。測量儀器有氯化鋰露點濕度計、高分子薄膜電容濕度計等。7/17/202252

39、職業衛生學3.風速測定方法(1)熱球式電風速計法 熱球式電風速計由探頭和測量儀表組成,探頭裝有熱電偶和加熱絲圈。熱電偶的冷端連接在磷銅質的支柱上,直接暴露在氣流中。當一定大小的電流通過加熱圈后,玻璃球被加熱溫度升高的程度與風速呈現負相關,引起探頭電流或電壓的變化,然后由儀器顯示出來。它又有指針式和數顯式等兩類熱球電風速計供選用。(2)轉杯式風速表法 該法采用三杯式風速傳感器,通過光電控制,數據處理,再送 312AD顯示器顯示。其數字風速表的啟動風速不大于0.7m/s,測量精度不大于(0.50.05)V。無論采用哪種風速計,使用前應注意對其進行校正。7/17/202253職業衛生學4.輻射熱測定

40、方法(1)輻射熱計法 該法的原理是利用黑色平面幾乎能全部吸收輻射熱,而白色平面幾乎不吸收輻射熱的性質,將它們放在一起,在輻射熱的照射下,黑色平面溫度升高而與白色平面造成溫差。在黑白平面之后的熱電偶組成的熱電場,由于溫差產生電動勢,此電動勢經放大和AD轉換后,通過顯示器顯示出輻射熱強度。(2)黑球溫度計法 環境中的輻射熱被表面涂黑的銅球吸收,使銅球內氣溫升高,用溫度計測量銅球內的氣溫,同時測量空氣溫度、風速。由于銅球內氣溫與環境空氣溫度、風速和環境中輻射熱的強度有關,可以根據銅球內的氣溫、空氣溫度、風速計算出環境的平均輻射溫度。其所需儀器有:黑色銅球,其直徑150mm,厚0.5mm,表面涂無光黑

41、漆或墨汁、上部開孔用帶孔軟木塞塞緊銅球;溫度計,其刻度最小分值不大于0.2,測量精度0.5,測量范圍為0200;風速計;懸掛支架。等等。7/17/202254職業衛生學5.WBGT指數的測定WBGT指數是用來評價高溫車間氣象條件環境用的。此法可方便地應用在工業環境中,以評價環境的熱強度。它是用來評價在整個工作周期中人體所受的熱強度,而不適宜于評價短時間內或熱舒適區附近的熱強度。WBGT指數儀由溫度傳感器和測量指示儀表兩部分組成,其中傳感器包括自然濕球、黑球和干球溫度傳感器。濕球溫度、黑球溫度、干球溫度的測量,都是使用鉑電阻作為測溫敏感元件,這三路變化電壓信號再分別被送到各自的信號調理電路上,直

42、接送到顯示器顯示各自溫度,也可按比例送到加法器,將信號再調理后,由顯示器顯示出WBGT指數。7/17/202255職業衛生學人耳是靈敏的聽覺器官,能接收和感覺聲能,可聽到的聲頻范圍為2020000Hz,低于20Hz為次聲,高于20000Hz為超聲,老鼠可聽到次聲,蝙蝠可聽到超聲,人耳對次聲和超聲都聽不到。車間機器發動運行中,機械部件碰擊聲及氣體沖擊空氣聲的頻率大部分在10005000Hz,引起環境噪聲的增強。常用的測噪聲儀器為聲級計,又分普通聲級計和精密聲級計兩種。如常用的ND-2型精密聲級計,它既可測量出現場噪聲,又可做頻譜分析。如果工人在工作日內接受不同強度的噪聲,可根據一個工作日內各段時

43、間中不同水平的噪聲,經過計算用一個平均的A聲級來表示,稱為等效連續A聲級。(二)噪聲的測定7/17/202256職業衛生學1.聲級計原理各種類型聲級計的工作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有的具有特殊的附加功能。聲級計一般由傳聲器、放大器、衰減器、計權網絡、檢波器、指示器及電源部分組成。當被測量的聲音信號被傳聲器接收后變成電信號,經阻抗變化器、衰減器和輸入放大器,計權網絡對信號進行頻率計權,使聲級計頻率響應符合A或C頻率計權特性,由表頭指示。檢波電路還使聲級計具有“快”、“慢”時間計權特性,保持電路可保持某時間的測量值,以方便讀取。儀表有輸出插口,用來使聲級計與其他儀器配合使用,如與記錄儀或磁帶

44、記錄儀連用,以進行自動記錄。也可與示波器連用,以觀察被測信號的波形等。7/17/202257職業衛生學2.標準聲源聲級計和其他聲學測量儀器在使用過程中都要進行絕對聲壓校準,從而才能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在進行聲學測量儀器的絕對聲壓校準的過程中,必須使用標準聲源。聲級校準器是由晶體管振蕩器和電聲轉換器兩部分組成,產生頻率為1000Hz、聲壓級為94dB的標準聲源,由于“A”、“B”、“C”、“D”計權網絡在1000Hz處衰減為零,所以聲級校準器在使用中與計權網絡無關,是一種理想的袖珍校準聲源。其聲壓級為94dB(以210-5為參考),聲壓級精度為0.5dB(040)。7/17/202258職業衛

45、生學3.噪聲檢測方法(1)一般要求和方法 應注意以下幾點。測量前的準備工作:測量讀數方法測點確定對本底噪聲的修正避免環境因素的影響7/17/202259職業衛生學測量通風機、鼓風機、壓縮機進排氣口的噪聲時,進氣噪聲測點應取進氣口軸向,距管口面最小距離等于管口直徑的位置;排氣噪聲測點應取在排氣口軸線成45角的方向上或在管口平面上,距管口平面中心線0.5lm處。見圖7-4所示空氣動力機械排氣噪聲測量 測量方法是將聲級計放置在操作人員耳朵位置,或放在生產作業面附近(操作人員離開時),選擇數個測點為宜。繪制平面圖,標出車間范圍,機器布局和種類,標明測點位置。 車間噪聲測量 選擇多個測點,測點距地面1.

46、21.5m,距墻面或反射物不小于3.5m,有風時應在傳聲器上加防風帽。 環境噪聲測量 目的是為了了解機器噪聲的大小。測量應盡量將聲級計靠近機器,在空曠車間內,測點可稍遠。 車間內機器噪聲測量 7/17/202260職業衛生學 a) b)圖7-4 進、排氣噪聲測點位置示意測點; a)進氣口噪聲測點 b)排氣口噪聲測點測點;d在(a)中表示測點到管口平面的距離,在(b)中表示測點到軸的距離或管口平面中心的距離7/17/202261職業衛生學第三節 職業流行病學調查(三)振動的檢測1.一般要求生產性振動的測量包括振動作業的一般衛生調查,振動源的測試和工人的身體檢查等。振動作業的一般衛生調查包括作業場

47、所的一般調查,產生振動的設備,被加工部件名稱和硬度,接觸振動工人的勞動強度、作業姿勢、工間休息安排情況,是否接觸其他生產性有害因素。同時測定作業場所(包括車間內外)的氣象條件(包括空氣溫、濕度)。按工人作業情況選擇測定地點和測定高度。登記振動工具或全身振動源名稱、型號、銘牌記錄的工具質量、沖擊(或轉動)次數、沖擊強度、出廠日期,工具溫度,被加工部件的質量、種類、硬度。7/17/202262職業衛生學職業流行病學調查是以職業人群為研究對象,采用有關流行病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職業性有害因素及其對健康影響在人群、時間及空間的分布,分析接觸與職業性損害的劑量-反應(或效應)關系,評價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危險

48、度及預防措施的效果,以找出職業性損害發生和發展的規律,為制訂和修訂衛生標準、改善勞動條件和預防職業性病損提供依據。測試時要記錄儀器型號,校準值。測試時先測振動、總強度,對振動加速度數值最大的軸,應再按倍頻程或13倍頻程分頻測量其加速度,以了解被測試工具的頻率特點,最后計算頻率計權振動加速度。需要時可測振幅。7/17/202263職業衛生學2.生產性振動的檢測生產性振動的測量有電測振法和機械測振法。此外,還有激光測振法。電測振法是將振動的機械能經換能器變為電能以推算振動的強度。機械測振法用的機械式測振儀由傳感裝置、記錄裝置、計時裝置和動力裝置組成,由記錄筆將振動波記錄在記錄紙上。7/17/202

49、264職業衛生學(1)局部振動測量 局部振動亦稱手傳振動,生產中使用手持振動工具或接觸受振工件時,直接作用或傳遞到人的手臂系統的機械振動或沖擊便屬于這一類振動。振動測量中的日接振時間是指工作日中使用手持振動工具或接觸受振工件的累計接振時間,其單位為hd。頻率計權振動加速度(ahw)是指按不同頻率振動的人體生理效應規律計權后的振動加速度。如果振動測試儀器有計權網絡部分(如ZDJ-1型人體振動計),可直接讀取頻率計權加速度有效值。沒有計權網絡部分的儀器需分別測量各頻帶的加速度,再按公式計算頻率計權加速度有效值,公式如下:7/17/202265職業衛生學所謂4h等能量頻率計權振動加速度是在日接振時間

50、不足或超過4h時,要將其換算為相當于接振4h的頻率計權振動加速度值,其計算公式如下: 振動的衛生標準限值規定,使用振動工具或工件的作業,工具手柄或工件的4h等能量頻率計權振動加速度不得超過5ms2。 7/17/202266職業衛生學 (2)局部振動的測試方法及要求 局部振動測試點應選在工具手柄或工件手握處附近;傳感器應牢固地固定在測試點;振動測量應按正交坐標系統的三個軸向進行,取最大軸向的4h等能量頻率計權加速度為被測工具或工件的振動;測試振動要先獲得11或13倍頻程頻譜,然后計算頻率計權振動加速度,如果振動測試儀器有計權網絡部分,可以直接讀數;對于峰值因數很高的沖擊振動,測試時要在傳感器和被

51、測工具之間加裝機械式低通濾波器,以防過載影響測量結果;振動測試儀器應符合國家標準,定期由國家計量部門校準。7/17/202267職業衛生學(3)日接振時間計算法 1)對操作時間過短的作業,應以秒表準確測定每次操作所消耗的時間,測10次,取平均值作為該次操作需要的時間,再乘以日需要完成的該操作次數,即得日接振時間。2)對操作時間較長的作業,應選擇有代表性的工作日,全日跟班,用秒表累計記錄全天的操作時間,即日接振時間。3)以上兩種方法均應選接振工人35人,連續記錄3d,計算平均值,最后換算出日接振時間(hd)。7/17/202268職業衛生學3.全身振動測量對全身振動的測量,首先應注意振動的特點。

52、對直線振動,測心臟位置振動方向上的振動加速度。測量點要盡可能選取振動傳給人體的部位。要按振動歷程了解工人實際接觸振動的時間。三軸方向振動同時存在時,要分別測定,記錄有效值,即均方根值。目前,振動的測量儀器主要有ZDJ-1型人體振動計和精密聲級計測振系統兩種儀器。前者由我國自行研制,攜帶方便,適于在現場應用,可直接讀取計權加速度或計權加速度級。適用的振動頻率測量范圍為0.310000Hz。儀器內設能反映人體對振動感覺特性的頻率計權網絡,可讀取三個軸向的頻率計權振動加速度有效值。后者需要利用精密聲級計(如國產ND2型精密聲級計、丹麥BK公司2209型聲級計)配備加速度計、積分器、倍頻程濾波器組成測

53、振系統可進行振動測量。7/17/202269職業衛生學(三)非電離輻射的檢測非電離輻射測量時,其環境條件應符合儀器的使用環境條件,并在測量記錄中對其加以注明。測量點位置的選取應考慮使測量結果具有代表性。不同的測量目的應采取不同的測量方案。測量時必須獲得足夠的數據,以保證測量結果準確可靠。7/17/202270職業衛生學1.激光的測量(1)激光的測量要求 激光器需調至最高輸出水平,在消除非測量波長雜散光的情況下進行測量;激光器和激光器系統對眼和皮膚最大容許照射量的測量,應在激光工作人員工作區進行,激光輻射測量儀器的接受頭應置于光束中,以光束截面中最強的輻射水平為準;測量最大容許照射量的最大圓面積

54、直徑為極限孔徑。 (2)測量儀器 一般根據激光器的輸出波長和輸出水平選擇適當的測量儀器。 7/17/202271職業衛生學2.22.微波測量微波是指頻率為300MHz300GHz,相應波長為l ml mm范圍內的電磁波。一般采用微波漏能儀測量。測試時對測試位置有如下要求:為代表作業人員所受輻射強度,必須在各操作位予以測定,一般應以頭和胸部為代表;當操作中某些部位可能受更強輻射時,應予以加測,如需眼觀察波導口或天線向下腹部輻射時,應分別加測眼部和下腹部;當需要探索其主要輻射源,了解設備泄漏情況時,可緊靠設備測試,其所測值僅供防護時參考。7/17/202272職業衛生學3.超高頻輻射的測量超高頻輻

55、射指頻率為30300MHz或波長為10lm的電磁輻射。測量所用儀器一般為近區場強測量儀。對工作地點場強測量時,應分別測量操作位的頭、胸、腹各部位,而對設備泄漏場強測量時,可將儀器天線探頭置于距設備5cm處測量,其所測值僅供防護時參考。由于儀器天線探頭非各向同性,且僅能測電場強度,使用時,應將偶極子天線對準電場矢量,旋轉探頭讀出最大值,測量時手握探頭下部,手臂盡量伸直,測量者身體應避開天線桿延伸線方向,探頭周圍1 m內不應站人或放置其他物品,探頭與發射源設備及饋線應保持一定距離(至少0.3m)。 7/17/202273職業衛生學紫外光照度的檢測紫外輻射檢測用紫外照度計進行。測量時,應測量操作人員

56、面、眼、肢體及其他暴露部位的輻照度;應使用防護用品如防護面罩,應測量罩內和罩外輻照度。 可見光照度的檢測照度的測量采用照度計進行。目前普通照度計的探測器基本上是采用硅光電器件,而弱光照度計的探測器多采用光電倍增管。 (四)照度的測定7/17/202274職業衛生學第三節 職業流行病學調查一、職業流行病學調查的作用和內容研究職業性有害因素對健康的影響 研究職業性損害在人群中的分布和發生、發展規律,包括人群間的分布、時間分布、空間分布為制訂、修訂勞動衛生標準和職業病診斷標準提供依據 評價勞動衛生和職業病防治工作質量及預防措施效果 職業流行病學調查在評價職業性有害因素中的作用 7/17/202275

57、職業衛生學調查的內容 接觸水平是通過對作業環境中有害因素時空分布的實測結果進行分析計算求出的平均值,是估算個體或群體接觸劑量的依據。 人口統計資料包括調查廠礦和必要的地區或全國人口資料。前者是計算接觸人口的基礎資料;后者則往往是對照的必要資料。 工人的健康資料包括門診記錄、職業病檔案、既往史、家族史、生育史和個人嗜好等。 接觸水平的觀察與估計 工人健康狀況人口統計資料第三節 職業流行病學調查7/17/202276職業衛生學明確調查目的選擇好對照人群準確確定疾病和接觸的定義對表格進行有效設計二、調查設計的要求調查致病原因;闡明致病的條件;尋找接觸水平-反應(或效應)關系;評價預防措施的效果。 7

58、/17/202277職業衛生學三、職業流行病學調查方法與分類常用調查方法橫斷面調查分析性流行病學7/17/202278職業衛生學健康工人效應 事件關系 病程元素 其他解釋患病率資料要謹慎 橫斷面調查又稱現況調查,是在某一較短的特定時間內一次性調查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者的健康狀況,并與不接觸組進行比較,以研究接觸與健康損害的關系。橫斷面調查應注意的問題如右: 7/17/202279職業衛生學(二)分析性職業流行病學調查1.病例-對照研究病例-對照調查是一種耗時短、易執行、較經濟的方法,對于發病率低的疾病尤為適宜。調查時應注意的事項有:病例組和對照組除觀察因素外其它條件的均衡性;病例組和對照組的調查

59、項目必須完全相同,用統一方法同時進行;一次性調查結果不能直接估計某種職業性有害因素與某病的因果關系,只能提供線索。因此,下結論要慎重。7/17/202280職業衛生學2.隊列研究又稱前瞻性研究,是選擇接觸和非接觸某種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兩組人群,追蹤其各自的發病結局,比較兩組發病結局的差異,從而判斷接觸與發病有無因果聯系及聯系大小的一種觀察研究方法。包括前瞻性隊列研究、歷史性隊列研究和歷史性前瞻研究,歷史性前瞻研究又稱雙向性隊列研究。歷史性隊列研究和前瞻性隊列研究各有優缺點,在實際工作中可將兩者結合起來,發揮各自的長處,在一定程度上可彌補各自的不足。隊列研究常用的分析指標有發病率、患病率、標化死亡

60、比(SMR)、標化比例死亡比(SPMR)、RR及歸因危險度(AR)等。調查時應注意選擇偏倚、失訪偏倚、測量偏倚、信息偏倚、混雜因素等對調查結果的影響。7/17/202281職業衛生學四、調查結果的分析與判斷調查結果的分析與判斷需要具備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和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以及其它有關學科的知識。首先要檢查調查設計是否合理,方法和數據是否可靠,統計學處理是否恰當。分析時必須注意選擇合適的指標和方法。同一調查資料,用不同的指標和方法進行分析,可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此外,在判斷職業性有害因素對健康的影響時,還應考慮兩者之間的聯系強度、接觸水平-反應(或效應)關系、調查結果的重現性、與一般科學知識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