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機構中常見學前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課件_第1頁
托幼機構中常見學前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課件_第2頁
托幼機構中常見學前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課件_第3頁
托幼機構中常見學前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課件_第4頁
托幼機構中常見學前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章 托幼機構中常見的學前兒童心理健康問題 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在托幼機構中常見學前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掌握這些問題的主要表現,能及時發現學前兒童在心理健康上存在的問題。第一節:學前兒童的精神壓力精神壓力是過度的心里緊張。精神壓力對于處于生長發育中的學前兒童的身體和心理都會產生有害的影響,幫助學前兒童應付實際生活和學習中的精神壓力是對學前兒童實施心理衛生的重要方面。一、精神壓力狀態與學前兒童的身心適應(一)精神壓力狀態的概念:1.不同研究者的不同觀點 把精神壓力狀態看作身體對任何需求的非特異性反應。不同研究者的不同觀點塞里阿克斯特梅森把精神壓力狀態看作對有威脅的或不愉快的因素的情緒反應或或喚

2、起性反應。把精神壓力狀態看作導致人體基本功能不平衡的環境力量。2.交互作用理論(1)拉扎魯斯的定義 精神壓力是人與環境之間的特殊關系,它取決于人對加重或超出符合的危機及其完好狀態的評估。(2)交互作用理論的核心 人對生理和心理需要的滿足的知覺,以及對滿足這些要求的能力的知覺,是形成精神壓力狀態的根源,如果在知覺到的要求同人對自己滿足要求的能力的知覺之間出現了不平衡,就會產生精神壓力。 這種不平衡會產生一系列復雜的生理、心理反應: 機體發生了生理反應。 個體從認知的行為上試圖消除造成緊張狀態的要求。 不平衡會造成個體機體功能和器質上的損害。 根據交互作用理論,精神壓力狀態是通過人與其環境間存在的

3、特定關系而發生的,這是一種復雜的動力系統,精神壓力狀態是以心理過程為根源的各人的知覺現象,同時特別重視發奎作用的存在。(二)精神壓力與學前兒童的身體健康1.生理指標的變化 精神壓力能擾亂機體的平衡狀態,導致各種軀體疾病,特別是與植物神經調節的內臟器官有關的疾病。(1)梅耶的鏈球菌感染的研究 兒童對鏈球菌感染的情況與情緒緊張事件增加的水平明顯相關。 當兒童經歷了精神壓力事件以后,感染的可能性明顯地增加了。(2)與精神壓力有關的其他疾病精神壓力與兒童期的許多軀體疾病和意外事故發生之間存在著聯系。(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兒童期癌癥、周期性發作的疼痛、慢性疾病等)2.身心疾病 身心疾病與個體遭受

4、到過度或過強的精神壓力刺激有關。 學前兒童常見的身心疾病:支氣管哮喘、便秘、腹瀉、消化性潰瘍、肥胖癥等。(三)精神壓力與學前兒童的心理適應1.適應的定義 是指個體與環境的關系,既包括個體根據環境要求改變自己,也包括個體作用于環境。 在相對短的一段時期內,人所經受的精神壓力越大,納姆人的精神壓力的負荷就越大,就越可能產生和發展健康問題和障礙。 1.社會性重新調整計量表 2.科停頓生活事件計量表2.科溫的研究 具有一般心理適應問題的兒童,明顯多地經歷了消極的生活變化事件,特別是他們精力了更多的精神壓力生活事件。 學前兒童經歷較多的心里緊張,可能會導致其心理適應不良。 心理適應不良的兒童其人際關系、

5、社會行為及生活能力都會出現障礙。(四)對學前兒童精神壓力狀態的評估二、學前兒童精神壓力的根源學前兒童精神壓力的根源動機沖突社會經濟狀況教育機構狀況心理創傷動機沖突是心理沖突的核心內容是干擾兒童正常發育和發展的重要因素。社會經濟狀況的變化,可能會給兒童造成精神壓力,成為他們社會適應不良的誘因。托幼機構環境的不協調,會導致兒童心理的 不平衡,從而產生精神壓力威脅兒童安全感的事件、突發生活變化事件、產生持久性影響的緊張生活事件,都會使兒童產生心理創傷,成為精神壓力的來源。三、學前兒童精神壓力減緩和消除1.心理壓力優化托幼機構環境完善教師人格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適度的教學要求其他外界環境的心理壓力人際關

6、系期望(一)減輕外界環境的壓力心理壓力的種類(1)人際關系壓力(2)社會關系壓力(3)對兒童期望所造成的壓力2.生理壓力(1)外界的生理壓力包括不適當的溫度、濕度、照明、空間、噪聲等不良物理因素的長期刺激。(2)不良物理刺激會使學前兒童情緒和行為發生緊張性變化,導致生理壓力。(二)減輕內在的壓力1.心理強度的含義 人自身的心理強度是指人應付內在壓力的能力。2.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增強學前兒童的心理強度,減輕因外界環境引起的壓力和內在壓力等可能導致的精神壓力的程度。 1.低領兒童對于較低層次的需要較為迫切。 2.學前兒童對較高層次需要的滿足能產生艮為理想的不安,但是,高層次需要的滿足代表了

7、一種普遍的健康趨勢。 3.減輕學前兒童內在的精神壓力,應在家庭、托幼機構以及社會諸方面盡量從學前兒童的立場出發,滿足學前兒童的各種合理需要。(三)增強學前兒童自身心理強度考核知識點:1.學前兒童的精神壓力2.學前兒童的精神壓力根源3.學前兒童的精神壓力的緩解和消除考核要求:1.學前兒童的精神壓力(1)識記:學前兒童的精神壓力的概念及其含義。(2)領會:從交互作用理論來理解學前兒童的精神壓力的概念。2.學前兒童的精神壓力根源(1)領會:對學前兒童形成精神壓力的三個主要來源。(2)應用:對三個主要來源做出綜合分析。3.學前兒童的精神壓力的緩解和消除(1)領會:緩解和消除精神壓力可以從何入手。(2)

8、應用:能在世界生活中靈活運用。第二節:與神經性習慣有關的心理健康問題 不良習慣是一些比較固定的,完成自動化動作的傾向,如不及時糾正,就會成為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障礙。一、吮吸手指和衣物生理機制引起的后果預防和治療吮吸手指和衣物是人的原始本能反射。受到成人和同伴的非議。自己感到害羞、焦慮。引起消化道疾病,影響生長發育。下頜發育不良,牙齒異常。正確的喂養方法:定時、定量喂足好兒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用兒童感興趣的活動吸引其注意力,分散他們對這一固有習慣的注意。給予兒童更多的愛護和同情,是他們在心理上滿足。槽顎治療法。二、咬指甲和其他物品咬指甲和其他物品行為表現預防和治療原因 咬、吃指指甲、手上小關

9、節的皮膚、衣袖等。伴有多動、睡眠不安、吮吸手指、挖鼻孔等。 是內在精神壓力的一種表現方式。 從消除引起兒童精神壓力的因素入手。 行為治療法。三、習慣性陰部摩擦習慣性陰部摩擦行為表現原因預防和治療有些兒童喜愛用手撫弄自己的生殖器,部分女孩有時兩腿交叉上下移擦,或將小物體塞進陰道。有時是由于局部疾病引起的。可由于偶然機會而形成,一般十分頑固。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和教育。考核知識點:與神經性習慣有關的心理健康問題考核要求:1.識記:了解兒童吮吸手指和衣物行為、咬指甲和其他物品行為、習慣性陰部摩擦行為的概念。2.領會:兒童吮吸手指和衣物行為、咬指甲和其他物品行為、習慣性陰部摩擦行為等癥狀。第三節:與情緒

10、有關的心理健康問題一、恐懼不安(二)行為主義的觀點 兒童恐懼是由于兒童從特殊的刺激中獲得的直接經驗所致,是習得的。(三)預防和教育1.一般無需治療。2.模擬示范和實踐脫敏可以消除或減輕某些恐懼反應。3.對恐懼的預防關鍵與教育。(一)懼怕對象和階段性1.懼怕對象(1)具體事物的恐懼。如怕動物、怕火、怕水、怕陌生人等。(2)抽象概念的恐懼。如怕被丟失、怕死、怕被拐騙導尿管(3)恐懼的表現:驚叫、回避、發抖、面色蒼白、心跳加速、呼吸增快等。2.發展階段懼怕具有發展階段的特點。二、屏氣發作(二)預防和緩解1.預防兒童屏氣發作的發生,應注意親子關系以及兒童早期生活的環境,盡可能解除或減輕兒童心理緊張和矛

11、盾沖突,避免可能觸發屏氣發作的各種因素。2.藥物介入。防止腦部缺氧而產生損害。(一)行為表現1.屏氣發作(呼吸暫停癥) (1)含義:它以兒童在情緒急劇變化時出現呼吸暫停作為主要特征。(2)原因:突然遇到發怒、驚恐或不如意的事件。是某種心理誘因而觸發。2.行為表現:突然出現積聚的情緒爆發,在哭鬧以后發生呼吸暫停。(1)輕者:呼吸暫停0.51分鐘左右,嘴唇青紫,面色發白。(2)重者:呼吸停止23分鐘,全身僵直、明顯發紺,意識喪失,出現抽搐,以后肌肉馳緩,恢復原狀。三、暴怒發作(二)行為主義的觀點 兒童暴怒發作是通過學習而產生的,及暴怒發作最初可能由于遇受挫折而引起,其后,可能由于受到環境中其他人對

12、此事件的態度、問題的結局等因素的影響而得以維持。(三)預防和治療1.從小培養兒童講道理、懂道理的品質,不要過于溺愛和遷就兒童。2.懂得一些疏泄自己心理緊張的方法。3.行為治療。(一)行為表現 是指兒童在個人要求或欲望沒有得到滿足或者某些方面受到挫折時,出現哭鬧、尖叫,在地方打滾、同頭撞墻壁、撕扯自己的頭發或衣服,以及其他發泄不愉快情緒的過火行為。四、夜驚夢魘(二)誘發因素1.夜驚的誘因:心理因素;寄生蟲病等。2.夢魘的誘因:睡前有沒解決的心里矛盾、沖突、不愉快情緒等;器質性疾病;睡眠和飲食的習慣不良等。(一)行為表現1.夜驚兒童在入睡以后不久,會在沒有任何外界環境刺激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尖叫、哭鬧

13、,從床上突然坐起,瞪目直視或雙眼緊閉,表現出十分驚恐的樣子。2.夢魘兒童在做夢時,伴有呼吸困難、心跳加劇、自覺全身不能動彈,常被驚醒,喚醒后仍有明顯的情緒失常,表現出焦慮和害怕、出冷汗、臉色蒼白等。夜驚夢魘是一種睡眠障礙。考核知識點:與情緒有關的心理健康問題考核要求:1.識記:了解兒童恐懼、屏氣發作、夜驚夢魘、暴怒發作等概念。2.領會:兒童恐懼、屏氣發作、夜驚夢魘、暴怒發作等癥狀。第四節:與品行有關的心理健康問題一、攻擊性行為行為表現理論解釋矯治攻擊性行為當兒童遭遇挫折時顯得焦躁不安,采取咬人、打人、口頭傷人、抓人、踢人、沖撞別人、奪取別人的東西、扔東西等,因其同伴或成人與他的對立和爭斗。行為

14、學派認為:攻擊性行為是一種社會學習性行為,是通過觀察別人的攻擊性行為模式而學習得到的,并由于這類行為所造成的后果而得以維持。1.將有攻擊性行為兒童置于無攻擊性行為的楷模中。2.觀察其他兒童的攻擊性行為如何受到禁止或懲罰。二、說謊和偷竊(一)說謊說謊預防與糾正有意說謊無意說謊由于認識發展水平較低,在思維、記憶、想象、判斷等方面出現與事實不相符合的情況,而造成說謊。由于某種原因,經常故意編造謊言。關鍵在教育。讓兒童從小就要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用誠實的行為要求自己。(二)偷竊1.誘因 一開始偷竊行為的發生往往是為了滿足某種需要,或者與他人發生沖突,以偷竊對方的東西作為報復手段,數次得手后,就成為習慣

15、。2.糾正要弄清產生這種行為的原因,特別是通過教育將兒童的偷竊行為杜絕在萌芽狀態。偷竊是一種違反社會道德行為規范或法律的行為。三、拒絕上幼兒園和出走(一)行為表現和原因1.表現:情緒波動、頭痛、腹痛等。2.原因:過分強烈的親子關系。親子關系冷淡。(二)糾正1.減少心理壓力,改善親子關系。2.增進兒童社會適應能力。3.積極引導教育。考核知識點:與品行有關的心理健康問題考核要求:1.識記:了解兒童攻擊性行為、撒謊和偷竊、拒絕入園等概念。2.領會:攻擊性行為、撒謊和偷竊、拒絕入園等癥狀。第五節:與語言有關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發展性語言障礙發展性語言障礙行為表現語言處理和治療 發展性語言障礙是一種由于大

16、腦發育遲緩而造成的語言障礙。包括接受性語言障礙和表達性語言障礙。不能活只能理解簡單的言語指令。不能很好地組詞。詞匯貧乏,語句生澀難懂。學習語言的速度很慢。出現焦慮不安、退縮、執拗、吮吸手指等行為問題。1.要認清他們問題的性質,有針對性對他們進行語言功能的特殊訓練。2.患有接受性語言障礙的兒童,著重訓練其對語言的理解、聽覺記憶、聽覺知覺。3.對患有表達性語言障礙的兒童,著重訓練其模仿別人說話。二、發展性語言不清(一)行為表現 發育性語言不清,是指兒童不存在發音器官或神經系統的器質性病變,但是在說話時語音不清晰。 患有發展性語音不清的兒童,不能自行糾正,即使由于年齡增長,發音狀況得到改善,也只能對新學的詞句能正確發音,對原來不正確的發音仍不能糾正。(二)治療1.言語矯正治療。2.心理輔導。三、口吃口吃行為表現形成原因預防與治療說話時,字音或字句有不正確的停頓和重復表現,同時,講話時多伴有跺腳、搖頭、拍腿、扮鬼臉或抽動的動作。形成原因不明確。可能與心理因素有關1.解除兒童的心里緊張。2.消除周圍環境中的不良因素。3.避免周圍人過分注意他們的缺陷。4.進行語言訓練,增強自信心。口吃的類型:1.發展性語音 不流暢2.良性口吃3.慢性口吃考核知識點:與語言有關的心理健康問題考核要求:1.識記:了解兒童發展性語言障礙、發展語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