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暑的相關習俗范文_第1頁
古代大暑的相關習俗范文_第2頁
古代大暑的相關習俗范文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代大暑的相關習俗范文本文是關于習俗的話題作文,僅供大家參考!據了解,大暑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這時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 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古代大 暑的相關習俗范文,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古代大暑的相關習俗范文飲食:北方流行“貼伏膘” 南方蘇州享用涼冰作為農事節氣,最早記載大暑的是逸周書周月解。該書中明 確指出,“夏三月中氣,小滿、夏至、大暑”。據蕭放稱,二十四節 氣系統至周秦時期應已出現,漢代劉安主持編撰的淮南子有二十 四節氣的完整記載,大暑就在其中。“書中的時訓解中記載大暑時節的氣象物候,表明大暑之

2、 日,腐草化為螢。又五日,土潤褥暑。又五日,大雨時行,意指若 這些物候氣象不應節氣出現,就會對農事、環境與社會不利。”所謂 “腐草不化為螢,谷實鮮落。土潤不褥暑,物不應罰。大雨不時行, 國無恩澤。”就是說大暑時節就要濕熱、高溫,這對稻作農業等豐收 有好處。正因為與農事密切相關,因此在漫長的社會發展歷程中,逐漸衍 生出農俗諺語:“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大暑連陰,遍地黃 金”,亦表明大暑來臨前后是一年中最熱、農作物生長最快、最關鍵的時期。既為酷熱節令, 在三伏天熱人們很是注意飲食, 在北方將之稱為“貼伏膘”。這個時候,北方人的習俗是吃面條、餃子、雞蛋等,北京俗語為“頭伏餑餑二伏面, 三伏烙餅

3、攤雞蛋”, 北京人還會做冰鎮酸梅湯沿街叫賣 ;在南方,蘇州人除了享用涼冰外,還有許多消暑的風物,樂善好施者在門口普送藥物,“廣結茶緣”。古人如何過大暑?發冰票賞荷花 暑月游船由于酷熱氣候, 在以大暑為代表的三伏天內, 人們以安居靜養為主。為了消暑,還發明了種種民俗,在古代尤為昌盛。古有伏日頒冰之儀式,即伏日將頭年臘月窖藏的寒冰取出,供人們消暑。唐宋至明清帝都京師, 入夏即有皇家賜冰之舉。 宋代朝廷從初伏日開始,每日賜近臣冰,人四匣。明代還會在立夏日,賜冰給文武大臣。明代文學家鐘惺夏冰即是對此事的記載。當時在京城有敲擊冰盞、沿街叫賣涼冰的小販,直到清代仍存,冰盞發出的聲音清脆悅耳,史料記載其清冷可聽,亦太平之音響也。至晚清,北京仍有賜冰之舉。從暑伏日到立秋,各衙門例有賜冰,按照官員等級不同發放冰票,人們憑借冰票自行領取。沿湖賞荷花,亦是古人消暑的佳趣。盛夏六月荷花盛開,無論北京、 杭州、 南京, 人們在傍晚時分, 出門欣賞新開的荷花。 相較而言,北京什剎海“荷花最盛”,舊時每至六月,士女云集。而杭州西湖自唐代以后開始種植青蓮,文人雅士暑日則泛舟其上;而南京的莫愁湖、玄武湖是盛夏賞荷的勝地。暑月游船也是當時民俗之一。舊時南京人在大暑時節,乘船夜游秦淮,呼茗清談,賞月觀景,風光無限。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