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登 幽 州 臺 歌陳子昂(唐) 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要求非常嚴格。常見的類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種。一般情況下,一首律詩共八句,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第一聯(第1、2句)稱“首聯”(或起聯),第二聯(第3、4句)稱“頷聯”,第三聯(第5、6句)稱“頸聯”,第四聯(第7、8句)稱“尾聯”(或結聯)。律詩的容量比絕句增加了很多,所以可寫更多的事或景,可抒發更多更細致的情感。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古體詩格律比較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等。以五言古詩和七言古詩最為常見。律詩和古體詩作者介紹 陳子昂 (661-702),字伯玉
2、,射洪人。他是唐詩革新的先驅者。詩的代表作為感遇38首,旨在抨擊時弊,抒寫情懷。他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言,對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所重視,并曾一度因逆黨株連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苦悶。 登幽州臺歌背景696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yu)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征。武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稍后,陳子昂又向武則天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遺址在今北京),慷慨悲吟,寫
3、下了此詩。前 不見 古人, 后 不見 來者。念 天地 之 悠悠,獨 愴然 而 涕下!節奏與停頓登幽州臺歌前兩句音節比較急促,表達了詩人生不逢時的不平之氣;后兩節各增加了一個虛字,多了一個停頓,音節就比較舒緩流暢,表現了無可奈何的悲憤之情。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詩人生活年代以前的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指像燕昭王那樣的賢明君主遼闊,遙遠。想到悲傷的樣子眼淚chungt登幽州臺歌古詩譯文意譯放眼望去哪有以前賢人的蹤影,回頭看看也不見一個效仿古賢的今人。想到那天悠悠而高遠、地悠悠而廣袤的天地之間,我獨自憂傷啊,讓人禁不住淚流滿面沾濕了衣襟! 直譯
4、見不到往昔招賢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歷史上的那些事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無奈,獨自憑吊,我眼淚縱橫凄惻悲愁!詩的前兩句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從時間的角度表現主人公的孤獨。前賢不見,后賢不及,想到自己懷才不遇,屢受挫折,求賢主而不得,欲報國而無門,不禁悲從中來,感慨萬端。 遙想戰國時燕昭王曾在此筑臺招賢納士,而今物是人非,徒增蒼涼之感。寫出了作者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境遇,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愁苦之情。登幽州臺歌鑒賞詩歌的后兩句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后兩句從空間角度表現了主人公的孤獨。浩瀚的天宇和蒼茫的原野交融在一起,詩人登上幽州臺眺望遠方,思緒萬千,想到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看這
5、茫茫宇宙,無邊無際,看不到一個能賞識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淚下。登幽州臺歌鑒賞登幽州臺歌:這是一首吊古傷今的悲歌。全詩并未對幽州臺作一字描寫,只是抒發了登臺感慨,語言蒼勁奔放,語調慷慨悲涼,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處境和苦悶悲愁的情懷。主旨概括板書設計前后(寂寞苦悶)悠悠愴然登幽州臺歌直抒胸臆,破空而來,感情的潮水澎湃而出,震撼人心,具有蒼涼悲壯的陽剛之氣。 望 岳 杜 甫題目解說“望”是遠遠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五岳: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泰山 泰山,又稱岱山,岱宗,是我國五岳中的東岳,位居五岳之首,在山東省泰安市以北。“旭日東升”
6、、“晚霞西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為泰山四大奇觀。而登泰山觀日出,是古今游人最感興趣的事。 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名人宗師,都對泰山仰慕備至。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傳為佳話,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成千古絕唱。歷代贊頌泰山的詩詞、歌賦多達一千余首。 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后人稱杜少陵。自唐以來,他的詩歌被公認為“詩史”,他本人也被稱為“詩圣”。杜 甫(712年770年)望岳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杜甫赴洛陽應試落第,于是漫游齊、趙(今山東、河南、河北省)一帶,這詩是游泰山時所作。泰山為東岳,是五岳(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之首。詩中描繪泰
7、山高大而磅礴的氣象,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絕頂的心情,都是從“望”字著筆的。 岱,泰山的別稱。宗:首,大。岱宗:即泰山,古人以泰山為五岳之首,故稱為岱宗。“夫f” ,語氣助詞,表強調。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樣)上,加“夫”則驚奇、贊嘆,也更強烈。泰山之北為故齊地,之南為故魯地。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泰山到底怎么樣?在齊魯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沒有盡頭。 這兩句寫遠望中泰山的山勢,前句用設問,寫意中遙想,久慕其名;后句自問自答, “青”是泰山掩映的結果,“未了”,綿綿不盡之意,用夸張手法借齊魯大地烘托泰山巍峨高大、雄偉壯闊 、連綿不斷的形象,寫初見遠望泰山時欣喜、驚嘆和仰慕之情。理解詩意
8、:7/16/202218 “鐘”:聚集,形象地寫出了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麗都聚集到泰山上,即泰山是天地間一切神奇秀麗的結晶。運用擬人手法,將大自然情感化,把大自然寫得有情有義。因為泰山的秀美實在一言難盡,不如只寫造物主對泰山情有獨鐘。突出了詩人對泰山的喜愛之情。(虛寫) “割”:泰山像一把碩大無比的刀把陽光切斷,形成南北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用擬人和夸張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的高大巍峨、遮天蔽日、高峻綿長到極點的形象。(實寫) 這是形容泰山高與天齊。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大自然把神奇秀麗的景色都匯聚在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成一明一暗兩部分。造化:指天地,自然界,大自然。陰陽:山之南為陽,山之北
9、為陰。這里指山的北面和南面。 這兩句寫近望中所見的泰山,贊嘆大自然把神奇秀麗的景色都匯聚在泰山,用夸張和擬人手法,虛實結合,化靜為動,使靜止的山峰充滿活力。突出泰山的神奇秀麗、巍峨高大。理解詩意: 詩人由遠望、近望進而想到泰山上云氣層出不窮,一定會激蕩人的心胸,用自己的感受來反襯泰山的雄偉壯麗。這兩句寫的是實景,乃細望所見。突出泰山的極高極幽深,雄偉壯麗。表現了詩人對泰山向往之至,亟欲攀登的心情,流露出詩人對大好河山無限眷戀和熱愛之情。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實景)山中層出不窮的云氣使人心胸蕩漾,我睜大眼睛看飛鳥歸巢,眼眶幾乎都要睜裂。曾云:重疊的云。曾,同“層”。決眥:睜大眼睛。決:裂開。
10、眥:眼角。 (泰山中天門以上時有云團浮現,或高或低,故謂之“層云”;鳥亦時常出沒于山谷間,須睜大眼細望才能見。)歸鳥,時已薄暮,登上山頂已來不及,自然引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理解詩意: 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這里卻有深刻的含義:它不只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的誓言,也是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峰的誓言。“會當凌絕頂”表達詩人登臨泰山頂峰的決心、自信自勵的意志和堅定豪邁的氣概,使全詩的意境格外的雄闊高昂。“一覽眾山小”則以虛擬的筆法,顯示詩人高瞻遠矚和俯視一切的雄心。這兩句筆力雄渾,格調高昂,蘊含哲理(只有不畏艱險地登攀,才能進入俯視一切的雄奇境界)富有象征
11、性和啟發性。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愿望、想像)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在上面俯視的話,眾山都會顯得矮小。會當:應當,一定。凌:登上。表現詩人登臨泰山頂峰的決心和豪邁氣概。絕頂:最高峰。覽:看,這里是“俯視”的意思。小:矮小。這兩句寫詩人由望岳而產生登岳的愿望,借想像的情景不僅襯托了泰山的雄偉、巍然高聳,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也表現了詩人的豪情壯志,抒發了詩人充滿信心、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毅力和不怕困難勇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及遠大抱負(或心胸氣魄) ,引起讀者的強烈的共鳴。相似句:“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理解詩意:泰山山勢之高峻。(齊魯青末了)泰山景色之秀美;泰山地域
12、之廣闊;(陰陽割昏曉, 會當凌絕頇, 一覽眾山小)。(造化鐘神秀) 1. 這首詩歌描寫了泰山怎樣的特點?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遠望泰山參天聳立近望泰山高大秀美細望泰山情由景生望中所感抒懷言志“望”的角度不同:2.望岳中每一聯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試對此做具體解釋。這首詩描繪了泰山雄偉而磅礴的氣象,以及詩人企望攀登絕頂的心情,熱情地贊美了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和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豪邁氣概和雄心,也抒發了詩人向往登上絕頂的
13、凌云壯志,表現了一種敢于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顯示出詩人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全詩極富哲理性,充分顯示了青年杜甫蓬勃向上的朝氣和卓越的創作才華。主旨借景抒情課堂小結: 全詩圍繞“望”字,由遠而近,由大到小,由望岳到想像將來登岳的情景. 體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及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與“泰山”有關的成語、俗語人心齊,泰山移 有眼不識泰山 重如泰山 老泰山泰山北斗 一葉幛目,不見泰山 泰山壓頂不彎腰 泰山不讓微塵,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 人心齊,泰山移 有眼不識泰山 重如泰山 老泰山泰山北斗 一葉幛目,不見泰山 泰山壓頂不彎腰 泰山不
14、讓微塵,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 登飛來峰王安石 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蘇洵、蘇軾、蘇轍、柳宗元、王安石、韓愈、歐陽修、曾鞏。了解作者 飛來峰在杭州西湖靈隱寺附近。公元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現在的浙江寧波)做縣,任滿以后回江西臨川故鄉,路過杭州的時候,寫了這首詩。這一年王安石三十歲。 寫詩背景登飛來峰王安石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教師泛讀課文,學生用“ / ”劃出詩句的節奏。登飛來峰王安石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
15、高層。 (1)飛來峰:即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唐宋時其上有應天塔,俗稱塔山。古代傳說此山自瑯琊郡東武縣(今山東諸城)飛來,故名。 (2)千尋:極言塔高。古以八尺為一尋,形容高聳。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句意。 (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漢陸賈新語:“邪臣蔽賢,猶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5)緣 :因為。 (6)眼:視線。 (7)塔:鐵塔。 (8)最高層:最高處。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決策層。 飛來峰頂聳立著千尋的高塔,登飛來峰王安石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16、 聽說塔上雞叫時能看見朝陽升起。 不怕浮云遮住遠望的雙眼, 只因為身體站在山的最高峰。 譯一譯1.再讀課文,分析這首詩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首句緊扣詩題下筆,點明了地點,并用“千尋”二字言其高。 第二句緊承首句,通過具體的描寫,進一步突出飛來山上“千尋塔”之高。 三、四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不怕浮云遮住了遠望的眼光,只是因為身在最高的層次。這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合作探究2.說說這首詩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句寫飛來峰塔的形象 (描寫景物充滿生機)用夸張手法說塔高“千尋”。又用“聞說”襯托塔的高聳。天剛破曉,在塔上就可以看到紅日初升的景象。句寫登飛來峰塔的感想 (抒發
17、情懷躊躇滿志) 合作探究典故:西漢人曾用浮云蔽日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對賢臣進行挑撥離間,使皇帝受到蒙蔽。李白曾在登金陵鳳凰臺中寫道: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畏緣主旨句3、這首詩的主旨句是哪句?蘊含著什么哲理?合作探究這兩句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它告訴我們,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人不能只有眼前利益,應該放眼大局和長遠。登飛來峰(宋)王安石 飛來峰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緣身在最高層。借景抒情借情喻理(鋪墊)(目的) 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遠(遠大理想和抱負)課堂小結 襯托 象征景:塔高千尋目睹之景(正面描寫) 雞鳴日升傳聞之景(側面描
18、寫) 美好的政治前程情: 浮云 眼前的困難、障礙 、挫折等 最高層 政治的最高決策層 進取精神:為實現政治抱負而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理:登高望遠 寓情于景 寓理于景游山西村陸游作者及創作背景簡介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今浙江紹興)。南宋著名詩人。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傳世。他在政治斗爭中,屢受統治集團投降派的排擠打擊,但他堅持抗金主張,始終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陸游由于支持張俊北伐失敗被罷官還鄉。居山陰鏡湖之三山村。詩題中“山西村”,指三山鄉西邊的村落。這首詩作于次年春。 在吟誦中感受古詩的節奏和韻味。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
19、/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仗/無時/夜叩門。疏通詩歌大意。游山西村宋 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臘:原指農歷十二月祭祀眾神,后用為農歷十二月的名稱。豚:小豬,亦泛指豬。 柳暗花明:柳色深綠,所以說暗,花光紅艷,所以說明。古代春社日祭社公(土地神),祈求豐收。若許:如果這樣理解詩意: 1、莫笑農家臘酒渾:不要笑話農家的臘酒渾濁不清。 2、豐年留客足雞豚:豐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盡夠豐盛。 3、山重水復疑無路: 山巒重重,水道彎彎
20、,正懷疑無路可走。4、柳暗花明又一村:突然發現柳蔭深深,鮮花明艷,眼前又是一個山村。理解詩意:理解詩歌意境1、全詩圍繞哪個字展開?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歌的主要內容。 圍繞一個“游”字展開。 詩人陶醉在山野風光和農村的人情美中,留戀村民的好客、熱情、淳樸,對此次郊游發出了由衷的感嘆。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西村山環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用來說明困境中仍然蘊含著希望。 2、詩歌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3、游山西村中哪兩句詩流傳最廣?說說你對這兩句詩的理解。 既寫出山西村山環水繞,花團錦簇,春光光無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現了人生變變化發展的某種規律性,令人回味無窮。現在
21、多用來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時會生出許多希望。佳句賞析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全詩緊扣“游”字,按時間推移展開記敘,層次清晰,語言生動 在一個豐收的年景,詩人受到邀請,來到農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小路上,“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疑無而實有,景似絕而復出,終于來到山西村這里山環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這兩句詩蘊涵著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蘊涵著希望課堂小結板書設計游山西村首聯:農家豐年足食民風淳樸頷聯:村外景色優美頸聯:村民民風古樸尾聯:希望隨時做客古代詩歌五首已亥雜詩七年級語文下 新課標人龔自珍(17921841)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是近代思想啟蒙的先
22、驅。又名鞏祚,字璱人,號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學者家庭。他和林則徐等人共同開啟了抨擊時弊,抗御外侮,通經致用的進步思想,被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解題 選自龔自珍全集,清道光十九年是己亥年,這一年詩人辭官離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屬,往返途中感于清朝朝廷壓抑、束縛人才的情況,作詩315首表達了變革社會的強烈愿望。總題為己亥雜詩。這是第五首。 j hi 己 亥 雜詩 gng xi (清)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一、讀詩韻吟鞭:指詩人鳴鞭。同題詩有賴是搖鞭吟好詩句。己亥雜詩(清)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強閃光型銀漿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小理花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客家養生茶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在線PH分析儀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雙環凳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全面濕度控制用極品監測器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新手裁判員的考試準備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國停車場專用耐磨涂料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救生員職業生涯規劃與試題及答案
- 足球裁判員素養考察試題及答案
- 合格供應商審查表
- 施工進度計劃網絡圖-練習題知識講解
- 防孤島測試報告
- 按摩常用英語
- 食品公司規章制度
- midas NFX使用指南(八)
- 成都高新區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半期考試數學試卷
- 2018年人教版九年級英語單詞表
- 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及施工現場易發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環節的預防監控措施和應急預案11匯編
- 蘋果中國授權經銷商協議
- 昆山市工業用地項目監管協議-蘇州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網上出讓系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