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能力考查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綜合 C (1)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 (2)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 3.鑒賞評價 D (1)感受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 (2)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3)對作品表現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 能力考查能力考查 4.探究 F (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 (3)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1.理解 B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鑒賞評價 D (1)感受
2、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本堂考點 就一篇文學類的文章閱讀來談“重要句子”,所指應是這些句子對于文章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重要句子”,在文中大致有下面四種情況:一是揭示作品旨意、作者觀點的句子;二是關系文章脈絡、結構層次的句子;三是富含人物情感、人生意蘊的句子;四是使用藝術技巧、修辭手法的句子。考點知識“句子在文中的含意”,當然也不是指文字本身直接傳達的表面信息,而是句子在一定的語境中句子的臨時意義、隱含意義、比喻意義等,不同的是,“含意”有時還包括作者的意圖、感情等,內涵更為豐富些。這里的理解,就是要通過讀和思的活動對一定的句子加以認知,并借助一定的語言,將讀與思的結
3、果表達出來。可以說,理解文中句子含意,是跨越時空與作者心意相通。因此,忠實于原文,解讀作者,不作憑空臆想,這是理解其含意的基本要求。考點知識其一、離文生義在理解文中句子的含意時,離開了文本語境,苦苦地針對句子本身,作孤立地理解,結果是離文甚至無文生義。至于一定句子在文中所含的信息、所建的聯系、所有的容納等,全都熟視無睹。理解的結果,更多的是句子抽象于這篇文章的普遍意義,而不是句子在這篇文章中的特定含意。通常,高考命題考查考生對句子的理解,是特定意義而非普遍意義。誤區歸因其二、斷章取義在理解文中句子的含意時,注意了句子的小語境,忽略了大語境。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態度、句子的位置、行文的構成等,都被
4、人為地忽略。有的考生完全沒有看到要求理解的句子在文中的位置與分量。它是主旨,還是過渡?也沒有意識到該句可能是文章的點睛之筆,或段落的竅要所在。單是結合句子前后相鄰的內容去理解句子的含意,有時難以準確、全面地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含意。誤區歸因其三、以偏概全有的句子包涵多層意思,這就要求考生全面地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有的考生思維單一,缺乏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僅從一方面予以作答,只抓一點,不及其余,結果可能掛一漏萬,或者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更多的時候,對句意的理解,既講聚焦性思維,也講發散性思維。方法:先就多預設幾個角度,如它的意思、它的位置、它的關聯、它的作用、它的色彩等。角度多了,再做汰選,總比單
5、一角度要好。誤區歸因其四、淺嘗輒止首先是閱讀過程的跑馬觀花,理解起原文來只好是霧里看花;其次是理解句意的不求甚解,一些破碎的感受,被當作頓悟的全部。滿足于片面的了解,就以為完全把握了句子的意思,因而不再對句子隱含的意思做進一步的深究。結果答起題來,如同隔靴撓癢,不得要領。從思維層面上看,理解句子的含意,有一個方法:為求答案的中規中矩,不妨將句子的意思高看一等,只是,這個高度應與主旨的走向相吻合。誤區歸因其五、以評代解在答題過程中,有些考生也理解了文中句子的意思,很可惜的是,寫的卻不是對句子含意的理解,而是對句子說法的評價。或評論句中所涵有的作者的觀點態度,或評析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等
6、。理解句子固然要從這些方面入手,但最終的落腳點不應停留在這些上面,而應做從形式到內容,特別是句意本身的完全解讀。方法:先讀出句子的含意及其在文中的作用,再結合看看所用的手段與技巧,重點在解讀含意本身,這樣就不會本末倒置了。誤區歸因鄉村的瓦 (2006年四川卷)4文中說:“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沖洗出鄉村舊事。”請解釋這句話的含意。參考答案:“瓦”真實記錄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起“我”對童年時代鄉村生活的回憶。題型感受答案解析:該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借助喻體“底片”及“沖洗”在句中的臨時義,即可得出答案。對含有修辭格語句的理解應從修辭本身的特點出發,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關性、
7、比擬的形象性、反語的諷刺性等。含有比喻修辭的句子往往是試題考查的重點。一、尋找本體,解釋比喻義 理解詞語的含義,必須透過詞語的表面義體味其深刻的內涵。比喻是由本體、喻體、喻詞構成的,我們可以用本體來解釋喻體,將含蓄的句子轉化為具體化的闡釋。方法提示:春天的夢 (2005年全國卷II)16.“春風吹開了故都的城門,也廓清了我心靈上的迷霧。”結合上下文,說說這句話在文中的含意。(4分)參考答案:故都的解放,讓“我”對人生又有了信心,對前途不再迷茫。題型感受答案解析:這道題主要是考查對“故都的城門”這個具有指代意義的事物和“心靈上的迷霧”這個比喻性的事物的理解。從寫作時間(1981年2月3日春節前夕
8、)和第8節“三十多年前的一個冬天,好像比現在冷得多”,可以推斷“吹開了故都的城門”是指故都的解放。而“心靈上的迷霧”,結合本段前三句話,尤其是“我覺得一切都沒有希望”,應當是指原先對前途的迷茫。結合分析,即可得出答案。陽關古道蒼涼美 (2008年全國卷I)相關語段:在去陽關古城的路上只見沿途平沙千里、荒無人煙,戈壁灘與藍天相互對峙,偶爾有芨芨草、駱駝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點綴在遠處。把廣袤的戈壁灘映襯得更為荒涼。車輪飛轉,發出沙沙的聲響,遠方地平線;隱隱約約出現了一線鋸齒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條林帶。我們的汽車駛進林帶,就好像突然闖進了綠色的海洋。這水渠交錯、萬木爭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愛的江南水鄉。
9、題型感受參考答案:寬廣的綠色林帶與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產生了驚喜之感。題型感受答案解析:這篇散文描繪了陽關古道的由來及作者游歷陽關遺址的見聞、感慨,文思雋永,意蘊深厚。本段主要寫陽關的自然風貌,“綠色的海洋”的本體就是“寬廣的綠色林帶”,“突然闖進”暗含了作者的驚喜。結合分析,即可得出答案。15根據上下文,解釋“就好像突然闖進了綠色的海洋”的含意。二、 緊扣主旨,理解比喻義文章中重要的比喻句大多是揭示文章主旨、內涵豐富、富有哲理的語句,聯系作品的主旨來理解比喻句的含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解讀方法,也就是說,要在通讀全文、準確理解作者寫作意圖的情況下來解釋比喻句的含意。方法提示:時間怎樣地行
10、走(2008年重慶卷)相關語段:十幾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發現了時間的痕跡。我在梳頭時發現一根白發,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麗的雪線一樣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時間其實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頭發里行走,只不過它這一次露出了痕跡而已。我還看見時間在母親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齒脫落得越來越多。我明白時間讓花朵綻放的時候,也會讓人的眼角綻放出花朵一魚尾紋。題型感受參考答案:梳下來的白發讓我感嘆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答案解析:作者圍繞人的成長來寫對時間的感受。作者認為,時間并不是無情地拋棄我們。而是我們的情侶,伴隨我們走過一生。閱讀全文,考生可以看出,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人生易逝。我們應該熱愛、珍惜時間,讓生
11、命在時間里充滿意義。這句話中的“它”指代上文“我”梳頭時發現的那一根白發,是那一根白發“刺痛了我的眼睛”,而“白發”代表著歲月的流逝,自然引發了作者對時間和生命的感悟。聯系主旨,我們可以得出答案。14怎樣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麗的雪線一樣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三、體會情感,感悟比喻義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優秀的文學作品總是言簡意豐,以情動人:蘊藏著作者深厚情感的比喻句往往是文章中信息量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句子。我們必須結合語境,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脈搏,才能抓住比喻句的精神內核。方法提示:馬纓花(2008年全國卷)相關語段: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孤零零一個人住在一個很
12、深的大院子里。從外面走進去,越走越靜,自己的腳步聲越聽越清楚,仿佛從鬧市走向深山。等到腳步聲成為空谷足音的時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院子不小都是方磚鋪地,三面有走廊。天井里遮滿了樹枝,走到下面。濃蔭迎地,清涼蔽體。這樣的氣氛同我當時的心情是相適應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這里,也還處之泰然。 題型感受參考答案:孤獨的腳步聲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處,暗示了環境的幽深。 答案解析:馬纓花是作者在新舊時代情感寄托的載體。作者通過寫對馬纓花感情的變化,表現出心情和生活態度的變化。閱讀相關段落,我們不難發現,“空谷”在這里比喻幽深大院子,作者寫自己的腳步聲從側面表現了作者當時的心情是寂寞和孤
13、獨的,同時也暗示了環境的幽深。聯系語境,體會作者的情感,我們可以整合出答案。15解釋“等到腳步聲成為空谷足音的時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這句話在文中的含意。大河家是一處黃河渡口。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黃土高原之家,大河家便漸漸地成了自己的必經之地。它恰像那種地理老師不懂的、暗中的地理樞紐;雖然偏疏貧窮,不為人知,卻比交通干線的名聲更自然更原始。不露痕跡地溝通著中國。這些地點,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開始依戀。像我此次離開祖國兩年之隨堂演練2010年全國卷大河家張承志久。從歸國那一瞬起便覺得它們在一聲聲呼喚。真是呼喚,聽不見卻感覺得到,在尚未立穩腳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馬上去看望它們之前,該先在紙
14、上與它們神交。大河家是甘肅南緣邊界上的一個回民小鎮。密集的、土夯的農家參差不齊地排成幾條街巷,街頭處有一塊塵土飛揚的空場,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店鋪簇堆,人馬擁擠集上半數以上都是頭成白帽的回民。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楊樹的梢頭,遠近能看見十幾座之多。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黃河。在這里等擺渡,一眼可以看見甘青兩省,又能同時見識回藏兩族。傍大河家集一側是甘肅黃土綠樹,戴白帽的回民們終日在坡地里忙碌。大河彼岸是青海,紅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們隱約在山道里出沒。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藥材,把平特角的藏羊和甘肅的大蔥白萊把味濃葉大的茶在轟鳴滾翻的黃河水上傳遞。河上懸空吊著一條胳膊般粗的大鐵索。一條大木船挽在這
15、懸索上,借黃河水的沖力,用一支舵往返兩岸。船入中流時,那景色十分壯觀。在顫籃如葉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把黃河的千鈞水力,分成了橫渡的巧勁。此地指行業為客。割麥人稱走客子,船把式稱船客子,淘金人稱金客子。船撞入漩渦時,水濺起來,岸上船上的人都怔怔地看。使船時的吆聲是聽不見的,在大河家永遠地充斥著河谷的,只有黃河跌撞而下的轟轟濤聲。清晨時分,因為黃河走得太急,過水太多吧,整個河谷白蒙蒙地罩著濃霧聽得水響,不見河流。漸漸天熱了,陽光照透了霧,才看見平素黃河的雄姿。那黃河太漂亮了,襯著一面被它在古時劈開的紅石頭山,襯著被它滋潤得沖天的茂盛青揚林,一川狂怒狂歡的黃河水,不顧性命地盡管奔流。我住在韓三
16、十八家里是第幾次了,現在回想著已經數不清楚。此刻從異國歸來仿佛中我又住進了他那院里。韓三十八今年應是八十歲。他也喜歡看河。黎明時,霧罩河,他一聲不響地凝望著那一川霧。水氣滲在他臉上的皺紋里,我猜不出他在看河時想些什么。他從死地里掙著命回來了。五十年前他做過護兵,在喀什以南的戈壁灘上,捏著步槍瘋跑,天上的飛機追著他們剿殺。那是沒有邊的大戈壁灘吶,不知道人怎么能跑過飛機。隊伍散了,他和幾個大河家同鄉鉆進了昆侖山。沿著昆侖山北緣,沿著塔里木沙漠南緣,他們幾個大河家男子逃回了家 世界上著書立說的探險家誰走過這樣的路線?韓三十八老漢和我看河,總是默默無浯。他從來不提當年,也不講他見識過的血腥沙場。這對我
17、這個求學者不免可惜,因為我只有憑自己猜想了。返回大河家以后,他干盡了渡口遠近的一切營生:船客、金客、麥客,賣過茶葉,闖過藏人地方。黃河是他的家路;他說過,只要掙上了錢就找河。在任何一個渡口搭上個筏子,或是再當個筏客子再掙幾個錢,不多久就能與他的婦人相遇。這真是一種準確的地理:任世界再大也不難找到黃河,河水一直流向家門,正因此韓三十八老漢穩如泰山,任世事浮沉總那么胸有成竹。壯游無止,這是中國的古風。與其隨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陣。去看甘青兩省,去看黃土高原和積石山脈的分界,去看那造霧的滔滔大河,和真的經過險境的人一塊。(有刪改)14結合全文來看,開頭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開門見山,
18、點出文章的主題;挑明寫作緣由,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調,展現思想深沉、情感飽滿的特點;總領下文,預示行文的內在機構,當下的感念與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織。 本題考查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看段落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與標題、開頭、上文、下文、結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本文前三段,第一段點出題目含義;第二段介紹大河家的基本情況,點出主題,預示下文;第三段寫出寫作緣由,抒發情感。15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4分)(1)不露痕跡地溝通著中國。(2)與其隨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陣。大河家雖然偏疏、原始,不為認知,卻是連接中國的一個地理樞紐;在大河家,可以看見甘肅、青海兩省
19、,又能同時見識回藏兩族;大河家更在精神和心靈上溝通了中國。理解句子重在理解關鍵詞語,把握句子結構特征和情感內涵。第一句是一個高度概括的句子,要從文章中找出答案,還要結合全文主旨理解。我們不能在世俗生活中放任自流;要深入到大河家這樣的底層民間,才能找到中國文化的根以及人生的真諦;這既是作者的自我鞭策,更是對讀者的期待。 第二句要理解“隨波逐流”和“去大河家住一陣”的深層含義,還要明確作者的情感態度。16文中說:“此地指行業為客。割麥人稱麥客子,船把式稱船客子,淘金人稱金客子。”綜觀全篇,這兩句話有哪些作用?(6分)上承前文作補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義;為后文作鋪墊,解釋下文“金客”、“
20、麥客”等的含義;使文章節奏有了變化。17(1)韓三十八老漢“喜歡看河”又“總是默默無語”,這是為什么?(2)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有是什么?談談你的看法。(6分) (1) 黃河是韓三十八老漢的母親河,是他生命的安全港灣;壯觀的黃河讓韓三十八老漢百看不厭,讓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人生;韓三十八老漢歷經險境,已經胸有成竹,波瀾不驚。 (2)揭示黃河與大河家人之間命運與共的關系:傳達作者對自己與黃河、黃土地以及底層人民關系的感悟。 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韓三十八老漢喜歡看河是因為老漢與河的關系,“默默無語”是坎坷人生后的醒悟。作者寫韓老漢,是將他當作了
21、底層人的代表,寫韓老漢的動作,就是寫意韓老漢為代表的大河家人、底層人與河的關系以及作者的思考。1978年開始筆耕,早年的文風如鐵,慷慨硬朗,充滿了大漠荒原氣息,90年代以后,其人宗教情感增重,文字開始變的詭秘起來。文學之于張承志,不是目的,不是終極,而是工具,是手段,是表達人生理想和精神追求的物態載體。曾獲第一屆全國短篇小說獎,第二、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及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已出版著作30余種。張承志(1948) 去年冬末,我給一位遠方的朋友寫信,曾說我要盡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今年北平的春天來的特別的晚,而且在還不知春在哪里的時候,抬頭忽見黃塵中綠葉成陰,柳絮亂飛,才曉得在厚厚的塵
22、沙黃幕之后,春還未曾露面,已悄悄的遠引了。天下事都是如此去年冬天是特別地冷,也顯得特別地長。隨堂演練2005年全國卷1一日的春光冰心每天夜里,燈下孤坐,聽著撲窗怒號的朔風,小樓震動,覺得身上心里都沒有一絲暖氣。一冬來,一切的快樂、活潑、力量和生命,似乎都凍得蜷伏在每一個細胞的深處。我無聊地安慰自己說:“等著罷,冬天來了,春天還能很遠么?”然而這狂風、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長,似乎沒有完盡的時候。有一天看見湖上冰軟了,我的心頓然歡喜,說:“春天來了!”當天夜里,北風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黃沙,忿怒的撲著我的窗戶,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見柳梢嫩黃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著不成雪的冷雨
23、,黃昏時節,嚴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九十天看看過盡我不信了春天!幾位朋友說:“到大覺寺看杏花去罷。”雖然我的心中始終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卻也跟著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嶺,撲面的風塵里,幾百棵杏樹枝頭,一望已盡是殘花敗蕊;轉到了大工,向陽的山谷之中,還有幾株盛開的紅杏,然而盛開中氣力已盡,不是那滿樹濃紅、花蕊相間的情態了。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罷!”歸途中心里倒也坦然,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總之,我不信了春天。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約我到掛甲屯吳家花園看海棠,“且喜天氣晴明”現在回想起來,那天是九十春光中惟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愛的,就欣然地答應了。東坡恨海棠無香,我卻以為若是香得不妙,寧
24、可無香。我的院里栽了幾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還有玉簪,秋天還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為這些花香,都使我頭痛,不能折來養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愛蘭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無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歡的了。海棠是淺淺的紅,紅得“樂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傷”,又有滿樹的綠葉掩映著,秾纖適中,像一個天真、健美、歡悅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斜陽里,我正對著那幾樹繁花坐下。春在眼前了!這四棵海棠在懷馨堂前,北邊的那兩棵較大,高出堂檐約五六尺。花后是響晴蔚藍的天,淡淡的半圓的月,遙俯樹梢。這四棵樹上,有千千萬萬玲瓏嬌艷的花朵,亂烘烘的在繁枝上擠著開看見過幼稚園放學沒有?從小小的門里,擠
25、著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繚亂的一大群的快樂、活潑、力量、生命;這一大群跳著涌著的分散在極大的周圍,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遠的春天!那在海棠枝上賣力的春,使我當時有同樣的感覺。一春來對于春的憎嫌,這時都消失了。喜悅地仰首,眼前是爛漫的春,驕奢的春,光艷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來無數的徘徊瞻顧,百就千攔,只為的是今日在此樹枝頭,快意恣情的一放!看得恰到好處,便辭謝了主人回來。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過了三四天,又有友人來約同去,我卻回絕了。今年到處尋春,總是太晚,我知道那時若去,已是“落紅萬點愁如海”,春來蕭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緒。雖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對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報,不再怨恨憎嫌了
26、。只是滿意之余,還覺得有些遺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尋,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卻又不肯即時言歸于好,只背著臉,低著頭,撅著嘴說:“早知道你又來哄我找我,當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14“我要盡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這里的“吞咽”的含義是什么?作者說這句話,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4分)“吞咽”的含義:盡情的享受。表達了在寒冬中對春天強烈的期盼之情。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卻遲遲不來;許多次春天剛一露面,就被寒風冷雨驅散在;到處尋找春天,卻發現春天早已遠引。欲揚先抑,突出下文的“一日的春光”。15“我不信了春天”,作者為什么反復這樣說?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6分)16“海棠花又是我所深愛的”,請簡要概
27、括作者深愛海棠的原因。(4分)作者以為“若是香得不妙,寧可無香”,海棠雖然無香,但她淺紅淡白,綠葉掩映,色彩宜人,秾纖適中,充滿生機。17結合原文,回答下面的問題。(8分)作者長時間地盼春尋春,為什么最后卻對“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滿意?作者在“滿意之余,還覺得有些遺憾”,這里的“遺憾”指的是什么?“一日的春光”爛漫、驕奢、光艷,使作者感受到快樂、活潑、力量和生命。這“一日的春光”,酬報了作者九十日的苦苦期待,作者也不再怨恨春天。春天來得太晚,讓作者等待得太痛苦。籍貫福建福州長樂橫嶺村人,原名為謝婉瑩,筆名為冰心 ,被稱為“世紀老人”。現代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
28、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等職。1926年,冰心獲文學碩士學位后回國,執教于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等校。冰心崇尚“愛的哲學”。“母愛、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冰心(19001999) 曾經的鄉村,是一卷卷藍布封皮的線裝書,手工刻制的木版文字在薄薄的宣紙上印滿了炊煙,古屋,插秧,刈麥,印滿了拱橋,溪流,杏花,薺菜;平平仄仄的一些低吟淺唱,長長短短的一些唐詩宋詞,都寫在卷卷線裝書的冊頁里。當然,還有滾滾的征塵,有苛捐猛于虎的悲號,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勞作,有“田園荒蕪胡不歸”的呼喚 隨堂演練鄉村:民族的記憶與想象雷抒雁幾千年的農耕文化,起根發苗,發展壯大
29、就在農村;農村,刻寫著我們民族的記憶和想象。商品的繁榮造就了城市。城市的出現,拉開了城鄉經濟和文化的距離。如果說城市是一座座磚砌的奶桶,鄉村只是一頭頭散落田野的奶牛。衣衫襤褸的鄉村父母,吃糠咽菜送兒子走進學堂,開始了逃離農村,逃離勞動,逃離貧困與低賤的第一步。 思念鄉村的人也有,多是政治上的失意者,商戰中的敗北者,戰場上的傷殘者,是激烈的爭斗之后尋找寧靜地方的療傷者。鄉村以善意的同情接納了他們,用源源不斷的溫情和取之不盡的草藥為他們醫治創傷。而這些受傷者往往如受傷的鳥,強健之后,又掙脫農人的雙手飛進城市。卻很少有人想去寫一部鄉村史,像寫一部王朝史那樣,寫鄉村的發生,發展和變遷,寫農人的勞作,災
30、難和貢獻。 廣大的鄉村,如今面臨一次新的機遇,它將以新農村的面貌出現在中國的大地上。這是一次歷史性的變革,是都市前所未有的對鄉村的親情反哺。可是,我還是有一點杞憂。既往的每一次變革,哪怕是最小的,都傷害過鄉村的美麗與個性。這一次,會不會也有一些難免的傷損?美麗的村舍被單一的水泥樓房代替,寧靜的生活被喧囂的市聲淹沒,一卷古樸柔軟的線裝書,被生生地改造成硬殼書西裝書,千姿百態的鄉村,成了千篇一律的城鎮。 鄉村,是我們最后一片詩意的棲居地。保護詩意的鄉村,是新農村建設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命題。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注意搜集和整理古老的鄉村歷史和文化是一個當務之急。我國的鄉村以其古老的存在,成為整個民族歷史和文化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劃清責任合同樣本
- 關于法人合同樣本
- 出售轉讓合同樣本
- 倉儲合同標準文本以填
- 船用水文氣象觀測傳感器、設備與系統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礦物洗選設備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內燃機等原動機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石墨纖維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削筆類用具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剝離工程合同范例
- 《人工智能的進展》課件
- 風濕免疫病患者結核病診治及預防實踐指南(2025版)解讀課件
- 大建安-大連市建筑工程安全檔案編制指南
- 上海2024-2025學年五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聯考模擬試題含答案
- 2025年小學時事知識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湖南韶旅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條例培訓課件
- 2024年全國統一高考英語試卷(新課標Ⅰ卷)含答案
- 纖維素酶活力的測定
- 供養直系親屬有關文件
-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03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