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支撐拆除施工設計方案_第1頁
混凝土支撐拆除施工設計方案_第2頁
混凝土支撐拆除施工設計方案_第3頁
混凝土支撐拆除施工設計方案_第4頁
混凝土支撐拆除施工設計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z. - -可修編- -目錄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24311 1 編制說明 PAGEREF _Toc24311 1 HYPERLINK l _Toc1307 1.1 編制依據 PAGEREF _Toc1307 1 HYPERLINK l _Toc15242 1.2 編制原則 PAGEREF _Toc15242 1 HYPERLINK l _Toc152 1.3 適用圍 PAGEREF _Toc152 2 HYPERLINK l _Toc3979 2 設計簡況 PAGEREF _Toc3979 2 HYPERLINK l _Toc17103 2.1 工

2、程總體概況 PAGEREF _Toc17103 2 HYPERLINK l _Toc22876 2.2 地連墻、砼支撐及腰梁破除概況 PAGEREF _Toc22876 2 HYPERLINK l _Toc21140 2.2.1 混凝土支撐及腰梁 PAGEREF _Toc21140 2 HYPERLINK l _Toc1661 2.2.2 地下連續墻 PAGEREF _Toc1661 3 HYPERLINK l _Toc18818 2.2.3 吊裝孔、繩鋸切割孔布置 PAGEREF _Toc18818 4 HYPERLINK l _Toc27624 2.2.4工程重點及措施 PAGEREF _

3、Toc27624 6 HYPERLINK l _Toc27461 3 施工部署 PAGEREF _Toc27461 7 HYPERLINK l _Toc32433 3.1 施工準備 PAGEREF _Toc32433 7 HYPERLINK l _Toc88 3.2 設備選用 PAGEREF _Toc88 7 HYPERLINK l _Toc22421 3.3 施工管理網絡 PAGEREF _Toc22421 10 HYPERLINK l _Toc3699 3.4 勞動組織及職責分工 PAGEREF _Toc3699 10 HYPERLINK l _Toc11581 3.5腰梁及砼支撐拆除工期

4、安排 PAGEREF _Toc11581 11 HYPERLINK l _Toc3165 4 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 PAGEREF _Toc3165 12 HYPERLINK l _Toc27505 4.1 施工順序 PAGEREF _Toc27505 12 HYPERLINK l _Toc3083 4.1.1 橫向施工順序 PAGEREF _Toc3083 12 HYPERLINK l _Toc59304.1.2 局部施工順序 PAGEREF _Toc5930 13 HYPERLINK l _Toc31675 4.1.3 腰梁及砼支撐拆除施工步驟豎向施工順序 PAGEREF _Toc31675

5、 14 HYPERLINK l _Toc5678 4.1.4 地連墻拆除施工順序 PAGEREF _Toc5678 16 HYPERLINK l _Toc8337 4.2 施工工藝 PAGEREF _Toc8337 18 HYPERLINK l _Toc7587 4.2.1 工藝流程 PAGEREF _Toc7587 18 HYPERLINK l _Toc5478 4.2.2 工藝概述 PAGEREF _Toc5478 19 HYPERLINK l _Toc22053 4.2.3 模板支撐架 PAGEREF _Toc22053 20 HYPERLINK l _Toc27013 5危險因素分析及

6、應急預案 PAGEREF _Toc27013 23 HYPERLINK l _Toc27487 5.1危險因素分析及應對措施 PAGEREF _Toc27487 23 HYPERLINK l _Toc4001 5.1.1 危險因素分析 PAGEREF _Toc4001 23 HYPERLINK l _Toc26005 5.1.2 應對措施 PAGEREF _Toc26005 23 HYPERLINK l _Toc6910 5.2 應急預案 PAGEREF _Toc6910 25 HYPERLINK l _Toc5797 5.2.1 應急預案編制目的 PAGEREF _Toc5797 25 HY

7、PERLINK l _Toc19196 應急救援工作的原則 PAGEREF _Toc19196 26 HYPERLINK l _Toc1864 5.2.3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機構 PAGEREF _Toc1864 26 HYPERLINK l _Toc6365 5.2.4 應急響應 PAGEREF _Toc6365 27 HYPERLINK l _Toc22880 5.2.5 應急聯絡 PAGEREF _Toc22880 29 HYPERLINK l _Toc7684 5.2.6 應急救援組織 PAGEREF _Toc7684 29 HYPERLINK l _Toc19390 5.2.7 應

8、急物資 PAGEREF _Toc19390 30 HYPERLINK l _Toc25868 5.3 主要應急措施 PAGEREF _Toc25868 31 HYPERLINK l _Toc12639 5.3.1 基坑圍護結構位移過大,周圍地表沉降大應急措施 PAGEREF _Toc12639 31 HYPERLINK l _Toc17571 5.3.2 洪災應急措施 PAGEREF _Toc17571 31 HYPERLINK l _Toc8013 5.3.3 觸電事故應急措施 PAGEREF _Toc8013 32 HYPERLINK l _Toc6746 5.3.4 機械傷害應急措施 P

9、AGEREF _Toc6746 33 HYPERLINK l _Toc28356 5.3.5 高空墜落物體打擊事故應急措施 PAGEREF _Toc28356 33 HYPERLINK l _Toc11456 6 安全保證措施 PAGEREF _Toc11456 34 HYPERLINK l _Toc23890 6.1 安全管理制度 PAGEREF _Toc23890 34 HYPERLINK l _Toc30590 6.2 混凝土支撐及腰梁拆除風險的施工措施 PAGEREF _Toc30590 35 HYPERLINK l _Toc8958 6.3 針對深基坑風險的施工措施 PAGEREF

10、_Toc8958 36 HYPERLINK l _Toc31072 6.4 支撐拆除安全措施 PAGEREF _Toc31072 36 HYPERLINK l _Toc22216 6.5 起重機械安全措施 PAGEREF _Toc22216 37 HYPERLINK l _Toc7001 6.6 夜間施工安全保證措施 PAGEREF _Toc7001 38 HYPERLINK l _Toc31736 7 現場文明施工、環境保護保證措施 PAGEREF _Toc31736 38 HYPERLINK l _Toc16657 7.1 現場文明施工保證措施 PAGEREF _Toc16657 38 H

11、YPERLINK l _Toc10009 7.2 環境保護保證措施 PAGEREF _Toc10009 39 HYPERLINK l _Toc22140 8 工期保證措施 PAGEREF _Toc22140 40 HYPERLINK l _Toc24464 9附件42 HYPERLINK l _Toc2952 附件1:腰梁及砼支撐支架模板受力計算47 HYPERLINK l _Toc2952 附件2:第一道混凝土支撐切割分段布置圖47 HYPERLINK l _Toc19251 附件3:第二道混凝土支撐切割分段布置圖47 HYPERLINK l _Toc13802 附件4:第三道混凝土支撐切割

12、分段布置圖47 HYPERLINK l _Toc23371 附件5:第四道混凝土支撐切割分段布置圖47-. z.- -可修編- -1 編制說明1.1 編制依據(1)*標工程招標文件、工程施工招標圖及施工圖;(2)金剛石繩鋸使用說明書;(4)國家、市有關安全、文明施工、環境保護規、規程及相關文件;(5)我公司擁有的工法成果、管理水平、技術能力、裝備能力,以及從事工程建設所積累的經驗;(6)參照的主要技術規及安全管理規見下表:主要技術及安全管理規序號編號名稱1GB/T50326-2006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2GB 50009-2012建筑結構荷載規3GB 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4

13、JGJ 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5JGJ 33-2012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6GB50652-2011城市軌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設風險管理規7GB/T 24353-2009風險管理原則與實施指南8GJ311-2013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9JGJ46-2005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10JGJ166-2008建筑施工碗扣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1.2 編制原則(1)確保方案具有針對性、操作性,施工方案經濟、合理、符合設計及規要求,堅持技術先進性、科學合理性,根據圖紙要求選擇靜力切割工具和人工配合;(2)以確保工期并適當提前為原則,安排施工進度計劃;(3)以確保安全生產、文明施工

14、為原則制定各項措施,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使施工現場全過程處于嚴密監控的狀態。1.3 適用圍本方案適用于*一期工程土建施工*標工程*站混凝土拆除施工。2 設計簡況2.1 工程總體概況*站采用明挖順筑法施工,為地下三層雙柱三跨箱形框架結構,主體圍護結構采用1200mm厚地下連續墻,地下連續墻為水下C35混凝土。標準段墻深54m,端頭井及隔墻墻深58m,地下連續墻采用工字鋼接頭。車站主體結構分為A、B、C三個區域施工,附屬分為F、E兩個區域施工,車站主體長度306.8m,車站總建筑面積38562.3,包含5個出入口、4個風亭組,車站西端(A區)為盾構雙始發井,東端(C區)為盾構雙接收。*站平面位置

15、圖2.2 地連墻、砼支撐及腰梁破除概況2.2.1 混凝土支撐及腰梁主體基坑A、B、C區標準段的支撐形式為4道混凝土支撐,端頭井部位采用4道混凝土支撐,混凝土主撐之間設置連系梁。F區支撐形式為2道混凝土支撐,混凝土支撐之間設有連系梁。E區為1道混凝土支撐,混凝土支撐之間不設連系梁。支撐與冠梁或腰梁整體均采用C35早強混凝土澆注一次成型。具體支撐切割分段布置形式和切割面積詳見:附件1:第一道混凝土支撐切割分段布置圖附件2:第二道混凝土支撐切割分段布置圖附件3:第三道混凝土支撐切割分段布置圖附件4:第四道混凝土支撐切割分段布置圖。支撐的類型、截面尺寸、數量詳見下表:支撐部位類型截面尺寸(mm)長度(

16、m)總長(m)A區B區C區主體基坑區支撐形式第一道支撐ZC1-1800800515.88362.97388.961267.81ZC1-260060083.491.9279.6254.92第二道支撐ZC2-110001000443.82313.01347.531104.36ZC2-260060073.5682.1269.78225.46腰梁YL12001000309.19309.19309.19927.57第三道支撐ZC2-110001000443.82271.71264.8980.33ZC2-260060073.5670.3157.97201.84腰梁YL12001000309.19309.1

17、9309.19927.57第四道支撐ZC2-110001000443.82271.71264.8980.33ZC2-2600600374.06236.17142.83753.06腰梁YL12001000309.19309.19309.19927.57區基坑第一道支撐ZC1-1800800564.81564.81ZC2-2600600626.32626.32第二道支撐ZC1-110001000989.94989.94ZC2-26006001173.31173.3腰梁YL12001000550.8550.8區基坑第一道支撐ZC1-1800800129.51129.512.2.2 地下連續墻根據各區

18、主體結構樓層標高設計要求,A區與F區、B區與E區、C區與3號及4號出入口之間地連墻隔墻均需破除至標高-20.00m處,A區與B區、B區與C區之間地連墻隔墻均需破除至標高-27.76m處;A、B、C、F區除以上需破除的地連墻隔墻外,其它地連墻均需破除至標高-12.00m處。地連墻破除全部采用靜力切割工藝,每個切塊各邊長不得大于2m,一般切塊采用20002000墻厚的尺寸。地連墻拆除工程數量統計地連墻破除部位長度(m)墻厚(m)起始標高(m)終止標高(m)體積(m3)切塊尺寸(m)切割面積()地連墻隔墻分布A區-F區901.2-4-201728.00 2*2*1.21728A區-B區25.21.2

19、-4-27.76718.50 2*2*1.2715.2B區-E區26.21.2-4-20503.04 2*2*1.2499.2B區-C區25.21.2-4-27.76718.50 2*2*1.2715.2C區-3、4號出入口16.81.2-4-20322.56 2*2*1.2321.6A、B、C、F區其他地連墻A區211.61.2-4-122031.36 2*2*1.22030.4B區2181.2-4-122092.80 2*2*1.22092.8C區1601.2-4-121536.00 2*2*1.21536F區192.60.8-4-121232.64 2*2*0.81232C區-3、4號出

20、入口44.60.8-4-12285.44 2*2*0.8284.8匯總/11168.84 /11155.22.2.3 吊裝孔、繩鋸切割孔布置2.2.3.1腰梁預留孔為了方便混凝土支撐及腰梁的切割和混凝土切塊的吊運,本工程在所有腰梁均預留吊裝孔和切割孔,部分混凝土支撐預留吊裝孔,繩割預留孔是采用30mm的PVC管預埋形成的,吊裝孔采用75mm的PVC管預埋形成。繩割預留孔位于腰梁橫向切割線與地連墻基坑面的交線處,吊裝孔位于割線中垂線上,每個吊裝孔與相鄰割線的間距為1000mm,預留孔的空間位置如下圖所示:預留孔分布示意圖2.2.3.2地連墻吊裝孔、繩鋸切割孔為了保證吊裝安全且方便地連墻混凝土切塊

21、的吊運,在本工程需鑿除地連墻面上鉆孔,孔口有兩種類型,分別是40mm的繩割預留孔和100mm的吊裝孔。繩鋸切割孔間的水平間距、垂直間距均為2000mm,吊裝孔間的垂直間距為2000mm,水平方向上距相鄰割線的距離均為500mm。吊裝孔、繩鋸切割孔的具體空間位置如下圖所示:地連墻吊裝孔、繩鋸切割孔分布示意圖地連墻吊裝孔、繩鋸切割孔分布示意圖本工程施工圖設計對鋼筋混凝土構件拆除施工要求如下:混凝土支撐拆除前,應先完成該支撐底標高以下的結構施工,待結構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拆除相應的混凝土支撐。在支撐拆除期間加強基坑的位移監測,對支撐拆除施工期間每天定時進行監測,在拆除主撐時,每天監測兩次,對每天的監測

22、結果及時報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和本單位。在支撐拆除期間,基坑周邊限制堆載,防止過大靜載和較大沖擊荷載的作用影響基坑的穩定。地連墻和結構臨時分堵墻的拆除必須采用靜力切割。2.2.4工程重點及措施(1)地下連續墻頂水平位移和豎向位移監測是施工重點地下連續墻在支撐拆除后,其的水平方向受力發生變化,且本工程所在地質的土體流動性大,存在地下連續墻出現位移的風險。采取措施:在各道支撐拆除開始到拆除完成后3d監測頻率為1次/d,若在施工過程中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加強監測,提高監測頻率,并及時向委托方及相關單位報告監測結果:監測數據達到報警值;監測數據變化量較大或者速率加快;支護結構出現開裂。安全吊運混凝土切

23、塊是施工重點。本工程部分混凝土支撐及腰梁支設深度大,各混凝土支撐間隙小,吊車司機視野圍有限,存在吊裝安全隱患。采取措施:在確定混凝土支撐切割線的時候盡可能把混凝土支撐分割成重量分布均勻的幾何形狀,比如:長條狀。聘用經驗豐富的吊車司機,在吊裝時由專業指揮人員進行指揮。3 施工部署3.1 施工準備熟悉審查A、B、C、E、F區圍護結構及主體結構設計圖紙,按照圖紙及相關規編制砼支撐及腰梁拆除方案,并組織項目現場管理人員認真學習砼支撐及腰梁拆除方案,確保現場施工能夠準確地按照圖紙及方案實施。3.2 設備選用支撐拆除設備:液壓繩鋸切割機(4套)、風鎬(6臺)繩鋸主機參數:繩子驅動方式:液壓 馬達類型:HM

24、-80(單/雙缸) 最小輸入功率:33HP 主軸輸出轉速:1300r/min 最大繩長:18m 進給方式:全自動液壓液壓繩鋸切割機切割效率:支撐型號尺寸切割效率(/h)單切面耗時(h)ZC1-18008001.30.5ZC1-2、ZC2-26006001.50.24ZC2-1100010001.10.9腰梁YL11200100011.2(2)吊裝設備:QUY80t履帶吊(1臺),QUY150t履帶吊(1臺)QUY80t履帶吊主要用于A、B、C、E區混個凝土切塊的吊裝,QUY150t履帶吊主要用于F區混凝土切塊的吊裝,在砼支撐及腰梁拆除方案中,按照切割方案最不利計算,根據履帶吊起重性能表確定吊裝

25、砼塊時吊車吊重的最大負荷。 履帶吊QUY150t的起重性能表:履帶吊QUY80t的起重性能表:(3)混凝土切塊及碎渣運輸設備:25t平板車(1輛),20t渣土車(1輛),2.5t LG825小型裝載機(1臺)。配電設備:三級配電箱(2個)將兩個三級配電箱放置于基坑兩側的腰梁上,并連接到最近的二級配電箱上,一個三級配電箱承載兩臺金剛石繩割機的用電負荷,對連接配電箱的線路進行保護防止被破壞。支架體系材料:名稱型號規格碗口式腳手架立桿LG-120483.51200LG-300483.53000橫桿HG-90483.5900HG-120483.51200斜桿*G0912483.51500Z*G1218

26、483.51920可調托撐KTC-30可調圍300可調底座KTZ-30可調圍300方木5010040001001004000模板12202440153.3 施工管理網絡為更好的組織施工,工程施工建立從項目部到專業施工隊的組織管理網絡,層層落實管理,抓好工程的進度、質量、安全以及環境管理。施工管理網絡圖:腰梁混凝土施工管理網絡圖3.4 勞動組織及職責分工項目經理部本著目標明確、核心突出的原則,做到各部門和責任人分工合理、人員精干,實行規化管理,提高辦事效率,遵循快速、有序的工作方針,選派一批理論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業務素質高、綜合能力強、并有良好敬業精神的施工管理和施工技術管理人員組成本項目管

27、理層。混凝土支撐拆除現場施工管理人員配備表序號職務人數備注1項目經理1負責混凝土支撐拆除施工的全面組織、協調2生產副經理1負責混凝土支撐拆除工作的現場組織、協調和指揮3總工程師1負責監督現場施工按方案實施,為施工提供技術支持4安全總監1負責現場施工過程方案中安全措施落實情況,監控安全5技術人員4負責現場值班,控制施工過程中的方案落實6專職安全員3主要負責現場的安全控制7監測人員4負責混凝土支撐拆除過程監控項目的現場檢測8支撐切割作業人員8負責腰梁和混凝土支撐的切割工作9吊裝作業人員4混凝土切塊的吊運工作10雜 工4負責現場的清理,協助混凝土切塊吊運等11合 計31人3.5腰梁及砼支撐拆除工期安

28、排根據業主工期要求及我部施工組織設計已制定的施工計劃,結合現場情況,對混凝土支撐拆除施工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支撐拆除的開始時間隨該區*單元主體結構施工的完成時間而定,當該層該單元主體結構施工完成且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進行相應的混凝土支撐及腰梁拆除施工。各類型單元砼支撐及腰梁拆除施工安排(繩割機4臺,80t吊車1臺):單元類型支撐切割耗時支撐吊裝耗時腰梁切割耗時腰梁吊裝耗時總計端頭單元16.5h3h22h5h36.5h端頭單元24.5h2h16h2.5h25h標準單元3.5h1.5h9.5h1.5h16h單元類型示意圖4 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4.1 施工順序4.1.1 橫向施工順序根據本工程的特點,

29、基坑開挖空間部署如下:根據業主節點工期要求及項目總體籌劃工期要求,*站混凝土支撐及腰梁拆除施工順序為A區B區C區E區F區。單區域支撐拆除順序以結構分幅為基礎,且本工程將不同標高的混凝土支撐及腰梁分為不同施工層,其中A、B、C三個區的混凝土支撐拆除分為4個施工層,A區每層分成7個施工單元,B區分成6個施工單元,C區分成4個施工單元;E區分為2個施工層,每層分成2個施工單元;F區分為3個施工層,每層分成4個施工單元。順序如圖所示:A區混凝土支撐拆除順序示意圖B區混凝土支撐拆除順序示意圖C區混凝土支撐拆除順序示意圖4.1.2 局部施工順序(1)在*個施工單元混凝土支撐及腰梁的拆除應由到外進行,先從格

30、構柱周圍開始,并有序的向外圍展開,切割順序:混凝土支撐腰梁,吊裝順序與切割順序相同。混凝土支撐拆除由向外施工順序示意圖本工程項混泥土支撐及腰梁拆除5個區進行施工,A、B、C、E區拆除采用金剛石繩鋸切割,再用QUY80t型號的履帶吊把混凝土支撐及腰梁切塊運出基坑;F區以繩鋸切割為主,風鎬鑿除為輔,吊車采用QUY150t型號履帶吊與LG825小型裝載機配合施工;運出的混凝土塊由平板車和渣土車運往指定地點處理。4.1.3 腰梁及砼支撐拆除施工步驟豎向施工順序本工程混凝土支撐及腰梁拆除施工在豎向分為四個施工步驟,由下至上進行施工。步驟一:完成底板、負三層側墻及負三層頂板后向上施工負二層側墻至第四道混凝

31、土支撐底部,待達到結構設計強度后拆除第四道混凝土支撐及腰梁。步驟二:完成第四道混凝土支撐及腰梁拆除后,繼續向上施做負二層側墻至第三道混凝土支撐底部,待結構達到設計強度后,拆除第三道混凝土支撐及腰梁。步驟三:完成第三道混凝土支撐及腰梁拆除后,向上施工,完成負二層頂板,待結構達到設計強度后,拆除第二道混凝土支撐及腰梁。步驟四:完成第二道混凝土支撐及腰梁拆除后,繼續向上施做負一層側墻及負一層頂板,待結構達到設計強度后,拆除第一道混凝土支撐及腰梁。4.1.4 地連墻拆除施工順序地連墻按照由上至下的施工順序進行拆除。根據各區主體結構樓層標高設計要求,待結構達到設計強度后,A區與F區、B區與E區、C區與3

32、號及4號出入口之間地連墻隔墻均需破除至標高-20.00m處。如圖:BE區之間地連墻隔墻拆除施工示意圖AF區之間地連墻隔墻拆除施工示意圖待結構達到設計強度后,A區與B區、B區與C區之間地連墻隔墻均需破除至標高-27.76m處。如圖:AB、BC區之間地連墻隔墻拆除施工示意圖4.2 施工工藝4.2.1 工藝流程切割設置安全防護欄連接相關操作系統安裝金剛石繩索固定繩鋸機安裝固定導向輪放線定位工藝流程圖:4.2.2 工藝概述定位放線根據附件1:第一道混凝土支撐切割分段布置圖、附件2:第二道混凝土支撐切割分段布置圖、附件3:第三道混凝土支撐切割分段布置圖、附件4:第四道混凝土支撐切割分段布置圖這幾個附件對

33、混凝土支撐及腰梁的割線位置進行放線,放線工具采用墨斗,彈線偏差不得超過20mm。(2)割槽在金剛繩掛牢的割線位置用工具掏個能放進金剛繩的小槽,方便切割。(3)固定繩鋸機及導向輪用M16化學錨栓固定繩鋸主腳架及輔助腳架,導向輪安裝一定要穩定,且輪的邊緣一定要和穿繩孔的中心線對準,以確保切割面的有效切割速度,嚴格執行安裝精度要求。(4)安裝繩索根據已確定的切割形式將金剛石繩索按一定的順序穿入繩鋸切割孔,然后纏繞在主動輪及輔助輪上,注意繩子的方向應和主動輪驅動方向一致。(5)相關操作系統的連接及安全防護技術措施根據現場情況,水、電、機械設備等相關管路的連接應正確規、相對集中,走線擺放嚴格執行安全操作

34、規程,以防機多、人多、輔助設備、材料亂擺、亂放,造成事故隱患。繩索切割過程中,繩子運動的方向的前面一定用安全防護攔防護,并在一定區域設安全標志,以提示行人不要進入施工作業區域。(6)切割啟動電動馬達,通過控制盤調整主動輪提升力,保證金剛石繩適當繃緊,供應循環冷卻水,再啟動另一個電動馬達,驅動主動輪帶動金剛石繩索回轉切割。切割過程中必須密切觀察機座的穩定性,隨時調整導向輪的偏移,以確保切割繩在同一個平面。(7)切割參數的選擇切割過程過操作控制盤調整切割參數,確保金剛石繩運轉線速度在20m/s左右,另一方面切割過程中應保證足夠的沖洗液量,以保證對金剛石繩的冷卻,并把磨削下來的粉屑帶走。切割操作做到

35、速度穩定,參數穩定、設備穩定。(8)切割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如遇到發生卡繩,斷繩等現象要有相應措施解決。安全防護措施一定嚴格、嚴密,否則斷掉的金剛石繩索上的金剛石串珠會像子彈一樣飛出傷人。故現場除搞好必要的防護措施外,一律絕來往無關人員觀摩。金剛石繩鋸使用前須連接一個閉合的循環。其操作方法及步驟為:兩頭裸露鋼絲繩長度=接頭長度。將兩頭裸露鋼絲繩插入鋼質接頭,接頭和相鄰的串珠應無縫隙。采用金剛石繩鋸專用液壓鉗,將接頭扣壓緊。扣壓時,先將接頭中部置于液壓鉗扣壓,每轉動90扣壓一次;然后將接頭兩端置于液壓鉗中依次扣壓;最后,再將接頭中部再次置于液壓中扣壓。扣壓后檢查接頭,用角磨機等將飛邊和毛刺去除干凈

36、。 模板支撐架本工程混凝土支撐及腰梁拆除所搭設的支撐架為碗口式滿堂腳手架,采用鋼管型號為483.5,腳手架材料詳情參見設備選用中的支架體系材料用表,根據施工圖紙確定第一道和第三道混凝土支撐的拆除需要搭設支撐架,且支撐架的傳力方向為:混凝土切塊立桿可調托撐可調托梁方木托梁方木龍骨模板結構板(1)立桿本支架體系立桿采用483.51200和483.53000兩種型號,腳手架立桿碗扣節點應按0.6m模數設置,立桿最大長細比為62230,符合規要求。架子搭設時立桿按井字布置,立桿間距為900mm*900mm;立桿的桿頂應低于支撐和腰梁下底面200mm以上,有利于在混凝土支撐及腰梁底部鋪設約100mm厚的

37、方木龍骨和方木托梁。立桿頂部接可調托撐,底部接可調托座,方便立桿調節高度,可調托撐和可調托座的調節圍都在300mm以,可調底座及可調托掌絲桿與調節螺母咬合長度不得少于6扣,插入立桿的長度不得小于150mm,可調底座底板的鋼板厚度為10mm,可調托撐鋼板厚度為8mm。(2)水平橫桿水平橫桿采用483.5600和483.5900的橫桿,腳手架架設水平橫桿按東西和南北向雙向布置,且水平桿的豎向間距設置為600mm,橫向間距為900mm,最上一道水平桿與支撐和腰梁底之間的距離控制在350mm以,本型號立桿最下端的碗扣節點與立桿底面的距離為250mm,底層的縱向及橫向橫桿作為掃地桿時距離地面的高度350

38、mm,嚴禁拆除掃地桿。(3)斜桿(剪刀撐)為增加滿堂支架的穩定性,除水平桿外還須設置斜桿,斜撐采用483.51500、483.51920兩個型號的斜桿,模板支撐架(滿堂架)幾何不變條件應保證(是)沿立桿軸線(包括平面*、y兩個方向)的每行每列網格結構豎向每層有一根斜桿;第一道混凝土支撐模板支撐架的剪刀撐間距為3600mm,第三道混凝土支撐模板支撐架的剪刀撐間距為2700mm,當遇到斜桿不能與立桿扣接的特殊情況時,斜桿可與橫桿扣接,扣接點距碗扣節點的距離同樣要滿足150mm的要求。第三道混凝土支撐支撐架第三道混凝土支撐與負三層頂板之間的距離為4500mm,方木龍骨和方木托梁在整個支撐架中占200

39、mm的高度,所以這道支撐的支撐架使用長度1200mm、3000mm的立桿搭配搭設,3000mm的立桿在下,1200mm立桿在上,兩立桿的套接長度取150mm,即兩立桿連接起來長度只有4050mm,其余高度不夠部分用可調托撐和可調托座去調節。第三道混凝土支撐腳手架示意圖第一道混凝土支撐支撐架第一道混凝土支撐與負一層板之間的距離為6100mm,方木龍骨和方木托梁在整個支撐架中占200mm的高度,則該支撐架使用兩根長度為3000mm的立桿搭配搭設,兩立桿的套接長度取150mm,即兩立桿連接起來長度只有5850mm,其余高度不夠部分用可調托撐和可調托座去調節。第一道混凝土支撐拆除腳手架示意圖5危險因素

40、分析及應急預案5.1危險因素分析及應對措施5.1.1 危險因素分析本工程基坑深度達24.9m,基坑長度306.8m,在混凝土支撐拆除過程中,其他施工與其交叉作業,作業工作面緊湊,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缺陷,稍有不慎就會發生安全事故,造成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因此要分析混凝土支撐拆除施工中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采取必要的安全對策,對預防事故的發生很有必要。結合本工程施工特點,充分考慮到施工困難、不利條件等,經多方討論和分析,混凝土支撐拆除施工在不同的作業環節,其危險、危害因素也不同,確定混凝土支撐拆除施工的危險因素:(1)基坑圍護結構位移過大;(2)觸電事故;(3)進行混凝土支撐切割時因操

41、作不符合規或機械故障造成機械傷;(4)高空墜落。(5)混凝土切塊吊裝事故。5.1.2 應對措施5.1.2.1 綜合應對措施(1)對危險因素要采取兩個控制”,即前期控制、施工過程控制前期控制:工程開工前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或專項施工方案時,針對工程的各種危險因素,制定出防控措施。施工過程控制: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各項操作規程和專項安全施工方案施工和監督檢查,認真落實整改。(2)加強安全生產的綜合管理認真落實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杜絕一切人為事故的發生。加強對全體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專業知識培訓,增強各級管理人員安全責任意識,提高作業人員素質和安全生產自我保護意識。嚴格加強

42、各種危險因素預防管理工作,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針對確認的危險因素實施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5.1.2.2 針對危險因素的應對措施(1)預防基坑圍護結構位移過大措施嚴格按照設計施工,嚴格按照方案和技術交底施工,待結構做好且達到設計強度后才可進行混凝土支撐拆除施工。嚴格監控量測制度和監測預警制度,確保監測數據真實可靠,根據監測數據及時分析各項監測容的安全性,并建立監測預警制度,當發現預警時,采取安全性較高的措施進行處理。(2)預防觸電事故措施各類起吊物與架空(電)線路的安全距離必須符合要求。當小于安全距離時,必須采取防護措施,并懸掛警示牌,或采取遷移外電線路等安全防護措施。施工現場專用的中性點直接接地

43、的供電線路必須實行TNSR接零保護系統,同時必須做到三級控制兩級保護,電箱為標準電閘箱,并采取防雨、防潮措施。電氣設備應根據地區或系統要求,做保護接零或做保護接地,不得一部分設備做保護接零,另一部分設備做保護接地。必須由持有合格證件的專職電工,負責現場臨時用電管理及安拆。對新調入工地的用電設備,在安裝使用前,必須進行檢驗測試。經檢測合格方能投入使用。專職電工對現場電氣設備每日進行巡查,項目部每周對施工用電系統、漏電保護器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檢查。三級配電箱設在干燥通風的場所,周圍不得堆放任何防礙操作、維修的物品,并與被控制的固定設備距離不得超過3m。安裝和使用按一機、一閘、一箱、一漏”的原則,不

44、能同時控制兩臺或兩臺以上的設備,否則容易發生誤操作事故。配電箱應標明其名稱、用途,并做出分路標志,門應配鎖,現場停止作業時,應將開關箱斷電上鎖。照明專用回路設專用漏電保護器,燈具金屬外殼做接零保護,室線路及燈具安裝高度低于2.5m的應使用安全電壓。在潮濕和易觸及帶電體的照明電源必須使用安全電壓,電氣設備架設或埋設必須符合要求,并保證絕緣良好。任何場合均不能拖地。線路過道應按規定進行架空或地埋,破皮老化線路不準使用。(3)預防機械傷措施所有機械設備進場后,必須由物機部負責人會同安全員和使用機械的人員以及監理方共同對該機械設備進行進場驗收工作,經驗收發現安全防護裝置不齊全的或有其它故障的應退回設備

45、保障部門進行維修和安裝。設備安裝調試合格后,應進行檢查,并按標準要求對該設備進行驗收,經項目部組織驗收合格后方能正常使用。使用前要對設備使用人員進行必要的安全技術交底和教育工作,使用人員必須嚴格執行交底容及按操作規程操作。使用中要經常對該設備進行維修保養,停止使用后切斷電源并鎖好電箱。各種機械設備必須專人專機,凡屬特種設備,其操作負責人要按規定每周對施工現場的所有機械設備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隱患及時解決處理,確保機械設備的完好,防止機械傷害事故的發生。(4)預防高空墜落措施為防止高處墜落事故的發生,在工程施工前對所從事高處作業的人員進行安全基本知識,安全注意事項等安全技術交底。凡患有高血壓、心

46、臟病及年齡超過50歲的人員,嚴禁參加高處作業工作。為保證防護措施能真正起到應有的防護作用,除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項目負責人、安全專職人員及相關作用班組長,對防護設施進行必要的監督制作過程和驗收外,還應按規定要求每周進行不少于一次的檢查工作,以確保防護設施的完好性,防止墜落事故的發生。施工作業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帶或安全繩(使用前必須對安全防護設施進行檢查),其安全帶或安全繩的使用必須遵照高掛低用的原則。凡未使用防護用品用具的不準作業,以防止高處墜落事故的發生。5.2 應急預案5.2.1 應急預案編制目的本工程屬于地下工程施工,生產過程中存在著*些潛在的危險,為了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

47、全生產方針,建立、健全本項目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及時、有序、高效地處置可能發生的各類突發事故,有效控制和減輕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以及不良社會影響,特制定本預案。 應急救援工作的原則(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發生事故時優先保護人的安全。作為崗位人員必須做到處事不亂,應按預案要求盡可能地采取有效措施,若不能消除和阻止事故擴大,應采取正確的逃生方法進行撤離,并迅速將險情上報,等待救援。(2)統一指揮、分級負責: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負責指揮本項目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和權限,負責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3)快速響應、果斷處置: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具有很強的突發性,許多事故的破壞性會在很短的時間

48、快速擴大。因此,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快速、及時的啟動應急預案。(4)預防為主、平戰結合:堅持事故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加強重大各類危險源風險管理,做好事故預防工作。開展培訓教育,組織應急演練,做到常備不懈,提高從業人員應急意識,做好應急物質和技術儲備工作。5.2.3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機構(1)應急領導小組:組 長:書昌常務副組長:梁 兵副組長:吉雄、林棲、徐茂虎、余雪松組員:林、付運華、懷平、王崧橋、菊蘭、懷平、祝梁山、祺(2)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下設應急救援辦公室,辦公地點在安全質量環保部,應急救援辦公室人員由安全質量環保部全體工作人員組成,由余雪松擔任辦公室主任,主持日常工作。(3)應急領導小

49、組下設機構及職責搶險組(含醫療救護):組長由項目經理擔任,成員由項目書記、生產副經理、總工程師、安全總監、專業工程師及勞務隊伍負責人等組成。主要職責:組織實施搶險行動方案,協調外部有關部門的搶險行動;及時向指揮部報告搶險進展情況;組織傷員救治等。后勤保障組:組長由項目書記擔任,成員由項目物設部、行政部、合約部、食堂等人員組成。主要職責:負責調集搶險器材、設備;負責解決全體參加搶救工作人員的食宿問題。善后處理組:組長由項目經理擔任,成員由項目領導班子組成。主要職責:負責做好對遇難者家屬的安撫工作,協調落實遇難者家屬撫恤金和受傷人員住院費問題;做好其他善后事宜。事故調查組:組長由項目經理擔任,成員

50、有項目安全總監、安質環保部長等組成。主要職責:協調、配合上級及地方事故調查組開展工作,具體負責對事故現場圖紙的測繪,協助調查事故原因、分析事件的性質,提出應對措施等。技術服務組:組長由總工程師擔任,成員由工程、安質技術人員組成。主要職責:負責事故現場的保護和警戒,阻止非搶險救援人員進入現場,負責現場車輛疏通,維持治安秩序,負責保護搶險人員的人身安全。5.2.4 應急響應(1)響應程序流程圖(2)應急響應信息報告與通知施工現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時必須立即報告項目經理部安質環保部長或安全總監;安全總監根據事故的大小確定立即或是到事故現場后報告項目經理。亦可直接報告項目經理,安質環保部長、安全總監及項

51、目經理的手機原則上應保持24小時開機。事故發現者(現場作業或管理人員)項目安質環保部部長項目安全總監項目負責人。項目經理部設24小時值班應急,值班員為調度付運華;聯系:。信息上報項目負責人和項目安總監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向相應上級主管領導和主管部門負責人分別報告。項目安全總監公司安質環保部部長及指揮部安質環保部部長;項目負責人公司分管領導及指揮部領導;向地方安監局報告由安全總監報告安監局.信息上報容包括:事故發生單位、事故發生時間、部位以及事故現場情況;事故的簡要經過;事故已經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直接經濟損失;已經采取的措施等。5.2.5 應急聯絡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及

52、相關部門和醫院聯系方式:序號部門職務聯系項目職務1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書昌項目經理2常務副組長梁 兵常務副經理3副組長吉雄黨委書記4副組長林棲總工程師5副組長余雪松安全總監6副組長徐茂虎副經理7成員林經理助理8成員菊蘭辦公室主任9成員王崧橋財務部部長10成員祺工經部部長11成員懷平試驗室主任12成員祝梁山物機部13成員付運華工程部14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 聯系人:余雪松15急救12016火警11917匪警11018蕭山第一人民醫院:9(距離3.2km)19蕭方醫院:1(距離2.1km)20蕭山中醫院:0(距離1.7km)21蕭山開發醫院:9(距離3.3km)5.2.6 應急救援組織應急救援

53、組織框架詳見下圖:5.2.7 應急物資現有的重要應急設備和物資:應急物資裝備的名錄和清單序號名稱規格型號要求單位數量地點1對講機2Km以上對5儲存庫2潛水泵10080604020立方/小時,五種規格,揚程30m以上臺15現場調用3發電機組400KW套1施工現場4空壓機不低于TA-100件5現場調用5簡易擔架副3施工現場6滅火器2kg干粉滅火器個50儲存庫7急救藥箱繃帶、紗布、無菌敷料、酒精、剪子、碘酒等個1儲存庫8安全帶套20儲存庫9配電箱件20儲存庫10水管每根不少于30m,并配置接頭根20儲存庫11編織袋個10000儲存庫12沙袋個500施工現場13警戒帶m1000儲存庫14安全繩m200

54、儲存庫15手電筒個50儲存庫16錐形桶個100儲存庫17方木M34施工現場18氧氣乙炔套4現場調用19履帶吊100t、50t臺2現場調用20挖掘機0.5立方,1.5立方臺2現場調用21裝載機臺1現場調用22應急指揮車豐田霸道臺1現場調用23鐵鍬、木工鋸、大錘、撬棍、扒釘、鐵絲等若干儲存庫24其他若干現場調用25應急救生車五菱榮光臺1現場調用5.3 主要應急措施5.3.1 基坑圍護結構位移過大,周圍地表沉降大應急措施(1)立即停止支撐拆除施工,加強支護體系,減小基坑變形量;(2)用水泥漿將地面裂縫澆灌封閉并抹面,以防雨水滲入及增加開裂面滑動抵抗能力;(3)如果路面下土質松軟或出現空洞,立即采取注

55、漿加固、填充;(4)組織有關技術人員查找建筑物變形過大的原因,并及時消除導致因素;(5)邀請相關有資質的單位,對建筑物進行結構加固和修補;(6)加強監測頻率,強化監測措施和要求;5.3.2 洪災應急措施(1)在接到大雨惡劣天氣預警后,項目部必須以最快速度疏散基坑作業人員。同時快速將水泵安裝到位,人員、設備達到待命狀態;暫停吊裝作業、高空作業等危險作業,必要時對工地進行拉閘斷電,防止惡劣天氣造成臨時用電事故;使全部設備、特別是大型設備處于安全狀態;檢查和疏通排水溝、雨污管等排水設施,檢查和修復基坑擋水墻是否完好、連續,以免路面雨水灌入基坑。(2)安排專人負責抽水工作,加大基坑抽水,確保基坑安全,

56、領工員、安全員、電工等必須24小時聯合值班,著重對防洪排水、設備設施安全、活動房和圍擋、周邊道路環境安全、臨時用電等進行重點巡查監控。發現險情立即采取措施,并向當班值班領導匯報。當班值班領導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人員采取應急措施,并按程序向上級匯報,啟動應急預案。(3)當基坑四周雨水倒灌入基坑時,搶險人員必須立即采取袋裝水泥、沙袋等措施進行圍堵,并疏導路面雨水流到低洼出。 (4)當洪災發生時,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搶險,并對重要設備物資進行保護、轉移。(5)當洪水特別大,根本無法圍堵和排放時,在保證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搶救設備和物資;當無法保住設備及物資并危及搶險人員安全時,組織人員撤到安全區域進行圍堵

57、引流洪水(圍堵時,根據場地設備及物資的重要性來考慮圍堵后水流的方向),防止洪水的漫延,控制洪水的走向,將損失降到最低點。5.3.3 觸電事故應急措施(1)施救人員首先切斷電源,若來不及切斷電源,可用絕緣物挑開電線。在未切斷電源之前,救護者切不可用手拉觸電者,也不能用金屬或潮濕的東西挑電線。把觸電者抬至安全地點后,立即急救。(2)項目部組織人員進行搶救,針對不同設備、機具,首先要切斷動力電源,防止發生再觸電事故。(3)立即報現場值班負責人,由現場值班負責人向應急搶救領導小組匯報。根據觸電者受傷情況,撥打120向當地醫院求救。(4)觸電者未失去知覺的救護措施:讓觸電者在比較干燥、通風暖和的地方靜臥

58、休息,并派人嚴密觀察,同時請醫生前來或送往醫院診治;(5)觸電者已失去知覺但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搶救措施:使其舒適地平臥著,解開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圍人,保持空氣流通,冷天應注意保暖,同時立即請醫生前來或送醫院診治。若發現觸電者呼吸困難或心跳失常,立即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臟擠壓;(6)如受害者只有手腳等部位炙傷,由應急救援小組成員做傷口清理后帶往就近醫院救治。如有心跳無呼吸,救援小組人員立即對受害者進行診斷、查看,清除口腔異物,同時解開衣扣、褲扣,對其進行人工呼吸。如有呼吸無心跳,則應采取胸外心臟擠壓法,如無呼吸無心跳,應采用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法同時進行,直到120救護人員到達時交由專業人員搶救

59、。(7)人工呼吸法把觸電者放置仰臥狀態,救護者一手將傷員下頜向上、向后托起,使傷員頭盡量向后仰,以保持呼吸暢通。另一手將傷員鼻孔捏緊,此時救護者先深吸口氣,對準傷員口部用力吹氣。吹完氣后嘴離開,捏鼻手放松,如此反復實施。如吹氣時傷員胸臂上舉,吹氣停止后傷員鼻口有氣流呼出,表示有效。每分鐘吹氣16次左右,直至傷員自主呼吸為止。(8)胸外心臟擠壓法方將觸電者仰臥于平地上,救護人將雙手重疊,將掌根放在傷員胸骨下1/3部位,兩臂伸直,肘關節不得彎曲,憑借救護者體重將力傳至臂掌,并有節奏性沖擊按壓,使胸骨下陷34cm。每次按壓后隨即放松,往復循環,直至傷員自主呼吸為止。5.3.4 機械傷害應急措施(1)

60、立刻停止機械施工;(2)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后,立刻由安全員打事故搶救120”,向上級有關部門或醫院打搶救;(3)立刻組織現場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傷人員流血過多造成死亡事故發生。5.3.5 高空墜落物體打擊事故應急措施(1)當發生高空墜落、物體打擊導致人員傷亡事故時,應立即終止施工作業活動,全力搶救傷亡人員。(2)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如傷員發生休克,先處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處于休克狀態的傷員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同時用等快捷方式向當地的120搶救中心或事故現場就近的醫院求救,并派應急響應小組成員在交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