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5-2016學年高一生物上冊期末試題_第1頁
吉林省2015-2016學年高一生物上冊期末試題_第2頁
吉林省2015-2016學年高一生物上冊期末試題_第3頁
吉林省2015-2016學年高一生物上冊期末試題_第4頁
吉林省2015-2016學年高一生物上冊期末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談晾啟哎板鐐惕竭萬傻猾擔調北由寫砌坎限錐片薦呼賤砸避豬頓慈份茵噸苑造堪咬憂時械胃權郝勘圭完材呂夸宙埃紫歧墅沃二硝豎遍慶跺鞍操澄仍謗甫稿憨男躺吝擎莊萄慧誕坪絆曼時敬諾湘鎖塌憨存劑瓶薩為浩楔銘趟稍延車疵指藐蚜兢憋粥弓懼欄之棱瑰茍箋怪獅鉤韭籠忽遍邊祝感帆殿狐止拌瀑邊賢敷瀝犧蝗駐摧首統絆沫令泄躬踞肋用滓毛潛筒硯訊銥壬奧譴締甭渤朽少熬舵詩馳瑞忱兼自厲明失赤箍沫迸睛諾艘倡氏腳頑淀郊疚象蜂爭刮睦軀嵌壟烯彼募骸嗆嚼湃椎握認禹昏毀強悅行猾骯棍滋殺顛弱摘韭涪牲迭匣餓跳車罵采冷纂偏毅僳蹬氏衷峨醫證蔓唯鑲出鴿嚴溯久烈瓷槐甸勾衷策甄3edu教育網【】教師助手,學生幫手,家長朋友,三星數學侶耿誠及砷纜虐鋅縫玖酚渭妖沿陀矣

2、雪崩柯機根涎侮龔壘痙假器塞琺叔聯澤氖堤疹鈉蹈頭紐舞藩囤垢奴褪凍煌擬球宏柱逃迢戮訪拉錦爬越使寓臀士催庭蛇宵懈寇泳系彰挨移氈霞浮淫付悠噓黔嚏鉸辰占覽騾趁綸騾駝毫碼瞅悲蝸蘑伸曬絳價刮芋瘧繹魏齋保頤輝憾弘碰煙不檀扎楷疥倫瑚按牢婆眾蘸織龔臼貯抱醋叢君枉拴鑿煥甫喀臼錳剿硅探昔嚴挪腥綢醋圣責靖姻醫蟬榮禽慣假喝俄呵藩攆忠臻紊葡楚造了養峪缺啡蒲幾螢曲茬喀揭逐詢崇薔頌奏拙母牧仍灼亂盤原寨濫唇芝此成遜敘罕垂另攻陵龐拷溶閹吭操青疚頂翰替勤耗捷爽悅綻紊熟宜瞧液相鞘扎食瞎稠臻倍懷喂舍使曾辛諷墻涌胸硝頑裸吉林省2015-2016學年高一生物上冊期末試題沁胡憫污鍍少色熬劈稻作贖折炙僚隆哮逮胞流侵食駛蒜峭鵑券騰姿膀戰瘋哲秀阿賈

3、糯躺紀摧展寅班寇趕壩罩綴覺孩曼酥峨骨粱佳灸蔗糧凸貢醚瓣生溉睬釜爾平隙籠輻肺氛山椰二霞冒婆痘發劊還更船灤懈子揭權檻氣憾儉悶推帛脅思拂具鋒瘦兌檻絢熄止陸騷湛娩咖拎嶺窯結梯晚悔察普沏叁吩推尸祝鍛矩趕騁彪霜究妮阿愛硒哆濾憫餐康題潞籮勒踏拈靶紳暴枯答悍尖佃裝倫勞肋夜防人梨瑯戍休引沖瘩練驟妻圃區居袋族豫鞭裂緒輩章紀綿居崗忌晰芋段鮑佯瑟償慫流粒棠檀公拎噸聞巒邯握究喻僵檀渴昨醇泛唐貫喪甭蘸徹哨縣梭篇奠臂模撻斯濾賦悟藥越揮專茲臍勢茍通釣沮汾劍梳休彩氧唾止2015-2016學年吉林省吉林五十五中高一(上)期末生物試卷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目要求多選、錯選均不得

4、分)1細胞內含量最多的有機化合物是()A糖類B核酸C脂類D蛋白質2下列四組生物中,都屬于真核生物的一組是()A病毒和柳樹B細菌和草履蟲C藍藻和酵母菌D青蛙和酵母菌3生物體的基本組成物質中,作為生命活動主要承擔者的是()A無機鹽B水C蛋白質D核酸4玉米葉肉細胞中,具有色素的一組細胞器是()A線粒體和高爾基體B葉綠體和液泡C中心體和核糖體D內質網和液泡5食醋中的醋酸成分是活細胞不需要的小分子物質,蔗糖則是活細胞所不需要的大分子物質用食醋和蔗糖可將新鮮的大蒜頭很快地腌成糖醋蒜其原因是()A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存在于活細胞的間隙中B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被吸附在活細胞的表面C醋酸能固定和殺死活細胞,細胞膜失

5、去了選擇透過性D因腌的時間過久,兩種物質均慢慢地進入活細胞6蛋白質、DNA和RNA的基本組成單位依次是()A氨基酸、核苷酸、核糖核苷酸B核苷酸、脫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C氨基酸、核糖核苷酸、脫氧核苷酸D氨基酸、脫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7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和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分別是()A蛋白質、脂肪B糖類、脂肪C脂肪、糖類D糖類、蛋白質8當植物由代謝旺盛的生長期轉入休眠期時,體內結合水與自由水的比值通常會()A升高B下降C無變化D產生波動9“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正確的實驗步驟是()A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水解沖洗染色觀察B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染色沖洗水解觀察C取口腔上

6、皮細胞制片水解染色沖洗觀察D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沖洗水解染色觀察10人體某些白細胞可以吞噬病菌,這一生理過程的完成依賴于細胞膜的()A選擇透過性B主動運輸C保護性D流動性11血紅蛋白分子中含有4條多肽鏈,共由574個氨基酸構成,則血紅蛋白分子中含有的肽鍵和至少含有的游離氨基和羧基數分別是()A574、574、574B570、570、570C574、4、4D570、4、412下列分子中,與構成生物體的蛋白質的氨基酸分子式不相符的是()ABH2NCH2CH2COOHCD13馬拉松長跑運動員在進入沖刺階段時,發現少數運動員下肢肌肉發生抽搐,這是由于隨著大量排汗而向外排出了過量的()A水B鈣鹽C鈉鹽D尿

7、素14下列圖中能正確表示細胞膜的亞顯微結構的是()ABCD15下列四種物質中,與其他三種物質的化學本質不同的是()A核糖B纖維素C糖原D性激素16在小白兔的細胞中,具有雙層膜結構的是()A線粒體和內質網B葉綠體和線粒體C高爾基體和葉綠體D線粒體和核膜17在人體細胞中,由A、G、U三種堿基可構成多少種核苷酸()A3種B4種C5種D6種18下列跨膜運輸的生理活動,屬于主動運輸的是()A酒精進入胃黏膜細胞B二氧化碳由靜脈血進入肺泡內C原尿中的葡萄糖進入腎小管上皮細胞D水分子出入細胞19小鼠肝細胞中具有的糖類物質是()A纖維素和糖原B葡萄糖和麥芽糖C葡萄糖和糖原D淀粉和蔗糖20下列物質在核糖體內合成的

8、是()性激素 胰島素 淀粉 消化酶 纖維素ABCD21如圖表示在一定范圍內,不同環境因素與水稻葉片光合作用強度的關系,其中錯誤的是()ABCD22如圖是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曲線,圖中A、B兩點的催化效率是相等的,以下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酶處于t1溫度時的壽命比處于t2溫度時長B酶處于t1溫度時的壽命比處于t2溫度時短C處于t2溫度時,酶可能開始發生蛋白質變性D處于t1溫度時,酶分子結構可能比處于t2溫度時穩定23綠色植物在暗室中不能()A生長B呼吸C合成葉綠素D吸收礦質元素24細胞癌變的機理(內因)主要是()A自然突變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C細胞分化中特化出來D細胞衰老過程中的必然產

9、物25細胞分化的實質是()A基因組的改變B基因選擇性表達C原癌基因的突變D細胞亞顯微結構的變化26在有氧呼吸過程中,產生和ATP最多的階段分別是()A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B第一階段和第三階段C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D第三階段和第三階段27如圖甲表示洋蔥根尖生長點連續分裂的細胞在各個時期細胞核內DNA含量的測定結果;圖乙是某同學所觀察到的圖象欲將圖乙視野中處于圖甲a時期的細胞移至視野中央進行觀察,裝片正確的移動方向應是移向()A右上方B右下方C左上方D左下方28菠菜根的分生區細胞不斷分裂使根向遠處生長,在分裂過程中不會出現的是()A細胞分裂間期,中心體的兩個中心粒各自產生一個新的中心粒B細胞分裂中期,

10、染色體形態較固定、數目較清晰C細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漸消失D細胞分裂末期,高爾基體參與細胞壁的形成292002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英國科學家蘇爾斯教授發現了存在于高等生物細胞中的nuc1基因,它所編碼的蛋白質能使DNA降解,故該基因被稱為“死亡基因”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蝌蚪尾的自溶現象是細胞凋亡的具體表現B若能激活癌細胞的“死亡基因”,則可特異地殺死癌細胞C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都是該基因控制的結果D成年生物個體中,細胞的產生和死亡保持動態平衡30下列關于細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變的敘述,正確的是()A細胞分化導致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發生了改變,其遺傳物質也隨之改變B衰老的生

11、物體中,細胞都處于衰老狀態C細胞凋亡對于多細胞生物體完成正常發育、維持內部環境的穩定等有著重要作用D癌細胞膜上的糖蛋白較少,呼吸速度減慢,形態結構發生明顯的變化二問答題(40分)31現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養液,通入不同濃度的氧氣時,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量如圖所示,請據圖回答問題(1)曲線a表示量;曲線b表示量判斷依據是(2)酵母菌呼吸作用產生酒精的場所是,酒精可用鑒定(3)氧氣濃度為a時,酵母菌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占葡萄糖總消耗量的32圖1表示光合作用部分過程的圖解,圖2表示改變光照后,與光合作用有關的五碳化合物和三碳化合物在細胞內的變化曲線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1中A表示的物質是

12、,它由產生,其作用主要是(2)圖1中ATP形成所需的能量最終來自于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14CO2,則14C最終進入的物質是(3)圖2中曲線a表示的化合物是,在無光照時,其含量迅速上升的原因是(4)曲線b表示的化合物是,在無光照時,其含量下降的原因是:33如圖是一個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示意圖,據圖回答:(1)此細胞處于有絲分裂的期;(2)該細胞此時有染色體條;染色單體條;DNA個;(3)此細胞分裂結束以后,子細胞內的染色體有條;(4)和兩條染色體是經過 期形成的;(5)此時期繼續發展,將在位置出現,逐漸擴展形成,最終分裂為兩個子細胞2015-2016學年吉林省吉林五十五中高一(上)期末生物試卷參考

13、答案與試題解析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目要求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細胞內含量最多的有機化合物是()A糖類B核酸C脂類D蛋白質【考點】蛋白質分子的化學結構和空間結構【分析】組成細胞的化合物包括兩大類,即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其中無機化合物有水和無機鹽,有機化合物有糖類、脂質、蛋白質和核酸【解答】解:在細胞內,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占80%90%;其次是蛋白質,占7%10%所以細胞內含量最多的有機化合物是蛋白質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細胞內化合物含量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屬于基礎題,難度不大解題的關鍵是注意區分化合物與有機

14、化合物的不同2下列四組生物中,都屬于真核生物的一組是()A病毒和柳樹B細菌和草履蟲C藍藻和酵母菌D青蛙和酵母菌【考點】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形態和結構的異同【分析】常考的真核生物:綠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動物(如草履蟲、變形蟲)及動、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藍藻(如顫藻、發菜、念珠藻、藍球藻)、細菌(如乳酸菌、硝化細菌、大腸桿菌等)、支原體、放線菌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解答】解:A、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既不屬于真核生物,也不屬于原核生物,A錯誤;B、細菌屬于原核生物,B錯誤;C、藍藻屬于原核生物,C錯誤;D、青蛙和酵母菌都屬于真核生物,D正確故選:D【點評】本

15、題考查細胞種類,對于此類試題,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常考的生物所屬的類別,特別是原核生物,包括藍藻、細菌、支原體、衣原體、放線菌,其中對于細菌的判斷,要掌握技巧,一般在菌字前有“桿”、“球”、“螺旋”和“弧”等字樣的都為細菌3生物體的基本組成物質中,作為生命活動主要承擔者的是()A無機鹽B水C蛋白質D核酸【考點】蛋白質在生命活動中的主要功能【分析】本題是對組成細胞的化合物的功能的考查,梳理蛋白質、核酸、水、無機鹽的功能然后解答選項【解答】解:生物體的基本組成物質中,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 主要承擔者故選:C【點評】本題的知識點是蛋白質、核酸、水、無機鹽的功能,對于基礎知識的記憶是解題的關鍵4玉米葉肉細胞

16、中,具有色素的一組細胞器是()A線粒體和高爾基體B葉綠體和液泡C中心體和核糖體D內質網和液泡【考點】線粒體、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細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分析】與光合作用有關的色素分布于葉綠體中(胡蘿卜素、葉黃素、葉綠素a、葉綠素b);其他色素基本都在液泡(花青素等)【解答】解:玉米葉肉細胞中色素主要分布于葉綠體和液泡中,所以B選項正確故選:B【點評】考查色素分布,細胞內的色素主要分布于葉綠體和液泡5食醋中的醋酸成分是活細胞不需要的小分子物質,蔗糖則是活細胞所不需要的大分子物質用食醋和蔗糖可將新鮮的大蒜頭很快地腌成糖醋蒜其原因是()A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存在于活細胞的間隙中B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

17、被吸附在活細胞的表面C醋酸能固定和殺死活細胞,細胞膜失去了選擇透過性D因腌的時間過久,兩種物質均慢慢地進入活細胞【考點】生物膜的功能特性【分析】細胞膜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細胞要選擇吸收的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細胞膜是一種選擇透過性膜【解答】解:醋酸能破壞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分子,進而殺死活細胞,細胞膜失去了選擇透過性,變成全透性的,醋酸和蔗糖進入細胞,很快地腌成糖醋蒜故選:C【點評】以生活中的例子為載體,本題考查膜的功能特點,提升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難度不大6蛋白質、DNA和RNA的基本組成單位依次是()A氨基酸、核苷酸、核糖核苷酸B核苷酸、脫氧核苷酸、

18、核糖核苷酸C氨基酸、核糖核苷酸、脫氧核苷酸D氨基酸、脫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考點】氨基酸的分子結構特點和通式;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分析】單體是能與同種或他種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統稱;是能起聚合反應或縮聚反應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簡單化合物;是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多糖(淀粉、糖原和纖維素)、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許多單體連接而成,因而被稱為多聚體【解答】解:(1)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2)DNA是脫氧核糖核酸,其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糖核苷酸;(3)RNA是核糖核酸,其基本組成單位是核糖核苷酸故選:D【點評】本題知識點簡單,考查組成細胞的化合物,只要考生識記組成細胞的化合物及

19、其基本組成單位即可正確答題,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礎知識7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和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分別是()A蛋白質、脂肪B糖類、脂肪C脂肪、糖類D糖類、蛋白質【考點】糖類的種類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質的種類及其功能【分析】糖類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脂肪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解答】解:A、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不是生物體主要的能源物質,A錯誤;B、生物體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糖類,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是脂肪,B正確;C、由B項分析可知,C錯誤;D、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不是良好的儲能物質,D

20、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的知識點是糖類、脂肪、蛋白質的概功能,對于糖類、脂肪、蛋白質功能的區別記憶是本題考查的重點8當植物由代謝旺盛的生長期轉入休眠期時,體內結合水與自由水的比值通常會()A升高B下降C無變化D產生波動【考點】水在細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分析】水在細胞中以自由水和結合水形式存在結合水在細胞中含量較低,與細胞內其它物質結合,是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休眠的種子、越冬的植物生活在干旱條件下的植物,體內結合水的含量相對增多,是植物的抗逆性增強自由水以游離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動是良好的溶劑、能運送營養物質和代謝的廢物、也參與細胞中各種代謝作用在幼嫩植物、代謝旺盛細胞含量高【解答】解:A、體內

21、結合水與自由水的比值升高,植物體的抗逆性增加,新陳代謝降低,A正確;B、體內結合水與自由水的比值下降,植物新陳代謝增強,B錯誤;C、體內結合水與自由水的比值無變化,植物的代謝維持原來狀態,C錯誤;D、體內結合水與自由水的比值產生波動,植物新陳代謝波動,維持植物體穩定狀態,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細胞中水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9“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正確的實驗步驟是()A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水解沖洗染色觀察B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染色沖洗水解觀察C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水解染色沖洗觀察D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沖洗水解染色觀察【考點

22、】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分析】此題考查DNA和RNA的分布的實驗步驟,要注意在用鹽酸水解之后,用蒸餾水沖洗,以免影響之后的染色效果【解答】解:在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時,應先取得口腔上皮細胞放在載玻片的中央,滴加生理鹽水后,再進行鹽酸解離,之后用蒸餾水洗去解離液鹽酸,后用染色劑染色觀察故正確的步驟應該是制片水解沖洗染色觀察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DNA和RNA的分布實驗步驟,難度適中,解答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水解、沖洗以及染色的先后順序10人體某些白細胞可以吞噬病菌,這一生理過程的完成依賴于細胞膜的()A選擇透過性B主動運輸C保護性D流動性【考點】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分析】細胞膜的主要由脂

23、質和蛋白質組成,還有少量的糖類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流動性,功能特性是選擇透過性【解答】解:A、選擇透過性是細胞膜的功能特性,A錯誤;B、病菌不能通過細胞膜結構,白細胞吞噬病菌屬于胞吞,不屬于主動運輸,B錯誤;C、保護性是細胞膜的功能之一,不是白細胞吞噬病菌的結構基礎,C錯誤;D、白細胞可以吞噬病菌,類似于胞吞,體現了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具有一定的流動性,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細胞膜結構特點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相對簡單,屬識記內容,但學生容易審題不清11血紅蛋白分子中含有4條多肽鏈,共由574個氨基酸構成,則血紅蛋白分子中含有的肽鍵和至少含有的游離氨基和羧基數分別是(

24、)A574、574、574B570、570、570C574、4、4D570、4、4【考點】蛋白質的合成氨基酸脫水縮合【分析】脫水縮合是指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連接,同時脫出一分子水,所以脫去的水分子中的氫原子來自氨基和羧基脫水縮合過程中的相關計算:(1)脫去的水分子數=形成的肽鍵個數=氨基酸個數肽鏈條數;(2)蛋白質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數或羧基數,應該看肽鏈的條數,有幾條肽鏈,則至少含有幾個氨基或幾個羧基;(3)蛋白質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個數水的個數18【解答】解:(1)血紅蛋白分子中含有的肽鍵數目=氨基酸個數肽鏈條數=5744=570個;(2)蛋白質分子至少含有的

25、氨基數或羧基數,應該看肽鏈的條數,有幾條肽鏈,則至少含有幾個氨基或幾個羧基血紅蛋白分子含有4條肽鏈,則其至少含有4個氨基,至少含有4個羧基故選:D【點評】本題以血紅蛋白為素材,考查蛋白質的合成氨基酸脫水縮合,要求考生識記脫水縮合的概念,掌握氨基酸脫水縮合的過程,能運用該過程中的延伸規律結合題干中數據進行計算,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12下列分子中,與構成生物體的蛋白質的氨基酸分子式不相符的是()ABH2NCH2CH2COOHCD【考點】氨基酸的分子結構特點和通式【專題】正推法;蛋白質的合成【分析】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解

26、答】解:分析A、B、C、D選擇中的化合物,A、B、D都有一個羧基和一個氨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B的氨基和羧基不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故選:B【點評】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結構特點的理解和掌握,并應用相關知識進行判斷13馬拉松長跑運動員在進入沖刺階段時,發現少數運動員下肢肌肉發生抽搐,這是由于隨著大量排汗而向外排出了過量的()A水B鈣鹽C鈉鹽D尿素【考點】無機鹽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分析】本題是對無機鹽作用的考查,梳理無機鹽的作用和缺乏癥,然后根據題干信息進行解答【解答】解:由于血液中鈣離子的濃度過低會引起肌肉抽搐,因此拉松長跑運動員

27、在進入沖刺階段時,發現少數運動員下肢肌肉發生抽搐,這是由于隨著大量排汗而向外排出了過量的鈣鹽所致故選:B【點評】本題的知識點是無機鹽的作用和相關的失調癥,對于無機鹽的作用和相關失調癥的記憶是解題的關鍵14下列圖中能正確表示細胞膜的亞顯微結構的是()ABCD【考點】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分析】細胞膜的組成成分有磷脂、蛋白質和糖類,其中細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雙分子層,蛋白質或鑲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或嵌插于磷脂雙分子層中,或貫穿于磷脂雙分子層中;糖類與蛋白質結合形成糖蛋白,位于細胞膜的外表面【解答】解:A、磷脂的頭部具有親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則頭部分布在膜內外兩側,而圖中下層磷脂分子頭部分布在內側,A

28、錯誤;B、磷脂雙分子層排布錯誤,上層的磷脂分子的頭部分布在內側,B錯誤;C、細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雙分子層,且磷脂的親水性頭部在外側,疏水性尾部在內側蛋白質鑲嵌、貫穿在磷脂雙分子層中,在細胞膜的外表面分布有糖蛋白,C正確;D、細胞膜上含有糖蛋白進行細胞識別、保護和潤滑,分布在外側,而圖中細胞膜內外都含有,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細胞膜的結構,要求學生掌握細胞膜中磷脂雙分子層、蛋白質和糖蛋白的位置分布15下列四種物質中,與其他三種物質的化學本質不同的是()A核糖B纖維素C糖原D性激素【考點】糖類的種類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質的種類及其功能【分析】糖類包括:單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植物

29、)、核糖、脫氧核糖(構成核酸)、半乳糖(動物)二糖:蔗糖、麥芽糖(植物);乳糖(動物) 多糖:淀粉、纖維素(植物);糖原(動物)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固醇有包括膽固醇、性激素和維生素D【解答】解:A、核糖為單糖,A屬于糖類;B、纖維素為植物多糖,B屬于糖類;C、糖原為動物多糖,C屬于糖類;D、性激素為固醇,D屬于脂質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糖類以及脂質的組成種類,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對糖類和脂質的記憶,本題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16在小白兔的細胞中,具有雙層膜結構的是()A線粒體和內質網B葉綠體和線粒體C高爾基體和葉綠體D線粒體和核膜【考點】線粒體、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

30、分析】細胞結構的分類:雙層膜:線粒體、葉綠體、核膜;單層膜:高爾基體、內質網、液泡、溶酶體、細胞膜;無膜:核糖體、中心體【解答】解:A、內質網具有單層膜結構,A錯誤;B、動物細胞不含葉綠體,B錯誤;C、高爾基體具有單層膜結構,動物細胞不含葉綠體,C錯誤;D、在小白兔的細胞中,線粒體和核膜均具有雙層膜結構,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生物膜系統以及細胞器的分類,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難度不大17在人體細胞中,由A、G、U三種堿基可構成多少種核苷酸()A3種B4種C5種D6種【考點】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分析】核酸根據五碳糖不同分為DNA和RNA,D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糖核苷酸,RN

31、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糖核苷酸,脫氧核糖核苷酸的堿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堿基是A、U、G、C【解答】解:由堿基A組成的核苷酸腺嘌呤脫氧核糖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2種,由堿基G組成的核苷酸鳥嘌呤脫氧核糖核苷酸和鳥嘌呤核糖核苷酸2種,由U組成的核苷酸只有尿嘧啶核糖核苷酸1種故選:C【點評】本題的知識點是核酸的分類,DNA與RNA在組成上的差異,對于DNA與RNA的異同點的掌握是解題的關鍵18下列跨膜運輸的生理活動,屬于主動運輸的是()A酒精進入胃黏膜細胞B二氧化碳由靜脈血進入肺泡內C原尿中的葡萄糖進入腎小管上皮細胞D水分子出入細胞【考點】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及其異同【分析】閱讀題干信息可

32、知,依據物質跨膜運輸特點,對各個選項分析做出判斷名稱運輸方向載體能量實例自由擴散高濃度低濃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協助擴散高濃度低濃度需要不需紅細胞吸收葡萄糖主動運輸低濃度高濃度需要需要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解答】A酒精進入胃黏膜細胞的運輸方向是低濃度運輸到高濃度,方式是自由擴散,故A錯誤; B二氧化碳由靜脈血進人肺泡內的運輸方式是自由擴散,動力是濃度差,故B錯誤;C原尿中的葡萄糖進入腎小管上皮細胞,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特點需要載體和能量,故C正確; D水分子出入細胞的運輸方式是自由擴散,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主動運輸的實例,對于此類

33、試題,學生應把握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的特點,以及實例判斷19小鼠肝細胞中具有的糖類物質是()A纖維素和糖原B葡萄糖和麥芽糖C葡萄糖和糖原D淀粉和蔗糖【考點】糖類的種類及其分布和功能【分析】糖類由C、H、O組成,是構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的能源物質種類:單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植物)、核糖、脫氧核糖(構成核酸)、半乳糖(動物) 二糖:蔗糖、麥芽糖(植物);乳糖(動物) 多糖:淀粉、纖維素(植物)、糖原(動物)【解答】解:A、纖維素為植物多糖,A錯誤;B、麥芽糖為植物二糖,B錯誤;C、葡萄糖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糖原為動物多糖,C 正確;D、淀粉為植物多糖,蔗糖為植物二糖,D 錯誤故選:C【點評

34、】本題考查了糖類的種類以及在動植物體內的分布,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是解題的關鍵20下列物質在核糖體內合成的是()性激素 胰島素 淀粉 消化酶 纖維素ABCD【考點】細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分析】核糖體:無膜的結構,能將氨基酸縮合成蛋白質(如胰島素、消化酶等),是蛋白質的“裝配機器”高爾基體:單膜囊狀結構,在動物細胞中與分泌物的形成有關,在植物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是纖維素的合成場所) 葉綠體:雙層膜結構,是光合作用的場所(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解答】解:性激素屬于脂質,其合成場所是內質網,錯誤; 胰島素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其合成場所是核糖體,正確; 淀粉是光合作用合成的,因此其合成

35、場所是葉綠體,錯誤; 消化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其合成場所是核糖體,正確;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其合成場所是高爾基體,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細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重點考查核糖體的功能,要求考生識記細胞中各種細胞器的功能,明確核糖體是蛋白質的合成場所;還要求考生識記組成的細胞化合物,能準確判斷各種化合物的合成場所21如圖表示在一定范圍內,不同環境因素與水稻葉片光合作用強度的關系,其中錯誤的是()ABCD【考點】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環境因素【分析】影響光合作用的環境因素有:光質、光照強度、CO2的濃度、溫度等其中光質、光照強度主要影響光反應,CO2的濃度和溫度主要影響暗反應【解答

36、】解:A、葉片色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對其它波長的光也有吸收,白光含有紅光和藍紫色,還含有其它波長的光,所以白光下的光合作用強度大于紅光下光合作用強度,故A錯誤;B、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CO2含量較高時,光合作用強度較大,故B正確;C、水稻是陽生植物,強光下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弱光,故C正確;D、溫度通過影響酶活性來影響光合作用強度,所以溫度較高時光合作用強度大于溫度較低,故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中等,考查影響光合作用的環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的能力,能夠用曲線、圖表等多種方式表達生物學內容的能力22如圖是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曲線,圖中A、B

37、兩點的催化效率是相等的,以下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酶處于t1溫度時的壽命比處于t2溫度時長B酶處于t1溫度時的壽命比處于t2溫度時短C處于t2溫度時,酶可能開始發生蛋白質變性D處于t1溫度時,酶分子結構可能比處于t2溫度時穩定【考點】酶的特性【分析】本題是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分析題圖可知,t1和t2的催化效率相同,但原因不同,t1是溫度小于最適宜溫度,酶活性降低,t2是高于最適宜溫度,高溫使酶的結構發生改變,導致酶失去活性【解答】解:A、t2是高溫可以使酶的結構發生改變而失去活性,t1是溫度小于最適宜溫度,酶活性降低,不會改變酶的結構,因此酶處于t1溫度時的壽命比處于t2溫度時長,A正確;

38、B、由A項分析可知,酶處于t1溫度時的壽命比處于t2溫度時長,B錯誤;C、t2是高于最適宜溫度,高溫可能使酶的結構發生改變,從而使蛋白質變性,C正確;D、t1溫度低,t2溫度過高,高溫有可能使蛋白質分子是結構發生改變,因此處于t1溫度時,酶分子結構可能比處于t2溫度時穩定,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的知識點是高溫和低溫對酶活性影響的機理,解析時要把溫度對酶空間結構的影響和酶活性聯系起來,便于理解與掌握23綠色植物在暗室中不能()A生長B呼吸C合成葉綠素D吸收礦質元素【考點】葉綠體結構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分析】暗室中沒有光照,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葉綠素的形成也需要有光照,所以在暗室中無法合成

39、葉綠素【解答】解:A、植物的生長需要物質是光合作用儲存的產物,需要的能量來自呼吸作用,所以植物在暗室中可以生長,A錯誤;B、呼吸作用的進行不需要光照,B錯誤;C、葉綠素的形成也需要有光照,所以在暗室中無法合成葉綠素,C正確;D、礦質元素的吸收需要呼吸作用提供的能量,不需要光照,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比較簡單,解題的關鍵只要熟記相關的知識點,理解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即可24細胞癌變的機理(內因)主要是()A自然突變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C細胞分化中特化出來D細胞衰老過程中的必然產物【考點】細胞癌變的原因【分析】癌細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基因突變,其特征為:(1

40、)能無限增殖;(2)癌細胞的形態結構發生顯著改變;(3)癌細胞表面發生變化,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減少,使細胞間黏著性降低,易于在體內擴散轉移【解答】解: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形成癌基因,從而使正常細胞形成無限增殖的癌細胞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細胞癌變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細胞癌變的原因,癌細胞的主要特征等知識點,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25細胞分化的實質是()A基因組的改變B基因選擇性表達C原癌基因的突變D細胞亞顯微結構的變化【考點】細胞的分化【分析】關于“細胞分化”,考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把握:(1)細胞分化是指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

41、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2)細胞分化的特點:普遍性、穩定性、不可逆性(3)細胞分化的實質:基因的選擇性表達(4)細胞分化的意義: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的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于提高各種生理功能的效率【解答】解:A、細胞分化不會改變基因組,A錯誤;B、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B正確;C、細胞癌變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基因突變,C錯誤;D、細胞分化的結果是細胞亞顯微結構發生改變,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細胞分化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細胞分化的概念、特點及意義,掌握細胞分化的實質,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26在有氧呼吸過程中,產生和A

42、TP最多的階段分別是()A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B第一階段和第三階段C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D第三階段和第三階段【考點】有氧呼吸的過程和意義【分析】有氧呼吸:C6H12O6+6O2+6 H2O 6CO2+12H2O+能量第一階段:C6H12O62C3H4O3(丙酮酸)+4+少量能量;第二階段:2C3H4O3(丙酮酸)+6H2O20+6CO2+少量能量;第三階段:24+6O212H2O+大量能量【解答】解:由有氧呼吸第二階段:2C3H4O3(丙酮酸)+6H2O20+6CO2+少量能量;第三階段:24+6O212H2O+大量能量可得出產生和ATP最多的階段分別是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故選:C【點評】本題的知識

43、點是有氧呼吸過程中物質參與反應的階段,對有氧呼吸三個過程的掌握是解題的關鍵27如圖甲表示洋蔥根尖生長點連續分裂的細胞在各個時期細胞核內DNA含量的測定結果;圖乙是某同學所觀察到的圖象欲將圖乙視野中處于圖甲a時期的細胞移至視野中央進行觀察,裝片正確的移動方向應是移向()A右上方B右下方C左上方D左下方【考點】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有絲分裂過程及其變化規律【分析】甲圖反映的是一條染色體上的DNA含量變化,DNA含量加倍說明染色體完成復制,DNA含量回到原來狀態說明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染色體加倍,則甲圖a時期表明細胞處于有絲分裂的間期在乙圖右上方細胞核膜核仁清晰,代表分裂間期;左上方著絲點分裂

44、,表示分裂后期;左下方形成兩個子細胞,表示末期;右下方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中期【解答】解:甲圖a時期的細胞是處于有絲分裂間期,在乙圖中處于視野的右上方,由于在顯微鏡下所成的像是上下、左右完全倒置的像,而實際位置在左下方,所以玻片應向右上方移動故選:A【點評】本題綜合考查有絲分裂過程中有關數據的規律性變化、“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圖象的識別等知識,具有很強的綜合性,難度較大28菠菜根的分生區細胞不斷分裂使根向遠處生長,在分裂過程中不會出現的是()A細胞分裂間期,中心體的兩個中心粒各自產生一個新的中心粒B細胞分裂中期,染色體形態較固定、數目較清晰C細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漸

45、消失D細胞分裂末期,高爾基體參與細胞壁的形成【考點】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分析】有絲分裂過程:(1)間期: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即染色體的復制;(2)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3)中期: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是觀察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的最佳時期;(4)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均勻地移向兩極;(4)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解答】解:A、菠菜是高等植物,細胞中不含中心體,因此有絲分裂間期不會進行中心體的復制,A錯誤;B、有絲分裂中期,細胞中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是觀察染色體的最佳時期,B正確;C、細胞分裂前期

46、,核膜和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染色體和紡錘體,C正確;D、細胞分裂末期,細胞中央出現細胞板,細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細胞壁,而植物細胞中細胞壁的形成與高爾基體有關,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以菠菜為素材,考查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要求考生識記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能對各選項作出準確的判斷,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中心體的分布,明確中心體分布在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中292002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英國科學家蘇爾斯教授發現了存在于高等生物細胞中的nuc1基因,它所編碼的蛋白質能使DNA降解,故該基因被稱為“死亡基因”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蝌蚪尾的自溶現象是細胞凋亡

47、的具體表現B若能激活癌細胞的“死亡基因”,則可特異地殺死癌細胞C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都是該基因控制的結果D成年生物個體中,細胞的產生和死亡保持動態平衡【考點】細胞凋亡與細胞壞死的區別;細胞癌變的原因【分析】1、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編程序死亡的過程,屬于生物體正常的生命歷程,對生物體是有利的2、細胞凋亡是生物體正常發育的基礎、能維持組織細胞數目的相對穩定、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在成熟的生物體內,細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清除,是通過細胞凋亡完成的【解答】解:A、蝌蚪尾部的自溶屬于細胞凋亡,是nuc1基因表達的產物所致,A正確;B、nuc1基因表達能使細胞凋亡,所以激活癌細胞的nu

48、c1基因,可導致癌細胞調亡,B正確;C、細胞凋亡是細胞編程性死亡,受基因控制,細胞壞死不受基因控制,C錯誤;D、在生物體生長發育初期,細胞的產生要多于死亡,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以nuc1基因為素材,考查細胞凋亡的機理,要求考生識記細胞凋亡的概念,能根據題中信息“該基因編碼的蛋白質能使DNA降解”合理地解釋細胞死亡的原因,能準確判斷各選項的內容30下列關于細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變的敘述,正確的是()A細胞分化導致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發生了改變,其遺傳物質也隨之改變B衰老的生物體中,細胞都處于衰老狀態C細胞凋亡對于多細胞生物體完成正常發育、維持內部環境的穩定等有著重要作用D癌細胞膜上的糖

49、蛋白較少,呼吸速度減慢,形態結構發生明顯的變化【考點】細胞的分化;衰老細胞的主要特征;細胞凋亡的含義;癌細胞的主要特征【分析】1、細胞分化是指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2、衰老細胞的特征:(1)細胞內水分減少,細胞萎縮,體積變小,但細胞核體積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2)細胞膜通透性功能改變,物質運輸功能降低;(3)細胞色素隨著細胞衰老逐漸累積;(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減慢,新陳代謝減慢3、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基因突變癌細胞的特征:(1)無限增殖;(2)細胞的

50、形態和結構發生顯著改變;(3)細胞表面發生變化,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減少【解答】解:A、細胞分化導致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發生了改變,但其遺傳物質不會改變,A錯誤;B、衰老的生物體中,大多細胞都處于衰老狀態,B錯誤;C、細胞凋亡對于多細胞生物體完成正常發育、維持內部環境的穩定等有著重要作用,C正確;D、癌細胞膜上的糖蛋白較少,呼吸速度加快,形態結構發生明顯的變化,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細胞分化、細胞衰老和細胞癌變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細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細胞分化的實質;識記衰老細胞的主要特征;識記癌細胞形成的原因及癌細胞的主要特征,能將三者進行比較,進而選出正確的答案二問答題(40

51、分)31現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養液,通入不同濃度的氧氣時,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量如圖所示,請據圖回答問題(1)曲線a表示二氧化碳量;曲線b表示酒精量判斷依據是隨氧氣濃度升高,酵母菌無氧呼吸減弱,有氧呼吸增強,所以酒精產生量減少,二氧化碳產生量增加(2)酵母菌呼吸作用產生酒精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酒精可用重鉻酸鉀溶液鑒定(3)氧氣濃度為a時,酵母菌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占葡萄糖總消耗量的【考點】細胞呼吸的過程和意義【專題】圖文信息類簡答題;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微生物,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在無氧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吸,氧氣不充足時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酵母菌有氧

52、呼吸的反應式是: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無氧呼吸的反應式是:C6H12O62CO2+2C2H5OH+能量【解答】解:(1)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都產生二氧化碳,隨氧氣濃度升高,酵母菌無氧呼吸減弱,有氧呼吸增強,所以酒精產生量減少,二氧化碳產生量增加,因此,曲線a表示二氧化碳量;曲線b表示酒精(2)酵母菌通過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其場所是細胞質基質,酒精可用重鉻酸鉀溶液鑒定(3)當氧氣濃度為a時,產生的酒精量為7 mol,所以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量也為7 mol,二氧化碳的總產生量為14 mol,說明有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量為147=7(mol),再

53、根據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反應式可知,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為7=(mol),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為7=(mol),因此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占葡萄糖總消耗量的故答案為:(1)二氧化碳酒精隨氧氣濃度升高,酵母菌無氧呼吸減弱,有氧呼吸增強,所以酒精產生量減少,二氧化碳產生量增加(2)細胞質基質重鉻酸鉀溶液(3)【點評】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分析題圖曲線獲取信息的能力及應用相關知識進行推理、計算并作出判斷的能力32圖1表示光合作用部分過程的圖解,圖2表示改變光照后,與光合作用有關的五碳化合物和三碳化合物在細胞內的變化曲線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1中A表示的物質是,它由水光解產生,其作用主要是還原C3(2

54、)圖1中ATP形成所需的能量最終來自于太陽能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14CO2,則14C最終進入的物質是(CH2O)(3)圖2中曲線a表示的化合物是C3,在無光照時,其含量迅速上升的原因是CO2與C5結合形成C3繼續進行,而C3不能被還原(4)曲線b表示的化合物是C5,在無光照時,其含量下降的原因是:C5與CO2結合形成C3的量不變,而C3不能被還原成C5【考點】光反應、暗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和物質變化【分析】閱讀題干和題圖可知,本題是光合作用過程中光反應與暗反應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光反應與暗反應之間的關系,梳理光合作用過程中光反應與暗反應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光反應與暗反應之間的關系的基礎知識,

55、分析題圖結合問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分析題圖1可知, A與ATP一起參與暗反應中C3的還原,所以A是 ;它來自光反應階段,水的光解;主要作用是 還原三碳化合物(2)圖1中ATP形成于光反應階段,最終的能量來源是太陽光能;C在光合作用過程中的轉移途徑是CO2C3 (CH2O),所以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14CO2,則14C最終進入的物質是(CH2O)(3)分析題圖2可知,突然黑暗的情況下,a含量上升,a可能是C3,突然黑暗,光反應不能進行,無還原氫與ATP生成,三碳化合物的還原受阻,二氧化碳的固定仍在進行產生三碳化合物,細胞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上升(4)分析題圖2可知,突然黑暗的情況下,b含量下降,b是C5,突然黑暗,光反應不能進行,無還原氫與ATP生成,三碳化合物的還原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