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細胞血型系統最新_第1頁
紅細胞血型系統最新_第2頁
紅細胞血型系統最新_第3頁
紅細胞血型系統最新_第4頁
紅細胞血型系統最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紅細胞血型系統一、輸血學定義 是圍繞將獻血者血液輸給患者進行救治這一中心,研究、開發、和應用一切可采用的科學技術手段及管理措施,提高血液和血液制品(包括血液代用品和人造血液)的質量和安全性,從而保證臨床輸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輸血發展史兩個里程碑1628年William Harvey發現了循環系統發表了著作心與血的運動被譽為生理學最重要的著作。 1900年Karl Landsteiner描述了第一個紅細胞血型系統:ABO血型系統,啟動了現代輸血學的發展,開啟了免疫血液學的大門。 Karl Landsteiner因1900年發現了A、B、O、AB四種血型中的前三種,而于1930年獲得諾貝爾醫學及生

2、理學獎。現代輸血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臨床醫學學科輸血學與相關的生物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學科,如生物化學、低溫生物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免疫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醫學生物工程學、病毒學、醫用高分子學和衛生管理學,相互交叉和滲透。免疫血液學基礎一、抗原 免疫原性:可以誘發特異性免疫應答和應答產物,即產生特異性抗體和免疫效應細胞。 抗原性:能和抗體等免疫應答產物反應。(一)完全抗原 即同時顯示抗原性和免疫原性蛋白質(二)半抗原 只顯示抗原性而無免疫原性-多糖、類脂(三)抗原決定簇(表位)抗原上一種特異性的呈立體排列的化學基團,每一個抗原有多個表位 血型抗原 是紅細胞上的化學構型,依生化性質分為:

3、 1、決定簇是糖分子的血型抗原 ABH,Lweis。,也稱組織血型抗原. 不僅分布紅細胞表面,而且存在于大部分上皮細胞,初級感覺神經元,各種體液和分泌物中。 出生后逐漸發育成熟。2、決定簇為多肽的有:MNS、Rh、Kidd等血型系統其化學組成為蛋白質、糖蛋白、脂蛋白僅分布在紅細胞及其他血細胞膜上大多數血型抗原出生時已經成熟,但抗原性較弱二、抗體 抗體是體內免疫系統所產生的蛋白質,為對某種抗原起反應所形成,且能與該抗原或關系相近的抗原發生特異性反應 血型抗體是免疫球蛋白(Ig)的一部分。IgG與IgM抗體1、 IgM抗體是高效的凝集素,可有效地使補體活化,能引發補體介導的紅細胞溶解。在鹽水介質中

4、能夠直接凝集紅細胞的抗體,為完全抗體。A型、B型的ABO抗體以IgM為主。2、IgG抗體是唯一能通過胎盤屏障的免疫球蛋白,有結合補體的能力。不完全抗體多數為IgG類,在鹽水介質中能使紅細胞致敏,需通過抗人球蛋白或其他介質使紅細胞凝集。O型人抗-A,B以IgG類抗體為主。紅細胞血型他們活著是為了什么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O group and personality O有一種表現自己的性格,行動受感情左右,喜歡政治,好勝心強,對立斗爭有戒心與喜歡交友并存,能看清形勢,很注意別人對自己的好惡.有信念和理想.率直,具有現時與羅曼蒂克雙重性.言行帶有夸張性,講話帶有教育

5、人和教訓人的語氣A內心想法不愿為人所知.對別人情緒及環境變化有敏銳反應,但對別人的想法缺乏客觀理解.思想行動慎重而有規律,個性內向,沒個性謹小慎微固步自封,遵從常理,重視家庭,富于計劃性.擅長以說服和說明的調子講話B開放型對人缺乏戒心,情緒善變,活動力強,不原受約束,行動奔放光明正大反復無常,富于靈活性,歡熱鬧場合.固執己見,善于批評,先下結論后作說明AB善于待人接物,很注意合情合理,期望在社會上施展能力,注意別人對自己的感情,厭惡表里不一.個性中庸,富有實踐精神計劃性強,不喜歡指手劃腳容易疲勞,表情不豐富,正式場合講話呆板,回避感情激烈的講話或事件血 型(blood group)1、血型的概

6、念 狹義只指存在于紅細胞上的特異性同種抗原。廣義應包括血液各成分的抗原在個體間出現的差異已經發現并為國際輸血協會承認的血型系統有30種,其中最重要的兩種為“ABO血型系統”和“Rh血型系統”。 血型是血液系統的一種遺傳多態性,血型系統基因是獨立遺傳的,是產生抗原抗體的遺傳性狀。2、紅細胞血型的現狀 國際輸血協會(ISBT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lood Transfusion)的最新報告,紅細胞血型抗原為:血型系統30個、近300個抗原血型集合 5個、11個抗原血型系列兩個,低頻抗原組700系列33個抗原,高頻抗原組901系列12個抗原基本上已克隆了所有的血

7、型基因一、ABO血型系統ABO血型系統(一)、概述 1、1900年被發現,在輸血工作中是最重要的血型抗原系統。 2、根據紅細胞膜上是否有A、B抗原可將人分為四種血型A、B、O、AB. 3、Landsteiner分布規律:A型血清含有抗B, B型血清含有抗A, O型血清含有抗A抗B, AB型血清不含抗A抗B.妊娠56周胎兒RBC可測出ABO抗原新生兒ABO血型抗原性約為成人的20%20歲左右ABO血型的抗原性最強人ABO血型的抗原終身不變ABO血型抗原的分布:RBC、WBC、Plt 其他組織細胞 體液及分泌液(二) ABO血型的遺傳基礎1、 ABO抗原的遺傳先后有兩種學說,即“兩對獨立的等位基因

8、”和“三復等位基因”,現一般接受后者 ABO血型系統的產生由ABO、Hh、Sese基因控制ABO遺傳座位在第9號染色體的長臂3區4帶基因Hh和Sese緊密相連在第9對染色體上。 A基因和B基因對于O基因是顯性基因。ABO血型的遺傳(三)ABO血型的鑒定血液中持續存在ABO抗體(除新生兒)正定型(查抗原) 用已知的標準抗A和抗B血清來測定紅細胞上有無相應的A抗原和B抗原反定型(查抗體) 用已知的標準A型紅細胞和標準B型紅細胞來測定血清中有無相應的抗A抗體和抗B抗體(四)、 ABO血型表型的頻率從北向西南的方向,B基因頻率逐漸下降而O基因頻率逐漸升高云、貴、川和長江中下游A基因頻率升高兩廣、福建、

9、臺灣O型基因頻率較其他地區高在不同人種,不同民族間ABO血型分布也表現出差異。在整個漢族中:B型血占20%,主要是有匈奴、突厥、鮮卑、女真、契丹、西夏融入于漢族的血液中造成的A型血占40%,主要分布在南方,是由楚苗南蠻等古老民族融入華夏集團演變而來的AB是B型血人南下跟A型血人繁雜而成的。O型血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最早血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區,血緣來源是黃帝集團和東夷集團。(五)、 ABO血型抗原的生化合成ABO基因產物是糖基轉移酶,轉移酶將糖基移到紅細胞膜前體物質上,形成抗原。ABH抗原的前身物質:主要為糖蛋白的糖脂(紅細胞寡糖連)Sese基因ABH抗原不僅存在于血細胞上,其他組織細胞上也可發現

10、。血型物質以唾液中有無分為分泌型和非分泌型分泌型和非分泌型受控于Sese基因SESE為分泌型80%Sese,稱非分泌型(六)、 ABO血型系統的抗原亞型 亞型是指屬同一血型抗原,但抗原結構和性能或抗原位點數有一定差異A亞型 A亞型最主要的血清學特征是紅細胞抗原數減少,紅細胞與試劑血清表現為弱凝集或不凝集,與抗-H反應較強,某些人血清中有抗-A1A抗原的主要兩種亞血型 A1和A2 (構成A型血的99.99%) A2或A2B均不超過A型和AB型的1%A2抗原數比A1少,糖基轉移酶的活性也較低 A1和A2表型鑒別簡表血型抗原抗-A抗-A1A1A、A1+A2A+0ABO血型系統的抗原亞型A3、B3Ax

11、、BxAm、BmAel、BelAw、BwABO血型系統的抗原變異型孟買型 基因型為hh 表型的個體紅細胞膜上缺乏A、B、H抗原,血清中含有抗A、抗B、抗H抗體類孟買型 表型的個體紅細胞膜上缺乏H抗原,H基因受到抑制基因的影響,產生的少量H抗原在A或B基因的作用下轉化為A或B抗原.ABO血型系統的抗原變異型CisAB型母親是AB型,父親是O型,兩個子女均為AB型? A與B基因均在同側染色體上遺傳 大多的順式AB型的血清有弱的抗B抗體(六)ABO血型系統與臨床1、輸血:選擇血型相同的供血者,進行交叉配血完全相合才能輸血2、母嬰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病3、器官移植時,受者與供者也必須ABO血

12、型相符才能移植。二、Rh血型系統應該怎么做?車禍傷者大出血,急需輸血查為RH陰性血醫院及血庫無RH陰性血若不輸血患者生命垂危1.在緊急輸血時,Rh陰性的病人可以輸給同樣、Rh陽性血液做為應急之用。2.若Rh陰性受血者沒有相同血型的血可用,型Rh陰性的紅血球是可以的選擇。3.Rh陽性的血漿只要與受血者的紅血球合血試驗相合,可任意給Rh陰性的病人輸用。4.Rh抗原亦不存在血小板表面,輸血小板時可取用含紅血球在四毫升以下的制品輸給Rh陰性的病人5.和醫生討論,是否可延后再輸血。6.每個病人在輸血前都會做抗體篩檢試驗,有抗抗體出現者,最好是輸Rh陰性的血球,但在緊急情況下,亦可輸Rh陽性血。 在必要、

13、緊急的時機,變通的輸血考量,是對病人最有利的處理方式;如果醫護人員或家屬硬是堅持要給病人輸完全相同血型的Rh陰性的血液,可能反而延誤了病情,導致嚴重的后果。輸血治療知情同意書說明有關輸血治療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患者本人,患者家屬簽字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稱的頭兩個字母科學家發現恒河猴和多數人體內的紅細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質,故而命名。獼猴適應性強,容易馴養繁殖,生理上與人類較接近,因此是生物學、心理學、醫學等多種學科研究工作中比較理想的試驗動物。恒河猴實驗證明了愛存在三個變量:觸摸、運動、玩耍。1940年KarlLandsteiner和亞歷山大所羅門維納發現了Rh因

14、子,這項發現拯救了很多從母親那里得到不匹配的Rh因子胎兒的生命。 卡爾蘭德斯坦納(KarlLandsteiner)的生日每年的6月14日定為“世界獻血者日”Rh血型系統(一)Rh血型系統概述1、Rh血型系統是最復雜的遺傳多態性血型系統之一2、 Rh血型系統內目前發現有50種抗原,D抗原最重要,臨床常根據其有無分為Rh陽性或陰性。其次為E,C,c,e 3、 大約85%的高加索人(白種人)或99.6%的中國人為Rh陽性4、 Rh血型系統有重要的臨床意義Rh血型系統(二)Rh血型系統的遺傳與命名 有兩種傳統理論,三種命名法Rh血型系統的遺傳與命名1、Fisher-Race(CDE命名法) Rh血型有

15、1號染色體斷臂上三個緊密相連的基因位點 每個位點有一對等位基因.(D-d, C-c,E-e), 三個基因是以一個復合體的形式遺傳.如Cde/cDE, 有8種基因組合。 符合大多臨床現象,現在仍然使用Rh血型系統的遺傳與命名2、 Wiener(Rh-Hr)命名法 Rh基因在染色體上只有一個基因位點 與Fisher-race不同, Wiener命名法把Rh血型視為一個復合抗原 認為Rh基因產生的凝集原,包括一系列因子,每一個因子有一種抗體去識別。 命名相對簡單Rh血型系統的遺傳與命名3、 數字命名法 以抗原發現先后對抗原編號,主要用于計數機錄入。三)Rh血型系統的表型及基因型1、 Rh血型系統的表

16、型Rh血型系統的表型種類與能獲得的抗血清有關,根據獲得抗血清的多少確定表現型種類,五種抗血清(抗D、抗E、抗C、抗e、抗c)Rh血型系統的表型及基因型2、 Rh血型系統的基因型Rh血型系統的抗原表達被認為是受控于兩個基因 RhD和RhCE 為兩個緊密連鎖的基因構成,分別編碼D抗原以及CE抗原沒有相應的“d”基因,因此沒有“d”抗原和“d”抗體(四)Rh血型抗原與抗體1.Rh血型抗原: Rh血型的抗原性可能僅次于ABO血型系統 Rh血型抗原中D抗原的抗原性最強,依次為E、C、c、e. 紅細胞上正常D抗原數 1萬到3.3萬 弱D 抗原數 200-1萬 增強D抗原數 7.5-20萬Rh血型抗原2、

17、D抗原的分類 正常的D抗原 弱D型(Du型;weak D): 與正常的D抗原無質差別,但數量很少。 弱D紅細胞與IgM類抗-D試劑反應呈陰性,抗球蛋白方法檢測為陽性氨基酸改變位于細胞膜內或是跨膜區 不完全D型(Partial D ): D抗原弱表達,并且血清中含有抗-D抗體的Rh陽性者。基因表達不完全的基因基礎主要是D基因和CE基因形成的雜交基因和D基因部分缺失。 氨基酸改變位于細胞膜外 Rh血型抗原不完全 Du型(Partial Du 型) 抗原數量少,質也不同于正常D抗原 增強D (-D-型) CE基因沉默,不表達其產物3、Rh血型抗體 多數為IgG抗體除抗D外,抗E最為常見,次為抗c,抗

18、E多為IgG,偶有IgM。抗e較少見有些Rh抗體常在一起發生 通常抗E和抗c較多見,但抗c不易檢出,故平常含有抗E的人受血時,應考慮抗c輸入CCDee型人的血液 五)D抗原和臨床 1. RhD(-)孕婦產生HND HDN 的發病示意圖D抗原和臨床2、 D不完全型的相關問題常規檢測D抗原時,如果鹽水法為陰性,應進一步使用間接抗球蛋白試驗檢測弱D作為獻血者為陽性弱D作為受血者為視為D陰性,只能接受D陰性血液 D不完全型的孕婦有機會產生HNDRh血型抗原檢測(六)、Rh(D)血型鑒定的常用方法單克隆抗體IgM類,可在鹽水介質,室溫或37環境中凝集IgG采用間接抗球蛋白試驗玻片法 (單克隆試劑IgM+

19、IgG)試管法 (單克隆試劑IgM+IgG)酶介質法( IgG試劑)微柱凝膠法臨床意義1.新生兒溶血病Rh抗體引起HDN比ABO溶血嚴重:發育程度,補體2.溶血性輸血反應臨床輸血意義僅次于ABO血型2/3產生抗體三、紅細胞血型血清學檢測技術免疫血清學技術的基石血型抗原與抗體一、血型抗原的發育在胚胎早期 A和 B抗原就開始產生。但到出生時,還沒有完全發育,與抗 A和抗 B試劑血清反應比成人弱,2-4歲時才能充分表現出抗原性。Rh抗原在胎兒早期就充分發育并維持整個一生,臍帶血或新生兒的紅細胞Rh血型與成人一樣強。血型物質(blood-group substance):存在于體液中的可溶性紅細胞血型

20、抗原,有的血型物質是紅細胞合成的,有的非紅細胞合成。Lewis為血漿中的血型物質吸附到紅細胞表面,從而表達該抗原二、紅細胞血型抗體分類規則抗體指ABO血型系統有規律產生的抗A和抗B,符合Landsteiner規則,是反定型的依據 。不規則抗體是指抗A、抗B以外的抗體,這些抗體除少數可以天然產生外,主要是由輸血或妊娠使機體暴露于外來抗原免疫所致。完全抗體 在鹽水介質中與相應的紅細胞血型抗原發生肉眼可見的凝集反應的抗體稱為完全抗體。IgM抗體絕大部分是完全抗體 不完全抗體 大部分IgG抗體與具有相應抗原的紅細胞在鹽水介質中能夠特異性結合,但不發生肉眼可見的凝集反應,該類抗體被稱為不完全抗體。很多I

21、gG類抗體是不完全抗體,但不是所有IgG抗體都是不完全抗體,如O型人血清中的IgG抗體以及單克隆IgG類的血型抗體也能在鹽水介質中出現肉眼可見的凝集反應。按抗體與抗原反應的最適溫度,分為冷型抗體(cold antibody)和溫型抗體 (warm antibody)血型抗體的產生出生時,正常的抗 A和抗 B還沒產生或較弱,到三個月時,反應基本上與成年人的一樣。510歲時,抗體的產生達到高峰,具有較高效價。Rh抗體主要通過輸血或妊娠免疫而產生。一般在初次免疫后26個月內出現,經再次免疫后,3周內抗體濃度可達到高峰。二、血凝實驗血凝實驗是指抗體和紅細胞在液體介質中發生的肉眼可見的凝集反應。其原理是

22、抗體分子在相鄰的紅細胞表面抗原決定簇之間搭橋,使之形成肉眼可見的顆粒狀凝集團塊。凝集可分為直接凝集(direct agglutination)和間接凝集(indirect agglutination)IgM抗體造成的直接凝集IgG間接凝集反應致敏階段間接凝集反應真凝集階段在鹽水凝集法或低離子強度鹽水法的基礎上,加入抗人球蛋白抗體(抗抗體),通過抗人球蛋白抗體特異性搭橋作用,促進紅細胞的凝集。載體不同1.平板法2.試管法3.微孔板法試管中紅細胞凝集強度的判斷 凝集反應判定標準4+: 1個凝塊,背景清晰,無游離紅細胞3+: 23個凝塊,背景清晰,無游離紅細胞 2+: 多個小凝塊,背景稍渾濁,游離紅

23、細胞較少 1+: 無數的小顆粒,背景渾濁,有游離紅細胞 W+: 肉眼呈“粗顆粒”樣,有較多的游離紅細胞陰性: 肉眼觀察不到凝集,鏡下全為游離紅細胞試管法血凝實驗的特點及應用特點:快速、準確、結果可靠,缺點是影響因素多,靈敏度低。應用:應用極為廣泛,如血型的鑒定,交叉配血,抗體鑒定與IgG效價測定等影響紅細胞凝集反應的因素反應溫度:3037 溶液的pH值:pH6.87.2 孵育時間:30 mins 離子濃度 降低抗原與抗體反應介質的離子,如Na、Cl的濃度,能夠使抗原抗體間相反電荷恢復和增加,增強吸引力,從而能提高抗原與抗體的結合速度。抗原抗體的比例 增加抗原紅細胞數量,則會減少每個紅細胞結合抗

24、體的量,因而減弱其凝集。若適當增加抗體比例,則有助于對弱反應抗體的檢出,但要注意前帶現象。1、鹽水凝集法:是操作最簡單的方法,所需設備簡單。影響因素的干擾多,靈敏度相對較低,要求抗A血清效價1:128抗B血清效價1:64;而冷凝集素效價1:4;對抗原抗體反應的親和力和特異性還有較高要求目前只有一些基層醫院血庫仍將此方法作為血型檢查的主要方法2、低離子強度鹽水法 當降低介質溶液的離子強度時,可減少紅細胞外圍的離子云的強度,促進IgG分子在兩個紅細胞間的橋連,進一步促進紅細胞間的凝集。ABO血型全自動微板法檢測技術原理待測微板進入自動掃描暗室中,掃描U型孔底中線上40個點的透光度。凝集孔的RBC凝

25、塊聚集于孔中央,透光度小,而外周游離的RBC很少甚至沒有,透光度大,透光度曲線呈“U”型,設定此類曲線為陽性參考曲線。非凝集孔的RBC均勻分布,透光度曲線平緩呈“-”型,設定此類曲線為陰性參考曲線,微孔板在酶標儀上讀數后每孔的曲線與設定的參考曲線相比較,根據程序設定的ABO血型正反定型結果模式統計判定樣本的血型優點1采用自動化加樣,加樣量精確、迅速2酶標儀判讀,血型結果自動打印3由于離心、沉淀、振蕩,提高了弱抗體的檢出率4試劑用量少,經濟5.降低了實驗者的工作強度,減輕精神壓力酶處理試驗技術RBC表面唾液酸所帶負電荷,使RBC之間保持相對穩定距離,IgG為單倍體,結合抗原跨度小于RBC間距離,

26、不會引起凝集。某些蛋白水解酶,可減少負電荷的數量。最常用的酶有:木瓜蛋白酶和菠蘿蛋白酶原理蛋白水解酶,作用于紅細胞表面的多糖鏈,切斷帶有負電荷的羧基集團的唾液酸,減少紅細胞表面負電荷,縮短紅細胞之間的距離。分類一步法二步法三、微柱凝膠免疫實驗(Microcolumn gel immuno-assay MGIA)MGIA本質:是血凝實驗,即紅細胞抗原抗體在微柱腔內的凝膠介質中發生肉眼可見的凝聚反應。 抗原抗體反應與凝膠分子篩技術相結合的產物。通過調節葡聚糖凝膠的濃度來控制分子篩孔徑大小,使分子篩只允許游離紅細胞通過,從而達到分離凝集紅細胞和游離紅細胞的目的。卡式檢測法(微柱凝膠試驗) 法國Dr.

27、 Yves Lapierre在1990年首先發明的一項免疫學檢測新技術,是微柱凝膠技術與以上所有實驗技術相結合的產物。1994年此項技術獲得了美國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的認可。經過不斷改進和臨床大量應用,目前,在多數發達國家,此項技術已作為常規的紅細胞血型血清學檢測技術應用于臨床。工作原理微柱:柱體上端、柱體過濾介質:顆粒直徑26-103 nm的葡聚糖凝膠,凝膠間縫隙只允許游離紅細胞通過緩沖液:低離子介質(加或不加抗血清)工作原理紅細胞和抗血清加在凝膠上部,反應、低速離心后觀察凝集的紅細胞,被阻擋在小柱中凝膠的上部或中央,證明發生凝集反應,判斷凝集

28、反應陽性游離的紅細胞,被擠過裝有過濾介質的小柱,而到達小柱的底部,證明未發生凝集,判斷凝集反應陰性 微柱凝集試驗技術分類中性膠特異性膠:含有特意性抗體抗球蛋白膠:抗球蛋白膠,可進行IgG類抗體的檢測結果判讀模式4+:紅細胞復合物位于膠表面。3+:大部份紅細胞復合物位于膠表面,小部分位于膠中上部。2+:大小部分位于膠中部,小部分位于膠中上部。1+:復合物位于膠中近底部。+/-:與陰性管結果對照,如有差別,即可判斷。d.p.:對某特異性抗體,同時存在陰性與陽性細胞,而發生混合反應。Hemo.:溶血反應。-:離心后紅細胞沉積在微柱凝膠管底部。微柱凝膠免疫實驗的特點靈敏度和準確性高,重復性好簡便,不需

29、要清洗紅細胞標本用量少 有利于新生兒等標本檢測實驗全過程標準化 標準化的孵育時間、離心時間以及結果判讀 消除了主觀因素對弱反應結果的判讀,減少了人為錯誤的發生實驗結果客觀性強,而且穩定,可以長期保存微柱凝膠免疫實驗臨床應用紅細胞血型鑒定交叉配血抗體篩查新生兒溶血病的檢測四、抗人球蛋白試驗(antihuman globulin test,AGT)(Coombs試驗)原 理 抗人球蛋白試驗,又稱 Coombs 試驗,是檢查不完全抗體的 一種方法。用人血清免疫家兔,產生抗人球蛋白抗體,即抗抗體。將抗人球蛋白抗體(抗抗體) 加入已經致敏的紅細胞鹽水懸液中,紅細胞表面的不完全抗體Fc段與抗人球蛋白抗體的

30、Fab段發生特異性結合,使紅細胞發生凝集。本試驗可分為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和間接抗人球蛋白試驗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 )檢測紅細胞是否在人體內被不完全抗體致敏的試驗。間接抗人球蛋白試驗(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IAT )間接抗球蛋白試驗是一種檢測血清中不完全血型抗體的方法。即用已知抗原的紅細胞測定受檢 血清中相應的不完全抗體,或用已知抗血清測定受檢紅細胞上相應抗原。IAT的臨床應用紅細胞血型定型 用已知特異性的不完全抗體與被檢紅細胞孵育,洗滌后加入抗人球蛋白試劑,可鑒定該紅細胞血型。對輸血前患者、新生兒不完全抗體

31、的篩查與鑒定 用已知血型抗原的紅細胞和被測血清孵育,可鑒定血清中的不完全抗體。抗體效價的檢測 將倍比稀釋的血清加入已知血型抗原的紅細胞中,孵育后加入抗人球蛋白試劑,可測定血清中不完全抗體的效價。相容性配血DAT的臨床應用新生兒溶血病(HDN)的診斷 母體的IgG抗體穿過胎盤結合到胎兒紅細胞免疫溶血性輸血反應患者同種異體不完全抗體的確證 受血者輸人紅細胞后,免疫產生抗體。輸入的紅細胞可被該抗體致敏,而出現DAT陽性。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的輔助診斷 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患者可產生針對自身紅細胞的抗體,這些抗體可結合到紅細胞膜上而使細胞存活期縮短,或直接溶血。Rh血型鑒定的原理酶介質法凝聚胺試驗抗球蛋白試驗人源鹽水介質抗D試驗低離子強度溶液試驗 在鹽水介質中、 IgG抗體不凝集RBCIgM抗體凝集RBC示意圖在鹽水介質中在凝聚胺、酶處理下IgG抗體可凝集RBC抗球蛋白試驗抗球蛋白LISS(低離子強度溶液)的原理抗原非離子靜電作用力抗體靜電作用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