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江蘇地方文化的分區_第1頁
7江蘇地方文化的分區_第2頁
7江蘇地方文化的分區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江蘇地方文化研究熱點之三:江蘇文化的分區與影響文化分區的因素三分法觀點:江蘇地域文化大致可分為蘇南、蘇中、蘇北三大文化區。蘇南主要是吳越文化,蘇中主 要為江淮文化(南京、鎮江地理上雖處江南,但主體文化還是隸屬于江淮文化),蘇北徐州、 連云港地區深受齊魯文化影響。四分法觀點:江蘇地域文化可分為四大文化區:以蘇州為中心的吳文化區、以揚州為中心的淮揚文化 區、以徐州為中心的楚漢文化區和以南京為中心的金陵文化。對于地處于幾個主文化區交界 處,同時自身又有一定文化積淀的城市,可視為亞文化區。亞文化區與主文化區之間并沒有 隸屬關系,江蘇省內鎮江、南通、淮安、鹽城等城市可視為亞文化區中心城市。鎮江處于金陵文

2、化、吳文化、維揚文化結合部,地理政治上與南京有悠久淵源,市區飲 食、方言文化則與揚州較接近,部分郊縣方言屬于吳方言;南通受吳文化、淮揚文化和海派 文化影響;淮安處于楚漢文化與維揚文化結合部,地處南北分界;鹽城成陸較遲,離各個主 文化區較遠,維揚文化與海鹽文化對其均有影響。一個文化區域內,離中心城市較遠且有自 身文化特點的城市可視為亞中心,如連云港可視為楚漢文化的亞中心。另外,離主文化區中 心城市不遠,但擁有強勢經濟文化的城市也可視為亞中心,如蘇南的無錫市。五分法觀點:在四大文化區基礎上,可再加“蘇東海洋文化”,這樣江蘇地域文化由五大文化區構成。 但也有學者對“蘇東海洋文化”提出了不同看法,認為

3、歷史上“蘇東海洋文化”的海洋文化 特色并不鮮明,海上交通貿易也不甚發達,所謂的“蘇東海洋文化”說不能成立。有學者認 為,歷史上,江蘇東部海岸線較長,文化底蘊不如運河文化發達,經濟發展不如沿江地區, 沿海“海鹽文化”在歷史更具特色,可將“蘇東海洋文化”改為“蘇東海鹽文化”。但是這 樣,在邏輯上與其他區域文化存在矛盾,因為海鹽文化屬專項文化,它屬于地域文化一部分。還有學者認為:影響江蘇地域文化分區的主要因素有七大因素:1、江蘇在中華文明中的地位。長江文明和黃河文明是中華文明的兩大文明,江蘇處于 各種文化過渡區,淮南受長江文明影響,淮北徐州等地受黃河文明影響。2、地理因素。江蘇南北地理和民俗差異,南

4、方以水稻為主,北方種植耐旱作物。地理 因素對民性也產生較大影響,江蘇地區軍事將才就不如文化科技專才多。江蘇地貌可分為四 大塊:西南丘陵(南京、鎮江等)、江南平原(蘇州、無錫、常州)、江北平原(揚州、南 通等)、淮北平原(徐州、連云港等)。長江、淮河、京杭大運河等都影響江蘇歷史文化的 重要河流。淮北與北方民風接近,太湖流域與浙西民風相近。3、行政區劃。一些地級城市官員和學者都希望將自己所在城市列為該區域的經濟和文 化中心,一般都不愿意將相鄰近地區行政中心作為自己的文化中心。南通一些學者就不認同“蘇東文化”的劃分,而認為南通是“江海文化”中心城市,但連云港等地學者并不認同南 通作為“江海文化”的中

5、心地位。另外,鎮江學者也不認同屬于金陵文化,而認為鎮江文化是京口文化。地理上,鎮江雖 與南京同屬寧鎮丘陵,但在文化上與揚州有更多的相似點。近些年,無錫隨著經濟發展,積極爭取其在吳文化的中心地位。脫離揚州的泰州也開始 了泰州文化的建設,出版了系列泰州文化叢書。4、民俗。江蘇南北民風也不同。飲食上,南方偏甜,北方偏咸。5、三大方言。吳方言區(蘇州、無錫、常州等地),使用人口約占全省人口七分之二; 江淮方言區(南京、鎮江、揚州、鹽城、南通等地),使用人口約占全省人口七分之四;北 方方言區(徐州、連云港、宿遷等地),使用人口約占全省人口七分之一。6、飲食。江蘇四大風味:淮揚風味、蘇錫風味、金陵風味、徐海風味。7、音樂和戲劇。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薛藝兵等通過對江蘇傳統音樂的研究,將江蘇 省域劃分為楚漢、蘇吳、維揚、金陵四大音樂文化區域。金陵音樂文化區以南京為中心,蘇 吳音樂文化區以蘇州為中心,楚漢音樂文化區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